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观察
搜索文档
日本芯片设备业,推动大合并?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6 09:2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日本芯片工具真空部件制造商尚未从人工智能热潮中获益 尽管AI刺激英伟达芯片等硬件投入数十亿美元 [2] - 日本真空部件国内销售额不足1000亿日元(6.8亿美元) 属于利基但关键领域 [2] - 行业存在数十家专业公司竞争 市场高度分散 [2][3] - 小型供应商面临利润率压力 难以要求涨价 客户利润率达30%而部分供应商利润率不足10% [3][4] 公司战略与行动 - 丸前株式会社以90亿日元收购同行KM铝业公司 推动行业整合 [2] - 公司年收入约50亿日元(3450万美元) 在日本真空腔体市场占有7%份额 [3] - 营业利润率显著改善 截至5月的九个月达20% 上一财年仅3% [3] - 潜在目标包括芯片制造最终阶段组件工具商及树脂技术公司 同时关注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 [2] 整合障碍与竞争环境 - 私营竞争对手获地方银行强力支持 拒绝出售意愿普遍 [4] - 客户芯片设备公司反对供应商联合 因真空组件定制化可能泄露芯片制造技术 [4] - 外国公司(如台湾国巨)竞购日本资产 寻求获取日本数十年积累的芯片技术 [4] - 丸前拟采用控股结构构建防火墙 解决客户对商业机密泄露的担忧 [4]
英特尔发出警告,特朗普一意孤行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6 09:28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交易 - 美国政府收购英特尔10%股份 凸显公司战略重要性[2] - 交易可能引发海外客户不安 因与特朗普贸易政策关联[2] - 英特尔76%营收依赖海外市场 2024财年531亿美元总营收中中国大陆占29% 美国占24.5%[2] 交易条款与结构 - 协议包含两步融资:首步57亿美元为芯片法案加速付款 第二步32亿美元关联安全飞地计划[3] - 英特尔发行最多4.33亿股股票 首笔资金到位后发放2.75亿股 1.59亿股托管于安全飞地资金条件满足后[3] - 若未获全额安全飞地资金 对应股份一半归政府 另一半取消[3] 市场与财务影响 - 英特尔股价本月上涨28% 受协议推动[6] - 公司第二季度亏损29亿美元 每股亏损0.67美元 营收129亿美元同比持平[7] - 交易提供即时现金57亿美元 未来付款与政府项目对齐[3] 潜在风险与挑战 - 政府持股可能使英特尔受外国额外法规限制 如外国补贴法[2] - 可能引发投资者 员工 客户 供应商或竞争对手的负面反应[2][3] - 未完成全面财务 税收和会计影响评估 或存在后续问题[3] 政治与行业反应 - 特朗普称交易"零成本" 价值110亿美元 并表示将进行更多类似交易[5][6] - 白宫经济顾问称可能在其他行业推行类似交易[6] - 部分立法者反对交易 认为芯片法案未授权政府购股 可能产生利益冲突[7]
印度的芯片狂想曲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6 09:28
印度半导体生态系统发展现状 - 印度自2021年12月重启半导体建设计划,四年内批准十个项目,涵盖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包括塔塔电子100亿美元晶圆厂和美光科技27.5亿美元ATMP工厂 [1] - 2025年8月新增四个项目,涉及奥里萨邦封装厂、安得拉邦制造厂及旁遮普邦现有工厂扩建,部分初始100亿美元资金已到位但具体金额未披露 [1] 中印半导体战略差异 - 中国采取内向型技术自力更生策略,受美国出口管制刺激,重点自主研发瓶颈技术 [3][5] - 印度吸引美国支柱企业(如苹果、特斯拉)迁移供应链生态,同时鼓励国内企业投资小型制造和封测代工厂 [3] 全球贸易环境与印度机遇 - 印度未加入RCEP或CPTPP等多边协定,但凭借美国贸易政策受益成为前六大回流经济体之一 [6] - 2025年4月新电子元件制造计划可能推动上游半导体投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同期表现突出 [6] 联邦与邦级政策协同机制 - 联邦ISM机构审批项目后,各邦(如古吉拉特邦、北方邦)竞相提供额外激励,仅奥里萨邦允许未获批项目享受补贴 [7] - 该模式类似欧盟"欧洲芯片计划"和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协同机制 [7] 各邦竞争格局与成功因素 - 古吉拉特邦因首个专项半导体政策、900平方公里Dholera SIR产业集群及毗邻港口优势成为投资聚集地 [9][10] - 美光科技2023年投资带动供应商生态系统迁移,验证印度半导体商业环境成熟度 [10] - 北方邦虽提供100%成本补贴上限但未吸引大型企业,表明财务激励非唯一决定因素 [11] 技术发展与创新方向 - 印度拥有全球20%芯片设计劳动力,但多遵循跨国公司规范,本土知识产权创造仍不足 [13] - 需聚焦医疗诊断设备、神经接口等新兴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动芯片设计与软件集成创新 [12][13] 当前成效与未来挑战 - ISM通过100亿美元资金引导价值链各环节项目,构建弹性供应链而非全生态系统 [14] - 印度半导体供应链从零起步四年后实施效果显著,但需应对区域扩展和价值链提升挑战 [14]
一文看遍热门芯片,Hot chips 2025首日盘点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6 09:28
高性能RISC-V处理器Cuzco设计 - Condor Computing开发首款高性能RISC-V核心Cuzco 团队规模仅50名工程师[4] - 设计目标为在相同功耗范围内提供最高性能 符合RISC-V RVA23规范并支持矢量指令[6][14] - 采用12级乱序执行流水线 配备256条目重排序缓冲区(ROB)和8条执行流水线[9][12] - 核心微架构采用基于时间的指令调度技术 通过硬件编译优化指令排序 已申请超过10项专利[16][18][19] - 性能表现方面 SPECint2006测试中每时钟性能达17.5分 较母公司AX65核心提升近一倍[30][31] - 产品形态为最多8核心配置 包含私有L2缓存和共享L3缓存 通过宽CHI总线连接[33] PEZY公司MIMD架构创新 - PEZY Computing专注于多指令多数据(MIMD)CPU设计 采用独特的多线程处理方案[35][38] - SC4s产品采用台积电5nm工艺 芯片面积556平方毫米 集成2048个处理单元(PE)和16384个线程[64][67] - 内存系统配备4个HBM3设备 提供3.2TB/s带宽和96GB容量 内部总线读写带宽分别达12TB/s和6TB/s[72][80] - 系统配置采用AMD EPYC 9555P主机CPU和4个PEZY-SC4s加速卡 90节点系统总计算能力达8.6PFLOPS[84] - 能效表现显著提升 与SC3设计相比DGEMM工作负载功率效率提高2倍以上 Smith-Waterman算法性能提升近4倍[87][90] - 下一代PEZY 5产品已启动设计 采用3nm或更先进工艺 预计2027年发布[92] IBM Power11架构演进 - Power11基于Power10架构优化 采用三星7nm工艺 重点提升速度而非密度[108] - 内存子系统升级为OMI架构 支持32个DDR5内存端口 传输速度达38.4Gbps 目标实现8TB DRAM和1TB/s以上带宽[117][118] - 集成AI功能 在Power10矩阵乘法引擎基础上进一步强化AI处理能力[102][105] - 采用硅中介层堆叠设计 专注于全系统堆栈优化 包括量子安全和系统更新部署[110][114] - 支持外部PCIe加速器 配备自有Spyre加速器技术[121] - 下一代Power Future正在开发中 重点解决带宽和芯片互连挑战[123] 英特尔Clearwater Forest处理器 - 采用英特尔18A工艺和3D封装技术 集成288个能效核心 专注多线程工作负载[125][128] - 架构改进包括前端解码宽度从6宽提升至9宽 后端乱序执行引擎每时钟周期操作数从5个增至8个[134][136] - 执行端口数量达26个 整数和向量执行吞吐量翻倍 存储地址生成能力提升[138] - 内存子系统L2未命中缓冲区容量增加一倍至128条目 二级缓存带宽达400GB/秒[140][142] - 采用3D芯片堆叠设计 CPU芯片位于基础芯片之上 基础芯片基于英特尔3.0工艺 IO芯片采用英特尔7.0工艺[144] - 能效表现显著提升 与Sierra相比机架级每瓦性能提高3.5倍[149] 微软Azure硬件安全创新 - Azure安全系统配备定制安全芯片 集成硬件安全模块(HSM) 支持AES和PKE加密加速[159][168] - 采用Caliptra 2.0开源硅信任根 总门数达1,640,145 包含ECC引擎(270,156门)和RISC-V处理器(117,796门)[176][179] - 安全架构从集中式转变为每服务器集成模式 降低功耗和尺寸要求[164][166] - 支持机密计算技术 保护多租户云环境中的使用中数据[171][173] - 系统规模覆盖70多个Azure区域和400多个数据中心 拥有3.4万名专职安全工程师[153] AMD RDNA 4 GPU架构 - 专注图形处理性能 对光线追踪和机器学习硬件进行重大更新[192] - 光线追踪性能提升约2倍 BVH吞吐量翻倍 增加专用硬件传输器和定向边界框技术[209][217] - 机器学习功能增强 支持FP8精度和结构化稀疏性 动态寄存器分配优化着色器性能[224][220] - 媒体引擎支持AV1编码B帧 显示引擎集成图像锐化功能 内存压缩降低结构带宽占用率25%[205][238] - 采用模块化设计 Navi 48 GPU可分割为更小变体 支持多实例GPU(MIG)功能[235][279] NVIDIA Blackwell架构特性 - 架构覆盖数据中心到移动端 专注FP4 ML计算以最大化性能[246][249] - 神经渲染技术利用机器学习生成帧 降低功耗最高达2倍[253][275] - 配备GDDR7内存 采用PAM3信号技术提高信噪比和时钟速度[266] - 着色器执行重排序技术保持SM满载 整数性能显著提升[260] - AI管理处理器协调图形和机器学习工作负载 支持通用MIG功能提升多客户端性能60%[271][283] Meta图像处理芯片技术 - 开发专用IC加速世界锁定渲染(WRL) 用于AR/VR眼镜应用[287][289] - Orion眼镜系统包含眼镜处理器和外部Puck 处理器采用5nm工艺集成24亿晶体管[299][303] - 显示处理器每眼配备独立芯片 使用片上SRAM存储 无外部存储器[305] - 计算协处理器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 包含57亿晶体管和LPDDR4X内存[308] - 系统注重低功耗设计 延迟敏感计算在眼镜端完成[297][301] Rebellions AI加速器 - REBEL-Quad加速器采用四个HBM3E接口 支持144GB内存 使用UCIe芯片互连技术[312][314] - 封装集成四个计算ASIC和四个硅电容器 基于三星SF4X和CoWoS-S技术[314] - 演示运行Llama 3.3 70B模型 输出速度达35.5毫秒/令牌[322][324] - 采用双PCIe Gen5 x16接口 可能支持PCIe Gen6以匹配行业趋势[314]
AMD CPU路线图,曝光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6 09:28
AMD移动CPU路线图泄露 - 西班牙笔记本电脑制造商泄露疑似AMD 2024-2027年移动CPU路线图 涵盖Zen 4、Zen 5和Zen 6微架构处理器[2] - AMD计划整合产品系列 在不同细分市场提供更一致用户体验 积极从英特尔手中夺取市场份额[2] 2024-2025年产品布局 - 顶级游戏笔记本电脑搭载锐龙9 9955HX3D、9955HX或9850HX "Fire Range"处理器 最高配备16个Zen 5核心[5] - 这些CPU本质是锐龙9000系列"Granite Ridge"处理器的BGA封装笔记本版本 将持续服务至2027年[5] 2026年产品迭代 - 代号Gorgon Point处理器将取代高端市场Ryzen AI 300系列"Strix Point"和"Krackan Point"以及Ryzen 8000系列"Hawk Point"[7] - Gorgon Point配备多达12个Zen 5核心和全新NPU NPU性能高达55 TOPS[8] - 采用4nm级制造技术 TDP可配置范围15W至54W 服务于多种类型笔记本电脑[8] - 基于Zen 4的Hawk Point 8C被推向低端主流市场 预计服役至2027年下半年[8] 2027年技术升级 - 代号"Gator Range"锐龙处理器基于Zen 6微架构 配备性能超过40 TOPS的NPU 支持所有Copilot+功能[6] - 基于Zen 6微架构的Medusa Point处理器采用3nm级制造技术 FP10封装 用于2027年高端笔记本电脑[6] - Medusa BB(Medusa Baby)CPU用于2027年下半年主流笔记本电脑[6] - 核心数量预计比前代芯片增加 因采用3nm级制造节点且英特尔竞品核心数大幅提升[7] - 支持Copilot+的NPU将于2027年出现在所有AMD处理器中(低端Ryzen 7020系列除外)[7] 入门级产品策略 - Ryzen 7020系列"Mendocino"处理器继续服务入门级市场 最多配备四个Zen核心和RDNA 2显卡[8] - 公司认为这些CPU与英特尔Twin Lake-N等产品相比具有足够竞争力 更换意义不大[8] 特殊产品线状况 - 路线图未列出Strix Halo处理器的任何替代品 这些部件具有终极内置GPU 幻灯片表明至少要到2027年底才会上市[6]
300家展商、500位大咖、万元创业奖金……这场MEMS年度大会不容错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6 09:28
大会概况 - 第六届中国MEMS制造大会暨微纳制造与传感器展览会将于2025年10月22-24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聚焦MEMS传感器在消费电子 汽车电子和具身感知机器人领域的核心作用 [2][40] - 大会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MEMS分会联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苏州纳米城共同主办 并联动SEMI MSIG等国际权威组织 定位高规格 强阵容 广影响 [4][5] 历史规模 - 自2009年起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 累计邀请235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高管出席分享报告 汇聚超过3200位参会嘉宾 成为引领MEMS产业发展方向的行业标杆会议 [4] 参会阵容 - 本届大会汇聚500余位MEMS产业链专家 包括华润微电子 广州增芯 晶方半导体 KLA 芯碁微装 矽睿科技等企业代表 以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孙立宁教授等科研专家 [8] - 国际嘉宾包括SEMI MSIG Bosch Yole Group KLA等机构专家 将分享全球产业技术趋势并通过圆桌论坛促进国际合作 [9] - 国内企业阵容涵盖敏芯微电子 歌尔微电子 华强电子网 纳芯微 明皜传感等全产业链代表 共同探索创新路径 [10] - 科研机构包括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 九峰山实验室等 为产业提供理论支撑与战略指导 [11] 专题会场设置 - 大会设置四大专题会场:MEMS国际专场(与MSIG合办) MEMS代工封测会场 具身感知会场 MEMS新工艺会场 覆盖全球市场趋势 封测技术升级 智能感知应用及工艺突破等核心议题 [12][13][14][15][16][17] - 国际专场聚焦全球市场需求趋势 投资逻辑及技术热点 由Yole Group Bosch Sensortec XMEMS等国际领军企业参与 [13][14] - 代工封测会场邀请KLA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加工平台 晶方科技 华润微电子等企业 探讨晶圆代工和系统级封装技术升级 [15] - 具身感知会场汇聚矽睿科技 亿波达 能斯达电子 炜盛电子等企业 探讨智能传感器在人机交互和环境理解中的应用 [16] - 新工艺会场聚焦产业卡脖子难题 由九峰山实验室 天津大学重点实验室 通用半导体 美新半导体等分享前沿工艺成果 [17] 展览与活动 - 同期举办24000平方米微纳制造与传感器展 汇聚300余家全球MEMS领域企业 覆盖设计 量产/代工 测试分析 原材料及设备全链条 [23] - 参展企业包括歌尔 敏芯 明皜(设计端) MEMSRIGHT 晶方半导体 九峰山实验室(代工端) 胜科纳米 米格实验室(测试端) KLA ULVAC 卡尔蔡司(设备端)等 [23] - 举办第六届微纳制造创新创业大赛 拓展AI技术应用 具身智能机器人 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 采用3场地区赛+3场行业赛+1场总决赛模式 [30] - 供需对接会聚焦新材料 具身感知 消费类产品三大领域 提供产品推介 一对一洽谈及需求发布环节 促进技术转化和订单落地 [30] - 游学行活动升级为MEMS 先进材料 第三代半导体三条线路 走访博世 爱发科 友达光电等全球500强企业及敏芯 胜科 纳微等本土标杆 [33] 战略合作与表彰 - 大会设置中半协MEMS分会与Yole Group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双方将在产业研究 资源共享与国际合作方面深度联动 [21] - 表彰2024年中国MEMS产业发展前十位企业 以龙头企业引领行业良性竞争和全球竞争力提升 [19] 大会议程 - 主议程包括领导致辞 十强颁奖 战略签约及院士专家报告(孙立宁院士 Yole Group代表等) [37] - 分会场议程涵盖国际趋势(MSIG执行董事Paul Carey等) 代工封测(KLA 华润微电子等) 具身感知(矽睿科技 炜盛电子等)及新工艺(九峰山实验室 美新半导体等)专题研讨 [38][39]
NAND,突然遇冷?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5 09:46
行业格局转变 - NAND闪存行业从高速扩张进入谨慎投资阶段,2024年以来价格剧烈波动导致企业盈利承压,各大厂商放缓扩产并减少投资 [3] - AI与高带宽存储器(HBM)崛起使市场焦点转向DRAM领域,NAND在存储产业格局中的地位被重新定义 [3] - 行业形成三星、SK海力士、美光和铠侠等寡头格局,但中国长江存储正逆势加大投入进行差异化发展 [2][13] 韩国厂商战略调整 - 三星V10 NAND量产延期,原定2024年底量产推迟至2025年上半年,因400层堆叠技术面临超低温蚀刻技术难题(-60℃至-70℃环境)及设备兼容性问题 [5][6] - 三星转换投资放缓:平泽P1工厂第9代NAND转换延期,西安工厂X2生产线第9代转换仅执行月产5000片晶圆的最小规模投资 [6][7] - SK海力士大连第二工厂设备投资搁置三年,尽管获得美国VEU资格但仍因市场疲软和地缘政治因素推迟建设 [8] - SK海力士将资源集中到HBM和DRAM领域,几乎垄断NVIDIA AI加速卡供货链条,NAND业务被边缘化 [9] 美系与日系厂商动态 - 美光宣布终止移动NAND产品开发包括UFS5,退出消费市场竞争,重心转向企业级SSD、汽车和数据中心市场 [11] - 美光大幅增加HBM和DRAM研发投入,2024年下半年连续上调营收和毛利率指引 [12] - 铠侠因与西部数据合并未果缺乏规模效应,成本控制和技术迭代处于被动,业绩常年在盈亏边缘徘徊 [12] 设备厂商受影响情况 - 韩国设备企业SEMES、Jusung Engineering等因三星和海力士推迟NAND项目导致订单明显下滑 [15] - 全球设备巨头ASML的DUV设备出货承压,TEL在薄膜沉积和刻蚀领域订单推迟,应用材料和科磊因高层数NAND需求骤降调低出货预期 [16] - 设备厂商转向逻辑芯片与HBM/DRAM设备,转换投资模式普及带动二手设备市场增长 [17] 技术挑战与未来机遇 - NAND堆叠层数逼近400层极限,面临工艺难度、良率问题和成本控制瓶颈 [19] - 智能手机出货增长乏力且PC换机周期拉长,传统移动NAND需求承压,资本向HBM与DDR5倾斜 [19] - 潜在突破点包括混合键合技术和>400层堆叠工艺成熟,以及HBF(高带宽闪存)标准化合作(如Sandisk与SK海力士) [20] - AI训练、边缘计算和大容量SSD等场景可能为NAND带来新增长机会 [19][20]
高盛继续看好寒武纪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5 09:46
高盛上调寒武纪目标价及投资逻辑 - 高盛将寒武纪目标价上调至1835元人民币,涨幅近50%,隐含市值达7700亿元人民币 [2] - 目标价基于2030年预期市盈率44倍或企业价值/销售额9倍,牛市情景下股价最高可达3934元 [3] - 高盛维持"买入"评级,主要因中国云端计算资本支出增长、芯片平台多元化及公司研发投入 [2] 中国云端计算资本支出增长 - 腾讯控股2025年第二季度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19% [2] - 高盛据此上调2025年和2026年资本支出预测,分别提高23%和17% [2] 中国芯片平台多元化趋势 - DeepSeek推出V3.1版本专为下一代本土芯片定制,协助客户降低单一供应风险 [2] - 寒武纪等八家公司通过DeepSeek兼容测试,印证其研发能力 [3] 寒武纪研发投入与财务表现 - 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获上交所批准,计划未来三年投入45亿元人民币用于AI芯片及软件开发,年均15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为12亿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30.22%,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为上市以来首次单季盈利 [4] 股价表现与市场地位 - 寒武纪股价从低点520.67元/股上涨至超1200元/股,累计涨幅137.4%,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90% [3] - 公司股价于8月19日突破千元大关,成为A股第二高价股,仅次于贵州茅台(股价超1460元/股) [3] - 电子板块A股市值达11.5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超过银行业位居第一,寒武纪市值位列板块第二(9101.59亿元居首,寒武纪次之,海光信息4324.66亿元第三) [3] 公司背景与业务定位 -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8年组建的10人学术团队 [4] - 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研发与技术创新,产品应用于云服务器、边缘计算设备及终端设备 [4]
韩国芯片设备厂,焦虑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5 09:46
文章核心观点 - 英特尔暂停玻璃基板研发可能导致该材料的商业化进程延长,进而引发市场对已积极布局的韩国设备制造商面临长期订单匮乏的担忧 [2][3] 英特尔战略调整与影响 - 英特尔近期已暂停玻璃基板研发,以配合公司内部组织重组和成本削减政策,旨在专注于CPU和晶圆代工等核心业务 [2] - 英特尔在2023年录得188亿美元亏损,这是公司自1986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此后一直在进行大规模重组 [2] - 自2010年代初以来,英特尔已获得300多项玻璃基板核心专利,引领行业发展,其研发停滞可能推迟玻璃基板市场的开放 [2] 玻璃基板技术特性与前景 - 玻璃基板是一种薄而扁平的板材,能够更精确地堆叠半导体芯片,比现有的塑料基板更耐热且不易翘曲 [2] - 玻璃基板的数据处理速度比现有基板快约40%,功率效率更高,被视为实现高性能AI半导体的关键部件 [2] 韩国设备制造商面临的挑战 - 将玻璃基板作为未来增长动力的韩国设备公司数量已超过20家,它们积极进军该市场以期克服下游市场低迷 [3] - 韩国企业集团原将2026年或2027年定为玻璃基板量产时间表,但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目前可能没有足够能力应对新业务,预计今年下半年的设备订单很有可能被推迟 [3] - 对于中小型公司,玻璃基板业务的投资负担过重,例如韩国国家半导体公司(204270)今年上半年营业亏损380亿韩元,而去年上半年盈利109亿韩元,业绩下滑主因包括新业务投资成本 [3] - 行业人士指出,为了让韩国在全球玻璃基板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企业集团需要考虑全力支持优秀的设备公司 [3]
AI计算加速,RISC-V的优势与挑战何在?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25 09:46
文章核心观点 - RISC-V与DSA结合成为新一代AI加速关键力量 解决生成式AI算力需求挑战[1] - 开放指令集提供灵活可扩展性 支持定制化AI加速方案构建[4] - 活动聚焦RISC-V在AI计算领域技术突破与应用实践[8][10] 论坛技术议题 - RISC-V与DSA结合带来AI计算灵活性与可扩展性优势[4] - 软硬件协同实现Graph到Kernel多层优化 突破算子级与系统级性能瓶颈[4] - RISC-V在低功耗边缘AI与高性能数据中心AI实现平衡应用[4] - 架构弹性支持AI从CNN向Transformer及LLM演进[4] 活动内容安排 - 主题演讲涵盖RISC-V芯片设计加速应用落地与AI处理器创新[8] - 紫荆半导体 深聪智能 万有引力电子展示汽车 AI眼镜与嵌入式应用案例[8] - 合作伙伴包括PUFsecurity S2C Murata Rambus Siemens Foresemi等企业[9] - 现场演示Andes Qilai Platform运行DeepSeek与Android系统[10] 活动基本信息 - 2025年8月27日9:00-17:30在北京丽亭华苑酒店举行[8] - 提供午餐券与集章抽奖活动[11][12] - 平台搭载64位AX45MP与NX27V向量处理器支持Android与Linux系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