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网

搜索文档
【蝶阀】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蝶阀行业市场规模约130亿元 化工市场占比约25%~30%
前瞻网· 2025-06-04 12:26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蝶阀行业市场规模约130亿元 近三年复合增速5 86% [1] - 蝶阀是一种以阀板为阻流部件 通过旋转控制流体通道的阀门 具有快速启闭和流量调节功能 [1] - 行业正将先进控制技术 传感器技术等融入产品 实现远程监控 自动调节等智能特性 [1] 应用市场 - 下游主要应用于化工 电力能源 天然气及水处理行业 [3] - 化工领域应用占比最高 达25%-30% 用于控制腐蚀性 有毒有害介质的流动 [3] 产业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较低 国际龙头包括美国艾默生(KEYSTONE FISHER系列)和福斯(DURCO VALTEK品牌) [5] - 国内主要厂商纽威股份产品覆盖石油 化工 电力等多领域 江苏神通在冶金 核电领域具有优势 [5] - 方正阀门专注通用阀门市场 以化工 建筑行业为主 注重性价比策略 [5] 代表企业布局 - 艾默生产品线涵盖KEYSTONE K-LOK系列 FISHER8532等36种型号 [5] - 福斯提供内衬蝶阀 三偏心蝶阀等差异化产品 [5] - 江苏神通蝶阀产品已形成多系列规格 应用于核电 火电等高端场景 [5]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靶材行业竞争格局(附海外竞争力分析、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前瞻网· 2025-06-04 11:09
中国靶材行业竞争梯队 - 行业竞争激烈,下游产业崛起推动需求增长,半导体、平板显示、光伏新能源等领域是关键驱动力 [1] - 第一梯队:江丰电子靶材业务营收规模领先 [1] - 第二梯队:隆华科技、阿石创、欧莱新材、有研亿金在靶材业务深度布局 [1] - 第三梯队:映日科技、先导科技集团、最成半导体等具备一定经营规模 [1] 中国靶材市场企业竞争力分析 - 江丰电子超高纯金属合金靶产量同比增长38.29% [3] - 阿石创溅射靶材产量同比增长56.88% [3] - 隆华科技电子新材料业务产量同比增长39.76% [3] - 欧莱新材ITO靶产量同比增长79.3%,其他靶材(铝钕合金靶等)产量同比增长75.88% [3] - 有研新材高纯金属及合金靶材收入和产量双增长 [3] 企业靶材业务营收与毛利率 - 江丰电子2024年靶材业务营收23.33亿元,同比增长39.51%,毛利率31.35% [4][6] - 隆华科技电子新材料业务营收6.78亿元,同比增长43.38%,毛利率22.12% [4][6] - 欧莱新材靶材业务毛利率18.69%,有研新材毛利率17.78%,阿石创毛利率11.36% [6] 中国靶材行业海外竞争力 - 江丰电子海外营收14.45亿元,占总营收40.10%,同比增长26.31% [9] - 隆华科技海外营收1.37亿元,同比增长41.67% [9] - 有研新材海外营收5.46亿元,同比下滑42.05% [9] 中国靶材行业区域竞争格局 - 全国靶材相关企业1549家,广东省266家排名第一,江苏省234家排名第二,两省合计占比32.3% [10] - 湖南、陕西、浙江也有较多靶材企业分布,其余省市不足100家 [10] 中国靶材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上游原材料标准化高,设备依赖进口导致议价能力弱 [12] - 下游行业集中但靶材产品专用性强,对消费者议价能力尚可 [12] - 新进入者威胁较小,技术优势明显,行业毛利率吸引潜在竞争者 [12] - 替代品威胁低,现有企业竞争一般,资金技术壁垒较高 [12]
预见2025:《2025年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6-04 10:12
产业概况 - 建筑节能指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中采用节能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提高能效并减少能耗,涵盖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等环节 [1] - 建筑节能产业分为建筑节能产品、材料和设计/施工/运维服务三大类 [1] - 产业链上游为材料设备制造,中游包括外保温材料(EPS板、网格布等)、热计量设备(平衡阀、温控器等)及大型设备(中央空调、热泵等),下游为公共/住宅/商用建筑用户 [3] - 代表企业:鲁阳节能、东方雨虹(材料)、江苏盛世节能(设计)、达实智能(运维)等 [4] 政策背景 - 国家以"双碳"目标为核心,推动建筑节能标准提升、既有建筑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应用,政策涵盖法规修订(如《节约能源法》)、财政补贴和绿色金融支持 [10] - 2024年政策要求: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达50%,可再生能源替代率8%,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较2023年增2000万㎡以上 [11] - 2027年目标:建筑等领域设备投资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推进外墙保温、门窗等存量建筑节能改造 [11] - 2022年《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要求新建居住/公共建筑能耗较2016年标准降低30%/20%,严寒地区节能率达75% [11] 市场规模与碳排放 - 2022年房屋建筑全过程能源消费量18.4亿吨标准煤(tce),占全国36.3%,2023-2024年回升至超19亿吨 [13] - 2022年建筑碳排放41.5亿吨tce,占全国39.1%,2024年预计达42亿吨 [15] - 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主导:2022年公共/城镇居住/农村居住建筑分别排放9.4/8.9/4.8亿吨CO₂ [18] - 2023年建筑节能市场规模1600亿元,2024年政策驱动下增长至1958亿元 [23] 竞争格局 - 区域差异显著:前7省份建筑运行碳排放占全国44%,北方因采暖需求碳排放更高 [25] - 企业布局:南网能源、达实智能专注综合节能服务,中铁装配、中材节能在材料领域领先,嘉寓门窗、中国南玻强于节能产品 [27][29] 发展趋势 - 2025年目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5亿㎡,超低能耗建筑0.5亿㎡,装配式建筑占比30%,光伏装机0.5亿千瓦,地热能应用1亿㎡ [30][31]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2400亿元,年复合增速4% [32]
上下五千年,这座城市从未令一把手失望过
前瞻网· 2025-06-04 09:59
总书记考察与制造业发展 - 习总书记在河南洛阳和郑州考察调研,强调坚持发展实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认为从依赖进口到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这条路走对了" [1] - 洛阳作为中部老工业城市代表,成功实现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速,新质生产力快速孵化,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典范 [1] - 总书记在洛阳轴承智能工厂考察时指出要继续把制造业搞好 [1] 洛阳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2024年洛阳确定"四新一装备"为重点发展风口,细化为5大先进制造业集群17条优势产业链,17条产业链营收突破4600亿元,带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为近5年最高 [3] - 现代农机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全省"零"突破 [3] -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部分产线提前投产,百万吨乙烯项目基础设计获批,累计带动66个配套项目落地建设,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3] - 新型耐火材料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光电元器件、绿色建材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铝基新材料产业规模迈上千亿级,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营收两位数增长 [3]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洛阳大力推进新老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2024年全市数字化转型指数达29.44,高于全省13.5% [3] - 1.8万家企业实现"上云",5个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 [3] - 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96家,实现数量翻倍 [3] - 全市3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已实施关键共性技术研发26项,发布前沿技术产品11项 [3] - 全市23家科技产业社区已进驻企业超千家,营收突破90亿元 [3] 经济表现与历史背景 - 2024年一季度洛阳GDP总量1355.4亿元,同比增长5.9%,7个季度以来首次追上全省平均水平 [5] - 2022年洛阳重工业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值、营业收入占比分别达到77.3%、85.4%、93.3% [5] - 2022年洛阳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858.2亿元,相较10年前下降近1/4 [7] - 洛阳曾连续7个月GDP增速落后于全省均值,被榆林、鄂尔多斯、襄阳、宜昌赶超 [7] 产业转型措施 - 洛阳围绕5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7条优势产业链,连续出台多项专项政策 [8] - 前瞻产业研究院为洛阳系统梳理产业风口,完成多份专项规划报告,涵盖产业发展路径、政策扶持方向等内容 [8] - 洛阳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推行"科技贷""成长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创新科创金融体制机制 [12] - 搭建中西部地区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科技产业社区 [12] 新能源产业发展 - 前瞻产业研究院为洛阳新能源产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明晰电池、储能、氢能等细分领域技术前沿与市场潜力 [12] - 协助洛阳精准对接优质技术资源与创新项目,加速新能源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15] - 设立10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以市场机制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发展 [15] - 成立"洛阳智慧岛(深圳)科技创新中心",借由深圳发展自身创新力量 [15] 招商引资与产业链发展 - 实现宁德时代项目对接签约100天、落地100天、一期厂房9个月封顶的"洛阳速度" [15] - 引进百万吨乙烯、中航光电基础器件产业园等龙头项目 [15] - 锚定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十大产业集群,精准开展以商招商、龙头企业招商、配套产业招商 [16] - 前瞻产业研究院主办"深·洛"协同创新路演活动,牵头成立"新能源产业供应链联盟" [16]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洛阳经济出现显著复苏态势,经济增速从一季度1.5%上升至全年4.9% [18] - 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7%、5.2%、6.2%,均高于全国 [18]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上工业58.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过半达55.8% [18] - 2025年计划重点布局"四新一装备"领域,力争17条产业链营收增长10%以上 [18] - 通过"三化改造"专项行动,实施300个以上重大技改项目,培育数字化转型示范与绿色制造标杆 [18]
2025年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分析:坚持技术引领,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组图】
前瞻网· 2025-06-03 16:09
行业概况 - 铅酸蓄电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天能股份(688819 SH)、南都电源(300068 SZ)、骆驼股份(601311 SH)、雄韬股份(002733 SZ)、万里股份(600847 SH)等 [1] 天能股份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电池行业领先企业,业务涵盖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多品类电池,在浙苏皖豫黔五省建成十大生产基地,下属子公司60多家 [1] - 2024年上半年铅酸蓄电池业务营收达201 37亿元,位居行业第一,远超第二名超威动力的126 58亿元 [1] - 理士国际2024年铅酸蓄电池业务营收数据为全年经营数据折半测算 [3] 经营业绩表现 - 2018-2023年公司营收波动增长,归母净利润波动变化 [4] - 2024年营业收入450 42亿元,同比下降5 67%,归母净利润15 55亿元,同比下降32 54% [4] 业务结构分析 - 铅酸蓄电池业务占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营收418 35亿元,占总营收93 32% [7] - 锂电池业务规模较小,2024年营收4 93亿元,仅占1 10% [7] - 市场高度集中于国内,2024年境内营收420 32亿元,占比93 32%,海外营收仅2 96亿元,占比0 66% [9] 技术研发与生产 - 公司建立"总部研究院+事业部技术中心+生产基地技术部"三级研发架构 [12] - 已推广汇流排整体铸焊、直连结构,并研发储备管式、双极性、卷绕式等新型结构技术 [12] - 2020-2023年铅酸蓄电池产量逐年增长,2024年受下游需求抑制和铅价波动影响,产量12227 67万KVAh,同比下降6 05% [12]
2025年全球硅钢行业发展现状 亚洲地区需求增长迅速【组图】
前瞻网· 2025-06-03 15:16
全球硅钢行业发展历程 -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电工钢行业以热轧产品为主 [1] - 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Armco钢公司开始生产冷轧取向硅钢并长期垄断生产技术 [1] - 20世纪60-80年代末,热轧电工钢逐渐被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硅钢取代 [1] - 1968年日本新日铁公司开发出高磁感取向硅钢 [1] 全球硅钢行业现状 -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因磁感和铁损优势需求持续增长,供不应求 [2] - 新能源汽车和光伏领域的发展为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带来机遇 [2] - 2023年全球硅钢市场规模为307亿美元,预计2024年增速5.6%,市场规模达324亿美元 [4] 全球硅钢区域发展格局 - 中国取向硅钢产能全球第一,占比56%,日本和美国分别占11%和7% [6] - 全球取向硅钢市场集中度高,前三大区域合计产能占比74% [6] - 中国无取向硅钢产能全球第一,占比67%,亚洲其他地区合计占17%,欧洲占15% [8] - 全球无取向硅钢市场高度集中,亚洲和欧洲国家基本垄断供应 [8] 全球硅钢市场前景预测 - 硅钢行业发展受汽车和电力领域需求驱动 [11] - 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推动无取向硅钢需求,宝钢股份已投产全球首条新能源汽车专用产线 [11] - 电力领域变压器需求增长(电网更新、新能源并网、用电量增加)推动取向硅钢发展 [11] - 预计2030年全球硅钢市场规模将以5%年均复合增速达到434亿美元 [11]
2025年中国多模态大模型行业核心技术现状 关键在表征、翻译、对齐、融合、协同技术【组图】
前瞻网· 2025-06-03 13:12
多模态大模型核心技术-表征 - 表征学习是多模态任务的基础,涉及处理异质数据结合、不同噪声等级处理及模态缺失问题 [1] - Transformer出现前,CV领域主要使用CNN,NLP领域主要使用LSTM,多模态工作多采用异质网络单独提取特征后联合训练 [1] - Transformer统一多模态任务成为可能,2019年后基于Transformer的多模态预训练模型大量涌现 [1] 多模态大模型核心技术-翻译 - 跨模态翻译旨在将源模态映射到目标模态,如图像生成描述或文本生成图像 [2] - 基于语法模板的方法通过预设模板插入检测结果完成翻译,如图像描述中的who/what/whom/place插槽 [2] - 编码-解码器结构将源模态编码为隐特征后解码生成目标模态,如图像描述中CNN+RNN组合 [2] - 连续性生成针对时间严格对齐的流数据任务,如文本合成语音采用CNN并行预测+CTC loss [3] 多模态大模型核心技术-对齐 - 对齐用于发现不同模态子元素间关联性,如visual grounding任务 [7] - 显式对齐通过动态时间扭曲(DTW)、CCA等方法衡量相似性,深度学习方法逐渐流行 [7] - 隐式对齐通过注意力机制等解决潜在表示问题,降低对编码器的要求 [8] - 当前多模态对齐处于初期阶段,侧重人类指令对齐但忽略高层次价值整合 [8] 多模态大模型核心技术-融合 - 融合通过结合多模态数据增强性能,应用领域包括语音识别、情感识别和医学图像分析 [11] - 早期融合在特征层面合并模态,晚期融合在决策层面结合结果,混合融合综合两者优势 [11] - 神经网络成为主流融合方式,但图形模型和多核学习在数据有限或需可解释性时仍适用 [12] 多模态大模型核心技术-协同 - 协同学习利用一种模态数据训练另一种模态模型,分为并行、非并行和混合三类 [14] - 并行学习要求模态数据直接关联(如音视频同源),非并行学习通过类别重叠实现 [14][15] - 混合协同通过共享模态连接数据,已在视觉分类、动作识别和语义相似度估计中应用 [15]
【干货】矿用机器人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6-03 11:53
矿用机器人产业链 - 矿用机器人产业链上游包括核心零部件、配套零部件及软件系统,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下游应用涵盖掘进、钻孔、支护、采煤等场景 [1] - 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国际厂商如机器人"四大家族"及英伟达、地平线等AI芯片公司,中游制造商包括中信重工、郑煤机、山河智能等企业 [3] - 产业链区域分布显示广东、江苏凭借上游配套完善吸引中游制造商,陕西、山东、山西因下游需求大形成产业聚集 [4] 行业成本结构 - 核心零部件占机器人总成本70%,其中减速器占比35%,伺服系统20%,控制器15% [8] - 减速器利润率最高达40%,伺服系统和集成系统利润率35%,控制器25%,本体制造利润率最低仅15% [11] 市场格局 -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中信重工(601608)、铁建重工(688425)、山河智能(002097)、天玛智控(688570)等企业 [1] - 本体供应商成长空间有限,市场推广依赖下游集成商,集成商在下游复苏时更具弹性 [11]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前瞻网· 2025-06-03 11:26
电线电缆行业投融资规模 - 2020年及之前国内融资事件较少,2021年起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电网兴起,行业融资数量从2020年2起增至2024年9起,融资金额从2亿元升至19.8亿元 [1] - 2025年截至3月31日,行业融资数量已有3起,金额累计达3.4亿元 [1] 单笔融资规模与轮次特点 - 2011-2017年平均单笔融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2024年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达2.2亿元 [2] - 行业融资轮次集中在后期阶段,战略投资占比37.5%,A轮前轮次融资较少 [4] 区域分布特点 - 2022-2025年3月获融资企业集中在8省(市),四川和江苏融资数量最多,分别为7起和6起 [6] - 四川速易联芯和江苏亨通高压海缆等高速、高压电缆企业更受资本青睐 [6] 投融资方向 - 近三年24起融资事件中,获投企业主要为电子设备及元件研发公司,其次为电线电缆制造企业 [13] - 上游原料和新能源相关各获得两起融资,反映行业推进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突破 [13] 投资主体构成 - 行业投资主体以资本类组织机构为主,占比超88%,代表性投资主体有信达资本、建信投资等 [15] - 实业类投资主体有长缆科技、泛亚微透等少数几家相关业务布局企业 [15] 产业投资基金现状 - 行业专用产业资金较少,但电力电网扩展背景下相关基金有望增加投资 [18] - 代表性基金管理公司包括国电投清洁能源基金(管理规模50-100亿元)和中电建(北京)基金(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 [20] 兼并重组特点 - 近期三起兼并重组事件均为行业中游企业通过横向整合实现业务扩张 [21] - 典型案例包括金杯电工100%收购德力导体科技(2024年)、新亚电子100%收购广东中德(2022年)、立讯精密75%收购汇聚科技(2022年) [22]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国内已有65起电线电缆行业投融资事件,过去五年增长较快 [22] - 行业投融资以资本类投资机构为主,并购以横向收购为主 [22]
电线电缆产业招商清单:宝胜股份、远东股份、起帆电缆等最新投资动向【附关键企业名录】
前瞻网· 2025-06-02 14:09
行业概况 - 电线电缆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通信、建筑、交通等领域,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制造业水平的标志 [1] -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期,2011年产业规模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1] - 2023年全球电线电缆制造商10强中,中国企业占据3席,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3] 全球竞争格局 - 全球头部厂商排名:普睿司曼(意大利,160亿美元)、耐克森(法国)、住友电工(日本,89亿美元)、南方电缆(美国,85亿美元) [4] - 中国企业表现:远东智慧能源(中国)、亨通光电(中国,48亿美元)、宝胜集团(中国,42亿美元)进入全球10强 [4] 中国市场结构 - 行业产业链成熟:上游为铜、铝、聚乙烯等原材料,中游生产电力/通信/电气装备用电缆等,下游应用包括工程机械、通信、电力等行业 [4] - 长三角地区是最大生产基地,形成以宝胜股份、亨通光电、中天科技等为核心的江苏企业集群 [6] - 2021年全国行业销售收入达11154亿元,宝胜股份以406.59亿元营收(市占率3.65%)排名第一 [11] 重点企业分析 - 宝胜股份: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国内唯一大型国有电线电缆企业,注册资本13.71亿元,产品涵盖7大业务领域、1000个品种 [13][16] - 技术优势:参与起草85项行业标准,拥有170项行业先进技术,大长度矿物绝缘电缆、核电站用电缆等技术国内领先 [17] - 行业地位:2023年入选"中国电线电缆十大领军品牌",2024年获"电线电缆十大品牌"等10项荣誉 [17] 行业发展趋势 - 成本结构:原材料占比71%(铜/铝等)、人工14%、设备10%、电力5% [18] - 区域分布:企业集中于河北(3944家)、广东(3507家)、浙江(2464家)等沿海地区 [20] - 研发方向:上市企业重点布局光伏、新能源汽车、核电站、海底电缆等领域,万马股份在超高压电缆材料技术取得突破 [22] - 政策驱动:"双碳"目标推动行业绿色转型,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催生新应用场景需求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