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搜索文档
输球的镇江,其实很争气
投资界· 2025-06-09 14:57
城市产业竞争格局 - 镇江被南京、常州、无锡三座"万亿俱乐部"城市环绕,产业优势不突出但正奋起直追[2] - 城市口号"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体现竞争反差感,赛场内外产业较劲明显[2] - 2024年镇江发生8起融资事件,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疗等领域[5][6] 产业集群与战略布局 - 镇江聚焦"四群八链"主导产业体系,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经济4大集群及8条重点产业链[2][3] - 目标推动产业产值迈向万亿元大关,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3] - 参与共建长三角大飞机集群,C919约90%舱内饰件、50%铝材及复合材料构件来自镇江企业[7][8] 企业融资与技术创新 - 慧创医疗半年内完成两笔亿级融资(B+轮近亿元),估值突破50亿元,研发全球首台100通道近红外脑成像设备[6][7] - 镇江30多家企业参与C919、运20等国家重大工程配套,11家跻身中国商飞供应商,形成百亿级航空航天集群[8] - 新材料企业江苏天工科技登陆北交所,为钛合金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0] 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 天奈科技为全球首家将碳纳米管大规模应用于锂电池的企业,客户覆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10] - 恒神股份是中国首家碳纤维全产业链企业,获航天用碳纤维"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11] - 鼎胜新材铝箔产销量国内领先,电池箔供应宁德时代等;鱼跃医疗为家用器械龙头,恒顺醋业为"食醋第一股"[11] 政策支持与人才战略 - 镇江发布《制造强市行动方案》,实施链群升级等六大行动,培育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13] - 出台"1+2+3+N"人才政策体系,组建12家市级人才攻关联合体,绘制产业链人才地图[13][14] - 推动产业链龙头联合高校、金融机构,打造"长三角产才城教融合发展福地"[13]
2700亿,一家超级国资30岁
投资界· 2025-06-09 14:57
国投集团概况 - 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 助力296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其中科创板上市143家 [1] - 管理基金规模超过2700亿元 其中国家级基金11只规模2300亿元占比84% [6] - 中央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显著 1元财政资金可带动5倍以上项目投资 [7] 历史沿革与定位 - 前身为1988年国家计委下设的六大专业投资公司 1995年改组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3] - 2009年设立首只私募股权基金 首笔投资投向汽车零部件企业星宇股份 后者市值从50亿增长至400亿 [5] - 基金投资定位为"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服务国家战略" 形成"四创"协同体系(创益/创新/创合/创业) [5][6] 投资布局与成果 - 集成电路领域重仓278亿元 投资336个项目包括拓荆科技/寒武纪/粤芯半导体等 [9]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系统布局 2016年领投比亚迪15亿元 并投资宁德时代/地平线等关键企业 [10] - 生物医药领域累计投入263亿元 投资214个项目包括信达生物/迪哲医药 [10] - 种业领域成立国投种业科技公司 并购丰乐种业形成"研育繁推"一体化平台 [11] 投资策略特点 - 早期项目占比突出 A轮前投资超1/3 B轮前达56%高于行业10个百分点 [8][9] - 典型案例包括2016年领投寒武纪1.5亿元 累计提供9亿元融资成为其最大机构投资方 [9][10] - 采用"母基金+直投"模式 国投创合子基金规模1200亿元带动万亿资金支持科创 [15] 行业影响 - 突破323项关键核心技术 培育31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 - 投资企业中包含40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 7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230家上市公司 [15] - 超2/3资金投向民营企业 形成国有资本与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格局 [14] 未来发展方向 - 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突破/产业链补链强链 [13] - 建立"基金投资+直接投资"产业培育模式 组建产业链投资联合体 [14] - 强化"耐心资本"属性 完善投资容错机制以支持"投早投小" [13]
包间正在被抛弃
投资界· 2025-06-08 15:38
包间消费下滑趋势 - 北京金融街花家怡园两家餐厅因包间消费下滑导致一家关停、另一家人均消费大幅下降[3] - 2021年起包间消费走弱,2025年上半年趋势加剧,多家餐饮企业包间人均消费下滑15%-30%[3][4] - 小吊梨汤商务宴请客流占比从50%降至20%,包间消费频次和标准双降[5][6] - 大鸭梨烤鸭店商务宴请数量同比下降30%以上,包间人均消费从130-150元降至100-120元[7] 家庭消费崛起特征 - 家庭消费推动餐厅人流量和翻台率提升,抵消商务消费下滑影响[4] - 花家怡园单月举办37场婚宴及数十场寿宴,家庭消费包间总额约1000元[9][11] - 家庭消费偏好团购套餐、点餐更理性,注重仪式感如拍照服务和文创礼品[10][11][12] - 旺顺阁寿宴套餐使日均接待量从2.6桌提升至2.8桌/店[15] 餐饮企业战略调整 - 小吊梨汤将工作日包间改为散台,新店包间数量缩减50%以上并增加卡座[14] - 大鸭梨开设无包间"小精品店",旺顺阁客单价下调20元并推出联名寿宴套餐[14][15] - 花家怡园调整菜单结构,新增平价菜品并冲刺大众点评必吃榜[11] - 御掌柜推出不含东星斑的商务套餐,新增百元以下家常菜[6][7] 行业经营数据变化 - 2024年北京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营收1015亿元但利润仅5.7亿元,利润率0.57%[13] - 2025年一季度行业亏损5219万元,正餐服务企业亏损超1.5亿元[13] - 行业从业人员减少7100人至27.9万人,同比下降2.5%[17]
太湖三姐妹,火了
投资界· 2025-06-08 15:38
苏超现象与区域经济联动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开赛20天内吸引超18万现场观众,单场观众超2万,门票溢价超60倍,热度比肩同期欧冠决赛 [5] - 赛事带动江苏文旅预订量同比增长305%,并引发A股足球概念股上涨 [5] - 苏州、无锡、常州三市虽积分垫底被戏称"太湖三姐妹",但承接大量流量,常州端午接待扬州游客超15万人次,其"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推动萝卜干线上销量翻倍 [8][10] 苏锡常产业经济实力 - 苏州、无锡、常州2024年人均GDP分别达20.6万、21.68万、20.1万元,远超全国(9.57万)和江苏省(16.07万)平均水平 [15] - 苏州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为核心产业,无锡聚焦"465"产业集群(含物联网、集成电路等),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超千亿,获国家大基金投资超百亿 [14] - 常州新能源产业逆袭,聚集3400余家产业链企业(含江苏时代、理想汽车等),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 [15] 江苏区域经济特征 - 2024年江苏省GDP13.7万亿元全国第二,增量第一,下辖13市GDP均居全国百强,形成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万亿城市绵延带 [17] - 股权投资市场活跃度全国领先:2024年江苏以1603起案例居首,苏州、无锡、常州投资活跃度分列全国第4、第9、第13位 [12][13] - 区域产业协同显著:苏南(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苏中(船舶海工)、苏北(新能源/现代农业)梯度发展,全省上市公司突破700家 [18] 苏超模式难以复制的底层逻辑 - 地理与交通优势:13市直线距离均在300公里内,高铁1-2小时通达 [17] - 经济均衡性:各市GDP差距小(连云港4663亿仍超部分省会),无需依赖省会反哺 [17][18] - 文化竞争基因:吴文化、江淮文化、楚汉文化长期并存形成"十三太保"互竞生态 [17][18]
LP圈发生了什么
投资界· 2025-06-07 15:29
上海国资母基金动态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发布第二批子基金遴选结果 共17只子基金入选 其中集成电路2只 生物医药10只 人工智能5只 拟投资金额41.5亿元 基金总规模241.5亿元 放大倍数5.82倍 [2]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总规模890亿元 两批子基金带来近200个招引企业 覆盖光子芯片到基因治疗等硬科技前沿 [2] 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新规 - 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明确管理费按市场化原则协商确定 依据考核结果拨付 管理费一般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 存续期满后不得收取管理费 [3] 北京诚通科创母基金成立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完成工商登记 总规模300亿元 存续期15年 投向新材料 先进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硬科技赛道 [4] 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启动 - 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 首期募资20亿元 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 由多家企业联合发起 [5] 中国太保基金发布 - 中国太保发布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 目标规模300亿元 首期100亿元 聚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6] - 太保致远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目标规模200亿元 聚焦股息价值核心投资策略 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7] 湖北人形机器人基金设立 - 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成立 出资额50亿元 由武汉光谷产业投资等共同出资 [8] 深圳人工智能基金设立 - 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成立 出资额14.4亿元 [9] 天津集成电路基金备案 - 天津芯火集成电路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备案 围绕集成电路中小微创新创业者开展种子期 天使轮投资 [10] 武汉车谷科创基金备案 - 武汉车谷科创投资基金完成备案 总规模10亿元 融合国资平台和社会资本 [11] 弘晖南京天使基金成立 - 弘晖南京天使基金规模3亿元 专注于生物药械赛道 获得南京市地方引导基金等支持 [12] 英诺成都科创基金备案 - 英诺成都科创二期基金完成首关备案 规模2.502亿元 投向电子信息 新能源 新材料等领域 [14] 盐城S基金落地 - 盐城共创接力股权投资基金完成登记 为盐城市首支S基金 聚焦科技 医疗等领域成长期 成熟期企业 [15] 广西QFLP基金落地 - 广西柳工华晟创业投资基金完成登记 为防城港市首支QFLP基金 总规模5亿元 首关1亿元 投向大健康 先进制造等领域 [16] 中关村母基金出资动态 - 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拟出资5支子基金 对应管理机构包括国科投资 美团龙珠等 [17] 各地基金招募GP动态 - 珠海市金湾金航私募基金公开遴选生物健康子基金管理人 [19] - 杭州高新区科技创新产业基金公开遴选合作基金管理机构 [21] - 扬州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总规模15亿元 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 [22] - 赣州市种子基金公开征集子基金管理人 [23] - 浦口区高质量发展母基金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 聚焦集成电路 新能源等产业 [24] - 南京生物医药谷公开征集东大医工融合产业专项子基金管理人 [25] - 湖南省金芙蓉产业引导基金公开遴选智能衡器计量及智能制造产业子基金管理机构 [26] 地方政策支持 - 山东省出台政策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群 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27] - 四川省发布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目标到2027年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4000辆 建成加氢站超40座 [28][29] - 杭州市上城区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规模不低于70亿元 重点投向区域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 [30]
榴莲暴跌
投资界· 2025-06-07 15:29
榴莲价格暴跌原因分析 - 5月榴莲全国批发均价降至51.38元/公斤,较4月69.26元下降25.8% [4] - 猫山王榴莲价格从65元/斤腰斩至35元/斤,金枕榴莲从36.8元/斤降至26元/斤 [4] - 新发地市场金枕榴莲从1200元/箱降至780元/箱,降幅达35% [4] - 泰国东部榴莲2024年预计增产30%至150万吨,越南产量85万吨,远超中国156万吨进口总量 [5] - 泰国仍有约10000柜榴莲待出,越南榴莲6月集中上市进一步增加供应 [5] 供应链与贸易环境变化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降低东南亚水果入华门槛,运输损耗从20%降至14% [6] - 榴莲跨国供应链效率提升,途耗时间缩短30% [6] - 海南三亚1.4万亩榴莲试田首批产量预计600吨,6月上市影响市场预期 [6] - 国产榴莲涵盖金枕、黑刺、猫山王等高端品种 [6] 品质问题与市场分化 - 进口榴莲"生包"比例异常高,出现口感寡淡、水分过多等问题 [8] - 泰国东部雨季影响糖分积累,收购价跌至5元/斤仍面临亏损 [8] - 劣质榴莲被迫低价抛售,裂口榴莲打五六折,严重问题果打一二折 [8] - 优质榴莲价格坚挺,部分品牌仍能维持78元/斤高价 [9] - 泰国AB级榴莲到国内成本价16元/斤创五年新低,但市场接受度低 [9] 产业链影响 - 泰国榴莲收购价从190泰铢/公斤腰斩至100泰铢/公斤 [10] - 小型跨境贸易商因亏损严重大量退出市场 [10] - 高山向阳坡地优质果园收购价不降反升 [10] 零售端冲击与转型 - 零售商利润被腰斩,部分出现倒贴人工和运输成本情况 [12] - 高端水果从改善型消费转向品质导向,消费者优先削减非必需品支出 [12] - 零售商加强产地直采和品质管控,推出"不熟包退"等服务承诺 [13] - 增加牛油果、无花果等新品,引进小众精品水果分散风险 [14] - 行业从高利润模式转向品质与服务竞争 [14]
一位广州00后女生爆红
投资界· 2025-06-07 15:29
00后创始人洪乐潼及其AI创业公司Axiom - 洪乐潼是00后创始人,出生于广州,曾就读于华南师大附中,多次获得奥数竞赛奖牌,后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硕士毕业于牛津大学,目前正在斯坦福大学攻读数学和法学博士双学位 [1][3][6] - 洪乐潼创立AI初创公司Axiom,专注于数学领域,目标是让AI能够像数学家一样构建和验证形式化证明,目标客户包括对冲基金和量化交易公司 [7][8] - Axiom正在进行5000万美元融资谈判,估值预计达3亿-5亿美元,尽管目前尚未开发出产品 [1][8] - 洪乐潼在社交媒体否认融资消息,但确认Axiom正在招聘AI数学人才 [1][9] 洪乐潼的学术背景与成就 - 洪乐潼本科期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协会主席,修读20个硕博课程,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涉及模椭圆曲线与K3曲面的L函数、月光猜想等领域 [3] - 获得Schaefer数学卓越奖(每年仅颁发给一名本科女生)和北美数学本科生最高荣誉摩根奖(第五位获此殊荣的女生) [3] - 2021年底获得牛津大学罗德奖学金(全球每年约100位),被称为"本科诺贝尔奖" [6] - 硕士期间在伦敦大学学院进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研究,关注"人工智能与科学家未来的互动"课题 [6] AI领域的00后创业者崛起 - AI初创公司Anysphere完成9亿美元融资(约65亿元人民币),估值达90亿美元(约650亿元人民币),由四位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创立 [11] - AI招聘网站Mercor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20亿美元(约145亿元人民币),由三位退学的00后大学生创立 [11] - AI编程公司Magic获NVIDIA、Sequoia等机构超5亿美元投资,估值15亿美元,由2000年出生的剑桥大学辍学生创立 [11] - 国内00后创业者包括灵初智能联合创始人陈源培(Stanford访问学者)和UniX AI创始人杨丰瑜(密歇根大学本科,耶鲁博士) [12] 00后创业者的特点与优势 - 00后创业者普遍具有名校背景、奥赛奖杯、国家奖学金等优秀履历,国际化视野突出 [12] - 在AI创业潮中,00后与90后、80后创始人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更具优势,因为他们没有经验包袱,对新事物认知更敏锐 [12] - "先上桌,再吃饭"成为00后AI创业者的共识,他们抓住时代红利,快速进入新兴领域 [12]
小红书,估值涨到1800亿
投资界· 2025-06-06 15:31
估值与IPO动态 - 小红书最新估值达260亿美元(约180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月200亿美元估值上涨30% [1] - 金沙江创投内部文件显示小红书占其基金资产91%,四期基金持股8.47%对应市值22亿美元 [2] - 老股交易市场活跃,腾讯、红杉中国、高瓴等机构有意接手现有股东减持股份 [2] - 市场预计小红书最快2024年启动IPO,但公司回应"暂无明确计划" [3][6] - 香港铜锣湾设立办公室引发赴港IPO猜测,公司称"阶段性保持沟通" [3] 商业化进展 - 广告业务仍是营收主力,2024年电商GMV突破4000亿元 [3] - 电商规模与抖音电商3.5万亿元GMV存在显著差距 [3] - 组织架构多次调整,持续探索电商业务以降低广告依赖 [3] - 全球化布局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成熟平台竞争压力 [3] 用户与社区生态 - 月活跃用户突破3.5亿,日活用户曾在疫情期间一年内翻番 [1][6] - 用户画像显示女性占比超70%,90后年轻群体为主力 [7] - 2024年初因"TikTok难民潮"登顶美国App Store免费榜,但后续回落至200名外 [6] 创业历程 - 2013年创始于上海民居,初期以PDF形式发布购物攻略 [5] - 2014年上线"福利社"切入电商,经历增长停滞与策略调整 [6] - 2018年战略回归社区,通过综艺营销实现用户增长 [6] - 字节跳动曾有意收购但被拒绝 [7] 资本布局 - 真格基金天使轮投资,创始人毛文超被评价"立志做百亿美金公司" [9] - 纪源资本B轮领投,管理合伙人曾面试认可创始人潜力 [10] - 元生资本2016年以10亿美元估值参与C轮,创其首笔投资记录 [11] - 当前估值下早期投资人潜在回报或超十亿美元级别 [11] 行业地位 - 与字节跳动、SHEIN同属中国互联网领域最后一批待上市独角兽 [11] - 内容社区赛道头部企业,商业化能力仍待验证 [3][7]
香港重回第一
投资界· 2025-06-06 15:31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 - 宁德时代以超410亿港元募资额创下今年港股募资新纪录 [3] - 赴港上市仅用时128天 资金将主要用于匈牙利项目(49亿欧元)、西班牙工厂(41亿欧元)及国内换电业务(40亿元) [5] - 一季度研发投入达48.1亿元 上市前仍在推进换电重卡等业务 [5] 港股上市优势 - 港交所优化审批流程 推出"科企专线"加速科技公司上市 支持保密提交申请 [7] - 港股国际化程度高 吸引海外投资者 为出海企业提供信用背书和合规便利 [7][10] - 2024年截至5月已有26家A股企业申请赴港上市 远超过去三年总和(8家) [7] 港交所市场地位变化 - 宁德时代IPO助推港交所重返全球IPO募资金额榜首 超越上交所、深交所及纳斯达克 [12][14] - 港交所上次登顶为2019年阿里二次上市时 近年因科创板分流一度低迷 [16] - 2023年8月起内地IPO收紧 港股融资额反超 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创新高 [20] 企业战略与行业趋势 - 美的集团等企业通过港股募资布局全球研发、供应链及销售网络 应对海外市场竞争 [7] - "先A后H"模式兴起 港股溢价现象显著(宁德时代H股较A股溢价10%) [24] - 赴港上市成为企业获取国际资本、参与全球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