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证监会:IPO不会大规模扩容
IPO日报· 2025-08-09 08:32
政策动态与IPO市场 - 证监会明确表态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大规模IPO扩容 [2] - 科创板"1+6"政策举措出台,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覆盖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2] - 创业板同步推出第三套上市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2] - 2025年1-8月新增辅导备案企业243家,其中6-7月达112家,显著高于前五个月月均20-30家的水平 [3] - 实际过会企业43家,过会率95.35%,新增IPO上市62家,募资总额634亿元,显示供给端温和增长 [3] 监管措施与结构调整 - 对产能过剩领域实施"红灯暂停",对硬科技、绿色低碳开通"绿色通道"并提高信披质量 [4] - 2025年维持25%的IPO在审企业现场检查比例,延续2024年监管力度以遏制"带病申报" [4] -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推出"并购六条"配套措施,鼓励科技企业通过并购强链补链而非扎堆IPO [4] 国际比较与市场定位 - 全球主要交易所如纳斯达克允许未盈利AI企业直接上市,港交所推出"特专科技"章节,A股政策与之形成呼应 [5] - A股系列政策被视为对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主动适应,提供了制度创新的"中国解法" [5] 行业数据与趋势 - 政策放宽后相关产业企业加速IPO辅导备案,6-7月备案量环比增长约267%-373% [3] - IPO实际落地节奏受控,募资规模634亿元显示监管层采取"滴灌"而非"漫灌"策略 [3][4]
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4万亿元,增长9%!五大银行名列前茅
IPO日报· 2025-08-08 20:31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政策导向 - 新"国九条"和现金分红新规推动资本市场进入"重回报"阶段,强调提高投资者回报[3] - 2025年现金分红榜单设置三个维度:现金分红总额、股利支付率、股息率,每个榜单100家公司[3] - 榜单评价标准包括诚信合规底线(一票否决)、分红连续性(3-5年周期)和多维度指标(绝对与相对值结合)[3] 2024年分红数据表现 - 沪深A股现金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9%,创历史新高[4] - 9家公司分红超500亿元(含5家银行股),33家超100亿元,61家超50亿元[4] - 连续分红公司数量显著增长:2447家近三年连续分红(同比+12%),1681家近五年连续分红(同比+6%),其中210家连续五年增长[4] 股息率与股利支付率特征 - 466家公司近三年平均股息率超3%,133家超5%,榜单公司平均达6.73%[5] - 2024年平均股利支付率39%,1411家公司近五年平均支付率超40%(同比+24%),榜单公司平均49%[6] - 银行、能源、消费龙头主导高分红阵营,如工商银行、中国石油、贵州茅台等[7][10] 行业标杆企业案例 - 现金分红总额TOP10包含工商银行(601398)、建设银行(601939)、中国石油(601857)、农业银行(601288)、贵州茅台(600519)等[7] - 股利支付率榜单前列出现东阿阿胶(000423)、焦点科技(002315)、贵州茅台(600519)等[8][10] - 股息率榜单头部企业中远海控(601919)、宇通客车(600066)、中国神华(601088)等表现突出[10][11]
估值增4倍,这家龙头冲刺上市!
IPO日报· 2025-08-08 14:32
公司概况 - 海清智元是国内多光谱AI技术领域头部企业,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多光谱感知与AI算法自研技术,产品涵盖多光谱AI模块、终端及大模型服务[4][5] - 公司构建了三大核心产品体系:多光谱感算一体、轻量级端侧AI计算、多光谱AI大模型平台,客户包括国营电信运营商及上市AI公司[5] - 截至2025年7月28日,公司拥有95项发明专利及43项软件著作权,轻量化端侧AI计算技术适配多种边缘设备[6]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在多光谱AI行业市占率全国第一(3.5%),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行业第一(11.8%),嵌入式多光谱AI模块行业第三(6.6%)[5] - 中国多光谱AI市场规模2025年约200亿元,预计2029年达588亿元,复合增速31%,上游核心部件由欧美日企业垄断[6] - 可比上市公司包括虹软科技、格灵深瞳、凌云光、云从科技,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各有侧重[6][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25亿元、1.17亿元(同比-48%)、5.23亿元(同比+347%),三年复合增速52.5%[7] - 2022-2024年期内利润分别为-493万元、-1841万元、4041万元,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7] - 2025年Q1营收8242万元(同比+284%),期内利润1414万元(上年同期-86万元)[7] - 毛利率从2022年38.6%提升至2024年44.5%(+5.9个百分点)[9] 研发投入 - 近三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5.7%、26.3%、10.6%,显著高于科创板可比公司平均水平,2024年研发绝对金额创三年新高[9] - 研发重点包括大模型及AI芯片开发,IPO募集资金拟用于增强研发能力、扩大产能及全球市场渗透[9] 融资与估值 - 经历五轮融资共计2.6亿元,投后估值从2020年A轮3.5亿元增长至2025年D轮35.5亿元(4年增长4.4倍)[11][12] - 2024年市销率约6.7倍,低于科创板可比公司平均9.3倍,最新估值低于同行业绩更弱的格灵深瞳(市值58亿元)[12][13] 管理层 - 控股股东周波持股48.87%,拥有西安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背景,曾任多家科技公司高管,2013年创办海清智元[11]
计提商誉减值后,天阳科技又要收购了
IPO日报· 2025-08-08 12:30
公司收购计划 - 天阳科技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通联金服及相关公司的部分股权 [1] - 本次对外投资预计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或关联交易 [3] - 通联金服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2.4亿元,主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系统运维和技术外包服务 [4] - 通联金服最大股东为上海通华金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9.78%),后者由通联支付100%控股 [5] - 天阳科技认为双方在行业赛道、客户定位、产品研发等方面高度匹配,计划在信用卡系统及消费金融系统服务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15亿元、17.76亿元、19.75亿元、19.36亿元、17.66亿元 [8] - 2020-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1.02亿元、0.58亿元、1.14亿元、0.75亿元 [8] - 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下滑23.42%、42.57%,2023年增长近100%,2024年又下降33.94% [9] - 2024年一季度营收4.87亿元(同比降0.19%),净利润2559.64万元(同比降71.88%) [10] - 2024年收入下降主因市场竞争激烈及大项目结算周期延长 [10] 商誉减值影响 - 2024年全资子公司卡洛其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859.71万元,导致净利润下滑 [11] - 卡洛其2017年被收购时形成商誉1.05亿元,2024年营收4733.87万元(同比增10.96%),但利润同比降超40% [13] 股价表现与市场背景 - 8月7日收盘价24.87元(当日涨2.56%) [4] - 5月下旬以来股价从14.6元最高涨至28.18元,涨幅近100%,受美国和中国香港稳定币监管法案推动 [14]
上市当年“业绩变脸”,现要跨界收购,增值率高达325%!
IPO日报· 2025-08-08 10:30
公司战略转型 - 绿通科技计划斥资5.3亿元跨界收购半导体设备企业江苏大摩半导体51%股权,以应对业绩下滑和战略转型需求[1] - 交易采取"股权受让+增资扩股"两步走策略,第一步以4.5亿元收购46.9167%股权,第二步以8000万元增资获取7.6923%股权[4] - 收购资金全部来源于公司IPO超募资金,截至2025年6月底账上仍有16.90亿元未使用[5] 业绩表现与市场困境 - 2024年公司净利润暴跌45.98%至1.42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827万元,同比下降26.16%[9][10] - 美国市场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53.22%骤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14.63%,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及美国"双反"调查影响[12] - 全球场地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至5%-8%,国内竞争更趋白热化[12] 收购标的分析 - 大摩半导体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晶圆量检测设备,产品覆盖6至12英寸晶圆产线,最高支持14nm制程工艺[14][15] - 2023年营收2.31亿元,净利润5857万元;2024年营收增至2.70亿元,净利润6511万元,净利率稳定在25%左右[15] - 评估增值率高达325.74%,净资产账面值2.26亿元,评估值9.64亿元[6] 交易条款与预期效益 - 交易设置业绩对赌机制,大摩半导体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7000万元、8000万元和9000万元,三年累计不低于2.4亿元[6] - 大摩半导体预估毛利率35%-45%,远高于绿通科技2024年的26.41%,有望改善公司整体盈利结构[16] - 公司明确收购旨在拓展半导体领域,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15] 公司历史与跨界尝试 - 绿通科技成立于2004年,长期专注于高尔夫球车、观光车等场地电动车研发制造[8] - 2024年公司通过产业基金完成对快递物流应用材料企业江华九恒数码科技27.50%股权的战略投资[12]
又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可能涉及财务造假……
IPO日报· 2025-08-08 08:33
公司动态 - *ST东通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黄永军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公司表示生产经营一切正常,调查不会影响正常经营活动,黄永军将积极配合调查工作 [3] - *ST东通是国内大安全及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 [3] 财务状况 - 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业绩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超过12亿元 [4] - 2024年4月公司因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4] - 若被认定存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强制退市 [4] 行业情况 - 今年以来A股市场超过60家上市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4] - 部分被立案上市公司实控人、控股股东、高管也被立案调查甚至被留置 [4] - 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是主要立案原因,涉及财务数据虚假记载、关联交易、资金占用等问题 [5][6]
上会在即!八成收入来自美的、格力!南特科技信息披露质量成谜
IPO日报· 2025-08-07 21:19
公司概况 - 南特科技是从事精密机械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应用于空调压缩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5] - 公司控股股东蔡恒直接持有48.82%股份,担任董事长,对公司有重大控制权 [5][12]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34亿元、9.38亿元、10.31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4396万元、8219万元、9469万元,呈增长趋势 [5] 募投项目 - 拟募集资金2.86亿元,投向安徽中特高端精密配件生产基地二期项目(投资额3亿元,募资2.47亿元)和珠海南特机加扩产及研发能力提升项目(投资额8051万元,募资3869万元) [3] - 安徽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广东项目无需环评 [3] 财务表现 - 毛利率低于行业均值:2022-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9.51%、22.28%、22.65%,同期行业均值为21.94%、23.21%、21.62% [5][6] - 研发投入显著低于同行:2022-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35%、2.28%、2.32%,同期行业均值为3.69%、3.76%、3.69% [11][12] - 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共取得15项发明专利 [11]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持续超85%,2022-2024年分别为89.20%、86.35%、87.78% [7] - 对美的集团销售占比从52.17%降至45.46%,格力电器占比从27.44%升至35.25%,两大客户合计贡献约80%收入 [8] - 格力电器同时为第一大供应商,2022-2024年采购占比分别为26.15%、24.06%、24.67% [9] 信息披露问题 - 董事王为光履历存在时间矛盾:宣称1992-1996年在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任职,但该公司2004年才成立 [13][14] - 宣称2001-2018年在青岛思达瑞机械任董事,但该公司2011年才成立 [13][15]
汉桑科技首日爆涨186%,一季度业绩下滑!
IPO日报· 2025-08-07 08:33
公司上市表现 - 汉桑科技于8月6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491,开盘价91.50元/股,开盘涨幅216.5%,总市值118.63亿元 [1] - 公司公开发行股票3225万股,发行后总股本12900万股,发行价28.91元/股,首日收盘价82.89元/股,总市值106.93亿元,首日涨幅186.72%,换手率81.70% [1] - 中签一手汉桑科技股票,上市首日收盘浮盈2.7万元 [1] 股权结构 - 董事长王斌为控股股东,持股28.44%,第二大股东Hansong Technology Limited持股23.94% [2] 公司概况 - 汉桑科技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9675万元,专注于音频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及制造,掌握高性能音频信号处理、音频传输和音频系统智能化等核心技术 [5] - 主要产品包括高性能音频产品、创新音频和AIoT智能产品,提供从设计开发到生产交付的一体化服务 [5] - 截至2025年3月28日,公司拥有112项专利,是南京市培育的独角兽企业 [6]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19亿元、13.86亿元、10.31亿元、14.5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1.88亿元、1.36亿元、2.54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超40%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51亿元(同比下降13.39%),净利润3769.06万元(同比下降15.1%),业绩下滑主因产品换代周期、客户依赖及外部关税等因素 [7] - 2021-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96%、28.49%、29.87%、32.50%、31.47%,呈持续增长趋势,主要系创新音频和AIoT产品毛利率增加 [8] 行业对比 - 同行天键股份2024年营收22.27亿元、净利润2.13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4.36亿元、净利润347.95万元;国光电器2024年营收79.01亿元、净利润2.54亿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17.35亿元、净利润3277.5万元 [7] - 汉桑科技规模较小但2024年净利润与国光电器持平,高端音频ODM业务带来高毛利率优势 [7] - 汉桑科技滚动市盈率43.3倍、动态市盈率71.04倍、市净率5.43倍,高于天键股份(37.13倍、466.55倍、3.23倍)和国光电器(35.47倍、70.04倍、2.03倍) [10] 市场与战略 - 公司产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场,2021-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95.02%、98.01%、98.01%、97.70% [10] - 募投项目包括年产高端音频产品150万台套、智慧音频物联网产品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等,募集资金净额8.65亿元 [11] - 全球定制安装音响市场规模2022年122亿美元,预计2027年186亿美元(CAGR 8.80%);智能家居市场规模2022年1176亿美元,预计2027年2229亿美元(CAGR 13.64%) [11] - 公司提出"1+2+3+4"发展战略:以音频为主线,技术和产品创新为驱动力;发展海外和国内两大市场;拓展音频物联网模组、ODM音频整机、智慧音视频系统三大业务;深耕家用、商用、个人用、车载音频四大赛道 [12] 研发与技术 - 公司在南京、印度、丹麦设立研发中心,研发团队267人,构建高性能音频信号处理、音频传输和音频系统智能化三大核心技术体系 [12]
上市来净利三连降!这家公司发起7.3亿元定增
IPO日报· 2025-08-06 08:32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7 3亿元 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精密动力齿轮智能制造项目 新一代精密传动制造项目 精密传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实际控制人王友利和黄伟红及控股股东丰立传动拟以合计不低于7000万元不超过1 4亿元现金认购本次发行的股票 [4] - 募集资金具体分配为新能源汽车精密动力齿轮智能制造项目2 7亿元 新一代精密传动制造项目2 2亿元 精密传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4000万元 补充流动资金2亿元 [7] 股权结构 - 王友利与黄伟红夫妇分别直接持有公司0 63% 0 75%的股份 并通过丰立传动间接控制公司36 97%的股份 [4] - 王友利能够控制丰众投资和丰裕投资所持公司3 47%和0 76%的股份 夫妇二人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42 58%的股份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 29亿元 4 29亿元 5 05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89 90万元 2409 07万元 1679 53万元 分别同比减少26 14% 46 34% 30 28% [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2 42亿元 同比增长0 25% 净利润322 44万元 同比下降68 79% [7] - 2022年-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9 68% 17 10% 14 90%及13 85% 呈持续下降趋势 [7] 业务与行业 - 公司主要从事小模数齿轮 精密减速器及相关零部件等产品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5] - 公司产品具有定制化特征且外销比例较高 产品结构 原材料采购价格 汇率波动等均会对毛利率产生影响 [7] 业绩下滑原因 - 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 但受拓展新业务带来的阶段性成本费用上升及毛利率下滑 募投项目新增资产转固等综合因素影响 盈利水平存在波动 [7]
刀郎缘何成“流动的GDP”
IPO日报· 2025-08-05 16:47
刀郎演唱会经济效应 - 刀郎宜昌演唱会带动游客量激增65%,直接消费达3.2亿元,综合带动消费4.6亿元,跨区域观众消费占比超80% [3] - 2024年线上演唱会观看人数超5200万人次,点赞数破6亿次,专辑《山歌寥哉》中《罗刹海市》点击量超400亿次创华语单曲纪录 [3] - 巡演门票秒光,形成"万人迁徙式消费",跨省观众平均占比76%,海口站岛外观众人均停留3.2天衍生消费5200元/人 [5] 文旅产业联动模式 - 各地文旅部门推出"演唱会+"模式,结合酒店优惠、景区免门票等措施激活多元消费场景 [3][4] - 巡演城市(大连、临沂、海口等)文旅局长策划旅游产品对接,将文化事件转化为文旅消费风口 [4] - 演唱会结合地方特色曲目(如南宁《山歌好比春江水》),强化地域文化认同并提升社会效益 [5] 刀郎文化IP独特性 - 音乐融合传统戏曲、西北民歌元素(花儿、秦腔等),在乐坛同质化背景下凸显草根情怀与民族自信 [4] - 作品《罗刹海市》因文学性歌词(取材《聊斋志异》)引发全民二创热潮,形成社会共情效应 [4] - 覆盖60后至90后多年龄层听众,演唱会兼具艺术价值与集体怀旧属性,个人形象低调专注契合大众对纯粹艺术的期待 [5] 社会经济转型背景 - "明星IP+地方文旅"协同模式符合文化消费升级趋势,成为城市流量转化与服务业态升级的典型案例 [6] - 现象级效应反映民众对本土文化认同感提升,与当前社会经济转型阶段的需求高度契合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