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商业评论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速度+智能豪华+奔驰标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7 19:15
跨国车企战略转型 - 2023年上海车展成为跨国车企重新评估中国智能电动车竞争力的转折点,促使市场战略和合作方式发生重大调整[3] - 2025年上海车展显示跨国车企已适应中国竞争节奏,奔驰、丰田、大众等推出由中方团队主导定义的新一代产品,预计2025-2027年集中上市[3] - 奔驰通过"中国速度+奔驰标准"策略实现技术快速落地,2023年一季度蝉联中国豪华车销量及百万级豪车市场双冠军,累计用户达680万[8] 奔驰技术突破 - 800伏电气架构、两挡变速箱及In-drive制动系统提升能效,新型太阳能涂层技术年发电量可支持1.4万公里续航[5][6] - 全球首款应用神经形态计算的量产车VISION EQXX实现数据处理能耗降低90%[6] - 2026年量产的线控转向技术融合舒适性与动感表现,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已获北京路测许可[8] 纯电MPV市场布局 - 奔驰推出全球首个纯电MPV架构VAN.EA,基于该平台的VLE/VLS系列将于2026年上市,定位高端私享豪华[12][14] - Vision V概念车轴距达3530毫米,配备65英寸可升降巨幕、7台投影仪及杜比全景声系统,重新定义豪华MPV标准[16][18] - 中国MPV市场占比不足5%,但新能源MPV凭借智能化、大空间等特性成为新势力突破点,奔驰率先抢占该细分领域[10][12] 全新纯电CLA产品力 - 长轴距CLA续航达866公里(CLTC),百公里电耗10.9千瓦时,高环测试实测里程1071公里[21][23] - 搭载全球首款电动两挡变速箱,800伏架构支持充电10分钟补充370公里续航[23] - 智能系统配备英伟达Orin X芯片,语音交互效率提升50%,AI助手可识别4种情感并响应[23] 安全与品质标准 - 新车上市前需通过1.5万次仿真测试及180+次实车碰撞测试,标配11气囊含同级独有中央气囊[25] - 电池热失控测试满足2026年新国标,高压系统碰撞后2秒内电压归零,获中国电动汽车火灾安全五星认证[25] - 完成超500项整车测试包括10万次摔门测试及-35℃至90℃极端环境验证[25]
北纬 77°:看见未来的极狐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6 12:13
品牌焕新与设计哲学 - 北汽极狐在2025上海车展发布ARCFOX 77°概念车,展示品牌未来方向,车身设计灵感源自北纬77°北极狐故乡,融合科技与人文平衡 [3] - 概念车采用运动轿跑与MPV跨界设计,体现首席设计官罗伟基的ARC-FLOW(极智源流)哲学,以设计驱动品牌独特性 [5][8] - ARC-FLOW四大核心支柱:智感无界(物理与数字融合)、极致效能(高性能低能耗)、自适随心(灵活适应需求)、温暖环抱(全方面主动关怀) [10] 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 - ARCFOX 77°采用鸥翼门设计,座椅自动外移旋转提升进入便利性,结合光影美学营造温暖体验 [12][14] - 内饰配备智能温控系统、独立私人空间(C位座椅、显示器及帘幕)及可收纳方向盘,体现"自适随心"与"智感无界" [15] - UX Band交互带支持多屏互联与偏好学习,可形变空气动力学套件实现全地形自适应能力 [16] 品牌战略与市场表现 - 北汽极狐兼具国企底蕴与新势力基因,整合华为ADS系统、自研BE21平台等技术资源,2024年3月销量达13018辆创历史新高,一季度销量2.4万辆同比增700% [18] - 公司通过概念车研发打破行业同质化竞争,罗伟基的加入推动品牌向上发展,未来将从技术驱动转向设计驱动,强化情感共鸣 [20][22] 行业趋势与定位转型 - 极狐从"技术派"进阶为"体验派",通过ARCFOX 77°定义未来产品线造型趋势,成为出行智慧伙伴而非单纯交通工具 [6][12][22]
沃尔沃卡车业务将在北美裁减 1000 名员工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5 22:56
撰 文 / 钱亚光 设 计 / shelly 来 源 / www.ttnews.com,www.freightwaves.com 4月23日,在沃尔沃卡车北美公司(Volvo Trucks North America, VTNA)和Mack卡车2025年第一季 度财报电话会议的最后时刻,沃尔沃集团首席执行官马丁·伦德斯泰特(Martin Lundsted)抛出了一 个重磅消息,该集团北美卡车业务将在未来几周内裁员约1000人。 Mack卡车及其前母公司雷诺工业车辆公司在2000年被沃尔沃卡车北美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 VTNA 和Mack卡车在新河谷(3400 人)、利哈伊谷(2800 人)和哈格斯敦(1700 人)的制造工厂 共雇用了 7900 名员工。 此前预计两家公司将有约800名员工被解雇。伦德斯泰特表示,称由于需求疲软和经济不确定性, 这两家公司还将再裁减约200个工作岗位。 沃尔沃集团首席财务官马茨·巴克曼(Mats Backman)表示,由于关税的影响以及所谓的"抢购 潮"预期落空,沃尔沃下调了业绩预期。 4月中旬有消息称,Mack公司位于利哈伊谷的装配厂将有多达 350 名员工被通知离职。Tr ...
雷军缺席,上海车展流量被他们瓜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5 22:56
上海车展核心观察 - 展会规模空前盛大,200多场发布会及沟通会密集举行,主流车企全面展示新车、新技术和新战略 [2] - 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同台竞技,电动化、智能化成为行业共同发展方向 [2][34][59] - 豪华品牌加速科技与豪华融合,强化品牌竞争力 [60] 自主品牌表现 技术创新 - 华为鸿蒙智行新增"尚界"品牌,形成五品牌矩阵协同发展 [4] - 吉利极氪首发搭载双Thor芯片和5激光雷达的极氪9X,算力达1400TOPS [4] - 小鹏汽车展示AI技术,机器人进驻海外4S店担任"智能销售顾问" [4] 产品布局 - 比亚迪发布腾势概念超跑、Ocean-S概念车等7款新车 [4] - 奇瑞推出全新QQ纯电微型车及星纪元ET等车型 [4] - 长城汽车六大品牌集体亮相,哈弗枭龙MAX搭载Hi4技术 [4] 战略转型 - 上汽发布Glocal战略,推动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4] - 长安汽车海外销售占比达20%,人员本地化率提升至60% [7] - 极狐3月销量突破1.3万辆,同比增长超500% [12] 合资品牌动态 战略调整 - 大众集团强调"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承诺加快技术交付 [35] - 日产计划2027年前投放10款新能源车型,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 [52] - 马自达计划2030年在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占比达60-70% [40] 产品创新 - 丰田铂智7搭载华为鸿蒙座舱和激光雷达系统 [35] - 别克GL8陆尚插混版纯电续航142公里,综合续航1370公里 [36] - 马自达EZ-60基于长安EPA平台打造,提供增程/纯电双版本 [36] 豪华品牌动向 技术突破 - 奔驰全新CLA纯电车型搭载MB.OS架构和L2++级智驾 [60] - 宝马展示"驾控超级大脑"概念车,响应速度不到1毫秒 [60] - 奥迪A5L引入华为智驾方案,支持道路NOA功能 [60] 品牌建设 - 莲花推出底盘技术开源和安全驾驭训练营计划 [63] - 奥迪推出独立子品牌"AUDI",瞄准科技感知力强的年轻用户 [65] 行业趋势洞察 - 新能源渗透率超50%后,用户购车决策呈现"考虑圈-对比圈-购买决策圈"漏斗过程 [24] - 行业竞争从配置参数比拼转向用户真实需求挖掘 [22] - 全球化布局成为车企共同选择,本地化运营能力成为关键 [4][7][52]
上汽大通,新在哪里?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4 14:13
战略核心 - 以"懂车更懂你"为框架,通过技术平权与生态共创双轮驱动,重构汽车产业价值逻辑,深度融入用户需求[5] - 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型国际化科技生态商用车集团,目标2030年销量50万台,重回行业第一阵营[5] - 重点把握海外市场增长、国内新能源趋势及轻客/皮卡细分市场潜力,成为效率先锋与TCO专家[5] 组织架构 - 成立大商用车板块,贾健旭任董事长,杨怀景担任商用车执管会主席兼上汽大通总经理[8] - 管理架构扁平化改革,领导层从战略制定转向一线指挥,加速市场响应[8] - 整合上汽大通与商用车板块资源,构建技术共享的全球领先发展体系[8] 产品布局 - 聚焦轻客、轻卡、皮卡及MPV等优势品类,构建全品系物流运输解决方案[10] - 推出G50混动MPV(10万级全球唯一混动MPV)、新途远界超混大轻客(续航超1000公里+1分钟快充1度电)等场景化产品[16][18] - 强化改装定制能力,如大拿餐车定制版,拓展创富场景[18] 技术生态 - 与华为乾崑合作开发车云服务平台,首搭星际皮卡实现卫星通讯与实时升级[14][16] - 构建"车-货-人-数据"生态链,覆盖金融、保险、充电等全环节商业生态[12] - 计划在智能驾驶辅助领域深化合作,覆盖房车、物流配送等商用场景[16] 市场策略 - 国内实施差异化区域策略,海外已布局73国形成五大万辆级市场(澳新/墨西哥/南美/欧洲/中东)[20] - 通过"铃驹运力"平台整合运力资源,联合改装企业构建Van Life 2.0生态[10][18] - 目标实现轻客国内第一、新能源轻商第一、轻商出口第一的三重领先[12]
从概念车、越野车、轿跑到Robotaxi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4 14:13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 1901年上海首次出现两辆奥斯摩比尔汽车 上世纪40年代上海已有3万辆涵盖世界主要品牌的汽车 被称为"万国汽车博览" [2] - 经过120多年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从进口到规模出口的跨越 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成为行业新标杆 [2] 2025上海车展北汽集团参展概况 - 以"智变·新程"为主题 携北京越野/北汽极狐/享界/奔驰等品牌30余款新车亮相 展台面积达2520㎡ [4][11] - 首发7款重磅车型包括BJ40增程赤兔版/ARCFOX 77°概念车/极狐新阿尔法S5/享界S9增程版等 [4][6][8] - 展台设计融合现代科技感 通过声光电氛围营造展现年轻化新面貌 [4][11] 北汽极狐品牌技术突破 - 概念车ARCFOX 77°由全球设计VP罗伟基操刀 搭载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高能量密度电池 [6][11] - 极狐新阿尔法S5采用800V高压平台+5C超充技术 10分钟充电280km 零百加速3.7秒 [13] - 3月销量1.3万辆创历史新高 一季度同比暴涨700% [11] 北京越野与享界品牌表现 - BJ40增程版48小时订单破万 赤兔版在颜值/性能/安全三方面升级 [8][15] - 享界S9增程版CLTC续航1355公里 WLTC油耗5.93L/百公里 连续7个月蝉联40万以上纯电轿车销冠 [8][15] 三年跃升战略规划 - 2025-2027年计划实现年销量300万辆 其中自主品牌200万辆/新能源占比超50% [20][22] - 2024年研发投入130亿元 团队超8000人 重点攻关芯片国产化/智能座舱等技术 [22] - 一季度销售超40万辆同比增长6% 北京地区产值924亿元同比增长5% [8][22] 核心技术布局 - 三电技术行业领先 氢燃料储存/转换技术取得突破 [22] - 智能网联实现高效信息交互 整车架构持续优化升级 [22] - 计划2030年前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 [22]
特斯拉Q1净利润暴降 71%,马斯克将减少政府工作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4 14:13
设 计 / shelly 4月22日,特斯拉中国宣布,焕新Model Y首次全系推出"5年0息"活动,首付7.99万元,月供低 至约3060元;Model 3全系推出限时8000元保险补贴,后轮驱动版和长续航全轮驱动版还可叠 加"5年0息"活动,月供低至约2460元。两个活动均持续到2025年6月30日。 今年以来,特斯拉在中国销量陷入增长瓶颈,在欧洲销量出现大幅下滑,在美国电动车市场份额也 受到挑战。深水资产管理公司(Deepwater Asset Management)预计,受关税和产品线老化等因素 影响,特斯拉2025年的交付量将比去年降低9%。 据特斯拉的收益报告,第一季度财务业绩远低于预期,净利润同比下降 71%,至4.09亿美元,合每 股12美分。特斯拉将其净利润下降归因于汽车售价降低、交付量减少以及运营成本增加。 在1月至3月期间,特斯拉的营收同比下降9%,从213亿美元降至193.4亿美元,低于华尔街的预测。 特斯拉的毛利率从17.4%下降至16.3% 。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至139.7亿美元。 晨星(Morningstar公)司分析师塞思·戈德斯坦(Seth Goldstein)表示 ...
2025上海车展,有哪些看头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3 09:08
中国汽车市场概况 - 中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2023年销量达3100万辆 [4] - 本土车企在电动车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科技公司如小米、华为凭借软件优势跨界入局 [4] - 价格战持续胶着,自动驾驶功能成为竞争新焦点 [4]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 - 监管部门限制"自动驾驶"营销术语,要求车企强调驾驶员责任 [6][8] - 小米SU7事故后,比亚迪、极氪等修改宣传策略,转向谨慎推广辅助驾驶功能 [8] - 比亚迪将"天眼"驾驶辅助系统设为全系标配,最低覆盖1万美元车型 [10] - 特斯拉在中国暂停FSD免费试用并更名"智能辅助驾驶" [10] - 极氪计划推出首款L3级辅助驾驶车型,但发布会重点展示混动技术 [12]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50%,远超欧美市场 [12] - 电池安全标准升级,热失控至起火时间从5分钟延长至2小时 [12] - 上海车展涌现多款电动SUV,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 [14][17] - 小鹏G6、吉利银河E6等车型以更低价格提供更先进充电/辅助驾驶技术 [17] 外资品牌本土化战略 - 丰田bZ系列亮相,热销车型融入中国工程师设计的改装元素 [18][20] - 日产推出首款中国设计车型N7,针对本地需求优化智能座舱 [22] - 本田烨GT由中国团队设计,搭载宁德时代/华为等技术 [24] - 大众ID EVO概念车展示中国专属设计语言和高阶辅助驾驶 [26] - 奥迪Q6L E-tron为中国定制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28] - 宝马Neue Klasse平台聚焦电池/软件创新 [30] - 奔驰推出Vision V概念车和电动E级车型 [32] 特斯拉市场挑战 - 特斯拉中国市场份额从2020年15%降至2024Q1的9% [14] - 未参加中国车展,Model Y面临12-13款中国竞品围攻 [15][17] - 全球销量首次下滑,欧美市场加速萎缩 [14]
李斌金舸:永远瞄着MINI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2 00:03
萤火虫上市与定价策略 - 萤火虫于4月19日以6城连续12小时直播形式上市 含电池最终定价11 98万元(自在版)和12 58万元(发光版) 较预售14 88万元大幅下调[3][6] - 两个版本订单比例:自在版占20%-25% 发光版占70%-75% BaaS方案推迟至8月1日公布 旨在分阶段刺激销量[8] - 调价原因包括产品毛利考量、市场情绪及竞争环境 同时保持对标MINI的高端定位 价格下探可吸引更广泛用户群[12]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萤火虫定位为智能电动高端小车 全球市场瞄准欧洲和中国 欧洲定价将显著高于中国 采取"一国一策"差异化定价[13][19] - 全球B级车(A0级)市场规模达1510万辆/年 欧洲占500万辆 产品设计针对欧洲偏好(小巧尺寸/操控性)和中国需求(舒适性/后排空间)[19][20][22] - 销量目标设定为占公司总销量10% 若蔚来实现月销5万辆 萤火虫需达5000辆/月[8] 换电网络调整 - 放弃独立换电体系 并入蔚来第五代换电站网络 兼容蔚来/乐道/萤火虫三大品牌 原因为单一车型难以支撑独立网络建设[8][15][16] - 欧洲市场原计划采用集装箱式低成本换电站(目标成本为蔚来1/5) 因俄乌战争及关税政策调整而改变策略[15] - 换电版本虽增加千元成本 但带来车电分离、电池升级、残值保障等长期优势 初期通过3000元充电补贴替代换电需求[16] 渠道与用户运营 - 销售体系整合:蔚来销售顾问可直接销售萤火虫 乐道团队独立运营 充换电及售后服务体系三品牌共享[24] - 用户运营强调社区共创 通过"发光计划"征集用户创意 后续将拓展改装/贴膜等玩法 形成多样化用户圈层[25][26] - 产品设计聚焦城市短途场景 采用后置后驱布局(电机61 9kg) 平衡风阻与造型 兼顾中国五座需求和欧洲后备箱空间[20][22]
三个月三度来华:黄仁勋穿上了西装,力争中国市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1 07:04
英伟达中国市场战略 - 英伟达CEO黄仁勋三个月内三次访华 凸显中国市场战略重要性 最近一次罕见着西装体现规格升级[4] - 中国区贡献英伟达全球营收13% 达171亿美元(1245亿元人民币) 过去三年增速超495%[4] - 中国市场占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20%-25% 腾讯 阿里巴巴 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是重要客户[4] - 与理想 长城 极氪 小米 比亚迪等车企在智能驾驶和汽车芯片领域有合作 黄仁勋称"中国是战略支柱"[4] H20芯片禁令影响 - 美国升级出口管制导致英伟达损失55亿美元 股价盘后跌超6% 直接禁售H20芯片并阻断新加坡中转渠道[6] - H20是H100的"阉割版" 综合算力仅H100的20% 但在大语言模型推理方面快20%以上 可无缝接入CUDA生态[8] - 杭州幻方量化使用H20训练出DeepSeek模型 特朗普称其"给美国敲响警钟"[8] - 黄仁勋曾以5000亿美元AI数据中心投资换取特朗普暂缓H20管制 但一周后政策反转[8] 日本汽车芯片反击 - 丰田 日产 本田组成ASRA财团 牵头开发下一代汽车芯片标准化设计 目标2029年3月前完成[10] - 日本在软件定义汽车(SDV)领域落后中国2-3年 因开发流程优先硬件后软件[10] - 2024年丰田在华销量下滑6.9% 日产和本田分别下滑12.2%和30.9%[10] - 中国车企在泰国市场份额从2.3%升至7% 印尼从0.4%升至2.9% 同期日企份额均降约10个百分点[13] 芯片标准化战略 - ASRA计划开发基于chiplet的基础芯片设计 获日本政府410亿日元(2.86亿美元)补贴[16][17] - 标准化设计可节省开发成本 基础芯片可组合扩展 适应从入门车型到自动驾驶的不同需求[16][17] - 德勤预测2025年汽车芯片需求占半导体总需求12.7% 远低于数据处理(32.9%)和通信(30.2%)[21] - 标准化可提升与代工厂议价能力 基础芯片规模化生产将简化供应链[21] 行业竞争模式差异 - 中国车企更关注芯片供货速度和成本 采用类似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模式[19] - 日本车企仍注重架构细节 通过"逐底竞争"实现芯片标准化和开源 最终降低计算成本[19] - Tenstorrent目标2026年开发标准化芯片组 认为日本车企可间接受益于价格竞争[21] - ASRA尝试联合制定国际标准 获欧洲同行关注 反映行业对形势严峻性的共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