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搜索文档
本周四晚19:00开播 | 专家课堂:螺杆挤出式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前沿与进展
DT新材料· 2025-06-16 23:41
螺杆挤出式增材制造技术研究 - 螺杆挤出式增材制造(SEAM)技术相比传统FFF工艺具有更高增强材料负载能力和挤丝速度 [2] - 使用定制螺杆挤出3D打印机可直接打印含30 wt%碳纤维的PEEK-CF复合材料 [2] - PEEK-30CF拉伸强度达190 5 MPa 是未填充PEEK(92 8 MPa)的两倍多 [2] - 高温下(250°C)打印复合材料仍保持64 1 MPa的力学强度 [2] - 通过退火和压缩成型可进一步调整和提高部件机械强度 [2] 技术应用与装备案例 - 超大幅面螺杆挤出装备在模具行业有应用 [6] - 桌面级螺杆挤出装备适用于铜、陶瓷等新材料加工 [6] - 基于机械臂的多自由度螺杆挤出装备已实现实际应用 [6] 行业论坛与趋势 - 2025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将聚焦航空航天、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应用场景 [13] - 论坛探讨一体化、轻量化、高性能及定制化需求 覆盖材料、结构、工艺多维度 [13] - 增材制造技术在人工智能赋能下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但仍需攻克多品种、大批量、低成本等技术难题 [13] 课程与嘉宾信息 - 胡仲略副教授将分享螺杆挤出式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前沿 包括原理、国内外研究及应用、发展方向 [1][3][11] - 胡仲略团队开发的螺杆挤出式增材制造装备已在国内多所高校及企业应用 [9] - 胡仲略发表40余篇国际期刊论文 授权2项发明专利 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及4项企业横向课题 [9]
LG化学携手日本百年企业,突破汽车半导体用粘合剂技术瓶颈
DT新材料· 2025-06-16 23:41
LG化学与Noritake合作开发银浆 - LG化学与日本Noritake合作开发适用于汽车电力半导体(SiC)芯片和基板的银浆 旨在解决高温工况下的粘接难题 [1] - LG化学是韩国领先的化学企业 业务涵盖石油化工、信息电子材料、生命科学等多个板块 Noritake是拥有120年历史的日本精密陶瓷制造商 专注于半导体和汽车产业材料 [1] - 电力半导体(如IGBT、SiC模块)在300℃以上高温运行时 传统焊接技术易失效 市场亟需耐高温、高稳定性的粘合材料 [2] - 合作结合LG化学的粒子设计技术和Noritake的粒子分散技术 新银浆具备优异耐热性和散热性能 同时解决传统银胶需冷冻保存及保存期限短的问题 可常温保存并延长使用时间 [2] 复合材料行业技术动态 -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韩远飞研究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分析与考核验证 [4] - 中国航发研究员焦健聚焦麻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提升 [4] - 东华大学专家郎夷平探讨第三代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与实践 [4] - 北京化工大学杨小平团队研究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及碳纤维工程技术 [4] - 西北工业大学郑锡涛教授开展离散增韧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研究 [4]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钱工程师研发碳纤维表面结构调控技术 [5]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刘向东研究员探索聚氨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的调控机制 [7][8] - 山东科技大学张如良教授研究连续碳纤维增强PPS、PEEK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及水性上浆剂量产 [9]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浩然副教授研究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界面工程及多功能耦合设计 [10] - 国防科技大学权科副教授开发植物油基动态共价聚合物 [11] - 浙江大学贡博文助理研究员研究Z-pin增强复合材料的失效机理 [11] - 深圳大学刘会超团队研发热塑性超薄碳纤维带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 [11] - 西安交通大学刘栋副教授基于仿生结构设计复合材料界面强韧化机制 [11]
“全球疯狂”的LABUBU,意外带火这一新材料大涨!
DT新材料· 2025-06-16 23:41
潮玩市场火爆与LABUBU现象 - 全球唯一的初代薄荷色LABUBU拍卖价达108万元,限量15版的棕色款拍出82万元高价,成为全球"顶流"潮玩[1] - LABUBU在欧美日韩引发抢购热潮,消费者排队购买[1] - 其材质为PVC基底复配树脂微粒、增塑剂等,金发科技等公司为泡泡玛特提供环保改性塑料及抗菌防潮材料[2] 3D打印概念股异动与市场反应 - 6月16日3D打印概念股集体大涨,海正生材、金橙子20CM涨停,爱司凯等跟涨,海正生材3日内股价飙升近50%[3] - 因LABUBU限售难购,消费者转向3D打印,MakerWorld等平台涌现大量LABUBU模型[3] - 3D打印爱好者通过分享和打印LABUBU模型获利超十万元[4] 3D打印材料与技术应用 - 消费级3D打印材料包括PLA、ABS等,涉及企业有阿科玛、黑格科技、eSUN易生等[6] - 聚乳酸(PLA)因环保可降解特性成为主流,国内供应商包括海正生材、金丹科技等[7] - 海正生材为全球第二家PLA商业化企业,3D打印耗材销量同比激增185.67%,开发专用树脂REVODE161[8] 3D打印的成本与效率优势 - 打印13.4厘米LABUBU仅需70克PLA耗材,材料成本约3元(PLA单价37-47元/公斤)[9] - 传统手工雕刻原型需2-3个月,3D打印(SLS技术)7天完成,修改成本降低80%[10] - FDM技术完美实现LABUBU"毛茸茸"层纹效果,该技术为消费级主流[11] 定制化服务与行业趋势 - 泡泡玛特试点3D打印定制服务,含12种材料组合,价格3个月内从99元涨至899元,复购率达45%[12] - 行业论坛显示3D打印技术持续创新,2025年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将聚焦工业、医疗等领域[16][18][21]
小米汽车,固态电池新动作
DT新材料· 2025-06-16 23:41
小米汽车固态电池专利技术 - 小米汽车公布"固态电池复合电极与制备方法及包含其复合电极的固态电池"专利,展示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布局 [1] - 专利采用复合电极结构设计,使固态电解质沿集流体厚度方向贯通电极材料层,大幅缩短金属离子传输路径 [2] - 实验室数据显示电极载量达500mg/cm²,2C快充下容量保持率75%,CLTC工况续航1200公里,充电10分钟支持800公里行驶 [2] - 固态电池相比液态锂电池具备更高安全性(热失控风险降低)、能量密度(超1000Wh/L)和低温性能(-20℃放电效率提升20%) [2] - 小米计划2027年小规模示范装车,2030年前后大规模量产,技术路线图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重合 [2] 固态电池技术优势与行业对比 - 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理论极限(300-400Wh/kg),固态电池理论能量密度超500Wh/kg [3] - 小米专利中1200公里续航数据对特斯拉Model S Plaid(780km)、蔚来ET7(700km)形成代际压制 [3] - 卫蓝新能源2024年为蔚来提供150kWh半固态电池包,并与华友钴业、恩捷股份等合作推进产业化 [4] 行业竞争格局与车企布局 - 上汽集团计划2024年底在全新MG4上量产新一代固态电池 [4] - 丰田汽车预计2025年小规模试产,2026年初期量产,2027-2028年全面商业化 [4] - 广汽集团计划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并应用于昊铂车型 [4] - 长安汽车预计2026年装车验证,2027年逐步量产全固态电池 [4] - 奇瑞汽车设2026年全固态电池上车目标,2027年规模化量产 [4] 产业链投资布局 - 小米系已投资卫蓝新能源、赣锋锂电、法恩莱特、天目先导、因势新材料等固态电池相关企业 [4]
最新议程+参会名单 | 固态电池+硅基负极大会(7月3-5日宁波)
DT新材料· 2025-06-16 23:41
大会概况 - 2025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暨硅基负极产业创新大会将于7月3-5日在宁波召开,主题为"聚产业链升级 助商业化加速",聚焦固态电池和硅基负极两大领域[1] - 论坛邀请邹如强、周豪慎等知名学者及吉利汽车、广汽埃安、国轩高科等产业链头部企业参与[1] - 会议包含开幕式、分论坛报告、车企参观等环节,设置固态电池和硅基负极两个平行会场[4] 技术专题 人工智能与新能源 - 广汽埃安采用多尺度模拟仿真结合AI驱动手段实现固态电池自动化设计,提升研发效率[7] - 四川赛科通过AI驱动的表征技术建立三维数模,研究电池内部电流/电位等状态[8] 电芯与设备仪器 - 安徽儒特分享固态电解质湿法制备工艺,岛津展示微小力试验机用于材料硬度测试[9] - 清华大学开发流化床多孔炭制备技术,实现连续化生产并联产碳纳米管[9] 材料开发 - 北京大学提出氯氮化物非晶电解质体系及界面调控措施提升固态电池稳定性[11] - 中科院物理所吴凡分析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关键技术问题及国际研究进展[12] - 江苏固芯能源开发纯硅固态电池,西北工业大学研究薄层聚合物电解质匹配硅负极[13] 新材料应用 - 东风汽车剖析固态电池在整车领域产业化应用的技术挑战[23] - 孚能科技研究eVTOL用固态电池关键技术,金羽新能源探索无人机等低空经济应用[24][25] 创新成果 - 北航杨树斌团队利用MXene材料实现35mAh/cm²深充深放性能的无枝晶锂负极[21] - 四川华宜清开发硅碳负极一步法制备技术,比容量达1500mAh/g且循环保持率超80%[17] - 中科院过程所通过电致热冲击技术将废硅粉再生为硅纳米线,实现光伏废料高值化利用[20] 参与机构 - 产业链涵盖广汽埃安、孚能科技等整车及电池企业,北大、南大等科研机构,以及岛津、OCSiAl等材料设备供应商[27][29][32] - 支持单位包括吉利循环产业中心、中车新能源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26]
200MWh全固态电池项目签约,干法电极技术产业化加速
DT新材料· 2025-06-15 21:26
全固态电池行业动态 - 冠鸿智能与上海海希工业通讯签署200MWh全固态电池生产线项目协议,重点推动干法电极技术产业化应用,目标支持新能源汽车、eVTOL及人形机器人等领域[1] - 全固态电池相比传统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成本控制方面具备优势,但面临材料稳定性、导电性能和高温性能优化等技术挑战[2] - 干法电极技术成为行业焦点,可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国内设备企业正加速布局以构建技术壁垒[3] 国内干法电极项目进展 - 东莞市红木棉电子科技与中科院合作开发出国内首条干法电极全固态电池制作线[4] - 广东国立科技计划投资30亿元建设10GW干法电极固态电池项目,预计产值120亿元[5] - 纳科诺尔2023年起通过合资公司和实验室推进干法电极设备研发[6] 企业技术布局 - 利元亨实现全固态电池全工艺覆盖,计划2026年进入装车测试阶段,硫化物电池设备采用三级防护设计[7] - 曼恩斯特采用"湿法+干法"双路线,2024年推出400型干法制膜一体机提升导电性和容量[8] - 先导智能已向中外客户交付涵盖剪切混料、成膜、切叠等工序的干法相关设备[9] 行业会议聚焦 - 7月3-5日宁波会议将探讨全固态电池多尺度研究、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单壁碳纳米管应用等20余项前沿议题[12][13] - 专题论坛覆盖固态电池在低空经济、eVTOL、整车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以及硫化物电解质、MOFs材料等关键技术[13][14] - 硅基负极论坛重点讨论全固态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制备、界面设计及机器人产业应用等15项技术突破点[14][15]
又一聚酰亚胺项目公示
DT新材料· 2025-06-15 21:26
浙江清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改项目 - 公司计划投资1200万元在浙江省仙居经济开发区建设新生产线,新增产能包括130吨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500吨1,3-环己二胺、200吨1,4-环己二胺、5吨聚酰亚胺QPI-SL20、10吨聚酰亚胺QPIP330、20吨聚酰亚胺QPI-P350 [1] - 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改,将糠酸产能从100吨/年提升至500吨/年,反式-4-氨基环己醇产能从200吨/年提升至280吨/年,同时将QPI-P280产能从60吨/年削减至25吨/年 [1] - 调整部分现有产品产能:YS20从40吨/年减至30吨/年,QPI-P460从30吨/年减至20吨/年,QPIP250从100吨/年减至65吨/年,ODPA从120吨/年减至60吨/年,PACM从1200吨/年减至400吨/年,2,2-二(四氢呋喃)丙烷从750吨/年减至620吨/年 [2] - 取消原计划建设的300吨/年四氢糠基乙醚生产线 [2] 公司背景 - 浙江清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由江苏清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 [3] - 母公司清泉化学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新材料、功能性单体、精细化学品等领域的研发生产,是全球呋喃及其衍生系列产品的龙头厂家 [3] 产品结构调整 - 聚酰亚胺系列产品中,新增QPI-SL20(5吨/年)、QPIP330(10吨/年)、QPI-P350(20吨/年)产能 [4] - 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方面,新增1,3-环己二胺(500吨/年)和1,4-环己二胺(200吨/年)产能 [4] - 技改后公司总设计产量从11265吨/年调整为11230吨/年,副产品硫酸钠产量从1440吨/年调整为1379.5吨/年 [4]
光威复材,43.2亿大单!
DT新材料· 2025-06-15 21:26
合同与业绩 - 光威复材全资子公司威海拓展与客户A签订补充物资采购合同,合同标的为C型号碳纤维,执行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总金额6.5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6.86% [1] - 此前2024年12月25日,威海拓展与客户A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总金额36.636亿元,两次合同金额合计高达43.216亿元 [2][3]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4.5亿元,归母净利润7.47亿元,2025年Q1营业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10.5%),扣非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11.93%) [3] 业务布局 - 当前业务主要来源于航空、航天及清洁能源领域(风光氢),未来目标市场包括非航装备、建筑工程、低空、轨道交通、汽车及3C消费电子等新型场景 [3] - 已为多款无人机提供碳纤维复合材料,3C消费电子应用形成批产业务涉及碳纤维材料和预浸料 [3] - 与中航高科签订合作协议,后者覆盖军用飞机(歼-20、运-20)和民用飞机(C919、C929)关键部件,公司布局低空经济领域,成立深圳轻快世界子公司,为eVTOL和无人机提供碳纤维复材解决方案,单机用量超100公斤 [4] - 作为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供应商,该机型已获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5] 增长驱动 - 业绩增长驱动来自装备等特定业务领域(碳纤维复材率提升及装备型号数量增长)和高端制造/工业应用领域(民机、低空装备、新能源、汽车、3C消费电子等渗透率提升) [4]
2025新塑奖企业展示 | 济诺新材——柔性聚酰亚胺泡沫制品
DT新材料· 2025-06-15 21:26
2025中国国际工程塑料产业创新评选 - 活动以"创新塑造未来"为主题 专注于挖掘工程塑料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产业创新点 [1] - 评选设有"创新材料奖"、"创新工艺改进奖"、"创新行业解决方案奖"三大奖项 [1] - 旨在宣传行业优秀企业 传递创新信息 表彰工程塑料行业佼佼者 推动行业发展 [1] 济诺新材料科技公司概况 - 公司专注于聚酰亚胺及特种工程塑料的合成和加工 自主开发高性能聚酰亚胺泡沫、树脂和复合材料等产品 [19] - 以柔性聚酰亚胺泡沫制品(SPIF)为核心产品 注册商标包括济诺®和GenoCell® [19] - 推出4大产品系列和8大应用方向 [19] 柔性聚酰亚胺泡沫制品特性 - 轻质 密度6~30kg/m³ 减重效果明显 [9] - 本征阻燃 氧指数可超40 无需阻燃剂 [9] - 隔热性能优良 明显降低非受热面温度 [9] - 防火性能突出 燃烧时无火焰、熔滴 无烟或极低产烟量 无烟毒 [9] - 耐高温 最高可达300℃以上 热分解温度500~600℃ [9] - 耐极低温 最低可达-260℃以下 低温下保持柔性 [9] - 耐盐雾 高盐度环境下抗腐蚀能力强 [9] - 无卤 无纤维粉尘 无VOC [9] - 无毛细现象 不吸湿 疏水 [9] - 导热系数较低 绝热性能好 [9] - 吸声系数高 降噪效果好 [9] - 尺寸稳定 线膨胀系数小 低温环境收缩率低 [9] - 柔弹性好 极低温环境也有很好的缓冲和抗冲击效果 [9] - 安装方便 可现场切割 维修简便 可带冷施工 [9] - 使用寿命长 [9] 主要应用领域 - 特种舰船及海工装备 [11] - 航空航天装备及低空飞行器 [11] - 特种防护或穿戴装备 [11] - 耐高温或极低温精密仪器或制造 [11] - 轨道交通装备 [11] 产品技术优势 - 兼具聚酰亚胺优良特性和发泡工艺带来的轻量化、绝热及吸音降噪等特点 [12] - 自主研发时机和技术突破有机会推动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12] - 柔性PI泡沫材料主链酰亚胺基团赋予产品更好的耐温及阻燃性能 密度更低 更容易加工 [13] - 申请有关柔性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发泡工艺的发明专利 在控制结皮厚度提高生产效率上有独特技术 [16] 行业发展前景 - 生产过程能耗较低 排放较少 符合环保、安全、节能、舒适的发展要求 [17] - 聚酰亚胺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型高分子材料之一 开发各类PI产品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17] - 随着国内舰船和航空航天工业迅猛发展 PI泡沫市场需求将被激发 市场规模可能存在复合式快速增长 [17]
议程发布!制氢产业如何破局?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
DT新材料· 2025-06-15 21:26
论坛概述 - 2025年7月10-11日在江苏举办第五届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发展论坛,聚焦ALK/PEM/AEM制氢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关键部材及系统工艺创新、绿氢项目应用新趋势 [1] - 同期设置PEM技术研讨对接会、AEM制氢青年论坛、实地参观交流等五大特色活动,邀请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专家参与交流 [1] 组织机构 - 主办方为DT新能源,协办方包括上海市氢科学技术研究会,支持单位有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等 [2] - 参与企业包括Syensqo(全球量产最短支链隔膜级全氟磺酸离聚物供应商)、特嗨氢能检测(氢能产品全链条检测平台)、东材科技(质子交换膜材料领军企业)等 [2] 技术议题 - 电解海水制氢技术进展(清华大学杨福源教授主讲)[7] - 风光氢氨醇一体化发展实践(中能建氢能源王潇羽主讲)[7] - Aquivion短支链离聚物应用(Syensqo胡君主讲)[8] - PEM电解水制氢技术进展(复旦大学张波教授主讲)[8] - 碱性电解槽关键技术研究(双良节能王法根主讲)[8] - AEM电解水制氢材料与耐久性研究(赢创工业集团、合肥工业大学魏海兵主讲)[9] 同期活动 - 青年论坛采用"10分钟报告+5分钟交流"模式,聚焦AEM制氢前沿技术 [13] - PEM制氢产业对接会为邀请制,汇聚企业高管与学术带头人 [18] - 设置80cm*150cm竖版科研成果展示墙,投稿截止2025年6月20日 [20][21] - 组织参观博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事业部,需提前预约审核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