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00857)

搜索文档
炭黑产业的崛起探讨中国与炭黑上市公司的前景
搜狐财经· 2025-09-17 01:18
炭黑行业概况 - 炭黑是由烷烃类石油产品经燃烧或热分解后得到的黑色粉末 具有优良导电性 导热性 增强强度和耐磨性等特点 广泛应用于橡胶 塑料 油墨和涂料等工业领域[2] - 中国炭黑产能占全球总产能50% 为全球最大炭黑生产国[2] - 中国炭黑产业崛起源于国内快速增长的橡胶工业需求[2] 炭黑上市公司分类 - 纯粹从事炭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包括旭化成 巴斯夫和金山毅明等[2] - 石油化工领域综合企业包含炭黑生产与销售的公司包括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2] 行业增长数据 - 2019年中国炭黑产量达400万吨 较2016年260多万吨增长约50%[3] - 增长动力来自橡胶工业需求稳步增长和炭黑产业技术进步推动[3] 行业挑战 - 炭黑生产过程中释放大量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 面临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 可能增加企业运营成本[3] - 新材料不断涌现导致炭黑在某些领域面临替代品竞争风险 可能造成市场需求下降[3] - 全球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国际贸易摩擦等宏观因素可能对产业产生影响[3] 企业发展方向 - 炭黑企业需要创新和优化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3] - 技术创新是关键 应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以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3] - 企业间合作与整合将为产业带来新机遇和发展空间[3]
国内首套!中石油,又一新材料突破
DT新材料· 2025-09-17 00:04
行业发展趋势 - 化工新材料产业向材料高性能化、生产绿色低碳化、制造过程智能化方向发展 [2] - 生物基材料成为最闪亮的赛道之一 已涌现聚乳酸、生物基尼龙、生物基LCP、生物基芳纶、生物基TPU等多个明星产品 [2] 生物基聚碳酸酯技术突破 - 国内首套且产能最大的生物基PC工业生产装置于2025年2月开车成功 填补国内空白 [2] - 采用可再生异山梨醇生物基单体替代双酚A 产品透光率达92% 表面硬度接近玻璃 加工流动性等同通用PC [2] - 技术难点包括高活性催化体系设计、熔融缩聚过程强化、共聚物结构精准调控、模块化连续脱挥装置实现等 [3] 生物基PC替代路径 - 替代方案包括生物基双酚A或生物基碳酸二甲酯(DMC) 其中DMC可通过CO₂和生物甲醇合成 [5] - 三井化学向帝人和三菱供应生物基双酚A 并与南亚塑料合作开发生物基丙酮生产线 [5] -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开发出聚碳酸酯合成用高性能催化剂 采用甲醇氧化羰基化制DMC路线 已在26万吨/年装置实现工业化应用 [5] 国际企业布局 - 科思创推出含60%生物基碳含量的"生物基Makrolon®" 以及含循环生物质份额的RE系列和化学回收份额的RP系列 [6] - 帝人集团开发100%生物基PC 计划2025年前量产 其生物质衍生PC树脂已用于制造全球首台生物塑料管风琴 [6] - 三菱化学采用异山梨醇单体的DURABIO于2015年量产 应用于汽车内外饰零部件 合作车企包括吉利、宝马、丰田等 [6] 市场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PC产能381万吨(占全球48%) 产量230万吨 进口88万吨 出口49万吨 自给率75% [6] - 高端产品(光学级、医疗级)70%依赖进口 行业呈现高端不足低端过剩格局 [6] - 生物基PC需走向高端化升级 当前面临成本劣势挑战(传统双酚A价格仅8200元/吨) [6] 中石油战略转型 - 集团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部署 加快发展"热电氢"和"生精材"新兴产业 [7] - "热电氢"涵盖地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氢能产业链 "生精材"包括生物技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 [8] - 新材料领域布局高端聚烯烃、特种纤维、高性能合成橡胶等 自主茂金属催化剂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突破 [8]
“三桶油”加速布局新能源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22:44
中海油与明阳智能合资成立新能源公司 - 中海油(东方)能源有限公司于近期成立 注册资本10亿元 由中海油全资子公司中海油(海南)新能源有限公司持股55% 明阳智能持股45% [1] - 新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海南省东方市 经营范围涵盖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风力发电技术服务 风电场相关系统研发 海上风电相关系统研发 [2] - 合资公司对应中海油海南CZ7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规划总装机容量1500MW 分两期建设 一期装机600MW 场址离岸29km 二期装机900MW 场址离岸38km [2] 双方合作背景与技术实力 - 中海油与明阳智能合作渊源可追溯至2023年6月 双方签署深化合作协议 聚焦海上风电和海外项目合作开发 深远海海上风电基础技术研发 [3] - 明阳智能2022年11月已在海南布局海洋能源立体化融合开发示范项目 总装机容量1500兆瓦 [3] - 明阳智能作为国内海风龙头企业 实现了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MySE18.X-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2] - 中海油在半年报中明确以海上新能源业务为主 择优发展陆上新能源 推动新能源与油气生产融合发展 [2] 三桶油新能源转型布局 - 除中海油外 中石油于9月3日成立塔里木油田(若羌)新能源有限公司 业务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 储能技术服务 [4] - 中石油8月19日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中石油济柴时代(山东)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聚焦储能技术服务 电池制造 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 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等业务 [4] - 中国石化8月通过间接控股成立海南陵水发控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石化(天津)销售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别侧重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 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及储能技术服务 [4] - 中国石化9月11日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中石化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聚焦打造全链条环境治理产业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 [5]
用二十年迎接一场阳谋,中国炼油反内卷开始行动
搜狐财经· 2025-09-16 22:20
行业历史发展 - 2015年6月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启动 叠加国家放开民营炼厂原油进口权限和配额 推动炼化行业进入产能高速扩张期[2] - 2003年经济高速增长导致国内炼油产能缺口达8000万吨/年 柴油批发价飙升 三桶油炼厂满负荷仍难满足需求[8] - 2005-2015年间中国新增炼油产能4.2亿吨/年 山东地炼企业激增40余家 总产能突破1亿吨/年[8] 产能过剩与行业转折 - 2014年国际油价从115美元/桶暴跌至27美元/桶 炼油毛利从每桶15美元缩水至3美元[8] - 2015年原油进口权放开导致地炼企业疯狂采购低价原油 2016年山东地炼开工率不到80%但新建项目仍在报批[8] - 2024年中国炼油总产能达9.2亿吨/年 过剩约20% 但高端化工品仍高度依赖进口[17] 政策调控与装置淘汰 - 五部委联合对投运满20年装置进行全要素体检 重点针对建于世纪之交的第一代炼化装置[4][10] - 老旧装置采用过时技术 收率低能耗高 改造需投入数亿元 淘汰面临地方就业压力等阻力[10] - 政策导向通过减量置换引导企业从传统炼油转向化工新材料 没有妥协空间[17][19] 国际行业对比 - 日本2023年关闭两座日产12万桶老炼厂 韩国2025年自愿削减最多四分之一乙烯裂解产能[13] - 欧洲炼油能力从2008年1400万桶/日降至2023年不足1100万桶/日 相当于消失法国全境炼油能力[13] - 国际巨头将炼厂改造成生物燃料和塑料回收中心 转向专业化细分市场[13] 企业战略转型 - 荣盛石化新建金塘新材料 恒力石化转产锂电池隔膜原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7] - 中石油计划关停1-2家落后产能 加快蓝海新材料项目[17] - 山东地炼成立技术研究院开发高端白油和新材料 东明石化投资原油裂解制烯烃项目[17] 产业升级方向 - 高端新材料成为产业升级核心动力 涵盖高性能聚合物、先进复合材料等方向[19] - 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 获得国家政策倾斜[19] - 巴斯夫在湛江投资100亿欧元建设一体化基地 瞄准中国高端化工品市场空间[17] 行业演变特征 - 行业关键词从二十年前"缺口"转变为十年前"扩张" 当前进入"减量置换"阶段[19] - 特种聚烯烃和高性能纤维正取代汽油柴油 成为新时代关键词[19] - 国家意志驱动反内卷 要求重构行业生态和价值链[17][19]
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全名单)
中国化工报· 2025-09-16 19:25
中国企业500强总体表现 - 2025中国企业500强营收总规模达110.15万亿元 资产总额达460.85万亿元 较上年增长7.46% [1] - 入围门槛提高逾87亿元 营收总额和资产总额分别增长超过22%和34% [3] - 千亿规模企业数量增至267家 15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万亿元 [3] 石油化工行业地位 - 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业上榜 占榜单总数12% 体现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 [1] - 行业发挥工业经济稳增长"压舱石"作用 [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分列第二、三名 营收分别为29690亿元和29320亿元 [1] 领先石油化工企业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营收9413.57亿元位列第18 恒力集团营收8715.21亿元位列第21 [3] - 浙江荣盛控股集团营收6289.21亿元位列第32 盛虹控股集团营收5656.23亿元位列第40 [3][4] -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营收5301.65亿元位列第46 浙江恒逸集团营收4518.00亿元位列第54 [4] 其他上榜石化企业 - 万华化学集团营收1820.69亿元位列第149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营收1688.45亿元位列第159 [7] - 利华益集团营收1590.33亿元位列第167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营收1550.04亿元位列第173 [7] - 弘润石化营收150.81亿元位列第184 万达控股集团营收150.68亿元位列第185 [8] 企业创新表现 - 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中国海油集团等石化企业位列2025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 [3] - 华鲁控股集团、龙佰集团、心连心化学工业等化企入选创新100强 [3] 国际化经营成果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海外资产达1万亿元 位居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榜单首位 [3]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海外资产均突破5000亿元 [3] - 浙江恒逸集团、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万华化学集团进入跨国公司100大榜单 [3] 完整榜单头部企业 - 国家电网以39459.28亿元营收位列第一 中国建筑股份以21871.48亿元营收位列第四 [3]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分列第五至第七位 营收均在1.4万亿元以上 [3] - 京东集团以11588.19亿元营收位列第十 阿里巴巴集团以9963.47亿元营收位列第十七 [3]
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第八季“中国石油开放日”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9-16 18:42
公司活动与战略展示 - 中国石油甘肃销售公司举办第八季"中国石油开放日"活动启动仪式 全方位多维度呈现公司发展成果及央企责任担当 [1] - 活动围绕"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主题 展示公司融入甘肃省"四强"行动和"五量"文章部署的实践成效 [3] - 通过开放日构建企业、媒体与公众的积极关系 扩大理解支持中国石油的"朋友圈"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3] 业务运营数据 - 油气销售量达380万吨 新能源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 [3] - 充电量近700万kWh 同比增幅高达5倍 [3] - 光伏发电量近200万kWh 形成"油气电光"多能互补供应格局 [3] 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 - 累计上缴税费2.76亿元 助力甘肃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3] - 坚持能源供应与社会责任"双轮驱动" 为甘肃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3] 实地考察与品牌传播 - 媒体记者团参观九合中凯综合能源站与西路加油气站 了解新站点运营细节 [4] - 前往兰州石化石油精神教育基地 感悟石油精神内涵 [4]
炼化及贸易板块9月16日跌0.99%,中国石油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3.9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6 16:52
板块表现 - 炼化及贸易板块整体下跌0.99% 跑输大盘 上证指数上涨0.04% 深证成指上涨0.45% [1] - 中国石油领跌板块 跌幅达1.48% 成交额15.54亿元 [2] - 恒通股份涨幅居首 上涨3.89% 成交额1.33亿元 [1] 个股涨跌 - 涨幅前三位个股:恒通股份(3.89%)、宝利国际(3.51%)、康普顿(1.63%) [1] - 跌幅显著个股:中国石油(-1.48%)、恒逸石化(-1.36%)、东方盛虹(-1.20%) [2] - 大型央企表现疲弱 中国石化下跌0.72% 成交额7.71亿元 [2]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3.95亿元 游资净流入2.72亿元 散户净流入1.23亿元 [2] - 恒通股份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975.92万元 占比14.87% [3] - 恒力石化主力净流入1848.05万元 游资净流入1735.31万元 [3] - 桐昆股份主力净流入1707.52万元 占比4.83% [3] 成交活跃度 - 中国石油成交量最大 达179.28万手 中国石化140.60万手 [2] - 恒力石化成交额4.50亿元 东方盛虹成交额1.43亿元 [2] - 宝利国际成交量36.08万手 为涨幅榜中成交最活跃个股 [1]
【明辉说油】“2025中国企业500强”出炉!这些石化企业上榜(内附全名单)
搜狐财经· 2025-09-16 16:20
榜单总体概况 - 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以营业收入为入围标准 入围门槛达到479.60亿元 较上年提高5.79亿元[2] - 500强企业营收总额达110.15万亿元 资产总额为460.85万亿元 同比增长7.46%[2] - 国家电网营业收入超过3万亿元 接近4万亿元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建筑营收均超过2万亿元[2] 头部企业排名 - 国家电网以39459亿元营收位列榜首 中国石油(29690亿元)和中国石化(29319亿元)分列第二 三位[6] - 中国建筑(21871亿元)和工商银行(16291亿元)进入前五 建设银行(14148亿元) 农业银行(14199亿元)和中国银行(12646亿元)位列第六至八位[6] - 京东集团以11588亿元营收位列第十 是前十中唯一的互联网公司[6] 石化行业表现 - 石化企业凭借强劲营收与多元结构彰显支柱地位 形成国有引领 民营补充 地方协同的多元化格局[3] - 万华化学(第149位) 山东东明石化(第173位) 山东京博控股(第254位)等民营化工企业入围[3] - 陕西延长石油(第75位) 新疆中泰集团(第214位) 云天化集团(第304位)等地方化工企业成功上榜[3] 研发创新投入 - 500强企业研发费用总额1.73万亿元 研发强度创1.95%新高 连续8年提升[4] - 华为投资控股以862亿元营收位列第23位 比亚迪以777亿元营收位列第26位[7] - 宁德时代以362亿元营收位列第77位 显示新能源企业创新实力[8] 区域分布特征 - 上榜石化企业高度集中于化工大省 山东省凭借山东东明石化 万华化学 山东京博控股等成为重要集聚地[4] - 浙江省有浙江荣盛控股(第32位) 浙江恒逸集团(第54位) 桐昆控股(第136位)等企业入围[4][7][10] - 江苏省 陕西省等省份亦有多家企业上榜 区域内产业链协同优势凸显[4] 民营企业表现 - 恒力集团以871亿元营收位列第21位 荣盛控股以658亿元营收位列第32位[7] - 比亚迪(第26位) 腾讯(第31位) 蚂蚁科技(第152位)等科技企业排名靠前[7][10] - 拼多多以393亿元营收位列第70位 小米集团以365亿元营收位列第76位[8] 地方国企与金融机构 - 山东能源集团以866亿元营收位列第22位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以530亿元营收位列第46位[7] - 兴业银行(第62位) 浦发银行(第78位) 民生银行(第88位)等股份制银行上榜[8][9] - 地方国企如蜀道投资集团(第110位) 广州工业投资控股(第97位)等表现突出[9]
2025年1-7月中国石油沥青产量为2103.6万吨 累计增长8.5%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11:23
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7月中国石油沥青产量达307万吨 同比增长12.3% [1] - 2025年1-7月累计产量2103.6万吨 累计增长率8.5% [1] 相关企业 - 涉及石油沥青产业链的上市企业包括国创高新 宝利国际 森远股份 路畅科技 龙洲股份 [1] - 关联企业还包含国联水产 宁波富邦 滨化股份 岳阳兴长 恒逸石化 [1] 研究支持 - 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 由智研咨询整理发布 [1] - 行业报告参考《2025-2031年中国石油沥青产品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未来发展潜力报告》 [1]
中国石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种储氦装置”
搜狐财经· 2025-09-16 03:22
专利技术进展 - 公司新获得"一种储氦装置"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CN202423028897.7) 该装置通过分割管体内腔为多个连通独立空间 配合压缩结构可有效提高氦气储存密度和储存效率[1] - 专利授权日期为2025年9月16日 装置设计包含粗氦气进口连接第一外接设备 粗氦气出口连接第二外接设备[1] 研发投入与产出 - 今年以来公司新获得专利授权945个 较去年同期减少42.76%[1]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金额达98.9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1%[1] 企业资产与运营 - 公司共对外投资1288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443次[1] - 拥有商标信息107条 专利信息32331条 行政许可168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