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类似药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发文支持创新药发展,外媒称“中国制药企业正在崛起”
环球网· 2025-11-09 09:09
政策支持与资金激励 - 重庆对符合科技重大专项要求的1类创新药、2类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项目分阶段给予最高1000万元研发资金支持 [1] - 创新药产业化落地每个项目奖励1000万元 [1] 中国药企研发实力提升 - 中国在全球药物研发中的份额已接近30% [1][4] -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中国创新药入选摘要的数量创下新高 [4] - 中国药企正从原料药生产商升级为创新药制造商 [4] 中美药企合作趋势 - 今年上半年美国药企与中国药企达成14宗授权交易总价值达183亿美元 [4] - 辉瑞与港股上市药企3SBio签订的交易是其中之一 [4] - 2030年前药企重磅药物专利到期促使美国医药公司寻求合作以补充研发管线 [4] 香港的桥梁作用 - 香港有望通过国际化药品监管和中外资药企合作加速临床试验 [1] - 香港的合作模式将支持全球药企发展 [1]
信诺(CI.US)子公司被曝仿制药售价高于同行 美国大型医保商再引质疑
智通财经· 2025-11-07 21:32
公司业务模式与潜在利益冲突 - 信诺在美国销售保险并运营全美最大的药品福利管理机构负责协商药品价格[1] - 公司旗下子公司Quallent Pharmaceuticals销售其自主研发的多种仿制药意味着信诺既通过其药品福利部门与制药商谈判又从Quallent销售的仿制药中获利[1] - 信诺还拥有送药上门服务和专科药房为患者提供药品配送服务[1] 关于Quallent Pharmaceuticals的定价争议 - 非营利机构46brooklyn Research的分析发现成立了四年的Quallent公司销售的仿制药往往定价较高[2] - Quallent公司本身不生产药品而是为其他公司生产的药品贴上自己的标签然后自行定价[2] - 分析显示Quallent公司药品的价格通常是同类产品中最便宜药品的33倍其产品价格从来都不是最低的但有时却是最贵的平均而言价格超过了最高价的80%[3] 公司对定价争议的回应 - 信诺旗下负责药品福利管理的Evernorth Health Services的发言人表示46brooklyn似乎故意歪曲仿制药的定价和销售方式无法核实报告的数据或方法认为其基于对平均值的错误使用包括极端异常值导致数据出现偏差[2] - Quallent Pharmaceuticals总裁表示公司寻求的是质量最高、价格最合理的药品而这些药品可能并非价格最低的并指出其他低价仿制药可能存在安全或质量问题[4] - Quallent总裁称其价格与大多数优质仿制药生产商的价格非常接近通常在2美元以内并批评46brooklyn的方法存在缺陷[4] 行业背景与定价机制 - 美国三大拥有药品福利管理公司的医疗集团都成立了药品销售公司包括联合健康旗下的Nuvaila和西维斯健康旗下Cordavis专注于销售各自版本的复杂生物类似药Quallent也推出了一些生物类似药以及许多仿制药[3] - 分析重点关注一种名为平均批发价的药品定价指标该指标决定了医疗保险计划为药品支付的金额[3] - 药品价格以一系列复杂的基准价格表示这些基准价格通常是各种折扣的依据因此实际支付的价格可能有所不同[5] 定价机制中的潜在动机与成本脱节 - 较高的平均批发价会增加成本因为健康计划和药房福利管理机构之间的合同通常规定计划必须按一定比例支付平均批发价的折扣[5] - 分析发现从批发采购成本的角度看Quallent的支出价格往往更低这种脱节表明Quallent为药店设定的药品采购价格相对较低但向外部客户配药的价格却更高[5] - 信诺发言人则表示药店购买仿制药并非按批发采购成本[5]
午后,直线涨停,重磅消息引爆
证券时报· 2025-11-06 18:41
市场反应 - 11月6日午后重庆本地股异动拉升 重庆建工 财信发展 渝开发直线涨停 [1][3] - 重庆路桥 中设咨询 美利信 重庆港 渝三峡A等个股跟涨 [3] 行政区划调整 - 经党中央 国务院批准 重庆调整涉及两江新区 江北区 渝北区 北碚区的行政区划 [1][5][6] - 第一项调整是撤销江北区 渝北区 设立新的两江新区 管辖原江北区 大部分原渝北区及北碚区部分街镇 调整后面积约1360平方公里 人口约352万 [7][8] - 第二项调整是将原渝北区北部5镇划归北碚区管辖 调整后北碚区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 人口约60万 [8] - 调整总体思路为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6] 创新药产业支持政策 -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目标到2027年全市每年获批上市创新药1至3个 创新药总数达到10个 [1][10] - 对符合要求的1类创新药 2类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 按临床前 I期 II期 III期临床试验四个阶段分别给予最高200万 200万 300万 1000万元资金支持 不超过研发投入总经费20% [10] - 对获批上市的创新药每个奖励1000万元 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每个奖励500万元 中药经典名方产品每个奖励100万元 [12] - 对投资新建的CRO平台给予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额20% 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对年度服务合同超300万元的服务机构按合同金额3%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12] - 政策强调促进人工智能赋能药物创新 建设高质量数据集 开发智能体和应用场景 构建人工智能药物研发体系 [13]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包括争取政策性金融工具 鼓励中长期授信和知识产权质押 母基金发挥耐心资本作用 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14]
午后突掀涨停潮,重磅消息引爆!
天天基金网· 2025-11-06 16:40
重庆行政区划调整 - 重庆进行重大行政区划调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涉及两江新区、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6] - 第一项调整:撤销江北区、渝北区,设立新的两江新区,管辖原江北区、大部分原渝北区及北碚区部分街镇,面积约1360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7][9] - 第二项调整:将原渝北区北部5镇划归北碚区管辖,调整后北碚区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8][9] - 调整旨在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促进产业集聚与协同联动,培育新质生产力[6][7][8] 重庆本地股市场反应 - 11月6日午后,重庆板块异动拉升,重庆建工、财信发展、渝开发直线涨停[3][4] - 重庆路桥、中设咨询、美利信、重庆港、渝三峡A等个股跟涨[4] 重庆创新药产业支持政策 -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全链条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目标到2027年全市每年获批上市创新药1-3个,创新药总数达10个,培育产业创新综合体3个,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3个,打造创新药产业集群3个[3][10] - 对符合要求的1类创新药、2类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项目,按临床前至III期临床试验四个阶段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1000万元资金支持,总额不超过研发投入20%[10] - 对获批上市的创新药每个奖励1000万元,改良型新药、生物类似药每个奖励500万元,中药经典名方产品每个奖励100万元[11] - 促进人工智能赋能药物创新,建设高质量生物医药行业数据集,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体系[12]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中长期授信、知识产权质押,发挥产业投资母基金作用,支持生物医药企业上市融资[13]
刚刚,利好来了!创新药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12:33
总体目标 - 到2027年,全市每年获批上市创新药1-3个,力争创新药总数达到10个 [1][8] - 培育产业创新综合体3个,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3个,打造创新药产业集群3个 [1][8] 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 对符合要求的1类创新药、2类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项目,按临床前研究、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四个阶段分别立项,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总经费20%的资金支持,最高分别支持200万元/项、200万元/项、300万元/项、1000万元/项 [2][9] - 对投资新建的CRO平台给予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额20%、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3][9] - 对为无关联单位提供医药研发技术服务(含人工智能+制药)的机构,年度服务合同金额超过300万元的,按合同金额的3%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3][9] - 对完成备案并实现销售的中药制剂单个品种给予10万元奖励 [4][9] - 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临床试验责任保险品种,对投保企业按实际缴纳保费的50%给予补贴,国内和海外临床试验保险最高分别补贴50万元和100万元 [3][9] 加强临床研究体系和能力建设 - 支持医疗机构加强临床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引育"大PI",对作为主要研究者单位完成新药临床试验的机构给予奖励 [11] - 优化伦理审查流程,建立协作审查机制,临床试验启动整体用时缩短至25周以内 [11] - 允许符合条件的临床试验主持项目视同于市级科研课题,完善临床试验团队薪酬分配机制 [11] 促进创新药项目产业化落地 - 对创新药每个奖励1000万元,改良型新药、生物类似药每个奖励500万元,中药经典名方产品每个奖励100万元 [2][12] - 对使用新型佐剂的疫苗批准上市后,对该佐剂一次性奖励200万元 [2][12] - 对生产服务平台建设及重大产品产业化项目,给予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额20%、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2][12] - 对承接非关联市场主体CDMO/CMO业务的生产企业,年度委托服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按收入金额的3%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2][12] 推动创新药倍增上量 - 实施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需要核查检验的补充申请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缩短为60个工作日 [12] - 完善创新药快速挂网机制,对应用清单内产品挂网全流程办理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医疗机构在清单更新1个月内召开药事管理会议纳入用药目录 [12] - 建立医保部门与创新药企业沟通交流渠道,推荐创新药产品纳入"渝快保"等保障范围,推广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应用 [12][13] - 鼓励创新药成果海外权益许可交易,对实际到位首付款1亿元以上的,按首付款的3%给予许可企业最高500万元奖励 [4][13] 优化产业创新生态 - 促进人工智能赋能药物创新,打造"人工智能+制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医药"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 [4][14] - 加大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应用,建设高质量生物医药行业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 [14] - 重庆市产业投资母基金等发挥耐心资本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创新药投资力度,探索组建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布局技术体系和产品管线 [14] - 重点打造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药生态圈、两江生命科技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石板大健康产业园等专业化产业园区 [14] 政策实施时间 - 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为3年 [5][15]
刚刚,利好来了!创新药大消息
中国基金报· 2025-11-06 12:28
总体目标 - 到2027年,全市每年获批上市创新药1至3个,力争创新药总数达到10个 [3][11] - 到2027年,计划培育产业创新综合体3个,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3个,打造创新药产业集群3个 [3][11] 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 对1类创新药、2类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项目,按临床前研究、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四个阶段分别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总经费20%的资金支持,最高支持额度分别为2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和1000万元每项 [4][12] - 布局重点领域包括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并瞄准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等前沿赛道 [12] - 鼓励组建医药产业创新综合体,支持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建设研发平台 [12] - 对完成备案并实现销售的中药制剂单个品种给予10万元奖励 [6][12] - 对投资新建的CRO平台给予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额20%、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5][12] - 对为无关联单位提供医药研发技术服务的机构,年度服务合同金额超300万元的,按合同金额的3%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5][12] - 对投保国内和海外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的企业,按实际缴纳保费的50%给予补贴,最高分别补贴50万元和100万元 [5][12] 加强临床研究体系和能力建设 - 支持医疗机构加强临床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引育“大PI”,并对作为主要研究者单位完成新药临床试验的机构给予奖励 [13] - 推动医疗机构完善临床试验团队薪酬分配机制,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现金奖励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 [13][14] - 建立市级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协作审查机制,优化审查流程,目标将临床试验启动整体用时缩短至25周以内 [13][14] 促进创新药项目产业化落地 - 对获批上市的创新药每个奖励1000万元,改良型新药和生物类似药每个奖励500万元,中药经典名方产品每个奖励100万元 [4][14] - 对使用新型佐剂的疫苗批准上市后,一次性奖励该佐剂200万元 [4][14] - 对生产服务平台建设及重大产品产业化项目,给予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额20%、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 [4][14] - 对承接非关联市场主体CDMO/CMO业务的生产企业,年度委托服务收入超1000万元的,按收入金额的3%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4][14] 推动创新药倍增上量 - 实施审评审批改革试点,将需要核查检验的药品补充申请审评时限由200个工作日缩短至60个工作日 [15] - 实行“提前介入、一企一策”的注册前置服务,完善创新药快速挂网机制,挂网全流程办理时间不超过15个工作日 [15] - 医疗机构在创新药应用清单更新发布1个月内召开药事会议,按“应配尽配”原则纳入用药目录 [15] - 建立医保部门与企业的沟通渠道,指导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和“渝快保”等保障范围,完善DRG支付机制 [15] - 支持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发,探索依法合规使用医疗数据支持保险产品开发,并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15] 优化产业创新生态 - 鼓励创新药成果海外权益许可交易,对实际到位首付款1亿元以上的,按首付款的3%给予许可企业最高500万元奖励 [6][16] - 促进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全链条的应用,打造“人工智能+制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医药“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模式 [6][16] -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中长期授信、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发挥产业投资母基金作用,支持企业债券融资和上市 [16] - 重点打造重庆国际生物城创新药生态圈、两江生命科技城等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成渝地区生物医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16] - 支持在自贸区建立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简化进口流程 [16] 政策实施信息 - 政策措施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为3年 [7][18]
贝达药业递表港交所 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08:48
上市申请与保荐人 - 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1] - 本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 [1] 公司定位与转型 - 公司已成功转型为整合商业化能力、药物研发能力、业务发展布局和创新生态圈的平台型制药企业 [1] - 公司是中国创新药研发行业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1] 核心治疗领域与产品管线 - 公司专注于治疗肿瘤的新型药物,在肺癌治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1]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建立了涵盖EGFR和ALK等关键肺癌靶点的药物管线 [1] - 公司产品管线已拓展至乳腺癌、肾癌、血液学和眼科等领域 [1] 商业化产品成果 - 公司迄今为止已成功推出八款商业化产品 [1] - 商业化产品组合包括五款创新药、一款生物类似药和两款合作经销产品 [1]
健友股份20250915
2025-09-15 22:5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健友股份(肝素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龙头)[1] * 高端注射剂出口行业[2] * 生物类似药及创新生物药行业[8] **核心观点和论据** **业务布局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产品管线涵盖无菌注射剂、肝素原料药、CDMO以及创新生物药 立足中美市场并拓展全球[4] * 作为国内肝素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龙头企业 通过完整产业链布局奠定坚实基础[5] * 肝素原料药价格处于历史低位 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传统业务板块盈利底部较为夯实[5] **高端注射剂出口(第二增长极)** * 自2019年起 依诺肝素制剂在欧美主流市场陆续获批 迅速成为海外收入增长引擎[6] * 凭借FDA和EMA认证优势 打通新兴市场准入通道[6] * 通过战略收购美国梅号建立本土营销体系 实现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双提升[6] * 截至2024年底 已有82个美国获批品种 并加速向欧洲及新兴市场渗透[6][7] * 在非肝素领域以每年平均新增10个左右ANDA品种的速度持续扩充产品管线[7] * 相比拥有246个美国注射剂批文的头部公司Hikma 中国企业正在快速追赶[7] * 中国企业具有显著综合制造成本优势 有望带来更高盈利水平[7] **生物药领域前瞻布局** * 公司在生物类似药及创新生物药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8] * 生物类似药与注射剂在技术原理、管控状态及检测方法上具备较高相似性[8] * 凭借注射剂出口的资源禀赋优势 有望迈进更广阔的生物类似物和复杂剂型市场[9] * 据艾昆纬预测 到2027年美国生物类似药支出预计超过400亿美元[9] * 通过外部合作及自研双轮驱动 加速向该领域升级迭代[9] **业绩预期与投资观点** * 预计公司2025年净利润有望达到10亿元左右[3][10] * 鉴于高端制剂出口国际化成长空间明确且顺应行业政策 应给予较高估值水平[3][10] * 在2025年30倍左右PE估值下维持推荐评级[10] * 公司成长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已得到验证 目前股价处于历史低位[4]
百奥泰跌2.01%,成交额4772.1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69.2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3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8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30.15元/股,成交额4772.14万元,换手率0.38%,总市值124.85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69.22万元,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3.53%和2.19%,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0.24%和25.12%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55.57%,近期表现分化:近5日下跌9.43%,近20日下跌1.76%,近60日上涨13.35% [1] 股东结构与财务表现 - 股东户数9481户,较上期增长11.20%,人均流通股43674股,较上期减少10.07%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2亿元,同比增长9.84%,归母净利润亏损1.25亿元,但亏损额同比收窄47.25% [2] 公司业务构成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药品销售占91.90%,授权许可占6.55%,代加工占0.90%,技术服务占0.65% [1] - 公司定位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研发生产,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生物制品-其他生物制品 [1] - 概念板块覆盖生物医药、抗癌药物、抗癌治癌、创新药及中盘股等多元标签 [1] 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国际生物岛螺旋二路18号,成立于2003年7月28日,2020年2月21日上市 [1]
复星医药: 复星医药2025年A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摘要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22:17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概述 - 复星医药推出2025年A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授予A股期权上限5,726,100份,对应标的股份上限5,726,100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2144% [1][4] - 激励工具为A股期权,股份来源为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的A股库存股份 [1][4] - 计划包含首次授予4,580,900份(占期权总量80%)和预留授予1,145,200份(占20%) [1][4] 激励对象范围 - 激励对象包括公司执行董事、职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总人数不超过201人,占集团在册员工总数的0.50% [5][6] - 预留授予对象需在计划通过后12个月内确定,超期未明确则预留期权失效 [6] - 激励对象需与公司或子公司签署劳动合同,且不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大股东 [5][6] 行权价格与财务数据 - 首次授予行权价格为27.93元/股,依据公告日前1个交易日A股交易均价设定 [10]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410.67亿元,归母净利润27.70亿元;总资产1,174.61亿元,净资产472.61亿元 [2] - 基本每股收益2024年为1.04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90% [2] 行权安排与考核机制 - 计划有效期最长60个月,等待期分12/24/36个月三阶段,行权比例分别为33%/33%/34% [11] - 行权条件包括集团层面业绩考核(归母净利润和创新药品收入)及个人绩效考核 [14][18] - 归母净利润考核目标值2025-2027年分别为33.2亿元/39.6亿元/47.7亿元,权重60% [15][17] 会计处理与成本影响 - 采用Black-Scholes模型测算期权公允价值,首次授予4,580,900份总费用预计1,214万元 [29] - 费用将在2025-2028年分期摊销,2025年预计摊销152万元,2026年摊销608万元 [30] - 计划成本对净利润影响有限,预计激励作用带来的业绩提升将高于费用增加 [30][31] 公司治理与股本结构 - 截至2025年8月22日,公司总股本2,670,429,325股,其中A股2,118,488,825股,H股551,940,500股 [2] - 董事会由12名董事组成,含4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2] - 计划须经股东会批准及联交所认可后方可实施,相关董事在表决时需回避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