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行业观察
icon
搜索文档
WiFi 7,到底升级了啥?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5 10:25
Wi-Fi 7技术核心优势 - 单个接入点理论最高速度可达46 Gbps,是Wi-Fi 6E(9.6 Gbps)的约5倍,是Wi-Fi 5(3.5 Gbps)的约13倍 [4] - 最大信道带宽从Wi-Fi 6E的160 MHz翻倍至320 MHz,显著提升数据传输容量 [4] - 采用4096-QAM调制技术,每个符号可传递12比特数据,相比Wi-Fi 6E的1024-QAM(10比特/符号)数据传输效率提升20% [4] 关键技术创新 - 引入多链路操作(MLO)技术,可同时利用2.4GHz、5GHz和6GHz所有频段,提升连接速度和可靠性 [5] - 支持最多16条空间流的MU-MIMO,相比Wi-Fi 6E的8条实现翻倍,大幅提升多设备并发处理能力 [7] - 具备前导码打孔(preamble puncturing)功能,智能避开网络干扰,自动选择最优信道路径 [6] - 通过Multi-RU(多资源单元)技术动态自适应分配带宽,为高需求设备分配更多频谱资源 [6] 实际性能表现 - 在4500平方英尺住宅测试中,Wi-Fi 7的TCP吞吐量可达3.5 Gbps,常见距离下能保持2 Gbps [10] - 企业场景下,6GHz频段40英尺距离仍可维持1 Gbps吞吐量,几乎是Wi-Fi 6E的两倍 [10] - 旗舰Wi-Fi 7路由器近距离速度达2.4 Gbps,隔墙隔层后性能表现依旧强劲 [10] 应用场景与用户体验提升 - 专为支持AR/VR、云游戏、AI应用等高带宽需求场景设计,能轻松应对下一代应用 [9][11] - 多频段并行和智能频谱管理有效减少网络拥塞,显著降低视频会议和流媒体卡顿现象 [9] - 升级版目标唤醒时间(TWT)技术优化物联网设备功耗,延长电池供电设备续航时间 [6] - Mesh系统可提供多千兆级无线回程,非常适合大型办公室和复杂家庭环境 [10] 技术标准对比 - 相比Wi-Fi 5仅支持5GHz频段和80MHz信道带宽,Wi-Fi 7支持三频段和320MHz带宽,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 [8] - 在延迟控制方面,从Wi-Fi 5的中等、Wi-Fi 6E的低延迟,演进至Wi-Fi 7的超低延迟水平 [8] - Wi-Fi 7独有的多链路操作和前导码打孔功能是前代标准不具备的关键差异化优势 [8]
这款光模块,成为数据中心新宠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5 10:25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 内容编译自servethehome 。 400G-SR8 光 模 块 , 未 来 大 家 可 能 会 越 来 越 频 繁 地 使 用 , 尤 其 是 在 像 MikroTik CRS812 DDQ 400GbE(型号 CRS812-8DS-2DQ-2DDQ)这样的交换机上。 什么是 400G-SR8 光模块?它为什么重要? 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 400G-SR8 的含义: 400G:表示设备速率为 400Gbps。 SR:表示短距离光模块,传输距离约 100米。 8:表示有 8 个通信通道。 实际上,这意味着 400Gbps 会分布在 8 个通道上,每个通道 50Gbps。每个 SR8 光模块的通道使 用一对发送和接收光纤,因此总共有 8 根发送光纤和 8 根接收光纤(共16根)。乍一看似乎无关紧 要,但如果你的数据中心已经安装了 LC 光缆或 MPO-12,SR8 光模块则需要 MPO-16 APC 光 缆。 一个例子是我们之前评测过的 FS 400Gbase-SR8 400GbE QSFP-DD 光收发器。 这些模块采用 QSFP-DD 尺寸,我们 ...
ADI开源GMSL背后:打的什么算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5 10:25
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架构演进 - 汽车行业正从依赖大量功能专用型电子控制单元转向采用少数区域控制器和一台中央计算机的架构 [2] - 新架构可将车辆线缆使用量减少高达70%,并从多达200个传感器收集数据 [2] - 功能以软件形式虚拟存在于中央计算机内,可在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更新,有助于延长硬件平台使用寿命 [2] 数据驱动与智能化发展 - 车载边缘计算机功能日益强大,可实现车辆传感器数据与云端的持续交换和更深入分析 [3] - 通过结合车队数据、地图、天气和实时交通信息,形成"车辆学习"机制,使每辆车能不断学习以实现智能安全行驶 [3] - 理想硬件架构应让每个功能都能最大限度获取数据,使用统一的车载网络和通信协议栈 [5] 具体功能应用案例 - 现代汽车大灯可利用摄像头和悬架系统数据,根据负载分布、路况和车流自动调节光束 [5] - 雨刷系统已从简单速度调节进化为具备自动感应和自适应功能的系统 [6] - 任何传感器都可服务于多个功能,任何功能也可使用多个传感器的数据,打破功能孤立状态 [6] 连接技术发展趋势 - 连接技术主要分为串行链路和网络两类,串行链路技术复杂度较低且成本效益更高 [9] - 汽车以太网作为单一网络技术具备近乎无限的数据传输灵活性,但灵活性带来成本代价 [11] - 未来将出现技术融合趋势,以太网和串行总线在某些关键方面会变得更加相似 [15] 技术性能要求 - 实时性能要求包括低延迟、确定性延迟、快速启动、唤醒/休眠速度、同步性和韧性 [13] - 车辆中90%以上的带宽用于视频传输,多个摄像头数据合并后带宽可能超过50Gb/s [13] - 不同数据对功能安全和保密性有不同要求,连接技术需支持不同的安全需求 [13] 行业合作与标准化 - 汽车制造商采用千兆多媒体串行链路等解决方案,以最少的线缆实现沉浸式车载体验 [8] - 已成立OpenGMSL协会,目标是开发互操作开放式标准并推动全球应用 [8] - 新兴标准如IEEE 802.3dm、E2B等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发挥基于以太网的网络潜力 [17]
英伟达最大客户,彻底变心?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5 10:25
微软自研芯片战略核心观点 - 公司长期目标是在其数据中心的大部分AI工作负载中主要使用自研芯片,以优化系统设计和计算能力适配性[2] - 推动战略转型的核心动力是追求“每美元性能”这一对超大规模云服务商至关重要的指标[2] - 尽管英伟达目前提供最佳性价比,但为满足需求,公司愿意尝试任何可能的选择[2] 微软自研芯片产品现状 - 公司于2023年底首次公布其自研AI加速器Maia 100,该芯片具备800 teraFLOPS的BF16性能、64GB HBM2e内存和1.8TB/s的内存带宽[2] - 在推出Maia 100后,公司已将OpenAI的GPT-3.5迁移到自家芯片上,从而释放了一部分GPU产能[2] - 除AI加速器外,公司还开发了名为Cobalt的自研CPU以及一系列平台安全芯片[3] 自研芯片性能与竞争对比 - Maia 100芯片在性能上远远落后于英伟达和AMD的竞争性GPU[2] - 据报道,公司正在研发第二代Maia加速器,预计将在明年推出,其在计算、内存和互连性能上将更具竞争力[3] 行业趋势与市场格局 - 在云平台上,尽管谷歌和亚马逊已部署数以万计的自研TPU和Trainium加速器,但仍能看到大规模的英伟达和AMD GPU部署,部分原因是客户依旧需要它们[3] - 自研芯片更多时候用于加速公司自身的内部工作负载,但也能帮助云服务商赢得一些高端客户(例如Anthropic)[3] - 即便未来数据中心中GPU与AI ASIC的占比会发生变化,自研芯片也不太可能完全取代英伟达和AMD的芯片[3]
AMD回应:谣言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4 10:14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内容翻译自indiatimes,谢谢 近日,有报道称,AMD 正与英特尔就可能在英特尔代工业务内生产芯片进行初步磋商,AMD 对此 做出了回应。 尽管英特尔股价受此消息影响飙升,但 AMD 否认了这些说法,称其为"谣言",并表示不会对猜测发 表评论。此次潜在的合作将对目前正在寻求大客户的英特尔代工业务带来重大推动。 虽然 AMD 将在多大程度上将制造业务转移到英特尔尚不清楚,但值得注意的是,AMD 目前依赖台 积电进行芯片生产。 此前几周,英特尔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包括获得美国政府、英伟达和软银的巨额投资。尽管英伟 达并未承诺使用英特尔的代工服务,但这些支持被广泛视为对首席执行官陈立武领导下的英特尔商业 战略的信任投票。 原文链接:https://time sofindia.indiatime s. com/t e chnology/t e ch-news/amd-give s-one -line - re spons e -on- repor ts-of- chip-manufac tur ing-par tne r ship-with-int e ...
AI芯片大厂,撤回IPO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4 10:14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内容综合自网络 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 Cerebras Systems周五表示,将撤回 IPO 计划,几天前该公司宣布在一轮融资 中筹集了11亿美元。 Cerebras获得11亿美元融资 根据当时新闻报道,由于对人工智能推理服务的需求持续激增,它在后期融资中筹集了 11 亿美元, 使其投后估值达到 81 亿美元。 模型上,其性能都比 Nvidia Corp. 的图形处理单元高出 20 多倍。 "自成立以来,我们已经在数百种模型中测试了所有 AI 推理提供商。Cerebras 始终是最快的,"领先 的基准测试公司 Artificial Analysis 的首席执行官 Micah Hill-Smith 表示。 该公司的客户群遍布人工智能行业,从云服务提供商、模型开发商到企业和政府机构。今年,人工智 能 领 域 的 领 军 企 业 已 与 该 公 司 建 立 合 作 伙 伴 关 系 , 其 中 包 括 亚 马 逊 网 络 服 务 公 司 (AWS) 、 Meta Platforms Inc.、IBM Corp. 和 Mistral AI SAS。其他客户还包括企 ...
全都在扩产先进封装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4 10:14
全球先进封装市场概况 - 全球先进芯片封装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5038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798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68% [2] - AI大模型、自动驾驶、云计算与边缘计算对高性能、低功耗封装解决方案产生迫切需求 [2] - 先进封装已成为晶圆代工厂与封测企业的必争之地,几乎所有龙头厂商都在加快扩产 [2] 台积电 - 2024年先进封装营收占比有望突破10%,首次超越日月光,跃升为全球最大封装供应商 [4] - 通过3DFabric平台打造覆盖HPC、AI与数据中心的系统级集成方案,包括InFO、CoWoS和SoW [4] -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资1000亿美元,包括新建两座先进封装厂AP1和AP2,计划2028年量产 [6] - AP1聚焦3D堆叠技术,AP2侧重CoPoS技术,产能布局已与台湾本地工厂形成呼应甚至超越 [6] - 2026年将推出光罩面积扩大55倍的CoWoS-L,2027年SoW-X将实现量产,计算能力可达现有方案的40倍 [6] 三星 - 受客户需求不确定性及巨额制程投资影响,曾搁置70亿美元的先进封装厂计划 [7] - 与特斯拉签署23万亿韩元的AI半导体供应合同,并与苹果签署图像传感器供应合同后,重新考虑追加投资 [7] - 优势在于"内存 + 代工 + 封装"一体化交钥匙模式,垂直整合能力在AI时代具有明显吸引力 [8] 日月光 - 作为全球最大独立OSAT厂商,正加快在高雄的先进封装布局,提升CoWoS、SoIC、FOPLP等高阶产能 [9] - 收购塑美贝科技取得新厂用地,计划兴建总楼地板面积约183万坪的新型智慧化厂房 [9] - 斥资40亿新台币启动K18B新厂工程,并于2024年10月动土K28新厂,预计2026年完工,重点扩充CoWoS封测产能 [9] - 投资2亿美元建设首条600x600 mm大尺寸FOPLP产线,巩固在扇出型面板封装领域的领先地位 [9] - 技术演进涵盖从Wire Bond到2.5D/3D封装、Fan-Out系列及硅光子集成,3D Advanced RDL技术已成为核心平台 [10] 安靠 - 对美国亚利桑那州皮奥里亚市的先进封测设施项目进行调整,占地面积从56英亩扩大至104英亩,几乎翻倍 [12] - 总投资规模扩大至20亿美元,预计2028年初投产,可创造超过2000个就业岗位 [12] - 新工厂将主要支持台积电的CoWoS与InFO技术,台积电已与安靠签署谅解备忘录,在美国形成制造+封装的本地闭环 [13] - 苹果已锁定成为安靠新厂的首家及最大客户,此举被视为对美国先进封装能力的直接背书 [14] - 在《芯片法案》407亿美元资金补贴与联邦税收抵免支持下进行扩张 [14] 国内厂商 - 长电科技保持全年85亿元资本支出计划不变,重点投向先进封装技术突破及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等领域 [17] - 长电科技具备多种封装工艺,并推出面向Chiplet的XDFOI®芯粒高密度多维异构集成系列工艺,已实现量产 [17] - 通富微电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038亿元,同比增长1767%,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增长2772% [18] - 通富微电是AMD最大封测供应商,占其订单超过80%,并在大尺寸FCBGA和CPO技术上取得突破 [18] - 通富微电已在南通、合肥、厦门、苏州及马来西亚槟城形成多点产能布局,并通过收购京隆科技26%股权切入高端IC测试 [19] - 华天科技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7780亿元,同比增长1581%,掌握了SiP、FC、TSV、Fan-Out、3D等先进封装技术 [20] - 华天科技开发完成ePoP/PoPt高密度存储器及车规级FCBGA技术,25D/3D封装产线完成通线,并启动CPO封装技术研发 [20] 行业竞争格局总结 - 先进封装正把竞争焦点从"纳米制程"转向"系统集成" [22] - 美国通过"前端制程 + 后端封装"的本土化双轮在加速成形,数年内可能成为全球<5nm制程与先进封装的综合产能第一 [22] - 国内OSAT已从"补位"角色逐步向"突破"角色转变,未来几年有望在特定细分领域形成与国际竞争者抗衡的优势 [22]
存储芯片,大反转?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4 10:14
市场现状与价格趋势 - 固态硬盘、动态随机存取内存和机械硬盘价格正快速攀升,市场格局为多年来最紧张 [3] - 行业普遍警告NAND闪存与DRAM内存即将出现短缺,未来数月乃至数年价格将大幅飙升,部分机构预测短缺可能持续十年 [3] - 2023年固态硬盘价格曾暴跌至历史最低点,但2024年形势彻底逆转,NAND闪存与DRAM内存价格双双开启上涨通道 [3] - 2024年初,西部数据2TB Black SN850X固态硬盘售价突破150美元,三星990 Pro 2TB固态硬盘价格从约120美元飙升至175美元以上 [5] - 预测2025年第三季度消费级DDR4内存价格将环比上涨38%-43%,服务器级DDR4内存价格环比上涨28%-33% [6] - 西部数据在2024年4月因供应有限将机械硬盘价格上调5%-10% [6] - 树莓派受内存成本上涨影响,计划在2025年10月上调产品价格,其首席执行官指出当前内存成本较一年前上涨了约120% [8] 供需关系与市场周期 - 当前供应紧缩为全行业范围,覆盖消费级固态硬盘、DDR4内存套装、企业级存储阵列和大容量机械硬盘出货量等所有品类 [4] - 2022年至2023年初行业低迷期导致内存制造商大幅减产,到2023年下半年,512Gb TLC NAND闪存芯片现货价格在六个月内上涨超100% [4] -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巨大需求是本次短缺的核心驱动力,已开始占据全球内存与闪存产能的主导地位 [3][6] - OpenAI的Stargate项目每月采购多达90万片DRAM晶圆,占全球DRAM内存产量的近40% [7] - 高密度NAND闪存产品已提前数月售罄,三星下一代V9 NAND闪存尚未发布订单已几乎满额,美光科技2026年底前的高带宽内存产量也已几乎全部预售完毕 [7] 制造商策略与投资转移 - 内存制造商已将资本支出转向高带宽内存与先进制程节点,美光2026年的全部高带宽内存产量已被预订 [9] - 每一片用于生产高带宽内存的晶圆都意味着少一片用于生产DRAM的晶圆,NAND闪存制造商的研发精力与产能正集中于面向企业客户的3D QLC NAND闪存 [9] - 群联电子首席执行官认为资本支出转向将导致未来十年供应持续紧张,NAND闪存明年将面临严重短缺 [9] - 投资转移加剧了主流产品供应紧张,DDR4内存减产速度超过需求下降速度,TLC NAND闪存面临配额限制 [10] - 制造商选择以更高利润出售现有供应,而非承担再次崩盘的风险,策略短期内恐难改变 [12][13] 技术转型与供应链挑战 - 下一代显卡转向GDDR7显存导致GDDR6内存供应缺口扩大,价格上涨约30% [6] - NAND闪存与机械硬盘首次同时面临供应限制,打破了以往"此涨彼跌"的历史规律 [10] - 训练大型AI模型需要处理PB级数据,其中"温数据"存储需求已高到大容量机械硬盘的交货周期延长至一年以上 [10] - 近线机械硬盘短缺迫使部分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加速部署QLC闪存阵列,将需求压力传导至NAND闪存供应链 [10] - 新建内存晶圆厂造价高达数百亿美元且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实现量产,设备供应商如阿斯麦和应用材料本身面临严重的订单积压 [11] - 机械硬盘依赖钕磁铁,而中国主导全球稀土材料生产并已将限制磁铁供应作为贸易反制措施之一 [11]
台积电2纳米试产成功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4 10:14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内容翻译自ctee,谢谢 据报道,台积电近日曾经拜访高雄市政府,赠送高市政府台积电高雄P1厂试量产12吋的2纳米芯片。他说,相信 以台积电现在P1到P5厂的2纳米先进制程,全球最先进的制程就落在高雄。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 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END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 41 84 期内容,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点赞 求分享 求推荐 陈其迈表示,当他收到台积电高雄厂的第一片2纳米芯片时,真的是百感交集,因为,高市府团队过去的不眠不 休,包括有时候晚上打电话给相关领导,让其忍受他不断的骚扰,因此,看到第一片量产的芯片,我们真的是非 常的感动。 陈其迈表示,台积电从到高雄投资设厂,到现在的试量产,进度比他们的预期更超前,相信以现在P1到P5的2纳 米的先进制程,高雄将是全球最先进制程的聚落。 陈其迈希望,高雄能够持续完善整个半导体的S廊带,包括先进的设备或者是材料, ...
设备出口管制,美国大厂劲减6亿美金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04 10:14
美国商务部周一扩大出口黑名单,将上市公司的多数股权子公司纳入其中,严厉打击利用子公司和附属机构规避 美国某些出口限制的中国及其他国家企业。 应用材料公司还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将受到约 1.1 亿美元的影响。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内容翻译自reuters,谢谢 近日,芯片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预计,在美国扩大限制出口清单,对半导体、飞机和医疗设备等行业造成打 击后,该公司 2026 财年的收入将减少 6 亿美元。 应用材料公司在一份文件中表示,新规将使未经许可向中国特定客户出口某些产品和供应特定零部件及服务变得 更加困难,该公司股价在周四盘后交易中下跌约 3%。 END 该公司及其竞争对手 ASML Holding 此前,应用材料公司已经面临中国经济疲软和美国关税的压力。8月份,应 用材料公司发布了第四季度的销售和利润预测。 新规定可能会进一步扰乱供应链,并将大大增加需要许可证才能接收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公司数量。 为了提高芯片的国内产量并减少对台湾的依赖,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向 NewsNation 表示,华盛顿对亚洲芯片强国的提议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