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 Pilot Pro

搜索文档
雷军首次回应小米SU7事故,全网沸腾了
新浪财经· 2025-05-18 02:25
小米SU7事故与质量争议 - 小米SU7高速车祸事件引发公众对智驾系统失效、数据透明度和设计缺陷的质疑,导致公司面临严重舆论危机[1][2][3][4] - 行业监管趋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工程学会联合发布倡议书,规范驾驶辅助宣传,小米随后将"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6] -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与实际功能不符引发车主维权,公司提供赔偿方案但未平息争议[9][11] - 大灯与翼子板接缝处鼓包、翘边问题被曝光,专家指出属于设计制造经验不足导致的质量缺陷[11][12] 雷军内部回应与战略调整 - 雷军承认事故影响远超预期,称这是创业以来最大危机,并意识到公众对小米的期待已远超初创车企[2][3][7] - 公司承诺将汽车安全标准提升至行业领导者水平,超越合规要求[8] - 雷军恢复社交媒体活跃度,试图重建品牌形象[8] 芯片研发进展 - 公司宣布自主研发手机SoC芯片"玄戒O1"将于月底发布,作为造芯10年阶段性成果[13][16] - 2017年首款自研芯片澎湃S1市场表现不佳,2021年成立子公司"玄戒技术"重启芯片研发[16] - 芯片研发被视作突破硬核科技的关键路径,与华为海思发展历程类比[15][16] 行业影响与公司定位 - 小米汽车事件推动行业对智能驾驶宣传规范的整顿,公安部明确虚假宣传可能面临刑责[6] - 公司规模与影响力被重新评估,雷军承认社会关注度已远超初创企业预期[7] - 芯片研发消息引发行业关注,被视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潜在突破点[15][16][17]
雷军,冲上热搜!
证券时报· 2025-05-10 11:13
小米SU7交通事故及后续影响 - 3月29日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引发公众对智驾系统安全性和宣传方式的质疑 导致品牌信任危机和股价波动 [1][7] - 事故后雷军4月1日承诺公司将全力配合调查并回应社会关切 随后在社交媒体沉寂一个多月 取消会议和出差计划 [2][3] - 5月10日雷军发文称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时期 情绪低落 但已逐渐恢复信心和状态 [1][6] 小米汽车业务表现 - 4月小米汽车交付量超28000台 SU7 Ultra双风道前舱盖版开始交付 全国门店增至269家 服务网点达132家覆盖79城 [10] - 5月计划新增29家门店 覆盖宜昌/芜湖等8座城市 显示销量未受事故明显影响 [10] - 小米手机业务十年后重回中国市场第一 [11] 股价变动情况 - 事故初期股价下滑 随后稳步回升至50港元以上 [8] - 最新交易数据显示股价51.35港元 较前日上涨0.55港元(+1.08%) 成交额50.93亿港元 [9] 行业规范调整 - 工信部4月16日会议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 禁止夸大宣传 小米5月4日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14] - 小鹏/岚图/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相继调整智能驾驶相关术语表述 小鹏推出239元/年的辅助驾驶责任险 [15][16][17] - 公安部交研中心发文强调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指出"脱手脱眼"属危险驾驶行为 建议强化用户培训和法律监管 [17][18]
一周热榜精选:美联储按兵不动再挨批,美英贸易协议初步达成
金十数据· 2025-05-09 21:05
美联储政策与市场反应 - 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4.25%-4.50%不变,连续第三次按兵不动,6月维持利率概率约80% [9][10] - 鲍威尔强调"等待"政策立场,称当前利率路径不确定性高,降息时机取决于数据,通胀短期上升但长期锚定2% [10] - 美元指数因美联储偏鹰信号触及100.87,现货黄金周涨近100美元后回落,仍录得周涨幅 [2] 外汇市场动态 - 亚洲货币周初集体走强:港币触及7.75强方兑换位,新台币两日涨超9%突破30关口,后因美元走强回落 [4] - 英镑兑美元连跌三日,英国央行降息25基点至4.25%,欧元兑美元料连续第三周收跌 [4][24] 大宗商品走势 - 国际油价周初跌5%后反弹,因亚欧需求增加及美国产量下降,料三周来首次周涨 [6] - 高盛下调油价预期,预计2025-2026年布伦特原油降至60美元/桶,WTI至56美元/桶 [9] - 美银模型显示金价或突破3000美元/盎司,但贸易争端缓解下不超过3500美元 [9] 全球贸易与地缘政治 - 美英达成贸易协议框架:英国汽车关税降至10%,美国乙醇关税归零,但10%"对等关税"保留 [12] - 欧盟威胁对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征税,反制钢铝及汽车关税 [13] - 特朗普拟废除拜登AI芯片出口限制,新规将简化现行三类监管体系 [14] 股市与加密货币 - 美股受英美协议提振上涨,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关口,以太坊单日涨超20% [7] - 高盛维持中国股市增持评级,MSCI中国指数目标78点(潜在回报7%),沪深300目标4400点(15%) [9] 行业政策与趋势 - 中国央行推出十项稳市场措施:全面降准0.5%、下调政策利率0.1%、设立5000亿元再贷款 [18] - 新能源车企集体淡化"智能驾驶"宣传,小米将"Xiaomi Pilot Pro"更名为"辅助驾驶Pro" [26] - 好莱坞海外拍摄影片或面临100%关税,影响《侏罗纪世界》《复仇者联盟5》等制作成本 [23] 央行政策调整 - 英国央行降息25基点至4.25%,上调2025年GDP预期至1%,预计2027年通胀回落至2% [24] - 富国银行看跌美元,丹斯克银行预测欧元兑美元12个月内升至1.22 [9] - 巴克莱推迟日本央行加息预期至2026年1月 [9] 地缘冲突升级 - 印巴冲突为20年来最严重:印度发动"朱砂行动"导弹打击,巴方击落印军战机并关闭空域 [15][16] - 以色列空袭也门萨那机场致3死38伤,美国单方面宣布停火引发以方不满 [19] 能源市场动向 - 哈萨克斯坦考虑履行欧佩克+减产义务,沙特警告未达标成员国或面临增产压力 [25]
小米汽车改名,新势力向自己开了一枪
36氪· 2025-05-08 17:49
以下文章来源于李东阳朋友圈 ,作者李东阳 李东阳朋友圈 . 李东阳,500万粉丝营销博主、《首席营销官》主理人。聊营销、说品牌,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围观。永远思考,永远保持怀疑。+V:ldy8963 一起探讨 商业,挖掘营销底层逻辑。 新势力的成人礼。 文 | 李东阳 来源| 李东阳朋友圈(ID:LDYMarketing)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智驾"成了烫手的山芋 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已是行业公认的事实。 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路上,一切还需要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这一次车企们宣传风向之所以发生改变,无疑与智能驾驶技术引发的事故相关,而且很多意外还是由于车主对智驾了解不充分才发生的。 所以改变的第一站,就是要给智驾祛魅。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冰与火之歌正在奏响! 火的一面由身边的具体感知变化便可体会,最直观的就是开新能源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了,线上线下为新能源奔走欢呼的人变多了,新势力品牌光环越发闪 耀了。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446万台,市场份额增至19.7%。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全球份额的 67.7%, 增量贡献度高达 84%,成为全球新能源 ...
「智驾」变「辅助」,亮起的不只是安全黄灯?|氪金·硬科技
36氪· 2025-05-07 18:23
以下文章来源于36氪财经 ,作者耿宸斐 宋婉心 36氪财经 . 36氪旗下官方账号。洞见市场,比99%的投资者更聪明。 智驾反噬港股? 文 | 耿宸斐 编辑 | 宋婉心 来源| 36氪财经(ID:krfinance)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一路高歌猛进的"智驾"被按下了暂停键。小米SU7事故后半个月,工信部出台了监管文件限制智驾功能及宣传,有参会人士透露了几大重点:L2不允许 用"接管"进行宣传、不再受理"代客泊车"等驾驶员不能完全控制的功能、不允许公测等。 最新消息是,5月4日,小米调整了SU7新车定购页面中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在这场掀起舆论危机的车祸事故之前,小米等几家新能源车企进行了一轮配股融资,刚准备加满弹药推动"智驾平权"。 3月,小米、比亚迪各自配股融资425亿港元和435亿港元,蔚来也宣布拟配售约1.4亿股A类普通股融资40.3亿港元。其中,比亚迪和小米均选择高位配 股,蔚来则在股价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实施配售。 蔚来管理层也曾在财报会上透露,相较于采用4颗Orin芯片,其自研的神玑NX9031智驾芯片可节省约1万元成本。 硬件层面,激光雷达是核心成本。尽管激光雷达近年来价 ...
“智驾”祛魅,智能网联车自动驾驶走向正轨的第一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6 20:26
同 日 , 理 想 、 蔚 来 、 小 鹏 等 车 企 线 上 、 线 下 宣 传 物 料 中 " 智 驾 " 描 述 , 也 纷 纷 改 为 " 辅 助 驾 驶"。 业内此举,呼应了此前工信部4月1 6日举行的汽车企业安全会议,以及网上流传的一则关于该 会议的会议纪要内容。该纪要要求车企不再使用"智驾","智能驾驶","高阶智驾"等宽泛描 述,并将其全部替换为"辅助驾驶",并规范宣传,杜绝夸大宣传等。 事实上,据业内人士向2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今年2月2 5日份,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已 经部署并通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等一系列举措。4月1 6日 的会议则是一场落实会议。 然而,在一些本有机会挽救的生命面前,相关部门,整个汽车行业,乃至社会各界,仍然要将 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问题,解决得更坚决,更彻底,更全面。 玄幻"智驾"L3 从L2,L2+,再到"智驾",随着新能源车的自动驾驶系统的不断迭代,系统的"称呼"也被当 作卖点,开始越来越玄幻,越来越模糊。 作 者丨赵云帆 编 辑丨朱益民 5月6日,小米官网调整SU7新车定购页面中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其中小米 ...
小米智驾为什么改名?
虎嗅· 2025-05-06 13:46
小米SU7智能驾驶更名事件 - 小米将SU7新车定购页面中的"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标准版Xiaomi Pilot 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Pro/Max版Xiaomi HAD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1][2] - 更名原因与近期智能驾驶相关负面新闻(如车主开智驾睡觉、车祸等)引发的消费者认知偏差有关 [3] - "智驾"易被理解为完全自动驾驶,而"辅助驾驶"更准确传达需人工监督的产品定位 [5][29] 命名对消费者认知的影响机制 - 消费者倾向于通过名称字面意思理解产品功能,而非详细说明文档 [4] - 名称构成会触发既有词汇的联想(如"智驾"关联"智能驾驶","辅助驾驶"关联"人工监督") [5][12] - 负面命名案例:预制菜因名称与"现炒"形成对立遭抵制,尽管速冻水饺等同类产品已被广泛接受 [6][11] 商业命名策略与案例 - 命名直接决定产品市场认知,案例包括"发财树"(原瓜栗)提升办公室场景渗透率 [20][21] - 有效命名可降低沟通成本,如"95纯虾排"通过名称直接传递核心卖点(95%虾肉含量),效果优于口号宣传 [24][26] - 名称具有指导作用,如"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通过词汇组合最初呈现中性印象,实际为纳粹全称 [15][18] 行业命名方法论 - 命名是事物传播的前提条件,海德格尔"词语破碎处,无物可存在"强调其哲学意义 [23] - 名称力量高于宣传话语,因名称具有确定性而口号易引发质疑 [26] - 命名需避免负面联想(如"鳄梨"更名"牛油果"),并构建正面暗示 [14][21]
都市车界|小米汽车带头“改口”,智驾标签褪去光环
齐鲁晚报· 2025-05-06 12:17
政策监管与行业调整 - 小米汽车将官网及App中的"智驾"一词全面替换为"辅助驾驶",SU7标准版的Xiaomi Pilot 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SU7 Pro/Max的Xiaomi HAD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1] - 理想、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也调整宣传话术,门店销售人员不再主动提及"智驾",转而强调空间、舒适性等卖点 [1] - 2024年4月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安全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禁止车企使用"自动驾驶""智驾"等模糊表述,要求统一为"辅助驾驶"或"组合辅助驾驶" [1] - 2025年4月工信部在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会议上要求车企不得对L2级辅助驾驶功能进行"自动驾驶"或"全场景智驾"等夸大宣传,并加强对OTA升级的监管 [3] 事故与安全风险 - 2025年3月29日一辆启用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小米SU7发生严重事故,导致3人死亡 [2] - 调查显示62%的消费者误将L2级辅助驾驶视为"完全自动驾驶",而实际技术对静态障碍物的识别率不足30% [2] - 部分车企曾以"零接管""车内睡觉"等危险场景作为卖点,用户通过"方向盘配重块"等手段欺骗系统,放大风险 [2] - 特斯拉Autopilot事故频发,部分用户误以为车辆可完全自主驾驶,国内某新势力品牌曾因宣传"城市NOA通勤模式"被消费者投诉误导 [3] 技术路线与局限性 - 小米SU7标准版采用纯视觉方案,在极端天气或复杂路口的识别能力存在争议,Pro/Max版本配备激光雷达,但"端到端"技术仍面临"长尾问题"挑战 [2] - 某头部高精地图企业负责人表示纯视觉方案在夜晚或极端天气下难以保证安全行驶,激光雷达虽能弥补短板却面临成本与算力的双重压力 [4] - 华为乾崑智驾ADS 4已支持有条件L3级功能,但仍强调"手不能离方向盘" [7] 消费者教育与责任划分 - 车企开始强调"人机共驾"原则,在系统激活时强制要求驾驶员保持注意力,并通过DMS实时监测疲劳状态 [6] - 小米要求用户首次激活功能前完成15分钟AR模拟训练,涵盖紧急接管等场景,并生成个性化评估报告,用户手册以12页篇幅详述8类失效场景 [6] - 小鹏推出"智驾险",在系统退出后5秒内仍提供理赔保障,鸿蒙智行明确事故责任归属,强调"辅助功能不可替代驾驶员" [6]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短期内车企需在技术宣传与合规风险间寻找平衡点,长期来看行业将加速向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演进 [7] - 工信部将OTA升级纳入召回管理,要求企业减少升级频次并加强验证,激光雷达与纯视觉的融合将成为主流,"安全冗余"设计将成为标配 [7] - 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接受度将逐步提升,但前提是车企能建立"技术诚实"的品牌形象 [7]
OpenAI放弃营利性转型!奥特曼:非营利组织继续掌控;关税重压下Temu停运中国直邮美国商品;英伟达再推中国特供版AI芯片
雷峰网· 2025-05-06 08:29
跨境电商与关税政策 - Temu因美国130%-150%进口关税压力,宣布停止向美国出口中国产品,全托管链接大规模下架,转为本地卖家供货模式[5] - 美国海关T86政策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2025年5月起中国输美货物需全额报关缴税[5] - Temu美国站全托管卖家4月26日起遭遇商品下架,部分店铺下架比例超50%,截至4月30日全托管业务近乎停摆[6]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哪吒汽车App及官网因流量欠费导致五一期间瘫痪,2023年销量下滑后暴露经营困境,2024年10月被曝裁员、拖欠货款[8][9] - 小米、华为、理想等车企集体将"智驾"宣传改为"辅助驾驶",门店话术显著调整[10][11] - 蔚来调整天津和大连区域总经理,乐道渠道架构加速融合,人事变动频率加快[11][12]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进展 - DeepSeek推出6710亿参数数学定理证明模型Prover-V2,月之暗面同期发布Kimina-Prover,两者均采用强化学习技术[12][13] - OpenAI放弃营利性转型计划,维持非营利架构,强调AGI造福全人类使命不变[18][20] - 英伟达开发中国特供版AI芯片以应对出口限制,样品预计6月交付测试,H20芯片遭禁售或致55亿美元损失[20][21] 互联网与科技企业动向 - 小红书内测"种草直达"功能,计划开放广告跳转至天猫的外域合作[14] - 蚂蚁集团考虑分拆蚂蚁国际在香港上市,该板块收入占集团20%[14] - 小米高管许斐新任国际市场部总经理,雷军职务调整为董事,经营范围新增智能家居销售[15][16] 国际科技产业动态 - 特斯拉内部曾建议马斯克采用SpaceX模式挂名CEO,但遭其拒绝[22] - AMD放弃三星4纳米工艺合作,三星代工因3纳米良率问题丢失高通、英伟达订单[22][23] - Instagram创始人批评AI公司过度追求用户互动指标,忽视答案质量[23][24] 零售与消费电子 - 淘宝闪购提前4天全国上线,整合饿了么资源后订单激增,奈雪首日订单增长200%[9] - 苹果库克回应Siri个性化功能延迟,强调需打磨品质,计划一年内推出[25] - 沃尔沃旗下NOVO Energy因合作伙伴破产裁员50%,调整运营规模[25]
8点1氪:小米汽车“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景区回应灵隐寺小卖部年租金260万;哪吒汽车App被曝断网
36氪· 2025-05-06 07:55
小米调整了SU7新车定购页面中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整理 |何雨婷 小米汽车"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其定购页面措辞已更新 5月4日,小米调整了SU7新车定购页面中的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具体来看,小米SU7标准版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由"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小米SU7 Pro、小米SU7 Max搭载的Xiaomi HAD由"小米智驾Max"更名为"小 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报道中提到,小米汽车官网介绍称,端到端辅助驾驶可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上车仅需设置导航,ETC/闸机辅助通 行,窄路/环岛通行、停车场寻位泊车等都可以请辅助驾驶来完成。(界面新闻) 景区回应灵隐寺小卖部年租金260万:公开招标,年税收要求60万 近日,一博主在介绍杭州灵隐寺时,称其门口一8.5平米小卖部年租金高达260万元,引发热议。5月1日,该博主发布的视频显 示,该小卖部名为"灵隐冷泉素饼店",位于灵隐寺售券处进口旁边,店前人流非常密集。博主介绍,该店铺只有8.5平米,一年 租金高达260万元,"(商家)经过103轮竞拍租到的。" 相关视频引发热议,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