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一财经资讯
icon
搜索文档
600078,上演“天地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15:01
股价表现 - 10月15日午后股价出现剧烈波动,从涨停板跳水并触及跌停板,上演“天地板”行情 [1] - 当日成交额超过12亿元 [1] - 股价在盘中一度创下近两年来的新高 [3] - 在此次股价跳水前,公司股票已连续4个交易日收获涨停板 [3] 近期股价走势 - 股价图表数据显示了从8月18日至10月15日的价格波动,最高价为11.37,最低价为5.54 [4] - 图表时间范围涵盖至2025年7月30日 [4]
上海构建自贸区制度创新复制推广常态化机制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14:29
制度创新范围扩大 - 上海自贸试验区增设第二批“8+1”联动创新区 包括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8个重点区域和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 [1] - 联动创新区将落实2张清单共86项改革任务举措 其中复制推广清单57项 自主改革清单29项 [1] 改革背景与目标 - 改革旨在扩大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辐射带动效应 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新形态 在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2] - 首批“6+1”联动创新区于2024年8月发布 覆盖6个行政区重点区域及6个综合保税区 总面积约193平方公里 [2] 改革核心路径 - 加快制度创新成果精准有效推广 结合区域禀赋特点选择改革举措 实现国家政策、区域发展和企业需求三位一体的精准串联 [3] - 支持各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为制度创新留出空间 激发自主改革活力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3] - 复制推广的政策来源广泛 包括自贸试验区、浦东引领区、浦东综合改革试点、临港新片区及首批联动创新区的成果 [3] 复制推广清单内容 - 复制推广清单涉及投资、贸易、金融、数据跨境、科创、人才6大领域共57项举措 [4][5] - 投资领域举措包括支持外资机构申请国内金融牌照 放宽演出经纪机构涉外业务时限限制 支持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5] - 贸易领域举措包括推动更多企业纳入离岸经贸业务名单 支持“离岸通”等数字平台对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5] - 金融领域举措包括探索优化FT账户适用范围拓展名单申请流程 深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 [5] - 数据跨境领域举措包括允许金融机构向境外传输日常经营所需数据 支持探索“来数加工”新业态 [5] - 科创领域举措包括推广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 允许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6] - 人才领域举措包括缩短外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从业年限要求 探索律师事务所特别合伙人制度 优化外国人工作许可审批 [6] 自主改革清单内容 - 自主改革清单共29项 针对不同联动创新区开展针对性改革 [1][7] -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重点聚焦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支持数字化监管试点和海关技术中心功能落户 [7] -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重点聚焦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 支持开设高能级首店和建立文化艺术保税展厅 [7] - 长宁联动创新区重点聚焦发展平台经济 鼓励链主企业推进航贸数字化和培育数据创新实验室 [7] 实施保障机制 - 完善改革授权协调机制 市级部门向各联动创新区充分授权 推进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7] - 建立复制推广常态化机制 对联动创新区实施差异化年度评估 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成果和典型案例 [8]
“国产医疗器械一哥”,拟赴港上市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11:49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旨在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并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2] - 当前是加速抢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关键时期,地缘冲突凸显抓住市场窗口期的紧迫性,港股上市募集资金可助力拓展海外业务 [5] 近期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43亿元,同比下降18.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69亿元,同比下降32.96% [2] - 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净利润已连续四个季度同比下滑,单季度营业收入也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下降 [2] - 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3.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4.55% [2] 国际市场表现与展望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国际收入占整体收入的比重提升至约50% [3] - 国际体外诊断产品线占国际收入的比重为29%,国际动物医疗、微创外科等高潜力业务占国际收入的比重为12% [3] - 预计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国际市场业务增长将提速,国际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发展中国家将维持快速增长趋势 [4] 国内市场表现与展望 - 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因公立医院医疗设备招标低位运行及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国内市场收入持续承压 [2] - 国内市场医疗设备招标自2023年12月开始复苏,但由于从招标到收入确认的周期显著拉长,预计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将有所改善 [4] - 公司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整体营业收入将实现同比正增长,并延续逐季度环比改善的趋势,如期迎来业绩拐点 [3][4] 行业背景与公司战略 - 医疗产业在人口老龄化、优质医疗资源紧缺、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经历深刻变革 [5] - 公司凭借品牌力与数智化优势已在全球医疗科技变革中抢占先机,正处于加速抢占全球市场份额的关键时期 [5] 应对地缘政治风险 - 针对美国加征关税,公司已进行前瞻备货,2024年美国销售的产品基本不受本轮关税影响 [6] - 公司已在全球除美国以外的14个国家布局生产基地,其中包括已获FDA认证的工厂,以灵活应对国际环境变化 [6] 股价表现 - 公司A股股价从2021年第三季度高位进入调整期,截至发稿时报231.30元,较2021年盘中最高价479.22元下跌约一半 [3]
于东来透露胖东来“家底”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10:37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公司无贷款且账上资金达41亿元 [2] - 2025年集团合计销售额已超过184亿元,10月单月销售额突破11亿元 [2] - 2024年全年销售额为169亿元,2025年用不到10个月时间销售额便超过去年全年 [2] - 公司净利润率为5%,2025年前三个月销售额约为62亿元 [2] - 2025年规划销售额控制在200亿元以内,对应净利润规划为10亿元 [2] 公司战略与管理理念 - 企业强调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员工幸福,而非盲目扩张或追求家族私利 [2] - 公司认为销售额上升过快会导致员工加班和压力增加,可能影响企业最初价值观 [2] - 当前门店存在排队拥挤现象,需用铁栏杆疏导客流,未来将逐步回归温馨浪漫购物环境的理想状态 [2]
新凯来有哪些“惊喜”?记者实探湾芯展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10:23
湾芯展概况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于10月15日在深圳开幕 [2] - 展览设置四大核心展区及三个特色展区,涵盖晶圆制造、先进封装、AI芯片与边缘计算等 [2] - 展览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600家,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 - 各项核心指标同比增幅均超50%,其中国内外龙头企业参展率提升80%,全球专业采购商数量增长100% [10] - 与去年相比,展览面积从4万平方米增至超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从400家增至超600家 [10] 参展企业与活动 - 新凯来公司展出多款半导体设备,包括光学检测、量测、刻蚀、扩散、薄膜等产品 [4] - 新凯来子公司万里眼展出下一代数字网络测试产品、高频与高速芯片测试产品等 [7] - 万里眼在展会上发布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 [9] - 参展企业包括应用材料、泛林、科磊、北方华创、拓荆、上海微电子等国内外头部公司 [9] - 展会组织重大项目集群与参展企业精准对接,邀请比亚迪、富士康、大疆等5000多个专业采购商 [10] - 展会组织多个论坛,有半导体领域知名院士及来自阿斯麦、高通、华为海思等公司的业内人士参会 [10]
总理座谈会上,发言的8位专家和企业家是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10:18
政策方向 - 强调加力提效实施逆周期调节,总量政策持续发力,用足用好政策资源,以改革办法打通堵点卡点,增强发展动能 [2][4] - 四季度可能推出新的增量措施,核心是财政加力、央行降息,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 - 加强跨年度工作衔接,更快更好发挥政策效能 [4] 扩大内需 - 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统筹用好各类促消费举措,着力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5] -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比7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为年内最低 [5] - 今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比1~7月放缓1.1个百分点 [5] - 2025年预算安排的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圆满收官,其中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建设,5000亿元用于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 [5] 投资与产业支持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落地,总规模5000亿,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重点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 [6] - 民间投资已连续3个月负增长,将在扩大准入、打通堵点、强化保障等方面实施举措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6] 外贸外资 - 大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6] - 今年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 [6] - 9月份进出口总值4.04万亿元,同比增长8%,比上月加快4.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 [6] 行业治理与竞争 - 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深化合作,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7] - 工信部近期密集发布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对加强行业治理、规范企业竞争秩序作出部署 [7]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公告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7] 行业表现与改善 - 1~8月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2.1%,钢铁行业同比扭亏为盈 [8] - 8月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7月收窄0.7个百分点,为今年3月以来首次收窄 [8] - 8月份光伏、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收窄2.8和0.6个百分点 [8]
港股新股轩竹生物-B高开153.97%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09:59
新股上市表现 - 10月15日早盘,港股新股轩竹生物-B高开153.97%,发售价为每股11.60港元[1] - 早盘实时股价为29.460港元,对应人民币价格为26.908元[2] - 成交总量为864.40万股,换手率达到5.38%,成交总额为2.57亿[2] 公司研发管线 - 公司拥有超过十种药物资产在开发中,覆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领域[1] 财务指标概况 -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权益回报率(ROE)分别为-27.07%、-58.16%和-13.11%[2] - 同期公司资产回报率(ROA)分别为-21.65%、-44.20%和-9.80%[2] - 公司毛利率在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间分别为68.97%、54.80%和57.04%[2] - 公司负债率从2023年的15.95%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0.68%[2]
688186,跌超14%,董事长被留置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09:52
股价表现 - 10月15日早盘,广大特材股价大幅低开,截至发稿时跌幅扩大至14% [1] - 当日09:35,股价为24.49元,较前下跌3.76元,跌幅为13.31% [2] - 成交额为2.5亿元,换手率为3.61%,公司总市值为68亿元 [2] 公司重大事件 - 公司于10月14日晚间公告,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卫明收到苏州市吴中区监察委员会的《立案通知书》及《留置通知书》,并被实施留置措施 [2] - 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由现有高管团队负责,其他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 [2] - 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经营情况正常,各项业务稳步推进,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2]
滚动更新丨A股三大指数小幅高开,贵金属、稀土板块重启涨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09:40
广大特材股价异动 - 公司股价低开超9% [1] - 股价异动原因为公司实控人之一暨董事长兼总经理徐卫明被实施留置措施 [1] A股市场开盘概况 - 上证指数开盘报3867.54点,涨0.06% [2][3] - 深证成指开盘报12919.27点,涨0.19% [2][3] - 创业板指开盘报2964.52点,涨0.29% [2][3] - 科创50指数开盘报1409.53点,跌0.05% [3] - 贵金属和稀土板块重启涨势 [3] - 文旅、锂矿、电商板块表现活跃 [3] - 科技股延续调整,存储芯片、光刻机、消费电子概念跌幅居前 [3] - 核聚变概念回调 [3] 闻泰科技个股表现 - 闻泰科技低开逾8% [3] - 集合竞价成交近24亿元 [3] - 开盘价为34.50元 [4] 港股新股轩竹生物-B上市表现 - 港股新股轩竹生物-B高开153.97% [4] - 发售价为每股11.60港元 [4] - 公司有超过十种药物资产在开发中,涵盖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4] 港股市场开盘概况 - 恒生指数高开1.08% [6] - 恒生科技指数涨1.31% [6] - 科网股企稳,ASMPT涨逾3% [6] - 金融、地产普遍高开,新华保险涨近2%,美的置业涨近4% [6] - 山东黄金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后低开逾5% [6] 宏观与商品市场 - 央行开展43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40% [7] -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995,调升26个基点 [7] - 现货黄金突破4180美元/盎司,再创历史新高 [7]
我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创新高,本土医药企业应关注哪些机遇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15 09:3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从传统引进向自主创新输出转变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近660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519亿美元 [1] - 新药研发走向全球主要有三条路径:License-out、依托Contract R&D服务、自主研发并全面走向全球商业化 [2] 创新药研发支撑与挑战 - 做出真正的first-in-class新药需要三大支撑:生物学洞见、工程师红利和临床研究 [1] - 以药明康德为代表的CRO公司为整个行业夯实了工程化红利 [1] - 中国的first-in-class新药仍然稀缺,反映出对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投入尚不足,累积与沉淀的时间相对较短 [2] - 原始创新的案例正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需要到全球同步做临床研究 [2] 技术变革与机遇 - 生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引领生物医药研究范式变革 [2] - 高质量的大数据是AI for生物医药的关键,生物医学大数据和AI结合势必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3] - 晶泰智能自主实验平台通过机器人做实验,人效提升5-8倍、数据收集能力提升40倍 [6]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表现 - 2021至2025年9月,上海获批上市国产1类创新药合计30个,获批上市境内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数量达45个 [3] - 2024年上海License-out交易数量38起占全国35%,交易金额达307亿美元占全国47% [3] - 2025年1—8月上海实现37起License-out交易和188亿美元交易金额,同比均大幅增长 [3] - 国际TOP20药企和TOP20医疗器械企业中各有19家在上海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 [5] - 浦东新区、闵行区、嘉定区三大上海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 [6] 产业生态与未来规划 - 上海正从创新策源、临床转化、金融赋能到成果落地的全链条营造创新生态 [3] - 跨国药企在上海集聚有助于培育更强更全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 [5] - 依托长三角产业链优势,公司可在短时间内找到本土团队联合研发攻关 [6] - 未来上海将全力推动基础研究、孵化转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落地生产、推广应用全链条加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