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 枧下窝矿停产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21:00
碳酸锂价格波动 - 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初40万元/吨高点跌至2024年6万元/吨低点 近期因宁德时代子矿停产反弹至近9万元/吨 [1][3] - 8月13日碳酸锂主力期货价格逼近9万元/吨 创2024年7月以来新高 市场预计现货价格可能达10万元/吨 [3] - 2025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持续承压 5月下探至5.8万元/吨 8月从69040元/吨涨至近9万元/吨 [3] 宁德时代矿山停产影响 - 宁德时代宜春枧下窝锂云母矿因采矿许可证到期暂停生产 年产能6万吨碳酸锂 占全国总产能6% [3] - 停产导致碳酸锂期货合约涨停 天齐锂业等锂矿股集体涨停 赣锋锂业涨幅超8% [3] - 停产提振现货市场情绪 多数供应商暂停报价等待价格上涨 [3] 行业政策变化 - 新修订《矿产资源法》7月1日生效 将锂列为独立矿种 提高伴生锂资源品位门槛至0.4% [5] - 新法要求采矿权审批权限上收至自然资源部 严格执行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5] - 宜春8宗涉锂资源矿权存在越权审批问题 多家企业因此停产 [5] 供给端分析 - 枧下窝矿山停产短期内难以恢复 预计碳酸锂价格将维持高位至年底或明年初 [7] - 瑞银上调2025-2028年锂辉石价格预测16%-27% 锂化工品价格预测上调5%-14% [7] - 部分厂商认为长期价格难超8万元/吨 因总体供给充足 海外进口可能填补缺口 [8] 行业竞争格局 - 上半年宜春大部分锂盐企业亏损 盐湖提锂成本降至3-5万元/吨 行业竞争加剧 [3]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呼吁抵制"内卷式"恶性竞争 营造有序市场环境 [3] - 多家企业因矿证问题停产 包括中矿资源、藏格矿业、江特电机等 [5]
长三角最大跨省桥贯通:青浦吴江五六分钟跨省不是梦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21:00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交通建设 - 浦港路东延工程迎来重要节点,雪落漾大桥实现结构贯通,计划年内竣工 [1] - 工程有效提升跨域交通效率,未来青浦金泽到吴江汾湖车程仅需五六分钟 [1] 雪落漾大桥项目细节 - 大桥全长480米,采用上承式拱桥设计,横跨上海青浦与江苏吴江交界处 [4] - 主桥跨径达280米,是目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度最大的跨省桥梁 [5] - 大桥在雪落漾湖中央的沪苏省界处实现合龙,将成为水乡客厅标志性景观 [5] 大桥功能与建设进展 - 大桥兼具机动车通行和慢行功能,两侧设置"人非共板"通道,支持骑车和步行跨省 [5] - 主体部分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年底竣工 [5] 项目影响与意义 - 浦港路东延工程是首个长三角示范区一体化审批的跨域交通项目 [5] - 通车后将完善水乡客厅内部骨干路网,提升交通服务能力 [5] - 项目将方便周边群众生活出行,助力周边产业发展升级 [5]
新加坡人不再热衷存钱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20:26
生活成本压力 - 新加坡生活成本指数达85.3 位居全球第五及亚太第一 同比上涨11% [3] - 72%受访新加坡居民将生活成本列为首要关切事项 [3] - 2019至2024年实际就业收入中位数年均下降0.4% 逆转2014至2019年2.2%的年均增长趋势 [3] - 2024年公共组屋转售价上涨9.6% 高于2023年4.9%的涨幅 [4] 消费行为转变 - 先买后付交易额2021年达4.4亿新元 较2020年增长近四倍 [6] - 电商交易中先买后付支付比例预计从2023年4%升至2028年6% [6] - 奢侈品消费盛行 梅赛德斯成为当地最畅销汽车品牌之一 [6] - 拥车证制度导致单张许可证成本可能超过10万新元 [6] 储蓄观念变化 - 年轻一代优先事项转向体验消费与自我保健 长期财务规划被置于次要位置 [1][7] - 强制公积金制度使55岁以下员工最高20%工资自动转入退休账户 [8] - 34岁受访者月净收入约3800新元 明确表示无迫切储蓄需求 [7] - 社会逐渐向债务型社会转变 部分群体习惯入不敷出 [6][7]
两名保代被罚!两次更换审计!还有安全事故!大鹏工业IPO能否过会?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20:24
公司IPO进程与监管问题 - 两名保荐代表人李方舟和吕晓斌被北交所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涉及大鹏工业IPO项目[1][3] - 大鹏工业IPO进程曲折,2020年12月首次申报创业板后主动撤回,2023年6月改道北交所上市[3] - 2024年因审计机构问题两次中止IPO,先后更换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和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6]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7亿元、2.60亿元和2.6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591.47万元、4030.93万元和3810.98万元,存在波动[8] - 政府补助占利润总额比例较高,2022-2024年分别为16.41%、28.16%和28.86%,金额分别为752.75万元、1574.65万元和1428.97万元[8] - 研发投入持续低于销售费用,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26.24万元、1055.20万元和1045.86万元,销售费用分别为1190.57万元、1294.59万元和1394.45万元[9] 研发与同业比较 - 研发费用率持续低于同业均值,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74%、4.06%和3.95%,同业均值分别为5.52%、6.16%和5.62%[8][9] - 应收账款周转率从2022年2.97次下降至2024年2.12次,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1][12] - 存货周转率从2022年1.42次下降至2024年0.88次,低于同业均值1.66次、1.58次和1.48次[12] 客户结构与业务变化 - 第一大客户比亚迪收入从2022年1.24亿元下降至2024年7329.35万元,减少约5000万元,占比从49.95%降至27.69%[12] - 境外业务收入从2022年2091.28万元降至2023年和2024年0元,主要因与经销商岛田化成终止合作[13] - 公司未直接进入境外汽车厂商供应商目录,依赖经销商资质开展境外销售[13][14] 公司治理与控制权 - 实际控制人李鹏堂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控制公司94.13%表决权,持股高度集中[16] - 李鹏堂曾任三菱商事业务经理,2014年收购日资股份后成为公司董事长[14][15] - 公司存在实控人不当控制风险,可能对重大决策和利益分配产生不利影响[16] 安全生产与突发事件 - 2024年6月发生机械伤害事故,造成一名工人死亡,被应急管理局罚款[6][7] - 事故原因为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反映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7]
学霸夫妇回国创业,13年后冲刺上市!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20:24
日前,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海西新药")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招银国际。这是 继今年1月首次递表失效后,公司第二次向港股发起冲刺。 IPO日报注意到,海西新药曾在2022年11 月向福建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接受海通证券辅导,筹备在深交所上市,但在2024年8月终止A股 上市计划转道港交所。 海西新药近三年营收年复合增长高达48.4%,业绩表现亮眼。 AI制图 学霸夫妻创业 2012年,在国有股东大同创业、福州投资、华侨实业的支持下,康心汕和其配偶Feng Yan共同创办了海西新药。 康心汕和Feng Yan是医药研发界的一对学霸夫妻。康心汕于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随后赴海外留学,在1999年1 月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PTC Therapeutics(纳斯达克上市公司)、BioPredict、贝达药业,也曾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任职。 Feng Yan曾于2002年8月获得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与物理硕士学位,也曾在2009年加入耶鲁大学医学院担任研究经理,如今在制药行业有超过 22年经验。 此外,福建国 ...
机构与游资“围猎”,寒武纪股价狂飙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20:24
寒武纪股价表现 - 寒武纪股价在8月15日达到920元,市值约3900亿元,前一日最高价985元,市值突破4000亿元 [2] - 股价在3日内从不到700元连续创历史新高,接近千元大关 [2] - 知名游资"章盟主"单日浮盈超过9亿元,推动市场热情 [2] 市场参与者 - 机构投资者频繁出现在龙虎榜席位中,与游资共同参与交易 [3] 行业背景与公司优势 - 全球AI芯片需求激增,ChatGPT引发大模型竞争,AI训练与推理芯片成为刚需 [4] - 寒武纪是国内少数能量产云端训练芯片的厂商,技术自主性高,产品线覆盖云端训练/推理、边缘计算和终端IP授权 [4][5] -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芯片架构设计、指令集(MLUarch)和基础系统软件(Neuware),技术壁垒较高 [5] - 客户包括阿里云、百度等巨头,在国产AI芯片生态中占据有利位置 [5] 市场情绪与资本运作 - 国产替代的急迫性增强市场对寒武纪等芯片企业的期待 [4] - 游资和机构利用市场情绪和流动性溢价推动股价上涨 [4][5] 估值与挑战 - 寒武纪市盈率高达2700多倍,远高于国际巨头英伟达 [5] - AI芯片技术迭代快,研发和现金流压力大 [5]
发起重大资产重组!这家烟标公司要搞芯片!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20:17
交易概述 - 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南京特纳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控制权[1] - 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1] - 交易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3] - 公司股票自2025年8月14日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3] 标的公司业务 - 特纳飞成立于2019年专注于数据存储主控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3] - 开发的主控芯片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图形视频、车载存储、工业级及数据中心等领域[3] 收购性质 - 公司主营业务为烟标和其他包装印刷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4] - 本次收购为跨界收购[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10.69%[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60亿元同比增长59.77%[7] - 近年来业绩整体增长较为平缓[6] 历史收购记录 - 2020年完成对澳大利亚管制药品经营主体TB的收购将境外管制药品业务作为第二主业[8] - 澳洲子公司TB已成为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管制药品供应商[8] - 2025年3月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9亿元[8] 近期资本运作 - 募集资金净额拟用于收购Phytoca Holdings Pty Ltd 100%股权项目[8] - 同时用于研发设计及打样中心建设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项目[8] - Phytoca Pty为澳大利亚持证管制药品流通企业拥有两个自主药品品牌[9] - 收购Phytoca可弥补澳洲子公司TB在销售流通环节的业务短板[9] 战略布局 - 通过收购特纳飞可能发展第三主业芯片领域[10] - 此前通过收购TB已建立管制药品第二主业[8]
香港证监会及金管局:申请稳定币牌照门槛较高,警惕炒作风险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19:56
监管声明背景 - 香港证监会与金管局联合声明针对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采取严厉行动 维护市场廉洁稳健[1] - 市场波动源于与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相关的公告 新闻 社交媒体帖文或市场揣测 部分声称提及与金融监管当局接触[1] 监管立场与审批标准 - 香港金管局采取稳健审慎方式审批稳定币发行人牌照 设立较高门槛 初期仅批出数个牌照[3][4] - 表达意向或提交申请及监管沟通仅为流程 最终发牌取决于是否符合条件 不构成批准或前景认可[3][4] 市场风险与投资者警示 - 市场波动由情绪或投机驱动 股价剧烈波动可能导致非理性决策 使投资者面临不必要风险[3] - 投资者需谨慎分析资讯 避免基于市场炒作或价格势头决策 警惕短期回报假象及社交媒体未经证实言论[3][4] 市场参与者责任与监管措施 - 市场参与者应负责任沟通 避免误导投资者或造成不切实际期望的言论[3] - 香港证监会设有市场监察团队及先进系统密切监察交易活动 对操纵或欺诈行为采取严厉行动[3][4]
原料之争引爆酒圈!88元“牛市”啤酒被“泼冷水”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19:44
产品发布与定位 - 珍酒李渡推出超高端啤酒新品"牛市" 定价88元/瓶(375ml) 聚焦高消费力群体[2] - 产品采用全进口原料:美国雅基玛山谷啤酒花、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大麦、德国和比利时酵母及中国莫干山泉水[2] - 五粮液子公司仙林生态酒业计划推出中高端精酿啤酒"风火轮" 定价19.5元/瓶(390ml) 采用五种谷物配方[7] 行业观点与争议 -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公开质疑全进口原料模式 强调酒类发展需"就地取材 因地制宜"[1] - 珍酒李渡董事长回应原料依赖进口现状 透露产品成本是普通啤酒20倍[2] - 华润啤酒已推出100%国产原料高端产品"垦十四" 实现原料本土化突破[2] 市场表现与趋势 - "牛市"啤酒上市一周后 淘宝旗舰店月销100+ 京东平台销量2000+[5] - 2023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300亿元 占整体啤酒市场17%[9] - 精酿赛道呈现多元化竞争 盒马/胖东来/永辉等零售商推出个位数定价自有品牌[9] 企业战略布局 - 珍酒李渡计划推出更便宜的入门级超级啤酒产品线[5] - 白酒企业通过精酿啤酒布局年轻消费群体 金星毛尖等中式茶啤因创新口味受青睐[7] - 多品类布局成为酒企应对白酒行业困境的新增长策略[7]
上半年业绩不佳,全球化工巨头纷纷调整战略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19:01
行业业绩概况 - 截至8月中旬28家国外化工企业发布最新业绩 [1] - 多数企业二季度业绩普遍下滑 受需求疲软 经济复苏缓慢和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3] - 少数企业出现逆势增长 包括霍尼韦尔 杜邦帝斯曼-芬美意等 [2][3] 逆势增长企业表现 - 霍尼韦尔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达104亿美元 同比增长8% 预计全年销售额为408亿美元至413亿美元 有机销售额增长4%至5% [3] - 杜邦2025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32.6亿美元 同比增长3% 持续经营净利润2.38亿美元 同比增长35% 调整后每股收益1.12美元 增长15% [3] - 帝斯曼-芬美意2025年上半年总销售额65.1亿欧元 同比增长3% 上半年净利润增幅高达982% [4] 业绩下滑企业表现 - 沙特阿美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2231.35亿美元 同比下降7.9% 净利润486.84亿美元 同比下降13.6% [5] - 陶氏上半年净销售额205.35亿美元 同比减少5.28% 净亏损10.91亿美元 由盈转亏 [5] - 巴斯夫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332亿欧元 同比减少4.93亿欧元 净收益8.87亿欧元 同比下滑超五成 [6] - 瓦克化学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28.9亿欧元 同比下降2.2% 累计净利润负0.23亿欧元 [6] - 亨斯迈上半年营收28.68亿美元 同比下降6% 净亏损1.63亿美元 [5][8] - 北欧化工上半年净销售额41.65亿欧元 同比增长7.08% 净利润2.1亿欧元 同比下降29.48% [5] - 住友化学第二季度营业收入5261亿日元 同比下降14% [5] 企业战略调整措施 - 多家化工巨头开始深度战略调整 包括转让业务 解散子公司和裁员 削减支出 [7][8] - 霍尼韦尔宣布拆分自动化和航空航天业务 先进材料业务分拆计划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3] - 杜邦电子业务分拆计划预计11月1日完成 [3] - 帝斯曼-芬美意剥离动物营养与健康业务 已完成饲料酶业务出售给Novonesis 交易金额15亿欧元 [4] - 三菱化学转让运营70年的塑料子公司J-Film Corporation [8] - 亨斯迈计划裁员10%以应对危机 [8] - 赢创启动解散合资企业赢创蔚蓝生物科技 资本支出削减1亿欧元降至约7.5亿欧元 [9] - 朗盛完成对聚氨酯系统业务部门的出售 彻底退出聚合物业务 [9] - 塞拉尼斯有意剥离先进电子墨水和浆料业务 计划在2026年前节省500-1000万美元成本 [9] - 陶氏取消德国博伦化学回收工厂建设计划 关闭德国博伦乙烯裂解装置及德国施科保氯碱和乙烯基资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