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S/X
搜索文档
 特斯拉系列点评十:2025Q3交付新高,机器人量产节奏明确
 民生证券· 2025-10-24 19:5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特斯拉维持“推荐”评级 [7]   核心观点 - 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量创下新高,机器人量产节奏明确 [1] - 公司通过技术升级和供应链优化追求极致生产效率和规模优势,并引领智能驾驶行业发展 [10] - 特斯拉布局新车型、新工厂、新技术,拓宽产品矩阵,加速智能驾驶落地 [10] - 国内供应商响应快速,成本优化能力强,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持续受益 [10]   财务表现 - 销量:2025Q3全球交付49.7万辆,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29.4%;其中Model 3/Y交付48.1万辆,同比增长9.4%,环比增长28.7% [3][4] - 收入:2025Q3营业总收入281.0亿美元,同比增长11.6%,环比增长24.9%;汽车业务收入212.1亿美元,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27.3% [3][4] - 盈利:2025Q3归母净利润13.7亿美元,Non-GAAP净利润17.7亿美元,同比下降29.3%,环比上升27.1% [3][4] - 毛利率:2025Q3公司总毛利率18.0%,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汽车业务毛利率(剔除新能源积分后)为15.4%,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 [5] - 单车指标:2025Q3剔除积分后单车ASP为4.18万美元;Non-GAAP单车净利润为3,560.7美元,较2024Q3下降1,851.0美元 [4][11]   费用与产能 - 研发费用:2025Q3研发费用16.3亿美元,同比增长56.9%,研发费用率为5.8% [6] - 销售管理费用:2025Q3销售管理费用15.6亿美元,同比增长31.7%,销售管理费用率为5.6% [6] - 全球产能:特斯拉全球工厂总产能超过235万辆,其中加州工厂超65万辆,上海工厂超95万辆,柏林工厂超37.5万辆,德州工厂超37.5万辆 [8]   技术进展与未来规划 - Robotaxi:已在奥斯汀和湾区取得实质性运营进展,FSD累计行驶里程达60亿英里;预计年底服务将推广至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和亚利桑那州超8个大都会区;FSD付费用户占车队总数约12% [9] - 机器人: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展示Optimus可量产原型机和V3版本,目标在明年年底启动生产线,建造一条百万台Optimus生产线 [9]   投资建议与产业链机会 - 看好机器人与智能电动增量,零部件估值处于低位,中期成长性不断强化 [10] - 智能化领域推荐关注智能驾驶(如伯特利、地平线机器人、科博达)和智能座舱(如继峰股份)相关标的 [10] - 机器人领域推荐关注汽配机器人标的(如拓普集团、新泉股份等)和汽车机器人主机厂(如小鹏汽车、赛力斯) [10]
 马斯克豪赌AI未来
 搜狐财经· 2025-10-24 19:51
 核心观点 - 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大幅下滑,呈现"增收不增利"态势 [1] - 公司战略重心明显从汽车业务转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 [1][12] - 尽管面临技术挑战和盈利压力,管理层对AI商业化前景表达强烈信心 [12][27]   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总营收280.9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高于市场预期的272亿美元 [1][3] - 净利润13.73亿美元,同比下滑37% [1][8] - 汽车业务收入2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6%,低于总营收增速 [8] - 能源业务收入34.15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4% [5] - 服务业务收入34亿美元,环比增加4亿美元 [6] - 运营成本同比增加约50%,主要由于人工智能及其他研发项目投入 [11] - 汽车毛利率环比从17.2%下滑至17% [9] - 车辆交付量49.7万辆创历史新高 [8]   业务运营 - 在美国推出Model 3和Model Y标准版车型,起售价分别为36990美元和39990美元,降幅约12% [8] - 采取"降价减配"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10] - 受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上季度额外支出超过4亿美元 [11] - 欧洲市场销量因管理层政治言论引发消费者抵制而持续下滑 [11]   人工智能战略 - 管理层宣称公司处于将AI带入现实世界的"关键拐点" [1][12] - 计划2025年底前在奥斯汀移除Robotaxi安全驾驶员,并拓展至8-10个新市场 [13] - 无方向盘的Cybercab计划2026年第二季度开始生产 [13][16] - Robotaxi车队在奥斯汀累计行驶超过25万英里,旧金山超过100万英里 [14] - 人形机器人Optimus V3原型计划2026年第一季度展示 [14] - 设定了Optimus产能目标:2026年底100万台,远期目标年产量5000万台至1亿台 [14]   技术挑战 - 自研超级计算机Dojo项目于2025年8月宣告失败,团队解散 [22] - 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在复杂场景下存在感知盲区 [21] - Autopilot系统平均事故间距里程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降 [24] - Robotaxi测试中出现驶入对向车道、不当停车等驾驶失误 [23]   市场反应与估值 - 公司市值突破1.4万亿美元,市盈率约250倍 [17] - 财报发布后股价盘后一度下跌近5% [17] - 分析师对第四季度交付量预测出现分歧,Barclays预测42.5万辆低于市场共识的44.8万辆 [12]
 特斯拉的十字路口:“增收不增利”,马斯克豪赌AI未来
 搜狐财经· 2025-10-24 18:27
 核心观点 - 特斯拉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呈现“增收不增利”的矛盾态势,营收创历史新高但净利润大幅下滑,核心汽车业务增长乏力,公司战略重心正从传统汽车制造转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但面临技术、监管和商业化方面的现实挑战 [2][3][9][13][18][24]   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总营收达到280.9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高于市场预期的272亿美元 [2][4] - 汽车业务收入为2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6%,高于市场预期的209亿美元,但增速远低于总营收增速 [4][10] - 能源业务收入飙升44%至34.15亿美元,服务及其他业务收入增长25%至34.75亿美元,成为财报亮点 [7][8] - 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7%至13.73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为0.39美元,同比下降37% [2][5][10] - 运营支出同比增加50%至34.3亿美元,主要与人工智能及其他研发项目投入有关 [5][12] - 汽车毛利率为17%,较上季度的17.2%有所下滑,部分原因是碳积分收入贡献减少 [11] - 公司自由现金流为39.9亿美元,同比增长46%,现金及投资总额达到416.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 [5]   业务运营 - 第三季度汽车交付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9.7万辆,但增长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 [10] - 公司在北美市场推出降价车型,Model 3标准版起售价降低5000美元至36990美元(降幅约12%),Model Y标准版起售价降低5500美元至39990美元(降幅约12.1%) [10] - 通过在美国提高Model S/X价格以及在中国推出高价版Model Y L等措施,使单车平均收入维持在4.18万美元,与上季度持平 [4][6] - 外部挑战包括特朗普政府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导致上季度额外支出超过4亿美元,以及欧洲市场销量因消费者抵制而持续下滑 [12][23]   人工智能战略 - 管理层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定位为公司未来的核心战略,宣称正处于将AI带入现实世界的“关键拐点” [2][13][25] - 自动驾驶出租车是AI战略的核心,计划在2025年底前移除奥斯汀大部分地区Robotaxi车辆的安全驾驶员,并拓展至8-10个新市场 [13][15] - 专门为完全自动驾驶设计的无方向盘和踏板的Cybercab计划于2026年第二季度开始生产 [15][17] - 人形机器人Optimus V3原型计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展示,远期产量目标宏大,Optimus 4年产量目标1000万台,Optimus 5目标5000万台至1亿台 [16] - 管理层强调其在特斯拉需要足够的投票控制权以推进AI机器人军团的构建 [18]   技术挑战与风险 - 自研超级计算机Dojo项目于2025年8月宣告失败并解散团队,迫使公司转向与三星等合作伙伴开发芯片,并扩容基于英伟达芯片的“Cortex”超算 [21] - 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在恶劣天气、远端障碍物识别等复杂场景下被质疑存在感知盲区 [21] - Robotaxi在公开测试中出现驶入对向车道、路口不当停车、无预警急刹车等驾驶失误 [22] - Autopilot系统每个季度的平均事故间距里程已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降,安全性数据恶化 [23] - 公司面临事故数据透明度的信任危机,被指控在事故发生后对关键数据进行“脱钩”处理 [23]   市场反应与估值 - 财报发布后公司股价盘后一度下跌近5%,尽管市值突破1.4万亿美元,市盈率高达约250倍,是标普500指数中第四昂贵的股票 [18][19] - 分析师观点分化,看多者认为特斯拉是全球现实世界AI领导者,看空者指出其AI业务盈利遥远且竞争激烈 [18][21] - 管理层下调了AI业务的近期推进目标,Robotaxi覆盖目标从“美国一半人口”调整为“8-10个城市”,Optimus生产线启动时间从2026年初推迟至年底 [23]
 FSD v14很有可能是VLA!ICCV'25 Ashok技术分享解析......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0-24 08:04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30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自动驾驶前沿信息获取 →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Tesla FSD V14系列推出约两周以来,已连续迭代了4个小版本,展现了快速的进化节奏。初始版本14.1在驾驶AI能力上实现了显著突破,让人初步窥见"觉醒"的驾 驶AI的雏形。随后的14.1.1版本重点优化了初版存在的刹车顿挫问题;14.1.2引入了广受好评的极致高效的Mad Max模式;而14.1.3则扩大了对Model S/X车型的支 持,并开始向更广泛的非KOL用户推送。这种高速的版本迭代表明,自动驾驶技术在融入其他AI领域的进展后,正进入一个加速演化的新阶段。 在14.1版本发布后不久,我曾撰写了一篇V14的初步探索文章,汇总了相关传闻和实车表现亮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 FSD V14 自动驾驶AI的觉醒时刻? 阅 读。端到端架构下的FSD实车体验进步迅猛,但自2022年AI Day后,Tesla对其自动驾驶技术的详细进展披露甚少。在10月20日于夏威夷举办的ICCV国际计算机视 觉学术会议上,Tesl ...
 马斯克太难了,特斯拉营收销量创新高,市值一夜蒸发3955亿
 36氪· 2025-10-23 20:34
 核心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汽车交付量达49.71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29.41%,日均交付5403台 [2] - 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8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1.6%,环比增长25%,超出市场预期的263.65亿美元 [6] - 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3.7亿美元,同比下降37%,但环比上升15% [15]   汽车业务分析 - Model 3/Y车型交付48.12万辆,同比增长9.4%,占总交付量的96.8% [4] - 汽车相关业务收入为212.05亿美元,同比增长6%,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203.59亿美元,同比上涨8.11% [9] - 汽车监管信用业务收入为4.17亿美元,同比大跌43.57% [9]   盈利能力与成本 - 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18.0%,同比下滑1.8个百分点 [12] - 剔除监管信贷积分后的汽车毛利率为15.4%,低于分析师预期的16.3% [12] - 研发费用同比大涨56.88%至16.3亿美元,销售及行政费用同比增长31.70%至15.62亿美元 [18][21]   其他业务与财务状况 - 发电和储能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达34.15亿美元,同比增长44% [9] - 服务及其他业务营收为3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5% [13] - 截至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等价物和投资总额为416.47亿美元 [20]   未来展望与战略重点 - 公司目标在24个月内达到300万辆的年化产能,约为2024年产量的1.7倍 [23] - 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在明年第一季度展示可量产原型机,目标年底建造百万量级生产线 [27] - 自研AI5芯片性能预计比AI4提升40倍,将由台积电和三星共同代工 [29]   自动驾驶与新产品进展 - FSD累计行驶里程已超60亿英里,付费用户约占现有车队的12% [31] - 计划在年底前于奥斯汀推出全无人Robotaxi服务,并逐步扩大运营范围至8-10个区域 [33] - Semi卡车厂房搭建已完成,预计明年上半年正式投产,下半年步入量产 [25]
 马斯克抛出千字乌托邦企划书,被嘲AI废话
 搜狐财经· 2025-09-04 14:09
 核心观点 - 特斯拉于2025年9月2日突然发布《总体规划第四篇章》(MP4) 宣布新使命为通过AI与实体产品及服务融合 创造更安全、更清洁、更愉快的世界 实现可持续的富足 [2] - 规划提出五个指导原则 强调无限增长、创新消除限制、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自主技术惠及全人类及普及推动增长 [2][3][4][5] - 公司采取渐进式发展路径 从跑车逐步扩展至平价产品 最终构建覆盖交通、能源发电、储能和机器人的可持续生态系统 [7] - MP4被部分观点视为未来主义愿景宣言 突出向AI和机器人转型决心 但缺乏短期实质细节支撑 [15][17]   使命与原则 - 新使命聚焦AI融入实体产品与服务 目标为实现可持续的富足 [2] - 原则一:资源短缺可通过技术创新解决 经济增长不必然牺牲其他领域 以半导体和互联网为例说明机会扩大 [2] - 原则二:通过电池技术突破推动交通行业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 [2] - 原则三: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储能、自动驾驶车辆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等技术解决能源、交通、劳动等实际问题 [3] - 原则四:自动驾驶等技术以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和安全性为核心目标 [4] - 原则五:通过规模化、低成本产品与服务提升社会公平与生活质量 让每个人最大化利用时间 [5]   发展路径与历史对比 - 发展路径从小步迭代到系统整合 从Roadster跑车开始 逐步推出Model S/X、Model 3/Y等平价产品 形成正向循环 [7] - 2006年MP1:造跑车→造买得起的车→提供零排放发电选择 [10] - 2016年MP2:太阳能屋顶与电池存储集成 扩大电动汽车产品线 开发自动驾驶能力 车辆闲置时赚钱 [10] - 2023年MP3:可再生能源电网、电动汽车普及、热泵应用、氢能电气化、可持续飞机船舶燃料 [15] - MP4相比前三个篇章愿景更宏大但更抽象 突出AI和机器人转型方向 [15]   市场反应与业务现状 - 网友评论两极分化 部分认为愿景缺乏细节和具体计划 部分支持公司使命 [15] - 科技媒体TechCrunch批评MP4内容模糊 类似LLM生成内容 或因公司未完成前两版规划全部目标 [17] - 公司绝大多数收入仍来自电动汽车制造和销售业务 [18] - 内部AI芯片项目Dojo已解散 该项目曾被认为具有数千亿美元价值 [18] - 马斯克声称人形机器人Optimus未来将占公司价值的80% [17] -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人形机器人是数万亿美元产业机会 与特斯拉合作推进技术 [17]   发布细节与外部评价 - 规划于联邦假日突然发布在X平台 未同步至公司官网 马斯克仅转发未详细解读 [18][19] - 与2023年MP4发布时4小时高管深入探讨相比 本次重视程度显不足 [18] - 彭博社评论认为 发布表明公司无法快速实现原有未来 需重新定义愿景 [18]
 特斯拉,重大转向!
 证券时报· 2025-09-02 18:42
 公司战略转向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标志着发展重心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1][3][4] - 公司提出五项核心原则 包括增长是无限的 创新消除限制 用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自动化必须造福全人类 更大的普及带来更大的增长[4] - 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未来公司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将成为最重要事项[1][4]   业务发展规划 - 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2026年开始批量生产 五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的目标[9] - 自动驾驶业务已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 正式迈入商业化阶段[9] - 公司计划年底前为一半美国人口提供Robotaxi服务 并正在旧金山湾区 佛罗里达州和内华达州等地推进测试[9]   历史战略对比 - 宏图计划1.0(2006年)核心是打造并推广电动车 通过Roadster Model S/X和Model 3/Y实现产品梯队化[6] - 宏图计划2.0(2016年)重点构建可持续能源生态系统 包括太阳能屋顶 储能系统及扩充SUV/皮卡/卡车产品线[6] - 宏图计划3.0(2023年)聚焦全球能源转型 提出240TWh储能 30TW可再生发电能力和10万亿美元制造设施投资[7]   当前经营状况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 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8] - 欧洲市场销量持续下滑:法国注册量下降47.3% 瑞典下降84% 丹麦下降42% 荷兰下降50% 意大利下降4.4%[8] - 美国加州作为核心市场 第二季度电动汽车注册量下降21.1% 出现连续第七个季度下滑[8]
 特斯拉,重大转向!
 证券时报· 2025-09-02 18:30
 宏图计划4.0战略转向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标志着公司从电动汽车和能源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 [1][3][9] - 公司未来将遵循五项原则 包括增长无限、创新消除限制、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自动化造福人类、普及带动增长 [4] - 通过自动驾驶改善交通状况并减少环境污染 以人形机器人Optimus帮助人们摆脱枯燥或危险的工作 [5]   业务重心与价值预期 - 马斯克表示未来特斯拉约80%的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1][5] -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Optimus被列为公司最重要的事项 [5] - 宏图计划4.0提出打造"将人工智能融入现实世界的产品与服务" 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富足未来 [3]   历史宏图计划对比 - 宏图计划1.0(2006年)核心为打造推广电动车 通过Roadster、Model S/X、Model 3/Y三阶段实现大规模市场化 [7] - 宏图计划2.0(2016年)重点构建可持续能源生态系统 开发太阳能屋顶和储能系统 扩充产品线并发展自动驾驶 [7] - 宏图计划3.0(2023年)描绘全球能源转型蓝图 提出实现240TWh储能、30TW可再生发电能力 投资10万亿美元消灭化石能源 [8]   当前业务表现与规划 - 特斯拉电动车销量在多市场连续下滑 欧洲部分国家8月注册量暴跌:法国降47.3% 瑞典降84% 丹麦降42% 荷兰降50% 意大利降4.4% [1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 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减少20.7% [12] - 自动驾驶业务于6月在得州启动Robotaxi试点 计划年底覆盖半数美国人口 人形机器人Optimus预计2026年量产 五年内年产100万台 [12]
 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转头向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21:02
 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头部品牌正集体转向中低端市场 通过技术下放和激进价格策略抢占10-20万元价格区间 行业格局面临重塑 [2] - 战略转向由成本下降、政策驱动和消费群体年轻化共同推动 三四线城市渗透率快速提升至32% [2][3] - 市场下沉可能引发行业洗牌 供应链承压 品牌价值面临稀释风险 [5][6] - 头部品牌采取差异化竞争路径 包括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和服务创新 并加速海外布局寻求新增长 [8][9][10]   多重力量推动战略转向 - 电池成本过去3年下降约40% 以5年前一半成本实现续驶里程翻倍的电池包 [2] - 2025年政策更倾向中低端市场和下沉城市 三四线城市新能源车渗透率从2023年18%升至2025年上半年32% [2] - Z世代消费者对品牌溢价敏感度降低26% 对智能化配置支付意愿提升43% [3] - 小鹏汽车通过智能管家服务将用户复购率提升至35% [3]   市场重构与竞争态势 - 10-20万元价格区间竞争白热化 头部品牌带来技术和服务标准全面提升 [5] - 汽车零部件行业2025年二季度平均毛利率同比下降3.8% 供应链面临技术升级与成本下降双重要求 [5] - 激进降价品牌在传统优势价格段客户流失率上升8%-10% [6] - 部分车企采用子品牌策略应对风险 如吉利推出银河系列针对大众市场 [6]   企业差异化竞争路径 - 特斯拉放弃Model 2开发 全力投入Robotaxi和FSD自动驾驶系统 [8] - 比亚迪坚持"纯电+混动"双线并举 通过规模化实现成本领先 [8] - 理想汽车选择"增程+纯电"并行策略 覆盖30-50万元市场 [8] - 蔚来推出电池租用模式降低购车门槛7万元 [9]   海外布局与全球化发展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58% [10] - 比亚迪、长城在欧洲和东南亚市场表现突出 [10] - 上汽MG品牌在欧洲实现纯电动汽车销量前三 [10] - 奇瑞智界品牌借助全球化布局打入中东和拉美市场 [10]
 马斯克错在哪儿?可别重蹈乔布斯的覆辙
 搜狐财经· 2025-08-01 11:19
 马斯克对擎天柱机器人的预期与评价 - 马斯克预测机器人业务将使特斯拉估值达到20-30万亿美元,是当前估值的20-30倍 [1] - 马斯克表示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会想要擎天柱机器人,工业领域需求庞大,假设年产10亿台,年收入可达30万亿美元 [3] - 马斯克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会上重申擎天柱可能成为特斯拉未来最重要产品 [3]   擎天柱机器人的产品进展与市场表现 - 擎天柱V3设计已完成但未发布,计划2025年底前推出,马斯克称其为"堪称完美的设计"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 [7] - 擎天柱V2版本在生产近1000台后于7月初暂停生产并进行设计调整,原计划2025年生产5000台的目标可能难以完成 [27] -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擎天柱展示效果平淡,仅静态展示于玻璃罩内,而其他机器人动态互动更吸引眼球 [4]   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总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创2012年以来最大单季跌幅 [8] - 全球汽车交付量38.41万辆,同比下降13.5%,连续两个季度两位数下滑 [9] - Model 3/Y交付37.37万辆同比下降12%,高端车型Model S/X及Cybertruck交付1.04万辆同比下降52% [10] - 汽车业务营收166.61亿美元同比下降16% [11] - 净利润11.72亿美元(GAAP口径)同比下降16%,非GAAP口径净利润13.93亿美元同比下降23% [8]   股价表现与市场地位 - 二季报发布后盘后股价下跌超8% [12] - 特斯拉成为"科技七巨头"中表现最差的个股 [12] - 截至统计时点,股价305.3美元,市值9834亿美元 [13]   擎天柱机器人的量产计划与预期影响 - 计划2026年初启动规模化生产,目标5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月产量10万台 [13] - 预计到2026年底才能对财务产生实质性影响 [13] - 马斯克坦言公司可能经历几个"艰难季度" [14]   机构对擎天柱的估值分歧与技术挑战 - ARK投资预测特斯拉估值可达25-30万亿美元,核心假设为擎天柱年收入潜力30万亿美元将超越汽车业务 [15] - 瑞银质疑人形机器人的类人灵巧手必要性,认为成本控制是商业化关键障碍,预测需3-5年突破成本与场景适配难题 [15][16]   政策环境对汽车业务的影响 - 美国《大而美法案》终结电动汽车税收抵免体系,7500美元税收抵免政策将于10月到期 [20] - 第二季度新增关税成本约3亿美元,其中2/3影响汽车业务 [20] - 美国市场汽车销量下跌20%,税收抵免到期后需求将进一步受压 [20] - 碳积分收入4.39亿美元,较第一季度的5.95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的8.9亿美元大幅下滑 [21]   管理层变动与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影响 - 马斯克深度参与美国政治,支持特朗普引发欧美消费者抵制,拖累销量 [19] - 擎天柱项目原负责人米兰·科瓦奇6月初离职,由AI软件副总裁阿肖克·埃卢斯瓦米接任 [27] - 特斯拉董事会已开始寻找首席执行官继任者,因对马斯克过度介入政治及股价暴跌的担忧 [29]   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对比 - 中国机器人企业发展迅速:智元机器人月产能千台,已实现首批1000台量产下线;宇树科技2025年计划量产超5000台;乐聚机器人冲击年度上千台交付 [27] - 中国移动1.24亿机器人订单为人形机器人企业提供商业化落地机会 [27] - 行业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元年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