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Iron

搜索文档
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高成本下效率却不及工人一半?
搜狐财经· 2025-06-21 18:28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成为汽车行业创新热点 车企如特斯拉 小鹏 小米 广汽等纷纷布局 理想 蔚来等也在筹备或调研中 [1] - 特斯拉的先行示范为行业提供三大支撑 硬件复用性 软件迁移能力 资源共享 [1] - 立德研究院预测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50亿元 中金预计2030年出货量35万台 [1] 车企布局与产品展示 - 小鹏在上海车展展出人形机器人IRON 成为国内少有的公开产品 [3] - 车企展示的机器人目前多用于车展而非工厂应用 工厂部署计划仍停留在PPT阶段 [3] - 特斯拉曾计划今年在工厂部署数千台机器人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尚未实现 [3] 技术挑战与标准化进程 - 人形机器人技术成熟度不足 峰瑞资本李丰指出硬件到软件定型标准化不到20% [3] - 关键零部件如电机 灵巧手 传感器等技术方案仍不成熟 [3] - 特斯拉在Optimus灵巧手上的调优经验为国内车企提供借鉴 小米等也在研发数据采集手套 [3]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难题 - 工业场景被视为商业化落地首选 但汽车工厂总装线自动化难度高 仍需大量人工 [6] - 人形机器人在搬运 质检 拧螺丝等任务表现远不及工人 [6] - 特斯拉Optimus成本价6万美元(约43.4万元) 远高于国内用工成本 [6] 数据与算法瓶颈 - 人形机器人需在三维世界主动碰撞物体 训练水平和传感器要求高于自动驾驶 [4] - 行业缺乏统一数据获取范式 特斯拉和Google等巨头也面临数据挑战 [4] 发展前景与行业建议 - 高盛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处理通用任务能力不足 技术拐点不明朗 [8] - 车企需审慎考虑战略定位和市场前景 避免盲目跟风 [8]
车企造人,急不来
虎嗅APP· 2025-06-19 22:42
车企布局机器人赛道现状 - 半年前机器人概念成为车企估值翻倍催化剂,特斯拉发布视频后超十家车企跟进布局[1] - 小鹏、小米、广汽已推出产品,理想计划进场,蔚来处于调研阶段,赛力斯/长安/比亚迪组建近200人团队[1] - 上汽、北汽、奔驰通过投资方式参与,行业普遍将机器人视为新增长点[1][3] 车企跨界机器人的底层逻辑 - 硬件复用:自动驾驶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可直接迁移[2] - 软件迁移:自动驾驶算法和数据闭环能力可复用[2] - 资源共享:汽车制造/销售网络为机器人提供应用场景[2] - 市场潜力:中国人形机器人规模预计从2024年27.6亿元增至2029年750亿元,2030年出货量或达35万台[2] 技术实现难点 硬件瓶颈 - 人形机器人硬件标准化程度不足20%,关键部件如电机/灵巧手/传感器存在技术路线争议[7][10] - 特斯拉Optimus通过定制化调优实现基础动作能力,国内小米等企业正投入灵巧手研发[10] - 工业场景要求机器人具备1.8米操作高度,目前仅优必选等少数企业达标[19] 软件与数据挑战 - 机器人需处理三维空间多模态数据,力觉/触觉传感器增加数据采集复杂度[12] - 行业缺乏统一数据获取范式,特斯拉/Google采用摇操采集耗资千万美元[14] - 验证scaling law需1000万条数据,当前企业采集量不足100万条[15] 工业场景落地困境 - 总装线非标任务(搬运/质检/线束整理)超出当前机器人能力范围[17] - 机器人搬运效率仅为工人50%,优化后仍需2分钟完成工人1分钟的工作[19] - 成本劣势明显:特斯拉Optimus成本43.4万元,优必选售价50-60万元,远高于比亚迪18万元/年用工成本[20] - 实际应用滞后:特斯拉仅几十台参与搬运,Figure在宝马工厂仅2台非生产时段训练[22][23] 行业真实进展 - 上海车展车企多展示机器人作为"车模",未实现工厂应用[4] - 特斯拉/优必选等头部企业仍处实训阶段,优必选计划2024年交付数百台[22] - 行业普遍存在宣传与实际差距,多数企业停留在PPT阶段[5][23]
“小米系”人形机器人创企,又融资了!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11 01:42
公司融资与股东背景 - 阿米奥机器人于2025年5月30日完成新一轮融资,新增股东欣旺达(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军企业),但尚未官宣 [1] - 2025年3月10日完成约亿元种子轮融资,由安克创新领投,Z基金(智谱生态基金)、险峰长青跟投 [2] - 股东方涉及头部消费电子上市公司、头部大模型创企和制造业龙头,三个月内累计完成两轮融资 [2] 创始人及团队背景 - 创始人刘方为小米汽车原自动驾驶产品技术负责人和量产交付负责人,小米造车业务17位核心成员之一 [3] - 刘方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曾任职谷歌中国搜索业务部门,后加入小米并主导MIUI生活黄页业务 [3] - 公司于2024年9月成立,2025年2月刘方正式担任法人,定位为规模化商业场景中的机器人应用 [4] 产品与技术路线 - 产品聚焦半身机器人,专注于制造类企业的柔性生产,强调机器人手的柔性和通用性 [4] - 采用双系统架构技术路径,将VLA模型拆分为VLM(视觉语言模型)和动作执行模型,与行业主流趋势一致 [6] - 依托智谱提供的基础大模型,不自研大模型,专注于动作理解和操作模型的开发 [5] 行业竞争与趋势 - 具身智能赛道2025年掀起融资狂潮,自动驾驶领域技术人才纷纷入局创业 [8] - 国内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如它石智航(1.2亿美元天使轮融资)、星海图(三轮累计1亿美元A轮融资)表现突出 [8] - 行业“攒局”模式:挖角头部车企/科技公司智驾负责人、引入量产经验技术骨干、包装市场概念 [9] 车企与产业链动态 - 全球15家知名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其中国内11家,小米和小鹏为目前仅有的双足产品亮相车企 [9] - 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频繁曝光,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量产 [9] - 智驾产业链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或切入上游零部件方式布局具身智能 [9] 技术合作与风险 - 阿米奥机器人与安克创新合作开发机器人底层工具链,结合产业资源推动B端应用 [5] - 依赖智谱大模型存在潜在风险,因智谱同时投资竞品逐际动力 [7] - 行业观点认为自研大模型是初创公司掌握核心技术主动权的关键 [7]
「小米」掉队,「小鹏」能否扛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大旗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6-02 01:24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 li_sir_2020); —— 正文: 现阶段,全球大厂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典型代表:[英伟达]和[特斯拉];[特斯拉]被称为人形机器人赛道引领者,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更是行业标杆;[英伟达]从芯片 和中间件层面入局,核心目的是打造底层开发生态,成为具身智能领域当之无愧最强"卖铲人"。 特斯拉证明了旗下车辆和人形机器人软件层面的技术同源;在软件层面, 特斯拉Optimus完全复刻智能驾驶技术路径,并搭载了与特斯拉车辆相同的FSD 智能驾驶系 统,计算芯片移植了 HW3.0 智驾芯片,具备了完整的感知、决策规划、控制的循环链路;这也是马斯克接受采访时,提到其他人形机器人公司 缺失的是足够的智力来 实现通用,而这正是特斯拉非常擅长的原因。 因此,汽车制造商( 尤其造车新势力)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有一定先天优势; 目前全球已有15家知名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
对标特斯拉Optimus,「小鹏」终要扛起国内人形机器人大旗!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5-23 00:50
淡出"政坛,工作重心回归[特斯拉]的马斯克近日频繁现身各大经济论坛和接受媒体访谈,并大谈特斯拉自动驾驶 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人士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正文: 在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马斯克表示:我预测人形机器人数量,最终将达到数百亿,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私 人机器人,具备巨大经济潜力。接受CNBC采访时,马斯克重申Optimus将成为特斯拉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同时 表示,波士顿动力这些公司已经证明制造引人注目的人形机器人是可能的,但目前缺失的是足够的智力(人工智 能"大脑")来实现通用,而这正是特斯拉非常擅长的。 详细解读,查看往期文章: 人形机器人,少些"炫技",多些"落地"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2025年最新原创报告(共210页) 近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最新人形机器人研报 「摩根士丹利」最新人形机器人研报:5万亿美元全球市场和最佳商 业模式解读(附报告 ) 中指出,在人形机器人核心价值链中,拥有机器 ...
小鹏汽车来到盈利兑现前夜
国际金融报· 2025-05-22 23:49
去年自谷底起势后,小鹏汽车今年一路高歌猛进。 凭借MONA M03和P7+爆款叠加效应,小鹏汽车(下称"小鹏")一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330.8%,营收、 毛利也随之明显改善,随着亏损逐渐收窄,公司也进入盈利兑现前夜。 剑指第四季度盈利 5月21日晚,小鹏发布今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并召开线上业绩电话会,业绩起势之下公司董事长何小鹏显 得从容不少。 财报显示,一季度小鹏总收入为158.1亿元,同比增长141.5%,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143.7亿元,同比增 长159.2%,占总营收超9成。 高涨的营收与其一季度交付量有关。报告期内,小鹏累计交付9.4万辆,同比增长330.8%。且在小车交 付量占比不低的情况下,小鹏的汽车毛利率依然保持在双位数10.5%,且环比提升0.5个百分点。叠加服 务及其他的高达66.4%的毛利率,小鹏一季度整体毛利率达到15.6%。 费用端,小鹏还在加大投入。 如今车企纷纷抢占智能化市场,作为以科技出身的小鹏自然不会减少在研发端的投入。一季度,小鹏的 研发开支为19.8亿元,同比增长46.7%,公司表示这主要由于扩充产品组合以及对新车型和新技术的研 发。 销售、一般及行政开支为19.5亿元,同比 ...
穿透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迷雾,有几步?
36氪· 2025-05-15 19:40
当"人形机器人即未来" 这一确定性目标成为行业公约数,抵达未来的路线图却呈现多元叙 事。当前产业正经历一场激烈的认知交锋。 在确定性目标下探索不确定性路径,已成为现阶段人形机器人整机厂商的行业缩影。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产业正以不可逆的向上姿态,肩负着重构生产关系 的历史使命。这一确定性共识,既源于全球产业升级的底层逻辑,亦根植于技术革命与劳动力结构变革 的双重驱动。 一方面,劳动力市场正面临结构性矛盾,低端重复劳动岗位的持续性缺口亟待破解,供需错配下为人形 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打开了现实切口。 另一方面,技术跃迁和产业链逐步成熟则为产业落地提供了底层支撑,技术红利正加速转化为产业动 能,让人形机器人在物理世界中从能用进化成好用。 当"人形机器人即未来" 这一确定性目标成为行业公约数,抵达未来的路线图却呈现多元叙事。当前产 业正经历一场激烈的认知交锋: 前有朱啸虎率先"开团",强势抛出反方观点,表明因"商业化不清晰",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 资项目; 后有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挺身而出,对朱啸虎的做空言论予以有力回击称,人形机器人在 五年之内将几乎无处不在,是人类学会制造 ...
自主品牌向新求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09:15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纷纷发布最新战略,频繁提及品牌焕新、品牌全新等涉 及"新"的关键词。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主品牌已经实现了品牌向上,并展现出更深层次的发展 需求,追求创新和变革已成为它们的共同目标。从发展历程来看,自主品牌经历了从突破困境、品牌向 上到品牌焕新的3个阶段。品牌焕新不仅是品牌向上的深化,还要求品牌在号召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方 面达到更高水平。 在品牌向上阶段,自主品牌主要依靠产品创新来推动品牌成长,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在品牌焕新阶段, 则是以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双轮驱动,以构建自主品牌的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逐步推进,自主品 牌追求创新、实现焕新则是高质量发展的下一步目标。在上海车展期间,自主品牌携带着新产品、新技 术,展现出了新实力、新面貌,可以说,自主品牌从"产品升级"到"价值重构"的深层次变革已经拉开帷 幕。 品牌向新:自主车企的第二次觉醒 如果说品牌向上是自主品牌的第一次觉醒,那品牌焕新则可以说是自主品牌的第二次觉醒。向新之路如 何走,自主品牌在上海车展给出了答案:新车、新技术、品牌新面貌。 作为本届车展规模最大的参展商,上汽集团集中发布了品牌焕新、"Glocal全球视野 ...
人形机器人系列(九):从Components到Functions,看手眼协作、大小脑协同的投资机会
长江证券· 2025-05-06 22: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人形机器人行业演进到第三年,国内外产业化进展加快,本体厂商、零部件企业多元化特征显著 [107] - 政策催化下,国内人形机器人发展会持续超预期,但在大小脑等功能性部件环节,国内外均还在探索、发展阶段 [107] - 当前人形机器人下游应用聚焦更泛化的通用场景,对大小脑等功能部件提出更多要求,国内厂商要跑出应用落地,需重点关注功能性部件发展 [107] - 建议重点关注在灵巧手本体制造 + 运控、机器人本体运控及提供人形机器人视觉解决方案的企业 [107] 各目录总结 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推进,仍存在应用痛点 - 特斯拉引领下,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加快,市场批量化应用预期提振,对零部件量产关注度提升,但核心零部件批量化加工制造工艺存在瓶颈 [11][13] - 国内人形机器人进展快,产品形态多元化,有双足 + 纯旋转关节、双足 + 直线关节 + 旋转关节、双足 + 轮式、轮式等多种形态 [14][20] - 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政策、配套产业基金、“产学研” 机构形成相对完整且成熟的模式 [23] - 截至 2024 年 11 月,国内外通用人形机器人整机商业公司约 150 家,国内超过 80 家,各本体厂商有不同产品进展和应用场景 [24] - 近三年,更多厂商加入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参与厂商持续扩容,部分零部件具备批量化制造能力,企业积极投建产能 [26] - 国内人形机器人发展会持续超预期,硬件供应链优势明显,应用落地积极,但要跑出更多应用能力,需关注功能性部件发展 [29][33] - 当前人形机器人量产应用预期不仅体现在动作上,还在于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2025 年主要需求集中在工业工厂、科研、商业展示等场景 [34][40] - 北京亦庄马拉松显示国内人形机器人厂商运动有较大分化,大小脑等功能性部件的稀缺性、重要性及能力验证需得到重视 [44] Functions 仍有瓶颈约束,视觉 + 运控 + 手眼协同为重要细分架构 大小脑:从强化学习、模仿学习到大模型实现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 - 人形机器人现有的大小脑能力实现泛化能力仍有较大瓶颈,运动控制和泛化能力实现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壁垒高 [49] - 基于学习的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是实现能力泛化的重要路径,但各有优缺点 [55] - 基于大模型的 VLM 方案是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主流方案,分层架构(VLA)也有应用,但对数据质量和硬件要求较高 [60] - 目前主流机器人大模型偏向任务理解和拆分,对机器人运动控制涉及较少,智元机器人对具身智能技术演进路线进行了 G1 - G5 的划分,目前产业进展处于 G2 - G3 水平 [63] 人形视觉 - 视觉助力机器人实现感知与测量功能,需解决适应性难题,视觉指令能传达更精确的时空信息,有助于提升多步骤任务准确性 [67][75] - 人形机器人的 3D 视觉技术路线围绕 “获取 3D 信息” 和 “处理 3D 数据” 展开,不同技术有不同原理、优劣势和适用场景 [77] - 不同应用领域或场景对 3D 视觉的性能要求不同,奥比中光在中国服务机器人 3D 视觉传感器领域市占率超过 70%,领跑全球 3D 视觉感知市场 [83][89] 手眼协同 - 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带动灵巧手需求提升,灵巧手厂商持续扩容,产品在多方面存在差异 [92] - 灵巧手本体厂商可提供指令集或工具箱实现基本操作和典型手势,操作对象多样化,需实现泛化的动作策略 [97][103] - 手眼协同可优化定向抓取策略,提升成功率,人形机器人上肢操作功能核心为灵巧手的手眼协同,厂商需落地该能力形成竞争实力 [104][106]
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104):车展见闻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4-30 17: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认为其将超越整体市场表现 [1][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车展展现新能源汽车行业重要变化,中国供应链竞争力提升,合资品牌积极转型,细分市场竞争加剧,今年是品牌突围分水岭 [2] - 智能驾驶技术重心向底盘智能化转移,底盘一体化发展趋势明确,保隆科技投资价值显著提升 [2] - 小鹏、零跑、长城汽车各有亮点,增长潜力大,投资建议基于科技和国央企改革两条主线,推荐多类企业 [2] 车展见闻 科技与智能化 - 中国供应链企业在车展展现引领科技发展潜力,Smart EV 引领产业前沿,未来十年有望持续领先 [3] 合资品牌新能源突破 - 丰田、本田等合资品牌展现高“含华量”,大众三款概念车体现不同发展思路,若全面拥抱中国供应链,明年或触底反弹 [4] 不同价格带品牌表现 - 理想、坦克等品牌在不同价格带表现出色,体现中国供应链与制造业能力,今年是品牌重要分水岭 [5] 智能底盘新趋势&保隆科技 车企展示情况 - 车展上车企重点宣传智能底盘,展示线控悬架等方案,新车中空气悬架成豪华 SUV 标配,渗透趋势确定 [6][7] 供应商发展趋势 - 零部件供应商强调“三轴合一”,底盘趋向整体化,空气悬架闭式空压机与 EHB 系统技术共通,为企业提供拓展空间 [8] 保隆科技投资价值 - 保隆科技一季报业绩有拐点,智界 R7 订单可观,股权激励费用下降,预计净利润至少 1 亿,关税风险降低,新产品布局良好 [9] 小鹏汽车&零跑&长城汽车 小鹏汽车 - 小鹏 Iron 机器人人机交互能力提升,具身智能是核心优势,有望 2026 - 2027 年进入家用市场;海外交付量一季度同比增超三倍,自研芯片将上车,新车将推出,增长动能强劲 [11][12] 零跑汽车 - 零跑全球首发 B01 车型,定位 15 万元以下市场,潜力大;一季度销量承压但毛利率稳定,海外业务扩展,后续利润增长空间可观 [13][14] 长城汽车 - 海外市场增长,国内竞争力恢复,新车型改款提升销量,下半年多款智驾车型将推出,港股估值偏低,值得关注 [16] 汽车行业重点公司估值 - 报告列出汽车行业重点公司 2025 年 4 月 29 日收盘价、总市值、PB、归母净利润、归母净利润增速、PE 等估值数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