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AI

搜索文档
苹果WWDC:AI加持Siri尚需时日,向开发者开放基础模型,界面设计液态玻璃首秀
硬AI· 2025-06-10 14:42
苹果AI与开发者生态 - 苹果推出基础模型框架,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将内置LLM直接集成到App中,基于Apple Intelligence开发[1][5][6] - 该框架现已开放开发者测试,7月开放公测版,包含引导式生成和工具调用等内置功能[8] - 开发者可通过Apple开发者计划和Beta软件计划获取该框架[8] 操作系统命名与设计更新 - 苹果简化操作系统命名方式,改以年份命名,如iOS 26、watchOS 26等[1][8] - 推出"液态玻璃"设计语言,应用于iPhone、Watch等设备生态系统,实现半透明自适应界面[1][9][11] - iOS迎来2013年以来首次重大设计更新,被称为"公司史上范围最广的新设计"[2][9] iOS 26功能更新 - 相机、照片、电话、FaceTime等核心App重新设计,菜单更精简[13][14][16][18] - CarPlay升级为CarPlay Ultra,支持自定义布局和车载控制功能[20] - 短信App新增群聊投票、发现金功能,未知发件人单独显示[20][21] - 新增游戏App,整合所有手机游戏功能[34][35] AI与智能功能 - 推出Genmoji功能,可组合创建新表情符[23] - 实现通话和视频实时翻译,Apple Music新增歌词翻译[25] - 强化图乐园功能,与ChatGPT深度集成[25] - Visual Intelligence支持搜索屏幕截图[37][38] 其他操作系统更新 - watchOS 26新增AI加持的Workout Buddy和实时翻译功能[41][42] - macOS Tahoe采用液态玻璃设计,新增智能操作和游戏优化[46][48][49] - visionOS 26增强空间感知和小工具自定义功能[51] - iPadOS 26改进多任务处理和窗口系统[52][53] 应用与服务更新 - 地图App新增"首选路线"和"已访问地点"功能[29] - 钱包App扩展车载功能和数字身份证支持[31] - Apple Pay新增积分兑换和订单追踪功能[33] - 音乐服务新增自动混音和置顶功能[27]
生数科技CEO骆怡航:从模型到生产,多模态AI如何推动视频创作更高效
硬AI· 2025-06-09 22:07
多模态大模型行业趋势 - 多模态大模型正处于规模化生产落地的关键拐点,技术迭代迅速,行业需求旺盛[1][5][6] - 视频生成技术需同时满足优质内容、百倍效率提升和成本大幅降低三大条件才能实现规模化落地[1][7][9] - 行业痛点包括传统内容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专业软件依赖性强,多模态大模型可显著改善这些问题[7][9] 生数科技战略与产品布局 - 公司聚焦多模态生成领域,当前以视频生成为核心,未来将拓展至3D叙事空间等方向[3][9] - 目标覆盖8大行业(如互联网广告、动漫、电商等)和30大场景,已服务2000+企业客户[11][22] - 产品矩阵包括Vidu系列模型(1.5/2.0/Q1)及SaaS/MaaS平台,支持移动端和API接入[10][11] 技术突破与产品迭代 - Vidu 2.0实现5秒极速生成,Q1版本新增高清/首尾帧/动漫支持,并优化音效生成能力[3][11] - 模型能力持续升级:1.5版本提升多主体一致性,Q1版本在文生/图生领域登顶国内外榜单[10][13] - 全球覆盖200+国家和地区,拥有3000万创作者用户,日活跃用户生成数百万次创意内容[11][12] 商业化进展与案例 - 专业创作占比增长300%,企业客户增长150%,严格场景(广告/动漫/电商)应用占比达80%[4][22] - 典型案例包括:与飞鹤合作品牌广告(成本效率显著提升)、索尼电影水墨风宣传片(成本节省90%)[18][20] - 创作者案例:动漫作品《观察者悖论》观看量达300万次,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10倍[14][16] 行业应用价值 - 赋能内容生产全流程:从个人创作者(如60岁作家视频化著作)到企业级批量生产(飞书API集成)[16][18] - 在影视/广告领域实现突破:好莱坞动画工作室采用AI工作流,十天完成传统需一个月的预告片制作[20][21] - 核心价值主张:生产效率需提升百倍,生产成本需降至传统方式的1%以下以推动行业变革[7][9][22]
过去两个月暴涨70%,市值突破万亿,AI芯片火爆,但博通太贵了?
硬AI· 2025-06-09 22:07
博通的市场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在过去两个月飙升70%,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七大上市公司 [2] - 预期市盈率达33.6倍,较费城半导体行业指数溢价23%,接近十年最高溢价,较英伟达溢价13% [1][8] - 三季度AI处理和网络芯片收入预计达51亿美元,同比增长60%,占总销售额三分之一 [2] AI业务增长与客户集中风险 - 公司AI收入高度依赖谷歌,谷歌TPU订单占其AI收入的80%以上 [1][6] - 定制AI芯片业务从"副业"变为主要增长引擎,但客户多元化需等到2026财年下半年 [5][6] - 长期挑战在于市场有限性,定制AI芯片可能仅适用于财力雄厚的科技公司 [7] 性能、成本与市场竞争 - 谷歌定制AI芯片性能仅为英伟达产品的一半,勉强达到财务可行性门槛 [10] - 定制芯片配套系统(如光纤网络技术)成本高于英伟达的铜线系统,抵消部分成本优势 [10] - 面临英伟达、Marvell和联发科等厂商的竞争,市场份额被逐步蚕食 [11] 长期增长前景与行业预测 - AI浪潮的上升趋势将支撑公司需求,网络产品组合在AI集群扩展中处于有利位置 [13] - 2027财年预测AI销售额达450亿美元,若达到750亿美元目标中点,每股收益或增长13-14美元 [14] - 定制芯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20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300亿美元 [14]
高盛调查:AI投资增长依然强劲,美国大型企业的AI采用率已达到15%
硬AI· 2025-06-07 02:06
企业AI采用率 - 美国企业AI采用率从2023年四季度的7 4%大幅跃升至2024年二季度的9 2% [1][2] - 规模在250位员工以上的大型企业AI采用率高达14 9% [1][2] - 教育、信息、金融和专业服务行业AI采用率增幅最大,较上季度增长超过3个百分点 [9] - 广播和电信企业预期未来六个月AI采用率增幅最大 [9] - 拥有100-249名员工的中型企业预期未来6个月采用率增幅最大,达到4 7个百分点至14 6% [9] 半导体行业收入预期 - 半导体行业收入预期到2026年底将较当前水平增长36% [1][2] - 分析师将半导体行业2025年底收入预测上调2000亿美元 [5] - 其他AI硬件公司2025年收入预测上调1050亿美元 [5] AI投资增长 - 美国AI相关硬件和软件投资在一季度有所加速 [6] - 云服务提供商和公用事业公司的收入预测也获得分析师上调 [6] - 传统经济统计框架存在局限性,可能低估AI投资真实规模 [7] AI对劳动力市场影响 - AI相关职位空缺占所有IT职位空缺的24%,占所有职位发布的1 5% [11] - 已部署生成式AI的领域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学术研究显示平均生产率提升23%,企业实例显示效率提升约29% [11]
AI搜索飙升!Perplexity披露数据:5月搜索量达7.8亿次,环比增长超20%
硬AI· 2025-06-07 02:06
Perplexity增长数据 - 5月单月查询量达7.8亿次,环比增长超20% [2] - 单日查询量从2022年成立初期的3000次飙升至3000万次 [3] - 若维持20%环比增长率,一年后周查询量将达10亿次 [1][4] Comet浏览器战略定位 - 被定位为公司增长核心引擎,具备"无限留存"优势 [1][5] - 用户所有浏览器操作(搜索栏/新标签页/边栏/浏览页面)均转化为额外查询量 [5] - 开发核心理念为将AI从被动应答升级为主动执行操作 [6] Comet技术愿景 - 目标通过单一提示词完成整个浏览会话,取代4-5次传统搜索 [6] - 需混合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计算能力,重构浏览器概念 [7] - 定位为"认知操作系统",提供伴随式服务并改变互联网交互逻辑 [7] 商业化路径 - 浏览器可追踪应用外用户活动以支持高端广告销售 [7] - 策略类似谷歌早期通过数据挖掘构建广告生态 [8] - 计划在未来几周内推出Comet浏览器 [8] 行业竞争格局 - 面临与谷歌、微软等巨头的正面竞争 [8] - 技术落地难度和用户习惯改变构成主要挑战 [8]
云端算力竞赛新突破:创纪录英伟达GB200参与MLPerf测试,性能提升超两倍
硬AI· 2025-06-05 18:32
MLPerf Training v5.0测试结果 - CoreWeave联手英伟达和IBM使用2496块GB200 Blackwell芯片构成MLPerf基准测试中规模最大的英伟达GB200 NVL72集群 [1][2] - 该集群在Llama 3.1 405B基础模型训练中仅用27.3分钟完成整个流程 相比相似规模集群测试结果训练性能提升超过两倍 [1][3] - 这一规模比之前唯一来自云服务商的提交结果大34倍 [2] GB200 NVL72集群性能表现 - 测试结果凸显GB200 NVL72架构带来的显著性能飞跃 [3] - CoreWeave云平台具备专门构建的规模、性能和可靠性 能够满足严苛AI工作负载需求 [2][3] - 公司首席技术官表示其平台具备AI工作负载所需的规模、性能和可靠性 [3] MLPerf Training v5.0测试概况 - 本轮测试包含创纪录的201项性能测试结果 来自20个提交机构 [5][6] - 引入了新的Llama 3.1 405B大语言模型预训练基准测试 替代之前基于GPT3的基准 [5] - Llama 3.1 405B基准测试提交数量已超过前几轮基于GPT3的测试 [5] 行业参与情况 - 参与机构包括AMD、华硕、思科、CoreWeave、戴尔科技等20家 [6] - 首次提交测试的机构包括AMD、IBM、MangoBoost、Nebius和SCITIX [6] - 联想提交了首组功耗基准测试 反映AI训练系统能效问题日益严峻 [6]
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亚马逊即将测试人形机器人送货
硬AI· 2025-06-05 18:32
亚马逊布局自动驾驶与人形机器人配送 - 公司正在旧金山办公室的"人形公园"测试人形机器人,目标是取代部分人工配送岗位以削减运营成本 [1][2] - 测试场景包括与Rivian电动货车的互动,模拟真实配送环境,为全球包裹递送自动化铺路 [2][3] - 目前使用超过2万辆Rivian电动车配送,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车队规模扩大至10万辆 [4] 技术路径与合作伙伴 - 通过收购Zoox获得自动驾驶技术储备,Zoox曾设计过自动驾驶送货车辆概念 [5] - 选择与宇树科技等公司合作,专注于开发驱动人形机器人的AI软件而非硬件 [7] - 开发多模态AI技术,结合大语言模型(LLM)提升机器人环境理解与决策能力 [7]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计划2026年量产无方向盘车型CyberCab,采用"白天载客+夜间送货"的商业模式 [10] -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将与CyberCab协同,实现物流与出行场景的效率最大化 [10] 测试与商业化进展 - "人形公园"为室内障碍训练场,模拟真实街道环境以测试机器人递送能力 [2][7] - 安排机器人实地考察,尝试在真实街道行走和递送包裹以突破训练环境局限 [7] - 计划2024年夏季测试多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加速数据收集与模型训练 [7]
财报前宣布“突破性”数据中心交换机芯片,博通股价创历史新高
硬AI· 2025-06-04 18:52
博通周二宣布开始出货其最新的数据中心交换机芯片Tomahawk 6,声称其以太网交换容量是目前市场上任何以太网交换 机带宽的两倍。这款芯片专为运行AI处理器集群的数据中心需求而设计。消息后,博通股价应声上涨近3.3%,市值首次 逼近1.2万亿美元。 硬·AI 作者 | 鲍亦龙 编辑 | 硬 AI 博通在财报前夕突然抛出"突破性"数据中心交换机芯片,股价创历史新高。 6月3日,当所有人都在等待博通财报时,这家芯片巨头却宣布开始出货其最新的数据中心交换机芯片 Tomahawk 6,声称 其以太网交换容量达到每秒102.4太比特,是目前市场上任何以太网交换机带宽的两 倍 。 这款芯片专为运行AI处理器集群的数据中心需求而设计 。 博通核心交换业务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Ram Velaga在新闻稿中强调: Tomahawk 6不仅仅是升级——它是一个突破。它标志着AI基础设施设计的转折点,将最高带宽、 功率效率和自适应路由功能结合到一个平台中。 据媒体报道,该芯片采用台积电3纳米工艺制造,相比前代Tomahawk 5的5纳米工艺实现了制程升级。博 通强调, 带宽翻倍的直接好处是减少了系统所需的网络设备数量,从而降低功耗并 ...
2个月涨超1万亿美元,英伟达重回“市值第一”宝座
硬AI· 2025-06-04 18:52
周二,英伟达股价上涨约3%至141.22美元,市值达到3.45万亿美元,超越微软的3.44万亿美元。目前,英伟达的预期市 盈率约为29倍,远低于其历史均值,PEG指标也低于Mag 7中其他成员的水平,意味着股价更被低估。 在特朗普贸易政策威胁和市场波动加剧之际, 周二,英伟达股价上涨约3%至141.22美元,市值达到3.45 万亿美元,超越微软的3.44万亿美元,1月以来首次重登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宝座。 这意味着英伟达的市值在两个月内反弹了1万亿美元。去年6月以来,英伟达一直与苹果和微软在市值榜首 位置交替,上一次登顶还是在今年1月24日。 英伟达的强劲表现也带动了整个芯片板块走高。Broadcom上涨3%,美光科技上涨4%,追踪一篮子芯片 股的VanEck半导体ETF上涨2%。 编辑 | 硬 AI 尽管面临关税担忧,但英伟达的股价在过去一个月飙升近24%,自4月低点以来上涨逾45%,证明了市场 对其核心业务和增长前景仍信心十足。 AI狂潮仍未降温!英伟达市值超越微软,再度加冕全球最贵公司。 Globalt Investments高级投资组合经理Thomas Martin表示: "那些关于英伟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 ...
上市三个月,股价涨近3倍!“英伟达亲儿子”CoreWeave成“本轮AI领头羊”
硬AI· 2025-06-04 18:52
股价表现 - CoreWeave股价周二收创历史新高150 48美元 单日涨幅超25% 自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达248% [1][2] - 公司市值从IPO时的230亿美元飙升至720亿美元 发行价从40美元升至150 48美元 [7] AI算力业务扩张 - 公司核心业务为基于英伟达芯片的AI算力服务 拥有专为AI优化的数据中心设计 [4] - 通过与Applied Digital的租赁协议 已在美国和欧洲布局33个AI数据中心 [4] - 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将激增53%至215亿美元 显示其AI基础设施扩张决心 [5] 战略合作与客户 - 作为英伟达战略合作伙伴 获得技术支持并吸引微软作为最大客户 [4] - 与OpenAI签订五年119亿美元的长期合作协议 [4] 市场交易动态 - 自5月15日公布强劲财报后 成为Public com平台交易量前二的股票 [1][8] - 散户看涨期权押注达看跌期权的四倍 [1][8] 机构投资者态度 - 约30%可交易股份被做空 显示机构普遍看衰估值 [10] - 做空成本持续攀升 因流通股有限且需求高企 [10] 股权结构与资本运作 - 主要股东包括Magnetar Capital 英伟达 OpenAI和富达等 合计持股超60% [13] - 股价飙升为公司提供股权融资或并购的资本运作空间 [14][15] - 联合创始人IPO中已套现5亿美元 短期抛压或减弱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