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

搜索文档
平安好医生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6.8%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8:02
核心财务表现 - 总营收25亿元 同比增长19.5% [1] -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 同比增长136.8% [1] - 综合金融端及企业端企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2% [1] - 整体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35.1% [1] 综合金融端(F端)业务 - F端付费用户数约2000万人 同比增长34.6% [2] - 协同平安人寿升级"重疾保险+重疾专案管理"服务 推出"安有护"健康服务计划 [2] - 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金融客户客均合同数为其他客户1.6倍 客均AUM达4.0倍 [2] 企业端(B端)业务 - 服务付费企业客户数超3500家 [3] - B端付费用户数超360万人 同比增长39.2% [3] - 通过家庭医生提供线上主动健康管理 结合线下到企活动提升服务感知 [3] 核心服务体系建设 - 家庭医生权益用户数超3500万 [3] - 居家养老权益用户数同比增长83% 覆盖85个城市 [3] - 建立"家医主动护、名医零距离、就医全程管"年度医健服务名片 [3] - 平安全球急难救援服务及关爱经理上门专业照护能力提升 [3] 医疗健康网络布局 - 合作超4000家医院 近10.6万家健康服务供应商 24万家药店 超百家养老护理机构 [4] - 建立37个科室约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 签约超3200位专家医生 [4] - 扩展到线、到店、到家、到企"四到"服务网络覆盖 [4]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基于超14.4亿线上问诊数据迭代升级"平安医博通"医疗大模型 [4] - 优化5大垂域模型 推出"7+N+1"医疗AI产品体系 [4] - AI辅助咨询问诊准确率约98% 复杂疾病MDT治疗方案准确率近80% [4] - AI辅助医生日问诊承接量达400万人次 [4] - AI助力家医客均服务成本同比下降约52% 业务中台运营效率提升约50% [4]
香港保险密度高踞亚洲第一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8:02
香港保险市场地位 - 2024年香港保险密度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 保险渗透率达18.2%[1] - 毛保费总额达6378亿港元 长期业务新造保单保费同比上升21.4%[1] - 香港共有约160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及3家以香港作为集团监管基地的国际保险集团[1] 市场发展优势 - 香港凭借税务优惠、专业人才、庞大市场网络及完善金融基建推动保险市场稳健发展[1] - 香港保险市场能为各类商业活动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方案[1] - 特区政府持续接触有潜力成立专属自保公司的香港、内地及国际企业[1] 行业扩张动态 - 汇丰集团全资附属公司Wayfoong(Asia)Limited于香港设立专属自保公司[2]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属自保公司获授权在香港营运[2] - 在港注册的专属自保公司增至6家[2] 政策与区域合作 - 特区政府将继续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1] -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保险市场高质量发展[1] - 积极向国际市场推广香港保险业优势[1]
时速133公里越线致4死2伤,小米汽车司机却开出贫困户证明?通报来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7:21
事故详情 - 2025年2月11日13时53分 王某驾驶小米牌小型轿车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滨河路越线超车 与本田轿车碰撞 造成4人死亡和2人受伤 [3][4] - 事故发生时 王某车速达133–134千米/小时 超过城市道路70公里/小时的限速规定 王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4][8] - 事故涉及三车受损 包括小米轿车 本田轿车和现代轿车 碰撞碎片导致二次撞击 [4][8] 车辆信息 - 事故中小米轿车为小米SU7车型 该车型于2024年3月底上市 上市7分钟收获5万台订单 24小时订单量达88898辆 [14][16] - 小米SU7上市首月销量7058辆 2024年全年累计交付量超13.5万辆 跻身新势力销量排行榜第7位 [16] - 2025年小米汽车月销量稳定在2万辆以上 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 [16] 公司动态 - 小米旗下第二款车型YU7于2025年6月上市 开售3分钟大定超20万辆 开售18个小时锁单超24万辆 [16] - 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配件陷入虚假宣传争议 被车主称为最贵装饰品 [18] - 小米汽车频发事故 包括2025年3月29日晚SU7高速碰撞致3人死亡 以及4月5日广东湛江SU7与电动车碰撞导致两人死亡 [17] 行业影响 - 事故引发公众对小米智驾技术安全性质疑 认为其系统对复杂路况预判不足 留给驾驶员接管反应时间过短 [17] - 小米SU7 Ultra锁码数事件将公司推上舆论风口 叠加辅助驾驶安全事件影响 [18]
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成交额突破200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7:14
拍卖会成交表现 - 第七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卖会成交金额达202亿元 较上一届增长66.7% [1] - 现场路演项目10个 展示项目27个 拍卖项目65个 跨区域合作项目半小时现场成交额达6.89亿元 [3]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东华大学57宗项目参与拍卖及路演 成交额突破1500万元 [3]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 - 首批推出42位科创经理人 负责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 [3][7] - 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联合体 整合10家单位资源构建全链条转化体系 [9] - 建立包含11家概念验证中心 18家中试基地 31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完整转化体系 [10] 前沿技术领域突破 - 医疗健康领域出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基因治疗项目 靶向BAZ2B逆转肝纤维化并已申请专利 [1] - 高端装备领域推出带电位器的旋转机构及力反馈装置 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异步感知技术增强无人驾驶适应性 [4] - 新材料领域突破永久亲水性含氟聚合物技术 航空航天领域实现分体式飞行汽车空陆切换功能 [4] 区域协同发展成效 - 九城市2966家企业领取科技创新券5.81亿元 参与机构5484家 涉及科学仪器69079台套 [10] - 组织卫星互联网 集成电路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专项行动 组建G60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 [10] - 三届"创赢未来"创新大赛累计吸引3000余项目报名 26家企业获得多元化融资超8.2亿元 [10] 知识产权与服务体系 -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进行会议直播 在线观看人数超7000人 [11] - 开展国内外专利导航成果权威发布 为企业提供技术需求匹配和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服务 [7] - 推进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 G60科创云平台实现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功能 [10]
紧抓沿沪宁机遇,普陀搭台跨境金融大会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7:14
大会背景与主题 - 2025跨境金融服务大会暨第六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启动仪式于8月19日在上海普陀区举行 [1] - 大会主题为“智链全球·跨境金融服务企业扬帆出海”,聚焦金融科技赋能跨境金融创新与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机遇 [3] - 大会汇聚政府领导、金融机构、企业领袖及学术机构等逾300位代表 [3] 区域战略与政策支持 - 普陀区积极发展跨境金融,聚焦四大金融方向,吸引机构集聚并打造科创基金矩阵,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 [4] - 普陀区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桥头堡,正推进与南京、苏州等城市的跨区域协同,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联动体系 [4] - 普陀区投促办现场介绍区域投资环境与政策支持,强调服务国家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4] 金融科技发展与产业成果 - 华东师范大学自主研发高效精准的Smith RM金融推理模型,布局“人工智能+金融”领域 [4] - 普陀区科技金融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区税占比10.72%,增速达41.88% [6] - 区域形成以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为核心,联动长寿—长风—长征苏河水岸经济带、真如副中心和桃浦智创城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6] - 产业在金融科技、智能投顾、私募股权投资及供应链金融领域初步集聚,拥有奇富科技、九方智投、远东宏信等代表性企业 [6] 赛事与行业协同 - 第六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正式启动,累计前五届已举办11场高峰论坛,参与机构近700家,参赛项目超2000个 [5] - 圆桌论坛探讨跨境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乘数效应,助力上海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5] - 微京科技提出以商引商策略,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普陀 [5] 创新生态与服务体系 - 普陀区成立全市首个科技金融产业解纷中心,计划与高校合作举办高管培训班,强化产业人才支撑 [6] - 区政府通过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风险管理和创新生态建设,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4] - 活动纳入普陀区政府开放月及“聚势强链·企业赋能月享汇”品牌,推动政企零距离对话和产业链协同 [7]
国盛证券半年报透视:经纪提振,自营反降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7:14
公司财务表现 - 国盛金控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36亿元 同比增长32.1% 归母净利润2.09亿元 同比大幅上升369.91% [1] - 全资子公司国盛证券(单体)总营收10.82亿元 同比增长32.51% 净利润2.4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09.92% 主要受益于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及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增加 信用减值损失减少 [1] - 国盛证券(合并口径)总收入9.26亿元 同比增长8.7% 其中经纪业务收入5.54亿元(占比59.83%)同比增长20.88% 投行业务收入0.3亿元(占比3.22%)同比大幅增长127.68% 自营业务收入1.74亿元(占比18.78%)同比下滑24.39% 资管业务收入0.09亿元(占比0.99%)同比下降31.38% [1][3] 业务结构分析 -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5.54亿元 占总收入59.83% 同比上升20.88% 信用交易业务收入1.14亿元(占比12.3%)同比增长9.24% 期货业务收入0.23亿元(占比2.46%)同比增长18.33% [3] - 其他业务收入0.22亿元(占比2.41%)同比大幅增长64.51% 江西省外收入2.81亿元(占比30.34%)同比大幅增长74.21% 江西省内收入6.45亿元(占比69.66%)同比下降6.59% [3] - 子公司国盛期货亏损0.11亿元 国盛证券资管亏损0.06亿元 深圳国盛前海投资亏损102.91万元 参股公司Qudian Inc净利润4.62亿元 [4] 资产与资本状况 - 国盛证券总资产437.9亿元 净资产未披露 营业总收入101.65亿元 营业利润10.82亿元 净利润3.02亿元 [4] - 国盛期货总资产23.65亿元 净资产4.23亿元 营业总收入0.5亿元 国盛证券资管总资产6.68亿元 净资产6.61亿元 [4] - 国盛证券期末总资产较上年末增长8.12% 主要因增加自营业务规模所致 [1] 市场表现 - 截至8月19日 国盛金控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近53% 其中8月11日收涨7.18% 8月12日及13日连续两日涨停 累计涨幅偏离值达20% 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公司回应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信息 [4]
特朗普拟终结邮寄选票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7:13
特朗普废除邮寄选票计划 - 特朗普宣布将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签署行政令废除邮寄选票,认为纸质选票才能恢复公众对选举结果的信心 [1] - 特朗普同时计划废除"高度不准确"、成本高昂且存在争议的投票机 [1] 邮寄选票历史与现状 - 美国邮寄选票制度有超过150年历史,最早用于南北战争时期的士兵投票 [3] - 21世纪部分州将"缺席选票"常态化,无需理由即可申请邮寄投票 [3] -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邮寄选票占比达43%,2024年降至30.3%但仍高于疫情前水平 [3] - 全球34个国家允许某种形式的邮寄投票,包括德国、英国、加拿大等 [4] 民主党反对意见 - 民主党强烈反对特朗普计划,纽约州总检察长称其为"公然夺权" [6] - 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指责特朗普试图回到剥夺非裔选举权的"吉姆·克劳时代" [6] - 民权组织警告禁止邮寄投票将影响老年人、农村选民和军人家庭 [6] 宪法与制度障碍 - 美国选举制度由各州独立管理,联邦政府权力有限 [8] - 特朗普3月试图干预州选举规则的行政命令已被法官阻止 [8] - 专家预测特朗普最新声明将引发宪法对抗 [8]
8000人名额开抢!上海首条进宝钢厂区的马拉松来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7:13
赛事概况 - 2025上海长滩半程马拉松将于11月16日早上7时在宝山体育中心鸣枪起跑,设置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和亲子欢乐跑(5公里)两大项目,总规模8000人(半马6000人,亲子跑2000人),半程马拉松采用抽签方式确定参赛资格 [3] - 赛事由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上海市体育总会主办,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路跑协会等机构协办 [3] - 赛事报名通道已于8月18日开启,当天五家企业(上港集团瑞泰发展、卡尔美体育、凯迪拉克、上海延中饮料、上海菌小宝健康科技)签约成为合作伙伴 [1] 赛道特色 - 赛道设计最大亮点为长达12.56公里的滨江路段,形成三段式沉浸体验:绿色生态段(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活力滨江段(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转型工业段(宝钢厂区) [4] - 亲子欢乐跑浓缩滨江精华,聚焦家庭互动乐趣 [5] - 作为首个进入宝钢厂区的马拉松赛事,精选厂区代表性路段,展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融合 [4] 赛事保障 - 建立高效安保、医疗指挥中心及实时应急指挥系统,整合公安、交管、医疗、交通、志愿者力量,构建一体化安保体系 [6] - 配置83名裁判、1200名志愿者、600名安保人员提供专业服务 [6] - 引入智能计时系统,实时更新成绩,提升赛事管理效率与选手服务精准度 [7] 商业合作 - 赛事现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合作伙伴,呼吁企业推出专属优惠,激活"票根经济" [8] - 目标将赛事打造成为宝山"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标杆、新名片,实现品牌与赛事的双向赋能 [8]
时速133公里越线致4死2伤,小米汽车司机却开出贫困户证明?通报来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5:40
事故详情 - 2025年2月11日王某驾驶小米SU7以133-134千米/小时车速越线超车 与本田轿车碰撞致4死2伤[2][3] - 事故涉及三车受损 王某负全部责任[3] - 本田轿车载6人(3成人3儿童) 驾驶员程某死亡 其妻重伤二级[4] 小米汽车产品与销量 - 小米SU7为品牌首款车型 2024年3月底上市 24小时订单达88898辆[5] - 2024年累计交付超13.5万辆 居新势力销量第7位[5] - 2025年月销量稳定在2万辆以上 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6] - 第二款车型YU7于2025年6月上市 开售3分钟大定超20万辆[7] 安全争议事件 - 2025年3月29日小米SU7高速碰撞致3人死亡[9] - 2025年4月5日广东湛江SU7与电动车碰撞引发火灾致2人死亡[11] - 公众质疑智驾系统对复杂路况预判不足 接管反应时间过短[10] - 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配件陷虚假宣传争议[11]
应禁止上市公司“掏空式分红”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5:38
该公司如此分红,显然是为了给控股股东输送利益。其控股股东持股55%,通过现金分红可将超半 数红利收入囊中。因控股股东所持股份锁定期不低于三年,上市前三年只能通过现金分红获取利益,这 便是"掏空式分红"的动力所在。虽然现金分红是对投资者的回报,但大股东是最大受益者,个人投资者 的回报相对有限。 正因如此,市场各方在现金分红问题上,要警惕上市公司的"掏空式分红",防止控股股东借此掏空 公司利益,损害上市公司和公众投资者利益。 因此,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既要倡导,也要规范,避免其极端化,沦为损害利益的手段。比如,可 规定业绩亏损公司原则上不得现金分红;业绩下降公司的现金分红比例不得超过30%,禁止高派现。资 产负债率偏高(如50%以上)的公司,不得高派现。存在募资补流的公司,两年内现金分红比例须控制 在30%以内,严禁一边高分红一边募资补流。通过这些规定,规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促使其在规范基 础上发展。(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近年来,在管理层倡导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成为股市亮点。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 额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9%,再创新高。 这种热潮仍在延续。2025年半年报披露后,80余家公司宣布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