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资讯
搜索文档
三花智控“大利好”竟是谣言!“章盟主”、机构等买卖35亿还拉高出货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8 11:47
市场异动事件概述 - 一则关于三花智控获得特斯拉6.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Optimus线性执行器订单的传闻,导致公司A股在10月15日下午开盘后约半小时内脉冲式涨停,股价从小幅下跌快速拉升到44.18元/股的涨停位,盘中振幅超过11%,单日成交额高达119.8亿元,港股同步大涨12.98% [2][4] - 传闻称该订单量足以生产至少18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引发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内20多只个股同步涨停或涨超10%以上 [2][4] - 三花智控在10月15日深夜发布澄清公告,明确表示相关订单传闻不属实,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公告后次日港股直线大跌超6%,A股回调近3% [16] 传闻传播路径分析 - 传闻最初于北京时间10月15日12:07通过海外社交平台X用户“@tslaming”发布,声称根据国内媒体报道,三花智控获得特斯拉约50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 [4] - 约40分钟后,另一X平台用户“@TeslaNewswire”(粉丝量近5万)在12:47引用上述推文,删除中国媒体信源并称“这将是Optimus大规模量产即将来临的强烈信号”,该推文获得110次转发和7.7万次阅读 [9][17] - 经过海外平台两轮转发后,传闻在雪球和东方财富网等A股投资者聚集的股票交流平台大面积传播发酵,最终精准触达广泛股票投资者 [2][12] - 类似传闻早在9月29日由雪球用户“绍兴勇哥”发布,称三花智控与特斯拉合作有重大进展,2025年9月22日特斯拉下达超50亿元订单,要求2026年一季度起逐季爬坡交付,但该帖已被删除 [12] 资金流向与交易动态 - 龙虎榜数据显示,10月15日三花智控买卖前五席位合计成交额接近35亿元,占全天总成交额119.8亿元的近30% [3][22] - 知名游资“章盟主”常用席位(国泰海通上海浦东新区海阳西路营业部)净买入超过6.8亿元,买入成交额占全天总成交的5.69%,按买入单边估算占同期买盘的10%以上 [3][20][23] - 深股通专用席位买入6.51亿元,卖出6.1亿元,净买入4055万元;两个机构专用席位分别买入1.62亿元和1.52亿元,但分别净卖出7740万元和8320万元,显示北向资金和机构存在拉高出货迹象 [3][21][24] - 下午开盘后成交量快速放大,1点27分左右出现一笔超过14万手的成交,大量买单推动股价在1点30分涨停,期间多次打开涨停,最终在2点前后封住涨停 [23] 行业背景与市场影响 - 在三花智控此次订单传闻之前,有外媒报道称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因手部技术难题暂时停产,今年量产目标从5000台下调至2000台 [18] - 业内人士指出A股“小作文”灰色产业链成熟,通过多次洗稿将假消息包装成看似可靠的“内幕消息”,配合资金点火容易诱导散户跟风 [18][19] - 传闻撰写时捏造具体订单金额、供货数量及交货时间,增强可信度的同时触发舆情监控系统和量化交易模型,吸引量化资金先下场,游资再推波助澜 [19] - 海外英文消息比中文更具欺骗性,插个语言转换环节在中间市场就难以辨别真假,国内散户很难第一时间求证国外信源 [19]
深夜突发!金价,大跳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8 09:16
黄金价格走势 - 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割的COMEX黄金期货价格冲高回落,盘中最高逼近4400美元/盎司,收报4240.20美元/盎司,最低一度失守4200美元关口 [2] - 金价周累计上涨超8%,一度有望创下2008年9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 [3] -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已累计上涨逾66% [4] 价格波动驱动因素 - 美国地区性银行显现信贷压力迹象及地缘政治风险促使投资者转向避险资产,推动金价上涨 [3]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发表温和言论,市场对俄乌冲突前景的评估,以及美元指数和美股企稳回升打压了避险情绪,导致金价短线跳水 [3] - 当前降息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及持续的银行业担忧因素共同作用,整体环境对黄金仍极具支撑力 [4] 技术面与市场情绪 - 黄金的相对强弱指数最高突破88,表明市场已处于超买状态 [4] - 黄金已连续9周上涨,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这种连续上涨态势在历史上仅出现过4次,且从未有过连续10周上涨的情况 [4] - 从200周移动平均线来看,当前黄金涨势显露出过度迹象,历史上仅在1980年出现过一次比这更大的偏离幅度 [4] 市场需求与资金流向 - 全球最大黄金支持交易所交易基金SPDR Gold Trust持仓量升至1034.62吨,为2022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5] - ETF持续且大量的资金流入正推动金价上涨 [5] - 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将黄金视为对冲债务可持续性风险和美元潜在走弱的工具 [6] 机构观点与未来预期 - 汇丰银行预计黄金的上涨动能有望持续至2026年,目标价为5000美元,背后动力包括各国央行的强劲购金、美国持续的财政担忧以及进一步货币宽松的预期 [5] - 美银策略师哈特内特表示,过去4轮金价牛市中,黄金平均上涨约300%,周期43个月,以此推算到明年春天金价将达6000美元 [6] - 如果美联储降息次数少于市场预期,黄金的上涨轨迹可能面临阻力 [6] 市场地位与宏观背景 - 在金价升破4300美元大关后,黄金成为首个总市值迈过30万亿美元大关的单一资产,在全球资产市值排行榜上断层领先 [5] - 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将在10月29日至30日的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并在12月再次降息 [5] - 对美联储新主席的预期、繁荣/泡沫政策及潜在黄金价值重估等,有利于"货币贬值交易" [6]
事关黄金,业内提醒→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22:57
贵金属价格表现 - 10月17日伦敦金现价格最高冲至4380.79美元/盎司,盘中大幅回调并一度跌破4300美元/盎司 [2] - 10月17日伦敦银现价格最高冲至54.468美元/盎司,截至发稿跌幅超过1% [2] - 10月以来全球贵金属价格加速上行并连创新高 [2] 价格上涨驱动因素 - 美联储货币政策降息预期是推动金价上涨的核心引擎,导致美元指数走弱和实际利率下行,提升黄金配置吸引力 [2] - 持续升温的地缘政治风险导致避险情绪处于高位,为金价提供重要支撑 [2] - 官方储备与机构资金的持续流入构建了稳固的需求基础 [2] - 海外白银出现严重缺货,纽约伦敦期现价格倒挂,伦敦市场现货流动性一度告急 [3] - 抗贬值交易发酵,市场担忧各国主权债务问题恶化及主权货币贬值,促使投资者转向配置贵金属 [3] - 贵金属矿山投资规模大、开采周期长导致供给缺乏弹性,白银多为伴生矿使其供给弹性更弱 [2] 交易所风险控制措施 - 上海期货交易所于10月16日发布通知,提示投资者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并理性投资 [4] - 上海黄金交易所于10月16日发布通知,要求会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并提示投资者合理控制仓位 [4] - 上海期货交易所自10月21日起将黄金、白银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14%,并调整交易保证金比例 [4] - 交易所调整措施旨在降低交易杠杆和价格波动风险,避免过度投机及过度杠杆带来的仓位风险 [4] 价格走势展望 - 技术面上纽约黄金若有效突破4200美元附近,下一阻力位上看4400美元左右 [5] - 纽约黄金在3950美元附近构筑新的底部支撑,整体支撑平台明显上移 [5] - 贵金属中长期看涨逻辑不变,但短期波动性风险显著加剧 [5] - 当前贵金属价格较高、波动较大,建议投资者谨慎参与并注意风险控制 [4][5]
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黄金股下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22:03
编辑丨瑜见 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道指涨0.07%,纳指跌0.38%,标普500指数跌0.17%。黄金股下跌,哈莫 尼黄金跌逾3%;地区银行板块活跃,Zions Bancorp涨2.9%;诺和诺德跌近4%,礼来跌逾3%,蔚来跌超 3%;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3%。 | 名称 | 现价 | 涨跌 | 涨跌幅 | | --- | --- | --- | --- | | 道琼斯工业平均 | 45986.27 | 34.03 | 0.07% | | 纳斯达克指数 | 22476.54c | -86.00 | -0.38% | | 标普500 | 6617.84 | -11.23 | -0.17% | ...
002241,95亿元股权收购事项终止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21:31
收购事项概述 - 公司原计划以自有或自筹资金约10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95亿元)收购联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米亚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及昌宏实业有限公司100%股权 [1][3] - 筹划此次股权收购事项旨在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增强在精密结构件领域内的综合竞争力 [3] - 公司于2025年7月23日首次发布了关于筹划股权收购事项的提示性公告 [3] 终止原因说明 - 终止筹划股权收购事项的原因为交易双方未能就交易相关的关键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1][4] - 在筹划期间,公司积极推进项目,有序开展了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相关工作,并与交易对方进行了多轮积极的沟通与协商 [4] - 终止筹划是经公司审慎研究并与交易对方友好协商后作出的决定 [4] 终止事项的影响 - 此次终止筹划股权收购事项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1][5] - 交易各方均无需承担赔偿及法律责任,终止事项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 [5] -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5]
超八成海外项目,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举办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20:13
大赛项目概况 - 第五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共有154个优质项目晋级 [1] - 晋级项目中124个为海外项目,参赛选手或核心团队拥有海外背景的项目占比超过80% [1] - 种子期和初创期项目占比超过85% [1] - 45岁以下选手占比达84%,最年轻选手仅19岁,博士占比约66%,硕士及以上占比约91% [1] 前沿技术领域分布 - 高端装备制造、未来智能、信息技术领域项目包括具身智能核心视觉感知传感器、新一代高分辨率商业红外卫星研制、面向低空经济的导航安全技术等 [2] - 生命健康赛道项目包括面向微创精准治疗的高磁响应可降解磁控微机器人、新型mRNA-LNP递送技术在原位CAR-T疗法中的应用及产业化等 [2] - 绿色环保、文化创意、农业科技赛道项目包括智能化高效快装型小型风力发电机系统、人工智能辅助基因编程大豆选种育种等 [2] 项目评估与支持体系 - 大赛评估标准关注项目成果原创性、潜在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及在行业内是否具有国际领先性、能否填补国内空白 [2] - 评估按照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不同标准进行打分 [2] - "海聚英才"创业城正式揭牌启用,为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人才政策咨询、赋能孵化、投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 [2] 行业创新趋势 - 人工智能已成为各赛道创新基因,更多AI驱动项目涌现 [1] - 大赛展示的前沿科创项目涵盖AI+类器官芯片技术平台、高分子人工心脏瓣膜、具身智能海洋机器人、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直接再生回收、4D波导天线毫米波雷达、肺动脉血栓清除系统等技术方向 [1]
龙虎榜丨机构今日买入这17股,抛售中兴通讯2.51亿元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8:37
龙虎榜机构资金整体流向 - 10月17日龙虎榜共有39只个股出现机构身影 [1] - 其中17只股票呈现机构净买入状态 22只股票呈现机构净卖出状态 [1] - 机构净卖出股票数量多于净买入股票数量 显示当日机构资金整体呈净流出态势 [1] 机构净买入重点个股 - 天际股份为当日机构净买入金额榜首 净买入金额达2.09亿元 股价上涨5.96% [1][2] - 通达股份获机构净买入6978万元 但股价下跌7.37% [1][2] - 亚太药业获机构净买入5780万元 股价上涨2.65% [1][2] - 三联锻造 海峡股份 海通发展 梦百合等个股在股价涨停(涨幅10.00%或9.98%)的同时均获得超1900万元的机构净买入 [2] - 海峡创新股价大涨19.96% 并获得机构净买入1930.98万元 [2] 机构净卖出重点个股 - 英维克为当日机构净卖出金额最高个股 净流出金额达5.11亿元 股价跌停(-10.00%) [1][4] - 中兴通讯遭机构净卖出2.51亿元 股价同样跌停(-9.99%) [1][4] - 道生天合机构净流出1.84亿元 但股价出现惊人涨幅达396.32% [1][4] - 深科技 中电鑫龙在股价跌停(-9.99% -10.01%)的情况下 分别遭遇1.24亿元和1.55亿元的机构净卖出 [4] - 仕佳光子股价大跌18.58% 机构净流出5861.54万元 [4]
央行:吸引更多境外机构有序投资境内市场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7:45
金融市场开放政策 - 央行将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1] - 政策将增强透明度、规则性和可预期性 [1] - 目标为提升金融市场交易效率和流动性 [1] 投资渠道与机构投资 - 将适当整合投资渠道 [1] - 旨在吸引更多境外机构有序投资境内市场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央行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 - 目标为打造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 [1] - 目标为打造人民币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 [1]
多地发动四季度投资攻势,专家乐观全年经济|记者观察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7:32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态势 - 全国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但8月单月环比下降0.20% [2] - 全国31个省份中有19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正增长,增速靠前的包括西藏(17.1%)、新疆(9.1%)、宁夏(7.1%)[2] - 东、中部地区的增速龙头分别为北京(10%)和湖北(6.7%)[2] 地方政府投资举措 - 深圳市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7%,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8.6% [1] - 深圳市2025年安排重大项目828个,总投资约3.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37.1亿元,1-9月已完成投资2841.0亿元,进度达85.1% [1] - 9月下旬多地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超千亿元,例如安徽集中开工587个项目,总投资3323.8亿元 [2] - 10月多地加快行动,如广西开工7个重大交通项目总投资超710亿元,福州开工18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363亿元 [3] 中央政策支持 - 2025年安排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入"两重""两新"领域,截至10月14日已全部完成发行 [3] - 国家拟推出规模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3] - 国家发改委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两重"项目,涉及生态修复、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等领域 [4] 投资效果与专家观点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拉动2万亿至5万亿元基建投资,重点支持新基建与消费基建 [4] - 重大项目建设能迅速带动建材、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5] - 专家建议积极撬动民间投资以增强投资可持续性,并预计民间投资增长将得到支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