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风集团股份(00489)
icon
搜索文档
独家|让“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 东风汽车将给予奕派科技充分自主权
中国经营报· 2025-06-29 16:36
东风汽车成立奕派科技 - 公司成立全价值链公司奕派科技,聚焦整合商企、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等资源,加速自主乘用车发展 [2] - 新公司旨在通过灵活运营机制和全价值链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支持东风汽车"三个跃迁一个向新"战略目标 [2] - 奕派科技将依托集团品牌实力、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布局,优化品牌与渠道,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产品服务 [2] 资源整合与运营机制 - 集团统筹共享核心资源与价值链,赋予新公司充分自主权,实现"听见炮火的人员做决策"的敏捷管理 [3] - 新公司领导班子已到位,岚图汽车原副总经理汪俊君担任总经理,团队融入多名年轻干部 [3] - 公司将加强核心技术开发、加快新品推出、加大营销投入,支持经销商一线运营 [3] 技术研发与创新战略 - 东风汽车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强度达8%以上,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支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3] - 公司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应对行业转型浪潮,主动求变响应市场变化 [3] 奕派科技的战略定位 - 新公司肩负自主乘用车发展"接力棒",通过整合全价值链资源构建灵活机制,推动品牌与渠道优化 [4] - 目标是通过资源协同加速产品体系升级,全速推进自主乘用车事业 [4]
300489,突然终止!
搜狐财经· 2025-06-28 13:24
并购终止事件 - 光智科技终止收购先导电科100%股份,因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 [1][16] - 该交易原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完成,构成关联交易 [13] - 交易历时8个月后终止,公司承诺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21] 交易背景与市场反应 - 该交易被称为"蛇吞象"式并购,光智科技市值仅30多亿元而标的估值达200亿元 [13] - 重组计划公布后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100%,最高达115.55元/股 [17][18] - 投资者高度关注该重组,在互动平台提问量占比达50% [4][5]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光智科技主营红外材料全产业链,产品应用于安防、车载、航空航天等领域 [11] - 2024年营收14.55亿元同比增43.82%,但扣非净利润连续3年为负值 [20][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3年的4114万元转为-1.59亿元 [21] 并购战略意图 - 公司希望通过收购实现主营业务升级,整合稀散金属产业链 [11][21] - 标的公司先导电科专注溅射靶材和蒸发材料,产品应用于半导体、光伏等领域 [11] - 双方业务均沿"高纯稀散元素—化合物材料—精密器件"产业链布局 [11] 交易进程关键节点 - 2024年9月30日宣布收购计划,10月13日披露重组预案 [13] - 2025年4月11日因审计评估未完成延期披露重组报告 [13] - 6月12日公告称交易正常推进,但6月27日突然宣布终止 [14][16]
独家丨东风大改自主品牌:研发总院多部门并入奕派,学岚图模式
钛媒体APP· 2025-06-28 10:51
东风汽车成立奕派科技整合自主品牌资源 - 东风汽车集团成立"东风奕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奕派科技),整合风神、奕派、纳米三个自主乘用车品牌,推动新能源转型 [1] - 新公司将具备独立研发能力,与制造、销售体系打通,提升研发效率 [2] - 岚图CTO汪俊君调任奕派科技总经理,其拥有14年东风乘用车技术中心经验,是发动机核心技术带头人 [4] 研发体系重组 - 研发总院副院长程军加入奕派科技任总工程师,乘用车开发中心、海外车型平台项目团队整体并入新公司 [2] - 研发总院三分之一至近半数人员将划入奕派科技,其他中心技术精英也将抽调补充 [2] - 此前风神、奕派、纳米完全依赖研发总院,岚图独立研发,猛士部分依赖研发总院 [4] 自主品牌管理体系调整 - 东风乘用车公司原为自主品牌核心,但生产、销售、研发分属不同主体,协调困难 [5][6] - 制造涉及东风乘用车制造总部、东风纳米科技(襄阳)等,销售由三个独立营销事业部负责 [6] - 研发总院为东风汽车直属部门,各公司主体由集团直接控股 [7] 整合目标与挑战 - 成立奕派科技旨在"明确市场主体,集聚品牌资源",应对新能源和智能化竞争 [7] - 需整合三个独立营销事业部及新研发体系,目前销售公司内部尚未开始宣贯 [7] - 前5个月三品牌累计交付8.45万辆(同比+36.3%),但无车型月销稳定超5000辆,多数月销低于1000辆 [9] 行业背景与战略方向 - 国资车企自主品牌普遍存在架构复杂问题,东风效仿上汽"大乘用车板块"、广汽"集团经营管控"模式整合资源 [9] - 奕派科技将尝试岚图式独立运营模式,未来可能自负盈亏 [4] - 与华为合作深化后,更具竞争力车型将陆续推出 [9]
长安汽车集团更名后,东风也有新动作:成立新公司!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10:51
自从东风与长安重组踩下了急刹车,双方在资源整合及战略聚焦等方面的速度,却没有减缓,相反在呈 现不断加速之势。继"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后,东风汽车集 团也有所动作。 6月5日,东风股份公告称,该公司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东风公司通知,东风公司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 重组,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会受到影响。这也意味着东风长安重组一事,出现重大变化。 其后,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的一举一动,都成为行业焦点。 6月23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其名称由"中国长 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并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而三天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成立之举,引发人们对于新公司主攻方向及定位、管理层人员搭配情况乃 至未来新品规划以及战略部署具体情况的一连串疑问。 东风汽车相关人士告诉湾财社记者,最新信息以官微发布为准,目前暂不掌握具体情况,后续会有进一 步信息发布。 东风汽车集团及旗下子公司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东风汽车集团整体销量累计67.28万 辆,同比下降17.1%,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05万辆,同 ...
东风集团成立“奕派科技”,引发自主品牌整合猜想
经济观察网· 2025-06-27 08:44
东风集团成立奕派科技的战略布局 - 公司宣布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旨在整合商企、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等全价值链资源,加速自主乘用车事业发展 [2] - 新公司业务将全面覆盖东风乘用车旗下风神、奕派、纳米三个自主品牌 [2] - 奕派科技以"奕派"命名而非其他品牌名称,引发业内关于品牌整合的猜测,有报道称纳米品牌或将纳入旗下管理,风神品牌暂时保持独立 [2] - 公司回应称成立新公司主要目的是聚焦新能源转型,关于品牌整合暂无信息可披露 [2]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中国汽车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资源整合和战略聚焦对车企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3] - 行业已有类似案例,如极氪和领克合并成立极氪科技集团,实行双品牌战略并整合制造体系、供应链等资源 [3] - 新公司将依托公司品牌实力、技术积累和产业链布局,推进品牌渠道优化,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 [3] - 公司目标是通过灵活运营机制和全价值链资源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3] 公司战略调整与市场表现 - 此次战略调整发生在公司与长安汽车重组事项生变后,将重心转向自主乘用车品牌建设 [4] - 公司规划2025年实现300-320万辆年销目标,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100万辆 [4] - 为达成目标,公司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5月与华为达成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打造智能化产品矩阵 [4] - 1-5月东风乘用车旗下三品牌累计销售8.1万辆,同比增长18.5%,岚图汽车销量4.6万辆,同比增长85% [4] 品牌定位与产品策略 - 风神品牌成立于2003年,价位集中在10万-15万元 [2] - 奕派品牌定位主流科技电动品牌,价格区间10万-20万元 [2] - 纳米品牌定位"国民纯电专业品牌",价格聚焦10万元以下 [2]
汽车早报|小米YU7一小时大定破28.9万台 东风汽车成立新公司
新浪财经· 2025-06-27 08:38
小米汽车 - 小米YU7车型1小时大定突破28.9万台 [1] 东风汽车 - 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 旨在整合全价值链资源加速自主乘用车发展 [1] 鸿蒙智行 - 删除"智界全系立减2万元"促销内容 原活动含至高6万元购车权益 [1] 理想汽车 - 全国首座穿梭式超充站投入运营 配备5C/4C双平台超充系统共10个车位 [1] - 当前超充站超2500座 计划年底达4000座 [1] 小鹏汽车 - 印尼上市X9车型 起售价9.9亿印尼盾 [2] - 7月将在雅加达启动右舵版X9本地化生产 [2] 梅赛德斯-AMG - 发布GT XX概念车 搭载3电机系统功率超1000千瓦 [3] - 最高车速超360公里/小时 采用F1技术电池支持5分钟充电400公里续航 [3] 别克 - 新款GL8陆上公务舱上市 售价22.99万元 精简为单一配置车型 [3] 悦达起亚 - 冠名赞助江苏省足球联赛盐城赛区及"苏超"盐城队 [3] 中国一汽 - 成立旗新动力科技公司 注册资本5亿元 业务涵盖机器人研发制造等 [3] 特斯拉 - 高管Omead Afshar离职 [4][5] 通用汽车 - 在美召回62,468辆雪佛兰Silverado中型卡车 涉及制动压力传感器问题 [5]
小米 YU7 爆单当天,又一传统车企转科技公司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27 08:15
小米汽车上市表现 - 小米首款SUV车型YU7上市1小时大定数量突破28.9万辆 [4] - 造车新势力的强势表现对传统车企形成冲击 [4] 东风汽车战略调整 - 东风集团成立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整合乘用车业务全价值链资源 [5] - 新公司采用一体化运营模式,保留风神、纳米、奕派三大品牌 [5] - 东风自主乘用车覆盖20万元以下至40万元以上市场,形成完整价格矩阵 [5] 行业整合趋势 - 吉利汽车计划收购极氪并实现完全合并,提升资源集中度 [12][13] - 广汽集团整合传祺、埃安、昊铂三大自主品牌,优化资源配置 [14][15] - 上汽集团组建"大乘用车"板块,整合研发、营销等资源 [17][18] 东风乘用车业绩 - 2025年前5个月东风乘用车销量81373辆,同比增长18.5% [7][23] - 风神品牌2025年1-5月销量56837辆,同比增长23.6% [23] - 奕派品牌2025年1-5月销量14149辆,同比增长30.3% [23] - 纳米品牌2025年1-5月销量10387辆,同比下滑12.9% [23] 岚图模式借鉴 - 岚图2024年销量8.57万辆,同比增长70%;2025年1-5月销量46075辆,同比增长85% [31] - 岚图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28][30] - 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希望借鉴岚图经验,但可能更接近猛士模式 [32]
整理:每日港股市场要闻速递(6月26日 周四)
快讯· 2025-06-26 09:04
东风集团股份与日产合作 - 东风集团股份(00489 HK)与日产成立10亿合资公司,拟合作向海外市场出口车辆、零部件及配件 [1] 中信资源盈利预警 - 中信资源(01205 HK)预期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综合溢利1 19亿至1 84亿港元,同比减少48%至66% [2] 零跑汽车人事变动 - 零跑汽车(09863 HK)选举姚甜芝担任第二届监事会主席 [3] 阿里影业更名 - 阿里影业(01060 HK)中文股份简称将更改为"大麦娱乐",2025年7月2日生效 [4] 建设银行债券赎回 - 建设银行(00939 HK)已完成赎回20亿美元二级资本债券 [5] 亿都国际控股年度业绩 - 亿都国际控股(00259 HK)年度收入10 39亿港元同比增长10 88%,股东应占盈利27 89亿港元同比增长1477 66% [6] 滔搏销售表现 - 滔搏(06110 HK)一季度总销售金额同比中单位数下跌,直营门店毛销售面积环比减少1 3%同比减少12 3% [7] 众安在线融资计划 - 众安在线(06060 HK)拟配售新H股募资约39 24亿港元 [8] 顺丰控股融资计划 - 顺丰控股(06936 HK)拟配售新H股筹资约29 5亿港元 [9] 周六福IPO认购情况 - 周六福(06168 HK)最终发售价24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获711 11倍认购 [10] 荣昌生物许可协议 - 荣昌生物(09995 HK)将泰它西普有偿许可给Vor Bio,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41 05亿美元 [11]
车企缩短账期,供应链现金流改善
华泰证券· 2025-06-23 19: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近期17家重点汽车企业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为60天内,这一举措对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发债主体产生影响,整车企业现金流压力相对有限,零部件企业资金周转和偿债能力有望提升,同时上周央行呵护下资金面宽松,信用债市场呈现一级发行情绪升温、二级中短久期成交活跃等特点 [2][10][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车企缩短账期,供应链现金流改善 - 17家重点汽车企业承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为60天内,上汽、北汽等追加承诺,这是对《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响应 [10] - 该承诺缓解市场对车企还款能力的担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整车企业现金流压力有限,零部件企业普遍受益 [11] - 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6月22日,整车厂发债主体8家,存续债券规模669亿元,零部件发债主体4家,存续债券规模40亿元 [11] - 整车企业账期缩短至60天内,资金缺口多为500亿元左右,但银行支持力度大,置换贷款对现金流影响有限 [13] - 零部件企业资金周转和在手现金水平有望提升,周转率向上,减值损失或减少,平均获35亿元货币资金补充 [15] - 产业债利差方面,政策发布后相关主体利差窄幅震荡,短期零部件厂商利差或压降,整车厂利差受流动性溢价影响大 [20] 市场回顾 - 2025年6月6日至6月13日,陆家嘴论坛货币政策预期落空,但央行呵护下税期资金面宽松,中长端信用债维持强势 [3][27] - 信用债收益率全面下行,7 - 10Y品种走势更强,部分利差被动小幅上行,二永债收益率普遍下行,5 - 10Y收益率下行4BP左右 [3][27] - 各行业公募债利差中位数涨跌互现,各省城投债利差中位数多数下行,内蒙古利差下行超4BP [3][27] 一级发行 - 2025年6月16日至6月20日,公司类信用债发行3347亿,环比降4%,金融类信用债发行1730亿,环比升61% [4][52] - 公司类信用债中城投债发行1222亿元,产业债发行2062亿元,合计净融资287亿元,金融类信用债净融资287亿元 [4][52] - 节假日与年报更新季后,信用债发行持续恢复,中短票与公司债平均发行利率呈下降趋势 [4][52] 二级成交 - 活跃成交主体以中高等级、中短期、央国企为主 [62] - 城投债活跃成交主体分两类,地产债和民企债活跃成交主体以AAA为主,成交期限多在中短期限 [62] - 长久期债券中,交易活跃城投债5年以上债券成交占比2%,较前一周(0%)小幅上升 [62] - 上周高估值成交主体以部分房地产企业与高利差区域城投为主,高收益成交债券多以民企、混合所有制地产主体为主 [64]
丰田董事长年薪曝光!中国车企掌门人薪酬普遍不足其零头;小米卢伟冰:未来与美的海尔一起做家电头部;MiniMax考虑赴港IPO
雷峰网· 2025-06-20 08:33
丰田与中国车企高管薪酬对比 - 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2025财年薪酬达19.49亿日元(约965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其中奖金和股票补偿占15.5亿日元(约7681万元人民币)[4] - 中国车企掌门人薪酬普遍不足其零头:吉利李书福年薪37.6万元(相当于丰田章男一天半收入),长城魏建军568.56万元(约5.8%),比亚迪王传福765.5万元(不足8%)[4] - 中国车企实际最高薪者多为非一把手:吉利CEO桂生悦年薪3201万元,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1689万元,理想总裁马东辉固定年薪4027.4万元[5][6] 小米家电战略与行业合作 - 小米总裁卢伟冰回应"家电市场TOP3"目标,提出与美的、海尔共同推动行业进步,强调"人车家全生态"创新模式[8] - 小米此前向美的展示战略PPT:目标三年内手机全球第一、十年汽车业务世界前五、大家电领域中国前三[9] - 小米近期以6.35亿元竞得北京亦庄新城48.51万平方米工业用地,用于智能技术布局[32] 半导体与GPU行业动态 - 摩尔线程完成IPO辅导验收,拟成国产GPU第一股,累计融资超45亿元,估值255亿元[9][10] - 台积电前高管蒋尚义坦言遗憾未击败英特尔,强调台积电技术领先核心在于持续良率提升(净利率超30%-40%)[10] - 三星芯片部门曝数据造假丑闻,工程师因高强度工作文化流失至SK海力士、美光等对手,2023年亏损3.18万亿韩元(约166亿元)[34] AI与自动驾驶进展 - OpenAI CEO官宣GPT-5今夏发布,将整合GPT-4o自然语言与o3代码能力,或探索广告盈利模式[36][37] - Waymo加州无人驾驶服务面积扩大50%至647.5平方公里,新增80平方英里(约207.2平方公里)区域[39] - 比亚迪与字节跳动共建AI实验室,聚焦动力电池快充、寿命及安全技术优化[30] 企业融资与IPO动向 - AI独角兽MiniMax筹备赴港IPO,3月获6亿美元融资后估值超25亿美元[13] - 云鲸完成1亿美元融资并启动Pre-IPO轮,产品负责人李阳离职创业[11][12] - 宇树科技C轮融资投前估值超100亿元,获中国移动、腾讯、阿里等联合投资[13] 互联网与内容平台动态 - B站动画短剧月流水达千万(同比增50倍),正与网文平台洽谈版权合作分成模式[30] - 腾讯上线免费短剧小程序,支持内容转发与海报生成,加码短剧赛道[31] - 小红书商业化高管频繁变动,互联网行业负责人赵维晨离职,近期加速电商外链合作[15][16] 科技行业人事与组织调整 - 微软计划裁减数千销售岗位,继5月裁6000人后再优化,亚马逊CEO称AI将取代半数岗位[35] - Meta洽谈聘请GitHub前CEO纳特·弗里德曼加入AI项目,或部分收购其投资基金NFDG[40][41] - 沃尔沃计划2025年在美涨价最高6%,部分插电车型提价3200美元,减少贷款优惠[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