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

搜索文档
法媒:比利时用百年沉船“复活”欧洲平牡蛎
环球时报· 2025-07-23 06:49
生态保护项目 - 比利时将一艘1906年沉船改造为欧洲平牡蛎繁殖地 旨在恢复濒危种群并促进北海生态系统保护 [1][2] - 项目投放20万只附着于可降解材料的平牡蛎幼苗至30米水深沉船底部 预计3万只能成熟并形成净化水质的礁石 [2] - 沉船被划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禁止周边海域捕捞和破坏性活动 项目获欧盟资助为期两年 [2] 物种历史背景 - 欧洲平牡蛎曾广泛分布于北海海域 19世纪后因过度捕捞、寄生虫和气候变化导致礁体消失 [1] - 太平洋牡蛎因繁殖快、无天敌被引入欧洲后迅速扩张 进一步挤压本土牡蛎生存空间 [1] 技术实施细节 - 百年沉船自动成为比利时受保护文化遗产 兼具潜水旅游价值和生物多样性发展潜力 [2] - 牡蛎礁可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繁殖觅食场所 最终支撑起当地完整生物圈 [2]
英媒:Z世代为何着迷“公主待遇”?
环球时报· 2025-07-23 06:42
社交媒体风潮 - "公主待遇"成为Z世代最爱的社交媒体风潮,指伴侣做出的童话般举动如床边准备拿铁咖啡、每周五送鲜花、主动开门等 [1] - 该潮流核心人物美国网红考特尼·帕尔默称外出就餐时不与迎宾员说话、不点餐等行为引发争议 [1] - 礼仪博主迈尔认为公主待遇本质是情感关注而非物质主义,满足人们对优雅、尊重与用心的渴望 [1] 文化现象溯源 - 年代剧如《布里杰顿家族》《镀金时代》复兴贵族求爱文化,影响观众对约会礼仪和情感的理解 [2] - 中世纪骑士精神在现代语境下被视为男性对女性的传统礼节,公主待遇是其社交媒体变体 [2] - 波士顿大学历史学教授指出公主情结受迪士尼童话浪漫滤镜影响,本质是女孩寻求被许可强势的权利 [2] 社会心理分析 - 公主待遇内容在社交媒体平台天然具有传播性,引发广泛共鸣尤其在美国 [1] - 公众对富豪与王室生活的关注度持续攀升,虚构作品与网红聚焦奢华享乐形成对比 [2] - 批评者认为公主待遇行为模式更接近囚犯而非公主,凸显社会对性别角色的争议 [1]
日本一劣迹网红当选市议员,曾多次被捕还碰瓷中国游客,日网民担忧
环球时报· 2025-07-23 06:42
选举结果 - 34岁无党派新人原田将大成功当选奈良市议员 [1] - 原田作为视频博主在年轻一代中有较高知名度 [1] - 原田因"迷惑系YouTube博主"身份活动招致广泛批评 [1] 争议行为 - 新冠疫情期间不戴口罩在超市收银台前吃生鱼片直播 [3] - 曾前往服装店闹事并强迫顾客退货导致店家报警 [3] - 因各类"迷惑"行径多次遭日本警方逮捕 [3] - 2024年通过碰瓷中国游客与鹿互动制造争议话题获取流量 [3] - 在社交媒体发布经过"精心剪辑"的中国游客不良行为视频 [3] 竞选策略 - 竞选纲领为"保护奈良公园周边的鹿免受外国人侵害" [3] - 宣称社交网络影响力与众议员高市早苗不相上下 [3] - 强调"难以容忍库尔德人、中国人或其他行为不端的外国人" [3] 舆论反应 - 日本网民质疑"奈良市民到底在想什么" [4] - 部分网民认为靠"宣扬排外"当选的趋势令人担忧 [4] - 网民表示不敢相信劣迹网红能快速改过自新 [4]
韩媒:韩国年轻人热衷性格测试
环球时报· 2025-07-23 06:42
当我们将文化与社会背景纳入考量,这种现象就不难理解了。批评者认为,韩国是一种"高语境文化"的 社会,人们长期处于观察他人、揣测意图的压力之下,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使个体难以真实表达自我。 在这种环境中,性格测试为人与人之间建立连接提供了便利。 不确定的未来、巨大的焦虑和情感的消耗,进一步助长了人们对性格测试的依赖。当外在工具能将内心 感受具象化、语言化时,生活就不那么沉重了,人们可以从中找回自信与存在感。韩国庆熙大学社会学 教授宋在龙表示:"性格测试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前辈'或'姐姐'们在人生中的角色。在一个将'成功'视 为终极目标的国家中,许多人早已为各种结果做好准备。而这种对成功的渴望,与市场营销联手推动了 性格测试的普及,并使其始终保持热度。"(作者俞正仁等,魏思均译) 韩国《朝鲜日报》 7 月 21 日文章,原题:韩国的性格测试热反映了内心的挣扎 在韩国,性格测试正成 为"自我介绍"的新方式。33岁的公司职员金某在一次相亲中自我介绍说,自己是"INFP型人格"(调停者 型人格)的"egen男"(偏阴柔、细腻特质);对方则回应自己是"ENFP型"(竞选者型人格),还带 点"teto个性"(偏阳刚、强势特质 ...
英媒:一件球衣如何揭示金融与地缘政治密码
环球时报· 2025-07-23 06:42
足球俱乐部赞助趋势 - 切尔西俱乐部在2022年被美国财团收购后一直未能获得高额球衣赞助 导致2025赛季球衣胸前无赞助商标识 与PSG每年获得卡塔尔航空7000万美元赞助形成鲜明对比 [1] - 2025年切尔西夺得世俱杯冠军将带来约1.1亿美元收入 这笔奖金对缺乏赞助收入的俱乐部尤为重要 [1] 球衣赞助历史演变 - 30年前英超球衣赞助以本地消费品公司为主 如利物浦赞助商为啤酒品牌 阿森纳与电子公司合作 [3] - 随着足球全球化 赞助商类型趋于复杂化 2006年德甲沙尔克04将主赞助商从本地保险公司更换为俄罗斯Gazprom 该交易旨在塑造俄罗斯国际形象而非直接销售产品 [3] 赞助商审查问题 - 2021年切尔西与某亚洲体育娱乐品牌合作 但调查显示该公司真实性存疑 员工照片均使用素材库图片 俱乐部对赞助商背景缺乏基本审查 [4] - 行业普遍存在对赞助商背景调查不足现象 更多源于无知而非故意欺骗 [4] 赞助与地缘政治关联 - 球衣赞助已成为地缘政治工具 Gazprom通过赞助沙尔克04成功提升德国对俄天然气依赖度 [3] - 尽管多数球迷不愿卷入政治议题 但足球赞助已深度介入地缘政治领域 [4]
美媒:“蒙面执法”,刺痛美国人的视觉符号
环球时报· 2025-07-23 06:42
美联社 7 月 19 日文章,原题:在美国人的生活中,一种日益增长的令人望而却步的视觉效果正在兴起:戴着面具的执法人员 在短短几个月内, 一幕场景在全美各地变得司空见惯:移民执法人员将人扣留并押走,而他们的周围常常伴随着愤怒的民众和抗议的声音。但与此同时,有一样 东西也悄然"消失"了——这些执法人员的脸。他们戴着帽子、墨镜、拉高的脖套,甚至是头套,让人几乎无法识别他们的身份。尽管今年才过 半,这种"蒙面执法"的形象,作为特朗普政府推动的新一轮移民打击行动的一部分,已经成为2025年最具争议、最引发讨论的视觉符号之一。 为了执法者的人身安全 移民执法行动本就引发激烈争议,特朗普政府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这一问题上分歧明显。而如今,这些蒙面执法者更是加剧了矛盾,这种冲突 在美国执法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在美国文化中,遮住脸常常与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西部片中的匪徒会用头巾蒙面,抢匪常在作案前戴上滑雪面罩。就连漫画中的超级英雄也 常因遮脸而被质疑在伸张正义时为何不敢以真实身份示人。美国人也一向对其他国家戴着面罩的军警抱有负面看法,认为此举与民主和正义背 道而驰,也违背了"面对面控诉"的英美普通法传统。 爱尔兰梅努斯圣帕特 ...
继续坚持铀浓缩,遭遇美国再威胁,重启核谈判伊朗很纠结
环球时报· 2025-07-23 06:35
【环球时报驻伊朗特约记者 包小龙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甄翔】美国总统特朗普21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如果有必要,美国会再次对伊朗核设施发起打击。此 时距离美国6月21日夜袭伊朗核设施刚刚过去一个月。伊朗外长在美国福克斯新闻网7月21日播出的独家采访中表示,伊朗核设施在袭击中受损严重,不得不 暂停铀浓缩活动;但伊朗不会放弃铀浓缩活动,因为这是伊朗科学家取得的成就,更关乎伊朗的"民族自豪感"。伊朗官方宣布,伊朗、中国、俄罗斯三方官 员22日在德黑兰举行磋商,讨论核问题和潜在的西方对伊制裁。外媒认为,这是伊朗25日同欧洲三国会谈前与中俄协调立场。而在伊朗国内,各派就"和不 和西方谈"产生明显分歧。 据福克斯新闻网报道,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在采访中表示,美国上个月的空袭对伊朗核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目前伊朗正在进一步评估受损情况。特朗普马上 对此做出反应,在社交平台上转述阿拉格齐的话,并评论称:"当然是这样,正如我所言,如果有必要,我们还会再次采取行动!" 事关伊朗的 " 民族自豪感 " 法尔斯通讯社称,美国和以色列官员公开威胁伊朗领导层、暗杀伊朗核科学家,阿拉格齐没有以强势姿态抗议这些恐怖行为,给人的印象却是伊朗政府在面 对 ...
荷兰司令怂恿澳增加军费扯上中国,专家:他的发言很奇怪,与现实脱节且缺乏逻辑
环球时报· 2025-07-22 06:54
军事演习与国防开支 - 荷兰武装部队司令以"中国威胁"为借口游说澳大利亚提高军费至GDP的3 5% [1] - 荷兰近期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3 5%部分因美国要求北约国家增加安全投入 [1] -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拒绝美国要求坚持自主制定国防政策计划2033年将国防开支增至GDP的2 33% [2] 国际关系与舆论反应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批评荷兰武装部队司令言论脱离现实指出荷兰与中国及地区国家联系薄弱 [1] - 澳大利亚网友质疑追随美国对抗中国的必要性强调中澳贸易伙伴关系及年轻一代反战倾向 [3] - 澳国防部长表示国防开支决策应基于本国战略需求而非国际压力 [2] 地缘政治动态 - 美国持续施压澳大利亚提高军费反映其对澳国防及外交政策的干涉意图 [2] - 荷兰武装部队司令将中国在印太的威胁类比俄罗斯在欧洲的威胁 [1] - 前荷兰首相现北约秘书长吕特被指对美示强对华强硬 [1]
新加坡遭中国黑客网络攻击?中方:反对无端抹黑
环球时报· 2025-07-22 06:54
网络安全事件 - 新加坡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尚穆根透露新加坡正遭遇代号为UNC3886的黑客组织发动的"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 该组织针对高价值、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基础设施 意图进行间谍活动并可能破坏国家安全 [1] - 这是新加坡首次公开点名攻击该国的黑客组织代号 但新加坡政府未将该组织与特定国家联系起来 [1] - 谷歌旗下网络安全公司曼迪昂特将UNC3886描述为"与中国有联系的间谍组织" [1] 中方回应 -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发表声明 对媒体将UNC3886与中国联系表示强烈不满 坚决反对任何针对中国的无端抹黑 [2] - 中方坚决反对并依法打击任何形式的网络攻击 不会鼓励、支持或纵容黑客攻击行为 [2] - 中国近年来多次遭受网络攻击 包括2025年亚冬会赛事信息系统遭到境外网络攻击逾27万次 2024年中国网络安全公司360累计捕获1300余起针对中国的"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活动 [2] 攻击目标分析 - 遭受"高级持续性威胁"攻击最集中的5个行业为政府机构、教育、科研、国防军工和交通运输 [2] - 攻击来源主要归属南亚、东南亚、东亚以及北美等地区 [2]
将举行中欧领导人会晤,谈论多个高敏感议题,欧盟两位主席本周四访华
环球时报· 2025-07-22 06:54
中欧领导人会晤背景 - 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7月24日访华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强将分别会见并共同主持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1] - 此次会晤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 重点议题包括双边关系 全球地缘政治挑战 贸易平衡 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和绿色转型等 [1] - 欧盟近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 在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方面限制中国企业参与 冯德莱恩称欧盟寻求"重新平衡"与中国经济关系 [1] 中欧贸易争端 - 欧盟通过对俄罗斯的第18轮制裁方案 新增26个规避制裁实体 其中10个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 中国商务部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2] - 中国商务部批评欧盟"不顾中方多次交涉和反对 一意孤行" 以"莫须有"罪名制裁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 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权益 [2] - 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 整体态度呈现犹疑与观望 受中美博弈和美欧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3] 美欧关税谈判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谈判中提出对欧盟商品征收15%至20%的最低关税 此前欧盟目标是维持多数商品10%的基准税率 [3] - 欧盟面临两难境地:既希望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又需要维持与中国的稳定关系 [3] - 欧盟内部许多人批评特朗普 并对冯德莱恩在G7峰会拉拢特朗普的努力持怀疑态度 [3] 中欧关系展望 - 外媒对此次峰会达成实质性突破期望较低 认为只要峰会顺利举行就是成功 [2] - 专家表示双方未设定不切实际的成果预期 而是希望在关键战略问题上进行坦诚沟通 建立基本共识 [2] - 2025年可能成为中欧关系"维持稳定和保持互动"为主的阶段 而非"高歌猛进"的一年 [3] - 中国外交部期待欧方与中方相向而行 共同规划下一个50年合作 开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更美好未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