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日报
搜索文档
去年和复星医药“分手”!这家创新药企要再冲IPO!但亏损依旧……
IPO日报· 2025-02-25 19:15
公司上市动态 - 真实生物时隔两年半再次向港交所申请主板上市 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1] - 2022年8月首次递交招股书但上市失败 此次为第二次申请 [3] 核心产品阿兹夫定 - 阿兹夫定是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肺炎口服药 2022年7月附条件获批 [2][6] - 该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 2021年首次获批用于治疗HIV-1感染 是过去30年唯一具备双重机制的核苷类抗肿瘤药物 [5] - 2023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2024年成功续约 覆盖全国31个省市超5万家医疗终端 累计销售超1000万瓶 [7] - 2020年以来累计创造收入超5 91亿元 其中绝大部分来自复星医药协议 [5] - 2023年营收3 44亿元 2024年营收2 38亿元 [10] 商业化合作调整 - 与复星医药达成战略合作 复星医药产业获得阿兹夫定独家商业化权利 [11] - 2023年全部收入来自复星医药产业单一客户 [12] - 2024年9月收回商业化权利 转为与53家经销商合作直接销售 复星医药产业收入占比降至99 2% [12][13] 研发管线布局 - 在研产品包括CL-197和哆希替尼 后者是奥希替尼的"氘代"版本 毒性更低 [8] - 募资用途包括阿兹夫定治疗HIV及肿瘤的研发商业化 以及与其他候选药物联合疗法的开发 [8] - 正在开发阿兹夫定联合疗法用于肝癌 结直肠癌 非小细胞肺癌等适应症 [8] - 构建多靶点抗肿瘤管线 包括EGFR抑制剂 STING激动剂等 多个项目已进入临床阶段 [8] 财务表现 - 2020-2022年前5月收入分别为6 8万元 137 6万元 845 1万元 同期亏损1 51亿元 1 97亿元 2 18亿元 [9] - 2023年亏损7 84亿元 2024年亏损收窄至4004 2万元 [10] - 亏损主要源于存货撇减 研发费用及行政开支 2024年亏损下降因存货撇减金额减少 [11]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王朝阳通过三联创投和CreativeSummit持股48 12% [14] - 董事长兼CEO杜锦发持股17 55% 为丙肝药索非布韦发明者之一 也是哆希替尼和CL-197的发明者 [15]
华为前业务总裁47岁创业,干出个全球第一
IPO日报· 2025-02-25 19:15
公司概况 - 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2月21日正式向港交所递表拟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法巴银行[1] - 公司成立仅不到三年即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可堆叠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前三季度市场份额达24.3%[15] - 截至2025年2月17日,公司已与超60个国家和地区的99家分销商建立合作网络,覆盖欧洲、亚太及非洲等主要市场[15]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许映童为华为前高管,1975年出生,24岁加入华为并工作23年,历任无线产品PDT经理、智能光伏业务总裁等职[5] - 许映童在华为期间接触光储产业并认识到其市场前景,于2022年5月47岁时创立思格新能源[6][7] - 目前许映童直接持股10.18%,通过控股实体间接持股39.1%,合计持股49.28%为公司控股股东[21] 产品与技术 - 旗舰产品SigenStor为全球首款AI赋能的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整合光伏逆变器、储能电池等五大模块,采用模块化可堆叠设计[12] - SigenStor贡献公司总收入超90%,2023年3月获红点设计奖并于6月推出全球品牌[10][13] - 公司开发AI赋能移动app mySigen,支持全产品实时监控与故障排除,2023年11月上架[13] 融资与股权结构 - 2022年完成种子轮融资500万元,A1-A3轮融资540万元;2023年12月及2024年1月再融资1.4亿元和3000万元[8][9][15] - 最大机构股东高瓴创投间接持股14.89%,华登国际持股8.18%,云晖资本与钟鼎资本各持股2.88%[14][20] 财务表现 - 2023年收入0.58亿元,2024年前九个月收入达7亿元同比暴增16倍[17][19] - 毛利率从2023年的31.3%提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44.2%[18] - 2024年前九个月净亏损收窄至0.53亿元(2023年同期亏损2亿元)[17][19]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在上海临港和江苏南通设厂,逆变器年产能90000个,储能电池年产能1.8千兆瓦时,2024年前九个月利用率分别为73.6%和88.3%[21] - 销售网络覆盖超50个国家和地区,欧洲为最大收入来源[16] - 按年收入达1亿美元所需年数计,公司是中国储能厂商中增长最快的企业[19] 上市募资用途 - 资金将用于研发团队扩张、全球营销网络强化、产能扩张、产品组合多元化及营运资金[21]
换了四任保荐机构!五次备案!现在中金出马,沪鸽IPO这回能成功吗?
IPO日报· 2025-02-25 19:15
公司上市历程 - 沪鸽五次尝试A股上市未果,最终转战港交所主板上市,中金公司和DBS为联席保荐人[1][4] - 2015年4月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6月摘牌[5] - 2017年至2023年期间,沪鸽频繁更换四任保荐券商(招商证券、海通证券、中原证券、国金证券),进行了五次上市辅导备案,均未成功[6][7][8][9][10]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沪鸽是中国领先的口腔材料公司之一,产品涵盖口腔临床类、技工类及数字化产品,适用于牙科核心专业领域[12] - 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沪鸽是中国最大的口腔印模制取材料制造商,市场份额为17.9%,也是中国最大的口腔临床类材料制造商之一[13][16] - 合成树脂牙按销售收入计在2023年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占比22.2%[16]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分别为2.8亿元、3.58亿元、3.04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6403.3万元、8835.4万元、7770.8万元[13] - 2023年相比2020年收入增长54.31%,年均复合增长率15.56%,净利润增长117.47%[13] - 报告期内毛利率逐年增长,分别为54.9%、57%、59.2%[14] 产品结构与收入贡献 - 弹性体印模材料是收入贡献最高的产品,占公司收入近四成,2022年和2023年收入均破亿[16] - 合成树脂牙是第二大收入来源,报告期内收入分别为6727.3万元、8384.8万元及6381.3万元,占总收入的24%、23.4%及21%[16] - 无托槽隐形正畸矫治器收入占比约7%-8.5%,2022年、2023年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但毛利率远低于同行时代天使[19][20] 研发与市场拓展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研发团队共有93名员工,超过30%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21] - 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为0.20亿元、0.24亿元及0.21亿元,占同期收入的7.0%、6.7%及6.9%[21] - 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收入分别为2.48亿元、2.08亿元,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1.09亿元、0.95亿元[21]
海尔入主新时达,能否破局?
IPO日报· 2025-02-24 17:48
海尔卡奥斯收购新时达股权 - 海尔卡奥斯通过协议转让和表决权委托获得新时达10%股份及19.24%表决权,合计控制29.24%表决权 [1] - 海尔卡奥斯以7.99元/股定增1.53亿股(占总股本16.83%),耗资12.19亿元 [2] - 完成定增后,海尔卡奥斯总投资25.19亿元,持股比例达26.83%,总控制权超40%,成为新时达实际控制人 [3] 新时达业务与技术实力 - 公司主营业务覆盖电梯控制、机器人控制、工业控制与驱动三大领域,2024年半年报显示其电梯控制器出货量全球第二,SCARA机器人出货量国产第二、全球第四 [6][7] - 截至2023年拥有国家授权专利840项(发明专利343项),软件著作权277项,2019-2023年研发投入年均超2亿元 [7] 新时达财务状况 - 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0.57亿元、3.79亿元,2024年预计亏损1.85亿-3.67亿元 [9][10] - 2024年9月末短期借款5.1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5.53亿元,账上货币资金仅4.82亿元,无法覆盖短期债务 [10] 战略协同与行业背景 - 海尔卡奥斯看中新时达机器人业务前景,定增资金将用于加强工业自动化产业链协同及智能制造技术升级 [3][11] -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服务16万家企业覆盖15个行业,但工业自动化硬件能力薄弱,新时达技术可补足短板 [13][14] - 家电行业增速放缓(2023年零售额7736亿元同比+1.7%),白电巨头纷纷布局新赛道:美的机器人业务营收超300亿元,格力实现全系列机器人产品覆盖,海尔此前缺乏工业机器人核心资产 [15][16]
“易主”后,金利华电再谋出路,这次盯上氢能“小巨人”……
IPO日报· 2025-02-24 17:48
公司概况 - 金利华电成立于2003年4月,2010年4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输变电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绝缘子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4] - 上市以来公司利润持续下滑,2010年归母净利润2621万元,2017年降至1792万元,2018年亏损扩大至-1.785亿元 [6][7] - 2020年山西红太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接手控制权,持股比例21.02%,表决权比例29.04%,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韩泽帅 [8][9] 经营业绩 - 营业收入波动明显:2020年1.29亿元,2021年增至2.3亿元,2022年腰斩至1.18亿元,2023年回升至1.83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达1.64亿元 [13][14] - 净利润呈现U型反转:2020年亏损6027万元,2021年收窄至-4011万元,2022年-2780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766.1万元 [11][12] - 2023年绝缘子业务营收1.22亿元(+23.23%),文化传媒业务6118.85万元(+216.02%),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下降54.62%和28.71% [18] 战略转型 - 2021年拟13.5亿元收购军工企业成都润博100%股权,后因监管问询和宏观环境变化于2022年终止 [16][17] - 2022年10月潞宝集团创始人韩长安(韩泽帅父亲)出任董事长,该集团2024年以367.96亿元营收位列中国民企500强第342位 [18] - 当前拟收购海德利森100%股权,标的公司为氢能装备制造商,2023年营收2.29亿元(亏损530万元),2024年营收3亿元(盈利560万元) [19][21][22] 收购标的分析 - 海德利森成立于2001年,是高压流体装备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制定十余项氢能国家标准,2023年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9][20] - 公司解释标的过往盈利弱源于非标项目商业化能力不足,但技术积累深厚,收购旨在布局新能源领域以对冲主业周期性风险 [22]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韩长安控制的锐玛冠持有海德利森16.77%股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