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APP

搜索文档
大同穷游出境潮,北京人都来捡漏
虎嗅APP· 2025-07-26 11:09
以下文章来源于旅界 ,作者theodore熙少 旅界 . 跟踪时代浪潮,讲述文旅商业好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旅界 ,作者:theodore熙少,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两天,家在北京南三环的外甥女突然兴奋地和我说:"叔,我周末要去韩国旅游了,但得先去山西 大同坐飞机。"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孩子年轻没经验,绝对订错了机场,要不就是手抖选错了出发地。 结果她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机票便宜,200块钱飞韩国,顺便还能在大同玩一圈,这买卖不香吗?" 听她说完,我忍不住查了一下,差点惊掉下巴,一个距离北京高铁不到两小时的北方小城,居然在国 际航线数量上把省会太原拍在了地上。 自从去年12月中旬,山西大同开通直飞曼谷国际航线,今年5月底到7月初又连续上新,开通了中国 香港、韩国首尔、蒙古乌兰巴托三条航线。 另有传闻,某航还在洽谈一条直飞大同的日本航线,可谓整个排面直接拉满。 以上都是单程含税价格,不是手抖打错的"裸票"。 至于往返,云冈国际机场也有大同-曼谷含税364元的组合,时间还特友好,既不是红眼航班,也不用 凌晨起床赶飞机。 200元+,可依航空直飞首尔 200元+,泰国狮航直飞曼谷 200元+,大湾区航空直飞香 ...
特斯拉是赢了,但不是真相的全部
虎嗅APP· 2025-07-26 11:09
出品丨虎嗅汽车组 作者丨李赓 头图丨视觉中国 懂车帝周三中午开始陆续推送的"36车智驾大测试",在整整两天之后被马斯克本人看到。 后者极尽克制但还是透露些许自豪感地写到:"由于法律禁止数据出境,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 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了最高成绩。"再次引爆了前两天一度稍微平息的"中国车企的智驾,怎么做得 还不如特斯拉?"话题。 围绕着这场测试,各种讨论和阴谋论四起,甚至有很多人当起了侦探,开始一帧一帧分析测试视频。 但在虎嗅汽车看来,专注于细节上的"找茬"反而错过此番大测试背后的全貌和真相。 懂车帝测了啥?公允么? 简单总结测试场景如下:消失的前车真高速版、高速临时施工、施工路遇卡车、高速惊现事故车、高 速入口遇野蛮加塞、莽撞横穿的猪。 图自: AI科学小栈 (下同) 上图为红外夜成像图,下图为航拍俯视图 国内某车企自建的碰撞测试场地,总耗资5亿 以"控制变量"标准化做到极致的车辆碰撞实验为例,为了保证测试的公允性,车辆其实自身并不具备 动力,而是由场地中的测试轨道负责提供动力,从根本上保证测试车辆的速度和碰撞角度准确。 但代入到智驾测试场景,尤其是目前已经放出的高速场景,懂车帝测试过程中的许多动作只能 ...
饿了么前CEO巨贪案:供应链管理失能
虎嗅APP· 2025-07-26 11:09
出品|虎嗅ESG组 作者|陈玉立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41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公司治理 7月24日,上海警方通报破获一起互联网企业高管受贿案,抓获7名嫌疑人,涉案金额超4000万元。 据媒体报道 ,涉案人员为饿了么前CEO韩鎏(花名昊宸),其于2023年7月起伙同他人,利用物流 配送业务管理权收受供应商贿赂。 调查显示,韩鎏等人通过宴请收受财物,并将赃款分散藏匿。2025年6月,饿了么内部调查发现其涉 嫌职务犯罪后主动报案,警方随后在浙江等地实施抓捕。 公开资料显示,韩鎏201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专业,2019年加入阿里巴巴; 2022年开始担任蜂鸟即配(饿了么物流)总裁,2024年3月被任命为饿了么CEO。 据警方调查,从2023年7月开始,韩某(指韩鎏,下同)等三人开始利用管理物流配送业务以及确定 供应商准入、清退、考评、补贴发放等职权,为供应商谋取不正当利益。 警方发现向韩某行贿或被其索贿的供应商情况各异。有些供应商因考核不达标,希望通过行贿保留供 应商资格;有些则为改善经营状况,期望通过贿赂获取更多业务关照。韩某等人则利用手中掌握的权 力, ...
懂车帝的测试可信吗?
虎嗅APP· 2025-07-25 21:31
核心观点 - 懂车帝的辅助驾驶安全测试节目《懂车智炼场》模拟真实事故场景,测试36款车型在高速和城市道路上的表现,结果显示不同车型通过率差异显著,整体表现参差不齐[3][4][5] - 测试采用15个辅助驾驶相关科目,涵盖小米、特斯拉、问界等主流品牌,场景设定基于真实事故案例如"转盘内汇入""小学生过马路"等,具有社会价值[8][10] - 测试方法存在争议,例如使用布车而非真车进行碰撞测试,可能影响激光雷达车型的表现[11][13] - 行业整体在高难度场景下表现不佳,仅3类城区工况通过率超50%,高速夜间+施工+卡车场景避让成功率仅47%,儿童冲出马路刹停率58%[21] - 懂车帝需联合权威机构制定测试规则以提升公信力,从单一媒体主导转向行业协作模式[26][27][29] 测试结果分析 - **车型表现差异**:Model X 2023款双电机全轮驱动版通过5/6项目表现最佳,ZEEKR 001 2025款等9款车型通过率为0[4][5] - **典型场景数据**: - "遇卡车"场景中Model 3 2023款后轮驱动版通过5项 - "消失的前车"场景中直山2025款四驱Max和小米SU7 Ultra 2025款均失败[4][5] - "野蛮加塞"场景中NEW ZACTEV 2025款、AION RT 2025款等5款车型失败[5] 测试方法争议 - 布车使用符合C-NCAP 2024版标准中GVT车辆设计要求,但可能影响激光雷达对金属目标的探测灵敏度[13][18] - 测试视频中操作细节(如路线偏差、环境控制)引发质疑,但复杂测试场景存在不可控因素属行业常态[24] 行业标准建议 - 需建立多机构协作机制,参照GB 38031等标准制定流程,联合车企、供应商、测评单位共同制定规则[26][27] - 懂车帝近期与央视合作、中南大学场景建模等举措显示其向专业化发展,但需持续扩大合作阵营提升权威性[27][29] 测试社会价值 - 场景设计基于真实事故数据,如"故障车躲避"等,对辅助驾驶系统优化具有参考意义[8] - 暴露行业普遍问题:主流车型在复杂场景下的主动安全性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1][24]
“厂二代”观察:中国工厂接班潮
虎嗅APP· 2025-07-25 21:31
中美关税与外贸行业 - 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对华累计加征125%关税,叠加芬太尼关税20%,总税率达145% [3] - 5月12日中美联合下调115%加征关税,但中国制造仍面临不确定性 [3] - 外贸公司因关税战导致订单停滞,部分企业员工一个月无工可做 [5][6] 中国制造业代际交接 - 90后“厂二代”接班潮兴起,反映中国制造业的代际传承与转型压力 [6] - 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全球仅5%家族企业能传到第四代 [15] - 70后厂二代通过海外历练和投资新能源企业逐步接班,部分企业初现百年企业潜力 [15][16] 不同代际厂二代的接班案例 70后厂二代 - 夏总企业由国企改制而来,通过迪拜开店实现单日十万美元流水,后因叙利亚战争收缩业务 [15][16] - 王总财务出身,通过培训学习技术和管理,在金融危机和关税战中稳定企业 [18] 80后厂二代 - 姜石三次拒绝接班,偏好互联网行业,其父工厂最终转型贸易并在东南亚设厂 [20][21][22] - 姜石认为父亲“求稳”性格和精力分散限制了企业上市规模 [20] 90后厂二代 - Eric接班乳品厂前创业三次失败,包括希腊酸奶和咖啡馆项目 [27] - 通过社交媒体打造“厂二代”人设,填补超市自有品牌代工需求,推动柔性供应链转型 [29][30] - 其父企业从代工转向全产业链,覆盖饲料、牧场、加工厂等,年产值曾占金华工业GDP四分之一 [30][33] 行业转型与挑战 - 外贸工厂面临关税压力,部分企业转向东南亚设厂或转型贸易 [22][23] - 消费个性化趋势倒逼工厂升级柔性供应链,传统代工模式受挑战 [30] - 乳品行业毛利低,依赖规模效应,部分企业通过文旅融合探索新增长点 [27][30]
科技媒体,现在进化成什么样子了?
虎嗅APP· 2025-07-25 21:31
科技媒体生态重构 - 个人IP崛起推动科技与商业媒体生态重构,形成无边界"新智识共同体"[4] - a16z收购Turpentine VC案例显示个性化媒体工业化趋势,通过播客矩阵连接行业客户与LP[5] - 主流媒体对科技行业叙事转向怀疑立场,创业者通过博客、播客夺回话语权[11][12][13] 内容创作载体演变 - 博客圈成为早期技术解读主要载体,Paul Graham等投资人通过写作建立影响力[16][17] - 疫情期间科技内容需求激增,Not Boring等新兴媒体和Invest Like The Best等播客快速崛起[23][24] - Substack降低写作门槛,推动Tanay Jaipuria等创作者建立细分领域权威[48] 投资机构媒体化战略 - a16z定位为"通过投资变现的媒体公司",构建播客网络并收购Turpentine强化影响力[7][43] - Redpoint、Sequoia等机构通过The Logan Bartlett Show等节目打造垂直内容矩阵[43] - Contrary Research通过500+公司研究报告建立私企研究资料库,吸引10万+订阅者[62] 信息传播方法论 - "超级可读性"概念强调精准传播,需让信息鲜明到"无人可能误解"[51][52] - Vibe-o-sphere(氛围宇宙)成为线上影响力构建核心,需掌握虚拟存在感法则[58] - 创作者复利效应体现在自身成长而非听众增长,持续输出是关键[59][73] 细分领域专业化案例 - Founders Podcast专注拆解创业者传记,8年积累形成独特知识库[63] - Arny Trezzi深耕Palantir研究,伴随公司股价10倍增长建立专业声誉[64][67] - Whole Mars Catalog以特斯拉为研究标的,展示垂直领域内容价值[68] 历史经验与当代映射 - 17-18世纪"智识共同体"通过书信共享知识,当代以博客、播客为载体延续该模式[27][28] - 知识生产需经历策展、辩论、验证、代际传承四环节,互联网时代过滤机制面临挑战[92][93] - 科技媒体生态更接近去中心化"智识共同体"而非传统大学,依靠洞见而非头衔获得声望[95][96]
上海乐高乐园最大优点是“没人”?
虎嗅APP· 2025-07-25 21:31
上海乐高乐园运营现状 - 开业初期游客反馈集中在"人少"体验优势,项目无需排队且餐饮服务顺畅[4][5][7] - 社交媒体评价呈现两极分化:家庭用户赞赏低密度体验,但隐含对票价过高的质疑[7][9] - 与上海迪士尼形成鲜明对比,后者2023年客流达1300万人次,单日高峰超5万人[17][18] 全球乐高乐园共性特征 - 日本名古屋、丹麦比隆、马来西亚新山等乐高乐园均存在"高票价+低客流"现象[11][13][15] - 单个乐园年客流量普遍在157万-242万人次区间,仅为迪士尼同类项目的15%-20%[22][23] - 运营策略依赖门票组合与主题活动,但客流增长始终未达爆发式水平[16][41] 商业模式与定位分析 - 核心客群锁定2-12岁亲子家庭,成人用户转化率低导致受众天花板明显[27][29] - 门票定价矛盾突出:日本名古屋乐园曾因票价高于迪士尼导致次年客流腰斩[31][32] - IP变现难度大,积木玩具消费与乐园体验存在千元级心理价格落差[35] 上海项目经济效应预测 - 2025年预期年客流240万人次,预计年营收10亿元,低于上海海昌海洋公园18亿元规模[41] - 暑期带动金山区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350%,外省游客占比达70%[36][37] - 长期需平衡百亿级投资回收压力与潜在降价换客流策略[42][43] 行业竞争格局 - 默林娱乐集团虽为全球第二大乐园运营商,但乐高业务仅贡献集团42%营收且增速平缓[21][41] - 迪士尼与环球影城凭借全年龄段IP覆盖形成碾压式客流优势[25][26] - 上海乐高乐园可能延续"小众精品"路线,通过项目扩容与票价调整优化运营[44][45]
特斯拉进入黑暗隧道
虎嗅APP· 2025-07-25 18:36
特斯拉二季度业务分析 核心观点 - 马斯克认为特斯拉将成为全球最有价值公司,但强调需执行到位[1] - 公司正处于从汽车制造商向现实世界AI公司转型阶段[1] - 二季度业绩全面下滑,营收创近10年最大单季降幅[1] - 新兴业务(Robotaxi/FSD/Optimus)进展决定未来估值空间[12][13] 业务板块分析 整车业务 - Model 2.5量产再次延迟至四季度,影响2025年销量预期[11] - 美国IRA 7500美元补贴9月30日退坡,四季度销量承压[11] - 排放法规调整导致监管积分下滑,毛利率短期受压[11] Robotaxi业务 - 6月已在德州启动试运营,首批20台Model Y投入服务[5] - 目标年底覆盖美国一半人口,数月内达1000辆运营规模[5] - 2026年底分析师预测该业务将实现可观利润[5] - HW 5.0硬件算力达2000+TOPS,支持FSD V14性能跃升[10] FSD技术 - 计划2025年Q4启动V14 alpha测试,2026年Q1正式发布[4] - 马斯克称HW 5.0+V14是实现L5自动驾驶最后拼图[4] - Dojo 2算力明年规模化,相当于10万台H100芯片[10] Optimus人形机器人 - Gen 3.0版本3个月内推出原型机,2025年量产[10] - 目标4年内实现年产100万台,2029-2030年达目标[10] - 当前成本降幅达1.65万美元,工厂试用已启动[10] - 本周开始在特斯拉餐厅执行卖爆米花任务[10] 转型挑战 - 整车业务持续萎靡,新兴业务尚未形成收入替代[7][11] - Robotaxi需突破旧金山/内华达等多地监管审批[9] - 自动驾驶技术面临市场接受度与安全性质疑[14] - 规模化运营需解决调度/保险/维护等高成本问题[14] 资本市场预期 - 华尔街对AI故事持续10年但落地进度存疑[1][13] - 执行效率与承诺兑现速度比叙事更重要[13] - 2026年或成关键节点(FSD V14/Robotaxi盈利/Optimus量产)[4][5][10]
智能眼镜领头羊,道出行业泡沫
虎嗅APP· 2025-07-25 18:36
公司动态 - XREAL发布新一代AR眼镜产品"XREAL One Pro",搭载自研光学解决方案"X Prism"和协处理器芯片X1 [2][7] - 公司与谷歌合作启动AR眼镜"Project Aura"项目,深度绑定谷歌生态 [2][15] - 创始人徐驰明确表示暂不进入AI眼镜赛道,选择观望态度 [2][5] 行业现状 - 2024年全球AR眼镜市场中XREAL市场份额第一,超过二至四名总和 [2] - 当前AI眼镜行业处于"上半场的上半场",存在概念炒作和资本狂欢现象 [6][10] - 行业对终局有共识但对实现路径高度不统一,核心硬件和AI能力仍需打磨 [7][12] 技术发展 - 当前AI眼镜普遍采用的高通AR1芯片基于手机架构改造,存在适配性问题 [12] - 基础功能如文字识别尚未完善,相机模组和AI算法需要深度整合 [13] - 空间计算和多模态AI仍面临硬件算力和系统整合层面的挑战 [13][14] 战略布局 - 公司选择聚焦核心模块研发而非跟风AI概念,通过自研芯片和光学方案构建壁垒 [7] - 采取双路径产品策略:便携大屏硬件+生态合作(谷歌),避免重复造轮子 [15] - 预计行业真正爆发点在2027-2028年,标志是头部厂商高管全力投入 [8][9] 市场观点 - 创始人质疑"百镜大战"合理性,认为中国企业技术积累未超越硅谷巨头 [6] - 驳斥行业销量2-3倍增长预测,指出当前上千家厂商的竞争格局不支撑该增速 [11] - 强调行业需要长期战略定力,不适合挣快钱的资本玩家 [11]
6名大学生殒命,涉事企业却曾是安全“典范”
虎嗅APP· 2025-07-25 18:36
事故概述 - 2025年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在参观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时因浮选槽钢格栅板脱落坠入含危险矿浆的浮选槽溺亡[1] - 矿浆由磨碎的矿石粉末、水与浮选药剂混合形成密度远高于水含氢氧化钠等腐蚀性药剂且含高速旋转叶轮导致施救困难[1] 事故直接原因 - 浮选槽上方1.2mx3m钢格栅板一侧固定角钢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受集中载荷后断裂导致整板翻转脱落[3] - 企业2月份仅对格栅板进行局部更换未做全部焊缝无损检测事发平台缺失日常承载标识未限定站立人数[3] - 学校与企业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3] 企业安全管理问题 - 涉事企业2023年被母公司中国黄金集团ESG报告列为安全典范案例称"强化风险分级管控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4] - 2021年呼伦贝尔市应急管理局检查发现隐患27条其中7月25日发现9条2月5日发现18条[6][7] - 2024年4月因尾矿库西侧及北侧坝体未批先建被罚49.8万元直接负责人被罚2万元[9] - 事故前14天企业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部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11] - 2月25日企业发文宣称完成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筛板更换[15] 行业共性问题 - 矿业集团对旗下子公司生产安全疏于防范如山东黄金也曾事故频发[16] - 黄金开采涉及地下作业、炸药使用等高风险工序员工安全健康风险远高于其他行业[16] - 企业因利益考量忽视安全投入将安全视为"成本中心"流于表面[20] 企业财务表现 - 内蒙古矿业2020年被中金黄金收购90%股权后受益于铜价上涨2021-2023年净利润年增超50%2023年净利润达22.86亿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