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样

搜索文档
长三角观察 | 稳居“15万亿台阶”之上
搜狐财经· 2025-07-27 12:00
大项目拉动能力 - 上海市2025年重大工程共安排186项 全年计划投资2400亿元 其中新开工14项 建成21项 上半年投资完成超半程 开工项目超半数 竣工数量超同期 [2] - 安徽省2025年第三批重大项目开工537个 总投资3240.8亿元 当年计划投资669.1亿元 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13个 50亿元以上项目8个 新兴产业项目占比50.5% 高技术项目占比25.5% [2] - 江苏省2025年800个省级重大工业项目中98%为先进制造业项目 上半年超额完成目标 超序时进度12个百分点 其中高端化改造项目占比42.7% 智能化改造项目占比35% [3] 赛事经济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带动文旅消费爆发式增长 5-6月比赛地18个县区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速比4月分别加快1.2和1.6个百分点 [5] - 浙江省启动城市篮球联赛"浙BA" 计划通过"赛事+文旅体验""赛事+服务消费"等模式发放消费券 撬动文体旅商消费 [6] 外贸连接能力 - 长三角上半年进出口8.16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占全国37.4% 其中出口5.22万亿元增长9.9% 占全国40.1% 进口2.94万亿元占全国33.5% [7] - 长三角出口机电产品3.1万亿元占比59.5% 其中集成电路增长17.8% 笔记本电脑和汽车出口增速超全国 民营企业出口占比提升至64.4% [7] - 沪苏浙皖出口增速分别为11.1%、9.4%、9.1%和15.4% 均高于全国7.2% 上海二季度进出口1.1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增速7.2%为近8个季度最高 [8] - 江苏船舶出口增长27.6% 浙江电动汽车出口增长86.3% 安徽"新三样"出口增速超60% [8]
周乃翔在聊城调研督导经济运行时强调 扎实抓好经济运行各项工作 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大众日报· 2025-07-25 08:59
经济运行调研 - 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在聊城调研督导经济运行 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 落实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部署 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 [1] - 锚定目标不动摇 以更实举措抓好三季度工作 做强优势、补齐短板 全力争取更好结果 [2] 企业调研与指导 - 在鲁西集团调研 详细了解项目建成运行和生产经营情况 希望企业发挥技术资源优势 做好延链强链文章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守牢安全底线 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1] - 在山东博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调研 实地了解科技创新、产业配套等情况 希望企业抢抓发展机遇 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 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 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1] - 在惠讯云(山东)环保科技公司调研 察看家电以旧换新数字化服务平台演示 听取家电和数码产品以旧换新业务开展情况介绍 强调要进一步优化促消费政策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积极培育品质电商 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新型消费 [1] 经济发展措施 - 切实抓好工业稳定运行 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强化服务保障 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增强工业发展新动能 [2] - 大力提升服务业质效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2] -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 [2] -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 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2] - 聚力稳住外贸基本盘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扩大"新三样"等产品出口规模 [2] - 完善常态化助企服务机制 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 [2]
浙江经济半年报:5.8%增速领跑,新动能稳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1 20:04
浙江经济半年报核心数据 - 上半年浙江GDP达45004亿元 同比增长5.8% 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1] - 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一产) 5.6%(二产) 6.0%(三产)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0% 农林牧渔业增长3.6% [1] 产业结构与动能转换 - 第二产业对5.8%经济增速提供重要支撑 增长模式从低成本规模扩张转向新兴产业 [2] - 计算机通信电子(18%) 汽车(17.6%) 化学原料(8.7%)等制造业领涨 [9] - 高技术制造业(12.7%)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12%) 装备制造业(11.1%)增速显著 [9] - 工业机器人(85.7%) 锂离子电池(65.2%) 新能源汽车(43.3%)等新兴产品产量激增 [10] 外贸表现与结构优化 - 上半年进出口2.73万亿元(+6.6%) 其中出口2.07万亿元(+9.1%) 对全国出口增长贡献率达19.8%居首 [3] - 机电产品出口9705.4亿元(+10.7%)占46.8% 高端装备出口675.1亿元(+19.9%) [4] - "新三样"产品出口602.1亿元(+13.4%) 市场采购贸易出口3244.5亿元(+22.8%) [4] - 跨境电商直购出口971.7亿元(+79.7%) 民营企业适应力强支撑外贸韧性 [3][5] 消费市场特征 - 社消零总额18979亿元(+5.3%) 二季度增速6%创去年以来季度新高 [6][7] - 网络零售额增长27.4% 比整体高22.1个百分点 直播电商渗透率加速提升 [7] - 家电(84.5%) 通讯器材(70.6%) 文化办公用品(60.9%)等享受国补商品高速增长 [7] - 体育娱乐用品(+57.6%) 金银珠宝(+22.2%)等品质型消费亮眼 [7] 数字经济与服务创新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 高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速均高于规上服务业 [10]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中算力服务 数据服务 算法模型 智能终端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10] - 即时零售 闪购等新零售模式兴起 天猫618期间3C数码品类创新高 [7] 收入与价格走势 - 城乡居民收入比1.67(缩小0.01) 农村收入增速(5.7%)快于城镇(4.7%)1个百分点 [11] - CPI同比下降0.2% PPI下降1.8% 购进价格下降3.3% 显示内需仍待提振 [10][11] - 预计下半年物价将呈现低位温和回升态势 [12]
创历年同期新高,上半年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超4万亿元
快讯· 2025-07-18 16:14
大湾区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4.38万亿元,增长4.3%,增速快于广东整体0.3个百分点,快于全国1.4个百分点,占广东进出口总值的96.3%,占全国的20.1% [1] - 出口2.79万亿元,增长1.2%,进口1.59万亿元,增长10.2%,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年同期新高 [1] - 二季度进出口增长4%,连续8个季度保持正增长,单6月进出口7771.3亿元,增长3.9% [1] 贸易方式与结构 - 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57万亿元,增长2.7%,占比58.7% [1] - 保税物流进出口8947.7亿元,增长14.6%,规模超加工贸易 [1] - 加工贸易进出口8709.5亿元,下降0.5% [1] 企业类型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2.82万亿元,增长4.6%,占比64.4%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36万亿元,增长5.4%,占比31.1% [2] - 国有企业进出口1776亿元,下降10% [2] 贸易伙伴分布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万亿元,增长3.9%,占比38.7%,其中对东盟进出口7263亿元,增长6% [2] - 对中国香港、欧盟、中国台湾、日本、韩国进出口均实现增长 [2] - 对非洲、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8.2%、22.8% [2] 出口动能与产品结构 - 出口机电产品1.93万亿元,增长7.5%,占比68.9%,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 [2] - 电脑及其零部件、电工器材、集成电路出口分别增长15.6%、17.1%、27.1% [2] - 无人机、"新三样"出口分别增长29%、28.7%,自主品牌产品出口6382.9亿元,增长11.5% [2] 进口结构与消费品表现 - 进口机电产品1.15万亿元,增长19.5%,占比72.7%,较去年同期提升5.7个百分点 [3] - 集成电路、电脑及其零部件、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分别增长14%、87.4%、46.3% [3] - 粮食、乳品、食用水产品、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进口分别增长23.1%、21%、25.7%、9.8% [3]
进出口波动之中保持高位,关税战下中国外贸如何应变|“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 2025-07-17 17:35
全球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以上,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预计2030年工业产值占全球45% [1] - 中美直接依赖程度下降但间接依赖提高,中国产业链与第三方国家合作日益紧密 [2] - 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提升反映生产力优势,参与全球分工形成趋势性共识 [1] 外贸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1年外贸总值39.1万亿元(同比+21.4%),美元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增量达1.4万亿美元 [3] - 2022年突破40万亿元(42.07万亿,+7.7%),2023年41.76万亿(+0.2%),2024年43.85万亿(+5%) [3] - 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21.79万亿(+2.9%),出口+7.2%,进口+2.3%,呈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特征 [4] 产品结构与竞争力 -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从2021年59%提升至2025年60%,其中汽车出口2021年增长104.6% [3][7] - 2025年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增长12.7%,锂电池/风电设备出口增速超20%,工业机器人出口+61.5% [7] - 高技术产品出口连续9个月增长,高端机床/船舶出口增速超20%,自主品牌占比达32.4% [7] 贸易模式与主体变化 - 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从2021年48.6%提升至2025年近60%,外贸企业总数达62.8万家 [8] - 一般贸易占比从2021年基础提升至2025年64.2%,反映供应链价值提升 [8] - 跨境电商占比从2015年<1%增至2024年6.2%,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1.32万亿(+5.7%) [9] 市场多元化布局 - 东盟/欧盟稳居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达51.8% [11] - 中欧汽车技术互补,医疗保健品/箱包等进口占比超60%,纺织服装/家电出口快速增长 [11] - 对美贸易2025年上半年下降9.3%,但6月单月从3000亿回升至3500亿,降幅收窄 [6] 未来发展方向 - 产业链完整性/集聚度优势显著,综合竞争力至少维持10年 [12] - 需加强服务贸易(教育/医疗/旅游)和数字贸易领域发展 [12] - 企业需提升技术含量/附加值,通过对外投资绕开关税壁垒 [13]
耿明斋:建议补贴中小微企业,以增加就业、提振消费 | 财经大V解码经济半年报
搜狐财经· 2025-07-15 21:04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60536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 3% 增速比2024年全年目标高出0 3个百分点 [1] - 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专家预计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完成无压力 [1][2] - 经济向好主要驱动力包括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消费升级及进出口逆势增长 [1][2] 消费市场分析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 同比增长5 0% 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 4个百分点 [3] - 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表现突出 休闲消费领域增长显著 汽车普及和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带动需求 [2][3] - 住户存款增加10 77万亿元 占存款增量近60% 反映居民储蓄意愿增强消费倾向保守 [3] 消费提振策略 - 需拓展文化 体育 旅游等新兴消费领域 通过政策引导激发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潜力 [3] - 建议通过财政补贴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 [3][4] - 完善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体系 消除消费后顾之忧 [4] -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提高劳动收入占比 降低政府和企业收入比重 [5] 产业发展亮点 - 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强劲 "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显著 [1] - 进出口在国际局势动荡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 体现产业链优势 [2]
上半年增长2.9%!我国外贸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新华社· 2025-07-14 14:59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79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9% [1] - 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较一季度加快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1] - 6月份进出口整体、出口、进口同比全部实现增长,且增速回升 [1] 出口表现 - 上半年出口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首次突破13万亿元 [1] - 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占出口总值60%,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1] - 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20%,"新三样"产品增长12.7% [1] 进口表现 - 上半年进口8.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1个百分点 [1] - 二季度进口转为正增长,石化、纺织等机械设备进口增速达两位数,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较快增长 [1] - 原油、金属矿砂等重要原材料进口量增加 [1] 贸易主体 - 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8万家,首次突破60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4.3万家 [2] - 民营企业54.7万家,进出口增长7.3%,占进出口总值近60% [2] 贸易伙伴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增长4.7%,占进出口总值51.8%,较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 [2] - 对东盟进出口3.67万亿元,增长9.6%,对欧盟、韩国、日本等进出口均实现增长 [2] - 6月份中美贸易回升,进出口值超过3500亿元,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2]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5年中期)-稳舵远航的中国宏观经济-CMF
搜狐财经· 2025-06-26 16:43
政策导向 - 政策治理目标从"六稳"调整为"四稳",聚焦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体现政策内核延续性与精准化[12] - 2025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1770万人,高校毕业生1222万人,就业总量压力创新高[12] - 政策抓手从关注结果转向治理源头,整合金融、外贸等领域为稳企业和稳市场,突出市场主体核心地位[13] - 战略自主性提高,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因素,强调以高质量发展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14] 经济运行 - 2024年中国经济体量突破130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达5.4%,主要驱动力为出口、基建投资和消费补贴[15] - 1-5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6%,对非美出口增加及企业"以价换量"策略形成支撑[17] - 前5个月社零累计同比增长5%,"两新"政策和消费券补贴效果显著,杠杆倍数达1:3~1:4[22] - 1-5月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0.4%和8.5%,但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7%[26] 出口挑战 - 出口企业面临政策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及转内销难度大三大问题[46] - 对美出口中"以价换量"产品占比近1/3,价格上涨产品占比近一半,显示部分商品定价权较强[17] - 5月中美集装箱船出港量环比降22.6%,"抢出口"效应减弱,下半年出口压力将显化[35][38] 投资潜力 - 2025年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创新高,特别国债1.8万亿,新增专项债4.4万亿,广义赤字率升至9.8%[24] - 中国资本形成率保持41.1%高位,"高储蓄"支撑"高投资",政府举债具备空间[48][51] - 高技术、新基建、民生等领域投资潜力大,1.3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预计拉动GDP增长1.7~1.9个百分点[24] 消费趋势 - 头部城市消费分化,北京/上海社零负增长,但服务消费同比增长4.7%[25] - 2025年以旧换新资金规模达3300亿元,预计拉动社零增长1.5~2个百分点[22] - 家电行业补贴拉动率最高达4.2,家居和汽车在2.3~4.2之间,但耐用品消费政策效果可能趋弱[22][44] 物价与内生动力 - 5月CPI同比-0.1%,PPI同比-3.3%,GDP平减指数连续8季度为负,显示需求不足[29] - 一线城市房价下跌、股市波动制约居民预期,收入增速低于全国均值影响消费[25] - 改善性需求支撑房地产市场,120平方米以上户型成交占比提升[26]
金融“加速器”赋能科技创新如何更“给力”?——来自2025陆家嘴论坛的声音
新华社· 2025-06-19 18:56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中国在航空航天、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突破,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创新高地之一 [1] - 新兴科技企业在境内外市场均取得显著发展,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2] - 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大型技术装备、"新三样"等优势产品出口,推动新质生产力参与国际竞争 [2]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挑战 - 金融供给存在资金短期化、风险容忍度低,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不足的问题 [4] - 科技企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存在不确定性,而金融追求预期确定性,导致资源错配 [4] - 传统金融注重现金流和财务指标,科技企业的技术评估对专业性要求更高 [4] - 保险资金因安全性要求高,难以早期投资科技企业 [5]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解决方案 - 中国人寿创新S基金接力投资模式,政府基金孵化早期项目,保险资金在成熟阶段进入 [5][6] -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财税杠杆激励,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合力 [7] - 科技型企业需要直投、投行、商行、保险、担保等多类金融机构接力式服务 [7] - 资本市场可提供从风险投资到上市融资的全链条服务,满足企业不同阶段需求 [8] 资本市场的作用 - 资本市场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活力 [8] - 资本市场对关键要素和资产定价,带动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协同集聚 [8] - 提升股权融资比例对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