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浦银国际
icon
搜索文档
数据点评:美国8月核心CPI符合预期,锁定下周25个基点降息
浦银国际· 2025-09-12 20:07
通胀数据 - 8月核心CPI环比增速为0.35%,略高于7月的0.32%和市场预期的0.3%[1] - 整体CPI环比增速为0.38%,高于7月的0.20%,主要因能源环比通胀率转正至0.69%(7月为-1.07%)[1] - 整体CPI同比通胀率回升0.2个百分点至2.9%,核心CPI同比维持在3.1%不变[1] - 住房价格环比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至0.44%,主因外宿环比通胀率转正至2.29%(7月为-1.02%)[2] - 超级核心服务(扣除住房的核心服务)CPI环比增速下滑0.33个百分点至0.22%[2] 劳动力市场 - 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2.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万人和7月的7.9万人[1] - 失业率从7月的4.248%上升至4.324%[1] - JOLTS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比率7月读数为0.99,低于2019年平均水平1.19[1] 政策与展望 - 美联储9月会议预计降息25个基点,因通胀数据符合预期且劳动力市场走弱[4] - 关税对核心商品CPI的潜在影响仍未完全体现,但整体风险低于此前预期[3]
智驾芯片行业:技术普惠因风起,国产替代恰逢时
浦银国际· 2025-09-11 20:30
行业投资评级 - 智驾芯片行业首次覆盖给予"超配"评级 [3][7] - 地平线机器人-W(9660 HK)和黑芝麻智能(2533 HK)均给予"买入"评级 [3][9] 核心观点 - 智驾芯片作为智能电动车核心部件 受益于汽车智能化浪潮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7][8] -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ADAS装车率已达82.6% 车企通过"智驾平权"推动功能下沉和算法升级 带动芯片量价齐升 [8][55] - 本土供应商凭借性价比和量产经验加速国产替代 目前国产率约20.7% 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9][118][125] - 智驾芯片厂商依托技术积累切入机器人领域 打开长期增长天花板 [9][130] 行业背景与现状 - 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向集中式演进 SoC成为域控主控芯片主流选择 [13][14] - 2023年全球车规级SoC市场规模达579亿元人民币 预计2028年将达2053亿元 复合增长率29% [19][89] - 中国2023年车规级SoC规模267亿元 2028年预计1020亿元 占全球50%份额 [19][89] - 供应链结构从金字塔式向网状融合演进 芯片等增量零部件价值提升 [26][27][31] 市场需求与渗透率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L2+级ADAS装车率82.6% 同比提升16.2个百分点 [55][61] - 2024年中国高速NOA车型销量超60万辆 城市NOA装配量达66.7万辆 同比增60% [56][59] - 2024年NOA功能车型最低售价下探至10.38万元 2025年进一步降至10万元以内 [59][71] - 54%中国消费者将智能化水平作为购车关键考量因素 仅次于用车成本 [72][7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用于ADAS功能的智驾SoC市场规模2028年预计达925亿元人民币 [7][89][96] - 中国ADAS SoC市场2023年规模141亿元 同比增54% 占全球51.3% [113] - 中国组合驾驶辅助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395亿元 NOA渗透率跃升至21% [88][98] - 全球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10171亿元 复合增长率49.2% [88][92] 竞争格局 - 2024年前视一体机芯片市场 Mobileye占41.1% 瑞萨35.6% 地平线15% [118][122] - 智驾域控芯片市场 英伟达占42.2% 特斯拉24.6% 地平线10% 华为9.7% [118][123] - 华为昇腾610芯片份额从2023年1.9%跃升至2024年9.5% 进入前三 [119][128] - 地平线征程6系列将于2025年11月在奇星途ET5量产 黑芝麻A2000芯片2026年上半年量产 [130] 技术发展 - 头部车企在端到端架构基础上向VLM/VLA演进 提升软件复杂度推高芯片需求 [8] - L3级自动驾驶已在高速公路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 L4级在限定场景商业化 [105][109] - 2024年中国累计发放自动驾驶测试号牌1.6万张 开放测试道路3.2万公里 [106] - 联合国2023年发布ALKS法规 成为L3级自动驾驶首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规 [111] 国产替代进展 - 中国是全球最大集成电路单一市场 占全球半导体27.1%份额 [113][114] - 汽车半导体市场中国占全球22%份额 2024年规模146亿美元 [113][116] - 前视一体机芯片国产率达15.6% 智驾域控芯片国产率约20.7% [125][126] - 地平线 黑芝麻等凭借量产经验和快速迭代能力加速替代海外厂商 [9][119]
从中期业绩看市场核心叙事:中企出海和高分红策略有望在中期延续
浦银国际· 2025-09-11 20:26
核心观点 - 中企出海和高分红策略有望在中期延续 中企出海进程短期承压但中长期趋势未改 高分红板块盈利持续改善 预计高分红策略将保持领先优势 [1] 中国市场二季度业绩表现 - MSCI中国指数2Q25每股盈利1.53港元 同比增长8.8% 环比增长10.3% [1][4] - 上证综合指数2Q25每股盈利58.69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 环比下降1.5% [1][4] - 恒生综合指数2Q25每股盈利77.60港元 同比增长8.0% 环比增长18.9% [1][4] - 纳斯达克金龙指数2Q25每股盈利84.93美元 同比增长6.4% 环比下降8.9% [1][4] - A股共有1615家公司公布1H25业绩预告 712家发布盈喜 盈喜率44% 较去年同期47%略有下降 [4] 行业盈利表现分化 - MSCI中国指数中医疗健康板块盈利同比增长241% 材料增长81% 电信服务增长20% [5][23] - 房地产板块盈利同比下降162% 日常消费下降24% [5][23] - 恒生综指中医疗健康 可选消费和材料板块盈利增速较强 房地产和综合企业较落后 [5] - A股市场中半导体盈利同比增长221% 金融服务增长36% 软件服务增长33% [5][24] - 消费者服务盈利同比下降54% 房地产管理和开发下降102% [5][24] 企业出海表现 - 2972家A股公司披露海外业务收入 海外收入总额4.69万亿元 同比下降2% [1][39] - 海外收入占比13.7%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39] - 可选消费品零售 必选消费品零售 金融服务和媒体娱乐板块海外收入增速超过总营收增速 [40][43] - 金融服务 可选消费零售 运输和生物制药板块海外收入占比提升明显 [40][45] - 能源 半导体和技术硬件板块海外收入占比降幅较大 [40][45] 高分红板块表现 - 金融 能源 电信服务等高分红板块盈利持续改善 [1][5] - 银行板块2025年前8个月分红金额达5989亿元 居各行业之首 [46][50] - 能源板块分红1835亿元 食品饮料与烟草板块分红1406亿元 [46][50] - 工商银行YTD分红总额1098亿元 中国移动1036亿元 建设银行1008亿元 [53] - 中国石油分红458亿元 中国神华449亿元 贵州茅台347亿元 [53] 盈利预期变化 - 过去一个月MSCI中国指数2025年EPS预期下调7% [29][35] - 恒生指数2025年EPS预期下调5% [29] - 上证综指盈利预期出现企稳迹象 [29] - 医疗健康 材料和电信服务板块盈利增速上调幅度较大 [36][38] - 可选消费和工业板块盈利增速下调幅度较大 [36][38] 个股业绩表现 - 赣锋锂业盈利超预期307.9% 百济神州超预期256.0% [26] - 芯原股份盈利超预期227.3% 马钢股份超预期215.0% [26] - 泡泡玛特 老铺黄金 瑞幸咖啡等新零售公司业绩增长突出 [25] - 恒瑞医药 百济神州 信达生物等生物医药公司表现强劲 [25] - 零跑汽车 禾赛科技等智能驾驶公司业绩增长显著 [25]
比亚迪(002594):预计公司将筑底向上
浦银国际· 2025-09-09 19:15
投资评级 - 重申比亚迪股份(1211 HK)"买入"评级,目标价121.0港元,潜在升幅15% [2][4][8] - 重申比亚迪A股(002594 CH)"买入"评级,目标价124.5元人民币,潜在升幅16% [2][5][8] 核心观点 - 公司已度过最艰难时刻,基本面和估值均处于底部上行态势 [8] - 战略调整后三四季度趋势趋于平稳,海外汽车销量强劲且有望贡献显著利润增长,费用控制见效 [8] - 采用分部加总估值法,分别给予新能源汽车、手机等电子业务和其他业务2025年32.0x、21.3x和10.0x市盈率 [8][12] 财务预测与业绩回顾 - 2025年二季度收入20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环比增长18%;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14% [8][10] - 二季度毛利率16.3%,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3.8个百分点;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55.97亿元和63.56亿元,同比环比均下降 [8][10] - 调整后2025年营收预测83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8%),净利润359亿元人民币(同比降11%);2026年营收96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6%),净利润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8%) [3][8][11] - 2025-2027年毛利率预测分别为17.4%、16.9%、17.0%;净利润率分别为4.3%、4.0%、4.2% [3][11] 估值与市场对比 - 当前港股和A股市盈率分别为16.6x和17.5x,目标估值对应2025年27.4x(港股)和30.9x(A股)市盈率 [8] - 市场预期港股目标价区间80.0-233.0港元,A股目标价区间92.0-214.0元人民币 [4][5][6] - 乐观情景目标价:港股185.5港元(概率15%),A股190.9元人民币(概率15%);悲观情景目标价:港股64.4港元,A股66.3元人民币 [24][25][32][33] 业务分部表现 - 二季度汽车/储能业务收入15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毛利率18.7%(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10] - 手机相关业务收入4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毛利率7.4%(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10] - 新能源车销量114.5万辆(二季度),平均单价14.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4%),单车利润4805元人民币(同比降43%) [10]
宏观主题研究:基建投资增速缘何下滑,会持续多久?
浦银国际· 2025-09-02 19:25
基建投资增速下滑表现 - 7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1.6%,创2020年10月以来新低[2] - 基建投资增速从3月高点下滑2.6个百分点至7月的3.2%[1][2] - 广义基建投资增速下滑4.2个百分点至7.3%[1][2] 下滑原因分析 - 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从3-4月的4.9%骤降至7月的0.5%[4] - 生态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速从年初8.5%下跌至-5.4%[4] - 城投债发行持续低迷,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比重降至17%[14][16][19] - 地方专项债发行到形成实物投资存在至少3个月时滞[17] 政策支持与资金缺口 - 前7个月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额达3.5万亿元,同比增加1.3万亿元[1][2] - 8-12月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相比去年同期存在6168亿元资金缺口[21][22] - 预计9月底将推出0.5-1.0万亿元增量(准)财政资金支持[21] 行业结构与重点项目 - 公共设施管理业占基建投资比重达48.1%(2017年数据)[6][7] -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新藏铁路造价预计3000-4000亿元[20] - 电力/热力/燃气业投资增速虽从26%降至21.5%,仍保持20%以上高位[6] 未来展望 - 预计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从1-7月3.2%回升至全年4.5%[29] - 广义基建投资增速预计回升0.5个百分点至7.8%[29] - 四季度政府债券将转化为实物投资,叠加"两重"工程和低基数效应[29]
荣昌生物(09995):BD交易提振现金状况,全年预计减亏明显
浦银国际· 2025-09-02 15:49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持有"评级,上调港股目标价至65港元、A股目标价至人民币85元 [1][10] 核心财务表现 - 2Q25年收入人民币5.66亿元(同比+38.3%,环比+7.6%),归母净亏损缩窄至1.95亿元(同比-54.7%,环比-23.1%) [2] - 毛利率达85.5%(同比+9.3个百分点,环比+2.2个百分点),研发费用3.18亿元(同比-33.0%,环比-3.2%) [2] - 全年预计净亏损收窄50%,2025E/2026E/2027E净亏损预测调整为-6.96亿/-1.44亿/+4.68亿元 [10][12] 产品商业化进展 - 泰它西普上半年销售额6.5亿元(同比+59%),覆盖超1,000家医院,适应症以SLE、狼疮肾为主 [3] - 维迪西妥单抗上半年销售额4.4亿元(同比+38%),已准入1,000+家医院,UC前线及GC晚期增长显著 [3] - 商业化团队规模分别为泰它西普900人、维迪西妥500人,下半年重点推进SLE医生覆盖及新适应症推广 [3] 现金流与BD交易 - 现金状况改善至12.71亿元(2024年底为7.6亿元),主要受益于8亿港元配售及BD交易 [4] - 泰它西普授权Vir获4,500万美元首付款,RC28-E授权参天获人民币2.5亿元首付款,合计带来5.7亿元现金流入 [4] - 公司计划增加早期研发投入,ADC、双抗多抗、融合蛋白为重点方向,预计明年IND申报数量显著增加 [4] 未来催化剂 - 关键数据读出包括:泰它西普MG三期长期数据(10月)、干燥症三期(4Q25)、IGAN三期(2025年底/2026年初) [10] - 维迪西妥单抗1L UC三期数据预计3Q25读出,RC148(PD-1/VEGF)一期数据预计2025年底读出 [10] - 医保谈判结果(2H25)及RC148潜在BD交易列为重点事件 [10] 估值与模型调整 - 基于DCF模型(WACC从10%下调至9.5%,永续增长率3%)得出新目标价 [10] - 上调毛利率预测、下调研发费用,并将BD交易纳入财务模型 [10] - 2025E-2027E收入预测调整为28.48亿/35.80亿/47.49亿元,同比增长66.6%/25.7%/32.7% [12]
阿里巴巴-w(09988):战略架构调整,云业务处于上行通道
浦银国际· 2025-09-02 15:48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 行业首选[4] - 港股目标价调整至166港元 潜在升幅43%[6] - 美股目标价调整至170美元 潜在升幅26%[7] 业绩表现与财务数据 - FY26Q1收入2,477亿元 同比增长2% 低于市场预期2%[2] - 剔除大润发和银泰后收入同比增长10%[2] - 调整后净利润335亿元 同比下降18% 调整后净利率13.5%[2] - 预测FY26E收入10,219亿元[4] - 预测FY26E调整后净利润147,680百万元[6] 业务分部重组 - 重新划分为四大板块:中国电商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及其他[2] - 中国电商集团包含淘天、饿了么、飞猪[2] - 其他板块包含菜鸟、高德、大文娱[2] 中国电商业务 - FY26Q1中国电商收入1,401亿元 同比增长10%[3] - 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10% 主要由take rate提升带动[3] - 即时零售收入同比增长12% 受淘宝闪购订单增量推动[3] - 闪购业务带动淘宝app月活同比增长25%[3] - 预计未来三年即时零售将带来1万亿元新增成交额[3] - 中国电商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21% 若剔除闪购影响则保持正增长[3] 国际商业业务 - 国际商业收入347亿元 同比增长19%[3] - 国际商业同比大幅减亏 接近盈亏平衡[3] 云智能业务 - 云收入334亿元 同比增长26% 主要由公共云增长带动[4] - 调整后EBITA率8.8% 同比相对稳定[4] - AI相关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三位数增长[4] - AI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20%[4] - 预计未来几个季度阿里云总体增速持续向上[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目标估值对应FY26E 20x P/E[4] - 预测FY27E收入1,081,066百万元[9] - 预测FY27E调整后净利润193,848百万元[9] - 预测FY26E经营现金流204,795百万元[9] - 预测FY26E毛利率43.0%[9]
春立医疗(688236):1H25收入重拾增速,叠加期间费用率显著下降拉动净利润快速增长
浦银国际· 2025-09-02 15:47
投资评级 - 维持春立医疗A股和港股"买入"评级 [3] - A股目标价上调至人民币27.20元,潜在升幅18% [3][5] - 港股目标价上调至20.00港元,潜在升幅23% [3][8]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收入人民币4.9亿元,同比增长28% [13] - 1H25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45% [13] - 1H25扣非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61% [13] - 2025E预计营业收入10.85亿元,同比增长34.7% [4] - 2025E预计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109% [4] 业务运营分析 - 国内集采产品收入稳定增长,关节产品发货量同比增超30% [13] - 海外收入1H25同比增长超30%,贡献总收入超40% [13] - 集采与非集采产品收入占比约6:4 [13] - 毛利率1H25为67.1%,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 [13] 成本费用控制 - 三大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 [13] - 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均有明显下降 [13] 产品研发进展 - 髋关节假体-生物型股骨柄、脊柱钛缆等新产品获批上市 [13] - PRP产品收入实现翻番,应用于骨科和医美场景 [13] - 取得牙种植体系统、基台系统等齿科产品注册证 [13] - 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系统获得产品注册证 [13] 市场拓展策略 - 已在50多个海外国家销售,聚焦拉美、中东、欧洲等市场 [13] - 膝关节假体获得FDA 510(k)批准,但暂不全面拓展美国市场 [13] 同业估值比较 - A股2025E市盈率33.9倍,港股22.0倍 [4] - 同业比较:大博医疗2025E市盈率46.8倍,威高骨科51.0倍 [21] - 2024-27E收入复合增速预计29%,净利润复合增速41% [21] 目标价估值基础 - A股目标价基于32倍2026E市盈率 [13] - 港股目标价基于21倍2026E市盈率 [13] - 港股较A股目标价折价32%,低于历史均值48% [13]
美团-W(03690):UE优势扩大,加大投入捍卫市场地位
浦银国际· 2025-09-02 15:44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 [4] - 目标价下调至120港元 [4][7] - 潜在股价升幅为+17% [7] 财务表现与市场预期 - 2Q25收入同比增长11.7%至人民币918亿元 低于市场预期2.0% [2] - 调整后净利润为15亿元 远低于市场预期的92亿元 [2] - 毛利率同比下降8.1个百分点至33.1% [2] - 营销费用率环比增长6.5个百分点至24.5% [2] - 核心本地商业收入同比增长7.7% 低于市场预期3.8% [3] - 核心本地商业经营利润大幅下降76%至37亿元 [3] - 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8% 经营亏损19亿元 [4] 外卖业务竞争与运营 - 外卖行业竞争激烈 公司加大配送补贴和用户激励 [2][3] - 配送服务收入仅同比增长2.8% 远低于交易笔数增速 [3] - 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2.9% 在线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5% [3] - 7月峰值日单量突破1.5亿 核心用户交易频次增加 [3] - 公司加强对高性价比和高质量产品的覆盖 [3] - 预计三季度即时零售业务亏损近170亿元 [3] - 四季度亏损有望快速改善 [3] 新业务与海外扩张 - 美团优选进行战略转型 退出表现不佳的亏损区域 [4] - Keeta在香港和沙特阿拉伯市场扩张 近期拓展至卡塔尔 [4] - Keeta订单量和交易金额实现强劲增长 [4] - 公司目标十年内将GMV做到1000亿美元 [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下调FY25E收入预测至3681亿元 [4] - 下调FY25E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28亿元 [4] - 调整后目标PE估值FY26E为27.5倍 FY27E为15.0倍 [6] - 目标P/S估值FY25E为1.8倍 FY26E为1.6倍 FY27E为1.4倍 [11] - 目标P/B估值FY25E为4.2倍 FY26E为4.2倍 FY27E为4.1倍 [11] 行业与竞争态势 - 短期行业竞争仍存在不确定性 [3] - 公司在UE层面相对于同业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3] - 行业当前的亏损状态难以持续 [4] - 若竞争放缓 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快速修复 [4]
理想汽车-W(02015):毛利率维持稳定,VLA大模型有望带动汽车销量增长
浦银国际· 2025-08-29 20:55
投资评级 - 重申理想汽车"买入"评级,调整美股目标价至26.4美元(潜在升幅17%),港股目标价至102.6港元(潜在升幅16%)[2][4][6][8] 核心观点 - 尽管三季度汽车销量指引存在波动,但预期汽车毛利率将相对稳定,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调整销售策略[8] - VLA大模型等AI领域投入有望奠定长期竞争优势,预计9月底i6车型上市将推动四季度新能源车销量增长[8] - 当前美股市盈率为14.2倍,已充分反映市场预期[8]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二季度收入302亿元(同比下降5%,环比增长17%),毛利率20.1%,汽车销售毛利率19.4%(同比增0.7个百分点,环比降0.3个百分点)[8][11] - 下调2025年营收预测至1212亿元(同比降16%),2026年预测1353亿元(同比增12%),2027年预测1515亿元(同比增12%)[3][12] - 2025年净利润预测下调至32.5亿元(同比降60%),2026年预测63.8亿元(同比增96%),2027年预测88.2亿元(同比增38%)[3][12] - 2025年毛利率预测20.2%,2026年20.3%,2027年20.6%,整体保持稳定[3][12] 业务运营与展望 - 三季度汽车交付量指引中位数9.25万辆,收入指引255亿元(同比降40%,环比降16%),主要受L系列销量波动影响[8] - 7月交付量30,731辆(同比降40%,环比降15%)[13][14] - 销售策略优化包括总部直管、因地制宜和下沉市场,以提升销售积极性[8] - 预计2025年人工智能投入达60亿元,VLA大模型将于9月通过OTA推送至AD MAX车型[8] - i8车型累计交付预计达8,000-10,000台,i6车型将于9月底上市交付[8] 估值方法 - 采用分部加总估值法,对2025年汽车销售业务给予1.6倍市销率,其他业务给予0.9倍市销率[8][16] - 美股目标价对应目标市销率1.6倍[8][16] 市场与行业对比 - 美股总市值257亿美元,港股总市值1887亿港元,近90日美股日均成交额1.36亿美元,港股日均成交额19.3亿港元[4][6] - 科技行业覆盖公司中,新能源汽车板块包括蔚来、小鹏汽车等,均获"买入"评级[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