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搜索文档
中国化学,再签1508.25亿!
DT新材料· 2025-06-18 22:36
中国化学重大化工新材料及新能源项目 - 1-5月新签合同额达1508.25亿元,其中单笔超5亿元项目47个[1] - 甘肃巨化410亿元硅氟新材料项目:年产36万吨工业硅、10万吨多晶硅、12.5万吨含氟聚合物等[1] - 中海壳牌93亿元聚碳酸酯项目:采用壳牌专有技术,年产26万吨聚碳酸酯及32万吨特种化学品[2] - 陕西榆能103亿元高端化学品项目:含40万吨DMTA、20万吨环氧乙烷、26万吨双氧水等装置[3] - 福建海辰148亿元己二腈项目:采用自主研发技术,年产40万吨己二腈及50万吨醋酸[4] 大型石化及新能源项目投资 - 浙江石化428亿元高端新材料项目:含50万吨尼龙66切片、35万吨α-烯烃、4×10万吨POE弹性体等18套装置[5] - 河北海伟兰航76.6亿元PDH项目:分两期建设100万吨/年丙烷脱氢装置,首期50万吨[6] - 独山子石化256亿元乙烯项目:年产120万吨乙烯及HDPE/LLDPE/EVA等产品,2026年投产[7] - 伊泰伊犁183亿元煤制油项目:年产105.82万吨烷基苯、高碳醇等产品[8] - 新疆中鑫环泰51.76亿元焦化项目:分两期建设260万吨焦炭及LNG、合成氨等化产深加工[9] 新能源与生物基材料项目 - 埃及10万吨生物乙醇项目:利用甜菜糖蜜生产燃料乙醇[10] - 天辰公司累计完成145万吨/年生物乙醇项目,布局PLA、PHA等生物经济产业链[11] - 中煤鄂尔多斯49亿元液态阳光项目:配套62.5万kW新能源,年制绿氢2.1万吨并转化甲醇[12] - 新疆创博10万吨PCDL项目:生产高端聚氨酯材料,具有优异耐水解性和力学性能[13] 海外及特种材料项目 - 万力轮胎36亿元柬埔寨项目:分两期建设1000万条半钢胎和120万条全钢胎产能[14] - 广东云硫10亿元湿法磷酸项目:采用自主技术建设10万吨/年净化磷酸及阻燃剂装置[15] - 埃及4.5万吨工业硅项目:采用先进矿热炉技术,助力埃及构建光伏全产业链[16]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将于7月18-20日在杭州举办[18][19] - 论坛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主办,聚焦高分子材料前沿技术[19]
博世先进陶瓷:引领3D陶瓷打印批量制造和规模化应用
DT新材料· 2025-06-18 22:36
3D陶瓷打印行业趋势 - 陶瓷3D打印技术正在迅速改变传统陶瓷生产方式,尤其在复杂陶瓷部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1] - 精密陶瓷3D打印处于从实验室突破到产业化爆发的临界点 [1] - 全球陶瓷3D打印市场规模预计2032年突破9亿美元(约72亿元人民币),主要增长领域为半导体精密器件、航空航天热端部件、个性化医疗植入体 [1] 博世先进陶瓷技术优势 - 采用3D光固化成型陶瓷胚体后高温烧制技术,无需机加工后处理,通过参数优化实现批量生产精度稳定和成品率提升 [2] - 为医疗科技公司生产陶瓷绝缘套管时,单个打印平台可高效生产1400个部件,实现90微米陶瓷壁厚,打破传统工艺限制 [2] - 6个月内实现量产,初始年产2万个部件目标后提升至5万个 [2][4] - 沿袭博世集团陶瓷制造经验,已成功交付数十万件精密陶瓷部件 [1] 商业化应用案例 - 医疗领域:为微创腹腔镜设备生产高精度陶瓷绝缘套管,采用LCM增材制造设备和LithaLox 360氧化铝材料 [2][4] - 半导体、消费电子、工业品等领域存在未披露的具体商业化案例 [5] 行业活动与专家分享 - 博世先进陶瓷项目负责人聂品旭将出席2025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分享行业趋势与精密制造应用 [1][5] - 聂品旭专业背景:比利时鲁汶大学陶瓷专业,专注陶瓷材料研发及3D打印技术应用开发,在半导体、医疗、新能源领域有市场拓展经验 [8] 技术发展方向 - 陶瓷增材制造已实现规模化生产,树立行业新标杆,凸显3D打印在复杂陶瓷组件制造的优势 [3] - 未来技术新机遇包括半导体、医疗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探索 [5] 注:论坛组织信息(如主办方、赞助商、注册费用等)及非核心内容(图注、联系方式等)已按规则跳过 [9][10][11][12][13]
10亿!百亿龙头,布局金属锂电池
DT新材料· 2025-06-18 22:36
大中矿业金属锂电池新材料项目 - 公司拟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金属锂电池新材料项目,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为科研攻关阶段(2025年完成研发、小试、中试),二期建设年产1000吨生产线(2026年4月开工,2027年底投产),三期建设年产2000吨生产线(2027年6月开工,2028年底投产)[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铁矿石采选、铁精粉和球团生产销售,截至2024年底资产154亿,市值151亿,拥有内蒙和安徽两大矿山基地,铁矿石备案资源量6.90亿吨,铁精粉设计产能640万吨/年[1][2] - 公司硫铁矿保有资源储量7085.41万吨,配套150万吨/年原矿产能,硫铁矿是固态电池重要材料硫化锂的原料[2] - 公司2022年进军锂矿行业,已获得湖南鸡脚山锂矿和四川加达锂矿,在临武县拥有324万吨碳酸锂当量,并配套建设锂矿采选及碳酸锂加工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2] 金属锂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 金属锂电池材料具有高比容量优势,是高性能电池尤其是固态电池的重要原材料,金属锂负极具有超高比容量(3860mAh/g),是提升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的核心材料[2] - 国外方面:Factorial固态锂金属电池已向无人机客户交付首批产品,梅赛德斯-奔驰EQS原型车搭载其电池进行路试;Sion Power锂金属电池中试生产线已投产,年产能75MWh,可生产56Ah电芯[3] - 国内方面:盟维科技400Wh/kg锂金属电池已交付电动航空客户;金羽新能无负极锂金属电池交付无人机企业,2024年交付额突破亿元,并为广汽飞行汽车开发配套电池;欣界能源首条GWh级锂金属电池产线预计下半年投产[4] - 宁德时代提出"自生成负极"概念指向锂金属负极技术,锂金属厚度是决定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核心要素,超薄锂金属制备是产业化难点[4] 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信息 - 大会将于7月3-5日在宁波举行,主题为"聚产业链升级,助商业化加速",包含固态电池和硅基负极两大平行论坛[6] - 大会报告包括:全固态电池结构与界面研究、人工智能辅助电池设计、高性能固态电化学二次电池开发等议题[12] - 固态电池论坛将探讨:低空经济应用、卤化物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正极材料研究进展、安全性探讨、电解质湿法制备工艺等[14] - 硅基负极论坛将讨论:全固态电池关键技术、硅碳负极材料结构设计、一步法制备技术、产业链发展、热冲击闪速制备技术等[15] - 参会单位包括吉利汽车、广汽埃安、万向一二三、中车新能源、天能控股等产业链重要企业[9]
吉林化纤第一,中复神鹰第二
DT新材料· 2025-06-17 23:45
碳纤维行业排名及企业动态 - 2024年中国碳纤维产量排名前五企业为吉林化纤、中复神鹰、江苏恒神、新创碳谷集团、浙江宝旌[1][12] - 新创碳谷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常州碳纤维产业基地,规划原丝产能3.8万吨、碳纤维1.9万吨、复材部件2.8万吨[2] - 浙江宝旌为宝武碳业子公司(持股64.3%),现有1万吨碳纤维产能,预计新增5000吨,未来5年目标产能达3万吨[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排名及企业动态 - 2024年UHMWPE纤维产量排名前七企业为九州星际、同益中、千禧龙纤、南通恒尚、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江苏璟邦、长青藤高性能纤维[4][13] - 同益中UHMWPE纤维年产能达7960吨,控股子公司超美斯新材料(持股83.52%)拥有芳纶5000吨/年、芳纶纸2000吨/年产能[5] - 千禧龙纤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请,原计划募资4.5亿元扩产[6] - 恒尚新材料UHMWPE纤维年产值3600吨,恒辉安防产业园二期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特种纤维1.2万吨产能[7] 化纤行业综合排名 - 2024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综合排名前三企业为桐昆集团、新凤鸣集团、浙江恒逸集团[14] - 聚酯产量排名前三企业为桐昆集团、浙江恒选集团、新风鸣集团[16][17] - 瓶级聚酯产量排名前三企业为逸盛石化、三房巷集团、华润化学材料科技[23] - 粘胶短纤产量排名前三企业为赛得利集团、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新疆中泰纺织服装集团[28] 复合材料行业技术动态 - 2025第四届复合材料界面论坛将聚焦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第三代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设计等议题[37][38] - 论坛涉及碳纤维表面结构调控技术、聚氨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的调控机制等前沿研究方向[38] - 青年学者将报告生物基上浆剂设计、耐高温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热损伤机理等创新成果[41]
诚邀100+终端用户企业免费参会,共探「3D打印」无限未来
DT新材料· 2025-06-17 23:45
3D打印产业发展现状 - 3D打印产业蓬勃发展,寻找可实现商业突破的实际应用场景成为行业共识 [1] - 终端品牌与3D打印材料和设备企业展开跨界合作,例如SpaceX火箭大量采用3D打印技术,空客A350飞机已有100个部件采用激光烧结技术进行3D打印,年产量达2.6万件 [1] - 盈普三维的碳纤维增强尼龙微型无人机机架重量仅6克,实现极致轻量化 [1] - 西交大团队与医疗机构合作实现PEEK胸骨、肋骨的临床应用 [1] - 比亚迪电子通过3D打印技术将表壳后续CNC工序减少三道,压缩制造成本 [1] - Nike、Adidas等运动品牌自2015年起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运动鞋中底及鞋面制作 [1] 终端需求推动市场化 - 终端产业的真实需求与应用想象力是推动3D打印走向市场化的关键变量 [2] - 2025(第四届)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设立"终端应用企业免费参会通道",面向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消费电子、无人机、机器人、鞋类品牌、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行业开放100个免费名额 [2][9] 2025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 - 论坛时间:2025年7月18-20日,地点:浙江杭州 [6][12] - 大会主席包括四川大学教授夏和生、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吴立新、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李熹平 [12] - 主办单位: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协办单位包括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南京墨分三维科技等,承办单位包括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等 [12] - 支持媒体包括DT新材料、Carbontech、3D打印等 [12] 参会与赞助信息 - 终端用户免费参会名额每单位限报2人,需审核 [5][9] - 赞助、展位及参会联系:梁志军,电话13362866076,邮箱liangzj@polydt.com [14] - 报告申请联系:沈威,电话18042540276,邮箱wei@polydt.com [15]
九大实战讲师!第八期《尼龙改性及高性能化加工技术》高级研修班来了!
DT新材料· 2025-06-17 23:45
研修背景 - 中国尼龙产业正加速向高端化、低碳化转型,关键驱动因素包括PA66原料己二腈国产化投产及特种材料(高温尼龙、长链尼龙)合成技术突破 [1] - 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兴场景对尼龙材料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耐高压、轻量化、阻燃),推动改性配方设计、工艺优化及助剂产业升级 [1] 研修组织与目标 - 研修班由DT新材料主办、宁波德泰中研协办,聚焦高温尼龙、助剂、改性加工技术等生产难题,邀请实战专家分享创新思路与经验 [2] - 目标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提升,覆盖螺杆组合设计、激光焊接尼龙、汽车水室料研发等具体技术痛点 [3] 研修大纲核心内容 高温尼龙树脂与改性技术 - 高温尼龙树脂改性路径设计、玻纤增强性能优化(纤维参数、助剂配方调控)、无卤阻燃剂应用差异及螺杆组合协同设计 [3] - 激光焊接尼龙与汽车水室料研发难点攻克,生产工艺异常原因与对策分析 [3] 助剂与复合材料性能 - 润滑剂、增韧剂、成核剂、耐热剂对玻纤增强PA66/PA6性能的影响机制 [5] - 无卤阻燃剂分类、加工温度选择及螺杆分散技术,实现高效应用的关键参数 [6] 玻璃纤维应用与工艺 - 玻纤基础特性(生产工艺、性能)及其对尼龙复合材料的影响(直径、长度、浸润剂体系) [4] - 同向啮合双螺杆挤出机工艺特点及高温尼龙典型配方改性案例 [6][8] 材料检测与抗老化方案 - 低场核磁技术作为高分子材料检测与表征的新方法 [6] - 尼龙材料热老化/光老化机理及系统解决方案(聚合、加工、制品全流程) [7] 创新应用开发 - 改性尼龙市场概况与创新方向(流程、工具、框架),结合案例解析应用场景拓展 [9] - 国际材料企业生产质控案例分享,强调工艺优化与异常处理 [8] 讲师团队 - 朱俊(上海北冈):15年高温尼龙与特种工程塑料改性经验 [13][14] - 王炎涛(泰山玻纤):20年热塑玻纤产品开发与复合材料应用经验 [18] - 赵国栋(寅源新材):无卤阻燃剂国产化替代研发专家 [20][21] - 李鸣峰(克劳斯玛菲):22年尼龙共混改性及挤出工艺技术积累 [23][24] 研修报名信息 - 会议注册费4000元/人(含资料、用餐),老客户早鸟价3500元(6月15日前) [33] - 往届研修班覆盖聚丙烯改性、聚合物发泡技术等主题,持续聚焦材料高性能化 [34]
尼龙巨头,宣布关厂!
DT新材料· 2025-06-17 23:45
全球化工行业动态 - 今年以来世界化工巨头频繁推进业务变动和工厂关停,受行业周期、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等多方因素影响 [1] - 奥升德宣布关闭中国连云港己二胺工厂,该工厂是公司在美国以外的第一座化工生产基地,投资约12.9亿元人民币,原计划年产20万吨己二胺,投产后使全球己二胺产能提升约50% [2] - 奥升德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如苏州生产基地)将继续正常运营,并预计于2024年下半年完成《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流程以优化业务结构 [2] 奥升德公司概况 - 奥升德是全球最大的尼龙66一体化生产商,在北美、欧洲和亚洲设有生产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工业纤维等领域 [3] - 公司2025年迄今面临财务与市场压力,采取多重应对措施,包括关闭美国格林伍德生产基地、启动破产重组流程、获2.5亿美元融资支持等 [9] 己二胺市场格局 - 全球己二胺产能主要集中在英威达(占比超30%)、巴斯夫(欧洲最大)、奥升德(美国第二大)等少数企业 [4] - 奥升德收缩产能的同时,巴斯夫和英威达在加码布局:巴斯夫法国新工厂年产能提升至26万吨,并收购道默化学股份;英威达重启加拿大梅特兰工厂装置,并通过技术授权加速中国尼龙产业发展 [6] 中国己二胺产业进展 - 国内企业如重庆华峰、神马集团等积极布局己二胺生产,累计总产能达126.5万吨,重庆华峰以30万吨/年产能成为国内龙头 [7] - 未来5年中国预计新增己二胺产能超258万吨,企业包括辽阳石化、福化古雷石化、新和成等 [7] - 平煤神马集团投产10万吨/年艾斯安装置并启动20万吨/年项目建设,采用己内酰胺氨化脱水新工艺绕过传统己二腈路线 [8] 尼龙材料技术研讨会 - 研讨会涵盖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性能优化、无卤阻燃剂应用、抗老化解决方案、高温尼龙改性工艺等主题,涉及多家企业技术分享 [13][14][16] - 重点议题包括润滑剂/增韧剂对PA66/PA6性能影响、玻璃纤维特性与尼龙复合材料关系、尼龙无卤阻燃剂分类与使用建议等 [13][14]
京东方,收购!
DT新材料· 2025-06-17 23:45
京东方收购彩虹光电股权 - 京东方拟收购彩虹股份持有的咸阳彩虹光电30%股权 挂牌底价为48.49亿元 [1] - 咸阳彩虹光电成立于2015年11月 注册资本142.4727亿元 主营业务为TFT-LCD面板和模组、液晶显示器等 [1] - 预测标的公司2025-203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2.2亿元、108.3亿元、108.4亿元、108.5亿元、108.5亿元 2031年进入永续期营业收入为108.5亿元 [1] LCD液晶显示行业格局 - 中国大陆面板制造商已占据LCD液晶显示行业主导地位 市场整体供需趋于动态平衡 [2] - 全球主要LCD电视面板厂商数量由8家缩减至7家 分别是京东方、华星光电、群创、惠科、友达、彩虹光电、夏普 [2] - 大陆厂商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彩虹光电市场份额高达71.1% 台系厂商群创、友达占比约24.5% 日系仅剩夏普旗下SDP在广州运营的G10.5代线 [2] OLED行业动态 - LG Display决定投资1.26万亿韩元(约66.4亿元人民币)用于OLED新技术研发 投资期限至2027年6月30日 [3] - 其中7000亿韩元(约36.89亿元人民币)将投入韩国京畿道坡州工厂 新技术将应用于下一代移动设备 实现更薄且更高能效的OLED面板 [3] - 该投资是LGD出售中国广州LCD工厂后首次大规模投资 旨在应对全球显示器市场日益增长的OLED需求 通过开发高端产品提供差异化价值 [3]
氢能展“不那么氢能”,为何SNEC光伏展却“氢味浓”?
DT新材料· 2025-06-17 23:45
行业趋势 - 2025年SNEC光伏展氢能相关展品企业达18家,较2024年显著增加,反映氢能产业链完善度提升[3][6] - 行业从燃料电池车示范的"小氢能"向更广应用领域的"大氢能"转变,风光氢储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主流展示方向[3][9] - 制氢设备呈现"更大标方化"趋势,碱性电解槽单槽普遍突破3000Nm³/h,PEM电解槽成为企业标配[13] 企业动态 - 阳光氢能展出2000Nm³/h数智化电解槽与PWM制氢电源,同时提供Hybrain智慧氢能管理系统及碱性/PEM电解槽[5] - 上海电气推出新一代3000Nm³/h碱性电解槽及400Nm³/h PEM电解槽,并展示突破性海水直接电解制氢装置[5] - 中车株洲所展出4000Nm³/h碱性电解槽及500Nm³级PEM电解槽,提供柔性绿电制氢系统解决方案[5][13] - 启航新能首次展出氢基能源船舶解决方案,已发布国内首艘纯甲醇增程电推集装箱船[7] 技术发展 - 制氢设备可靠性验证需求迫切,多家企业联合上下游开展小规模项目自证,需2000小时以上运行数据[9] - PEM电解槽技术加速发展,天合元氢、明阳氢能等企业均推出兆瓦级产品,材料与设备间存在信息壁垒需突破[13][21] - 质子交换膜向更薄方向发展,需增强材料配合,但产业链存在信息茧房现象,影响降本增效进程[21] 市场活动 - DT新能源将于7月10-11日在苏州举办可再生能源制氢论坛,包含PEM制氢高层闭门技术研讨与对接会[22][27] - 论坛议题覆盖PEM电解水技术、碱性电解槽关键技术、AEM电解水制氢等方向,汇聚产学研多方资源[25][26]
泰和新材,芳纶涂覆隔膜大产线试车
DT新材料· 2025-06-16 23:41
芳纶涂覆隔膜技术进展 - 泰和新材芳纶涂覆隔膜大产线已开始投料试车[1] - 芳纶材料具备耐高温、抗穿刺性能,可提升电池安全性和稳定性,改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2] - 芳纶涂覆隔膜可解决新能源汽车"安全焦虑"和"里程焦虑",2025年市场空间预计达44亿元,需求近11亿平方米[3]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 全球芳纶涂覆隔膜技术主要由日本住友、帝人主导,应用于苹果手机和特斯拉Model S系列电池[4] - 国内隔膜出货量中70%为涂覆隔膜,目前以陶瓷涂覆为主,但芳纶涂覆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4] - 金力股份规划芳纶涂覆总产能7.5亿平方米/年,其中一期2亿平方米,二期5.5亿平方米[5] 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 - 泰和新材布局多项芳纶相关技术研发,包括高强型对位芳纶规模化制备、生物基芳纶纤维技术开发等[6] - 芳纶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和蜂窝芯材领域销量呈现大幅增长[5] - 芳纶涂覆隔膜有望从高端市场向主流市场下沉,成为下一代电池关键材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