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妮Penny的世界
搜索文档
跌麻了,鬼扯的英伟达小作文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11-21 18:14
大家好,我是佩妮。 最近跌麻了,跌的亲妈不认。尤其是美股,昨晚睡前还红彤彤,早上起来一看,天塌了…… Btc从12万到现在8.5万,也就不过一个多月。 上午再看了看大A,也是绿油油滴,满4000-200。 梗图真是诚不我欺,这样的日子,能够让我以不同的方式, 花式亏钱 。 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冷静。 (我很冷静,但是感觉家属现在已经心态快崩了,哈哈哈哈) 接下来,我们一起梳理下原因,主要也是为了给自己找找调整思路,顺便给大家做一下 心理按摩 。 首先,给某一次大跌来找原因,总是有点 "先射箭后画靶" 的意思,我一般不爱这么干,但是收集一下信息可以更了解市场。 股市的波动一般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 基本面,资金面,情绪面。 宏观的视角,说大跌的原因有这些: 1)9月公布的非农数据产生分歧,因为担心通胀,美联储放鹰, 12月降息的预期减弱了。 (简单说下: 鹰派 倾向于高利率/紧缩政策,打压通胀。 鸽派 更担心经济和就业,倾向于低利率刺激市场) 不过,我个人觉得,政策反复很正常啊。 就算12月不降,等到关税的影响相对明朗,为了经济, 明年依然会降,走向宽松的趋势是不变的。 2)还是在说 "AI泡沫" 的事儿; ...
AI云下半场打响,谁是真正的六边形战士?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11-14 16:39
AI行业发展趋势 - AI竞争已从模型层面转向全链条基础设施竞争,算力成为“新石油”[2] - 全链条包括芯片、算力、模型、平台、应用和商业化生态六个环节[3] - 行业进入第三年,科技公司普遍专注于争夺未来技术主导权[2] 自研芯片战略价值 - 自研芯片可实现端到端优化,摆脱对英伟达GPU的依赖[4] - 定制化芯片能降低算力成本,包括能耗、散热和带宽支出[4] - 谷歌2016年推出TPU芯片,率先实现算力服务闭环[3] - 芯片与业务深度绑定有助于锁定生态系统[4] AI云服务市场格局 - 中国云计算市场年化增速达35%,AI相关收入高速增长[8] - 全球云服务前五大厂商为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和华为[8] - AI云是传统云的进化版,集成芯片、模型和开发生态[7] - 百度智能云以24.6%份额连续6年领跑AI公有云赛道[8] - 百度2024年率先实现AI云盈利,成为国内首家盈利厂商[8] 百度全链条能力 - 百度与阿里是国内仅有的具备全链条能力的云厂商[10] - 昆仑芯M100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M300将于明年初上市[11] - 天池256和天池512超节点支持万亿参数模型训练[12] - 昆仑芯已在招商银行、国家电网实现规模化部署[12] - 百舸AI计算平台实现芯片与算力平台的关键环节打通[16] 百度AI开发生态 - 千帆平台集成文心大模型及150多个主流模型[20] - 平台已服务超过46万企业客户,Agent开发数量超130万[18] - 秒哒2.0平台支持零代码自然语言编程,10分钟可生成应用[19] - 海外版Medo平台发布即登顶Product Hunt榜单[22] 全栈能力对标与前景 - 百度战略布局最接近谷歌,均具备芯片-云-平台-模型-产品全栈能力[25] - 谷歌最新季度云业务收入破百亿美金,增长率超30%[25] - 具备全栈能力的云厂商将像“中央电网”提供AI算力底座[25] - 未来竞争维度涵盖芯片边界、云规模、平台效率和生态生命力[26]
AI的资本狂欢离泡沫破灭还有多久?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11-05 16:54
AI行业泡沫现状与争论 - 当前AI带来的资本市场繁荣存在泡沫已成为共识 市场争论焦点在于泡沫处于早期还是末期 [1] - 乐观派认为当前投资将在长期内产生高额回报 规模大具有合理性 [1] - 悲观派承认AI的长期价值 但认为当前估值过高 [1] Michael Burry的做空操作与市场反应 - 电影《大空头》原型Michael Burry的对冲基金Scion Asset在2025年第三季度持仓中 对Palantir和英伟达的空头头寸合计占比达80% 价值超过10亿美元 [3] - 具体空头仓位为:做空英伟达100万股 价值1.8658亿美元 做空Palantir A类股票500万股 价值9.121亿美元 [6] - 该做空操作引发Palantir公司CEO的公开批评 [6] AI行业资本支出与商业循环 - 美国科技行业资本支出的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 已接近1999-2000年互联网泡沫水平 [10] - AI资本支出涵盖GPU和AI芯片 数据中心 光纤 存储 能源电力投资等领域 [10] - 行业存在"自我强化"的资本循环:云厂商向英伟达采购芯片 英伟达收入增长后投资AI公司 AI公司再向云厂商购买算力 [13] AI企业盈利状况与挑战 - 大模型公司普遍处于巨额亏损状态 收入与成本结构严重不匹配 赚1块钱亏损2-3块钱 [19] - OpenAI年收入130亿美元 但一个季度亏损额巨大 Claude收入10亿美元却亏损20亿美元 [19] - 亏损源于资本支出军备竞赛 高昂人才成本 行业互卷导致难以提价 开源模型的竞争压力 [19] - 海外AI应用原生公司盈利迅速 芯片和云厂商目前盈利 但大模型公司赚钱遥遥无期 [19] 泡沫阶段判断与历史对比 - 瑞银UBS分析认为AI泡沫仍处于早期阶段 依据包括科技股市盈率接近正常水平 盈利修正向好 盈利增长强劲 资本支出处于早期 [21] - 潜在风险体现在高利润率可能随着企业资本密集度上升和竞争加剧而下降 [21] - 与2000年电信行业泡沫对比存在不同观点:AI应用范围更广 可能带来的生产力变革更大 当前科技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和利润基础远强于当年的电信公司 [17]
好消息,2025年创投市场回暖了!坏消息: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11-04 17:35
中国资管市场概况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整体资产管理规模AUM约为1701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约427% [4] - 按规模从大到小排序为保险公募银行理财私募信托 [4] 私募基金市场 - 私募基金市场规模约20万亿元占整个资管行业比例约12% [4] - 投向非上市公司股权的一级市场存量规模约14-15万亿元占私募基金70%其中早期投资约2-3万亿元 [4] - 一级市场占整个资管行业比例约8% [4] - 募资高峰年规模2-3万亿元目前年募资额15-2万亿元每年投资金额相当于募资额的35%至45%自2021年高峰后持续下滑 [4] 投资活动与行业分布 - 2025年上半年投资案例5600个数量上升21%但披露金额仅增长16%表明出手频次增多但平均投资金额变小总量变化不大 [7] - 资金集中于特定行业如半导体AI机器人生物医疗等大项目非热门行业和早期公司获得资金有限 [7] - 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投资额同比变化存在分歧清科研究中心显示130%Zero2IPO Research显示466%重点领域为GPU集成电路制造等 [8] - 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投资额同比下降199%至170%重点为创新药体外诊断等 [8] - 机械制造行业投资额同比大幅增长870%至497%重点为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 [8] - 清洁技术行业投资额同比飙升1466%至227%重点为新能源环保等 [8] - 连锁及零售行业投资额同比上升140%至1283%重点为茶饮消费等 [8] 美元基金与人民币基金 - 美元基金持续下跌2025年上半年外币募资同比下跌675%而2024年同比下跌48% [9] - 人民币基金占比持续扩大2025年上半年金额占比达984%2023年为94%2024年为96% [9] 国资参与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募资金额中国资比例提升至约85%此前为78%投资金额中国资占比约57% [11] - 母基金管理总规模含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母基金与S基金截至2025年上半年约为35万亿元较2024年底下降166%总投资规模3338亿元下降72% [13] - S基金投资规模同比大涨95%主要因并购利好政策及承接过往基金和项目份额 [13] 区域投资活跃度 - 投资最活跃地区为江苏上海浙江深圳北京广东安徽 [16] - 江苏投资数量同比上升181%金额同比上升181% [16] - 上海投资数量同比上升319%金额同比上升83% [16] - 浙江投资数量同比上升277%金额同比上升303% [16] - 深圳投资数量同比上升172%金额同比上升342% [16] - 北京投资数量同比下降55%金额同比下降17% [16] - 广东除深圳投资数量同比上升289%金额同比上升492% [16] - 安徽投资数量同比上升22%金额同比下降282% [16] - 四川投资数量同比上升313%金额同比上升108% [16] - 山东投资数量同比上升518%金额同比下降190% [16] - 湖北投资数量同比上升671%金额同比下降170% [16] IPO市场 - 2025年上半年IPO数量有回升但上市审发不明确排队减少监管催着投行申报 [18] - 数量增量主要来自港股港股打新成财富密码但难以打到基石基金收益率惊人 [18] - 最大IPO为宁德时代二次上市一级市场最佳退出案例为影石 [18] 私募股权与私募证券回报比较 - 私募证券规模约5-6万亿元为私募股权的三分之一 [19] - 2025年以来各策略均为正收益量化股票多头策略年内累计绝对收益达3884% [22] - 主观股票多头策略年内收益为2793% [22] - 股票中性策略年内收益为505% [22] - 期货趋势策略年内收益为1441% [22] - 期货套利策略年内收益为439% [22] - 债券策略年内收益为492% [22] - 混合策略年内收益为1949% [22] - FOF策略年内收益为1596% [22] - 量化交易在中国市场收益率高因散户多容易获取超额收益而美股市场成熟量化资金占比高超额更难做 [24] - 国内量化资金规模变大百亿私募内卷整体超额收益下降 [24]
很贵,但是很值得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10-23 20:18
公司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为笑脸科技 在成都成立已11年 专注于实物消费电子产品研发[3] - 第一代产品笑脸内裤机于2017年面世 为市场上最早的内衣裤洗衣机细分品类 产品完全自研原创 客单价为同类最高[3] - 第二代产品心愿S2研发历时4年 采用柔软硅胶内胆与内部硅胶爪设计 通过揉搓内胆变形仿真人手洗 并实现负压脱水与自动上下水 为全球首款可换桶全自动洗衣机[6][8] - 为研发测试 成本100+元的硅胶内桶报废数量达几千个[8] - 第三代产品心愿2mini新增显示屏简化交互 容量提升至可洗女生内裤5条或男生内裤2条 日常洗涤时间缩短至35分钟 并新增烘干功能 产品售后返修率较低[15][17][18] - 产品配件全为自研 因供应链未规模化 维修需由公司自行完成[10] 公司经营与发展 - 公司曾经历资金困难 因融资后于深圳开设研发中心导致团队快速扩张 但新品研发延迟致使资金紧张[12] - 创始人曾尝试引入高管进行日常管理但未成功 后重新亲掌管理后问题得以解决 新品在数月内找到技术方案且供应链成本下降[12] - 公司理念为小公司需创始人始终引领 而非追求董事长角色[12] - 创始人表示若回溯10年不会选择该品类 因现有能力可涉足更易做大且快速的领域 但仍坚持通过产品为用户带来快乐[26] 行业与市场 - 消费电子投资近年较热 部分品类虽获融资但创新集中于结构设计与工程层面 缺乏AI概念[26] - 白色家电出海难度高于纯消费品 因涉及安装售后且海外洗衣习惯与国内不一致[26] - 产品定位为解决用户实际需求 如解放手洗时间 尤其满足女性生理换洗与洁净需求[1] - 第三代产品心愿2mini在双十一期间售价约1500元 Pro版本超2000元 与上一代产品价格相近[18]
解读下蔚来和GIC诉讼争议事件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10-16 18:00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于2020年由蔚来、宁德时代、湖北科投与国泰君安共同发起成立,四方初始各持股25% [1] - 经过多轮增资后,蔚来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9.4%,宁德时代与湖北科投并列第三大股东,各持股10.6794% [1] - 法律上蔚来无需对蔚能进行财务报表合并,但蔚来对蔚能的控制权问题成为后续诉讼的关键点 [1] 商业模式与运营 - 蔚能的核心商业模式是以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向蔚来购买电池,然后以每月728元人民币的租金出租给用户 [1] - 电池资产所有权归属于蔚能,与用户建立租赁关系的也是蔚能,但电池的维保、充电服务以及租金贷款方均为蔚来相关公司,用户认知的是蔚来品牌 [1] - 电池租赁的经济模型据预测可在5年内收回成本,若加入保险等服务预计效益更佳 [6] 做空报告与集体诉讼 - 2022年灰熊发布做空报告,指控蔚来违反美国会计准则,将电池销售收入一次性确认而非按月分摊 [1] - 做空报告引发海外投资者集体诉讼,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GIC是原告之一 [1] - 诉讼指控蔚来通过成立蔚能蓄意转移重资产,并将7万元电池销售收入一次性计入报表,而非按每月728元确认收入 [3] - 据称上述会计处理助推蔚来2020年业绩大涨,股价一度超过60美元,而当前股价约为6美元 [3] - GIC针对其在2020至2022年间购买的5445万股蔚来股票提起诉讼,这些股票当前价值约3.4亿美元,GIC潜在亏损可能超过10亿美元 [3] 会计处理与监管调查 - 诉讼核心争议在于蔚来对蔚能是否构成实质控制,根据美国会计准则,存在实质控制的第三方可能需要被视作合并整体 [5] - 蔚来坚称其所有操作均符合会计准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2022年问询及独立委员会调查后,未认定蔚来行为违法 [5] - 争议焦点在于会计处理应“重实质而非形式”,即若关联方交易实质上是受公司控制,则会计处理应反映此经济实质 [6] 市场影响与股价表现 - GIC提起诉讼是首家主权基金参与诉讼中概股的案例,因此受到市场关注 [3] - 蔚来近年来股价低迷的主要原因被归结为车辆销售表现不够强劲、公司持续未能盈利以及换电模式存在争议 [9] - 在相关新闻传播期间,蔚来盘前股价一度下跌7% [9] 诉讼最新进展 - GIC于2024年8月在纽约单独提起诉讼,但法院决定暂缓审理,等待2022年集体诉讼的结果 [6] - 相关报道于财新15日发布稿件后,在16日被多家国内外媒体跟进报道 [6]
我的阶段性投资理念和思考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10-16 15:26
投资表现与市场回顾 - 2025年美股投资盈利近40%,A股投资盈利超过25%,近期市场波动导致整体回撤约5-6% [1] - 当前市场呈现上蹿下跳的态势,对投资者心理素质构成考验 [1] 投资者行为分析 - 许多投资者属于激情型,倾向于基于简单粗暴的逻辑追涨杀跌,通常难以长期持有 [3] - 普通兼职型投资者难以同时深入研究多个复杂行业,如银行保险券商、白酒食品饮料、AI芯片、医疗、光伏固态电池等 [3] - 部分投资者持仓时无法清晰阐述所持股票的核心逻辑和业绩变化,但投资行为却充满自信 [3] 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框架 - 投资风险从低到高排序大致为:银行存款/货币基金 < 债券/固收基金/理财型保险 < 偏股/指数基金 < 大盘个股 < 小微盘股 < 山寨币 [5] - 指数投资风险低于个股投资,后者又低于加杠杆的各类衍生品 [5] - 二级市场投资风险低于PE投资,后者低于VC投资,风险最高级别为种子天使投资 [5] - 建议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进行全球配置,例如将约三分之一资产配置于海外市场 [7] - 建议保留10-20%的资产用于高风险投资,这部分资金需能承受可能高达80%的损失 [7] - 其他资产应投向更有把握的标的,目标实现10%年化收益的长期均值,在A股市场可能需要数年的周期来实现此目标 [7] 宏观趋势判断 - 未来几年最主要的宏观趋势矛盾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影响的货币量和流动性 [7] - 疫情后的大放水叠加美元加息的大起大落是过去几年的主要影响因素 [7] - 美联储暗示缩表接近尾声,货币政策可能从紧缩转向中性 [7] - 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入双宽松阶段已成定局,未来2-3年流动性有望改善 [7] - 当前几年被视为可能有收获的时间,适合从红利类资产转向更有进攻型的资产 [7] 行业轮动与投资主线 - 最近1-2年是明显的科技大年,其他行业除非与科技牛逻辑沾边或业绩特别过硬,否则趋势不明显 [9] - 当前投资主线是"AI+算力+芯片+机器人+能源+国产替代",这条主线在AI业绩兑现的泡沫破掉前将持续存在 [9] - 科技成长行业特征为节奏快、轮动频繁,概念和估值兑现时间远早于业绩 [9] - 科技领域适合通过指数ETF进行布局,需提前梳理逻辑并随时观察基本面和资金趋势变化 [9] - 科技ETF、信息ETF、恒科等指数产品目前收益表现不错 [9] 投资策略与心态管理 - 金融本质是拿时间换空间,按逻辑布局而非死守消息股,因此在市场低谷时不必过分害怕 [11] - 资本市场作为资金配置中枢和经济映射,其重要性会受到重视 [11] - 人性的非理性和盲目乐观会推动市场浪潮走向高点,但需保持观测和理性 [11] - 投资需要耐心,管住手不频繁操作,才能对得起在市场低谷时期的苦熬 [11] - 当前时候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继续耐心等待 [11]
智能驾驶行业来了个不得了的新公司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09-30 20:50
公司背景与战略重组 - 千里科技前身为1992年创立的力帆科技,于2010年在上交所上市,2024年7月印奇入股并出任董事长[3][4] - 2025年3月千里智驾在重庆两江新区成立,由千里科技、吉利、迈驰等主体共同投资,王军任董事长兼CEO,陈奇任联席CEO,杨沐任CTO[5] - 公司股东结构为千里科技合伙企业30%、吉利30%、重庆迈驰30%、路特斯5%、员工激励平台5%[6] - 重庆政府深度参与支持,当地产业规模突破3800亿元,两江产业基金等机构出资超过13亿元[6][7] 技术布局与产品规划 - 研发团队覆盖L2+至L4全场景智驾方案,已发布L2+级"千里智驾1.0",计划2025年Q4推出L3级2.0版本,2026年H2推出L4级3.0版本[16] - 采用"AI+车"战略,与阶跃星辰独家合作大模型技术,构建多模态感知矩阵与盲区穿透算法[13][16][18] - 技术特点包括6D多维透视感知系统、复杂路况仿生控车模式、长短时序时空优化模式,实现"上帝之眼"式路况预判[18] - 智能座舱定位为第三空间枢纽,覆盖安全、办公、娱乐等多场景互联[20][21] 市场合作与生态建设 - 吉利集团年销量300万台规模,千里科技L2+方案已覆盖银河、领克、极氪等品牌数十款车型[13][15] - 梅赛德斯奔驰耗资13.4亿元入股,计划在智驾、智舱领域展开合作[13] - Robotaxi领域与吉利合作开发专用车型,计划三年内在全球10座城市实现规模化运营[22] - 通过"AI重庆智驾之夜"活动实测复杂路况性能,展示歌乐山、盘龙立交等难点路段应对能力[10] 行业竞争格局 - 主流车企智驾策略分化:特斯拉、华为等采用全栈自研,吉利、比亚迪等采用外部+自研混合模式[15] - 千里科技差异化定位为外部技术整合方,在车企自研趋势中开辟第三方供应商路径[13][15] - 行业技术路线呈现多元竞争,云端算力最高达88.5EFLOPS(特斯拉),视频数据积累最高达2000万clips[15] 长期发展愿景 - 提出"One Brain, One OS, One Agent"构想,目标实现车、家、全场景的万物互联生态[27] - 强调"技术-数据-场景"三位一体生态竞争,认为智能化程度(含模量)将成为核心竞争力[16][27] - 预计三年内行业格局收敛,智驾系统将趋于大模型驱动、视觉为核心的融合解决方案[16]
如果你对港股和科技感兴趣,可以看看这个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09-25 15:55
市场趋势与科技主线 - 近期市场表现强劲,科技板块成为主线,电池、芯片、半导体等领域全线猛涨 [1] - 科技板块呈现资金轮动态势,各细分领域你方唱罢我登场 [1] - 宁德时代市值超越贵州茅台,标志着新王登基 [1] 港股市场与投资渠道 - 恒生科技指数自1月起涨幅远超同期纳斯达克指数 [3] - 外资对中国市场有兴趣但尚未大幅增加配置,港股可能最先受益于流动性 [3] - 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资本利得暂不征税,但分红需支付20%-28%的股息红利税 [4][6] - 港股通标的公司共571家,约占港股上市公司数量的五分之一,但市值占比超过90% [8] 港股通科技ETF分析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筛选30支大市值科技公司 [8][11] - 筛选标准包括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10%,且研发费用占比大于5% [11] - 前十大持仓均为龙头企业,最小市值超过300亿港币,合计占比75% [11] - 指数成分股每半年调整一次,单一股权重上限为15% [13] 指数比较与配置策略 - 港股通科技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类似,但前者在互联网巨头上的集中度较低 [17] - 港股通科技指数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科技类公司,行业分散度更高 [17] - 恒生科技指数规模约为港股通科技指数的3.6倍 [17] - 两者静态市盈率均比历史上近60%的时间要低,与2021年高点相差2倍以上 [19] - 偏好互联网平台的投资者可关注恒生科技,希望均衡配置并捕捉新能源、AI、生物科技红利的可关注港股通科技 [19]
一个“信仰级别”的赛道指数分析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09-23 11:53
文章核心观点 - 机器人行业是受益于人口老龄化、自动化及智能化制造业升级的长期主题,人形机器人是当前最大势能板块 [5] - 被动投资是指数投资的重要方式,机器人ETF作为主题投资工具,能分散风险并捕捉行业Beta收益 [3][8] - 易方达机器人ETF(159530)自成立以来收益率达66%,规模突破百亿,因其成分股中人形机器人相关标的占比高达80%而表现突出 [8][12] - 当前机器人指数估值偏高,反映市场对行业高成长预期,属于高波动、高成长赛道,需关注后续业绩落地情况 [15] 指数投资逻辑 - A股市场高波动、长期低回报,ETF一揽子股票可分散个股投机风险 [3] - 被动投资是全球资管趋势,因人性和交易成本问题,主动投资难以跑赢指数 [3] - 机器人行业投资核心逻辑在于人口老龄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制造业升级,以及国内供应链优势 [5] 机器人ETF产品分析 - 易方达机器人ETF(159530)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采用指数增强策略,年化跟踪误差控制在2%以内 [8] - 基金前十大持仓占比约40%,重点覆盖双环传动、机器人、石头科技、绿的谐波等核心标的 [10][11] - 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达66.23%,近一年涨幅102.87%,大幅跑赢同类平均(59.48%)和沪深300(41.29%) [12] - 机构持有比例从2024年中的38.89%提升至2025年中的44.19%,显示专业资金持续流入 [13] 行业估值与前景 - 机器人指数当前PE、PB处于历史较高百分位,股息率较低,体现典型成长股特征 [15] - 行业落地关键节点可能在2025年Q4,包括特斯拉新一代机器人V3发布及工厂落地等催化因素 [15] - 需以合理成本分批布局,长期关注新能源、物流、工业等场景的落地进展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