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

搜索文档
吉林磐石:昔日抗日根据地今变“金山银山”
中国青年报· 2025-07-13 10:53
每次来到位于吉林省磐石市的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马铖明都有新发现。作为杨靖宇将军的曾 孙,这名95后青年要用自己的眼睛,替曾祖父看看这片东北抗联战士们誓死守护的白山黑水,如今有了 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磐石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纪念馆、李红光纪念馆、莲花山东北 抗联红色文化展览馆4个红色主题展馆,重新升级整合,让游客更立体、更多角度地了解东北抗联历 史。 近年来,"红色+旅游"让革命老区磐石热闹起来。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磐石市接待游客170万人 次,旅游总收入8.5亿元,其中红色旅游人数占比70%以上。 从磐石市区出发,一路向西行约20公里,就来到了红石砬子山。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 攻。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东北地区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这里也是东北 抗日联军诞生和成长的摇篮。在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战斗过的国家级抗日英烈有杨靖宇、李红光等18位 之多。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机关、南满游击队总部及后勤保障部门都设在红石砬子山区。 杨靖宇带领南满游击队在此取得4次反"围剿"胜利,并积极探索和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壮大队 伍。 在红 ...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打击“台独”势力帮凶,商务部出口管制名单震动岛内
环球网· 2025-07-10 07:07
大陆对台湾8家实体实施出口管制 - 商务部将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台湾实体列入两用物项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禁止向它们出口两用物项 [1][2] - 被列入名单的实体涉及台湾关键军工研发制造机构 涵盖航空、导弹、舰艇及潜艇等多个领域 [1] - 这些实体承接台防务部门业务的同时 还广泛参与民机、商船、消费级无人机等民品业务 具有军民两用的特点 [3] 被制裁企业的业务范围 - 汉翔航空工业研发了台空军"经国"号战斗机、"勇鹰"高级教练机等 并参与F-16战斗机的维护与升级 还承担台军无人机项目研发 [2] - 中山科学研究院研发了"天弓"防空导弹、"天剑"系列导弹、"雄风"系列反舰导弹等 [2] - 经纬航太科技和仲硕科技主要从事无人机研发 [2] - 攻卫股份研发军警用防弹衣、盾牌等防护装备 [2] - 国际造船参与研制台海军两栖船坞运输舰"玉山"号、油弹补给舰"磐石"号等 还承担自制潜艇"海鲲"号研发 [3] - 中信造船研发台当局巡防舰艇 包括"宜兰舰"与"高雄舰" [3] - 龙德造船是沱江级导弹巡逻舰等多型导弹舰艇的制造商 [3] 台湾企业的供应链依赖 - 台湾军工企业生产所需的零配件、原材料大量依赖大陆 [6] - 大至芯片需要的稀土 小到商用无人机螺旋桨马达所需的磁铁 都可能来自大陆 [6] - 虽然台当局采购合约严禁大陆制材料 但由于成本因素 仍有供货商使用大陆零部件甚至"贴牌" [6] - 改用其他地方的产品将导致成本提高 [6] 台湾企业的回应 - 汉翔航空称军用业务不涉及大陆供应链 但民用业务会受影响 [5] - 龙德造船称军用业务"不受影响" 民用业务的零件来自大陆但"可替代性高" [5] - 台防务部门宣称正在协助业者在台落地生产 达成"非红供应链" [5] 行业影响分析 - 大陆措施将对台湾"自研"军舰及其他军工项目的关键核心技术造成直接影响 [6] - 如果大陆扩大禁令 其他中小企业业者也可能受影响 [6] - 台湾经济与大陆"脱钩"可能要付出高昂代价 [9] - 两岸商业联系在过去数十年助推了台湾经济发展 [9]
共享单车入局自动驾驶!新风口要来了?要抢谁的饭碗?
电动车公社· 2025-07-03 23:58
特斯拉自动驾驶进展 - 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在美国开启试运营 十几辆Model Y以每单4 2美元向公众提供服务[1] - 6月28日特斯拉Model Y实现全球首次无人驾驶交付 从得州工厂到用户家中耗时30分钟[3] - 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进展显著 距离完全自动驾驶目标更近一步[6]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加速商业化落地 robotaxi行业即将迎来爆发期[7] - 行业呈现"先发优势"特征 早期进入者可能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8] - 新进入者造父科技成立 由哈啰联合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投资30亿元[10][13][17] 造父科技背景分析 - 公司定位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由哈啰出行主导成立[15][16] - 股东结构为蚂蚁集团50%、哈啰30%、宁德时代20% 三方协同效应显著[17] - 依托哈啰出行平台资源 具备用户触达和运营经验优势[50] 哈啰出行战略布局 - 业务从共享单车扩展到打车、租车、换电等多元化出行服务[20][21] - 通过APP整合宠物寄养、金融服务等生活场景 打造超级平台[22][23] - 布局robotaxi是寻求新增长点的战略选择 与滴滴、Uber路径相似[55][56] 技术资源整合 - 蚂蚁集团提供AI技术支持 包括百灵大模型和强化学习实验室[48] - 宁德时代贡献电池技术 双方曾在两轮车换电领域成功合作[33][34] - 斑马智行智能座舱技术可赋能自动驾驶系统开发[4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出行平台加速布局robotaxi Uber拟收购小马智行美国子公司[66][68] - 自动驾驶公司商业化进程加快 给传统出行平台带来竞争压力[69] - 中国市场萝卜快跑、文远知行等企业积极推进落地应用[72]
大摩闭门会:金融、稀土、宁德时代最新情况更新
2025-07-02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工业贷款、能源电池、稀土 - **公司**:宁德时代、金力永磁、大地熊、安泰科技、特斯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工业贷款风险 - **制造业利润增速放缓但风险可控**:1 - 4月制造业企业利润正增长8.6%,放缓到5月的5.4%;43%的行业利润率或利润增速有改善,但放缓的行业从4月前的23%增至5月的27.5%,主要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如纺织、医药、电子产品等行业;不过5月后贸易摩擦缓解,税率见顶,EB利息覆盖倍数总体健康,短期放缓不影响工业体系还本付息能力[2][3][4]。 - **多数行业投资增速放缓是市场化调节**:5月73.5%的行业比去年上半年放缓投资增速,该数字持续增加,这是解决产能过剩的较好市场化方式[4]。 - **工业利润负增长受采矿业影响**:工业利润从正增长放缓到负增长1.1%,主要因采矿业受油价和煤价波动影响,不过采矿业集中度高且国企居多,应对价格周期问题不大[5]。 - **汽车行业是新兴风险板块**:近18 - 20%的行业从负债看在增加产能投资增速,其中汽车行业占制造业信贷约8%,在利润率下降时仍增加产量增速,被列为中风险信贷板块,若持续弱化会影响高风险信贷比例[6]。 - **金融体系有能力解决产能过剩风险**:金融体系已基本控制大的金融风险,可通过市场化定价逐渐解决制造业产能过剩风险,目前贷款定价指导放松,贷款投放理性放缓[7][8]。 宁德时代布局人工智能领域 - **开启巨神智能体时代**:宁德时代与蚂蚁集团、哈罗科技成立GV无人汽车项目,入股银河通用人形机器人公司、奉飞集团地空经济飞行器公司,结合各领域特点研发动力解决方案,如双核或多核动力系统、凝聚态电子技术、磐石底盘技术CTC技术等,有利于产品快速导入,形成规模效应[9][10][11]。 - **潜力巨大应被重视**:智能聚能体市场规模可能超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下一代无缚机电池技术有望解决人形机器人续航问题,公司是科技企业,在该领域潜力大[14]。 - **盈利增长驱动力多元**:未来三年盈利增长不仅来自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还来自中国青卡电动化(明年可能加速到25%,后年35% - 40%)和欧洲市场(今年同比增35%,明年可能有20%同比增速)[16][17]。 海外稀土去中国化布局 - **海外稀土矿项目投产时间不确定**:海外有13个轻稀土项目和8个重稀土项目正在建设,轻稀土项目27年开始逐渐投产,重稀土项目最快26年开始,但27 - 29年项目准时投产可能性不大[20][21]。 - **分离环节有技术和污染难题**:稀土分离有技术难度且污染大,美国MP和澳洲Linus将分离环节放在非本国地区[22]。 - **海外泳池产能小成本高**:海外泳池项目产能小,如NT为1000吨,德国今年年底最高600多吨,与中国企业数万吨产能相比,成本差异大,难以对中国构成巨大威胁[24]。 - **中国企业出口逐渐恢复**:几大上市企业已公告拿到出口许可,虽部分企业申请被拒,但可补充证明文件重新申请,目前出口数据滞后,实际供应已在恢复[25][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固态电池技术**:固态电池技术需自动生成式复集技术,宁德时代无复集技术有可能明年上车,这是公司在迭代电池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16]。 - **稀土出口审批**:稀土出口审批需大量支持性文件证明用途合规,部分企业申请被拒可补充文件重新申请,但可能存在时间问题[26][27]。
领益智造(002600):详解具身智能业务策略、能力与产业链布局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2 14: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26日领益智造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阐释业务成果 其业务策略为“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场景应用”三位一体 展示9款覆盖多元场景机器人 产业链卡位领先 看好中长期布局机器人等增长曲线 维持2025 - 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维持增持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2024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42.11亿、506.04亿、574.50亿、639.51亿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9.6%、14.5%、13.5%、11.3% [4] - 2024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3亿、27.77亿、34.11亿、39.42亿元 同比增长率分别为 - 14.5%、58.4%、22.8%、15.6% [4] - 2024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0.25、0.40、0.49、0.56元/股 毛利率分别为15.8%、18.9%、18.9%、19.0% ROE分别为8.9%、12.5%、13.3%、13.3% 市盈率分别为35、22、18、16 [4] 事件及业务策略 - 2025年6月26日领益智造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 阐释产业定位、核心优势等成果 [5] - 业务策略“研发设计+制造服务+场景应用”三位一体 专注核心零部件、总成研发设计 打造全方位硬件服务 为机器人提供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 [5][6] 展示机器人情况 - 展示9款覆盖工业、商业、服务等多元场景机器人 自行开发4款 还有天工机器人及基于智元方案二次开发的4款 [5][19] 产业链卡位情况 - 与智元新创、国创中心等多家头部具身智能企业战略合作 围绕多环节与产业链伙伴深度协同 加速人形机器人商用化 [24] - 发布会邀请3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代表 包括本体公司和国创中心、优必选等 核心零部件与关键技术供应商绿的谐波、鸣志电器等 [26][27] 财务摘要 - 2023A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41.24亿、442.11亿、506.04亿、574.50亿、639.51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0.47亿、17.59亿、27.85亿、34.21亿、39.53亿元 [30]
领益智造(002600):机器人战略重磅发布,“人眼折服”驱动新周期
长江证券· 2025-07-02 09: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9][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领益智造是全球领先的AI终端硬件核心供应厂商,聚焦“人-眼-折-服”领域,未来将以“战略定力,固本培元”为战略行动指南,聚焦主业并向上游延伸 [12] - 领益智造发布机器人战略,定位“三位一体”的具身智能,手握硬件制造、数据资产、应用落地开发核心能力,已构筑全链条体系,有望加速推动机器人进入规模化商用期 [12] - 公司作为全球AI终端硬件龙头,具备综合能力,在“人眼折服”四大领域具有全面卡位优势,未来将打造新的成长曲线,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性以及确定性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2025年6月26日,领益智造举办机器人战略发布会,展示公司在机器人产业上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四大核心优势、组装产线与产品矩阵,以及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开发的最新成果 [2][6] 公司基础数据 - 当前股价8.59元,总股本700,818万股,流通A股689,968万股,每股净资产2.91元,近12月最高/最低价11.49/5.96元 [10] 市场表现对比图 - 近12个月领益智造与沪深300指数对比,领益智造表现优于沪深300指数 [11] 相关研究 - 《一季度稳健增长,“人眼折服”驱动高成长》《年报符合预期,“人眼折服”开启高成长》《单季度业绩拐点,开启新成长周期》 [12]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7、29.47、39.87亿元 [12] - 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08.43、584.69、666.55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5%、16%、16% [17] - 2025 - 2027年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9%、5.5%、6.7%,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2%、12.1%、14.4% [17]
融发核电: 关于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08
现金管理授权 - 公司获准使用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低风险、高流动性理财产品 期限不超过12个月 额度内可循环滚动使用 授权期限自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通过至下次年度股东大会有效 [1] - 董事会授权董事长签署相关合同文件 财务部门负责具体投资实施 [1] 理财产品赎回情况 - 公司赎回2023年购买的中邮创业基金理财产品 收回本金5000万元 获得理财收益448.61万元 年化收益率约8.97% [2][3] - 赎回产品为中邮稳定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属债券型公募基金 投资期限为2023年6月29日至2025年6月28日 [3] 历史现金管理情况 - 公司近期十二个月使用自有资金购买的理财产品包括招商证券"磐石"系列、广发证券"宝"1号、中信证券"福享利"系列等本金保障型收益凭证 [5][6] - 截至公告日 公司及子公司无未到期理财产品 未超出3亿元授权额度 [6]
领益智造董事长曾芳勤:未来三年每年至少投入2亿元做机器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7 20:46
公司战略转型 - 领益智造宣布战略层面"All in"具身智能硬件,定位为"三位一体"的具身智能:核心零部件研发设计、全方位硬件服务、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 [1] - 公司已为人形机器人客户提供头部总成、灵巧手总成、四肢总成等硬件,并具备联合开发和整机组装经验 [1] - 目标成为全球TOP 3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计划未来每年在机器人领域投入不少于2亿元,利用消费电子与新能源业务收益支持机器人发展 [1][7] 机器人业务布局 - 新增募投项目"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整机代工能力升级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5000万元,总投资1.37亿元,建设期两年 [2][4] - 项目重点开发躯体结构件、伺服电机、驱动器、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及关节模组、高功率充电、散热解决方案,并拓展至本体代工与组装服务 [4] - 已搭建丝杠、减速器、仿生手臂、关节模组等组件产线,展示双足人形机器人"行者"、工业重载机器人"磐石"、高精度电子装配机器人"领珑"等多款产品 [4] 行业前景与定位 - 人形机器人产业被比喻为智能手机初期的"大哥大"阶段,未来市场空间可达十万亿元规模 [1] - 公司认为机器人最难的是应用落地,其在消费电子制造中的重复性场景(如打磨、抛光、摆料)适合人形机器人发挥 [4] - 机器人被定位为继消费电子、汽车之后的第三大核心业务板块,目标实现三大业务"三足鼎立" [7] 技术优势与合作生态 - 消费电子精密制造经验(如苹果供应链)为机器人领域提供精密加工能力优势,尤其在执行器等高自由度零部件 [2][4] - 与汉森机器人、智元、国创中心、越疆科技、强脑科技等企业合作,覆盖零部件供应、模组集成及整机开发 [7] - 采取"硬件百货市场"策略,为机器人本体公司提供定制模组和场景服务,不押注单一企业 [7]
领益智造发布“三位一体”机器人战略 向具身智能制造转型提速
证券日报· 2025-06-27 14:09
公司战略转型 - 领益智造正式宣布进军具身智能硬件制造领域,从消费电子制造商向机器人全链条硬件服务商转型 [2] - 公司构建"核心零部件+硬件服务+应用落地"三位一体的战略架构,目标成为全球前三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企业 [2] - 董事长曾芳勤表示人形机器人将是继智能手机与新能源汽车之后的下一个颠覆性硬件平台 [2] 业务布局 - 机器人业务被定位为公司未来核心增长曲线,采取"硬件+数据"双轮驱动策略 [3] - 公司已搭建丝杠、减速器、仿生手臂、关节模组等核心零部件产线 [3] - 展示多款自研机器人产品包括双足人形机器人"行者"、工业重载机器人"磐石"、高精度电子装配机器人"领珑" [3] - 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天工"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测试和数据集构建 [3] 制造能力 - 公司拥有覆盖模切、冲压、CNC、MIM等多工艺一体的全球制造能力 [3] - 已在全球布局58个制造基地,具备从材料研发到整机装配的完整能力链条 [5] - "机器人瘦身中心"实现整机综合成本大幅下降 [3] 行业前景 - 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智能手机发展初期"阶段,预计未来十年将形成十万亿级市场 [5] - 业内预计至2027年前后具身智能将成为公司营收"第三曲线" [5] - 公司聚焦硬件标准建设,推动行业协同提速 [5] 生态合作 - 公司采取"硬件百货市场"模式,为机器人本体公司提供定制模组和场景服务 [5] - 已有超千个细分应用场景可供合作企业测试使用 [5] - 与16家上下游企业代表建立合作关系 [2]
领益智造举办机器人战略发布会,16家合作伙伴亮相,百台意向订单达成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6-27 10:20
战略布局与核心优势 - 公司提出"三位一体"具身智能战略:核心零部件/总成研发设计、全方位硬件服务、工业应用场景落地开发[2] - 四大核心优势包括:全面工艺制程、深厚自动化积累、丰富应用场景、领先全球化布局[2] - 计划打造全球化全工艺超级工厂,实现综合降本50%以上的"瘦身中心",提供丝杠/减速器/关节/整机ODM等一站式服务[2] 技术能力与产业链整合 - 掌握从材料开发到复合工艺制程能力,涵盖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等材料及模切/CNC/3D打印等12+工艺[5] - 拥有40+主动自由度的通用人形机器人"行者"和230kg负载的工业机器人"磐石",重复定位精度达0.05mm[8] - 已建立20条手工组装线,计划扩展至数百条自动化产线,灵巧手组装线实现量产[16] 产品矩阵与应用场景 - 推出6款差异化机器人:精密电子组装专用的"领珑"(0.03mm精度)、物流场景的"领跃"(七轴双臂)、社交机器人"Aimas"(96%拾音率)[9] - 开发工/商两用机器人"灵溯"和数据采集专用机型,轮式机器人支持7自由度双臂协同搬运[10] - 开放全球58个基地的工业场景,覆盖搬运/装配/质检等上千细分场景[16] 生态合作与商业化进展 - 联合16家产业链伙伴启动战略合作,包括国创中心/优必选/智元等头部企业[1][15] - 与国创中心达成"百台"意向订单,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机型"天工"(12km/h速度)的场景化训练[12] - 成立合资公司领智创新(注册资本2000万元),与智元机器人签署ODM框架协议[15] 数据资产与未来规划 - 构建"硬件+数据"协同体系,开发多模态感知系统和应用场景数据库[12] - 计划2025年完成5大真实训练场景搭建,未来扩展至100+工艺训练场[13] - 定位机器人硬件制造标准定义者,目标成为全球TOP3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