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odel S/X
icon
搜索文档
深夜,特斯拉突然狂泻,一度跌超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23:20
特斯拉股价与市场反应 - 特斯拉7月7日开盘大跌超8%,随后跌幅收窄至6.79%,股价报293.925美元 [1] - 股价下跌与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参与政治活动有关,引发市场担忧 [1] - 美国财政部长暗示马斯克应专注经商,马斯克回怼称其"不懂数学" [1] 特斯拉交付量与业绩危机 - 2025年二季度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暴跌13.5%,连续两个季度两位数下滑 [1] - 主力车型Model 3/Y占比达97.3%,产品结构固化问题集中爆发 [3] - Model S/X及Cybertruck等高端车型仅交付1.04万辆,同比腰斩50% [3] 产品与技术创新困境 - Cybertruck自2023年投产已召回8次,硬件故障频发,年产25万辆目标难达成 [3] - FSD在全球遭遇监管挫折,欧盟和中国市场落地受阻 [4] - 中国品牌在智驾领域技术领先,华为、小鹏等订阅价格更具优势 [8] 中国市场表现与竞争压力 - 二季度中国市场交付12.9万辆,占总销量34%,6月单月交付61,484辆创季度新高 [7][8] - 上半年中国累计销量26.34万辆,同比下降5.4%,市占率从15%峰值萎缩至7.6% [8] - 本土品牌如极氪、小鹏、智己在配置、用户体验和价格上赶超特斯拉 [8] 全球市场竞争格局 - 比亚迪4月欧洲纯电销量首次超过特斯拉,5月欧盟和英国注册量同比飙升397% [5] - 中国车企如吉利、上汽在欧洲市场增速显著,上汽1-5月欧盟注册量大涨49.1% [5] - 小米YU7上市一小时大定28.9万单,直接对标Model Y并分流特斯拉用户 [9]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调整 - 特斯拉北美及欧洲销售和制造业务负责人奥米德·阿夫尔沙离职 [5] - 欧美市场销售业务由马斯克亲自掌管,制造业务交由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负责 [5] 行业趋势与特斯拉挑战 - 特斯拉面临中国品牌全面崛起,配置、价格、金融政策等方面竞争力削弱 [8] - 曾经的行业颠覆者正站在被颠覆的十字路口,转型时间紧迫 [10]
二季度全球销量下滑,中国成特斯拉唯一增长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20:35
全球市场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暴跌13.5%,连续两个季度两位数下滑 [1] - 欧洲市场5月新车注册量仅8729辆,同比锐减40.5%,市场份额跌至1.2% [1] - 中国市场二季度交付19.1万辆,环比增长10.98%,占全球产量47% [1] 资本市场反应 - 尽管销量下滑,财报公布当日股价逆势上涨5%,市值单日增加3450亿元 [1] - 投资者押注Robotaxi和全自动驾驶技术(FSD)的未来潜力 [1] - 公司完成全球首例全程无人遥控公共道路自动驾驶交付,Model Y实现30分钟跨区域运输 [2] 产品结构危机 - Model 3/Y占交付量97.3%,产品结构严重固化 [4] - Model S/X及Cybertruck仅贡献1.04万辆,同比腰斩50% [4] - Cybertruck投产以来召回8次,年产25万辆目标远未达成 [4] 技术监管与政治风险 - FSD在欧洲遭遇复杂监管,原定2025年欧洲落地计划受阻 [4] - 中国市场FSD推进缓慢,面临政策与技术双重障碍 [4] - CEO政治言论引发欧美消费者抵制,信任危机加剧 [5] 中国市场竞争格局 - 二季度中国交付12.9万辆,占全球销量34% [7] - 6月单月交付61,484辆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59% [7] - 上半年累计销量26.34万辆,同比下降5.4%,市占率从15%降至7.6% [7] 本土品牌冲击 - 比亚迪欧洲纯电销量超越公司,5月欧盟注册量同比飙升397% [5] - 极氪、小鹏等品牌推出800V高压平台和激光雷达配置,智能座舱体验超越公司 [8] - 小米YU7对标Model Y,上市1小时订单28.9万单,直接分流用户 [8] 产业链与成本压力 - 上海超级工厂受益本土产业链红利,但价格战削弱成本优势 [8] - 本土品牌"五年0息"金融政策与公司看齐,部分Model 3车型涨价1万元削弱竞争力 [8] - 华为、小鹏智驾技术订阅价格更具优势,技术差距缩小 [8]
特斯拉销量跟踪报告:2025年销量展望谨慎,Robotaxi打开新商业版图
华创证券· 2025-06-26 14: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特斯拉销量展望谨慎,Robotaxi打开新商业版图;短期产业链量价弹性偏弱,中期关注产品周期及AI进展,建议逢低布局产业链长期战略伙伴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量 - 1Q25交付33.7万辆,同比-13%、环比-32%,全球市场需求萎缩、交付下滑显著 [1][8] - 车型方面,Model 3/Y交付约32.4万辆,同比-12%、环比-31%;其他车型交付1.3万辆,同比-24%、环比-46%,根本原因是ToC产品周期较弱、缺乏新车型刺激 [1][8] - 地区方面,美国交付12.3万辆,同比-1%;加拿大交付0.2万辆,同比-84%;欧洲交付5.4万辆,同比-37%;中国交付13.5万辆,同比+2%;欧洲区、加拿大区受2024年马斯克言论争议引发的用户抵制,交付同环比下滑明显 [1][8] 规划 - 总名义产能超过235万辆/年,3Q24 - 1Q25产能无大幅新增,2Q25将持续推进Cybercab和Model Semi的制造 [6][11] - 马斯克承诺后续将专注特斯拉的销售和生产 [6][11] Robotaxi - 6月22日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启动试点,向首批受邀用户开放体验;初期配备约10辆焕新Model Y,每趟车费4.20美元,服务覆盖奥斯汀南部区域,运行时间为早6点至午夜12点;后续有望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投入更多车辆加入车队 [6][15] - 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Robotaxi行业部署规模预计2030年前后迅速扩大,到2035年中国和全球市场规模分别达1794亿美元、3526亿美元;中国自动驾驶出租车数量2030年达101万辆,2035年增至415万辆;海外市场2030年达17万辆,2035年增至93万辆;特斯拉有望在ToB无人驾驶领域率先打开新商业版图 [6][16] 预测 - 谨慎预计2025年销量160.4万辆,同比-10% [6][19] - 车型方面,Model 3/Y约153万辆,同比-10%;Model S/X约3.2万辆,同比-22%;Cybertruck 4.0万辆,同比-10% [2][19] - 地区方面,北美约60万辆,同比-10%;欧洲约25万辆,同比-24%;中国约58万辆,同比-12%;若汽车产品力和营销出现新变化,销量预测有上修可能 [2][20]
理想汽车与壳牌达成合作!零跑汽车首家香港门店开业!工信部:加大新车质量抽查监管力度!广汽丰田将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丨一周大事件
电动车公社· 2025-06-15 23:40
新车上市 - 特斯拉在美发布改款Model S/X,Model S四驱版售价84990美元(约60.99万元人民币),Plaid版售价99990美元(约71.76万元人民币),Model X四驱版售价89990美元(约64.58万元人民币),Plaid版售价104990美元(约75.35万元人民币)[5],新增冰霜蓝车漆,Model S四驱版EPA纯电续航提升至650km,Model X第三排空间优化[7] - 新款欧拉好猫开启预售,预售价8.98-10.98万元,提供401km、430km两种续航版本,配备10.25英寸液晶仪表+14.6英寸悬浮中控屏,搭载Coffee OS3智能车机系统[10][12] - 领克首款中大型插混轿车定名领克10 EM-P,采用1.5T+DHT Evo+双电机四驱组合,系统最大功率390kW,搭载新一代英伟达Thor芯片+激光雷达,具备700TOPS算力[16][17] - 小鹏G7开启预售,预售价23.58万元,首发搭载3颗图灵AI芯片,总算力2200Tops,全系标配702km纯电续航(CLTC),5C超充AI电池,全域800V平台[29][32] - 一汽丰田bZ5上市,售价12.98-15.98万元,定位中型纯电轿跑SUV,搭载Momenta5.0城区辅助驾驶系统,配备33颗智能感知硬件,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550km、630km两种[34][41][43] - 奇瑞多米上市,售价5.99-6.99万元,定位5万级真5座纯电MINI SUV,提供305km、405km两种续航版本,30分钟可将30%电量充至80%[47][49] 公司动态 - 理想汽车与壳牌达成战略合作,壳牌成为理想指定润滑油战略伙伴,44000座壳牌零售及出行服务站支持理想海外补能网络建设[53] - 吉利发布雷神AI电混2.0技术,雷神EM-i可实现百公里亏电油耗2.5L,综合续航超2100km,雷神EM-p三电机四驱可实现百公里加速4.5S,亏电油耗4L级,综合续航1500+km[58][60] - 广汽丰田将推出增程版新一代汉兰达和赛那,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包括HarmonySpace 5座舱,华为DriveONE电机等,还将接入小米汽车生态[64][65][67] - 广汽集团飞行汽车GOVY AirCab亮相,定价不超168万元,计划2026年底开启交付[70][72] - 零跑汽车首家香港门店开业,正式进军香港市场[75] - 小米SU7 Ultra量产版以7分04秒957的成绩刷新纽博格林北环赛道量产电动车圈速记录[80] - 亿纬锂能计划赴港上市,目前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全国第九,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84][86] 国内新闻 - 工信部发布通知,要求加大对舆论关注度高、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等车型的抽查力度,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88]
马斯克“回归”特斯拉的三个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5-30 10:46
马斯克政府任期结束及影响 - 埃隆·马斯克作为"特别政府雇员"的45天任期结束 其发起的"效率风暴"对美国联邦政府造成巨大影响 [2] - 马斯克的激进举措导致旗下公司面临车主极端行为、全球销量下滑、股价波动和投资者施压等问题 [2] - 资本市场对马斯克从华盛顿"抽身"作出积极回应 但特斯拉仍面临多重挑战 [2] 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挑战 - 特斯拉4月在欧洲新车注册量同比暴跌52.6%至5475辆 创近两年单月最大跌幅 同期欧洲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升至15.3% [2] - X平台内容审核政策调整引发欧洲消费者抵制 欧洲最大养老基金ABP因不满马斯克薪酬方案清仓超5.7亿欧元特斯拉股票 [4] - 柏林工厂产能未达预期 欧洲超充站进展缓慢 与欧盟价格承诺协议谈判悬而未决 [4]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困境 - 中国消费者将特斯拉作为电动车首选品牌的比例降至14% 特斯拉中国已连续七个月出货量下滑 [4] - 本土品牌通过价格战(如"一口价"政策)和国家以旧换新政策挤压市场 特斯拉优惠力度明显不足 [6] - 智能化领域优势减弱 FSD高价订阅模式转为劣势 三四线城市基础设施覆盖和售后服务存在短板 [6] 全球系统性风险 - 中美关税战导致Model S/X在中国停售 北美工厂对中国供应链依赖风险加剧 [6] - 地缘政治紧张可能影响上游原材料供应 各国环保和补贴政策变化增加市场策略不确定性 [8] - 系统性挑战可能引发市场份额萎缩、利润率下滑 威胁全球领导者地位 [8]
特斯拉(1Q25 纪要):Model 2.5 车型按原计划生产,Robotaxi 和 Optimus 进展顺利
海豚投研· 2025-04-24 17:56
财报核心信息回顾 - 集团总收入1Q25为2137亿美元,同比下降95% [1] - 毛利率1Q25为160%,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 [1] - 研发费用占比1Q25为56%,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 [1] - 汽车业务收入1Q25为155亿美元,同比下降101% [1] - 汽车销量1Q25为384万辆,同比下降12% [1] - 能源业务收入1Q25为307亿美元,同比下降11% [1] - 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1Q25为273亿美元,同比下降3% [1] 管理层战略与展望 - 马斯克将减少在DOGE项目上的时间分配,更多关注特斯拉业务 [2][9] - 公司正处于重大转折点,未来将聚焦大规模无人驾驶汽车和人形机器人 [2][9] - 廉价车型Model 25按计划6月投产,但产能爬坡可能慢于预期 [3] - 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超100亿美元,受关税影响设备引进成本增加 [8] 自动驾驶业务进展 - Robotaxi服务计划6-7月在奥斯汀推出,使用现有Model Y车型 [4][10]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开始对财务报表产生显著影响 [4][10] - 无监督FSD预计2024年底前实现,在美国多个城市推出 [6] - Cybercab生产线建设Q2启动,计划2025年投产 [6] - 预计在美国市场占据90%以上份额 [5] 人形机器人业务 - Optimus机器人预计2024年秋季开始工厂测试,年底达数千台 [7] - 目标4-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预计2029-2030年达成 [7] - 目前仍处研发阶段,供应链需从头建立 [7] 关税影响评估 - 汽车业务受影响较小,北美车型85%零部件本地化 [8] - 储能业务受较大影响,因依赖中国LFP电池 [8] - 中国工厂已投产满足非美市场需求 [8]
金饰价格冲破1000元/克;特斯拉中国停售ModelS/X;霸王茶姬拟上市募资约4亿美元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4-11 23:48
黄金市场 - 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200美元/盎司,上海金早盘价上涨至760.66元/克,金饰价格冲破1000元/克[1] - 瑞银集团预计黄金价格今年突破3500美元/盎司,涨势延续至明年并长期保持高位[1] - 黄金需求来自官方部门、长期资产管理、宏观基金、私人财富和零售投资者等多领域[1] 特斯拉中国 - 特斯拉中国官网停售进口Model S/X新车,仅保留"查看现车"选项[2] - Model S起售价68.49万元,Model X起售价72.49万元[2] 霸王茶姬IPO - 霸王茶姬美股IPO发行价26-28美元/ADS,募资净额3.62亿美元,市值约47.7-51.4亿美元[3] - 鼎晖投资等机构有意认购不超过2.05亿美元ADS[3] - 公司产品全部在中国制造,跨境贸易非主要业务[3] 阿里巴巴 - 马云强调AI应服务人类而非取代人类,让机器做人类做不到的事情[4] - 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提出技术需帮助普通人,此前曾以支付、物流和云为例[4] 字节跳动 - 字节跳动去年净利润330亿美元同比增6%,净利润率由26%降至21%[5] - 收入增长近三成至1550亿美元,海外收入390亿美元占比创新高[5] 京东外贸扶持 - 京东承诺未来一年采购至少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6] - 采销队伍将驻点办公直接采购外贸企业产品,提供流量和营销支持[6] AI创业融资 - OpenAI原CTO创办的Thinking Machines Lab融资目标提升至20亿美元,估值100亿美元[7] - OpenAI原首席科学家创办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正以300亿美元估值融资[7] 大模型技术 - 字节Seed-Thinking-v1.5模型2000亿参数,激活200亿参数时性能超6710亿参数的DeepSeek-R1[8] - ChatGPT新增记忆功能可参考历史对话,代表交互范式转变[10] 关税政策 - 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从84%提高至125%[11] 碧桂园债务重组 - 碧桂园与29.9%债权人达成协议,涉及103亿美元未偿还本金[12] - 重组范围包括140.74亿美元未偿还本金及应计利息,提供5种重组方案[12] 小米汽车 - 小米SU7标准版在湛江发生碰撞事故,初步调查显示火情由电动二轮车锂电池起火引发[13] 理想汽车 - 理想汽车将发布MEGA Home家庭特别版,定位为"带大客厅的移动空间"[15]
英伟达对机器人下手了
远川研究所· 2025-03-20 20:35
英伟达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 公司通过CES展和GTC大会展示机器人战略,发布仿真平台Cosmos和基础模型Isaac GR00T N1,构建从训练算力(DGX)、仿真数据(Omniverse)到终端芯片(Jetson Thor)的全套解决方案[1][3][4][19] - 物理AI被视为AI新浪潮,人形机器人是核心载体,需通过仿真数据训练算法理解物理规则[7][8][16] - 公司未直接造机器人,而是提供底层技术设施,类比"修建收费站"商业模式[5][20][44]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方向 - 智能化是核心差异点,需具备理解语言、自主决策能力,案例显示RT-2模型机器人可识别"灭绝动物"并执行操作[10][11][12] - 仿真数据填补真实数据缺口,特斯拉已应用37.1亿张仿真图片训练模型,自动驾驶依赖真实数据而机器人更依赖仿真[16][17] - 传统工业机器人仅执行预设任务,人形机器人需模拟人类思考过程[9][13] 英伟达技术积累路径 - 通过游戏业务沉淀物理引擎技术,收购Ageia后整合PhysX至GPU,应用于医疗、影视等工业场景[22][25][27][28] - 光线追踪技术展示实时物理模拟能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场景奠定基础[29][30] - Omniverse平台延续"虚拟世界物理规则模拟"逻辑,形成技术复用闭环[24][31] 公司业务扩张战略 - 经营逻辑为覆盖高价值场景:游戏(2010前)→移动设备(Tegra失败)→自动驾驶(占比<5%)→AI(ChatGPT引爆需求)→物理AI(机器人)[32][34][37][39][41] - 软硬件绑定模式:提供芯片+软件工具箱(CUDA/NVLink/Cosmos),形成生态壁垒[42][43] - 黄仁勋提出技术演进三阶段:生成式AI→智能体AI→物理AI,机器人属于第三阶段[41]
雷军的高端化战略,步步为营
36氪· 2025-02-28 22:28
小米汽车高端化战略 -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 Ultra起售价52.99万元,定位中高端市场,开售10分钟大定突破6900辆,2小时订单达1万辆[3] - SU7 Ultra零百加速1.98秒,马力1548匹,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圈速超越保时捷[3] - 该车型早在2022年即开始规划,经过优化开发以确立高端性能车定位[3] 产品技术与市场表现 - 小米SU7起售价21.49万元,最高配29.99万元,2024年交付13.5万辆,锁单量达24.8万辆[6] - 公司投入100亿元研发,自研27000转电机刷新行业纪录,采用9100吨大压铸系统提升制造效率[6] - 产能利用率超过规划80%,面临的主要压力是产能不足而非库存[6] 产品策略差异 - 与传统车企先推豪华车再推低价车型不同,小米先推出SU7建立口碑,再推出SU7 Ultra提升品牌形象[8][9] - SU7 Ultra在德国纽北赛道取得6分46秒874成绩,成为最速四门车,量产车在上海赛道成绩超越保时捷Taycan[10] - 高端技术如V8s电机将逐步下放至低价车型,形成技术扩散效应[10] 品牌战略协同 - 小米集团通过汽车业务推动整体高端化,市值突破1.4万亿港元[12][14] - 汽车业务定位20-50万元区间,瞄准BBA所在豪华市场,实现销量与利润双收[12] - 手机业务高端化受阻后,汽车成为品牌升级新突破口[12] 行业竞争环境 -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末尾淘汰阶段,新品牌需快速建立高端形象[9] - 赛道成绩成为证明技术实力的重要手段,小米通过性能表现建立豪华标签[10] - 在"动力平权"背景下,单纯追逐速度不足以建立长期竞争优势,需构建更全面技术壁垒[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