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专用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A股投资策略周报:本轮中美关税复盘及市场影响预判-20251012
招商证券· 2025-10-12 16:35
核心观点 - 本轮中美供应链与关税冲突升级是2018年以来贸易摩擦的延续,对A股市场并非全新利空,历史经验表明此类冲击后市场常形成阶段性低点和布局机会[2][6][41] - 相较于今年4月的关税冲击,当前市场具备更有利条件:投资者对关税威胁已有预期(如A50期货跌幅从4月的8.61%收窄至4.26%)、市场情绪因站上关键阻力位且浮盈盘存在"踏空"焦虑而更坚韧、居民入市氛围和意愿更强、重要机构护盘动能增强、且人工智能等新产业趋势加速为回调提供长期配置价值[7][8][42][43][44] - 不利因素包括更高点位下的浮盈兑现压力和融资盘规模扩大(融资余额/流通市值从4月的2.41%升至2.51%),但市场平均担保比例显著提升(从4月的261%升至287%)增强了抗风险能力[9][44] - 整体看,短期调整不可避免,但市场仍有韧性,冲击结束后指数后期创新高的可能性比较大,本次调整可能成为优化结构的契机[2][10][45] - 行业配置以自主可控和内循环为主,优先选择位置相对较低且有边际改善的方向,如军工、半导体和软件自主可控、新消费、有色金属等领域[2][10][46] 观策·论市——本轮中美关税复盘及市场影响预判 - 2025年10月9日至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发起反击,威胁征收额外100%关税,并质疑APEC峰会会晤前景,标志着中美贸易休战期(自2025年8月11日起的90天暂停)面临破裂风险[5][40] - 市场直接反应为风险溢价抬升,外资风险偏好回落,富时中国A50期指跌4.26%,恒生科技期指跌5%跌停[5][40] - 中美贸易份额持续下降,中国出口美国占中国出口份额从高峰的21.6%降至2025年8月的12.8%,中国供应链实力提升支撑整体出口韧性[6][41] - 相比4月关税冲击,当前市场四大有利因素包括:投资者对关税威胁有预期(A50期货跌幅收窄)、市场站上扭亏阻力位后情绪更坚韧、居民加仓权益资产共识形成、重要机构护盘动能增强且四中全会临近提升稳定预期[7][42][43] - 三大不利因素包括:当前点位更高浮盈兑现压力大、融资盘规模扩大(融资余额/流通市值2.51% vs 4月2.41%)、各赛道已充分交易,但市场平均担保比例287%显著高于4月的261%增强抗风险能力[9][44] 复盘·内观——A股市场表现 - 本周(10月9日-10月10日)A股主要指数跌多涨少,小盘价值、大盘价值分别上涨1.63%、1.08%,创业板指、科创50分别下跌3.86%、2.85%,日均成交额26029.82亿元,周度上涨18.98%[47] - 市场冲高回落主因:国庆假期全球股市普涨营造有利外部环境;有色金属、核电、芯片产业链受事件利好高开;资金获利了结导致有色金属与芯片产业链震荡调整[47] - 行业表现分化,有色金属(4.44%)、煤炭(4.41%)、钢铁(4.18%)涨幅居前,传媒(-3.83%)、电子(-2.63%)、电力设备(-2.52%)跌幅居前[48] 中观·景气——行业数据跟踪 - 十一假期出行数据稳健增长,全社会人员流动量日均3.04亿人次,较2024年日均同比增长6.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31%,自驾出行占比近80%[54][55] - 跨境游持续火热,国际航班日均执飞1958班次,同比增长12.0%,出入境日均204.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5%[58][62] - 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9%和7.6%,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同比增14.7%,金银珠宝销售收入同比增41.1%[65] - 8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648.8亿美元,同比增幅扩大1.10个百分点至21.70%,中国地区销售额176.3亿美元,同比增幅扩大2.0个百分点至12.40%[75][76] 资金·众寡——资金流向分析 - 本周融资资金前四个交易日净流入508.7亿元,新成立偏股类公募基金6.4亿份,较前期下降51.1亿份,ETF净申购对应净流入280.6亿元[79] - 行业资金净流入前五为电子(211.20亿元)、有色金属(108.38亿元)、电力设备(105.58亿元)、非银金融(68.43亿元)、计算机(51.99亿元)[81] - ETF净申购244.8亿份,信息技术ETF申购最多(66.2亿份),新能源&智能汽车ETF净申购60.7亿份,科创50ETF净申购62.2亿份[84]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持股过节性价比较高,10月新一轮上行正在蓄势
证券时报· 2025-09-29 06:37
核心观点 - 资源安全、企业出海和科技竞争是当前最重要的结构性行情线索,对应资源+出海+新质生产力的行业配置框架 [2] - 市场短期波动不改向好趋势,10月随着重要会议召开和三季报披露,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暖,新一轮上行动能正在蓄势 [4][5][10] - 科技成长板块趋势性占优,TMT、AI产业链等是中期主线,行业配置需兼顾景气修复与产业趋势 [3][6][7][8][10][11] 市场趋势与展望 - 国庆节前后市场或呈现强势震荡,节后随着流动性回暖和市场热度提升,出现“开门红”是大概率事件,持股过节性价比较高 [4][6][7][10] - 市场中期仍延续慢牛格局,微观流动性宽裕和政策支持构成基础,但需关注基本面接力与风格切换的关键阶段 [6][8][9][11] - 上证指数若继续调整,悲观情形下回调低点或在3600点附近,这将使本轮震荡上行阶段的涨幅收窄至6%-7% [7] 行业配置与投资机会 - 资源板块行情驱动力源于全球高利率环境下传统资源行业投资不足导致的供给受限,地缘因素加剧供给波动 [2] - 企业出海是核心基本面线索,贸易环境稳定和中国反内卷是维系行情的重要条件,中企全球市场布局有助于抬升市值天花板 [2][12] - 科技竞争白热化,中企从战略隐忍转向战略进取,AI竞争从云端蔓延至端侧,AI Agent普及可能重构移动互联应用生态,带来巨大商业机会 [2] - 三季度业绩有望改善或持续高增的领域包括:景气修复的中高端制造业(蓄电池、锂电设备、军工电子等)、高景气AI产业链(通信设备、消费电子、游戏等)、供需改善的资源品(铜、黄金、氟化工等) [3] - 四季度配置机会集中在新质生产力、反内卷、大消费和“两重”领域,重点关注半导体、新能源、人形机器人、创新药、有色等催化事件集中的板块 [5][6][10] - 成长投资可能从科技驱动逐步转向出口出海,同时关注受益于反内卷和海外制造业修复的实物资产(上游资源、资本品、原材料)以及盈利修复后的内需领域 [12]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持股过节,性价比较高!10月新一轮上行正在蓄势
券商中国· 2025-09-28 23:09
资源安全与企业出海 - 资源板块行情核心驱动力为全球高利率环境下传统资源行业投资不足导致供给受限 地缘环境复杂化和各国安全自主主张加剧供给波动频率 [2] - 中企出海和全球化是当前行情最核心但相对隐晦的基本面线索 贸易环境稳定及中国反内卷政策是维系行情关键条件 中美相互制衡的微妙平衡对行情至关重要 中企在全球市场才能突破市值天花板 [2] - 10月APEC会议和二十届四中全会是重要验证节点 [2] 科技竞争与产业趋势 - 中美科技竞争白热化推动中企从战略隐忍转向战略进取 AI竞争从云端向端侧蔓延 AI Agent端侧普及可能重构移动互联应用生态 带来堪比移动互联初期的商业机会 [2] - 科技成长板块趋势性占优 科技内部高低切换效果优于成长价值切换 海外算力、创新药、储能、固态电池、特斯拉机器人及光刻机等已累积涨幅的板块仍有中期空间 [8] - TMT板块存在产业趋势进展、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等多重催化 流动性驱动行情下TMT易成主线 近期板块轮动已显现优势 [7] 三季度业绩与景气领域 - 8月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转正 受益于低基数、扩内需政策及反内卷和降息预期催化下PPI止跌回暖 出口韧性增长支撑盈利震荡修复 [3] - 三季度业绩改善或高增领域集中在中高端制造业(蓄电池及其他电池、印刷包装机械、锂电专用设备、军工电子、风电零部件)、AI产业链(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模拟芯片设计、游戏)及供需改善的资源品(氟化工、铜、黄金、焦炭、农药、玻纤制造) [3] - 三季报交易窗口将带动市场聚焦景气线索 成为市场破局重要抓手 [11] 市场走势与节后展望 - 国庆节前流动性收缩属情绪性缩量 节后开门红特征显著 牛市中节后涨幅更持久 持股过节性价比较高 [6] - 节后市场风险偏好传统性抬升 叠加三季报窗口和重磅会议密集催化 市场中枢有望再上台阶 [11] - 悲观情景下若市场继续调整 回调低点或至上证指数3600点附近 但支撑股市上涨逻辑未变 估值合理未透支 节后大概率重回上行区间 [7] 行业配置与结构性机会 - 新质生产力、反内卷、大消费及"两重"领域是四大配置主题 [5] - 科技赛道主线不变 10月景气投资与主题投资并存 成长内部轮动加快(AI中下游应用、固态电池、储能、算力、创新药) 非科技板块中关注化工、有色金属、工程机械等景气向好领域 [12] - 实物资产同时受益于国内反内卷经营改善及海外降息后制造业修复 包括上游资源(铜、铝、油、金)、资本品(工程机械、重卡、锂电、风电设备)及原材料(基础化工品、玻纤、钢铁) [13] 中长期市场格局 - 牛市呈现体量创新高、热度未极端、驱动力不均衡、结构性鲜明特征 未出现泡沫明确信号 [9] - 水牛向基本面牛定价过渡或在11月验证 历史显示三季度至四季度风格切换明显 三季度涨幅靠前品种四季度多难延续 [10] - 成长投资逐步从科技驱动转向出口出海 实物消耗与中国实体经济盈利修复推动脱虚入实 带来资源品新一轮行情 [13]
中科电气:公司磁电装备业务暂不涉及核聚变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5:44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涵盖电磁冶金专用设备 工业磁力设备以及锂电专用设备的研发 制造 销售及服务 [2] - 公司暂不涉及核聚变领域 [2] 投资者关注点 - 投资者询问公司磁电技术在核聚变领域的开发应用情况 [2]
中科电气(300035.SZ):暂不涉及核聚变领域
格隆汇· 2025-09-25 15:44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磁电装备业务涵盖电磁冶金专用设备 工业磁力设备以及锂电专用设备的研发 制造 销售及服务 [1] 技术领域澄清 - 公司业务暂不涉及核聚变领域 [1]
机械行业周报:终端需求保持高景气,关注半导体设备和锂电设备-20250914
湘财证券· 2025-09-14 17:26
根据湘财证券研究所2025年9月14日发布的机械行业周报,总结关键要点如下: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机械行业“买入”评级 [1][5][130] 核心观点 - 终端需求保持高景气,重点关注半导体设备和锂电设备 [1] - 制造业PMI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至49.4%,生产、新订单、在手订单等主要分项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反映制造业供需两端有所好转 [5][130] - 随着国内政策持续发力及“反内卷”等措施推进,制造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景气度逐渐回升,带动上游机械设备总体需求持续好转 [5][130] 市场表现 - 近一周(2025.09.08-2025.09.12)机械行业上涨3.5%,跑赢沪深300指数(上涨1.4%) [7] - 年初至今(截至2025.09.12)机械行业累计上涨33.1%,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上涨14.9%) [8] - 子板块中,锂电专用设备(108.4%)、激光设备(64.1%)、印刷包装机械(58.6%)涨幅居前;轨交设备Ⅲ(1.5%)、光伏加工设备(17.8%)、工程机械整机(19.0%)表现靠后 [8] - 当前机械行业PE(TTM)为37.1倍,位于2012年至今73.0%分位数;PB(LF)约3.0倍,位于2012年至今84.6%分位数,估值水平总体处于历史偏高位置 [11] 细分行业数据与观点 半导体设备 - 7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6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增速较前值回升1.0个百分点 [3] - 7月中国半导体销售额170.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前值下降2.7个百分点 [3] - 7月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出货额约4109.5亿日元,同比增长18.1%,增速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印证下游终端需求高景气 [3] - 受智能手机、PC等消费电子出货量改善及人工智能对相关芯片需求快速增长驱动,全球半导体终端需求保持快速增长 [3] - 随着人工智能相关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带动全球半导体设备需求持续增长 [3] 锂电专用设备 - 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39.5万辆,同比增长26.8%;1-8月总销量约962.0万辆,同比增长36.7% [4] - 在终端需求高速增长带动下,8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长37.3%至139.6GWh;1-8月总产量增长54.3%至970.7GWh [4] - 2025年Q2锂电池行业资本支出同比增长36.6%,锂电设备行业合同负债同比增长21.4%,二者增速均自去年四季度开始持续回升,表明锂电池行业或已开启新一轮资本支出 [4] - 随着中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渗透率持续提升,动力电池产销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叠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逐渐成熟并得以应用,上游锂电专用设备需求有望持续复苏 [4] 其他子板块市场表现 - 近一周涨幅靠前的子板块为:激光设备(10.1%)、机器人(7.1%)、工控设备(6.1%) [7] - 近一周涨幅靠后的子板块为:光伏加工设备(-2.7%)、工程机械器件(-1.2%)、工程机械整机(0.7%) [7] 重点公司 - 报告建议关注半导体设备板块中的中微公司,以及锂电专用设备板块中的先导智能、杭可科技等 [5][130] - 列出了多家重点公司的盈利预测与评级,包括汇川技术(买入)、三一重工(买入)、恒立液压(买入)、徐工机械(买入)、先导智能(买入)、中联重科(增持)等 [18]
中科电气(300035):业绩符合预期 产能布局加速海外拓展
新浪财经· 2025-08-31 14: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13亿元 同比增长59.60% 归母净利润2.72亿元 同比增长293.13% 扣非净利润2.82亿元 同比增长219.04%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0.15亿元 同比增长68.20% 环比增长26.10% 归母净利润1.38亿元 同比增长206.67% 环比增长2.99% [1] - 第二季度毛利率20.36% 同比提升0.58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2.15个百分点 净利率9.38% 同比提升2.53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71个百分点 [1] - 期间费用率9.26% 同比下降2.62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38%/2.31%/3.65%/1.92% 同比分别下降0.46/0.66/0.64/0.86个百分点 [1] 锂电负极业务 - 上半年负极材料出货量15.70万吨 同比增长70.47% 对应营收34.46亿元 同比增长65.79% [2] - 阿曼规划建设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 分两部分建设 每部分产能规划10万吨/年 [2] - 硅碳负极材料适配固态电池与传统锂离子电池 已完成中试产线建设 进入客户测评阶段 [2] - 硬碳负极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 已在行业头部客户处于量产导入阶段 [2] 磁电装备业务 - 上半年磁电装备业务营收1.67亿元 同比下降9.95% [2] - 锂电专用设备领域优化自动化电气控制 除磁设备 立式高温反应釜及智能石墨化炉等产品研发 [3] - 获得发明专利4项 实用新型专利8项 国际专利1项 [3] - 电磁冶金专用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60% 与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及大型冶金工程承包商建立稳定合作 [3] 产能与技术布局 - 阿曼项目投产后将扩大海外业务规模 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2] - 锂金属负极材料针对固态电池需求进行开发与产品布局 [2] - 磁电装备业务纵向延伸应用领域 横向拓展应用市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