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资讯
搜索文档
多地发动四季度投资攻势,专家乐观全年经济|记者观察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7:32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态势 - 全国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但8月单月环比下降0.20% [2] - 全国31个省份中有19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正增长,增速靠前的包括西藏(17.1%)、新疆(9.1%)、宁夏(7.1%)[2] - 东、中部地区的增速龙头分别为北京(10%)和湖北(6.7%)[2] 地方政府投资举措 - 深圳市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1.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7%,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8.6% [1] - 深圳市2025年安排重大项目828个,总投资约3.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37.1亿元,1-9月已完成投资2841.0亿元,进度达85.1% [1] - 9月下旬多地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额超千亿元,例如安徽集中开工587个项目,总投资3323.8亿元 [2] - 10月多地加快行动,如广西开工7个重大交通项目总投资超710亿元,福州开工188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363亿元 [3] 中央政策支持 - 2025年安排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入"两重""两新"领域,截至10月14日已全部完成发行 [3] - 国家拟推出规模5000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3] - 国家发改委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两重"项目,涉及生态修复、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等领域 [4] 投资效果与专家观点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拉动2万亿至5万亿元基建投资,重点支持新基建与消费基建 [4] - 重大项目建设能迅速带动建材、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5] - 专家建议积极撬动民间投资以增强投资可持续性,并预计民间投资增长将得到支撑 [5]
恒生科技指数跌超4%,中兴通讯跌超12%,中芯国际跌超6%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6:41
市场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收于25247.10点,单日下跌2.48%或641.41点,周度累计下跌3.97% [1] - 恒生科技指数收于5760.38点,单日下跌4.05%或243.18点,周度累计下跌7.98% [1]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收于9011.97点,单日下跌2.67%或247.49点 [2] - 恒生综合指数收于3894.61点,单日下跌2.67%或106.73点 [2]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收于15783.20点,单日下跌3.60%或590.22点 [2] 科技与半导体行业 - 中兴通讯股价下跌超过12% [2] - 华虹半导体股价下跌近7% [2] - 中芯国际股价下跌超过6% [2] 互联网与消费科技行业 - 百度集团股价下跌超过4% [2] - 阿里巴巴集团股价下跌超过4% [2] - 美团股价下跌超过4% [2] - 小米集团股价下跌超过3% [2] - 京东集团股价下跌超过3% [2] 个别公司异动 - 药捷安康股价上涨超过22% [2] - 周大福股价上涨超过5% [2]
美股科技“七姐妹”盘前齐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6:28
美股主要股指期货表现 - 截至发稿时美股三大股指期货均下跌超过1% [1] 科技行业 - 美股科技“七姐妹”盘前普遍下跌,其中微软下跌0.9%,Meta、亚马逊、苹果、谷歌A均下跌1%,特斯拉和英伟达跌幅较大,为2% [1] 中概股行业 - 中概股盘前普遍下跌,携程、理想汽车、腾讯音乐下跌2%,哔哩哔哩、拼多多、百度、阿里巴巴下跌3%,蔚来跌幅最大,为5% [1] 银行业 - 美国大型银行股盘前普遍下跌,美国银行跌幅超过3%,花旗集团下跌1.7%,高盛和富国银行下跌约1.4%,摩根大通下跌超过1% [1]
良品铺子“不卖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6:09
据公告,本次终止控制权转让事项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公司控股股东仍为宁波汉意,实际控 制人仍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和潘继红。本次终止控制权转让事项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 造成不利影响。 该交易要追溯到今年7月17日。当时,长江国贸与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合伙人杨红春、杨银 芬、张国强、潘继红,以及宁波汉意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及其股东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签订了 《关于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之附生效条件的股份转让协议》:宁波汉意拟向长江国贸协议转让其持有 的良品铺子7223.988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8.01%;良品投资拟向长江国贸协议转让其持有 的良品铺子1197.012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2.99%。 2025.10.17 本文字数:958,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第一财经 揭书宜 历时3个月的良品铺子控制权转让一事最终告吹。 10月16日晚间,良品铺子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函 告,截至与长江国贸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约定的最终截止日,协议约定的生效条件未能全部成就, 本次《股份转让协议》于10月15日终止。 微信编辑| ...
近4800只个股下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5:3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显著下跌,沪指跌1.95%至3839.76点,深证成指跌3.04%至12688.94点,创业板指跌3.36%至2935.37点,科创50指数跌幅最大为3.77% [1][2] - 沪深两市成交额达1.94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69亿元 [1] - 全市场近4800只个股下跌,市场呈现普跌格局 [1] 行业板块表现 - 新能源、半导体、电子行业集体下挫,军工、化工、汽车板块普遍下跌 [1] - 海南自贸港概念逆势拉升,海峡股份封板,海南机场涨超6%,京粮控股、海南矿业、海汽集团等跟涨 [1] - 燃气板块逆势上涨,国新能源4天3板,长春燃气涨超6%,成都燃气、百川能源、天壕能源涨超5% [1] - 福建、海南板块逆势走强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贵金属、燃气、纺织服装等板块 [4] - 主力资金净流出多元金融、旅游酒店、教育等板块 [4] - 个股方面,中际旭创、N道生、东信和平分别获主力净流入17.14亿元、7.01亿元、6.44亿元 [4] - 比亚迪、中兴通讯、阳光电源遭主力资金抛售,净流出额分别为19.70亿元、18.92亿元、17.93亿元 [4] 机构观点 - 江海证券认为资金流向明显,市场风格正逐步切换 [4] - 国诚投顾观点为阶段性防御占优,科技主线的投资逻辑未被破坏 [5] - 德讯证券指出四季度市场风险偏好下降,银行股呈现阶段性主线特征 [6]
万亿大消费增量当前,双11的逻辑彻底变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5:05
电商与即时零售融合趋势 - 外卖市场变局推动即时配送突破餐饮场景,渗透至品牌零售,为电商打开增量空间[1] - 券商预测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到2030年有望突破3万亿元,线上电商渗透率将从6%提升至15.7%[3] - 消费者需求升级为“既要电商丰富供给与优惠,又要外卖送货速度”,驱动货架电商、外卖闪购与本地生活服务融合的新模式[5][6] 淘宝大消费平台战略与进展 - 阿里巴巴于2024年6月提出“大消费”构想,将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视为历史性战略机遇[3] - 淘宝以闪购为起点转型,月活跃用户数在8月同比增长25%,闪购周日均订单量达8000万单[7][8] - 平台上线大会员体系覆盖10亿用户,分层运营,其中铂金及以上会员过亿,年消费超90天[14] - 88VIP会员规模从去年双114200万增长至今年5300万,人均年度消费金额是非会员的9倍[17][18] 闪购业务表现与品牌参与 - 双11前40万家品牌门店接入淘宝闪购,部分商品首次兼容大促优惠,如无门槛立减85折叠加9折消费券[11][13] - 77个品牌在淘宝闪购成交超千万元,490个品牌超百万元,自然堂上线两周跻身美妆品类前5名[8][13] - 品牌集中接入包括美的近90家门店、追觅33家直营店、vivo超1000家体验店[13] 双11大促策略与用户运营 - 双11期间88VIP会员每日专享两个5折红包,平台投入500亿会员权益,淘金币联动闪购下单送500枚抵5元[9] - 大会员体系将10亿用户分6层,权益整合电商优惠、外卖、机酒、打车等,提升活跃度与经营精准度[14][16] - 存在亿级“闪购高频、实物低活”用户,客单价远高于整体水平,成为品牌潜在增量客户[15] 行业竞争与效率提升 - 即时配送市场日均单量约2亿单,订单量与份额趋稳,经营提质提效成为平台核心关注点[10] - 淘宝下一阶段重点优化用户结构、订单结构、履约效率和成本,提升品牌零售重要性[10] - 69%消费者在3个及以上平台购物,37%在5个及以上平台购物,付费会员体系成为品牌留存复购关键[19][20]
港股热门科技股,集体下挫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4:46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17日恒生指数低开低走,午后跌幅扩大至2% [1] - 恒生科技指数当日下跌3.3% [1] 科技股具体跌幅 - 中兴通讯股价下跌超过12% [3] - 比亚迪电子股价下跌7.40%,现价为38.040港元 [3][4] - 地平线机器人-W股价下跌7.19%,现价为8.130港元 [3][4] - 中芯国际股价下跌6.22%,现价为69.300港元 [3][4] - 华虹半导体股价下跌5.10%,现价为77.300港元 [3][4] - 商汤-W股价下跌5.22%,现价为2.360港元 [3][4] - ASMPT股价下跌5.21%,现价为83.700港元 [4] - 京东健康股价下跌4.90%,现价为61.100港元 [4] - 金蝶国际股价下跌4.64%,现价为14.600港元 [4] - 舜宇光学科技股价下跌4.48%,现价为76.750港元 [4] - 金山软件股价下跌4.28%,现价为31.760港元 [4]
解码上海生物医药全链条创新生态——走进上海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展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4:45
文章核心观点 - 全景呈现上海生物医药领域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强化创新驱动、坚持改革引领和深化开放合作取得的发展成果 系统总结推进落实新一轮"上海方案"的举措成效和实践亮点 集中展示从创新策源、临床转化、金融赋能到成果落地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1] 创新成果 - 2021至2025年9月上海获批上市国产1类创新药合计30个 获批上市境内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数量达45个 [2] - 2024年上海License-out交易数量38起占全国35% 交易金额达307亿美元占全国47% 2025年1至8月实现37起交易数量和188亿美元交易金额同比均大幅增长 [2] - "十四五"期间上海生物医药领域有6项研究登上《细胞》、《自然》和《科学》全球顶尖学术期刊封面 在四大顶尖医学期刊发表研究成果从2021年24篇跃升至2024年52篇总数达127篇 [3] 产业规模与企业生态 -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从2021年761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9847.02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94% 2025年上半年产业规模5005.66亿元全年突破万亿大关在即 [6] - 截至2024年末上海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达2183家 涵盖675家制造业企业、569家服务业企业和939家批发业企业 [6] - 复星医药、上海医药和罗氏中国制药等7家企业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 国际TOP20药企和TOP20医疗器械企业中均有19家在上海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 [6] 政策支持与改革引领 - "十四五"期间上海推出14项政策法规和专项措施 覆盖药械监管、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重点领域 贯穿基础研究到推广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5] - 重点聚焦《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 详细阐释制定依据、支持范围和政策亮点 [5] 金融支持与资本布局 - 上海生物医药企业IPO上市活跃 在A股、港股及美股上市共计102家 另有多家企业正在加紧推进上市进程 [7] - 2024年成立总规模达225亿元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 专注"投早、投小、投产期、投硬科技"的投资策略 [7]
53度飞天茅台补贴价跌破1700元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7 13:41
行业趋势:白酒渠道结构性转变 - 白酒行业面临深度调整,传统线下渠道销售持续下滑,企业积极在电商渠道中寻找新增量 [2][3] - 线上酒水销售增长强劲,例如美团白酒品类销量同比增长约8倍,京东七鲜白酒品类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109%,抖音酒水品类9月销售热度同比增长41% [3] - 电商渠道打破传统线下区域市场划分,直接面向全国消费者,符合新一代购物习惯,即时零售渠道具有“开瓶率高”和“场景化销售”的优势 [3] - 行业预测未来三年内,整个酒水流通行业的电商市场份额会超过30% [4] 企业战略:从抗拒到合作的转变 - 白酒品牌对电商态度发生转变,从拒绝封堵转向配合合作,例如贵州茅台入驻淘宝闪购提供30分钟送达服务,汾酒、洋河等十多家酒企与美团闪购合作推出白酒全链路保真体系 [5] - 线上酒水销售市场的快速壮大最初与白酒企业推动无关,企业此前并不重视电商业务 [4] 核心冲突:线上低价竞争冲击价格体系 - 电商平台的低价促销是白酒企业与电商平台之间的主要矛盾,部分平台53度飞天茅台补贴后价格跌破1700元/瓶,汾酒青花30价格跌破700元/瓶,多个品牌名酒价格低于市场批发价 [5] - 有酒商反映,某知名白酒产品其综合成本为860元/瓶,但电商“双十一”补贴后价格已跌至768元/瓶,低于其成本 [5] - 线上长期超低价促销明星产品会动摇白酒品牌的根基,因其破坏了企业围绕明星产品构建的整个品牌价格体系和价值认知 [6] - 乱价背后的核心因素是白酒行业供大于求,传统渠道混乱流出了大量低价产品,平台自行市场进货并补贴,绕开了酒企的管控 [6][7] 竞争格局:平台与酒企的话语权之争 - 电商平台间竞争以优质低价为主要方式,但白酒行业难以通过不同包装或规格与线下产品区隔,因为名酒流量关键在于其明星产品 [7] - 电商平台选择无视名酒的不满,认为随着线上酒水销售占比提高,话语权将自然转移到电商渠道手中 [7] - 除非平台与酒企加强合作,将低价竞争纳入统一平台管理并维系在可控范围内,否则矛盾很难解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