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银国际

搜索文档
HESAI(HSAI):4Q24率先盈利,指引2025年强劲增长
浦银国际· 2025-03-13 14: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重申禾赛科技“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20.0美元,潜在升幅25%,对应2025年经调整目标市盈率48.0x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禾赛2024年四季度营收7.2亿元,同比增长28%,综合毛利率达39.0%,且预计1Q25毛利率仍将保持在40%左右,2024年四季度率先实现盈利,2025年预计营收30 - 35亿元,Non - GAAP层面净利润数十倍同比增长,GAAP层面盈利2.0 - 3.5亿元,重申“买入”评级 [10] - 国内全民智驾加速普及,海外客户拓展良好,预计2025年禾赛ADAS产品出货量达119万台 [10] - 2024年底广义机器人激光雷达单月出货超2万台,2025全年出货量有望近20万台,新品JT系列交付十万台级别订单,机器人领域高毛利产品交付对综合毛利率有正向贡献 [10] - 采用DCF估值法,假设2030 - 2033年营收成长率30%,永续增长率3.5%,WACC为16.8%,得到目标价20.0美元,潜在升幅25%,对应2025E经调整市盈率48.0x [10] 财务报表分析与预测 利润表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18.77亿、20.77亿、30.58亿、42.31亿、64.34亿元,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56%、11%、47%、38%、52% [2][11] - 2023 - 2027E净利润(亏损)分别为 - 4.76亿、 - 1.02亿、2.45亿、5.96亿、10.5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8%、 - 78%、NM、143%、77% [2][11]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E货币资金分别为15.58亿、28.43亿、29.20亿、34.03亿、43.43亿元 [11] - 2023 - 2027E资产总计分别为56.63亿、59.90亿、65.50亿、74.75亿、91.52亿元 [11]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0.57亿、0.01亿、3.31亿、7.09亿、11.19亿元 [11] - 2023 - 2027E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分别为6.45亿、12.84亿、0.78亿、4.83亿、9.40亿元 [11] 主要财务比率 - 2023 - 2027E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分别为 - 14.2%、 - 2.6%、5.9%、12.7%、18.5% [11] - 2023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35.2%、42.6%、41.2%、41.8%、39.2% [2][11] 业绩回顾及预测调整 4Q24业绩详情 - 4Q24营业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33% [12] - 4Q24净利润1.47亿元,而4Q23亏损1.41亿元,3Q24亏损0.70亿元 [12] - 4Q24 ADAS产品出货量193,238台,同比增长140%,环比增长49% [12] 财务预测对比 - 2025E新预测营业收入30.58亿元,较前预测下降9%;净利润2.45亿元,较前预测增长66% [13] - 2026E新预测营业收入42.31亿元,较前预测下降6%;净利润5.96亿元,较前预测增长19% [13] 估值 WACC假设 - Beta为1.49,无风险利率1.9%,股权风险溢价11.2%,股本成本14.5%,WACC为16.8% [14] 自由现金流预测 - 2025E - 2033E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25E自由现金流为 - 2.09亿元,2026E起为正且逐年增加,2034往后永续增长率3.5% [14] DCF估值预测 - WACC为16.8%时,自由现金流现值212.80亿元,净现金 - 23.05亿元,权益价值189.74亿元,每股价值20.0美元 [15] SPDBI乐观与悲观情景假设 - 乐观情景目标价25.3美元,概率15%,原因包括全球汽车市场需求增速、智驾渗透率高于预期等 [26] - 悲观情景目标价13.6美元,概率15%,原因包括宏观经济走弱、行业竞争加剧等 [26]
京东集团-SW(09618):收入重回双位数增长,新业务对利润率带来不确定性
浦银国际· 2025-03-10 20:0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目标价至 217 港元/56 美元,对应 2025E 12x P/E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补推动带电品类强劲增长,公司 4Q24 收入为 3470 亿元,同比增长 13.4%,高于市场预期 4%,预计 1Q25 商品收入仍有望保持双位数增长 [1] - 销售费率上升,全年利润或高个位数增长,预计 1Q25 调整后净利润仍能保持双位数增速,全年利润率或保持相对平稳约 4.1% [2] - 考虑到公司核心品类受益政策利好及中长期利润率有改善空间,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宣布派发 15 亿美元现金股利,叠加回购金额约相当于每年 5%+的股东回报率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显示,2023 - 2027 年营业收入从 10846.62 亿元增长至 13997.72 亿元,毛利润从 1597.04 亿元增长至 2267.63 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从 352 亿元增长至 567.79 亿元 [4] - 财务报表分析与预测中,各指标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如营业收入增速 2024 - 2027 年分别为 6.8%、7.9%、5.9%、5.7%,毛利润增速分别为 15.1%、9.0%、6.4%、6.4%等 [6] 情景假设 - 京东港股乐观情景(概率 20%)目标价 294 港元,公司收入好于预期,市场份额逐步回升,利润改善优于预期;悲观情景(概率 20%)目标价 128 港元,公司收入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导致收入增长持续承压,利润改善不及预期 [13] - 京东美股乐观情景(概率 20%)目标价 75 美元,公司收入好于预期,市场份额逐步回升,利润改善优于预期;悲观情景(概率 20%)目标价 33 美元,公司收入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导致收入增长持续承压,利润改善不及预期 [18] 行业覆盖公司 - 浦银国际对互联网行业多家公司给出评级和目标价,如阿里巴巴“持有”,京东“买入”,拼多多“买入”等 [26]
传音控股(688036):四季度营收和利润环比改善
浦银国际· 2025-03-04 16:5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重申传音控股的“买入”评级,下调目标价至人民币114.2元,潜在升幅16.9%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传音2024年四季度业绩环比改善,为2025年基本面增长奠定基础;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四,份额达8.7%且继续增长 [9] - 2025年公司在智能手机出货量、扩品类业务、移动互联业务方面有增长动能,中长期AI及DeepSeek有望带来增量并改善成本空间 [9] - 传音当前市盈率估值为18.3x,考虑端侧AI市场情绪,估值有上行空间 [9] - 根据四季度业绩快报及未来发展展望,调整2025年和2026年盈利预测 [9] 财务报表分析与预测 利润表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62,295、68,743、78,105、89,470、100,537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10%、14%、15%、12% [4] - 2023 - 2027E净利润分别为5,537、5,590、6,080、7,363、8,511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3%、1%、9%、21%、16% [4] 资产负债表 - 2023 - 2027E货币资金和受限制资金分别为12,599、7,712、1,026、(6,171)、(14,758)百万元 [10] - 2023 - 2027E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分别为1,965、2,168、2,464、2,822、3,171百万元 [10] 现金流量表 - 2023 - 2027E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1,890、3,940、3,353、3,883、4,731百万元 [10] - 2023 - 2027E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6,134)、(927)、(1,099)、(1,314)、(1,542)百万元 [10] 主要财务比率 - 2023 - 2027E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4%、10%、14%、15%、12% [10] - 2023 - 2027E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23%、1%、9%、21%、16% [10] 传音控股4Q24业绩快报 - 4Q24营业收入17,491百万元,同比下降9%,环比增长5%;净利润1,687百万元,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60%;扣非净利润1,361百万元,同比下降16%,环比增长66% [13] - 因4Q24市占率及毛利率提升速率略低于预期,下调2025年和2026年的收入和利润预测 [12] 估值 - 采用DCF估值方法,假设2030 - 2034年成长率为10%,永续增长率为3%,WACC是6.1%,得到目标价人民币114.2元,维持“买入”评级,潜在升幅16.9% [15] SPDBI乐观与悲观情景假设 - 乐观情景:目标价人民币149.4元(概率15%),条件为海外消费电子需求复苏高于预期、新兴国家拓展顺利、非洲功能机切换智能机速度快 [25][26] - 悲观情景:目标价人民币87.5元(概率15%),条件为海外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恢复不如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投入增加拖累业绩 [25][26]
美股互联网龙头业绩复盘:云增速放缓vs资本支出激增,DeepSeek或加速应用端爆发
浦银国际· 2025-02-13 10: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美股互联网巨头“买入”评级,偏好顺序依次为 Meta、微软、亚马逊、谷歌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美股互联网巨头 AI 深度布局带来的长期机会,DeepSeek 低成本或加速 AI 应用端爆发,Meta 和微软或相对受益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股互联网龙头业绩复盘 - 2024 年四季度美股互联网巨头中除谷歌收入不及预期外,另外三家(微软、亚马逊和 Meta)均好于预期,但云业务增速普遍低于市场预期且 2025 年一季度业绩指引偏弱,业绩后股价下跌;应用层方面,Meta 广告业务增长强劲,收入同比增长 21% [1] - 2025 年互联网巨头继续加大资本支出布局 AI 基建,亚马逊计划投入 1,050 亿美元(+34% yoy),谷歌 750 亿美元(+43% yoy),Meta 600 - 650 亿美元(+59% yoy),微软 800 亿美元(+44% yoy) [2] - DeepSeek 低成本优势推动 AI 产业链转向“算法优化”,虽降低单次算力成本,但长期有助于推动云服务需求上升 [2] 投资建议 - 考虑 DeepSeek 对成本的影响及当前估值,维持“买入”评级,偏好顺序为 Meta、微软、亚马逊、谷歌 [3] 覆盖公司评级 - 报告列出了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多家公司的评级、目标价等信息,多数公司评级为“买入” [16]
高通(QCOM):FY1Q25业绩好于预期,端侧AI拉动公司长期业务增长
浦银国际· 2025-02-10 10: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重申高通“买入”评级,调整目标价至 205.7 美元,潜在升幅 17%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高通 FY1Q25 业绩及 FY2Q25 指引略高于市场一致预期,手机、汽车、IoT 业务增长提供支撑 [1] - 中国智能手机补贴政策拉动销售,为 2025 财年提供基本盘支撑;智能座舱及舱驾一体解决方案今明两年持续放量;端侧 AI 在智能手机渗透使估值有望提升 [1] - 略微上调 FY2025 和 FY2026 年盈利预测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FY1Q25 收入 116.7 亿美元,同比增 17%,环比增 14%,高于指引上限和市场预期;QCT 业务收入达 101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毛利率 55.8%,同比降 0.8 个百分点,环比降 0.6 个百分点;费用率同比降 1.8 个百分点,环比降 4.6 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增 15%,环比增 9%,高于市场预期 [2] - 公司指引 FY2Q25 收入中位数同比增 16%,环比降 1%;每股盈利中位数 2.48 美元,高于市场一致预期 [2] 业绩会要点及展望 - 中国手机品牌 AI 机型出货强劲及高通在三星高端机型市占率提升等有利因素下半财年延续 [3] - 预计 2029 财年 PC 销售目标 40 亿美元,在 Windows PC 中市占率达 12% [3] - 目标 2029 财年汽车业务收入达 80 亿美元 [3] - 预计与大客户协议 2027 年结束后不延期,未来 QTL 业务维持 2024 年体量 [3] 估值 - 采用 DCF 估值方法,假设 FY2030 - FY2034 成长率 10% - 12%,永久增长率 3%,WACC 13.5%,下调目标价至 205.7 美元,潜在升幅 17%,对应 FY2025 市盈率 20.4x [3] 财务报表分析与预测 - 预计 FY2023 - FY2027E 营业收入、毛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指标有不同程度增长,增速有所波动 [4][8] - 盈利能力方面,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投入资本回报率等指标呈现一定变化趋势 [8] - 营运能力方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期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有相应变化 [8] 乐观与悲观情景假设 - 乐观情景:AI 手机拉动换机周期,出货量增长强劲;端侧 AI 用户体验改善,提升平均售价;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拉动业务超预期;目标价 238.2 美元,概率 20% [20] - 悲观情景:智能手机需求走弱,复苏不及预期;端侧 AI 渗透中低端速度慢;行业竞争加剧拖累利润;舱驾一体方案订单落地延迟,增量业务贡献低;目标价 143.8 美元,概率 15% [20]
中国消费品企业如何抵御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冲击?
浦银国际· 2025-02-04 14: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整体投资评级,但对覆盖的多家公司给出评级,包括买入、持有、卖出等,如李宁为持有,安踏体育为买入,燕京啤酒为卖出等 [2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对中国加征10%关税,使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关税税率平均达29%,影响中国消费品企业出口美国,企业可通过调整供应链、降低出口美国比例、加大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式抵御冲击,贸易战升级还可能影响部分企业原材料成本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出口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将受到挑战 - 美国加征10%关税加大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成本,企业若涨价会降低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需求,若维持原价则影响利润,出口美国规模较大的消费品类有电子产品、家电、服装和玩具等 [1][8] 调整供应链是规避关税影响的主要途径 - 将生产和供应链转移至东南亚或其他海外地区是消费企业规避关税影响的主要途径,如泡泡玛特将美国订单转移至东南亚基地,申洲国际和裕元美国订单基本由海外工厂生产,海外产能和供应链体系成熟度决定企业防御能力 [2][11][12] 降低出口美国的比例,聚焦其他海外市场 - 出口型消费企业短期内可降低出口美国比例,聚焦日韩、东南亚及欧洲等关税风险较小市场,中美贸易战可能使中国消费品企业进一步远离美国市场并向其他海外市场转移 [3][13][16] 倒逼出口型消费品企业加大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 - 美国加征关税使出口美国商品成本增加,打击产品力和品牌力较弱产品,低价策略不可行,倒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提升产品附加价值,部分中国消费品牌出海采取高价策略并创新产品 [3][6][17] 贸易战如若全面开打,可能影响部分企业原材料成本 - 贸易战升级中国可能采取反制措施,导致部分消费品行业原材料成本上涨,如饲料、纺织服饰等行业,需警惕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进口原材料的企业,内需主导企业提早布局本地原材料供应采购可减小风险 [6][18]
台积电(TSM):AI需求强劲,将持续推动2025年及长期增长
浦银国际· 2025-01-17 18:1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台积电(2330.TT/TSM.US)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分别为1,401.1新台币和256.3美元,潜在升幅分别为27%和24% [1][13] 核心观点 - 台积电作为全球晶圆龙头,充分享受AI浪潮带来的算力增量红利,预计AI相关收入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推动总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20% [6] - 公司预计2025年盈利同比增长33%,对应2025年市盈率为18.4x,EV/EBITDA为10.9x [6] - 4Q24业绩及1Q25指引均略优于市场预期,4Q24收入同比增长39%,毛利率达59.0%,净利润同比增长57% [6][9] - 2025年展望乐观,预计晶圆代工行业增长10%,台积电全年营收增速约25%,AI相关收入有望继续翻倍增长 [6] 财务预测 - 2025E营业收入预计为3,713,586百万新台币,同比增长28%,毛利率为58.3%,净利润为1,555,461百万新台币,同比增长33% [2][11] - 2025E基本每股收益为60.0新台币,目标P/E为23.4x [2] - 2025E资本开支预计为380亿至420亿美元,70%用于先进制程技术 [6] 估值分析 - 采用EV/EBITDA估值法,基础情景下2025年EV/EBITDA为14x,目标价为1,401.1新台币 [13][14] - 美股ADR目标价为256.3美元,假设溢价20% [13] 业绩回顾 - 4Q24营业收入为868,461百万新台币,同比增长39%,毛利率为59.0%,净利润为374,680百万新台币,同比增长57% [9] - 1Q25指引中位数营业收入为833,120百万新台币,同比增长41%,毛利率指引中位数为58% [10]
浦银国际策略观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积极政策信号,扩内需为首位
浦银国际· 2024-12-13 14:10
政策与市场趋势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积极政策信号,扩内需为首位[3][4] - 财政和货币政策将提高赤字率、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规模,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适时降准降息[4] - 重点产业政策涉及地产、消费、基建、科技和生育等多个领域[4] 投资主线 - 主线一:大力提振消费以扩大国内需求,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智能家居产业链、餐饮、酒店、文旅等消费领域[5] - 主线二: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建议关注高端和先进制造、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行业[5] 短期市场判断 - 预计市场将呈现结构性行情,A股整体表现可能较海外中资股更稳健[6] - 投资交易策略建议攻守兼备,高贝塔板块如非银金融、可选及必选消费、房地产等板块弹性较大[6] - 防御性板块如电信服务等可能受到资金青睐,高息股有望受益于央行进一步降息[6] 风险提示 - 政策刺激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人民币大幅贬值,流动性趋紧[7]
爱康医疗:短期行业扰动不改长期成长逻辑,数字骨科+国际化打开发展空间
浦银国际· 2024-12-05 16:10
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6.8港元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爱康医疗作为国产骨科关节龙头,短期受行业反腐影响,但长期成长逻辑不变,数字骨科和国际化战略将打开发展空间 [1][2] 骨科行业分析 - 骨科行业短期受反腐影响,但长期受益于"患者基数大+手术渗透率提升+国产替代"逻辑 [1][16] - 9M24行业收入及净利同比+3%/+1%,1Q/2Q/3Q24收入同比-9%/+3%/+17%,收入增速已有回暖趋势 [1][16] - 骨科手术量预计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及手术渗透率提升而稳步增长 [1][16] - 外资品牌集采后资源投放更聚焦头部标杆医院,国产替代有望提速 [1][16] 公司核心产品分析 - 髋、膝关节类产品为爱康最核心的收入来源(1H24贡献收入85%),在关节国采接续采购中,爱康在各个产品分组中均以A组中选 [1][57] - 除需求量较小的金对聚髋关节中标价有所下降外,其余产品中标价均实现上调,出厂价维度个别产品实现出厂价上调 [1][57] - 随着关节集采风险出清且出厂价基本持平,叠加反腐进一步常态化,公司2025年收入有望在今年较低的基数下实现复苏增长 [1][57] 长期发展策略 - 爱康为国内首家将金属3D打印用于骨科植入物的企业,在骨科3D打印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2][62] - 公司基于3D精确构建技术(3D ACT)及ITI医工交互平台推出的ICOS定制化平台,可满足患者定制化需求,中高端市场推广潜力大 [2][62] - 公司VTS及手术机器人产品陆续上市,后续将结合ICOS打造数字骨科平台,进一步拉动耗材销售 [2][62] - 公司在海外拥有爱康及JRI双品牌,具备全产品线优势及规模化潜力,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公司长期增长第二引擎 [2][6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3-2026E收入CAGR 22%,给予公司22x 2025E PE目标估值倍数,该目标估值倍数与公司过去3年均值持平 [2][3] - 2022-2026E营业收入分别为1052、1094、1305、1625、1990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8.2%、4.0%、19.3%、24.5%、22.5% [3] - 2022-2026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182、261、324、399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1.1%、-11.1%、43.1%、24.5%、22.9% [3] 市场表现与预期 - 目标价6.8港元,潜在升幅+27%,目前股价5.4港元,52周内股价区间3.5-7.1港元,总市值6029百万港元 [4] - 市场预期区间为5.4-7.6港元,浦银国际目标价为6.8港元 [5]
全球AI算力芯片行业再回顾:生成式AI开启科技行业超级成长周期
浦银国际· 2024-12-02 18: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重申全球AI算力行业“超配”评级,首次覆盖超威半导体(AMD.US)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68.7美元;首次覆盖联发科(2454.TT)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468.5新台币;首次覆盖英特尔(INTC.US)给予“卖出”评级,目标价20.4美元 [1][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自2022年底ChatGPT开放,生成式AI带动生产效率提升和投资机遇,全球生成式AI市场2020 - 2023年涨约6倍,2024 - 2030年复合增长率40%,2030年有望近万亿美元,AI算力芯片受益行业高增长 [15] - AI行业处于发展早期快速增长阶段,大模型供应商推动迭代升级拉动算力需求,算力芯片性能提升、成本下降推动普及,AI服务器渗透率加速上扬,带动算力芯片需求 [21][23][25] - 端侧AI对算力芯片需求体现在终端设备出货量提升和反哺云侧算力需求,今明两年支持端侧AI算力的芯片预计高增速,长期人形机器人带来更大需求增量 [27][33] - 当前美股AI算力芯片估值有小量上行空间,全球半导体周期上行、AI大模型初创企业估值提升传导至二级市场,美国降息通道支撑成长型科技企业估值 [37][4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全球AI算力芯片行业投资要点 - 2022年11月底OpenAI发布ChatGPT 3.5后,生成式AI爆发,AI算力芯片作为硬件基础最先受益,大模型推动行业发展,CSP增加资本开支,B端需求成长,大模型向端侧渗透打开市场空间 [20] - 行业处于发展早期快速增长阶段,大模型供应商推动迭代升级拉动算力需求,算力芯片性能提升、成本下降推动普及,AI服务器渗透率加速上扬,带动算力芯片需求 [21][23][25] - 端侧AI对算力芯片需求体现在终端设备出货量提升和反哺云侧算力需求,今明两年支持端侧AI算力的芯片预计高增速,长期人形机器人带来更大需求增量 [27][33] - 当前美股AI算力芯片估值有小量上行空间,全球半导体周期上行、AI大模型初创企业估值提升传导至二级市场,美国降息通道支撑成长型科技企业估值 [37][40] 全球AI行业概览:爆发式增长 - 全球AI行业成长空间大,生成式AI采用Transformer架构,大语言模型参数和训练集大小指数增长,视觉语言模型应用广泛,AI发展从“感知识别”走向“理解生成”,大模型数量和参数提升推动算力需求 [47][48] - 从B端看,生成式AI提升效率成为新质生产力基础;从C端看,电子产品嵌入大模型能力,各厂商推出小参数模型适配端侧需求,大模型性能快速迭代,全球生成式AI有望迎万亿美元市场 [48][49][52] - 本轮AI浪潮带动全球IT基建支出加速上行,美国四大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占比高且呈周期性,投向集中在AI算力部署,预期推动AI算力需求上扬 [55][57][59] - AI应用助力服务器市场加速增长,2018 - 2023年全球服务器收入规模复合增长率8%,2024、2025年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分别为167万台和214万台,同比增长41%、28%,对应渗透率12%、15% [63] AI端侧大模型正在快速落地中,带动端云协同需求 - 端侧AI是AI大模型商业化闭环重要应用,打造个性化助手提升用户体验,具备低延时、离线功能、信息保密等优势,苹果等厂商推出端侧AI功能产品,AI手机渗透率预计2024、2025年达18%和29% [66][75] - 端侧AI大模型带动端侧芯片算力需求大幅提升,高通、联发科等厂商芯片AI计算性能升级,高端芯片价格或因性能提升和成本增加而上涨,AI PC芯片算力也在快速提升 [78][79] - 新能源车是端侧重要应用,智能驾驶需求推动端侧AI芯片发展,不同级别的智驾方案对AI算力需求不同,市场上主流智驾SoC芯片按算力可分为小、中、大三类 [85][86] AI算力芯片产能瓶颈逐步解决,供需趋于平衡 - 2022年年底以来,AI大模型厂商加速搭建AI基础设施,投入AI算力芯片,英伟达在AI服务器算力芯片领域占主导,台积电CoWoS封装技术为其GPU提供保障,该技术产能曾制约GPU出货量 [94] - 台积电CoWoS产能预计2024年达3.6万片/月,2025年有望达9万片/月,先进封装产能困境改善,但新一代产品产能仍偏紧 [94][95] 中国AI算力芯片加速国产化 - 美对中半导体限制使英伟达高性能芯片无法进入中国大陆,中国在其AI服务器产业链中占比少,但为国产AI芯片替代带来机遇,2023年中国本土品牌AI芯片出货量占整体市场14%,华为是国产AI加速卡最大玩家 [99] 从GPU、CPU、SoC看AI算力芯片发展趋势 - AI算力芯片是逻辑芯片,由CPU、GPU、FPGA、ASIC芯片组成,AI训练适合用GPU,推理阶段部分企业会选FPGA或ASIC芯片,CPU在AI大模型运行中起调度协同优化作用,GPU是AI算力芯片主力 [107][109] - 2023年全球GPU市场规模超500亿美元,预计2024年达800多亿美元,数据中心GPU市场规模2024年有望达169亿美元,2023 - 2033E期间复合增速28.5%,未来推理需求占比有望提升 [111] - 英伟达发布新一代Blackwell平台GPU,性能提升,今年四季度出货收入有望超指引,未来计划推出新平台产品,保持产品迭代和升级能力 [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