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财经

搜索文档
频繁跨界难掩颓势 卧龙地产更名“新能”背后的资本腾挪术
贝壳财经· 2025-05-14 13:27
公司业务转型 - 公司证券简称自2025年5月15日起由"卧龙地产"变更为"卧龙新能",彻底抹去"地产"二字,转向新能源领域 [1] - 公司此前已尝试过游戏和矿产领域的跨界转型,但均未能打开新局面 [1] - 2022年公司拓展矿产贸易业务,收购卧龙矿业100%股权,从房地产转型为矿产贸易企业 [4] - 2024年公司再次转型,收购龙能电力43.21%股权、卧龙储能80%股权、卧龙氢能51%股权和舜丰电力70%股权,进军新能源领域 [8] - 公司名称从"卧龙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卧龙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符合新能源发展战略 [9] 业务表现 - 2022年矿产贸易收入30.95亿元,同比增长247.91%,但房地产业务收入16.27亿元,同比减少34.71% [5] - 2023年矿产贸易收入34.71亿元,同比增加12.13%,房产销售收入12.57亿元,同比减少22.74% [6] - 2024年矿产贸易业务收入同比减少28.62%,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35% [6]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下降24.08%,净利润4086.29万元,同比下降75.15% [9] - 收购的四家新能源公司中,三家处于亏损状态:卧龙储能亏损1434.23万元,卧龙氢能亏损364.63万元,舜丰电力亏损36.88万元 [8] 公司背景与历史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浙江上虞富豪陈建成家族 [1] - 陈建成是电机领域大佬,将卧龙电驱做到全球电机业第二 [2] - 2007年借壳上市的卧龙地产自2016年起开启多元化转型 [2] - 2015年陈建成女儿陈嫣妮接棒董事长,主导收购君海网络,尝试"地产+游戏"双主业 [2] - 2017-2019年君海网络完成对赌协议,但此后业绩变脸被剔除出合并报表 [2] - 2021年陈嫣妮辞去董事长职务 [3] 转型动机与策略 - 公司称转型是为分散房地产单一主业风险,提升抗风险能力 [4] - 新能源转型是为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注入发展新动能 [8] - 收购新能源资产可能隐藏资本运作目的,此前陈建成曾尝试拆分龙能电力上市未果 [9] - 公司同步出售卧龙矿业90%股权,全力发展新能源业务 [8] - 房地产业务区域性明显,集中在清远、绍兴、武汉三地,规模较小 [9]
事关重庆蔬菜优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14项技术成果通过验收
贝壳财经· 2025-05-14 12:39
重庆蔬菜优势产业集群技术成果 - 重庆蔬菜优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第二批技术成果验收会通过14项具有行业共性难点和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 覆盖梁平区、江津区、綦江区、潼南区、荣昌区等重要蔬菜产区 [1] - 技术成果包括腌制跳水萝卜新产品开发技术方案、江津花椒除螨喷雾新产品开发技术方案、盐菜产品口感提升技术方案等 累计技术成果增至23项 [1][2] - 腌制跳水萝卜技术要点为关键参数精准调控与低温杀菌工艺协同的长保爽脆腌制工艺 江津花椒除螨喷雾技术以花椒加工直排灭酶水为原料 构建除螨关键因子与稳定性配方 [1] 技术攻关与产业合作 - 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专家团队深入重庆食农产业一线 以生产实践需求为导向 突破企业共性技术难题 形成科技服务产业新路径 [2] - 江南大学与上海技术交易所合作开发"技术成果托管服务系统"平台及微信小程序"淘技术" 对验收成果提供免费上线入库交易支持 [2]
悍高集团IPO注册获批,亮眼业绩、云商模式为何引发质疑?
贝壳财经· 2025-05-14 12:13
上市进展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获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 [1][3] - 批复文件显示发行需严格按照报送深交所的招股说明书和发行承销方案实施 有效期12个月 [3] - 2022年7月首次递交招股书 2025年4月通过深交所主板上市委会议 5月7日IPO注册获批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32.78% 扣非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61.83% [5]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75% 净利润同比增长40.31%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6.29% [6] - 毛利率从34.78%提升至35.15%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下降1.4/0.36/1.05个百分点 [6] - 横向对比:2024年同行坚朗五金/海鸥住工/松霖科技营收增速-14.92%/-11.86%/1.06% 净利润增速-72.23%/-590.47%/26.65% [7] 业务模式与风险 - 销售模式以经销为主(占比49.81%-58.20%) 云商订单金额2024年达3.42亿元但76.31%缺失收货信息 [8][10] - 2024年经销商退出率36.54% 新增89家退出71家 [10] - OEM代工成本占比从37.81%降至29.36% 2022-2024年退换货金额占营收0.44%-0.73% [12][13] 公司治理 - 实控人欧锦锋、欧锦丽兄妹合计持股83.74% 控制89.76%表决权 [11] - 曾签署含股权回购条款的对赌协议 2023年2月终止但保留IPO失败触发回购条款 [11] - 2024年智能晾衣架产品因内部布线安全隐患被江苏省消保委点名不合格 [12] 行业背景 - 家居五金行业集中度低 同质化严重 中高端市场竞争激烈 [2] - 房地产下行冲击产业链 但公司内销业绩逆势增长 [7]
北京机器人创新中心唐剑:马拉松是机器人硬件可靠性的极限测试
贝壳财经· 2025-05-14 11:34
人形机器人技术升级 - 天工Ultra人形机器人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夺冠,通过增加腿部长度、优化关节和脚底缓冲等硬件改进提升性能[1] - 软件方面采用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算法,通过实际环境试错训练机器人适应复杂地形[1] - 公司将持续迭代软硬件系统,重点提升机器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实现7×24小时工作能力[2] 自主导航研发方向 - 全自主导航被列为研发重点,但现有汽车自动驾驶方案无法直接移植至人形机器人[3] - 需解决多关节运动路径规划、传感器架设等关键技术难题[3] - 将开发具身智能多模态大模型、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及全身控制器(WBC)等核心技术[4] 行业生态建设 - 当前人形机器人测试体系与标准尚不完善,需行业协同推进标准化建设[4] - 公司计划在2024年加强机器人产业落地实践探索[4]
远大医药连发创新药进展引资本关注,5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超38%
贝壳财经· 2025-05-14 08:40
公司研发进展 - TLX591-CDx中国三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给药 计划2024年在中国递交新药上市申请 [1] - TLX591-CDx已在澳大利亚 美国 加拿大 巴西 英国及多个欧洲国家获批上市 2024年销售额达5.17亿美元 2025年Q1销售额1.51亿美元(同比+35%) [2] - 公司另两款产品进展:TLX591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STC3141中国二期临床达终点 [3] - 核药抗肿瘤诊疗领域储备15款创新产品 覆盖7个癌种 4款进入注册性临床阶段(3款进入三期临床) [3] 公司财务表现 - 核药板块核心产品易甘泰钇[90Y]微球注射液2024年贡献收入5亿港元(同比+140%) 推动核药板块收入增长177% [3] - 5月7日-13日股价区间累计涨幅38.4% 5月12日创历史新高8.95港元/股 [1] 行业动态 - 港股创新药指数2024年初至5月13日累计上涨22.67% 1月17日-4月1日区间涨幅达42.6% [4] - 医药指数自2024年四季度底部企稳 产业调整接近尾声 政策稳中向好 [1][4] - 老龄化推动未满足临床需求增长 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创新药板块或迎新发展周期 [1][4]
持续亏损、董事长涉短线交易被立案,迈威生物能否顺利赴港上市?
贝壳财经· 2025-05-14 08:40
公司高管动态 - 迈威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1][2] - 公司表示调查仅针对个人 不会对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刘大涛将配合调查工作[3] - 刘大涛2024年持股1510万股 年薪27047万元 拥有药物化学博士背景及20余年医药行业经验[3][4]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759亿元、836亿元、783亿元 同期营收仅028亿元、128亿元、1998亿元 研发投入持续高于营收[5]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955亿元、1053亿元、1044亿元 2024年亏损同比略收窄[5][6]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628% 主要受益于药品迈利舒销售额提升及新药迈卫健上市 药品销售收入达145亿元[6][7] - 2025年Q1营收447885万元(同比-3370%) 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4185%)[7] 研发管线与资本规划 - 核心管线拥有13个在研品种 涉及临床前研究至新药上市准备阶段 需持续大规模研发投入[7] - 2024年12月启动港股上市计划 拟募集资金支持研发扩张 重点推进骨健康创新药项目[7] - 董事长被立案可能影响港股上市进程 但公司声称上市计划不受影响[8] 行业特征 - 生物制药行业具有高研发投入特性 需长期承担临床试验等高成本环节 导致盈利周期滞后[5]
续签!中巴双边本币互换1900亿人民币再续5年 有何深意?
贝壳财经· 2025-05-14 00:05
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续签 - 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互换规模为1900亿元人民币/1570亿巴西雷亚尔 协议有效期五年 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1] - 2013年中巴两国首次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人民币互换资金规模为1900亿元 此次续签规模与首次一致 [1] - 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是一种融资安排 一国央行可以用自己的货币置换另一国货币 以此获得对方货币流动性 一般用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目的 到期后再相应换回 [1] 中巴金融战略合作 - 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金融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和《人民币/雷亚尔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 - 《金融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全面推进两国央行深化合作 包括完善金融市场投资环境 加强金融市场建设相关技术交流 支持金融投资者扩大投资规模 促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 - 通过双边本币合作为两国金融市场提供本币流动性支持 促进跨境支付互联互通 加强快速支付系统和跨境二维码支付对接 [2] 协议对双边贸易和投资的影响 - 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助于扩大两国间本币使用 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3] - 中国连续15年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巴西也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 续签协议有助于深化两国贸易往来 促进人民币在巴西及拉美地区使用 [4] - 巴央行可使用人民币互换资金支持双边贸易 中国人民银行会继续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 为两国经营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投资结算提供便利 [5][6] 全球金融安全网与历史背景 - 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是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近期美国推行所谓"对等关税"的背景下 中巴两国加强货币合作将向市场释放两国携手共进的积极信号 [7]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 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陆续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截至目前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有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互换协议总规模合计约4.5万亿元人民币 [8]
过敏高发季“主妇手”又找上门?医生:手部湿疹一定要坚持治疗
贝壳财经· 2025-05-13 17:29
手部湿疹的现状与认知误区 - 春夏换季时手部湿疹问题凸显 但公众认知存在显著误区 部分患者因缺乏科学防护知识导致病情加重 [3] - 慢性手部湿疹定义为病程超过3个月或每年复发至少两次 临床表现为瘙痒和疼痛 形式包括汗疱疹、角化型湿疹、指尖湿疹等 [4] - 全球每20人中就有1人每年受慢性手部湿疹困扰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约一半患者还伴有足部湿疹 [5] 手部湿疹的病因分析 - 病因主要分为刺激和过敏两类 刺激源包括洗涤灵、消毒液、碱性过大的肥皂等 过敏则与患者体质相关 [4] - 刺激引起的手部湿疹先发生在受刺激部位 过敏引起的手部湿疹对称出现在左右手相同位置 [4] - 严重过敏体质患者的手部湿疹可能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系统性过敏性疾病相关联 [5] 手部湿疹的治疗现状 - 治疗以外用为主 包括保湿润肤剂和外用药物 需坚持至少半年治疗 症状缓解后仍需减少频次用药 [5] - 传统疗法仅能短期控制症状 不适合长期管理 目前针对局部手部湿疹尚无专门获批药物 [6] - 临床使用非激素类外用药物包括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芳香烃受体调制剂等 [6] 高风险人群与预防措施 - 煤矿工人、建筑工人、护士等职业人群易发手部湿疹 需做好防护措施 [7] - 预防措施包括戴手套、使用润肤剂、避免接触过敏原、控制水温、避免强碱性清洁用品等 [7] - 出现痒或疹子等症状时应立即用药 防止病情加重 [7]
北京科博会闭幕:展现创新硬实力 “中国智造”引领未来
贝壳财经· 2025-05-13 10:17
北京科博会核心成果 - 以"科技引领创享未来"为主题,设置6大专题展区(信息科技、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绿色双碳、数字经济、区域创新),吸引800余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 [1] - AI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成为亮点,智能手术机器人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疼痛管理更精准 [1] - 医疗产业自主可控进展显著,部分企业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部分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1] AI医疗技术创新 手术机器人领域 - 强联智创展示AI导管塑形机器人,通过AI算法完成神经介入手术的微导管路径规划与塑形方案设计,1:1呈现手术导航效果,降低手术门槛 [2][4] - 手术机器人推广可提升基层医院诊疗能力,解决急诊患者就医难题,增强医疗资源可及性与公平性 [6] 疼痛管理系统 - 新云医疗推出国内首创AI闭环有源可充电式脊髓电刺激系统(NewStim),实现从开环到闭环的技术跨越,患者在各种活动状态下均可获得稳定镇痛治疗 [5] - 通过AI分析脊髓神经信号提取有价值信息,未来或可实现早期健康问题干预 [6] 医疗产业自主可控进展 国产化突破 - 迈迪斯医疗超声用电磁定位穿刺引导设备采用"电磁导航+超声图像"融合技术,穿刺成功率99%,所有部件实现国产化 [7][9][10] 国产替代案例 - 百特康研发颅颌面外科数字化全流程产品(CCMFPlan软件及定位颌板),获CFDA二类认证,研发投入超3000万元,手术时间缩短50%以上,患者费用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五分之一 [10] 创新产品国际化与智慧养老 国际化应用 - 科亚医疗"深脉分数"获中美欧等四重认证,全球仅两家企业通过FDA认证,产品已落地美、英、德等9国,实现冠心病无创精准诊疗 [11][14] - 冠川智能智慧助老产品(生命体征监测仪、跌倒报警器等)出口澳、新、新加坡等国,技术算法实现零误报,具备国际竞争力 [15] 行业趋势 - AI技术推动医疗从经验依赖转向数据驱动,基层医疗能力提升与高端器械国产化双轨并行 [1][6][10] - 中国医疗科技企业加速国际化,在冠心病诊疗、智慧养老等领域形成技术壁垒与成本优势 [14][15]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连续两个月超50%,5月车市有望平稳增长
贝壳财经· 2025-05-13 09:20
行业整体表现 - 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5.5万辆,同比增长14.5%,环比下降9.4%,前4个月累计零售687.2万辆,同比增长7.9% [2] - 4月零售同比增速为近10年正常年份同期最高,削弱了汽车市场的季度周期波动特征 [2] - 行业价格竞争趋于温和,车型降价潮明显降温,4月仅有14款车型降价,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1款和2023年4月的19款 [3] 新能源车市场 - 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90.5万辆,同比增长33.9%,环比下降8.7%,前4个月累计零售332.4万辆,同比增长35.7% [5] - 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1.5%,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月渗透率过半 [5] - 新能源车成为春季乘用车市场恢复的主要驱动力,政策推动下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叠加免征购置税促进强势增长 [7] 政策与市场活动影响 - 多地出台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叠加上海国际车展新车集中发布,带动客流量和订单转化率环比提升 [1] - 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启动早且补贴"一步到位",截至5月11日补贴申请量突破1000万份,其中汽车报废更新103.5万份,置换更新219万份 [8] - 车展线下活动持续活跃市场气氛,预计5月车市增长相对平稳 [9] 出口市场动态 - 中国汽车出口美国占比极低,自主品牌未在美国销售,美国加关税对自主品牌无直接影响 [10] - 俄罗斯市场自主品牌销量份额保持55%高位,出口减量压力有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