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青年报
icon
搜索文档
以开放促合作 陆家嘴论坛释放金融开放强信号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8:42
金融开放政策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宣布多项金融开放政策,包括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和发展自贸离岸债等8项举措 [2] - 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八项金融开放政策,包括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3] - 央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将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近期将新发放一批QDII投资额度 [7][8] 外资机构在华发展 - 全球前五十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1] - 八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1]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外资保险公司保费占国内市场份额从2013年4%提升至目前9% [5] - 外资银行衍生品业务国内市场占比近五分之一 [5] 外资机构投资案例 - 橡树资本在大中华地区投资总额突破470亿元人民币 [1] - 花旗集团高管表示中国企业投资的跨国公司3/4与其有合作关系,中国是其重要网络和未来增长战略之地 [2] - 花旗集团高管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成就有目共睹,非常乐意继续支持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3] 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 沪伦通2019年正式启动,实现中英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4] - 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表示上交所开创了沪港通和沪伦通,一个"请进来"、一个"走出去" [6] -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认为外资参与中国股债资产比例较低,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6] 人民币国际化 - 业内人士认为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有助于掌握人民币汇率全球定价权,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一步 [3] - 花旗高管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非常有希望",中国正在采取正确方向的改革举措 [3] - 央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将统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 [7] 中国金融业发展前景 - 中国消费需求扩容升级,金融服务空间巨大 [5] - 科技金融蓝海宽广,绿色金融动能强劲,养老金融大有可为 [5] -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需要打造多层次市场体系 [6]
科创板深化改革再出发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8:42
科创板改革措施 - 证监会宣布深化科创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1"指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6"指推出6项配套改革措施 [1] - 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高但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已上市和新增未盈利企业均纳入该层 [2] - 将扩大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3] 科创板发展现状 - 2024年科创板研发投入总额1681亿元,同比增长6.4%,超过净利润2.5倍 [3] - 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6年累计发明专利超12万项 [3] - 科创债规模增至1.1万亿元,占公司债比例从5.2%提升至9.2% [3] 并购重组市场表现 - 2024年沪市披露资产重组方案700余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60单,同比增长50% [4] - 70%并购标的属于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 [4] - 2025年以来披露资产重组方案341单,同比增长25%,其中重大资产重组49单,同比增加206% [4]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提升预沟通服务质效,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促进资源向新产业、新技术领域集聚 [4] - 推动投融资两端共同发力,构建协调的市场生态,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4] - 科创成长层和未盈利企业上市重启将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4]
增强内生动力 让中国宏观经济稳舵远航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8:42
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 研究团队提出"水龙头拧得更大"和"水管更加通畅"框架,强调经济增长动能与成果分享机制需匹配[1] - 内生动力被提及10次,是经济稳舵远航关键,需标志性改革与高水平开放并举[3] - 改革重点包括国企改革、破除市场分割、促进民企公平竞争及规范地方政府行为[3] 消费表现与挑战 - 前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5%,5月单月同比增6.4%创2024年新高[1] - 消费补贴政策预计带动零售额增长1.5-2个百分点,建议拓展至服务消费领域[8] - 2023年消费占GDP比重仅39.2%,需转向消费创新拉动模式,提高居民收入占比[9] 生产性服务业与新质生产力 -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土壤,可提升工业品高端附加值和全要素生产率[6] - "十五五"期间需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6] - 服务贸易增长空间大,但供给缺乏差异化,需放宽准入限制和价格管制[9][10] 企业环境与市场活力 - 稳企业是"四稳"核心,需改善经营条件、优化营商环境及激发产权活力[12][13] - 建议限制行政性垄断和平台垄断,破解"内卷式"竞争,加强民企产权保护[12][13] - 畅通企业利润到居民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创富效应和分红机制[13][14] 物价与政策落地 - 5月CPI连续4个月负增长,PPI连续32个月为负,反映有效需求不足[9] - 政策需落实到位避免碎片化,每个领域优先落地1-2项标志性改革[6] - 建议推进价格工资联动改革,部分领域放开价格并补贴低收入者[10]
“国补”下半场 让“真金白银”更好惠及消费者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8:35
政策延续与资金安排 - 中央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全年实施[1] - 已有1620亿元下达到地方,占全年规模50%左右,剩余1380亿元将在7月、10月分批下达[4] - 补贴资金按照央地共担原则分配,家电和汽车领域中央与地方承担比例约为9:1[4] 地方执行现状 - 广东、重庆等地出现"国补"暂停或限额领取情况,江苏改为每日限额发放[1] - 江苏家电补贴覆盖32类电器,包括有能效标准和无能效标准的产品[3] - 山东建立家电以旧换新资金预拨机制,企业最高可获得80%预拨资金[7] 政策效果与调整 - 2024年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今年已超过去年全年[4][5]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4%,为2024年以来月度最高水平[6] - 江苏试点的"限额分配模式"被认为可能成为全国范本,实现资金精准调控[5] 行业影响与趋势 - 补贴模式正从"普惠式"向"精准调控"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和资金效率[5] - 部分地区出现企业"价格战"和经销商套利现象[7] - 服务领域补贴政策有望加速出台,形成对消费的持续支撑[7] 地方创新实践 - 重庆采用"政府补一点、企业让利一点、金融支持一点"模式,1-5月社零增长4.7%[7] - 江苏明确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实行限额管理、资格调控[5] - 国家将简化补贴申领流程,明确审核兑付时限,建立资金直达快享机制[6]
刘起:“效率先锋”刷新“青岛速度”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8:20
港口运营效率 - 山东港口青岛港是全球效率顶尖的港口,桥吊司机刘起3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青岛速度" [1] - 刘起在2024年一年内31次刷新公司年内效率峰值,入港以来61次打破青岛港单班装卸生产纪录 [1] - 首创"桥吊主动防御"工作法和"精准一步到位"操作法,使机械能耗降低5%、效率提升10% [2] 技术创新与自动化转型 - 主导12项革新成果,包括"VR立体船舶安全库"和"桥吊防打保龄系统",为传统码头向自动化转型提供范本 [2] - 港口作为山东省"向海图强"前沿阵地,在交通强国战略推动下成为创新热土 [2] 人才培养与行业传承 - 刘起担任青岛港青年导师,编写《大型机械操作法》和"导师带徒"标准化实战手册,培养26名徒弟,其中24人晋升高级技师和技师 [2] - 担任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教授,将一线经验融入课堂,传递工匠精神 [2] - 传承自"人民工匠"许振超团队,以"振超效率"为起点,新一代"效率先锋"持续推动中国港口领先世界 [2] 行业标杆与未来目标 - 青岛港作为经济发展与物资运输关键枢纽,其效率革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行业标杆 [2] - 刘起团队持续以打破世界纪录为目标,推动港口运营技术迭代 [3]
炮制“卖惨”剧本 短视频恶意营销瞄上外卖骑手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7:17
外卖骑手谣言事件 - 广州一名美团外卖骑手因低血糖晕倒被造谣为"单王猝死",公司澄清该骑手单量属站点中低水平并已报警维权 [2] - 近期针对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虚假摆拍频发,包括伪造"猝死""跳楼"等悲情场景,网信部门已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2] 谣言产业链运作模式 - MCN机构采用工业化流程制作虚假短视频:策划35岁被裁、骑手带患儿跑单等煽情题材,聘请编剧写剧本并招募群众演员 [3] - 制作环节刻意设计暴雨摔伤、餐箱被踢翻等画面,使用低画质增强"真实感",通过热门标签和算法推荐扩大传播 [3][4] - 部分机构雇佣水军刷量,爆款虚假视频可带来数万元收益,主要盈利来自广告投放和跨平台带货打赏 [4] 典型案例与数据 - 江苏泰州张某伪造多个平台工资条发布70余条虚假视频,总播放量超500万次,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4][5] - 清华大学报告显示涉骑手/网约车司机谣言年增长率超150%,其中骑手相关谣言占灵活就业类谣言28.72% [3][6] 平台与监管应对措施 - 美团协同警方打击造假产业链,向网信部门报送虚假摆拍线索并配合"清朗行动" [6][7] - 专家建议平台建立AI谣言识别模型、跨平台线索互通机制,网信部门将深化监测打击力度从严处置违规账号 [7]
“升级”月球车 00后大学生提出月球跳跃探测方案
中国青年报· 2025-06-23 11:05
探月工程创新技术 - 西北工业大学00后大学生团队提出月球跳跃探测方案 旨在解决传统月球车在复杂地形下的探测效率问题 [1] - 方案针对月球南极松软月壤、非结构化地形等挑战 提出赋予探测器"飞跃"能力的创新构想 [1] - 团队研制出刚柔耦合气动爬/跳软体机器人 采用双稳态设计和压缩气体动力源 显著提升系统可靠性 [3] 技术实现突破 - 探测器通过驱动软体执行器实现爬跳运动切换 无需复杂电机结构 适应月球低重力环境 [3] - 采用气动驱动方式规避传统电机在真空环境下的散热难题 [3] - 经过上百次迭代优化 解决从"跳不起"到"跳不稳"等技术难题 实现模拟月面连续稳定跳跃 [3] 集群探测系统设计 - 提出子母式异构探测集群方案 包含大型母车和多个气动软体子体机器人 [5] - 母车负责能源补给和数据中继 子体机器人执行复杂区域勘探任务 形成"大小结合 远近协同"的探测体系 [5] - 该设计理念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和运营提供新的技术可能性 [5] 团队背景与成果 - 团队由西工大多专业学生组成 受学校三航底蕴和总师育人文化熏陶 [1] - 项目获得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5] - 团队持续深耕深空探测领域 致力于将创新构想转化为工程可行技术 [5]
南极罗斯海科考 揭开秋季生态神秘面纱
中国青年报· 2025-06-23 11:05
南极科考任务概述 -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罗斯海联合航次完成科考任务,带回6000余份化学和生物样本,填补了南极边缘海秋季生态系统研究空白 [1] - 此次航程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发起,联合9个国家约50名科考人员,其中超三成是中国科学家 [1] - 上海交大海洋学院10名师生深度参与了航次策划、论证、筹备、组织、执行等工作 [1] 罗斯海科考的战略意义 - 罗斯海是驱动全球海洋环流与气候的关键动力引擎,孕育南极底层水,是南大洋生物资源最丰饶区域之一 [2] - 罗斯海独特的高生产力与深层海水活动使其成为深海碳储存的重要场所,对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 - 罗斯海是地球上最后一块保存完整的海洋生态区域,有超过1万个海洋物种栖息,是研究生命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净土 [5] 秋季科考的独特价值 - 南极秋季观测数据长期匮乏,此次科考首次揭示了秋冬季南极暗生态系统的活跃性 [4] - 秋季混合层中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夏季显著下降,夏季优势种群南极棕囊藻基本消失,硅藻类群处于生长衰退期 [5] - 研究团队通过一次科考完成罗斯海深对流、生物生存机制和碳埋藏过程研究,涉及物理、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多学科 [6] 科考成果与技术突破 - 原计划考察18个站次,实际完成24个站次,推动了极端环境调查观测装备的试验与应用 [6] - 团队搭建洁净实验室环境以精确测定海水中痕量元素分布,重点关注铁元素对浮游植物生长潜力的影响 [5] - 科考首次实现大范围海冰覆盖下的作业,创新使用暖风机加热、挡板防风等技术应对设备冻结问题 [9] 国际合作与团队建设 - 上海交大向全球科学家广发"英雄帖",组建覆盖海洋生态、物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领域的全学科团队 [8] - 团队成员包括深耕罗斯海研究10余年的资深学者和首次踏足极地的青年科研人员,多人具有丰富航次经验 [8] - 科考队员组成"南极罗斯海联合大学",在极光、鲸鱼、企鹅等极地环境中开展跨国科研合作与文化交融 [9]
“学术买卖”新交易背后 学术评估痛点依旧
中国青年报· 2025-06-23 11:05
学术买卖现象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声明指出有不法单位或个人冒用标识售卖、有偿修改项目申请书 [1] - 2025年第二批次科研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中近三成涉及买卖实验研究数据、买卖论文等问题 [1] - 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存在大量论文代写、代发及基金标书修改服务,价格从2.5万元到8万元不等 [2] - 研究显示50.3%存在学术不端的医学论文涉及论文买卖、代写代投问题 [2] 学术灰色产业链成因 - 个人科研诚信意识不足是直接原因,高质量论文和重点项目是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重要指标 [3] - 论文、项目与科研人员切身利益深度捆绑,评价激励导向诱发学术买卖需求 [3] - 副教授、教授与特聘教授在配套政策上差距悬殊,学术不端代价相对收益较低 [3] - 论文、项目等级和数量对个人收入、发展影响大,导致学术买卖"利润率"高 [4] 评价评估痛点 - 高校科研人员上升通道窄,高层次项目有限且年龄限制导致急于求成 [6] - 单位考核评价过紧过急,论文和项目积分作为职称评审重要依据 [6] - 人才分类评价落实不够细,非科研职业如护士、职校教师也被要求考核论文 [6] - 主管部门考核机构时依赖可量化指标如论文、项目,导致压力传导至个人 [7] 改革与建议 - 2018年以来出台多项科技评价改革举措,提出克服"四唯"倾向 [7] - 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构评估导向,推进分类评价 [10] - 原创引领型科研需要宽松评价体系,为潜力人才提供良好土壤 [11] - 多部门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建议细化规章制度并加强惩戒 [12]
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中国青年报· 2025-06-23 10:52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毕树沙介绍,2024年,湖南中高本贯通培养,共 有61所高职、138所中职参与,招生1.4万人;2023年开始实施"湖湘工匠燎原计划",已有7所本科院校 共免试招收技能竞赛获奖高职毕业生439人,单独编班教学。 "我们选择岗位技术含量高、技能训练周期长、建设基础好的专业来实行贯通培养。"毕树沙说,贯通培 养可以畅通技能成才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还能使高职带中职,坚守了中职的基础地位。 "在上海,中本贯通覆盖66%的中职学校和18所本科(含1所职业本科)院校。中职学校贯通培养学生的 分数线逐年攀升,普遍高于公办高中最低控制线,2024年最高达670分。"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高教职教 教师部副部长曾海霞介绍,对中高本贯通培养,上海要求专业设置要围绕上海重点产业发展,聚焦行业 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2025年上海将增设28个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专业。 普通高校有本硕博连读,职业院校有中高本贯通培养。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地方和学校开展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探索,已经形成了贯通培养的多种模式,包 括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和高本贯通三类,具体形成了"五年一贯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