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证券报
icon
搜索文档
边界扩围 标准统一 绿色金融释放增长空间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6
● 本报记者薛瑾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目 录》适用于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增加了绿色贸易、绿色消费等门类,绿色金融的业务边界和方向进一步 扩充。同时,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标准迎来统一,项目认定标尺也更加清晰。 作为绿色金融的主力工具,今年以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发展迅速,增强了金融对环境效益改善、 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实效。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随着绿色金融业务范围的扩大,绿色金融的增长空间 将进一步释放。 绿色金融产品迎来统一标尺 《目录》包括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和 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先进交通装备贸易、绿色消费等9大门类。 业内人士表示,《目录》的印发标志着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标准迎来统一。《目录》兼顾与不同标准的衔 接,对金融机构高效展业以及不同金融业态的联动奠定了制度基础。 展。 扩大规模丰富工具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相关人士表示,新版目录历史性地对我国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标准进行了统一,将大大 增强不同绿色金融产品之间的有效衔接,如绿色信贷通过证券化向绿色债券转变,从而加强绿色金融 ...
恒誉环保: “设备+运营”双轮驱动 深耕热裂解全产业链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6
产品远销全球 "连续化稳定运行"是热裂解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权威机构Lux Research调研指出,受困于"设备易结 焦、进出料难以密封、产物易聚合"等技术瓶颈,多数装备无法满足工业化连续运行要求,实际产能普 遍低于设计值。恒誉环保专注热裂解技术近40年,其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及装备——"有机固体废物热 解资源化处置关键技术及装备",采用无结焦技术、热气密技术、防聚合技术等核心技术,对原料适应 性强,有效弥补了国内先进有机固废处理专用设备的短板。该技术成功解决了行业普遍存在的结焦、密 封困难和产物聚合等难题,实现固体产物中矿物油含量<0.05%或裂解率>99%,达到有机废物无害 化、减量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目标。经国家专业机构鉴定,该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本报记者张鹏飞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循环经济凭借"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优势,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 来,人们对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热裂解技术作为固废处理的创新方式,能实现减 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高品质再生资源。 恒誉环保深耕热裂解领域近40年,已成长为一家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与运营服务为一体 ...
人形机器人成焦点 商业化进程将提速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6
在大会搭建的"机器人技能大舞台"上,各家人形机器人同台竞技。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2机器人现场表 演敲锣和舞蹈;擎朗智能机器人现场当起销售爆米花的售货员;银河通用机器人在零售店"打工",从货 架上取下零售商品给顾客。此外还有机器人现场展示剥鹌鹑蛋壳、串关东煮、进行物流分拣等工作。 目前人形机器人正从"技术研发"向"场景试点"过渡。"今年剩余时间内,行业会进入到真正交卷的阶 段。"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姚卯青称,目前许多人形机器人企业在做场景试点,接下来 行业的关注焦点将是企业的营收和落地效果。 姚卯青称,智元机器人精灵系列下一代机器人本体精灵G2即将发布。相较于上一代,G2在运动精度、 场景适配性上进一步升级,具备原生数据采集能力,可胜任工业、商业、家庭等多元场景,进一步拓宽 具身智能的应用边界。 智元机器人首席科学家罗剑岚透露,智元机器人将落地正大集团旗下智能物流、农业自动化、超市零售 等场景,共同推动智能生产力落地。在工程交付方面,智元机器人通过任务建模、策略迁移、场景适 配、安全验证四步流程,保障安全交付,缩短交付周期与交付成本。 在康复医疗领域,傅利叶智能重磅展示的"具身智能康复港"技术方案同样 ...
中信证券携AI数字员工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中国证券报· 2025-07-27 12:01
人工智能大会与中信证券展示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聚焦技术交流与成果转化,吸引全球目光 [1] - 中信集团携旗下20家企业连续第4年参展,中信证券重点展示AI数字员工,成为金融科技领域关注焦点 [1] - 公司在中信集团"人工智能+"战略引领下,将AI作为数字化转型核心抓手,推进数字员工体系建设,旨在突破传统效能瓶颈,为证券行业智能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1] 数字员工体系发展 - 中信证券数字员工实现从辅助工具到"智能伙伴"的跨越,以智能化、拟人化、高效协同为目标 [1] - 为员工配备"数字分身""岗位专属数字员工"及"数字助理",优化流程性工作与复杂决策质效 [1] - 顶尖专家经验沉淀为标准化智能工具,赋能一线人员提升服务水平,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工作生态 [1] 人工智能技术布局 - 公司打造"智算底座-大模型中台-业务应用"三位一体人工智能布局 [2] - 智算底座遵循"以需定建、适度超前"原则,构建弹性可扩展的智能算力网络,保障高并发、低延迟的计算服务 [2] - 攻克精准性、稳定性、安全性三大核心挑战,构建金融专属智能中枢,沉淀"问、写、抽、算、审"五大核心能力,形成可灵活组合的原子能力矩阵 [2] 业务落地与应用 - 数字员工深度渗透全链路金融服务,"超级研究员"融合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可自动生成数万字深度研报,覆盖投研全流程,服务公司十余个部门、上万名员工 [2] - 全市场首个市值管理助理CapitAl-Link整合企业财务、行业特性、市场舆情等多元信息,为上市公司生成定制化策略建议 [2] - 数字员工体系是技术赋能金融的生动实践,彰显公司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经济发展的决心 [3]
A股半年报亮点浮现部分公司业绩超预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7-26 05:07
A股2025年半年报业绩概览 - 截至7月25日17时,A股共有18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报,其中13家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1][2] - 1575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698家预喜,预喜比例44.32%,其中预增432家、扭亏193家、略增67家、续盈6家 [1][4] - 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的有830家,超过100%的有374家,超过500%的有56家,超过1000%的有29家 [5] 重点公司业绩表现 长川科技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67亿元(同比+41.8%),归母净利润4.27亿元(同比+98.73%),超业绩预告区间3.6-4.2亿元 [1] - 业绩驱动因素:集成电路行业增长迅速,高端测试设备获认可,销售订单显著增长,非经损益含7000万元并购及政府补助 [1] 厦钨新能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5.34亿元(同比+18.04%),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27.76%) [2] - 业绩增长原因:产品销量提升带动营收及毛利增长,硫化锂技术竞争优势凸显 [2] 西部矿业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6.19亿元(同比+27%),归母净利润18.69亿元(同比+15%) [3] - 业务覆盖铜、铅、锌、钼等矿产全产业链及稀有金属贸易 [3] 博迈科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1.7%),归母净利润1239万元(同比-80.4%) [3] - 业绩下滑原因:订单减少导致工作量下降,资产减值损失增加 [3] 智明达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84.83%),归母净利润3830万元(同比+2147.93%) [4] - 增长驱动因素:技术领先战略推动产品价值量提升,AI类订单新增,在手订单达6.08亿元(同比+73.71%) [4] 行业表现亮点 - 生物医药、化工、半导体、人工智能、稀土、黄金等行业业绩亮眼 [6] - 半导体行业:泰凌微、瑞芯微等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 [6] - 生物医药:兄弟科技、药明康德等公司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 [6] - 有色行业:稀土及黄金相关公司表现突出 [6] 头部企业净利润规模 - 398家上市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下限超1亿元,33家超20亿元 [6] - 中国神华、紫金矿业、工业富联等净利润规模居前 [6]
从试点到规模化 智能体商业化元年开启
中国证券报· 2025-07-26 05:07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形成基础夯实、技术跃升、应用广泛、生态初成的良好态势 [1] - 2024年底中国网民中2.49亿人使用生成式AI产品,占网民总数17.7%,2025年使用AI产品的网民上升至5.7亿人,占比超40%,半年翻倍 [1] - 2025年初国内日均Token消耗量达10万亿,同比2024年初增长百倍 [1] 数字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 - 截至2025年5月,中国5G应用案例数达13.8万个,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6个 [2] - 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PON端口数达2980万个,较上年末净增160万个 [2] - 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申请量38.58% [2] - 中国已有43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并上线,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 人工智能应用与生态 -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项目超1.3万个,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专业大模型和小模型双线驱动 [3] - 中国移动"灵犀"数智员工覆盖9大行业14个领域,服务500余家客户,6万余名数智员工上岗,等效劳动产出超300万人/天 [3] - 中国联通政务大模型和六大智能体累计服务10多个省市级的政务热线智能化升级 [3] 智能体商业化进展与挑战 - 2025年被视为"智能体创新应用元年",智能体技术战略地位持续提升 [3] - 智能体商业化应用和大规模部署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应用生态需完善,伦理法律待考量 [4] - 智能体在2C和2B场景中已发挥提质、生智、增效作用,但技术和商业模式仍需创新 [4] 互联网安全新挑战 - 智能体数据越权事件已出现,攻击者通过邮件指令感染智能体并外传数据 [5] - 黑客可能训练"智能体黑客",未来网络攻防将演变为人类与机器的对抗 [5] - 360构建"安全即服务"模式,提供安全专家智能体弥补人才缺口,推动安全产业向服务化转型 [5] - 提出"以模制模"思路,用大模型卫士应对大模型遭受攻击、隐私泄露等风险 [6]
极端天气“烤验”大宗商品衍生品工具巧解“气候风险”难题
中国证券报· 2025-07-26 05:07
极端天气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 -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北半球高温创纪录,南半球遭遇罕见寒潮,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显著冲击 [1][2] - 极端天气对农产品、工业品、化工品等多个行业供需及价格产生差异化影响 [2][3][5] - 高温天气导致用电需求激增,刺激煤炭、有色金属和钢铁等板块需求上升 [4][6] 农产品市场 - 高温干旱天气可能导致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和品质下滑,而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大豆、玉米生长 [3] - 2019年超强台风导致东北玉米倒伏,推动玉米期货价格显著上涨 [6] - 极端天气是农产品供应端的最大威胁,需关注作物生长期天气变化 [2] 工业品市场 - 高温天气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用电紧张,影响工厂生产连续性,尤其是铝、铜等有色金属行业 [2][6] - 高温刺激空调需求增长,带动铜、铝、钢材等原材料需求上升 [4] - 煤炭板块指数7月以来累计涨幅达38.47%,动力煤需求季节性增长是重要原因 [3][4] 化工行业 - 高温天气限制化工装置运行负荷,但当前市场供应充裕,影响有限 [5] - 纺织服装行业需求淡季叠加高温,可能降低PX-PTA和乙二醇需求 [5] - 空调需求增长提振PP、PE和苯乙烯等化工原料需求 [5] 资本市场表现 - 7月以来申万一级煤炭指数、有色金属指数、钢铁指数累计涨幅分别为7.22%、10.75%、17.94% [3] - 期货市场煤炭板块指数、钢铁板块指数、有色金属板块指数7月涨幅分别为38.47%、11.98%、2.56% [3] - 投资者已提前布局煤炭、有色金属和钢铁等板块 [3] 历史案例 - 2010-2011年俄罗斯干旱导致小麦出口限制,全球小麦价格飙升 [5] -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影响墨西哥湾石油生产,国际原油价格大涨 [5] - 2018年夏季高温引发"电荒",煤炭价格大涨 [6] 风险对冲工具 - 温度指数期货可用于对冲农产品产量下滑风险及煤炭、钢铁等价格上涨风险 [7][8] - 国内已推出"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和区域气温指数,场外天气衍生品逐步应用 [8] - 海外市场已有气象期货、温度指数期货等工具,CME天气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大幅增长 [7]
直面三大挑战 破解六大瓶颈期货业服务实体经济再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5-07-26 05:07
实体企业面临的挑战 - 供应链安全与成本压力: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全球供应链不稳,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增加采购成本和库存管理难度,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增加运营成本 [1] - 市场需求疲软与竞争加剧:传统市场增长放缓,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战频发导致利润率较低 [1] - 技术升级与人才短缺:实体企业需加大AI、量子计算、生物制造等领域研发投入,但中小企业资金有限,缺乏复合型人才导致战略决策滞后 [1] 期货工具应用的瓶颈 - 人才储备不足:制造业、农业企业普遍缺乏熟悉期货套保策略、合约设计、交割规则的专业人才 [2] - 内部培训机制缺失:多数企业未建立系统期货知识培训体系,员工对期货工具理解停留在"高风险投机"层面 [2] - 资金与风控能力受限:农业企业受季节性资金周转影响,难以持续维持期货头寸保证金 [2] - 风控体系不完善:部分企业未设置独立期货风控部门,套保比例等关键参数由业务部门自行决定 [2] - 市场流动性与品种匹配度不足:部分小众金属交易量低,难以满足大规模套保需求 [2] - 基差风险难以管控:制造业企业常面临期货与现货价格联动性弱的难题 [2] 企业对期货行业的服务期待 - 产品创新与定制化服务:制造业企业呼吁设计"短周期、小批量"期货合约 [3] - 场外衍生品工具开发:农业企业期待"价格保险+期货"组合产品 [3] - 建立企业培训体系:为制造业、农业企业提供套保策略、财务核算等专项培训 [3] - 优化市场基础设施:在中西部产业集聚区增设农产品、工业品交割库 [3] - 加强跨市场监管:建立期货与现货市场联动监管机制 [3] 安粮期货的创新实践 - 创新价格风险管理策略:为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定制"期货+期权"组合策略,利用"成本利润+库存+基差"三位一体定价模型 [3] - 构建双轨联动库存管理机制:利用"期货虚拟库存+现货物理库存"双轨联动机制,灵活调整库存比例 [4][5] 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堵点 - 品种与工具适配性不足:细分品种缺失现象明显,如光伏级多晶硅、动力电池用氢氧化锂等核心原料尚无对应期货品种 [5] - 场外期权等定制化工具门槛过高:中小微企业保证金与手续费占流动资金比例超15%,缺乏合格担保主体 [6] - 企业认知与专业能力短板:60%中小微企业将期货等同于"投机工具",90%中小企业缺乏专职风控人员 [6] - 期货行业服务能力与产业需求"错位":80%产业服务集中于铜、螺纹钢等期货主力品种,服务深度不足 [7] 破局建议 - 扩容细分品种种类:推动氢氧化锂、光伏级多晶硅等新能源细分品种上市,优化合约设计 [8] - 工具普惠化:开发"小额标准化场外期权",引入地方政府风险补偿基金 [8] - 流动性优化:对远月合约实施做市商补贴,鼓励产业客户参与连续交割 [8] -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设立国家级衍生品风险准备金,对极端行情下套保亏损给予适度补偿 [8]
光伏行业以“反内卷”和精专化破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7-26 05:07
光伏行业上半年表现 - 应用端新增装机量创历史新高,达200GW,同比增长107% [2] - 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组件在新兴市场出口量稳定增长 [2] - 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速低于15%,多晶硅、硅片产量负增长,光伏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26% [1] - 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同比分别下降7.5%、增长74.4%、下降2.82% [1] - 31家A股上市光伏主产业链企业一季度净亏损125.8亿元,退市与兼并重组增加 [1] 下半年行业趋势与政策 - "反内卷"成为制造端核心任务,政策从防止恶性竞争升级为综合整治 [2][3] - 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价格法修正草案》,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 [2] - 行业协会制定标杆成本价参考,跟踪低价招投标行为并上报 [3] - 推动修订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 [3][4] 商业模式与技术转型 - 行业从垂直一体化同质化模式转向多场景差异化(如海上光伏、屋顶光伏) [3][4] - 通过扩充应用场景(如零碳产业园)提升新能源占比 [4] - 需从"卷成本/产能/价格"转向"拼技术/产品/全球化" [4] - 加强全球科技协同创新,避免盲目扩张,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4] 装机预期调整 - 全球2025年光伏新增装机预期上调至570-630GW(原531-583GW) [2] - 中国2025年新增装机预期上调至270-300GW(原215-255GW) [2]
A股资金面涌动:这些板块正在被悄悄加仓
中国证券报· 2025-07-26 05:07
市场表现 - 自4月8日至7月25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累计上涨16.05%、19.26%、29.48% [1] - 融资余额增加843.76亿元上市公司合计回购542.38亿元两路资金合计加仓A股近1400亿元 [1] - 北向资金二季度持仓市值2.29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2.38%持股数量1235.10亿股增长3.18% [4] 资金动向 - 融资客对医药生物、汽车、有色金属行业融资净买入金额居前分别为150.60亿元、143.34亿元、98.76亿元 [2] - 融资客对比亚迪、江淮汽车、新易盛加仓金额居前分别达42.59亿元、29.14亿元、25.48亿元 [3] - 836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合计回购金额542.38亿元贵州茅台、徐工机械、美的集团回购金额居前 [3] 行业偏好 - 龙虎榜中机构专用席位成交额2208.9亿元同比增长180.1%偏爱通信、跨境支付、数字货币板块 [4] - 券商营业部最青睐化工原料板块红宝丽、尤夫股份等化工股频繁出现在买入前三名单 [5][6] - 化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有望缓解内需潜力释放国际市场份额具备提升空间 [6] 增量资金预期 - 居民储蓄资金向资本市场转移保险、养老等长期资金加快入市外资回流预期增强 [7] - ETF可能成为推动市场上涨的核心增量资金保险资金投资权益资产比例有望提升 [7] - 权益类公募基金扩容中长期资金入市居民财富向金融资产加速再配置趋势明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