Workflow
激光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海信视像(600060):25Q3点评:业绩符合预期,期待明年海外
中泰证券· 2025-11-08 22:0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海信视像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5][11]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25Q3业绩符合预期,电视主业出海逻辑顺畅,且有AI显示等逻辑催化,维持“买入”评级 [5][7][11] - 公司内销表现良好,新显示业务高增长,明年赞助美加墨世界杯预计将带动海外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 [8][9][10][11] 25Q3业绩表现 - 25Q3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主营收入增长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 [7] - 25Q1-Q3累计:收入同比增长5%(主营收入增长6%),归母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增长24%,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 [7] 电视业务分析 - **全球表现**:25Q3全球电视业务额/量/价同比变化分别为+3%/+7%/-4% [8] - **内销市场**:25Q3内销额/量/价同比变化为+3%/-3%/+5%,均价提升得益于子品牌和主品牌更多发力MiniLED以及低基数效应 [8] - **外销市场**:25Q3外销额/量/价同比变化为+3%/+10%/-6% 销量回升主因北美沃尔玛恢复出货,Q3北美销量增长10%,欧洲增长小个位数 海外均价走弱因公司在美国沃尔玛渠道竞争激烈 [8] 业务展望 - **外销展望**:报告对Q4和26年外销表示乐观,26年公司赞助美加墨世界杯,预计增速较高 [9] - **内销展望**:面临国补退坡压力,公司通过自补和发布高端新品应对,Q1-Q3 MiniLED渗透率逐季提升至近20%,预计Q4内销因高基数下滑,明年增长以提份额为主 [9] - **新显示业务**:预计25Q3新显示业务增长30%+,由海外激光和商显高增带动,该业务利润正在打开 [10] 盈利预测调整 - 根据Q3业绩,报告调整了盈利预测:预计25年归母净利润为25亿元(同比增长10%),26年为28亿元(同比增长13%) 前值预测为25年25亿元(+12%),26年29亿元(+15%) [11] - 盈利预测表显示,预计公司2025E/2026E/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61462百万元(+5%)、65325百万元(+6%)、70684百万元(+8%)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72百万元(+10%)、2792百万元(+13%)、3182百万元(+14%) [5][14]
nLight (LASR) Tops Q3 Earnings and Revenue Estimates
ZACKS· 2025-11-07 08:46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每股收益为0.08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0.02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每股亏损0.08美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本季度盈利超出预期达300%,上一季度盈利为0.06美元,超出预期166.67% [1] - 公司过去四个季度中有三个季度每股收益超出市场预期 [2] - 第三季度营收达6674万美元,超出市场预期6.81%,相比去年同期的5613万美元实现增长 [2] - 公司过去四个季度营收均超出市场预期 [2] 股价表现与市场比较 - 公司股价年初至今上涨约200.3%,显著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15.6%的涨幅 [3] - 公司所属的电子-半导体行业在Zacks行业排名中位列前34% [8] 未来业绩展望 - 当前市场对下一季度的共识预期为每股亏损0.01美元,营收5831万美元 [7] - 当前财年共识预期为每股收益0.06美元,营收2.3425亿美元 [7] - 业绩公布前,公司盈利预期修正趋势向好,Zacks评级为2级(买入) [6] 同业公司比较 - 同业公司GlobalFoundries预计将于11月12日公布第三季度业绩 [9] - GlobalFoundries预计季度每股收益为0.38美元,同比下降7.3% [9] - GlobalFoundries预计季度营收为16.8亿美元,同比下降3.7% [10]
A股罕见!“中国好董秘”3年6增持
上海证券报· 2025-10-17 07:14
高管增持行为 - 联创光电副总裁邓惠霞近3年内先后6次增持公司股票,累计增持金额近600万元,相当于其公告平均年薪的10倍 [1][2] - 首次增持于2022年10月,以26.237元/股的价格增持11.43万股,金额299.89万元,最近一次增持在2024年7月,以55.71元/股的价格增持6300股,金额35.1万元,截至目前其持股数量达19.2万股 [2][3] - 增持行为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未来持续稳定发展信心及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并非象征性表态 [2][8] 公司业务转型与核心技术 - 公司自2019年起围绕“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战略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将高温超导和激光产业作为未来核心主业进行培育 [4] - 高温超导技术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技术之一,联创超导与中核集团合作的“星火一号”核聚变项目已从方案论证阶段转入实体化运营阶段 [5] - 公司高温超导磁体技术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已中标商业航天电磁弹射磁体项目,并与多方共同投资设立商业航天产业运营公司,结合超导磁悬浮与电磁推进技术 [6][8] 公司财务表现与市场反馈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48亿元,同比增长6.51%,实现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15.18%,激光业务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400.58% [6] - 公司股价在2024年二、三季度曾震荡下行至21.4元/股,导致增持一度浮亏超百万元,但在2024年9月后随市场政策及科技股上涨,市值实现翻倍 [3][7] - 高管及大股东的连续增持行为获得市场积极评价,被视为有效的市值管理手段,反映了对公司长期价值的坚定看好 [7][8]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市场结构正从“传统周期主导”向“科技+创新双擎驱动”转型 [7] - 公司被定位为“硬科技”企业,其高温超导业务领域与美国核聚变公司CFS存在较高相似性,后者估值已超百亿美元 [5][6] - 公司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走高端装备、自主产权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认为当前价值仍被低估,未来产品应用场景将多点开花 [8][9]
“中国好董秘”3年6次增持 联创光电“聚变”转型浮现“硬科技”之光
上海证券报· 2025-10-17 02:52
公司高管增持行为 - 联创光电副总裁邓惠霞近3年内6次增持公司股票,累计金额近600万元,相当于其公告平均年薪的10倍 [2][3] - 首次增持于2022年10月,以26.237元/股价格增持11.43万股,金额299.89万元,后续5次增持使总持股达19.2万股 [3][4] - 2024年股价一度跌至21.4元/股,导致增持部分浮亏超百万元,但邓惠霞对公司价值有信心,2024年9月后股价回升使其持股市值实现翻倍 [4][8] 公司战略与业务转型 - 公司自2019年起围绕“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战略转型升级,将高温超导和激光产业作为未来核心主业培育 [5] - 传统业务包括智能控制器、背光源产品、LED器件、电线电缆产品,转型是为应对光电显示行业竞争加剧 [5] - 公司定位从卖“铲子”转变为卖做“铲子”的原材料,高温超导技术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技术之一 [6] 高温超导与核聚变业务进展 - 联创超导与中核集团合作的“星火一号”核聚变项目已从方案论证转入实体化运营阶段,环评及审批于2024年4月展开 [6] - 项目采用“聚变—裂变”混合技术,目标实现长时稳定运行、氚自持且能发电演示的聚变实验装置 [6] - 联创超导业务与美国核聚变公司CFS有较高相似性,CFS估值已超百亿美元 [7] - 联创超导中标商业航天电磁弹射磁体项目,并与多方设立商业航天产业运营公司,结合超导磁体技术与航天发射技术 [7][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48亿元,同比增长6.51%,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15.18%,创历史新高 [7] - 激光业务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400.58% [7] 市场影响与股东结构 - 高管增持行为被市场称为“反向打工”,获得投资者积极评价,被视为有效的市值管理手段 [8] - 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连续增持者,某知名人士从2024年2月持股432万股连续六个季度增持至1243.7万股,成为第二大股东 [9]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已超过四分之一,市场结构向“科技+创新双擎驱动”转型 [8]
追逐科技之光 聚焦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
四川日报· 2025-09-26 09:48
大会与产业背景 - 第四届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于9月25日举行,吸引了5位院士、数十家头部企业代表和一批创业团队参与[1] - 自2022年起,科博会期间绵阳同步举行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众多激光领域科技成果在此孵化落地并成长为产业[1] - 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于9月26日启幕,旨在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1] 科技成果与转化成效 - 历届科博会已推动2000余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吸引5000余家企业参展,促成交易额突破千亿元[2] - 2015年第三届科博会首次举办核医学高端论坛,目前核医疗健康产业园已在绵阳成长,X-FLASH放疗技术等前沿成果完成转化[2] - 本届科博会将发布《颠覆性技术前瞻(2025)》报告,受到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3] 成果转化机制与平台 - 为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绵阳成立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技术遴选与转化[4] - 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专注于“投早投小”,打通实验室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5] - 经过中试环节,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可达80%以上[5] - 绵阳科技城新区中试快速成型服务中心通过提供金属3D打印等中试服务,拓展了超千万元新订单[5] - 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已建成中试平台35家,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及绿色低碳、新材料等新兴领域,预计到2027年省级中试平台将达到80家[5] 产业体系与生态建设 - 绵阳于今年6月明确提出构建“587”产业体系,包括5条主要承载产业链、8条协同发展产业链和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6] - 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是绵阳将科技资源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每条产业链均设有专门的产业研究院或首席科学家[6] - 以磁性材料为例,绵阳组建了包含科研院所、高校和龙头企业在内的产业研究院,确定电机为产业应用方向[6] - 优理奇机器人项目落户绵阳用时不到40天,原因是当地机器人产业链能完成80%以上的零部件供应[7] - 本届科博会在展区设置路演场地,旨在推动更多先进技术成果走向现实[7]
What Makes nLight (LASR) a Strong Momentum Stock: Buy Now?
ZACKS· 2025-09-24 01:01
投资方法论 - 动量投资策略的核心是追随股票近期的价格趋势 一旦股票确立方向 其趋势很可能延续 目标是通过趋势进行及时且盈利的交易 [1] 公司动量表现 - nLight股票在过去一周上涨8.75% 表现优于其所属的Zacks电子-半导体行业同期4.89%的涨幅 [6] - 月度价格表现方面 公司股价上涨10.39% 同样优于行业9.71%的涨幅 [6] - 从更长周期看 公司股价在过去一个季度上涨60.31% 在过去一年大幅上涨202.78% 显著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12.64%和18.69%的涨幅 [7] - 公司过去20天的平均交易量为887,345股 [8] 盈利预测修正 - 在过去两个月内 对本年度盈利预测共有3次上调 无下调 共识预期从每股亏损0.28美元提升至盈利0.06美元 [10] - 对于下一财年 同期也有3次盈利预测上调 且无下调 [10] 评级与评分 - nLight目前的Zacks评级为第2级 即"买入" [4] - 公司的动量风格得分为B级 研究表明 评级为"强力买入"或"买入"且风格得分为A或B的股票在未来一个月有超越市场的表现 [4]
遇经济危机知道怂了?立陶宛商界首次服软,喊话中国停止“制裁”
搜狐财经· 2025-09-06 11:08
事件背景与直接经济影响 - 2021年立陶宛允许台湾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 违反中国一中原则 [2] - 中国于2021年8月召回大使 11月将外交关系降至代办级 [2] - 2021年12月中国将立陶宛从海关系统删除 进口申请全部拒绝 导致立陶宛对华出口下降90%以上 年贸易额从数亿美元降至零头 [2] 经济结构与产业冲击 - 立陶宛经济规模较小 国土面积6.5万平方公里 人口280万 GDP约700亿美元 外债达400亿美元 [4] - 激光技术 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订单流失 企业库存堆积 资金链紧张 [4][8] - 2022年头几个月出口损失超过1亿欧元 失业率上升 [8] 供应链连锁反应 - 中国对使用立陶宛零部件的国际公司实施间接施压 德国大陆集团等企业被警告若继续使用将无法在中国市场经营 [4] - 欧盟供应链受到严重干扰 德国在立陶宛的分公司向政府施压 威胁工厂关闭和工作岗位流失 [4] - 2022年1月德国-波罗的海商会警告德国企业可能从立陶宛撤资 [4] 企业界反应与民意倾向 - 2022年初立陶宛商界首次公开批评政府政策过于激进 认为这是自找苦吃 [6] - 工业联合会成员强调中国是全球经济重要参与者 失去中国市场与供应链将使立陶宛小企业难以承受 [6] - 民调显示87%的立陶宛民众反对政府对华政策 反对党呼吁修复对华关系 [6] 政府政策调整与外交努力 - 2022年11月经济部长承认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 希望中方提供贸易帮助缓解国债压力 [8] - 2022年1月总统公开承认使用"台湾"名称开设代表处是错误的 [8] - 欧盟于2022年1月向世贸组织投诉中国贸易做法 并推出反胁迫工具保护成员国 [8] 近期发展与持续紧张 - 2023年中国开始部分放宽贸易限制 立陶宛激光和食品出口逐步恢复 [12] - 2024年立陶宛加强与台湾经济合作 中国谴责立陶宛宣布三名中国外交官不受欢迎的决定 [12] - 2025年8月中国禁止两家立陶宛银行(乌尔博银行和马诺银行)与中国合作 欧盟敦促中国撤回决定 [14] 地缘政治因素分析 - 立陶宛脱离苏联后采取亲美政策 美国怂恿其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国 [10][17] - 立陶宛试图通过台湾问题作为地缘政治切入点 但低估了中国经济反制的影响 [17][19] - 德国企业施压最为强烈 因为其在立陶宛的工厂直接受到供应链中断影响 [17]
睿创微纳上半年营收25.4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6.46%
巨潮资讯· 2025-08-29 11:13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5.44亿元 同比增长25.82% 主要因红外热成像及光电业务销售收入增长[3][4] - 归母净利润3.51亿元 同比增长56.46% 扣非净利润3.28亿元 同比增长57.96%[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328.46%[4] - 总资产93.44亿元 同比增长6.11% 净资产57.61亿元 同比增长6.6%[3][4] 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 - 研发投入5.08亿元 同比增长36.95% 研发人员1738人 占比51.54%[5] - 非制冷红外器件完成8μm系列量产 1920×1080等三款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第二代8μm 200万像素探测器完成样品开发[5] - 完成12μm 640×512面阵高帧频小型化陶瓷封装探测器开发 384×288面阵SWLP产品实现小批量生产[5] - 光子器件领域研制10μm 400×400及1280×1024 InGaAs探测器 成功开发30μm 320×256高温中波超晶格气体成像探测器[6]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第三代红外图像处理SOC芯片架构持续优化 AI-ISP底层架构达国际先进水准[7] - 完成近内存计算单元原型设计 通过CIM技术降低芯片功耗[7] - 推出行业首个红外热成像 可见光与4D毫米波雷达的智能融合算法与产品[7] - 在机器人领域投入智能感知 多模态分析与决策等算法研发[7] 车载业务进展 - 车载红外热成像实现全分辨率覆盖 256×192至1920×1080分辨率产品完备[8] - 8μm热成像芯片和ISP专用芯片通过AEC-Q100 Grade2车规级认证[8] - 完成第一代车载4D毫米波雷达射频芯片FA77研制 采用先进CMOS制程及FMCW体制[8] - 完成第一代4D毫米波成像雷达产品RA223F研制 第二代RA225F启动研发[8] 微波技术突破 - 化合物半导体扩展GaAs MMIC GaN MMIC等产品线 获得头部客户合格供应商认证[9] - 完成卫星互联网宽带终端中频芯片项目验收 与合作伙伴协同研制基带模组[9] - 推出X波段20W DS-SiP原型产品 显著提升SWaP-C指标[9] - Ku及Ka频段低轨卫通相控阵终端完成原型机测试 成功实现卫星连通并完成基础业务验证[9] 产品线扩展 - 激光测距产品线布局铒玻璃激光器及测距模组 能量覆盖100μJ-1mJ 最大测程1-20km[10] - 产品应用于民用无人机 光电吊舱转台 边海防等多个领域[10]
久之洋:产品服务于军民两领域 聚焦红外激光光学等业务
金融界· 2025-08-18 11:58
公司业务聚焦 - 公司核心业务聚焦红外、激光、光学及星体跟踪器领域 [1] - 主要产品服务军民两用领域 [1] 军工信息化应用 - 公司产品是军工信息化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服务于实际应用需求 [1] - 暂无专门针对军工AI的产品 [1] 技术发展关注 - 公司持续关注军工AI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与市场动态 [1] - 公司评估并寻求合适的市场机会 [1]
nLight (LASR) Moves 7.0% Higher: Will This Strength Last?
ZACKS· 2025-07-31 01:21
股价表现 - nLight股价在最近交易日上涨7%至20.7美元 显著放量且交易量高于平均水平[1] - 过去四周该股累计下跌1.7% 近期反弹扭转了前期跌势[1] - 同业公司Lattice Semiconductor同期下跌1.2%至53.07美元 但过去一个月累计上涨9.7%[3] 财务表现 - 预计季度营收5507万美元 同比增长9%[2] - 预计季度每股亏损0.09美元 同比改善10%[2] - Lattice Semiconductor预计每股收益0.24美元 同比增长4.4%[4] 业务发展 - 航空航天与国防板块实现强劲增长 创下国防收入新纪录[1] - HELSI-2等项目交付量增加 定向能源和激光传感市场机会持续扩大[1] 预期修正 - nLight过去30天共识每股收益预期维持不变[3] - Lattice Semiconductor过去一个月共识每股收益预期同样未作调整[4] - 两家公司目前均获Zacks第三类持有评级[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