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斯达克100ETF
icon
搜索文档
盘前资讯|科创50、半导体等主题ETF昨日强势“吸金”
搜狐财经· 2025-10-28 09:15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逼近4000点,存储芯片、光模块、半导体设备等硬科技板块涨幅靠前 [1] - 部分5G通信主题ETF涨幅超过5%,另有多只通信、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主题ETF涨幅超过3% [1] - 跟踪科创50、中证全指半导体的ETF单日净流入额均超过6亿元 [2] - 黄金ETF合计净流出超过15亿元,跟踪中证银行的ETF净流出超过11亿元 [2] 政策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因债市整体运行良好 [3] 产品风险提示 - 多家基金管理人提示跨境ETF溢价风险,涉及日经225ETF易方达、美国50ETF、标普500ETF基金等产品 [4] - 多只跟踪纳斯达克100、日经225等指数的ETF溢价率在5%以上 [4]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含香港市场数据)-20251027
上海证券交易所· 2025-10-27 19:03
新股发行与权益提示 - 丰倍生物于2025年10月27日进行新股发行,发行价格为24.49元[1] - 上纬新材的要约收购申报期为2025年9月29日至2025年10月28日[1] 异常波动与风险警示 - 多只股票被标记为异常波动或严重异常波动,包括*ST元成、ST岭南、达华智能等[1] - 部分股票面临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风险,如*ST正平、天普股份、*ST高鸿等[4] 可转债动态 - 金25转债于2025年10月27日上市交易[6] - 多只可转债即将进行赎回,包括恩捷转债(赎回登记日10月30日)、蒙泰转债(赎回登记日10月29日)、长集转债(赎回登记日11月3日)等[6] - 多只可转债进入最后转股日,如天路转债(最后转股日10月27日)、浦发转债(最后转股日10月27日)[6] 债券回售与摘牌 - 多只债券开启回售登记期,包括22永康G1(回售登记期10月22日至28日)、22杭金04(回售登记期10月22日至28日)等[6] - 部分债券将提前摘牌,如22蓉产02(提前摘牌日10月31日)、22首股05(提前摘牌日11月2日)[7] 基金交易提示 - 多只跨境ETF发布交易提示,包括纳指ETF、日经225ETF、标普500ETF等[6] - 部分基金因溢价风险发布停牌提示,如纳指科技ETF[4]
普通人理财秘诀!构建终身投资组合,靠复利悄悄变富
搜狐财经· 2025-10-02 08:32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ETF是一种比个股投资更简单有效的策略,能解决散户选股难、心态不稳、时间不足的痛点 [1] - ETF通过一篮子股票组合分散单一资产风险,具有成本低、透明度高的优势 [1] - 长期定投宽基ETF并利用复利效应,可以积累财富 [2] 沪深300ETF分析 - 沪深300ETF覆盖沪深两市300家龙头企业,如前十大重仓股权重低于30%,结构均衡 [1][2] - 指数过去15年年化收益率达8.2%,长期持有者即使在市场回调中也能获得正向回报 [2] - 成分股代表中国经济整体走势,经济向好时率先受益,下行时抗风险能力更强 [2] - 建议作为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占比控制在50%左右 [2][6] 纳斯达克100ETF分析 - 纳斯达克100ETF聚焦100家非金融科技巨头,如苹果、微软、英伟达,掌握全球核心技术 [3] - 指数过去20年年化收益率达12%,长期复合收益显著 [3] - 与A股的低相关性具备风险分散价值,例如2022年A股下跌15%时其表现不同,2023年反弹40% [3] - 配置比例建议不超过30%,作为组合的进攻性部分 [5] 中证红利ETF分析 - 中证红利ETF成分股业务稳定、现金流充沛,市场下跌时提供持续分红,防御性强 [6] - 2022年A股大幅回调时,中证红利指数跌幅仅8%,显著低于沪深300的15% [6] - 指数市净率常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例如当前PB约0.8倍,而沪深300为1.3倍,提供更高安全边际 [6] - 分红再投资是关键,选择红利再投资模式10年累计收益可比现金分红高出62% [6] - 建议作为组合稳定器,占比设定在20% [6] 投资策略与执行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50%沪深300ETF、30%纳斯达克100ETF、20%中证红利ETF,兼顾成长性、防御性和地域风险分散 [6] - 定投是降低波动影响的有效方法,历史回测显示定投沪深300ETF10年以上年化收益率可接近8% [7] - 对于闲置资金可结合网格策略,在设定价格区间内跌4%加仓、涨4%减持,以在震荡市中获取超额收益 [7] - 高估值阶段需谨慎,当指数市盈率处于历史80%分位以上时应暂停大规模投入 [7] - 应避免选择日成交额低于5000万元的ETF,以防流动性风险;行业ETF波动剧烈,不适合作为长期持有核心 [7] - 长期持有应选A类份额以降低费率,并每季度检查基金规模,若持续低于5亿元可能存在清盘风险 [7]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哪些资产值得关注?
格隆汇· 2025-09-19 11:03
纳斯达克100指数历史表现 - 在历史降息周期中纳斯达克100指数表现亮眼 例如在2002年 2003年 2024年周期中科技成长股受益于贴现率下降 估值扩张明显 [1][3] - 回顾历次降息周期 当股市处于上涨阶段 纳斯达克100指数近1年涨幅显著高于标普500指数 当股市震荡或下跌时 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普遍出现回调 [5] - 纳斯达克100指数在最近5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分别为2020年47.58% 2021年26.63% 2022年-32.97% 2023年53.81% 2024年24.88% [15] 美联储降息对纳斯达克100指数影响 - 美联储于当地时间9月17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 纳斯达克100指数布局价值值得关注 [5] - 在降息周期内纳斯达克100指数涨幅亮眼 例如在1989年2月24日至1994年2月3日 1995年1月31日至1997年3月25日 2006年6月28日至2015年12月16日 2018年12月19日至2022年3月17日等周期中均有表现 [6] - 科技成长股在贴现率下降环境中估值扩张明显 纳斯达克100指数受益于降息周期 [3][5] 港股科技指数市场表现 - 港股科技指数覆盖智能驾驶 人工智能 半导体等科技赛道 补充A股缺少的相关投资标的 弹性更足 代表性更强 [10] - 港股科技指数今年以来涨幅45.34% 近1年涨幅77.36% 近2年涨幅50.49% 均高于恒生科技指数的34.04% 72.34% 47.38% [10] - 港股科技指数最大回撤今年以来-27.16% 近1年-27.16% 近2年-27.98% 恒生科技指数最大回撤分别为-27.91% -27.91% -27.91% [10] 南向资金流动与港股吸引力 - 截至9月12日 今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已超万亿港元 港股科技或打开成长空间 [8] - 美联储降息往往会引发全球流动性宽松以及人民币升值 增强港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8] - 在降息利好科技成长和南向资金持续买入催化下 港股科技指数配置价值凸显 [10] 美债利率与港股科技指数关系 - 美债利率和港股科技指数长期呈现负相关关系 [1][8] -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恒生指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数据统计区间为1964年7月31日至2025年9月12日 [9][10]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历史表现 -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最近5年完整会计年度业绩分别为2020年87.18% 2021年-32.79% 2022年-31.63% 2023年-15.94% 2024年16.64% [14]
基金入门指南:新手必知的5大核心知识,帮你避开投资陷阱!
搜狐财经· 2025-09-12 10:12
基金本质与优势 - 基金是资金集合体 由专业团队统一投资股票债券等资产 收益按份额分配 风险共同承担 [5] - 核心优势包括分散风险 100元即可买入一篮子资产 避免单只资产波动 [5] - 专业管理优势 基金经理负责研究选股 投资者无需专业金融知识 [5] - 门槛极低 10元起投 相比直接炒股需数万元起步更适合小额试水 [5] - 2020年案例 1万元买入沪深300指数基金获得27%收益 远超单只股票风险波动 [3] 基金运作角色 - 基金持有人通过购买份额成为股东 享有收益分配权 [6] - 基金管理人负责设计产品募集资金和制定投资策略 [6] - 全市场有156家公募基金公司 管理规模超27万亿元(截至2023年Q3) [6] - 基金经理直接决定投资组合 需具备CFA CPA等资质及多年经验 [6] - 基金托管人由商业银行担任 负责保管资产和监督投资操作 [6] - 托管银行案例 某私募基金因严格审核规避管理人违规交易风险 [6] 基金分类逻辑 - 按投资标的可分为货币基金 债券基金 股票基金 混合基金和黄金基金五类 [5][6] - 货币基金投资存款国债商业票据 风险极低 年化收益2%-3% [6] - 债券基金投资国债企业债占比≥80% 风险中低 年化收益4%-6% [6] - 股票基金股票占比≥80% 风险高 年化收益10%以上 波动剧烈 [6] - 混合基金投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 风险中高 可灵活调整比例 [6] - 黄金基金投资黄金ETF贵金属股票 风险中 与股市负相关 [6] - 特殊类型基金包括ETF LOF QDII和FOF基金 [8][9] - ETF基金像股票一样交易所交易 可实时买卖如沪深300ETF代码510300 [9] - LOF基金可场外申赎和场内交易 适合追求流动性投资者 [9] - QDII基金投资海外市场 如纳斯达克100ETF代码513100可布局美股 [9] - FOF基金通过分散投资多只基金进一步降低风险 [9] - 新手建议从货币基金或纯债基金起步 后尝试股债混合或指数基金 [8] 基金交易规则 - 交易日15:00前买入按当日净值成交 T+1日确认份额 T+2日显示收益 [9] - 15:00后买入按次日净值成交 确认和显示收益时间顺延1天 [9] - 周三14:30买入案例 周四即可查看持仓 15:30买入则需周五确认 [9] - 货币基金卖出通常T+1到账 如周五卖下周一到账 [9] - 股票型基金卖出T+3至T+5到账 QDII基金最长需T+10 [9] - 节假日不交易 节前最后交易日15:00后操作资金滞留至节后处理 [9] - 紧急用钱时优先选择货币基金或支持快速赎回债券基金 [9] 基金费用结构 - 申购费通常1%-1.5% 通过第三方平台如支付宝天天基金可享1折优惠 [11] - 赎回费持有时间越短费用越高 如股票基金持有<7天收取1.5%惩罚性费率 [11] - C类份额无申购费 按日计提销售服务费约0.2%-0.5%/年 [11] - 运作费包括管理费 股票型基金通常1.5%/年 指数基金低至0.5%/年 [11] - 托管费由商业银行收取 一般0.1%-0.25%/年 [11] - 10万元投资股票基金案例 年化收益10% 扣除1.5%管理费和0.25%托管费后实际收益降至8.25% [11] - 隐性成本包括频繁交易产生赎回费 每月买卖一次年化成本可能高达3%-5% [11] - 指数基金跟踪误差优质产品应控制在0.5%以内 [11]
指数基金,才是普通人的躺赢神器!尤其是这四类人,现在看还不晚
搜狐财经· 2025-09-08 09:39
指数基金核心优势 - 复制特定市场指数实现同涨同跌的被动投资工具 本质为复制指数的工具 通过完全或抽样跟踪沪深300、中证500、纳斯达克100等特定市场指数 [1] - 覆盖范围远超主动管理基金 可自由选择不同市场指数 通过定期调仓实现优胜劣汰的自我更新 如沪深300每年调仓两次 A股每年约20家公司退市 [1] - 管理费率显著低于主动型基金 指数基金管理费率0.15%-0.5% 主动管理型基金费率0.8%-1.5% 以10万元本金计算 20年投资周期低费率可多积累约3.4万元收益 [3] - 成本优势源于运营结构差异 主动管理基金需支付基金经理薪酬及研究团队成本 指数基金仅需少量人员维护系统和跟踪指数 [4] - 通过投资一篮子股票分散风险 彻底规避个股黑天鹅风险 如沪深300指数基金持仓覆盖300家公司 单只股票占比不超过3% [5][8] - 持仓透明度高且严格遵循指数成分股比例 每日公开持仓信息 可通过基金公司官网或第三方平台查询 避免主动管理基金风格漂移风险 [6] - 分散投资效果显著 2021年某主动管理基金因重仓教育股暴跌40% 同期跟踪中证500的指数基金仅下跌2% 因持仓分散于500家公司 [5] 指数基金分类体系 - 大盘指数覆盖高市值公司 如沪深300覆盖A股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 上证50聚焦超大盘蓝筹 适合稳健收益投资者 [7] - 中小盘指数代表中等市值及高成长企业 如中证500代表A股中等市值公司 创业板指聚焦高成长科技股 适合看好中小公司潜力的投资者 [7] - 行业主题指数精准捕捉特定行业红利 如消费ETF跟踪中证消费指数 新能源ETF覆盖光伏、锂电池产业链 [7] - 跨境指数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如纳斯达克100ETF投资美股科技巨头 恒生科技指数基金布局港股互联网企业 [7] 目标投资者群体特征 - 定投投资者可通过指数基金淡化择时影响 2018年市场低点定投沪深300ETF的投资者到2021年收益超60% 远超同期多数主动管理基金 [10] - 新手投资者可借助指数基金简化决策流程 无需研究基金经理风格或分析财报 选择年化跟踪误差小于2%、规模超10亿元的指数基金即可 [11] - 长期投资者受益于指数与宏观经济的高度关联 沪深300指数自2004年发布以来年化收益约10% 与美国标普500指数过去50年年化收益持平 [12][14] - 忙碌上班族可实现省时省力投资 某互联网公司员工每月定投3000元配置多类ETF 3年后账户收益超25% 远超银行理财收益 [16] 投资策略与绩效表现 - 定投策略结合指数基金可产生显著复利效应 以沪深300指数基金近10年年化收益8%计算 每月定投5000元20年后本金120万收益可达约180万 [13] - 分散化组合构建可通过多元指数实现 覆盖A股、港股、美股及债券指数 如案例中配置沪深300ETF(50%)、中概互联ETF(30%)、国债ETF(20%) [16] - 需关注技术性风险因素 避免高溢价交易场内指数基金 如基金净值1元时市场交易价1.02元会导致直接亏损2% 选择年化跟踪误差小于2%的基金 [16][17]
上半年“国家队”资金借道ETF入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01 07:20
国家队资金动向 - 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上半年增持12只ETF产品 涵盖上证50ETF 沪深300ETF 中证500ETF 中证1000ETF 科创板50ETF 创业板ETF等品种 累计耗资超2100亿元[1][2] - 中央汇金合计持有ETF总市值达1.28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2] -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北京诚通金控投资有限公司持有ETF总市值由2024年末10.12亿元大幅增至78.86亿元[3] 机构持仓表现 - 中央汇金重仓持有的创业板ETF和上证科创板50ETF今年以来涨幅均超35% 中证1000ETF和中证500ETF涨幅均在25%左右[3] - 北京诚通金控减持沪深300ETF超2亿份 新进中证A500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 持有总市值超18亿元 增持中证500ETF 科创板50ETF和黄金ETF超1亿份[3] 保险资金配置 - 保险资金持有ETF总市值超2700亿元 基金份额较2024年末明显增长[4]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增持有ETF基金份额超120亿份 进入170只ETF前十大持有人名单 持仓总市值近880亿元 位居保险机构首位[4] - 中国人寿前十大持仓ETF包括港股通互联网ETF 科创板50ETF 创业板50ETF 港股通科技ETF 科创板芯片ETF等 持有市值在18亿元至41亿元之间[4] - 新华人寿和中国平安人寿持有ETF总市值均在180亿元以上 新华人寿增持国防ETF 军工ETF和有色金属ETF 减持港股互联网ETF和恒生ETF 中国平安增持银行ETF和医药卫生ETF 减持创业板50ETF和证券ETF[4][5] 外资银行投资策略 - 巴克莱银行持有ETF数量由2024年末133只增至197只 瑞银由55只增至138只 两家机构合计持仓市值超270亿元[6] - 外资银行普遍增持港股消费 油气 海外市场 芯片和红利ETF 合计持有纳斯达克100ETF总市值超56亿元[6] - 瑞银增持科创板芯片ETF 巴克莱银行增持港股消费主题ETF和红利高股息主题ETF 后者总市值超7亿元[6] - 外资银行集体减持港股科技 互联网和证券主题ETF 巴克莱银行减持超30亿份港股科技主题ETF 包括减持恒生科技ETF超12亿份 另减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超10亿份和互联网主题ETF超13亿份 瑞银同样减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和港股科技主题ETF[7]
百盛社区开辟社区成员财富增值新通道
搜狐财经· 2025-08-24 06:49
核心观点 - 百盛社区推出三大基金产品以满足社区成员多元化投资需求 实现财富稳健增长 [1][6] 产品结构 - 极速基金面向高风险偏好成员 投资比特币 以太坊和黄金 采用智能交易系统和日内策略实现短期高效增值 [3] - 增值基金针对中长期稳健回报需求 投资标普500 纳斯达克100及沪深300等优质ETF 通过多元化配置和长期持有策略控制风险 [4] - 稳定基金专注低风险长期增长 配置指数 数字货币和贵金属等多元化资产 通过分散化策略降低风险 [4] 运营支持 - 三大基金均配备完善风险控制和实时监控体系 [6] - 由专业团队提供投资咨询与指导服务 [6] - 投资过程保持透明安全可持续特性 [6] 社区价值 - 帮助成员在不同风险偏好下实现财富稳健增长 [1] - 满足多样化投资需求同时提升成员自身理财能力 [6] - 通过灵活安全理财选择实现长期价值积累 [1][6]
纳斯达克100ETF获融资买入1.01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96亿元
金融界· 2025-08-22 09:17
融资交易情况 - 8月21日纳斯达克100ETF融资买入额达1.01亿元 位列沪深两市第596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1.01亿元 实现净卖出41.71万元 [1] - 融券方面无交易活动 当日融券卖出与净卖出均为0.00万股 [1] 近期资金流向 - 最近三个交易日(18日-21日)融资买入额持续增长 分别达0.37亿元、0.58亿元和1.01亿元 [1] - 三日累计融资买入额达1.96亿元 显示资金关注度逐步提升 [1]
ETF收评 | A股续创近十年新高,半导体板块午后爆发,科创芯片设计ETF涨5.57%,科创芯片ETF富国、科创芯片ETF博时涨5%
搜狐财经· 2025-08-20 15:29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下探回升收涨1 04%报3766 21点续创近十年新高科创50大涨3 23%创近两年半新高 [1] - 深证成指上涨0 89%报11926 74点创业板指微涨0 23%报2607 65点 [2] - 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24484亿元较上日缩量1923亿元连续第六个交易日成交额破2万亿 [1] - 全市场超3600只个股上涨中证1000指数上涨0 86%中证2000指数上涨0 42% [1][2] 行业板块 - 半导体产业链午后强势爆发寒武纪涨超8%站稳千元关口 [1] - 消费电子和汽车股表现抢眼广发基金汽车ETF涨3 7% [1][4] - 白酒股连续低位反弹金融科技创新药稀土板块逆势下跌 [1] - 科创人工智能指数接棒上攻相关ETF涨幅达4 7%-4 78% [4] ETF动态 - 半导体板块ETF领涨国联安基金科创芯片设计ETF涨5 57%富国博时嘉实旗下同类产品涨幅均超4 9% [4] - 创新药板块ETF持续回调恒生医疗ETF基金跌3 82%港股通创新药ETF跌1 98% [4] - 隔夜科技股下挫带动纳斯达克100ETF跌1 53%纳斯达克100指数ETF跌1 4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