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比亚迪是客户兼第二大股东,这家公司欲冲刺IPO!
IPO日报· 2025-03-04 19:35
公司概况 - 海伟电子是中国最大的电容器薄膜制造商,市场份额达13.6%[5] - 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总部位于河北省衡水市,主要从事电容器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4] - 主要产品包括电容器基膜和金属化膜,是薄膜电容器的关键组成部分[4] 股东结构 - 控股股东宋文兰直接及间接合计持股77.12%[6] - 比亚迪持股4.9%,为公司第二大股东[6] - 其他股东包括宜宾绿能(4.41%)、阳光电源(2.94%)、长江证券旗下宜昌基金(1.7%)等[6] 产品与市场 - 电容器基膜占公司总收入比例从2022年的91.9%降至2023年的71.8%[7] - 薄型基膜毛利率从2022年的47.6%降至2023年的35.9%,下滑11.7个百分点[8] - 金属化膜于2023年开始提供,毛利率分别为23.7%(2023年)和23.2%(2024年前九个月)[9] - 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4.5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9.5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16.3%[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7亿元、3.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0.7亿元[9] - 2024年前九个月营业收入2.82亿元,净利润0.57亿元[9] - 2022-2024年前九个月研发开支分别为1120万元、1440万元、1190万元[10] - 截至2024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5亿元[11] 客户与产业链 - 主要客户包括薄膜电容器制造商及比亚迪[5] - 公司处于产业链中游环节[5] - 薄膜电容器终端应用涵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系统、工业设备及家用电器等领域[4]
4.32亿收购天宝公司,川发龙蟒能否破局?
IPO日报· 2025-03-03 17:00
公司收购动态 - 川发龙蟒全资子公司南漳龙蟒拟以4.32亿元收购天宝公司60%股份,旨在提升磷酸钙盐饲料添加剂市场竞争力[1][2] - 交易完成后南漳龙蟒将间接控股天宝公司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 公司背景与转型 - 公司成立于1997年,2009年深交所上市,注册资本18.91亿元,实控人为四川省国资委[4] - 2019年通过收购龙蟒大地100%股权实现业务转型,从金融服务外包转向磷化工领域[5] - 2020年完全剥离金融外包业务,聚焦磷化工产业链整合[5] - 当前主营产品包括工业级/肥料级磷酸一铵、饲料级磷酸氢钙等,"蟒牌"为中国驰名商标[4] 财务表现 - 2017-2019年营收分别为8.06亿/7.17亿/19.08亿,净利润3.02亿/-2.17亿/0.85亿[7] - 2019年因龙蟒大地并表实现收入翻倍[7] - 2023年营收77.08亿(同比-23.1%),净利润4.03亿(同比-61.13%)[9] - 业绩下滑主因化工行业周期性波动[10] 标的公司情况 - 天宝公司专注磷酸钙盐饲料添加剂,产品应用于畜禽饲料,客户包括温氏、新希望等[11][12] - 2020-2022年营收持续增长:9.47亿→12.50亿→15.21亿,净利润0.26亿→1.24亿→1.20亿[13] - 2023年营收11.76亿(同比-22.7%),净利润0.32亿[14] - 2024年计提减值致净亏损2亿,剔除后经营净利润3836.11万[14] - 曾两次IPO失败(2020年因DCP毛利骤降,2023年主动撤单)[13] 战略布局 - 公司采取"稀缺资源+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策略,发展磷钛铁锂钙绿色产业链[5] - 此次收购意在通过产业协同强化饲料添加剂领域布局[11]
重大资产重组,上市以来首次!
IPO日报· 2025-03-03 17:00
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 腾景科技正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迅特通信控股权,交易后部分交易对方将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 [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 [1] 迅特通信背景与技术能力 - 迅特通信成立于2008年,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光互联产品研发,覆盖AI算力中心、5G及电信传输网络领域 [3] - 2024年推出400G/800G全系列光模块产品,计划推出1.6T硅光模块,拥有近200项研发专利及垂直整合能力(晶圆-器件-模块) [3] - 实控人郑波持股90%通过启真投资控股,其出身华为并曾任省级公司总经理,2012年创立迅特通信 [4][6] 腾景科技战略意图与财务表现 - 此次为腾景科技上市后首次重大资产重组,旨在光通信领域强链补链,双方业务均属光通信领域 [7][8] - 2021-2023年营收稳定(3.03亿元→3.44亿元→3.40亿元),净利润0.52亿元→0.58亿元→0.41亿元 [10] - 2024年预计营收4.45亿元(同比+31.07%),净利润6951.99万元(同比+66.89%),受益于AI算力驱动及新兴领域业务增长 [10][11]
“科创板八条”效果显著,上交所持续推动高质量并购
IPO日报· 2025-02-28 18:03
制图:佘诗婕 并购交易数量翻倍 据统计,2024年6月19日"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板上市公司共推出并购交易近80单,数量增长1倍以上, 且均为产业并购,其中重大现金收购及发 股类交易的数量超过2019-2023年5年的总和,已出现多起"发股+定向可转债+现金"组合支付、差异化对价等创新性案例,以及收购境外上市公司、收购未 盈利资产、收购拟上市企业等交易。 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 沪市新增各类资产交易逾460单,其中53单系重大资产重组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交易单数较"并购六条"发布 前5个月增长近五成,超八成资产购买交易围绕新质生产力开展。 星标 ★ IPO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2月28日,上交所发布,日前,上海市委金融办、上海证监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再次联合举办沪市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流座谈会,20余家证券公 司、股权投资机构、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市场机构参会。 本次座谈会旨在交流去年下半年以来沪市并购重组市场情况和典型案例,听取市场意见建议,凝聚市场共识,进一步推动"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和《上 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 ...
小游戏先驱欲IPO,但《天剑奇缘》、《九州岛仙剑传》进入衰退期,持续造血能力存疑
IPO日报· 2025-02-28 18:03
公司概况 - 星邦互娱为VIE架构公司,控股主体UNI-STAR INTERACTIVE HOLDING LIMITED于2024年2月27日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1]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领先的集开发、发行及运营能力于一身的移动游戏企业,小游戏领域先驱 [1] - 2023年市场份额表现:小游戏流水排名第一(14.8%)、古风RPG第二(13.0%)、RPG整体市场第三(6.0%),综合能力移动游戏公司中排名第六(1.8%) [3] 财务表现 - 收入持续下滑:2022-2024年前九个月营收分别为56.75亿元、53.27亿元、20.9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降幅达50.8% [3][4] - 盈利能力恶化:同期净利润从3.28亿元降至1.97亿元,2024年前九个月转为亏损4717万元 [3][4] - 毛利率波动: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30.6%、26.3%、33.5%,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从21.4%升至29.2% [4] - 现金流紧张:截至2024年9月现金及等价物仅5942万元,但2022-2024年累计派息3.79亿元(含2024年1.2亿元) [11] 产品结构 - 收入高度依赖两款老游戏:《九州仙剑传》和《天剑奇缘》合计贡献收入占比从88.9%(2022年)降至70.2%(2024年前九个月) [5] - 核心产品衰退:两款主力游戏运营周期达50-62个月(远超RPG行业10-24个月生命周期),2024年前三季度流水同比下滑73%和54% [6][7] - 新游戏表现亮眼:《异界深渊:大灵王》2024年前九个月流水达3.996亿元,《山海剑途》同期流水1.47亿元 [7] - 产品储备丰富:现有18款储备游戏(15款自研+3款授权),计划2025-2027年推出16款新游(13款自研+3款授权) [7] 运营指标 - 用户规模锐减:平均月活跃用户从5491万(2023年前九个月)降至2044万(2024年前九个月) [8][9] - 付费能力下降:付费用户数从96.5万降至54.6万,单用户平均流水从52.6元降至45.6元 [8][9] - 变现效率低下:累计注册用户17亿但付费率仅1.58%-2.67% [9] 股权结构 - 高度集中:创始人郭中健通过三家实体持股57.54%,其女郭小兰持股33.16%并任CEO,父女合计控股90.7% [13] - 历史股权变动:2018年郭小兰转让8.13%股权后于2020年回购,同年引入成都高新创投作为投资人 [13]
扣非连亏!瑞康医药看上了200万/台的市场,不过要与通用和西门子PK!
IPO日报· 2025-02-27 16:11
收购交易概述 - 瑞康医药子公司吉祥山医学科技拟以1.51亿元现金收购关联方烟台衡悦健康持有的浙江衡玖76.01%股权,交易完成后浙江衡玖将成为合并报表子公司[1][4] - 此次交易为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4] - 瑞康医药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15亿元,拥有100余家子公司及9000余名员工,2011年于深交所上市[5] 战略布局分析 - 收购符合公司围绕健康产业上下游布局的整体战略,是扩展医疗器械生产研发领域的关键举措[7] - 浙江衡玖的三维乳腺超声断层成像系统将与公司现有医院渠道形成协同,加速产品商业化[8][9] - 标的公司产品定位高端,单台不含税售价200万元,与国际品牌GE、西门子价格持平[16] 财务数据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下滑:2020年272.34亿元→2023年80.34亿元[11] - 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2020年0.83亿元→2021年-2.29亿元→2022年-9.28亿元→2023年-2.09亿元[11][12] - 亏损主因包括战略收缩(退出部分子公司)、商誉减值及行业政策影响[12] 标的公司情况 - 浙江衡玖核心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4年底启动二次预临床,累计研发投入超7000万元[17][18] - 2022-2023年分别亏损782.13万元和1115.47万元,2023年前8月亏损680.92万元[18] - 业绩承诺要求2027-2029年净利润分别达900万元、1700万元、3000万元,未达标将调减交易对价[19]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自动乳腺超声系统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10.85亿元,乳腺癌筛查需求持续增长[17] - 当前市场被GE、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主导,标的公司需依托收购方渠道突破市场[16][18]
香港优化上市门槛:短期加速中概股回归与海外融资,中长期巩固金融中心地位
IPO日报· 2025-02-26 16:15
香港财政预算案及上市规则优化 -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宣布将审视上市要求和持续责任,优化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门槛,并研究设立退市后场外交易机制 [1] 特专科技公司及SPAC上市规则调整 - 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公告,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市值门槛下调:已商业化公司从60亿港元降至4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从100亿港元降至80亿港元 [3] - 调整旨在降低上市障碍,吸引更多企业赴港上市,提升市场流动性和竞争力 [3] 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门槛优化 - 第二上市市值要求可能从"400亿港元或100亿港元+年收入10亿港元"降至"30亿港元(上市满5年)或100亿港元(上市满2年)" [4] - 允许同股不同权(WVR)或可变利益实体(VIE)架构企业直接申请双重主要上市,无需调整原有结构 [5] 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 吸引更多中概股和海外企业赴港上市,尤其是面临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退市压力的企业 [4][5] - 双重主要上市企业可纳入港股通,吸引内地南向资金流入,提升流动性和估值 [5] - 政策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大湾区企业利用香港平台融资 [5] 潜在挑战 - 大量企业涌入可能导致部分股票交易冷清,需强化上市后持续责任审查及退市机制监管 [5]
这家公司多次亏损!还曾商誉炸雷!东睦股份现要“全控”……
IPO日报· 2025-02-26 16:15
交易概况 - 东睦股份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上海富驰35.75%股份,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旨在实现完全控股[1][2]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属关联交易,公司股票自2025年2月25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2] - 上海富驰当前股东结构:东睦股份(64.25%)、远致星火(15%)、钟伟(13.67%)等,此次收购目标为剩余少数股权[5] 估值变动 - 2020年1月东睦股份以10.39亿元收购上海富驰75%股权时,标的100%股权估值13.85亿元[5] - 2023年9月远致星火增资2.82亿元后,上海富驰100%股权估值升至19亿元[6][8] - 2025年2月最新现金收购0.5%股权对应估值13.5亿元,较2020年略有下降[5][6] 财务表现 - 上海富驰2023年营收10.36亿元,净亏损5562万元,负债率61.85%;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2.83亿元,净利润6515万元,负债率升至65.55%[10] - 历史业绩波动显著:2018-2019年净利润3372万-4729万元,2020-2022年收入13.03亿-11.73亿元,净利润从-1620万元扭亏至301万元后又转亏[10][11] - 2020年并购产生近5亿元商誉,2021年因计提商誉减值导致东睦股份亏损并遭上交所问询[12] 业务与技术 - 上海富驰主营金属注射成型(MIM)技术,生产复杂结构零部件,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4] - 2023年增资扩股引入远致星火,东睦股份持股比例从75%稀释至63.75%[6][7]
“回旋镖”资本局:IPO前套现,至纯科技现要重新收回……
IPO日报· 2025-02-25 19:15
核心观点 - 至纯科技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 拟收购威顿晶磷控股权以缓解资金压力 但公司面临业绩大幅下滑 应收账款高企 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及偿债压力等多重挑战[1][3][5][6][8]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0.9亿-1.35亿元 同比下滑64.22%-76.14% 扣非净利润腰斩[1][5] - 2023年净利润为3.77亿元 其中1.4亿元投资收益来自转让威顿晶磷股权[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连续七年为负 累计净流出超23亿元[5] - 2024年三季度末货币资金7.44亿元 短期借款30.08亿元 长期借款17.95亿元 资产负债率62.73%创近六年同期新高[6][7] 应收账款状况 - 应收账款余额持续增长:2021年14.08亿元 2022年24.17亿元 2023年28.17亿元 2024年上半年31.05亿元[3]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逐年上升:2021年188.85天 2022年195.87天 2023年258.81天 2024年上半年274.03天[3] - 2023年账龄1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37.62% 较2022年末29.70%显著提升[3] - 具体账龄结构:1年以内17.58亿元 1-2年6.22亿元 2-3年1.29亿元 3年以上3.10亿元(含5年以上1.64亿元)[4] 经营挑战 - 半导体核心部件遭"卡脖子":欧美日供应商延长管制阀门 泵类等关键部件交付周期从6个月至12-18个月[5] - 境外供应商违约:2020年采购协议原定2023年下半年交付 但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未交货 导致1.06亿元预付款计提50%减值损失 相当于2023年净利润的14%[5] - 业务增速放缓:主营系统集成及材料和设备业务因客户付款审批流程长 项目审计周期不可控 财政资金拨付不及时等因素影响回款[5] 融资与资本运作 - 2019年定增募资4.30亿元 投资进度96.90%[6] - 2020年定增募资13.56亿元 投资进度60.33% 其中36.20亿元变更用途[6] - 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威顿晶磷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1] 收购标的分析 - 威顿晶磷为电子化学品供应商 2022年净利润5305.80万元 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3593.79万元[8] - 至纯科技2020年通过A轮融资6426万元入股 2022年追加投资2499万元 2023年11-12月以2.10亿元转让12.1%股权 交易后仍持有14.81%股权[9] - 威顿晶磷曾挂牌新三板(2014-2018年) 2023年9月启动IPO辅导 当前估值17.35亿元(2023年末)[9]
伯特利28亿再融资获通过,2025年再融资市场或生变……
IPO日报· 2025-02-25 19:15
伯特利可转债发行 - 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可转债上会获通过,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8.32亿元,每张面值100元,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2][3]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机械制动产品、智能电控产品和机械转向产品研发生产,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92亿元、55.39亿元、74.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5亿元、7亿元、8.91亿元[4] - 对奇瑞汽车关联销售占比逐年提升,2021-2023年分别为32.01%、34.13%、37.80%,2024年前3个月达46.99%[4] 募投项目规划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6个项目,其中5个实体项目计划总投资25.50亿元,包括年产60万套EMB(2.81亿元)、100万套线控底盘制动系统(5亿元)、100万套EPB(2.64亿元)、高强度铝合金铸件(3.5亿元)及墨西哥轻量化零部件(11.55亿元)[5] - 上述5个项目拟使用募资19.82亿元,剩余8.50亿元(占30%)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5][6] 再融资市场动态 - 2025年初沪深交易所已有4起再融资项目上会且均获通过,全部为可转债项目[7] - 2024年A股再融资审核90家(较2023年418家大幅下降),通过率97%,其中可转债审核32家,股票审核58家[9][11] - 被否案例包括日科化学(塑料橡胶改性剂)5.15亿元可转债融资,未充分说明融资必要性,以及葫芦娃药业(儿科用药)因研发款项、推广费激增等问题被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