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存量频强赎增量难放量 可转债供不应求局面加剧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50
可转债市场存量规模变化 - 截至8月5日年内已有71只可转债退市其中51只因强制赎回导致退市 [1][2] - 年内可转债总存量规模下降80564亿元至653058亿元 [1][4] - 强制赎回条款推动投资者转股发行方有权按约定价格赎回未转股可转债 [2] 强制赎回加速原因 - 权益市场回暖尤其是小微盘股创新高带动转债触发强赎条件数量增加 [3] - 发行人财务成本降低通过强赎将债务转股权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3] - 可转债"老龄化"问题显现触发强赎条件的转债平均剩余期限缩短 [3] 新发可转债供给不足 - 年内新发可转债仅26只合计发行规模40579亿元较2024年提升但远低于2022年水平 [5] - 上市公司发行意愿低迷受前期市场影响业务拓展有限资金需求较低 [5] - 再融资新规严格限制破发破净企业融资2024年可转债发行规模同比下降70%至3876亿元 [6] 供需失衡与市场影响 - 下半年预计同意注册和上市委通过的可转债规模小于200亿元年内仍有超400亿元可转债到期 [7] - 机构资金仍青睐可转债因其在风险和收益间平衡的可替代性较低 [8] - 存量减少压缩择券空间放大高切低交易需求提升整体流动性 [8] - 可转债溢价率或维持高位运行因"固收+"策略配置需求大与存量规模下降矛盾 [8]
海外机构看好中国市场QFII积极布局A股 二季度新进13股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50
QFII重仓股情况 - 23家上市公司二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QFII身影,合计持股市值37.37亿元,平均持仓市值1.62亿元 [1] - 持股市值最高的个股为九号公司-WD(11.69亿元)、东方雨虹(10.17亿元)、海大集团(5.03亿元)和宏发股份(4.93亿元) [1] - 九号公司-WD获阿布达比投资局增持211.99万份,施罗德投资新进重仓756.56万份,并宣布每10份存托凭证派发4.23元现金红利 [1] QFII持仓变动 - 78.26%的重仓股获增持或新进,其中5股持股量增长,13股新进重仓 [2] - 沃华医药QFII持股量环比增长234.76%,股价累计上涨67.04%,新中港持股量环比增长超100% [2] - 新进重仓股中金浦钛业、鼎通科技持仓市值超5000万元 [2] 重仓股业绩表现 - 54.55%的重仓股业绩预喜,包括华康洁净(扭亏为盈,净利润1868.3万元)、东安动力(扭亏)及9只净利润同比增长个股 [3] - 华康洁净在手订单38.27亿元,上半年交付22个净化系统集成项目 [3] - QFII重仓股4月以来平均涨幅19.59%,鼎通科技、沃华医药等4股涨幅超60% [3] 分红情况 - 5只重仓股公布半年报分红方案,合计分红29.4亿元,东方雨虹分红22.1亿元居首,海大集团(3.33亿元)、九号公司-WD(3亿元)次之 [3] 外资机构观点 - 摩根士丹利上调2024-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0.3和0.2个百分点,认为政策聚焦科技创新与经济再平衡 [4] - 德意志银行指出外资投资焦点从印度转向中国,科技股受关注 [4] - 高盛将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点位从85调至90,看好AI发展、人民币升值潜力及估值折让 [4][5]
存量频强赎增量难放量可转债供不应求局面加剧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49
可转债市场现状分析 核心观点 - 可转债市场存量规模显著下降,年内减少805.64亿元至6530.58亿元,主要因强制赎回加速(51只退市转债中71只因赎回)[1][2][4] - 权益市场回暖叠加发行人财务成本降低是强赎加速的主因,促转股意愿增强[2][3] - 新发可转债供给受限(年内仅26只上市,规模405.79亿元),政策收紧与市场环境导致发行节奏放缓(2024年发行量同比下降70%)[5][6] - 供需失衡下可转债稀缺性凸显,机构配置需求维持高位,溢价率或持续高企[8] 强制赎回动态 - 齐鲁转债将于8月14日摘牌,投资者可选择按100.7068元/张赎回或5.00元/股转股[2] - 触发强赎的转债平均剩余期限缩短,发行人更倾向选择强赎退出[2] 供给端制约因素 - 再融资新规限制破发、破净企业融资,2024年可转债发行规模仅387.6亿元[6] - 发行周期长(受理至上市需252天),下半年预计新增规模不足200亿元[7] - 权益市场波动导致低资质转债发行困难,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6] 需求端特征 - 机构资金持续青睐可转债,因其风险收益平衡特性优于REITs或红利股[8] - 强赎风险压缩择券空间,推动高切低交易需求及ETF被动配置需求[8] - "固收+"策略配置需求与存量下降矛盾或维持溢价率高位[8]
具身智能成大厂“必争之地” 京东三个月连投6家公司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49
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布局 - 京东近3个月投资6家具身智能相关企业 包括帕西尼 智元机器人 千寻智能 逐际动力 众擎机器人 RoboScience [2][3] - 投资范围涵盖具身智能全产业链 包括机器人本体 核心零部件 运动控制技术 具身模型 交互大模型等领域 [3] - 京东成立具身智能业务部门 侧重家用场景 推出JoyInside品牌 已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 AI玩具品牌合作 [4] - 投资逻辑在于构建服务生态 通过机器人降低人力依赖 提升订单准确性 [3][4] 互联网大厂在具身智能领域的竞争 - 美团过去3年投资30家机器人及相关企业 涵盖配送 服务 清洁 医疗等多个细分领域 [5] - 阿里侧重技术与特定领域深耕 投资逐际动力 领投宇树科技C轮融资 [5] - 腾讯定位为具身智能平台 聚焦软件能力 投资智元机器人 宇树科技 乐聚 优必选 [6] - 百度智能云与多家机器人企业合作 提供算力平台 大模型平台 云上仿真平台等解决方案 [6] 具身智能行业融资情况 - 2025年6月底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83起 总金额突破140亿元 中国企业占60%份额 [7] - 7月发生17起人形机器人融资事件 披露融资总额突破45亿元 [7] - 6家企业获得5亿元以上融资 包括云深处科技 星动纪元 众擎机器人 星海图 它石智航 千寻智能 [7] - 预计下半年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将从100家增至200家 带动数千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发展 [7]
汉桑科技董事长王斌:让中国智慧音频响遍全球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49
公司概况 - 汉桑科技为全球70%以上的高端音频品牌客户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和服务 [1] - 公司产品覆盖家用、商用、个人、车载四大场景 [1] - 2021-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05亿元、13.74亿元、10.23亿元、14.42亿元 [4] - 2021-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1.88亿元、1.36亿元、2.54亿元 [4]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40% [4] 创业历程 - 创始人王斌1997年因帮助国际音响品牌代工而创业 [2] - 初期通过国际品牌"苛刻"标准训练建立高端音频基因 [3] - 两个月内完成高保真音响试生产并获《WHAT HI-FI》年度产品大奖 [3] 客户与业务模式 - 与NAD、Bluesound、JBL等国际知名音频品牌建立长期合作 [3] - 形成"新技术推广-定制开发-样品验证-试生产-大批量交付"业务模式 [3] 国际化布局 - 在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越南、印度、丹麦等地设立子公司 [5] - 在南京、印度、丹麦建立研发中心 [5] - 丹麦研发中心专注声学算法和高级音响调音 [6] - 印度研发中心聚焦流媒体技术研发 [6] 核心技术 - 高性能音频信号处理和放大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6] - 自研流媒体模组获全球主要流媒体平台认证 [6] - 建立云边端协同的音频系统智能化框架 [7] - 累计拥有112项专利 [7] - 2021-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5350.59万元、7242.42万元、7425.67万元、8287.32万元 [7]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96%、28.49%、29.87%、32.50% [7] 发展战略 - "1+2+3+4"战略:音频主线、海外+国内市场、三类业务、四大赛道 [8] - 募投项目包括年产高端音频产品150万台套、智慧音频物联网产品智能制造等 [9] - 计划从ODM业务向自有品牌拓展 [9]
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开幕 十八只概念股半年报业绩向好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47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将有100余款新品首发亮相 数量是去年的近2倍 [1] -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表示 我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灵巧性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整体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 过去十年间 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行星滚柱丝杠等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自主研发 [1] -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由2015年的7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30.2万套 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1] - 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15年的3.3万套增长至2024年的55.6万套 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 [1] 人形机器人赛道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达39起 披露金额合计近42亿元 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云深处、傅利叶智能等头部厂商获得战略投资 [2] - 民生证券认为 人形机器人已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 万联证券指出 特斯拉、华为、Figure AI等科技巨头的投入有望加速行业迭代 [2] 上市公司业务进展 - 长盈精密表示 人形机器人业务已有订单进入量产 中鼎股份旗下相关产线已调试完成 正在进行试生产 [2] - 领益智造与智元机器人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并获得海内外人形机器人客户的硬件订单 双林股份相关零件已向数家客户送样 正在验证阶段 [2]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表现 - 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概念股多达120只 其中18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及以上或扭亏为盈 包括天奇股份、麦迪科技、埃斯顿等 [3] - 部分概念股上半年净利润预计翻倍 包括瑞芯微、金力永磁、宁波韵升、瑞可达、美格智能 [4] 重点公司业绩与调研 - 瑞芯微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2亿元至5.4亿元 同比增长185%至195% AIoT产品线在汽车、工业控制、机器视觉等领域持续扩张 [4] - 埃斯顿累计获机构调研23次 表示将持续发展具身智能技术 加大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 [4] - 麦迪科技、金力永磁、震裕科技、智微智能、瑞芯微等调研频次较高 [5]
筹划注资近80亿元国内最大天然碱矿加快建设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47
项目概况 - 通辽奈曼天然碱项目是我国目前储量最大的天然碱资源,矿区面积28 85平方公里,矿物量14 47亿吨,其中含盐量≤9 54%的资源量为5 21亿吨,共伴生天然碱矿物量9 26亿吨 [2] - 中盐碱业以68 09亿元取得天然碱采矿权,项目尚未开始建设 [2] - 项目计划部署730口井,先期部署75个直平组合井组,2027年至2028年分两年建成500万吨纯碱产能,后期保持500万吨产能规模 [5] 资本运作 - 中盐碱业注册资本拟从4000万元增加至80亿元,中盐化工增资金额不超过48 80亿元,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资金规模不超过39 20亿元 [2] - 山东海化增资不超过23 2亿元,蒙盐集团增资不超过8亿元,其他投资人将在产权交易所挂牌后确定 [2] - 项目总投资261亿元,除增资80亿元外,剩余181亿元通过银行项目贷款筹集 [5] 行业影响 - 国内纯碱行业产能3970万吨,天然碱产能约690万吨占比17%,项目投产后将大幅扩充低成本产能 [5] - 天然碱成本817元/吨,化学合成法成本1433元/吨至2087元/吨,且氨碱法环保问题突出 [4] - 信达证券研报判断天然碱法可能掌握市场定价权,化学合成法产能新增难度加大 [8] 经济效益 - 项目评价期23年累计产量1 11亿吨,营业收入1323 2亿元,总利润501 5亿元,净利润382 4亿元 [6] -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 84%,财务净现值34 7亿元,投资回收期9 02年 [6] - 山东海化参股29%对应生产期年均净利润约4 82亿元 [6] 战略考量 - 中盐化工表示引入战略投资者可降低财务费用、优化资本结构、分散投资风险 [4] - 山东海化认为参与开发天然碱矿可避免未来竞争压力,实现合成碱与天然碱双线布局 [8] - 行业供需格局趋于过剩,但天然碱项目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代表行业转型升级路径 [1][7]
海外机构看好中国市场 QFII积极布局A股 二季度新进13股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46
中国资产吸引外资流入 -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中国凭借稳健基本面、优化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持续吸引外资流入 [1] QFII重仓股情况 - 截至8月5日,23只股票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QFII身影,合计持股市值37.37亿元,平均每股持仓1.62亿元 [2] - 九号公司-WD、东方雨虹、海大集团、宏发股份持股市值居前,分别达11.69亿元、10.17亿元、5.03亿元、4.93亿元 [2] - 九号公司-WD获阿布达比投资局增持211.99万份,施罗德投资新进重仓756.56万份,并宣布每10份存托凭证派现4.23元,合计分红3亿元 [2] QFII持仓变动 - 与一季度末相比,5股获增持,13股新进重仓,加仓股占比78.26% [3] - 沃华医药、新中港持股数量环比增长超100%,金浦钛业、鼎通科技新进持仓市值超5000万元 [3] - 沃华医药获瑞银、巴克莱新进重仓,摩根士丹利增持28.19万股,总持股环比增长234.76%,股价累计上涨67.04% [3] QFII重仓股业绩与市场表现 - 23只重仓股中54.55%业绩预喜,华康洁净、东安动力扭亏,大湖股份减亏,9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 - 华康洁净上半年净利润1868.3万元,获摩根大通、巴克莱、高盛新进重仓,合计持股市值0.42亿元,在手订单38.27亿元 [4] - QFII重仓股4月以来平均涨幅19.59%,鼎通科技、沃华医药、金河生物、华康洁净涨幅超60% [4] - 5股公布半年报分红方案,合计分红29.4亿元,东方雨虹以22.1亿元居首,海大集团、九号公司-WD、沃华医药、鼎通科技分别分红3.33亿元、3亿元、0.69亿元、0.28亿元 [4] 国际机构对中国市场的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国际机构上调经济增长预期,外资吸引力增强 [5] - 摩根士丹利将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分别上调0.3和0.2个百分点,认为政策框架重视科技创新 [5] - 德意志银行上调2025年中国GDP预测,指出投资新兴市场资金焦点从印度转向中国,科技股受关注 [5] - 高盛指出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兴趣攀升,因素包括分散化需求、人民币升值潜力、AI发展及估值折让,将MSCI中国指数12个月目标点位从85调至90 [6]
外卖补贴转向 美团发放优惠引导堂食消费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45
平台政策调整 - 美团启动中小商户发展扶持计划 8月5日起向中小商户发放助力金 单店最高5万元 预计年底新增覆盖超10万家餐饮小店 [2] - 美团在去年12月推出首期"10亿助力金计划" 截至7月已覆盖30余万家餐饮商家 近半数商家订单量增长 四成商家收入提升 [2] - 美团追加投入助力金 重点支持长期经营、复购高、口碑好的中小餐饮商户 [2] - 美团将为中小餐饮商家提供经营保障 包括帮助20万家小店完成基建升级 扩大"到店自提专属优惠"覆盖 开放AI工具提升经营效率 [2] 行业竞争态势 - 外卖行业近期出现低价、无序竞争 部分中小餐饮门店遭受冲击 [2] - 电商投资人指出外卖平台价格战主要损害中小商家而非大型餐饮企业 [3] - 数字生活分析师认为餐饮行业竞争激烈 中小商户生存艰难 美团助力金可缓解其经营压力 [3] 平台集体表态 - 美团、饿了么、京东8月1日发布声明 承诺规范促销行为 合理规划补贴 不做非理性促销 不以显著低于成本价格销售 [3] - 美团发布《繁荣行业生态抵制无序竞争》声明 表示将规范促销行为 杜绝不正当竞争 推动建立公平有序行业秩序 [4] 监管背景 - 市场监管总局7月18日约谈美团、饿了么、京东 要求平台严格遵守法规 规范促销行为 理性参与竞争 [5] - 监管要求平台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多方共赢的生态 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5]
筹划注资近80亿元 国内最大天然碱矿加快建设
证券时报· 2025-08-06 02:44
项目增资与战略合作 - 中盐化工宣布将中盐碱业注册资本从4000万元增至80亿元,并引入战略投资者山东海化和蒙盐集团,其中山东海化拟增资不超过23.2亿元,蒙盐集团拟增资不超过8亿元 [1][2] - 中盐化工此次增资金额不超过48.80亿元,计划引入资金规模不超过39.20亿元,实际增资将在战略投资者确定后落实 [2] - 山东海化和蒙盐集团已签署《合资协议》,但摘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增资需履行产权交易所挂牌程序 [2] 项目资源与开发进展 - 通辽奈曼天然碱矿区面积28.85平方公里,矿物量14.47亿吨,其中含盐量≤9.54%的资源量为5.21亿吨,共伴生天然碱矿物量9.26亿吨 [2] - 中盐碱业以68.09亿元取得天然碱采矿权,项目尚未开始建设 [2] - 项目计划部署730口井,先期部署75个直平组合井组,2026-2028年建成500万吨纯碱产能,后期保持500万吨产能规模 [4] 生产工艺与成本优势 - 天然碱法成本约817元/吨,显著低于化学合成法的1433-2087元/吨,且环保优势明显 [3] - 氨碱法和联碱法产生较多废渣废水,固废综合利用途径有限 [3] - 国内纯碱行业产能3970万吨,天然碱占比约17%(690万吨),项目投产后将大幅扩充低成本产能 [4] 投资规模与预期回报 - 项目总投资261亿元,除80亿元增资外,剩余181亿元通过银行项目贷款筹集 [4] - 预计23年评价期内累计产量1.11亿吨,营业收入1323.2亿元,总利润501.5亿元,净利润382.4亿元 [5] -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84%,财务净现值34.7亿元,投资回收期9.02年 [5] 行业格局与战略意义 - 纯碱行业供需趋于过剩,但天然碱项目代表高质量发展方向 [1] - 山东海化参股29%预计年均净利润4.82亿元,但经济效益受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5] - 天然碱资源稀缺,化学合成碱产能可能有序退出,尤其是高能耗的氨碱法工艺 [6] - 天然碱法可能掌握市场定价权,双线布局可优化产品结构并提升竞争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