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芯语
搜索文档
英伟达深夜回应芯片“后门”问题
是说芯语· 2025-08-01 07:34
英伟达算力芯片安全问题 - 公司回应称其芯片不存在"后门"功能 否认远程访问或控制的可能性[1] - 网信中国披露英伟达算力芯片被曝存在严重安全隐患[1] - 美国议员要求出口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1] - 行业专家透露英伟达已掌握"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技术[1] 中国半导体行业动态 - 行业组织"中国IC独角兽联盟"正在招募会员[2]
芯片创始人获刑6年,9000万资金被冻结
是说芯语· 2025-07-31 21:35
案件判决结果 - 尊湃通讯创始人张琨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人民币 [1] - 公司9965万元现金资产被依法冻结 [1] - 其余13名涉案人员全部获刑 [1] 案件背景与侵权细节 - 尊湃通讯成立于2021年3月专注于Wi-Fi 6芯片设计创始人张琨曾为华为海思技术总监掌握核心机密 [2] - 张琨离职后迅速挖走华为海思20余名核心研发骨干并通过截屏拍照等手段系统性窃取技术文档设计图纸和研发数据 [2] - 司法鉴定显示尊湃通讯研发的芯片产品40个关键技术点与华为海思商业秘密高度重合同一性比例超过90% [3] 公司融资与发展 - 2021年5月完成近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高榕资本领投 [5] - 2022年5月超募完成数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小米集团湖杉资本等顶级机构入局 [4] - 公司曾拥有9项专利3项著作权入选Venture50硬科技及萌芽榜 [6] 行业影响与警示 - 案件被称为"中国半导体领域最恶劣技术窃取案"华为取得决定性胜利 [1] - 判决彰显法律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零容忍并切断非法所得重创公司运营能力 [8] - 14名涉案人员全部获刑形成强大震慑打击"团伙式"技术窃取 [8]
国产ARM谢幕前奏?华为终于祭出RISC-V芯片
是说芯语· 2025-07-31 15:33
华为RISC-V芯片战略布局 - 海思推出Hi3066M与Hi3065P两款RISC-V架构芯片,标志着备胎计划启动,RISC-V或成为战略支点 [1] - Hi3066M面向家电端侧智能化需求,内置eAI引擎,适用于空调、冰箱等AI场景 [2] - Hi3065P针对家电、工业领域,定位高性能实时控制MCU,用于光伏逆变、数字电机控制等 [2] RISC-V技术挑战与瓶颈 - 软件生态不完善,工具链(编译器、调试工具)适配不足,增加开发成本 [2] - 高性能计算能力待提升,单线程性能、内存带宽落后于x86/ARM,乱序执行等技术需优化 [3] - 多核同步与通信效率低,超大规模参数场景下芯片互联效率不足 [3] ARM架构的迭代危机 - 2019年ARM断供后,华为受限于ARMV8旧版本授权,鲲鹏CPU6年未大幅更新 [4] - 鲲鹏芯片实际应用表现不佳,高并发场景性能低于纸面数据,采购价远超同类均价 [4] - ARM生态封闭,华为版本与主流脱钩,形成"孤岛中的孤岛" [7] 生态迁移的连锁反应 - 华为作为产业链主,底层架构切换将导致上层开发者生态重建,原有ARM软件难以复用 [6] - ARM生态封闭性导致应用移植困难,RISC-V生态需完善硬件、工具链、应用软件 [7] - 华为需协调生态伙伴承担迁移代价,推动RISC-V生态开垦 [7] 战略转型的必然性 - ARM路线受美国禁令持续压制,RISC-V开放架构成唯一退路 [5] - 华为需独立完成ARM+竞争对手的工作量,RISC-V赛道另起炉灶突破性能瓶颈 [5][6]
最新!英伟达被约谈
是说芯语· 2025-07-31 13:20
英伟达算力芯片安全问题 - 英伟达算力芯片被曝存在严重安全问题 涉及"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技术 [1] - 美国议员要求出口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 [1] - 英伟达H20算力芯片被中国网信办约谈 要求就漏洞后门安全风险进行说明 [1] - 中国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对英伟达采取监管措施 [1] - 事件发生时间为2025年7月31日 [1]
昨夜压迫感十足!英伟达历史新高,盘后Meta暴涨12%、微软9%,北美AI硬件继续狂飙…...
是说芯语· 2025-07-31 08:29
北美AI巨头业绩表现 - 英伟达收盘涨2.14%,总市值逼近4.4万亿美元 [2] - Meta盘后暴涨12%,微软盘后暴涨9% [2] - Meta第2季度营收超预期,第3季度营收指引为475亿-505亿美元 [2] - 微软第4财季营收764.41亿美元(预期739亿),同比增长18%,净利润272.33亿美元,同比增长24% [3] - 微软2025财年营收2817.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1018.32亿美元,同比增长16% [3] 资本开支与AI投入 - Meta上调2025财年资本开支预期至660亿-720亿美元(原640亿-720亿美元) [2][3] - 微软25Q4资本支出242亿美元,创纪录新高,同比增长27% [3] - 微软云业务增长39%,远超分析师34%的预期 [3] - 微软26财年资本支出增长放缓,但1Q资本支出超300亿美元,主要受AI/云需求驱动 [4] - 微软点名存储和GPU需求指数级上涨,涉及英伟达、AMD、MRVL等公司 [4] 行业竞争与市场预期 - 微软、亚马逊、谷歌均宣布大规模数据中心扩张计划 [3] - 大摩上调英伟达目标价至200美元(对应5万亿美元市值),上调博通目标价至338美元(对应1.6万亿美元市值) [4] - Meta的AI月活跃用户达10亿,提出打造"个人超级AI"的新愿景 [5][6] AI行业趋势 - AI硬件资源和人才成为巨头核心竞争要素 [4] - AI将彻底改变资本世界和财富形态,投资和参与AI成为关键 [6] - Meta提出"个人超级AI"愿景,强调帮助用户看世界、冒险和交友 [5][6]
突发!概伦电子遭大比例减持!
是说芯语· 2025-07-30 20:55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共青城金秋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不超过1305.53万股,占总股本3.01%,减持后持股比例从10.77%降至7.76% [1]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不超过1%)和大宗交易(不超过2%),按31.50元收盘价测算可套现约4.11亿元 [2] - 此为2023年以来第四次减持,累计减持比例已达4.3% [2] 减持影响分析 - 减持幅度占原持股比例近三分之一,可能影响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尤其在公司"无实控人"状态下 [2] - A股市场规则中持股5%以上股东单次减持超1%需单独披露,此次3%比例远超阈值 [2] - 连续大额减持易被解读为股东对公司短期前景谨慎,可能放大市场恐慌情绪 [2] 公司基本面 - 2024年营收4.19亿元(同比+27.42%),净亏损9582万元,研发投入2.89亿元占营收68.9% [3] - 2025年一季度扭亏为盈,净利润150.41万元 [3] - 股价较2024年高点回调约40%,7月30日收盘价31.50元,总市值137.08亿元 [3]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EDA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184.9亿元,本土企业市占率不足10% [3] - 国际三巨头(Synopsys、Cadence、西门子EDA)占据全球70%以上份额 [3] - EDA工具客户粘性强、更换成本高,本土企业商业化面临生态压制挑战 [3] 产业链与股权结构 - 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企业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同期也因股东减持出现股价波动 [4] - 公司股权结构为"民营资本主导+国资跟投"模式,可能引发融资中的控制权争夺风险 [4] - 公司强调减持不影响控制权结构和持续经营,市场关注后续战略投资者引入可能 [4] 行业核心逻辑 - EDA产业依赖长期技术沉淀而非短期估值泡沫 [5]
60 亿估值神话破灭,国产芯片该祛 “虚火” 了
是说芯语· 2025-07-30 13:04
公司现状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因申请人姚骏俊申请合芯科技破产审查,定于8月6日15时在第60法庭听证 [1] - 公司2025年4月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此前拖欠500余名员工近1亿元工资且高管失联 [2] 发展历程 - 公司2014年成立,前身为中晟宏芯,依托IBM Power指令集架构授权,成为国产替代标杆企业 [2] - 2023年估值达60亿元,距离"独角兽"仅一步之遥,但同年年底资金链断裂导致迅速崩塌 [2] - 2023年11月宣布第二代芯片HX-C2000原型验证芯片TC2成功点亮,但半年后因近亿元流片费用无着落而流产 [2] 技术路线 - 核心产品基于IBM Power指令集架构,但该架构全球服务器CPU市场份额不足1%,x86架构占比超95% [3] - 试图通过开源Power指令集和自主研发HX-C1000芯片破局,但产品始终局限于小众市场 [3] - HX-C1000主要面向银行、政府等对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但近年这些客户替换需求锐减 [3] - HX-C2000在仿真测试中被质疑性能"不如前代",且流片后能否实现28块芯片协同互联仍是未知数 [3] 资金与商业模式 - 公司发展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和国有资本注资,2020年广州科学城创投5亿元投资推动估值从20.6亿元跃升至60亿元 [4] - 2023年底江苏南通5亿元融资因股东否决而告吹,成为资金链断裂的直接原因 [4] - 第一大股东北京鑫诺投资持股33.95%,第二大股东穗科战略基金背后为广州经开区管委会和广东省财政厅,股权结构易引发控制权争夺 [4] - 商业模式未能自我造血,HX-C2000从2019年预研到2023年点亮研发投入超亿元但未能量产 [5]
美国即将推出半导体关税,可高达25%至100%
是说芯语· 2025-07-30 09:51
美国半导体关税政策 - 美国将在两周内公布针对半导体进口的国家安全调查结果,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进行,评估外国半导体及其衍生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1] - 特朗普政府可能对进口半导体征收25%至100%的高额关税,实施时间窗口可能在8月中旬之后,最迟不超过9月 [1][3] - 该政策可能影响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美光等晶圆制造厂商以及英伟达、苹果、高通、联发科等芯片设计厂商 [1] 政策背景与动机 - 特朗普表示许多公司将在美国投资半导体制造以避免新关税冲击,并指出欧盟委员会主席通过"更好的方式"避开了即将到来的芯片关税 [2] - 美国已与欧盟达成15%税率的关税协议,欧盟将增加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和美国军事装备 [3] - 美国政府4月11日宣布对包括半导体等20项关键商品豁免"对等关税",但仅是临时举措 [3] 行业反应与影响 - 半导体行业巨头和行业协会呼吁特朗普谨慎对待这一政策,警告广泛关税可能对美国半导体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1] - 业内专家怀疑该政策能否推动制造业回流,认为这可能动摇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根基,威胁全球产业复苏 [4] - 美国智库ITIF估计25%的半导体关税上路第一年将使美国经济成长下滑0.18%,持续征十年累积GDP损失达1.4万亿美元 [5] 政策实施时间表 - 调查结果将在两周内公布 [1] - 关税最可能在8月中旬之后实施,最迟不超过9月 [1][3]
英伟达紧急加购30万颗H20!中国需求太强烈!
是说芯语· 2025-07-29 17:39
核心观点 - 中国市场需求激增导致H20芯片供不应求,英伟达紧急追加30万片订单但仍难缓解短期供应缺口 [2][8][9] - H20芯片因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反复而成为地缘政治产物,其性能被精准限制但保留关键生态优势 [4][5][13] - 国产AI芯片短期内难以替代H20,主要受限于CUDA生态壁垒、技术适配成本及集群扩展性差距 [12][13][14] 市场供需分析 - 中国市场对H20级别AI芯片总需求达180万颗,但英伟达库存仅60-90万颗,供需缺口显著 [2] - 中国科技巨头2024年预订单超120亿美元,但美国4月出口限制导致供应停滞,7月政策反转后需求集中释放 [3][6][7] - 英伟达2025年Q1向中国出货30万颗H20,预计库存去化速度将提升30% [8] 产品技术特性 - H20基于Hopper架构,采用台积电N4工艺及CoWoS封装,集成800亿晶体管,配备96GB HBM3显存及4TB/s带宽 [5] - 算力被限制为H100的20%,FP16性能仅为H100的1/6至1/15,但显存容量与旗舰产品一致 [5][12] - 支持8卡NVLink互联,显存池化达768GB,可训练70B参数模型,国产芯片在多卡互联场景仍存差距 [13] 供应链与生产挑战 - 台积电N4产线满载,重启H20供应链需9个月,新订单最快2026年年中交付 [10][11] - 英伟达因出口禁令取消部分台积电产能,2026财年Q1计提45-55亿美元库存减值 [6][9] - 生产周期长达3个月,调整计划将影响苹果、AMD等客户订单,机会成本高 [11] 国产替代瓶颈 - CUDA生态垄断导致迁移需重写30%代码,耗时6个月以上,且主流框架适配增加延迟与成本 [12] - H20定价6500-8000美元,锚定华为昇腾910B价格上浮20%,形成性价比壁垒 [14] - 国产芯片处于从"能用"到"敢不用"临界点,需突破能效标准与生态构建 [15] 客户与政策影响 - 主要客户为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等头部互联网公司,需求高度集中 [8] - 美国出口管制反复导致H20销售停滞,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供应链波动 [4][6][7] - 国家发改委要求数据中心采用高能效AI芯片,但H20仍通过性能妥协维持市场韧性 [15]
刚刚,EDA巨头Cadence对华出口违规,遭重罚!
是说芯语· 2025-07-29 09:43
案件核心观点 - EDA巨头Cadence因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向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军事高校NUDT销售EDA硬件、软件及IP,达成刑事与民事和解,总罚款超1.4亿美元[1] - 违规行为涉及子公司Cadence China通过别名实体CSCC向NUDT进行56次非法交易,总价值4530万美元,时间跨度为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3][5] - 公司还衍生出向关联中国芯片公司P转移违规资产及系统漏洞导致其他实体清单客户持续下载软件等行为[8][10] 案件背景与违规概述 - 违规主体包括母公司Cadence、中国子公司Cadence China、NUDT及其别名CSCC、中国芯片公司P[2] - 61项违规中,56项为直接向CSCC/NUDT销售或出借EDA硬件(3188万美元)、软件(262万美元)及IP(1079万美元)[3][5] - 其他违规涉及向P公司转移资产及三家实体清单企业(JSC Mikron、中国通信巨头、中国顶级芯片厂)违规下载软件[3][10] 核心违规行为细节 - **当事方**:Cadence China作为执行方,NUDT为最终用户,CSCC为交易别名[4] - **违规内容**:硬件(ECCN 3B991.b.2.c)、软件(ECCN 3D991/EAR99)、IP(ECCN 3E991)[5] - **时间跨度**:2015年9月30日首笔IP出口至2020年9月交易叫停[5] - **商业动机**:管理层视CSCC为"关键客户",担忧"失去数十亿门级生意"[6] - **规避手段**:利用别名交易、内部邮件直接关联NUDT、技术人员进校园服务、高管忽视"红旗"信号[7] 衍生违规行为 - **向P公司转移资产**: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将CSCC的软件/IP合同权益转让,明知P公司与NUDT关联[8][9] - **系统性漏洞**:俄罗斯JSC Mikron(2016-2018)、中国通信巨头(2019-2021)、中国顶级芯片厂(2021)持续下载软件[10] 处罚条款 - **财务处罚**:民事罚款总额9531.2万美元,分两笔支付(首笔4765.6万美元30天内付清,剩余暂缓)[12] - **合规审计**:强制两轮全球审计(2025-2026年),重点监督中国子公司,报告提交截止2027-2028年[13] - **经营限制**:未来出口许可资格与合规表现直接挂钩,未履约将导致处罚恢复及业务灾难性影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