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离岸国债期货
icon
搜索文档
李家超:把握重置资产机遇 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新华财经· 2025-09-17 16:06
新华财经香港9月17日电(记者林迎楠)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7日上午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其任期内 第四份施政报告。他表示,政府会把握世界投资者重新配置资产机遇,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股票市场保持强劲,恒生指数自年初已上升超过两成,每日平均成交额接近2500亿港元,较去年接 近翻倍。新股集资额至八月底累计超1300亿港元,同比增长近六倍,位列全球第一。 李家超指出,特区政府会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加强对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 支持;进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探索缩短股票结 算周期至T+1;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推动港股人民币交 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在构建国际领先的债券市场及蓬勃的货币市场方面,李家超说,政府会推进巩固香港债券中心地位,提 升金融基建,继续与内地相关机构商讨落实在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证监会、金管局及港交所将增加市 场接触,鼓励更多企业在港发债,使更多环球资金参与香港债券市场。 香港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李家超指出,为增加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和全球辐射能 力,香港金管 ...
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最新重磅发声 事关香港股市、楼市以及黄金等!
证券日报网· 2025-09-17 15:15
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 要点速览: 1.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 通"南向交易。 2.香港证监会积极推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房托基金)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提高两地房托基金流动 性。 李家超介绍,香港股票市场保持强劲,恒生指数自年初已上升逾两成,每日平均成交额接近2500亿港 元,较去年接近翻倍。新股集资额至八月底累计逾1300亿港元,按年多近六倍,位列全球第一。 李家超还提到,会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加强对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 进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 至T+1;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 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3.继续与内地相关机构商讨落实在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扩充互换通下利率衍生品种类。 4.在港拓展黄金仓储,以3年超越2000吨为目标,建造区域黄金储备枢纽。 持续强化股票市场 香港特区政府不断强化香港金融体系,令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 ...
李家超: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落实稳定币发行人制度,建造区域黄金储备枢纽
华尔街见闻· 2025-09-17 14:41
股票市场发展 - 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 加强对国家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 [1][2] - 进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 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 [2] - 探索缩短股票结算周期至T+1 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1][2] - 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推动港股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南向交易 [1][2] 债券市场建设 - 提升金融基建 金管局迅清结算与港交所合作研究单一平台集中管理股票债券等不同资产 [2] - 与瑞士阿联酋等地市场建立连接 推动使用离岸中国国债作为不同清算所抵押品 [2] - 研究债券电子化交易平台可行性 推动建立商业回购市场和中央交易对手制度 [2] - 商讨落实在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 扩充互换通下利率衍生品种类 [3] 黄金市场建设 - 推动拓展黄金仓储 以三年超越2000吨为目标建造区域黄金储备枢纽 [1][3][9] - 推动建立或扩建精炼厂 与内地研究来料加工精炼黄金后出口至香港 [3][9] - 建立香港黄金中央清算系统 邀请上海黄金交易所参与 [3][9] - 丰富黄金投资工具 协助发行黄金基金 支持开发代币化黄金投资产品 [3][10] 数字资产与金融创新 - 推动商业银行推出代币化存款和真实代币化资产交易 [6] - 落实稳定币发行人制度 就数字资产交易及托管服务制订立法建议 [6] - 研究扩展可提供予专业投资者的数字资产产品和服务类型 [6] - 金管局与巴西央行合作测试提单电子化和存款代币化等科技 [9]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推出30亿港元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 支持吸引AI国际科研顶尖人物来港 [7] - 预留十亿港元于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促进AI研发和成果转化 [7] - 港投公司已投资AI大语言模型云计算及AI药物研发企业 将继续投资AI产业 [7] 大宗商品交易 - 与大湾区内交易所合作开拓大宗商品交易及碳交易新业务 [4] - 港交所加强两地合作发展大豆离岸现货市场 碳市场Core Climate研究试验跨境交易结算 [4] - 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员会 由财政司司长领导加强政策顶层设计 [9] - 支持业界设立更多认可交割仓库 为大宗商品贸易商提供半税优惠 [9] 医药健康产业 - 吸引国际和内地顶尖药企落户香港 进行罕见病药高端肿瘤药临床试验和治疗 [12] - 2026年内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 提交医疗器械立法建议 [12] - 加快1+新药审批机制 试行优先审批创新药 [12] - 医管局成立引进创新药物及医疗器械办公室 通过大数据确定本地病人需求 [12] 跨境金融与资本流动 - 持续优化跨境支付通 拓展与民生相关的汇款应用场景 [1][13] - 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非住宅物业投资算入额由1000万港元提升至1500万港元 [13] - 推动内地银行在港设立区域总部 吸引内地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 [13][14] - 金管局和沙特PIF创立达10亿美元新投资基金 支持企业出海到沙特阿拉伯 [14] 创科产业发展 - 推进香港微电子研发院中试线组装 明年完成生命健康研发院及AI研发院筹建 [16] - 2026年上半年成立第三个InnoHK创新研发平台 聚焦可持续发展能源先进制造 [16] - 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将于2026-2027年度启动 引导市场投资策略性新兴产业 [16] 交通与通关便利化 - 批出三个区域测试自动车 加速自动驾驶无人化规模化发展 [8] - 新皇岗口岸和沙头角口岸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 [14] - 放宽经常访港旅客使用e-道登记条件 港珠澳大桥口岸设立无感通关试点 [14]
李家超重大发布!探索缩短港股结算周期至T+1,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9-17 13:43
在产业发展和革新方面,李家超重点提及人工智能(AI),包括推进AI科研和人才优势、强化AI资金 优势、强化AI数据优势、拓展AI应用等。李家超表示,政府早前宣布推出30亿港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 援计划",将会短期内接受申请,支持本地资助院校吸引AI等方面的国际科研顶尖人物来港,带领前沿 科技基础研究。此外,政府同时已预留十亿港元,于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促进AI上游研 发、中下游成果转化及开拓应用场景。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作为政府全资拥有的耐心资 本机构,已投资包括AI大语言模型、云计算及AI药物研发在内的多家AI企业,未来将会继续投资AI产 业。 李家超表示,《施政报告》既是香港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加快迈向"由治及兴"的进程表,亦是 香港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突破新局面的策略部署。在报告中,李家超就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 产业发展和革新、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等提出具体措施。 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 李家超表示,北部都会区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具有非常大的潜质,现在是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 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香港特区政府会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成立由李家超领导 ...
李家超:继续与内地相关机构商讨落实在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2:09
人民财讯9月17日电,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立法会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李家超表 示,香港将继续与内地相关机构商讨落实在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扩充互换通下利率衍生品种类,并推 动场外衍生工具的发展,以及与内地适时推出跨境人民币回购业务。香港证监会、金管局及港交所将增 加市场接触,鼓励更多企业在港发债,使更多环球资金参与香港债券市场。 ...
景建国:在开放与安全间构建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全球范式丨金融百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9:46
全球金融秩序变革与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建设 - 全球金融秩序正经历美元霸权松动和数字技术重构的双重变革 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建设通过完善离岸功能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核心在于打造开放-安全-创新三维平衡的新型范式[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新兴经济体离岸金融中心若实现技术驱动的可控开放 对GDP拉动效应达1.2%-1.8%[1] 离岸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 - 离岸金融中心是国际金融中心获得国际认可的核心标配 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均构建功能完整监管透明税制友好的离岸生态[2] - 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匹配的离岸金融中心是国家金融开放战略核心支柱 是提升全球资源定价权吸引国际资本的必由之路[2] 制度创新与监管框架 - 离岸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始于制度设计对开放效率与风险防控的平衡能力 上海破局之道在于用智能规则替代非此即彼选择[3] - 伦敦采用内外一体型监管模式 离岸美元贷款规模达6.8万亿美元占全球35% 外汇交易占全球40%[3] - 新加坡采用账户隔离型监管模式 ACU账户贡献金融业增加值25% 支撑离岸债券发行占东南亚离岸债规模60%[3] - 上海创新数字围网监管 通过区块链实时标记资金属性 整合OSA FT NRA账户为新离岸账户NOA 较新加坡ACU模式人工审核效率提升300%[4] 监管沙盒与税收政策 - 上海采用动态沙盒+精准容错机制 将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绿色离岸债券跨境碳资产质押等创新业务纳入6个月观察期[5][6] - 允许企业以知识产权数据资产为质押获得离岸融资 试点初期限定交易规模≤50亿元 2025年底评估后扩大至200亿元[6] - 实施低税负+强监管组合 对一般离岸业务征收5%资本利得税 免征离岸贷款人民币债券利息预提税及ESG离岸项目相关税费 通过CRS信息交换系统100%核查实际受益人[7] - 该税收政策可降低中资企业跨境融资成本1.8个百分点 每年为国家增加约20亿元税收[7] 数字技术赋能金融基础设施 - 区块链跨境结算使企业综合成本降低40% 上海试点项目验证汽车集团跨境采购结算平均耗时从72小时缩至8分钟[8] - 新加坡能源市场公司通过区块链实现原油跨境结算 清算时间从48小时缩至10分钟 不良交易率下降60%[9] - 上海科技公司为光伏企业办理离岸设备融资 通过区块链实现仓单跨境确权从3天人工核验缩至5分钟 全年减少重复质押风险损失超5000万元[9] -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区块链平台支撑跨国企业完成碳配额跨境质押融资5亿元[9] - 上海数据交易所跨境数据清算链支撑商汤科技等5家离岸科创企业以研发数据为质押获得20亿元离岸融资[9] 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 - 香港通过转数快系统与内地电子支付工具互联 2024年跨境零售支付规模增长45%[11] - 建议2025年底前启动离岸数字人民币钱包试点 限定境外游客消费企业小额贸易绿色项目跨境支付等真实场景 目标年交易规模5000亿元[11] - 多币种数字清算使跨境支付成本降低32% 到账时间从2天缩至秒级[11] 监管科技与风险防控 - 纽约离岸金融监测平台通过AI识别资金异常流动 2024年预警准确率达92%[12] - 上海建立实时监测系统 单一账户单日交易超5000万元自动预警 分析12类交易特征[12] - 每年对上海离岸金融中心开展极端情景模拟测试 如短期资本外流超千亿元[12] 资本账户开放策略 - 三步走开放策略:初期2025-2027年放开非居民通过NOA账户投资A股额度限制 配套托宾税单日净流入超10亿美元征收0.5%[14] - 2024年北向资金中通过离岸账户长期配置资金占比达68%[14] - 中期2028-2030年放宽境内企业使用离岸资金进行海外并购绿色项目投资 通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动态调整[14] - 成熟期2030年后试点个人跨境投资 对接新加坡全球财富管理平台[14] - 上海自贸区2024年跨境资金流动规模达12.3万亿元 不良率仅0.8%低于国际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15] - 建议在上海小范围开展资本账户完全开放试点 限定试点面积不超过50平方公里[15] 离岸金融产品创新 - 香港点心债市场使人民币跨境融资规模从2010年300亿元增至2024年2.8万亿元[16] - 上海发行自贸试验区离岸债券离岸国债期货离岸绿色REITs等产品 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NOA账户参与 国内投资者通过FT账户参与[16] 国际规则协同与标准制定 - 伦敦离岸市场允许合同选择适用多国法律 涉外纠纷70%通过国际仲裁解决[19] - 上海在离岸债券市场推行双轨制 允许选择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或中国民法典[19] - 引入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规则 将涉外合同普通法适用率从12%提升至50%[19] - 新加坡通过东盟金融互联互通倡议使ACU账户区域跨境支付占比达35%[20] - 上海与韩国金融监督院试点共享12类跨境资金流动数据[20] - 上海试点碳中和离岸债获伦敦证券交易所认可 2024年吸引欧洲资管机构投资超100亿元[20] - 提议建立上海离岸金融规则制定联盟 联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制定绿色离岸金融操作指引 2025年底前发布首个标准文本[21] - 争取2030年主导全球30%以上离岸绿色资产定价规则[21] 离岸金融中心的范式价值 - 纽约离岸美元市场占全球外汇交易量40% 支撑其连续30年蝉联全球金融中心榜首[22] - 新加坡ACU账户贡献金融业增加值25% 使其成为东南亚离岸财资管理枢纽[22] - 香港金融管理局2024年报显示离岸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2万亿元 占全球总量70%[22] - 上海离岸金融中心提供三大支撑:拓展服务半径覆盖非居民客户 测试创新规则降低在岸试错成本 缓冲外部冲击隔离国际市场波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