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浦银国际
icon
搜索文档
和黄医药(00013):三款核心产品收入不及预期,全年指引下调
浦银国际· 2025-08-11 19:45
投资评级 - 美股目标价18美元 潜在升幅10% 维持"买入"评级 [2][8] - 港股目标价28港元 潜在升幅19% 维持"买入"评级 [4][8]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肿瘤收入1.43亿美元 同比降14.9% 环比降26.3% 低于预期 [5] - 三款核心产品中国收入同比降幅显著:呋喹替尼-29% 索凡替尼-50% 赛沃替尼-41% [5] - 1H25净盈利4.55亿美元 含4.16亿美元剥离收益 剔除后仍微盈利 [5] - 下调2025年肿瘤收入指引至2.7-3.5亿美元 原为3.5-4.5亿美元 [5] 产品管线进展 - 呋喹替尼海外销售额同比增25% 子宫内膜癌适应症2024年12月获批 [5] - 赛沃替尼2025年初全面获批MET ex14跳变NSCLC 6月新增2L MET扩增EGFRm NSCLC适应症 [5] - 索乐匹尼布因生产杂质问题推迟至1H26重新提交中国NDA [5] - 4-5项潜在NDA提交计划 包括HMPL-453 2L IHCC等 [7] 估值预测 - 2025E/2026E/2027E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4.6亿/1.4亿/1.5亿美元 [8] - 采用DCF估值模型 WACC 8.6% 永续增长率3.0% [8] - 当前美股交易于5.6倍2025E市盈率 港股对应2.3倍市净率 [12] 行业覆盖 - 浦银国际医药行业覆盖38家公司 包括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等 超60%给予"买入"评级 [20] - 行业估值中枢为2025E市盈率5-20倍 市净率2-4倍 [20][12]
再鼎医药(09688):2Q25业绩不及预期
浦银国际· 2025-08-11 19:4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下调目标价至美股46美元 港股36港元[1][13] - 美股潜在升幅35% 港股潜在升幅18%[5][7] 2Q25业绩表现 - 总收入1.1亿美元 低于预期 其中产品净收入1.09亿美元(同比+9.0% 环比+3.3%)[2] - 净亏损缩窄至4,073万美元(同比-49.3% 环比-15.9%)[2] - 产品毛利率60.6%(同比-4.3个百分点 环比-3.0个百分点)[2] - GAAP经营亏损5,490万美元(同比-27.8% 环比-2.5%) Non-GAAP经营亏损3,419万美元(同比-37.3% 环比-7.7%)[2] 核心产品销售情况 - 艾加莫德销售额2,650万美元(同比+14.3% 环比+46.4%) 增速放缓但新患稳定在800-1000名/月[3] - 则乐收入4,100万美元(同比-8.8% 环比-17.1%) 受仿制药竞争影响[3] - 管理层预计下半年艾加莫德将受益于新版指南1A级推荐 则乐将受益于集采后竞争环境优化[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2025E总收入预测下调至5.29亿美元(同比+32.7%) 2026E收入7.63亿美元(同比+44.2%)[14] - 2025E净亏损1.17亿美元 2026E预计实现净利润1,600万美元[14] - 采用DCF估值(WACC10.2% 永续增长率3%)[13] 催化剂与管线进展 - ZL-1310(DLL3 ADC)将于2H25公布2L+ SCLC一期更新数据 并启动关键临床试验[4] - 预计2H25/1H26中国获批药物包括KarXT(2026年初) TIVDAK(2026年初)[4] - 重要数据读出包括Bemarituzumab全球三期数据(2H25) KarXT全球三期ADEPT-2数据(2H25)[12] 行业覆盖 - 浦银国际医药行业覆盖46家公司 其中生物科技板块占比最高[25] - 重点覆盖公司包括百济神州(美股目标价349美元) 和黄医药(港股目标价41.3港元) 荣昌生物(港股目标价29港元)[25]
华虹半导体(01347):二季度毛利率及三季度指引超市场预期
浦银国际· 2025-08-11 17:58
投资评级 - 重申华虹"买入"评级 目标价港股52.7港元(潜在升幅18%) A股77.9元人民币(潜在升幅17%) [2] - 当前港股EV/EBITDA 13.0x 市净率1.5x 估值具吸引力 [2] - 基于2025年16.5x目标EV/EBITDA得出目标价 [3] 业绩表现 - 二季度收入5.66亿美元(同比+18% 环比+5%) 毛利率10.9%(同比+0.4pct 环比+1.7pct)超指引上限 [3] - 三季度收入指引中位数6.3亿美元(同比+20% 环比+11%) 毛利率指引11%均超市场预期 [3] - 二季度净利润795万美元(同比+19% 环比+112%) 营业亏损收窄至3631万美元 [3] - 过去3个季度收入保持约18%同比增速 毛利率连续上行 [2] 增长驱动 - 半导体下游需求复苏叠加无锡12寸新产线产能释放支撑收入增长 [2] - 折旧压力下毛利率仍稳步改善 费用率同比环比双降 [2][3] - 2025E营收预测上调3%至24.15亿美元 毛利润预测上调22%至2.63亿美元 [12] 财务预测 - 2025E毛利率预测从9.2%上调至10.9% 2026E从13.9%上调至15.7% [12] - 2025-2027年营收CAGR达14.5% 毛利率从10.9%提升至20.2% [4] - 2026年净利润预计1.87亿美元(同比+222%) 2027年3.5亿美元(同比+87%) [4] 估值分析 - 基础情景给予2025年16.5x EV/EBITDA 悲观/乐观情景分别为10x/20x [13] - 当前港股市净率1.5x 高于历史均值1.2x [14] - EV/EBITDA 13.0x 显著高于历史均值8.3x [18] 行业比较 - 在晶圆代工板块中 华虹评级优于中芯国际(981 HK/688981 CH) [30] - 半导体行业覆盖公司还包括台积电(2330 TT/TSM US)等 均获"买入"评级 [30]
百济神州(688235):2Q25业绩再超预期,全年指引上调
浦银国际· 2025-08-07 18:12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上调美股目标价至349美元(潜在升幅+17%)[1][10] - 上调港股目标价至211港元(潜在升幅+16%)[5][10] - 上调A股目标价至276元人民币(潜在升幅+15%)[5][10] 2Q25业绩表现 - 总收入13.15亿美元(同比+41.6%,环比+17.7%),超预期[2] - 产品收入13.02亿美元(同比+41.4%,环比+17.5%),主要受泽布替尼海外销售驱动[2] - GAAP经营利润8789万美元,经调整经营利润2.75亿美元,连续两季度盈利[2] - 产品毛利率提升至87.4%(同比+2.4ppts,环比+2.2ppts)[2] - 经营性现金流入2.64亿美元(环比1Q25的4408万美元显著改善)[2] 2025年指引调整 - 总收入指引从49-53亿美元上调至50-53亿美元[3] - GAAP毛利率指引从80%+中位区间上调至80%+中高位区间[3] - 现金流指引从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升级至正向自由现金流[3] - 管理层预计美国关税政策对2025年影响有限[3] 核心产品泽布替尼表现 - 全球销售额9.5亿美元(同比+49%,环比+20%)[4] - 美国市场销售额6.84亿美元(同比+42.7%,环比+21.4%),受益于药价提升4%及医保Part D改革[4] - 欧洲销售额1.5亿美元(同比+84.9%,环比+29.9%),德国等主要市场份额提升[4] - 中国销售额8330万美元(同比+31%,环比+2.7%)[4] 研发管线催化剂 - Sonrotoclax(BCL2抑制剂):中国NDA申请已提交,预计1H26获批[4][9] - BGB-16673(BTK CDAC):2H25启动三期头对头临床试验,2026年数据读出[9] - 泽尼达妥单抗(HER2双抗):2H25公布1L胃食管腺癌3期PFS数据[9] - TEVIMBRA:2H25有望获欧洲肺癌辅助治疗批准[9] - 早期管线包含8项资产将于2H25公布POC数据[9] 财务预测调整 - 2025E/2026E/2027E经调整Non-GAAP净利润分别上调至8.4/9.5/12.1亿美元[10] - 2025E营业收入预计52.87亿美元(同比+38.7%),2027E达67.86亿美元[11] - 2025E归母净利润预测2.71亿美元(首次实现全年盈利)[12]
稳定币:币圈“破圈”,重构支付新范式
浦银国际· 2025-08-07 18:1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核心观点 - 稳定币已从加密货币交易工具演进为连接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的桥梁,具备价值稳定、成本低、效率高及可编程性优势 [1] - 行业增长驱动从早期加密货币交易需求转向跨境支付增量,未来RWA代币化或成新增长点 [1][18] - 全球稳定币总市值达2700亿美元(2025年8月数据),2020-2025年CAGR超100%,2024年交易量27.6万亿美元,超过Visa与Mastercard总和 [18]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占比90.7%,其中美元挂钩型占99.6% [8] - USDT以1647亿美元市值占61%份额,USDC以643亿美元占24%,两者形成双寡头格局 [22][23] - 传统金融机构加速入场:渣打银行申请港元稳定币牌照,摩根大通推出存款代币JPMD [29] 应用场景 1. **加密货币交易媒介**:作为跨币种兑换枢纽,降低波动性风险 [32] 2. **跨境支付**:平均手续费从传统银行的6.35%降至0.00025-0.3%,结算时间从1-5工作日缩短至秒级 [34][35] 3. **RWA代币化**:预计2030年全球资产代币化市场规模达16.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 10% [37] 潜在影响 - 重塑跨境支付体系,提升新兴市场金融包容性 [39] - 加速金融脱媒,削弱传统银行中介作用 [40] - 美元挂钩稳定币或巩固美元霸权,99.6%稳定币锚定美元 [8][41] - 促进DeFi发展,提供稳定流动性基础 [42] 全球监管动态 - 美国《GENIUS法案》要求100%现金或短期美债储备,禁止算法稳定币 [46] - 香港《稳定币条例》允许港元及离岸人民币稳定币,设2500万港元最低股本要求 [44][51] - 欧盟MiCA法案将稳定币归类为电子货币代币,要求发行主体为受监管机构 [44] 同业公司表现 - Circle市值350亿美元,2025年预期PE 377.3倍 [55] - Coinbase市值766亿美元,2025年预期PE 44.5倍 [55] - 众安在线市值38亿美元,2025年预期PE 25.1倍 [55]
药明康德(02359):2Q25业绩显著超预期,上调全年指引
浦银国际· 2025-07-30 17:0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上调港股目标价至128.5港元,A股目标价至人民币113.5元 [1][6] - 港股潜在升幅+15%,当前股价111.7港元,52周区间28.1-112.0港元 [2] - A股潜在升幅+15%,当前股价98.7元,52周区间36.6-99.8元 [4] 核心观点 - 2Q25业绩显著超预期:持续经营收入同比增长25% YoY,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7.9% YoY [5] - 上调全年收入指引:将2025年持续经营收入增速指引上调至13%-17% YoY(原指引未披露),其中TIDES业务预计增长80% YoY [5] - 利润率持续提升:2Q25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率达32.6%(同比+6.1个百分点,环比+4.9个百分点) [5] - 在手订单创新高:截至6月底在手订单566.9亿元,同比增长37.2% YoY [5] 财务表现 2Q25业绩亮点 - 收入111.45亿元(+20.4% YoY,+15.4% QoQ),其中持续经营业务收入110.15亿元(+25.0% YoY) [5] - Wuxi Chemistry板块收入89.1亿元(+34.0% YoY),毛利率50.2%(同比+6.0个百分点) [5][7] - 自由现金流指引上调:从40-50亿元上调至50-60亿元 [5] 1H25财务摘要 - 总收入207.99亿元(+20.6% YoY) [5] - 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63.15亿元(+44.4% YoY) [5] - 毛利率43.8%(同比+4.9个百分点) [7] 业务板块分析 - 小分子D&M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5% YoY,环比增长25.5% QoQ [5] - TIDES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0.2% YoY,在手订单同比增长48.8% YoY [5] - 美国市场收入:同比增长48.1% YoY(1Q25为+28.4% YoY) [5] - 早期业务:呈现轻微正增长但整体需求仍疲软 [5] 估值调整 - 上调2025E/2026E/2027E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19.0%/+17.5%/+18.8% [6] - 港股估值采用19x 2026E PE(较3年均值高0.5个标准差) [6] - A/H股溢价设定为7%(较3年均值低0.4个标准差) [6] 行业覆盖 - SPDBI医药行业覆盖49家公司,其中CRO/CDMO板块: - 药明生物(2269.HK):持有评级,目标价28.5港元 [15] - 康龙化成(3759.HK/300759.CH):买入评级,港股目标价20港元,A股32元 [15]
云工场(02512):立足IDC,“边缘计算+边缘AI”打造新引擎
浦银国际· 2025-07-29 15:5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5.0港元,较当前股价4.07港元有23%潜在升幅 [3][71] - 总市值18.72亿港元,近3月日均成交额200万港元 [3] - 基于2026年43倍PE估值,对应2027年30倍PE [71] 核心业务与战略定位 - 国内最早IDC服务商之一,基础云切入市场,延伸至边缘计算和边缘AI领域 [2][12] - 主要业务包括IDC解决方案服务(托管/互联网连接等)和边缘计算服务(EdgeCDN/EdgeAIoT等) [13][15] - 构建"基础设施-平台能力-场景应用"完整技术栈,形成毫秒级响应等三大差异化优势 [12] 行业增长驱动 - 中国IDC市场规模2023年2407亿元,预计2024-2028年CAGR达12.8% [16] - 运营商中立数据中心2019-2023年收益CAGR达38.1%,增速显著高于运营商运营数据中心 [19] - 边缘计算市场2023年735亿元,预计2024-2028年CAGR达32.9% [36]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E/2026E收入8.81亿/10.42亿元,增速24%/18% [8] - 2024-2027E收入CAGR达19%,边缘计算服务收入2024年增长170.7%至4900万元 [53][54] - 毛利率将从2024年12.7%提升至2027E的15.1%,净利率从1.7%提升至5.8% [60][65] 竞争优势 - 客户覆盖头部互联网公司及政企领域,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1.2% [14][28] - 与国有电信运营商建立长期合作,最大供应商占成本比例35.2% [32][33] - 边缘计算品牌"灵境云"已组建跨区域网络覆盖,计划拓展东南亚市场 [40][52] 可比公司估值 - 行业平均2026E PE为43.3倍,公司目标估值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72] - 主要可比公司包括润泽科技(2026E PE 26.3x)、宝信软件(25.7x)等 [72]
Mobileye(MBLY):2Q25业绩表现好于预期,上调全年营收指引
浦银国际· 2025-07-28 17:33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Mobileye(MBLYUS)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181美元 潜在升幅17% [1] - 目标价对应2026年调整后市盈率425倍 估值采用DCF模型 假设2030-2034年营收增长率30%-35% 永续增长率3% WACC为123% [9][15] - 当前股价1542美元 总市值1266亿美元 52周股价区间1048-2251美元 [3]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Q25营收506亿美元 同比增长15% 环比增长16% 经营亏损同比收窄21%至7400万美元 [12] - 上调2025年营收指引至1765-1885亿美元 全年出货量预期调高至3350-3550万颗芯片 [9] - 2027E营收预计达265亿美元 同比增速36% 经调整净利润540亿美元 同比增速56% [2][13] - 经调整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677%回升至2026E的687% 2027E回落至654% [2][13] 业务进展与增长驱动 - EyeQ6系列芯片方案成熟推进 第二代系统产品进入送样阶段 Chauffeur/SuperVision/环绕式ADAS定点项目预计2026-2027年量产 [9] - 与大众/Lyft/Uber达成合作 通过生态系统模式加速Mobileye Drive自动驾驶方案商业化 [9] - 2Q25芯片出货量970万套 同比增长28% 其中EyeQ芯片965万颗 SuperVision交付12万台 中国客户表现超预期 [9][12] 市场比较与估值 - 当前市销率位于历史均值下方 2027E市销率较当前水平有30%提升空间 [17][18] - 乐观情景目标价214美元(概率15%)基于汽车需求超预期/份额扩张/毛利改善 悲观情景目标价122美元(概率15%)[24][26] - 浦银国际科技行业覆盖公司中 Mobileye目标价较现价空间高于同期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车企 [27] 财务数据详析 - 2Q25经调整净利润102亿美元 同比增34% 经调整净利率提升28个百分点至202% [12] - 2025E自由现金流预计改善至3700万美元 2027E跃升至95亿美元 [14] - 资产负债表显示2027E现金储备将达138亿美元 无形资产规模从2023年205亿美元缩减至2027E467亿美元 [10]
特斯拉(TSLA.US):汽车业务持续承压,坚持投入AI等长期业务
浦银国际· 2025-07-25 16: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特斯拉“持有”评级,下调目标价至 298.2 美元,潜在降幅 10%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特斯拉汽车业务基本面持续承压,受低成本车型量产推迟、美国电动车补贴及欧洲电动车需求波动影响,预计影响持续到年底;同时公司坚持投入 AI、机器人、能源等新兴业务领域,费用增长为其提供长期成长空间,当前市盈率为 141.7x,维持“持有”评级 [1] - 短期汽车销售压力或持续到年底,二季度收入同比下滑 12%,环比增长 16%,汽车销售收入同比降 16%,环比增 20%,毛利率 17.2%,同比降 0.7 个百分点,环比增 0.9 个百分点,总费用近 30 亿美元,同比降 1%,环比增 7%,净利润 11.7 亿美元,同比降 21%,环比增 187%,下调 2025 年及 2026 年盈利预测 [8] - 新技术带来商业落地有望在未来五年打开远期成长天花板,美国奥斯汀启动 Robotaxi 服务,预计明年年底左右带来财务贡献,未来三个月推出人形机器人 Optimus 3,预计明年量产,5 年内产能达 10 万台,AI 和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增加 [8] - 采用分部加总法对特斯拉估值,目标价 298.2 美元,潜在降幅 10%,对应 2026 年市盈率为 143.0x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2023 - 2027E) - 营业收入:2023 - 2027E 分别为 967.73 亿、976.9 亿、896.63 亿、1091.92 亿、1242.68 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9%、1%、 - 8%、22%、14% [2] - 净利润:2023 - 2027E 分别为 149.97 亿、70.91 亿、41.19 亿、67.21 亿、91.8 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9%、 - 53%、 - 42%、63%、37% [2] - 目标 PS (x):2023 - 2027E 分别为 12.3、12.3、10.7、8.8、7.7 [2] - 目标 PE (x):2023 - 2027E 分别为 79.3、169.0、233.3、143.0、104.7 [2] 股价相关信息 - 目标价 298.2 美元,潜在降幅 10%,目前股价 332.56 美元,52 周内股价区间 182.0 - 488.5 美元,总市值 10711.61 亿美元,近 3 月日均成交额 346.94 亿美元(截至 2025 年 7 月 23 日收盘价) [3] 二季度业绩详情(2Q25) - 营业收入 224.96 亿美元,同比降 12%,环比增 16%;毛利润 38.78 亿美元,同比降 15%,环比增 23%;营业利润 9.23 亿美元,同比降 42%,环比增 131%;净利润 11.72 亿美元,同比降 21%,环比增 187% [11] - 各业务板块收入:汽车销售 162.26 亿美元,同比降 16%,环比增 20%;汽车租赁 4.35 亿美元,同比降 5%,环比降 3%;能源 27.89 亿美元,同比降 7%,环比增 2%;服务和其他 30.46 亿美元,同比增 17%,环比增 15% [11] - 各业务板块毛利率:汽车销售 16.4%,同比降 1.4 个百分点,环比增 1.2 个百分点;汽车租赁 47.6%,同比增 1.1 个百分点,环比增 1.1 个百分点;能源 30.3%,同比增 5.8 个百分点,环比增 1.6 个百分点;服务和其他 5.4%,同比降 1.0 个百分点,环比增 1.6 个百分点;综合毛利率 17.2%,同比降 0.7 个百分点,环比增 0.9 个百分点 [11] - 汽车交付量 384122 辆,同比降 13%,环比增 14%;汽车平均价格 41099 美元,同比降 2%,环比增 7% [11] 业绩预测:新预测 vs 前预测(2025E - 2027E) - 营业收入、毛利润、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指标新预测较前预测均有下调,利润率方面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率等也有不同程度下降 [12] 分部加总估值法(2026 年) - 汽车销售和积分净利润 64.69 亿美元,净利润增速 65%,市盈率 100.0,估值 646.907 亿美元;汽车租赁净利润 4.68 亿美元,净利润增速 48%,市盈率 60.0,估值 28.085 亿美元;能源收入 117.48 亿美元,收入增速 7%,市销率 12.0,估值 140.971 亿美元;服务和其他收入 145.23 亿美元,收入增速 119%,市销率 10.0,估值 145.233 亿美元;合计估值 961.197 亿美元,股数 3223 百万股,目标价 298.2 美元 [13] 乐观与悲观情景假设 - 乐观情景:目标价 381.1 美元(概率 15%),条件为全球及美国宏观环境等政策稳定,全球新能源车行业需求增长高于预期,全自动辅助驾驶(FSD)功能开发进度快于预期,新车型上量速度及交付量水平高于预期,美国市场利率下行带动估值上行 [25] - 悲观情景:目标价 166.0 美元(概率 15%),条件为宏观环境及政策波动,中国国内和海外新能源车行业需求不振低于市场预期,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压力上升,汽车销售价格和毛利率下降拖累公司利润表现,上游原料价格下行幅度低于预期,公司新业务投入大业绩表现波动大 [25]
浦银国际策略观点:港股能否再创新高?-20250723
浦银国际· 2025-07-23 16:02
报告核心观点 - 今年以来港股表现亮眼,行情初期 AI 技术突破带动市场情绪改善,其作为“价值洼地”对全球资金吸引力上升,预计资金将从拥挤度高的板块轮动至科技板块,报告将分析行情驱动原因、可持续性并探讨策略布局 [1] - 港股低估值逻辑被打破,流动性问题显著改善,盈利将取代估值成市场走势关键驱动力,短期以结构性行情为主,红利 + 科技的杠铃策略有效,可关注 A 股“反内卷”、美股 AI 等主题行情扩展至港股的交易型机会 [4] 结构性变革下,“价值陷阱”转变为“价值洼地” - 过去港股估值低,被视为“价值陷阱”,如今多个压制估值因素改善,投资者结构改变,科技和消费等行业在恒生指数中占比提升,估值被重估 [4][7] - 今年初中国 AI 技术突破引发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重估,外部风险升温使资金涌入港股,推动估值回归合理水平,截至 2025 年 7 月 22 日,恒生指数前瞻市盈率为 10.8 倍 [11] - 相较全球其他主要股市,港股估值仍偏低,恒生科技指数前瞻市盈率为 16.1 倍,显著低于纳斯达克指数的 28.8 倍 [14] 多重利好下,港股流动性问题显著改善 - 今年以来港股资金面改善,得益于金管局流动性投放、南向资金和外资持续净流入、IPO 市场火热、港股公司加速回购 [17] - 金管局投放大量流动性,使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攀升,1 个月 HIBOR 下跌,市场流动性宽松,虽近期有所回收,但整体仍宽松,预计后续流动性边际趋紧,下行风险可控 [17][18] - 南向资金净流入增加,在港股定价权上升,AH 溢价收窄,年初至今累计净流入 7,974 亿港元,日均成交额占比提升 [24] - 外资持续净流入,截至 7 月 16 日,年初至今 95.8 亿美元海外资金净流入,被动型外资流入强劲 [26] - IPO 市场强劲复苏,募资额跃居全球第一,新股破发率下降,部分新股涨幅高 [29] - 港股股份回购维持较高水平,ROE 呈改善趋势,年初至今回购总金额 1,070 亿港元 [31] 港股是否还能再创新高? - 短期港股估值扩张空间有限,上涨依赖企业盈利增长,今明两年恒生指数盈利增速落后,但科技板块盈利增速强劲,恒生科技指数 2025 年/2026 年预期盈利增速为 33.2%/22.5% [36] - 关税政策冲击将转向企业基本面,虽对港股实际影响有限,但仍需关注,若政策支持发力可抵消部分压力 [37] - 上半年国内经济韧性强或削弱短期政策预期,关注 7 月底政治局会议,预计下半年央行有降息降准空间,政策刺激加码或促进经济复苏 [40] - AI 发展跨越周期,有望提升企业盈利,中国在 AI 发展中有优势,相关专利申请占比超美国 [44] - 短期港股以结构性行情为主,资金可能从拥挤板块轮动至科技板块,若市场情绪和流动性好,不影响大盘中期向好,红利 + 科技策略有效,可关注相关交易型机会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