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兴业证券
icon
搜索文档
唯捷创芯(688153):国内射频PA龙头,Wi-FiFEM打开成长空间
兴业证券· 2025-03-16 13: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唯捷创芯的投资评级为“增持(首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唯捷创芯是国内射频PA龙头,凭借品牌客户构筑竞争优势与壁垒,高端射频模组和Wi-Fi FEM有望带来增长,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有相应变化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射频功率放大器龙头 - 公司主营射频前端芯片研产销,产品含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等,应用于多种无线通信终端,客户包括小米等品牌及ODM厂商,品牌客户优势明显 [5][7] - 2023年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收入占比88.35%,5G产品营收占该模组52.05%,产品集成度提高,向高端领域迈进 [9] - 2024年公司营收21.03亿元,同比降29.46%,归母净利润 - 2372.51万元,同比降121.13%,因市场竞争产品利润受影响,公司积极布局新兴领域 [13] 国内射频功率放大器龙头 射频前端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海外龙头占据主要市场 - 射频前端是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核心模块,含功率放大器等芯片,全球市场规模因多种因素高速增长,预计2028年达269亿美元,CAGR 5.8%,5G主导增长,模组化趋势明显 [16][18][20] - 全球射频前端芯片市场主要被美国Skyworks等四家厂商占据超80%份额 [22] 射频前端模组方案持续迭代,Phase8有望成为主流 - 射频前端分模组化与分立方案,5G方案有Phase7系列和Phase5N,存在成本高、竞争受限问题,Phase8方案性能强、尺寸小、成本低 [26][34][37] - 公司有成熟2G - 5G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产品,L - PAMiF模组降成本优势显著,L - PAMiD模组已大规模销售 [40] Wi-Fi技术持续升级迭代,Wi-Fi FEM有望受益端侧AI爆发 - Wi-Fi技术主流地位巩固,从消费级终端拓展到多领域,主流产品有Wi-Fi 6和Wi-Fi 7,Wi-Fi 6终端出货占比提升,Wi-Fi 7增长快 [41][43] - 公司Wi-Fi FEM布局端侧AI,产品线涵盖Wi-Fi 6/6E和Wi-Fi 7模组,预计2025Q2向多AI终端市场推广,2024年Wi-Fi 7模组量产且竞争力强 [47][48]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预计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2024 - 2026年营收17.88/21.45/24.67亿元,毛利率24.50%/25.50%/26.02% [50] - 预计接收端模组2024 - 2026年营收2.94/3.53/4.24亿元,毛利率25.85%/26.06%/27.12% [50]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21.03/25.30/29.32亿元,同比增长 - 29.5%/20.3%/15.9%,归母净利润 - 0.24/0.54/0.88亿元,同比增长 - 121.1%/-/62.2%,对应2025 - 2026年PE分别为297/183X [51]
乌克兰重建,哪些建筑企业有望受益
兴业证券· 2025-03-16 11: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俄乌释放和谈积极信号,和平曙光渐近,乌克兰战后重建需求庞大,中国基建企业及专业工程龙头有竞争优势,有望深度参与;俄罗斯经济改善,中俄关系紧密且俄美关系缓和,项目推进加速,中国企业受益 [2] - 俄乌冲突结束后,乌克兰重建与俄罗斯市场恢复形成双重增量市场,中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强,有望获较大份额,对订单拉动效果明显 [2] - 看好中国国际工程建筑企业投资机会,推荐【中钢国际】、【中国国际】、【北方国际】、【中国化学】,建议关注【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工国际】 [2][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俄乌冲突释放积极信号,和平曙光渐行渐近 - 2025年俄乌释放和谈积极信号,2月12日普京与特朗普电话会谈讨论乌克兰局势,2月18日美俄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会晤达成四点共识,2月24日特朗普称谈判进展顺利,3月2日英国等欧洲国家推动和平计划,3月6日美乌讨论沙特会谈安排 [3] 俄乌市场催生建筑需求,中国建企迎来战略机遇 乌克兰重建空间大,中资建企具有竞争优势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来十年乌克兰重建和恢复总成本预计5236亿美元,住房、交通、能源领域重建需求分别为837亿、775亿、678亿美元 [2][3] - 中国基建企业及专业工程龙头有竞争优势,如中国中铁战前参与基辅地铁4号线等项目,中国能建可推动乌克兰能源绿色转型 [5] - 若俄乌冲突缓和,建筑企业在新签订单增加及重启中断在建项目驱动下或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5] 俄罗斯市场广阔,中资建企承建重大项目彰显实力 - 中俄关系紧密,2024年重申合作立场并签署文件;俄美关系缓和减轻制裁压力,俄罗斯经济改善,项目有望加速推进 [9] -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积累丰富项目储备,此前多次承接重大项目,如中国化学的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等 [10] 双重增量市场,中国建筑企业有望获较大份额 - 未来十年乌克兰建筑类重建需求2290亿美元,占比约43.74%,假设30%-50%依赖国际工程承包,可形成687-1145亿美元国际建筑市场需求 [13] - 2024年81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增长,中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强 [14] - 假设中国建筑国际工程公司获乌克兰对外建筑市场40%-60%份额,约275-687亿美元,占2024年八大建筑央企+四大国际工程公司海外订单的10.38%-25.92%,叠加俄罗斯项目,对订单拉动效果明显 [2][15]
人形机器人系列研究报告:宇树科技机器人复盘专题
兴业证券· 2025-03-16 11: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看好宇树机器人放量趋势,建议关注国产机器人产业链投资机会,相关产业链公司有望受益,建议关注拓普集团、三花智控、中鼎股份、双林股份、北特科技、兆威机电、绿的谐波、鸣志电器等 [2][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宇树科技从初创团队发展成全球机器人领军企业,凭借硬件自研、商业务实、低成本优势快速崛起,产品性价比高且应用场景逐步拓展,后续有望在工业场景从专用走向通用,带动国产人形机器人放量,相关产业链公司将受益 [2][4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宇树科技:从学生项目到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公司 - 发展历程:历经萌芽期、商业化初期、高速发展期和全球化布局期,从2013年王兴兴凭借四足机器人Xdog获投资,到2024年完成多轮融资并与国际巨头合作,产品从四足机器人拓展到人形机器人 [2][11] - 产品矩阵:依托供应链优势规模化生产,成本低且性能好,四足机器人如Go1性价比高,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和灵活性上领先,商业化程度高,G1价格优势明显 [15][20] 公司优势:硬件自研+商业务实+低成本形成正向循环 - 核心团队的创业基因:核心团队自研能力强,实现四足机器人快速商业化,团队注重学术与工程平衡,开源生态吸引开发者,且团队年轻化、扁平化,具备快速试错能力 [23][28] - 技术路径和商业化能力: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从四足机器人起步,技术难度和成本低,存量技术可复用,2023年四足机器人市场份额和出货量领先 [30][33] - 成本优势:硬件成本低,G1总硬件成本远低于特斯拉Optimus,原因是坚持核心零部件自研和规模化量产 [36][37] 下一阶段展望:在工业场景中“从专用走向通用” - 2024年人形机器人进入工厂实训,需工厂场景采集数据提升稳定性和可靠性,目前仅能完成专用场景简单任务,迭代亟需真实场景 [41][43] - 下阶段重点是AI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身体硬件融合,随着合作开展和大模型突破,有望从专用走向通用 [44][45]
调味品专题:价格探底,价值重估
兴业证券· 2025-03-16 11: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调味品竞争换挡至存量,短期核心矛盾由餐饮攻守切换至“质价比”比拼,疫后餐饮恢复动能弱,增长因子切换至产品质价比优势,新一轮库存周期开启,25H1成本红利预计延续 [3] - 板块经历业绩—预期—估值探底,当前估值约25.3x,较2016 - 2023年中枢回落52%,利空出清,有望价值重估,关注头部企业优势持续和新消费场景培育下复调需求提升,后续销量恢复看餐饮复苏势能,成本红利延续至25H1,盈利弹性或随需求恢复释放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调味品板块的变与不变 (一)疫情前板块行情更多来自提价及成本共振 - 调味品传统分析框架从供给、需求入手,供给侧进入壁垒低、进入者多,需求侧从销量、价格带、产品分析 [5] - 疫情前行业原始增长驱动为餐饮放量,销量空间看餐饮消费,2016年餐饮占调味品行业比重达45%,且调味品占餐饮比重距国际均值10%有提升空间 [11] - 价格空间看家庭消费,提升方式有家庭端产品升级和成本驱动直接提价,需CPI和PPI共振 [16] - 品类扩张参考海外企业,我国调味品市场以酱油为主,日本菜系不如中国丰富但品类更多元 [18] (二)疫情后餐饮容量收窄,居民价格敏感度提升 - 餐饮承量能力下降,需求向居民切换,居民消费量不如餐饮但均价高,行业增长换挡,进入短暂价增驱动局面 [24] - CPI短暂下行后进入通缩担忧,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偏好低价格带产品且向质价比过渡 [27] - 餐饮弱复苏,行业增长势能放缓,新进入企业减少,增量竞争向存量竞争切换 [31] (三)从龙头回溯行业事件 - 行业库存周期调整,受2022年添加剂事件影响,海天渠道份额在零售和线上或下降,餐饮渠道稳定,零售端份额被中炬、千禾承接,餐饮端李锦记捕捉新需求 [34] - 库存周期调整结束,头部企业开始份额回补,2023年高库运行,2024年渠道去库,24H2库存良性循环,头部企业业绩逐步恢复 [36] - 成本红利显现,2023年大豆价格下行,23H2白砂糖、PET等价格下降,24Q3进入成本红利阶段,预计延续至25H1 [37][39] 二、投资建议 (一)板块探底过程完成 - 板块经历业绩—预期—估值探底,当前估值约25x,较2016 - 2023年中枢回落52%,利空出清,后续催化因素为餐饮恢复、成本催化等 [42] (二)关注行业价格触底及新场景培育 - 行业关注头部企业优势持续和新消费场景培育下复调需求提升,海天龙头优势强,2023年酱油份额超龟甲万,复调2019 - 2024年CAGR为8.84% [46] - 行业价格压力触底,顺周期经济修复下,质价比、升级产品分化,销量恢复看餐饮复苏势能,成本红利延续至25H1,盈利弹性随需求恢复释放 [48] - 推荐中炬高新、海天味业,关注千禾味业、宝立食品、天味食品、恒顺醋业 [48]
轻工AI+专题(一):AI风口到来,轻工领域有哪些投资机遇?
兴业证券· 2025-03-16 11: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轻工板块会成为AI产业链重要节点,眼镜、床垫、体育、玩具是目前AI受益细分子板块,待商业模式/产品成熟后,有望成为快速爆发的AI端侧应用之一,推荐轻工板块的端侧AI投资机会 [3][9] 各部分总结 AI眼镜 - AI眼镜集成AI技术,适配多场景,兼具时尚便捷属性,主要分无摄像头、带摄像头、带显示屏三类,带摄像头的为当前主流,有望率先在C端渗透,AI+AR为最终形态但产品完成度待突破 [10][12] - 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达152万副,同比+533%,2025年将是爆发时点,预计销量达350万副;出货以海外为主,2024年国内销量仅约5万副,占比3%,2025年后国内有望迅速放量;带摄像头的AI眼镜销量占比达94%,长期看AR+AI眼镜是终极形态 [17][22] - Ray Ban Meta爆火是因其在性能、舒适和价格间达平衡,定位大众消费;科技厂商与传统眼镜厂商抱团合作成趋势,可协同供应链、借助美学经验和现有渠道推广产品 [23][25] - 传统眼镜厂商位于AI眼镜产业上游或下游,镜片+镜架在Ray Ban Meta中成本占比约8%,发展电致变色、可调屈光等技术可提升镜片价值;AI+AR眼镜阶段,光学显示模组成本占比将大幅提升 [26][35] AI床垫 - AI床垫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可实时监测睡眠数据并智能调节床垫参数,提供定制化睡眠方案,或颠覆传统床垫市场;现代社会睡眠问题凸显,为其切入提供契机,且院企合作&官方背书证明其并非“智商税” [38][45] - 2023年全球AI床垫市场规模为17亿美元,预计2024 - 2030年CAGR约5.6%,我国市场规模较小,消费群体以欧美为主,市场竞争激烈,CR5约10 - 15% [46] - 国内多家公司推出相关产品,包括传统床垫巨头、睡眠科技公司和初创公司,产品价格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中高端强调定制化与高端材质,入门市场主打基础监测功能兼顾性价比 [49][50] - 我国AI床垫市场发展初期面临价格高、认知不足等问题,未来发展重心在于加强消费者教育、推广医疗级/酒店级应用、拓展下沉市场 [51][52] AI体育健身 - AI体育健身商业模式分面向C端消费者和B端健身房两种,收取会员费的商业模式可行,国内KEEP等健身类APP付费用户数量和海外Planet Fitness高级会员占比均有提升 [54][58] - AI体育健身器材在提升体质健康方面有显著效应,能解决传统健身教练的痛点;我国健身市场低渗透&高成长,2022年健身人群渗透率26.5%,相较于欧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62][66] - 随智能健身产品推广,AI智能健身市场规模有望呈爆发式增长,2023年中国智能运动健身行业市场规模约348亿元,2025年将攀升至820亿元,2025年全球AI智能健身市场份额占比将达45% [68] - AI健身能解决私教价格高、信息不透明问题,更加便捷,且AI模型迭代可解决运动指导等问题,但目前存在主打内容成本高、未真正做到AI、缺乏差异化、价格竞争激烈且偏贵等问题,中长期有望解决 [69][79] AI玩具 - 相较于传统玩具,AI玩具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具有多模态交互、情感理解与反馈、智能学习等优势,价格相对便宜,未来供应增加有望拉动推广普及 [80][81] - 2023年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为127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401亿美元,CAGR约13.8%;北美市场份额领先,亚太增速最快;受众群体以儿童为主,未来有望扩大至全年龄段 [83][85] - AI玩具产品形态主要分AI与毛绒玩具结合、机器人形态两类,未来AI+潮玩或是新方向;其应用门槛低,有望成为端侧AI最佳&最快落地场景之一 [89][92] 投资建议 - 随着AI大模型迭代,性能提升且成本下降,端侧AI应用密集落地,推荐轻工板块的AI投资机遇,建议关注明月镜片、博士眼镜、英派斯、慕思股份、趣睡科技、舒华体育、实丰文化等 [93]
轻工制造轻工AI+专题():AI风口到来,轻工领域有哪些投资机遇?
兴业证券· 2025-03-16 11: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轻工板块会成为AI产业链重要节点,眼镜、床垫、体育、玩具是目前AI受益细分子板块,端侧AI应用待成熟后有望快速爆发,推荐轻工板块端侧AI投资机会 [3][9][9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I眼镜 - AI眼镜集成AI技术,有拍照、语音控制等功能,适配多场景,分无摄像头、带摄像头、带显示屏三类,带摄像头的为当前主流,有望率先在C端渗透,AI+AR眼镜是最终形态但完成度待突破 [10][12] - 2024年全球AI眼镜销量152万副,同比+533%,预计2025年达350万副;出货以海外为主,2024年国内销量约5万副,占比3%,2025年后国内有望放量;带摄像头的AI眼镜销量占比94%,长期看AR+AI眼镜是终极形态 [17][21] - Ray Ban Meta爆火因在性能、舒适度和价格间达平衡,定位大众消费;科技厂商与传统眼镜厂商抱团合作成趋势,可协同供应链、设计和推广产品 [22][25] - 传统眼镜厂商位于AI眼镜产业上下游,镜片+镜架在Ray Ban Meta中成本占比约8%,发展电致变色、可调屈光等技术可提升镜片价值;AI+AR眼镜阶段,光学显示模组成本占比将大幅提升 [26][28][33] AI床垫 - AI床垫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可实时监测睡眠数据、智能调节参数,提供定制化方案,或颠覆传统床垫市场;现代社会睡眠问题凸显,为其切入提供契机 [36][38][40] - 2023年全球AI床垫市场规模17亿美元,预计2024 - 2030年CAGR约5.6%,我国市场规模小,消费群体以欧美为主,市场竞争激烈,CR5约10 - 15% [44] - 国内多家公司推出AI床垫,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合作强化竞争力;产品价格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中高端强调定制化与高端材质,入门市场主打基础监测功能 [47][48][49] - 我国AI床垫市场发展初期面临价格高、认知不足问题,未来应加强消费者教育、推广医疗级/酒店级应用、拓展下沉市场 [49][50] AI体育健身 - AI体育健身商业模式分面向C端消费者和B端健身房两种,收取会员费模式可行,国内KEEP等健身类APP付费用户数量提升 [52][56] - AI体育健身器材提升体质健康有显著效应,能解决健身私教痛点;我国健身人群数量增长、渗透率提升,但与欧美比仍有空间;AI智能健身市场规模有望爆发式增长 [58][63][65] - AI健身能快速推广因解决私教痛点、更便捷,且AI模型迭代可解决运动指导等问题;产品形态多元,行业参与者包括传统健身器材制造商、健身平台和初创公司 [66][71][78] - AI体育健身器材应用存在主打内容成本高、未真正做到AI、缺乏差异化、价格竞争激烈且偏贵等问题,中长期AI模型迭代有望解决 [73][76][75] AI玩具 - AI玩具凭大模型支持,有多模态交互、情感理解与反馈、智能学习等优势,价格便宜,推广普及容易,需求火爆,部分产品成爆品 [77][78][80] - 2023年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127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401亿美元,CAGR约13.8%;北美市场份额领先,亚太增速最快;受众群体以儿童为主,未来有望扩大至全年龄段 [80][82] - AI玩具产品形态分AI与毛绒玩具结合、机器人形态两类,未来AI+潮玩或是新方向 [86] - AI玩具应用门槛低,有望成为端侧AI最佳&最快落地场景,功能端要求低,外观设计端对硬件外形限制小 [88][89]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AI眼镜领域的明月镜片、博士眼镜、英派斯等,AI床垫领域的慕思股份、趣睡科技等,AI体育健身器材领域的舒华体育等,AI玩具领域的实丰文化等 [3][90][92]
人形机器人系列研究报告:Optimus复盘专题
兴业证券· 2025-03-16 11:15
行业跟踪报告 | 汽车 证券研究报告 | | | 报告日期 2025 年 03 月 13 日 相关研究 【兴证汽车】Deepseek 赋能,智能化平 权加速来临-2025.02.11 【兴证汽车】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复盘专题——人形机器人系列 研究 1-2025.1.30 【兴证汽车】周动态:新势力车企公布 1 月销量数据;比亚迪将举办智驾发布会- 2025.02.09 分析师:董晓彬 S0190520080001 dongxiaobin@xyzq.com.cn 研究助理:刘思仪 liusiyi23@xyzq.com.cn 图目录 | 图 1、 | 宇树科技发展历程 4 | | --- | --- | | 图 2、 |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7 | | 图 3、 | 波士顿动力 Spotmini 和宇树科技 Laikago 8 | | 图 4、 | 2023 年中国四足机器人市场份额 10 | | 图 5、 | 2024 年人形机器人纷纷开始进入工厂进行"训练" 14 | | 图 6、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对 4680 型电池单体精确地分类并插入托盘 | | | 15 | | 图 ...
食品饮料调味品专题:价格探底,价值重估
兴业证券· 2025-03-16 11: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调味品竞争换挡至存量,短期核心矛盾由餐饮攻守切换至“质价比”比拼,疫后餐饮恢复动能弱,增长因子切换至产品质价比优势,新一轮库存周期开启,25H1成本红利预计延续 [3] - 板块经历业绩—预期—估值探底,当前估值约25.3x,较2016 - 2023年中枢回落52%,利空出清,有望价值重估,关注头部企业优势持续和新消费场景培育下复调需求提升,后续销量恢复看餐饮复苏势能,成本红利延续至25H1,盈利弹性或随需求恢复释放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调味品板块的变与不变 (一)疫情前板块行情更多来自提价及成本共振 - 调味品传统分析框架从供给、需求入手,供给侧进入壁垒低、进入者多,需求侧从销量、价格带、产品分析 [5] - 疫情前行业原始增长驱动为餐饮放量,销量空间看餐饮消费,2016年餐饮占调味品行业比重达45%,且调味品占餐饮比重距国际均值10%有提升空间 [11] - 价格空间看家庭消费,提升方式为家庭端产品升级和成本驱动直接提价,需CPI和PPI共振 [16] - 品类扩张参考海外企业,我国调味品市场以酱油为主,日本菜系不如中国丰富但品类更多元 [18] (二)疫情后餐饮容量收窄,居民价格敏感度提升 - 餐饮承量能力下降,需求向居民切换,居民消费量不如餐饮但均价高,行业增长换挡,进入价增驱动局面 [24] - CPI短暂下行后进入通缩担忧,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偏好低价格带产品,向质价比过渡 [27] - 餐饮弱复苏,行业增长势能放缓,新进入企业减少,增量竞争向存量竞争切换 [31] (三)从龙头回溯行业事件 - 行业库存周期调整,受2022年添加剂事件影响,海天渠道份额预计下降,零售端份额被中炬、千禾承接,餐饮端李锦记捕捉新需求 [32] - 库存周期调整结束,头部企业开始份额回补,2023年高库运行,2024年渠道去库,24H2库存良性循环,头部企业业绩恢复 [34] - 成本红利显现,23H2起原材料价格下行,24Q3进入成本红利阶段,盈利弹性释放,预计延续至25H1 [35][37] 二、投资建议 (一)板块探底过程完成 - 板块经历业绩—预期—估值探底,当前估值约25x,较2016 - 2023年中枢回落52%,利空出清,后续催化因素为餐饮恢复、成本催化等 [40] (二)关注行业价格触底及新场景培育 - 行业关注头部企业优势持续和新消费场景培育下复调需求提升,海天龙头优势强,2023年酱油份额超龟甲万,复调2019 - 2024年CAGR为8.84% [44] - 行业价格压力触底,顺周期经济修复下,质价比、升级产品分化,销量恢复看餐饮复苏势能,成本红利延续至25H1,盈利弹性随需求恢复释放 [46] - 推荐中炬高新、海天味业,关注千禾味业、宝立食品、天味食品、恒顺醋业 [46]
唯捷创芯:国内射频PA龙头,Wi-Fi FEM打开成长空间-20250316
兴业证券· 2025-03-16 11: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唯捷创芯的投资评级为“增持(首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唯捷创芯是国内射频PA模组龙头,凭借品牌客户构筑竞争壁垒,高端射频模组和Wi-Fi FEM有望带来增长 [4]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1.03/25.30/29.3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 0.24/0.54/0.88亿元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射频功率放大器龙头 - 公司主营射频前端芯片研产销,产品包括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等,应用于多种无线通信终端,客户有小米等品牌及ODM厂商,客户优势构筑竞争壁垒 [5][7] - 2023年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收入占比88.35%,5G产品营收占该模组52.05%,产品向高集成度转变 [9] - 2024年公司营收21.03亿元,同比降29.46%,归母净利润 - 2372.51万元,同比降121.13%,因市场竞争产品利润受影响,公司在新兴领域布局 [13] 国内射频功率放大器龙头 射频前端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海外龙头占据主要市场 - 射频前端是移动终端无线通信核心模块,包括功率放大器等芯片,全球市场规模因多种因素高速增长,预计2028年达269亿美元,CAGR 5.8%,5G主导增长 [16][18][20] - 2028年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等细分市场规模将增长,全球射频前端市场主要被美国和日本四家厂商占据超80%份额 [20][23] 射频前端模组方案持续迭代,Phase8有望成为主流 - 射频前端分模组化和分立方案,5G方案有Phase7系列和Phase5N,存在成本高、竞争受限问题 [27][29][35] - Phase8方案针对不同价位手机设计,强调射频能力和成本优势,公司有成熟2G - 5G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产品,L - PAMiF和L - PAMiD模组已导入多家客户并销售 [38][41] Wi-Fi技术持续升级迭代,Wi-Fi FEM有望受益端侧AI爆发 - Wi-Fi技术主流地位巩固,从消费级终端拓展到多领域,主流产品有Wi-Fi 6和Wi-Fi 7,性能不断提升 [42][43] - 采用Wi-Fi 6标准终端出货占比提高,Wi-Fi 7产品将快速增长,公司Wi-Fi FEM布局端侧AI,预计2025Q2向多AI终端市场推广 [44][48] - 2024年公司Wi-Fi 7模组批量销售,推出第二代非线性Wi-Fi 7模组产品,竞争力强 [49]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射频功率放大器模组: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17.88/21.45/24.67亿元,毛利率24.50%/25.50%/26.02% [51] - 接收端模组:预计2024 - 2026年营收2.94/3.53/4.24亿元,毛利率25.85%/26.06%/27.12% [51]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营收21.03/25.30/29.32亿元,同比增长 - 29.5%/20.3%/15.9%,归母净利润 - 0.24/0.54/0.88亿元,同比增长 - 121.1%/-/62.2%,对应2025 - 2026年PE分别为297/183X [52]
建筑装饰行业:乌克兰重建,哪些建筑企业有望受益
兴业证券· 2025-03-16 11:0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俄乌释放和谈积极信号,冲突结束曙光初现,乌克兰战后重建需求庞大,涵盖住房、交通、能源等领域,中国基建企业及专业工程龙头有竞争优势,有望深度参与;俄罗斯经济状况改善,中俄关系紧密叠加俄美关系缓和,项目有望加速推进,中国企业将受益;俄乌冲突结束后,乌克兰重建需求与俄罗斯市场恢复形成双重增量市场,中国建筑企业竞争力强,有望获较大市场份额;看好中国国际工程建筑企业投资机会,推荐中钢国际、中国国际、北方国际、中国化学,建议关注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工国际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俄乌冲突释放积极信号,和平曙光渐行渐近 - 2025年俄乌释放和谈积极信号,2月12日普京与特朗普电话会谈讨论乌克兰局势调解及双边关系,2月18日美俄代表团在利雅得会晤达成四点共识,2月24日特朗普称与普京就结束冲突和经济发展交易谈判进展顺利,3月2日英国首相表示英、法等国将与乌合作制订结束冲突计划,3月6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称美乌官员正讨论在沙特会谈安排,将讨论和平协议框架和初步停火 [3] 俄乌市场催生建筑需求,中国建企迎来战略机遇 乌克兰重建空间大,中资建企具有竞争优势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来十年乌克兰重建和恢复总成本预计为5236亿美元,住房领域重建需求837亿美元,交通领域775亿美元,能源与采掘领域678亿美元,其中537亿美元用于发电部门绿色转型 [2][3] - 中国基建企业及专业工程龙头凭借战前积累的本地化经验有竞争优势,如中国中铁战前参与基辅地铁4号线和保障房建设项目,中国能建可推动乌能源绿色转型;若冲突缓和,建筑企业在新签订单增加及重启中断在建项目驱动下或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5] 俄罗斯市场广阔,中资建企承建重大项目彰显实力 - 中俄关系紧密,俄美关系缓和,制裁压力减轻,俄罗斯经济状况改善,项目有望加速推进;中国企业在俄积累丰富项目储备,随着冲突停战和经济好转,存量项目将继续推进,新项目需求增加,中国企业有望实现业绩增长 [9] - 中国企业多次承接俄罗斯重大项目,如中国化学签署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等合同,中国电建、中国中冶、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钢国际、北方国际等建筑央企也承担过相关项目 [10] 双重增量市场下中国建筑企业有望受益 - 未来十年乌克兰重建和恢复总成本5236亿美元,建筑类重建需求合计2290亿美元,占比约43.74%,假设30%-50%依赖国际工程承包,可形成687-1145亿美元国际建筑市场需求;俄美关系缓和使俄罗斯项目加速推进,为国际建筑企业带来机会 [13] - 2024年度81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2024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673.0亿美元,同比增长1.1%,“一带一路”新签合同额2324.8亿美元,同比增长0.4%;中国建筑龙头央企在住房、能源、交通领域有技术及成本优势,假设可获取乌克兰对外建筑市场40%-60%份额,约275-687亿美元,占2024年八大建筑央企+四大国际工程公司海外订单的10.38%-25.92%,叠加俄罗斯建设需求,对中国国际工程公司订单拉动效果明显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