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海油(00883)
icon
搜索文档
把二氧化碳“锁”回深海
环球网· 2025-10-21 17:53
项目里程碑与规模 -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突破1亿立方米 [1] - 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植树220万棵 [1] - 项目高峰日注气量达到21万立方米,已持续安全运行超1.5万小时 [9] 技术流程与创新 - 项目采用“捕集—提纯—加压—注入”全链条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超临界状态,以每小时8吨的速度注入地下1200米—1600米的油藏 [10] - 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通过注入二氧化碳驱动原油增产 [8] - 项目构建了国内海上首套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成套工程装备体系,设备国产化率达100% [11] 项目具体细节与能力 - 项目距离深圳西南约200公里,作业水深约90米,二氧化碳回注井深达3243米 [10][11] - 项目年二氧化碳封存量超4000万立方米,未来10年将规模化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并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 [8][9] - 项目应用海上首个智能液控分层注气工艺,实现对地下不同注气层位的精准注气 [11] 产业发展与集群化布局 - 中国海油在广东惠州启动中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计划形成完整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CCUS产业链 [14] - 公司计划以渤中19-6气田为中心打造北方二氧化碳驱油中心、依托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南方二氧化碳驱气中心 [14] - 渤海渤中26-6油田示范工程全生命周期预计埋存二氧化碳150万吨,珠江口白云气田群项目年生产食品级液态二氧化碳20万吨 [13] 行业背景与潜力 - 中国海域二氧化碳封存潜力巨大,达2.58万亿吨,为规模化应用提供广阔空间 [14] - “十四五”时期中国加速推进海上二氧化碳封存与利用,系列示范项目加速落地 [1][13] - 海洋因远离人口密集区、封存容量大,正成为全球CCUS技术的“蓝海” [13]
告别“土里刨食”?中国石油开采正上演一场高科技逆袭!
搜狐财经· 2025-10-21 16:21
行业概念与定位 - 行业是能源产业链最上游环节,核心活动包括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与生产 [1] - 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稳定供应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1] - 上游开采为中游炼化、运输和下游销售及化工品生产提供原料 [1] 市场格局与特点 - 市场格局高度集中,呈寡头垄断,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主导,合称“三桶油” [6] - “三桶油”掌控绝大多数国内油气资源,在技术、管道设施和市场份额上拥有绝对优势 [6] - 行业发展深受国家政策影响,具有强政策导向性 [6] - 行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风险的特征 [1] 行业生产现状 - 2023年中国原油产量达2.09亿吨,同比增长2.0%,实现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7] - 国内原油产量增速远低于消费增速,2023年原油进口量达5.64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2%左右 [7] - 国家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向民营及外资企业开放部分勘查区块,并成立国家管网公司实现“运销分离” [7] 技术发展水平 - 页岩气开采在四川盆地实现规模化商业开发,使中国成为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国 [5] - 在深海油田和超深井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但页岩油储层埋藏深、地质复杂,开采成本远高于美国 [5][8] - 核心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率和作业效率仍有提升空间 [8] 绿色转型与战略调整 - 在“双碳”目标下,传统油气企业面临巨大减排压力,纷纷加大在CCUS、氢能、地热等领域的投入 [9] - 中期发展战略转向“油气并举”甚至“气超油” [9] - 大型石油公司积极向下游高附加值化工品延伸,并布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向综合性能源供应商转型 [13] 未来发展趋势 - “增储上产”仍是核心基调,国家要求确保国内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红线,天然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 [13] - 未来产量增量将主要来自页岩油气、致密气和深海油气,这些领域成为主战场 [13] - 行业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能油田”,实现降本增效和精准勘探 [13] 面临的挑战 - 资源禀赋约束表现为人均油气资源匮乏,剩余资源品质差、开采难度大 [13] - 非常规和深海油气的高成本使行业在国际油价波动时盈利能力承压 [13] - 长期能源结构转型将挤压化石能源消费空间,行业面临“搁置资产”风险 [13] 发展机遇 - 能源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行业在勘探开发、技术研发等方面享有持续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13] - 页岩油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可能大幅降低盈亏平衡点,释放巨大产能和利润 [13] - 天然气作为清洁化石能源,在能源转型过渡期需求旺盛,提供增长窗口 [13] - 向下游高端新材料发展和CCUS等新兴赛道可能形成新的技术服务产业 [13]
中国海油周心怀辞任执行董事等职务
中国电力报· 2025-10-21 15:53
人事变动核心信息 -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周心怀先生辞任,自2025年10月20日生效 [1][2] - 辞任原因为“任职变化”,周先生确认与董事会无意见分歧,无其他事项需提请股东及交易所注意 [2] - 董事会以8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审议通过辞任议案,周先生未参与表决 [2] 辞任相关职务 - 周心怀先生辞任后,将不再担任公司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 [1][2] - 董事会对周先生为公司及海洋石油事业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3]
中国首个海上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破1亿立方米——把二氧化碳“锁”回深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1 12:55
项目核心成就与意义 -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恩平15-1油田累计封存二氧化碳突破1亿立方米 [1] - 封存量相当于植树220万棵,标志着中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日臻成熟 [1] - 项目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未来10年将规模化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并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 [6] - 项目已持续安全运行超1.5万小时,高峰日注气量达到21万立方米 [7] 技术流程与装备体系 - 项目技术流程分为两步:第一步为碳捕集与封存,年二氧化碳封存量超4000万立方米;第二步升级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将二氧化碳加压至超临界状态注入油藏驱动原油增产 [5][6] - 项目通过“捕集—提纯—加压—注入”全链条技术,以每小时8吨的速度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1200米至1600米的油藏 [10] - 构建了国内海上首套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成套工程装备体系,设备国产化率达100% [11] - 平台自主研发了二氧化碳压缩机、气体处理及冷却系统等装备,并应用测控一体化系统和智能液控分层注气工艺实现精准注气 [11] 行业发展与未来规划 - “十四五”规划以来,中国加速推进海上二氧化碳封存与利用,系列示范项目加速落地 [1][15] - 中国海域二氧化碳封存潜力巨大,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为规模化应用提供广阔空间 [15] - 公司已在广东惠州启动中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计划打造北方二氧化碳驱油中心和南方二氧化碳驱气中心 [16] - 渤海渤中26-6油田示范工程全生命周期预计埋存二氧化碳150万吨,珠江口白云气田群项目年生产食品级液态二氧化碳20万吨 [15]
10月20日【港股Podcast】恆指、快手、金沙、小米、比亞迪電子、中海油
格隆汇· 2025-10-21 12:06
港股大市表现 - 恒生指数于20日收报25858点,出现小幅回升,但整体成交量有所回落 [2] - 市场观点出现分歧,部分投资者看好后市,预期指数可涨至26000点甚至26500点,另一部分投资者因交投清淡而维持短期看跌观点 [2] - 短线技术信号略微偏向乐观,共有8个买入信号和7个卖出信号 [3] - 关键阻力位在26436点附近,若突破则有望上探27000点;关键支持位在25400点附近,当前波动区间约为1000点 [4] 快手-W (01024) - 股价从92.6元高位下跌至74.1元,走势相对偏弱,有投资者使用看跌期权进行对冲 [5][7] - 正股关键技术位方面,支持位在70.4元,若跌破则可能下探61.6元;日线图保力加通道底部在68.2元附近 [7] - 短线技术信号总结呈现“强力买入”,但需注意该信号仅代表短期技术指标显示超卖反弹可能 [8] 金沙中国有限公司 - 股价表现亮眼,上涨约4.3%,成交量与上周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 [11] - 正股当前支持位在18元,若跌破则可能下探16元;短线阻力位在20.2元,突破后有望上探21.7元 [11] - 短线技术信号以“买入”为主,共有10个买入信号和5个卖出信号,与市场看好情绪一致 [11] 小米集团-W (01810) - 股价上周跌幅较大,最低见45.7元,20日收报47.1元,出现小幅回升 [14] - 有投资者关注是否为趁低吸纳机会,窝轮市场亦有投资者关注认沽证 [14] - 短线技术信号呈现“强力买入”,共有13个买入信号和3个卖出信号 [14] - 正股支持位在45.1元,若跌破则可能下探40.5元,为潜在布局点位提供参考 [14] 比亚迪电子 (00285) - 股价出现小幅回升,但整体市场成交量偏弱 [15][18] - 有投资者关注股价在40元以下是否为加仓机会 [15] - 短线技术信号以“买入”为主,共有10个买入信号和5个卖出信号 [18] - 正股当前支持位在37.4元,该点位接近保力加通道底部,若跌破则可能下探34.3元 [18] 中国海洋石油 (00883) - 股价回升,20日收报19.04元,站上保力加通道中线(约18.9元),成交量配合回升 [21] - 19元关口被视为阻力位,过去十个交易日股价多次触及该水平后回落 [21] - 短线技术信号总结为“中立”,缺乏明确方向指引 [21] - 若股价未能突破19元而下跌,支持位在18.6元,跌破后可能下探18.2元 [21]
国际油价、蛋氨酸价格下跌,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0-21 09:44
化工产品价格周度表现 - 在跟踪的100种化工产品中,本周有17种价格上涨,52种价格下跌,31种价格持平 [1][3] - 从月度数据看,29%的产品月均价环比上涨,56%的产品月均价环比下跌,15%的产品月均价环比持平 [1][3] - 周涨幅居前的品种包括硫酸(浙江巨化98%)、醋酸乙烯(华东)、环氧丙烷(华东)、盐酸(长三角31%)、纯MDI(华东) [1][3] - 周跌幅居前的品种包括WTI原油、丙酮(华东)、NYMEX天然气、石脑油(新加坡)、维生素E [1][3] 能源市场动态 - WTI原油期货本周收于57.54美元/桶,周跌幅2.31%,布伦特原油期货收于61.29美元/桶,周跌幅2.30% [4] - 美国原油日均产量为1,363.6万桶,较前一周增加0.7万桶,美国石油需求总量日均1,972.6万桶,较前一周减少226.4万桶 [4] - EIA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将从2025年的平均69美元/桶降至2026年的平均52美元/桶 [4] - NYMEX天然气期货本周收于3.01美元/mmbtu,周跌幅3.22%,美国天然气库存总量为37,210亿立方英尺,较前一周增加800亿立方英尺 [5] 重点化工品分析 - 蛋氨酸市场均价为21.15元/公斤,周跌幅0.94%,月跌幅2.76%,供应方面本周产量14,700吨,开工率71.46% [6] - 六氟磷酸锂市场均价为75,000元/吨,周涨幅7.14%,月涨幅33.93%,供应端企业开工水平处于高位,需求端订单旺盛 [7] 行业估值与投资主线 - SW基础化工市盈率为24.76倍,处于历史73.39%分位数,市净率为2.16倍,处于历史49.29%分位数 [8] - SW石油石化市盈率为11.53倍,处于历史24.01%分位数,市净率为1.14倍,处于历史19.57%分位数 [8] - 十月份建议关注三季报行情、低估值行业龙头、"反内卷"对供给端的影响以及电子材料公司 [2][8] - 中长期投资主线包括油气开采板块高景气度、新材料领域(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吸附分离材料)以及政策加持下需求复苏的龙头公司 [9] - 10月金股为桐昆股份和雅克科技 [10]
把二氧化碳“锁”回深海(“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1 06:53
项目里程碑与规模 - 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6] - 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植树220万棵 [6] - 项目年二氧化碳封存量超4000万立方米 [8] - 未来10年将规模化回注二氧化碳超100万吨,并驱动原油增产达20万吨 [9] 技术流程与创新 - 项目采用“捕集—提纯—加压—注入”全链条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超临界状态注入地下油藏 [11] - 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通过二氧化碳驱动原油增产并实现永久封存 [8] - 自主研发测控一体化系统,实时监测注气量和气密性,应用海上首个智能液控分层注气工艺实现精准注气 [12] - 在油管外壁敷设数千米光纤,实时传送井下温度变化和流量波动等信息至中控室 [12] 工程装备与国产化 - 构建国内海上首套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成套工程装备体系,设备国产化率达100% [12] - 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钻采平台,集成了钻井、远程操控、发电组网等众多功能模块 [12] - 平台增设自主研发的二氧化碳压缩机、气体处理及冷却系统等装备,保障回注气体质量 [11] 产业布局与集群发展 - 中国海油在广东惠州启动中国首个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捕集大亚湾区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至海域封存 [15] - 计划以渤中19-6气田为中心打造北方二氧化碳驱油中心,依托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南方二氧化碳驱气中心 [15] - 渤海渤中26-6油田示范工程于今年2月投产,全生命周期预计埋存二氧化碳150万吨 [13] - 珠江口白云气田群二氧化碳回收项目于2024年8月投产,年生产食品级液态二氧化碳20万吨 [13] 资源潜力与战略意义 - 中国海域二氧化碳封存潜力达2.58万亿吨,为规模化应用提供广阔空间 [14] - 海域地壳稳定性好、沉积盆地分布广,具备巨大地质封存潜力 [14] - 技术发展将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15]
恒生科技大爆发,工商、石油紧随其后;内银行、内房地相对弱势
格隆汇· 2025-10-21 04:08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强势爆发,高开高走后全天高位盘整,收盘大涨2.42% [1] -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居前,工商、内石油板块紧随其后 [1] - 公用事业、内银行、内房地板块表现相对弱势 [1] 恒生科技指数及成分股 - 恒生科技指数大幅高开后小幅回撤,盘中一度大涨3.9%,收盘上涨3% [3] - 网易股价大涨5.18%,阿里巴巴上涨4.86% [3] - 京东健康、中芯国际、百度集团、蔚来、腾讯控股等超过10只个股涨幅在3%上方 [3] 内石油板块及成分股 - 内石油板块高开高走,表现亮眼,收盘上涨2.54% [3] - 中国石油股价大涨5.05%,中国海油上涨2.31% [3] - 中国海油上涨1.8%,中国石化上涨1.49%,中石炼化上涨0.72% [3] 内房地及内银行板块 - 内房地与内银行板块相对弱势,探底回升后冲高回落,收盘分别上涨0.62%和1.04% [3] - 龙湖集团下跌1.63%,建发国际集团下跌1.61%,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下跌1.51% [3] - 越秀地产、贝壳、邮储银行等个股跌幅居前 [3]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关于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辞任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1 03:43
核心人事变动 - 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周心怀先生辞任,自2025年10月20日生效 [1] - 辞任原因为周心怀先生个人任职变化 [1] - 周心怀先生同时不再担任公司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 [1] 董事会决议情况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10月20日以书面决议形式审议通过辞任议案 [1] - 议案表决结果为8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 [1] - 周心怀先生未参与该议案的表决 [1] 辞任确认事项 - 周心怀先生确认与董事会无任何意见分歧 [1] - 无任何与其辞任有关的事项须提请公司股东及交易所注意 [1] - 董事会对周心怀先生为公司及海洋石油事业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1]
中国人寿近一个月首次上榜港股通成交活跃榜
证券时报网· 2025-10-20 22:41
港股通整体成交情况 - 10月20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合计成交金额为369.37亿港元,占当日港股通总成交金额的33.62% [1] - 当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净卖出金额为21.97亿港元 [1] 个股成交金额排名 - 阿里巴巴-W成交金额居首,达到96.98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成交金额排名第二,为53.97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成交金额排名第三,为44.91亿港元 [1] 个股上榜频率与资金关注度 - 阿里巴巴-W、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小米集团-W近一个月均上榜15次,最为港股通资金关注 [1] - 中兴通讯近一个月上榜8次 [1] - 优必选近一个月上榜6次 [1] - 中国海洋石油和信达生物近一个月均上榜4次 [1] 特定个股表现 - 中国人寿为近一个月首次上榜,当日港股通成交额为10.41亿港元,成交净买入1.37亿港元,收盘上涨2.44% [1] - 优必选日涨跌幅最高,达9.77% [1] - 药捷安康-B日涨跌幅为-3.89%,康方生物日涨跌幅为-2.69%,信达生物日涨跌幅为-0.8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