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02333)

搜索文档
长城汽车(02333):业绩大幅增长,与宇树科技达成合作
国证国际· 2025-04-09 16:5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8.0港元,对应25年的10.0倍预测市盈率,距离现价有58%上涨空间 [1][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长城汽车总营收2022.0亿元,同比增长16.7%;归母净利润126.9亿元,同比增长80.8%,业绩创新高 [1][2] - 3月长城汽车总销量9.8万台,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26%;2025年一季度累计销售25.7万辆,同比下降6.7% [3] - 长城与宇树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向具身智能方向拓展,合作领域包括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有工业机器人和“越野车 + 机器狗”融合两大应用场景 [1][4]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销售收入分别为1732.12亿、2021.95亿、2314.13亿、2738.08亿、3327.8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6%、17%、14%、18%、22% [5] - 2023 - 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70.22亿、126.92亿、143.44亿、158.43亿、177.1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 15%、81%、13%、10%、12% [5]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均为20%,净利润率分别为4%、6%、6%、6%、5% [5] - 2023 - 2027年ROE平均分别为10%、16%、16%、16%、16% [5] 股价表现 - 一个月、三个月、十二个月相对收益分别为2.81%、 - 14.78%、6.99%,绝对收益分别为 - 15.36%、 - 14.07%、25.55% [8][9] 股东结构 - 魏建军持股60.0%,其他股东持股40.0% [7] 各品牌销量情况 - 3月哈弗品牌销量5.3万台,同比下降2.5%;一季度累计销量14.5万辆,同比下降8.4% [3] - 3月WEY品牌销量4675台,同比增长30.0%;一季度累计销量1.3万辆,同比增长38.7% [3] - 3月长城皮卡销量2.0万台,同比增长16.2%;一季度累计销量5.0万辆,同比增长15.0% [3] - 3月欧拉品牌销量2776台,同比下降53.9%;一季度累计销售6867辆,同比下降54.3% [3] - 3月坦克品牌销量1.7万台,同比下降8.3%;一季度累计销量4.2万辆,同比下降14.6% [3] 新车情况 - 3月推出25款坦克300 Hi4 - T、二代枭龙MAX等新车,2025款坦克300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19683台,二代枭龙MAX开启预售,上市72小时大定订单突破10636台 [3]
毛利率19.5%的背后,长城的隐忧
雷峰网· 2025-04-03 20:27
2024年长城汽车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净利润126.9亿元,同比增长80.7%,均为历史新高 [2] - 全年销量123.45万辆,同比微增0.37%,其中国内销量78万辆,同比下降14.8% [2][9] - 毛利率达19.51%,同比提升1.36个百分点,单车收入16.38万元,单车净利润1.03万元,均为历年最高 [2] - 毛利率表现优于吉利汽车(15.9%)和特斯拉(18.4%),仅次于比亚迪(21.02%)和理想汽车(20.5%) [2] 盈利驱动因素 - 海外销量45.4万辆,同比增长44.61%,占总销量36.8%,海外收入803亿元,占总收入39.7% [4] - 俄罗斯市场贡献海外销量近5成(22万辆),哈弗品牌市占率12.4%,排名第二 [4] - 俄罗斯子公司净利润13.4亿元,是唯二对净利润影响超10%的子公司 [5] - 高毛利车型占比提升:坦克SUV销量23万辆(占比18.8%)贡献28%利润,魏牌新能源销量5.6万辆(占比4.5%)贡献12%利润 [6] 产品结构变化 - 哈弗品牌销量70.7万辆(占比57%),收入贡献45%,利润贡献35% [5] - 坦克SUV价格区间20-70万元,2020年推出后带动公司营收从1033亿元(2020年)增至2021.95亿元(2024年) [6][7] - 2024年五大品牌中三个销量下滑:哈弗(-1.86%)、皮卡(-13.07%)、欧拉(-41.76%) [9] 市场竞争态势 - 国内SUV销量60万辆(-9.93%),皮卡12.5万辆(-21.04%) [9] - 竞争对手比亚迪国内销量385.5万辆(+38.6%),吉利176.2万辆(+25%) [9] - 哈弗枭龙MAX未能复制H6成功,上市不足月即降价 [10][11] 战略布局与挑战 - 俄罗斯关税政策调整:2025年起进口汽车关税系数调至20%-38% [11] - 应对措施包括:加快欧洲/东盟等全球化布局、全面新能源转型、智能驾驶全栈自研 [12] - 2024年推出Hi4-G超级智能混动系统,进军重卡市场 [13]
长城汽车(02333)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12:0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A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股份代号601633 [11] - 公司H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股份代号02333(港币柜台)及82333(人民币柜台)[1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魏建軍[15] - 公司注册地址为中国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朝阳南大街2266号、2299号[15] - 公司办公地址在中国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朝阳南大街2266号,邮编071000 [15] - 公司网址为www.gwm.com.cn [15] - 公司业务包括汽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101] 报告期相关信息 - 报告期指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1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人民币12,692,204,172.58元[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母公司报表期末未分配利润为人民币43,272,339,677.50元[5] - 公司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45元(含税)[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总股数为8,556,164,379股,包括A股6,237,388,379股,H股2,318,776,000股[17] - 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20,219,547.23万元,较2023年的17,321,207.68万元增长16.73%[24] - 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69,220.42万元,较2023年的702,155.97万元增长80.76%[24] - 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73,524.83万元,较2023年的483,369.88万元增长101.40%[2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778,262.63万元,较2023年的1,775,378.90万元增长56.49%[24] - 2024年营业总成本为19,211,843.02万元,较2023年的16,770,826.40万元增长14.56%[24] - 2024年营业成本为16,274,675.39万元,较2023年的14,177,209.26万元增长14.79%[24] - 2024年税金及附加为740,941.74万元,较2023年的598,625.39万元增长23.77%[24] - 2024年销售费用为783,034.30万元,较2023年的728,641.23万元增长7.47%[24] - 2024年研发费用为928,436.73万元,较2023年的805,425.26万元增长15.27%[24] - 2024年营业利润为1392086.33元,较2023年增长93.32%[25] - 2024年净利润为1269243.93元,较2023年增长80.73%[25] - 2024年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898782.41元,较2023年末增长15.31%[25]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49元/股,较2023年增长81.71%[28]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20%,较2023年增加6.59个百分点[28]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9941182122.90元,为四个季度中最高[30]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956955903.51元[33] - 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务工具投资,期初余额4112386017.05元,期末余额14181400741.40元,变动10069014724.35元[3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款项融资-应收票据,期初余额28923599369.45元,期末余额41099767102.54元,变动12176167733.09元[36] - 2024年公司销量123.45万辆,同比增长0.37%,营业总收入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6%[40] - 2024年销售费用78.30亿元,同比增长7.47%,管理费用47.56亿元,同比增长0.45%,研发费用92.84亿元,同比增长15.27%[48] - 2024年毛利394.49亿元,同比增长25.47%,所得税费用15.91亿元,同比增长98.56%[48]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6%,基本每股收益1.49元,同比增长81.71%[48] - 2024年毛利率19.51%,较2023年增加1.36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占比3.87%,减少0.3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比2.35%,减少0.38个百分点[48] - 2024年末流动资产1334.35亿元,流动负债1222.29亿元[51]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1382.70亿元,权益总额789.96亿元,资本负债比率175.03%;2023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1327.62亿元,权益总额685.09亿元,资本负债比率193.79%[5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取得短期借款66.65亿元,长期借款(含一年内到期的)88.83亿元[56] - 2024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46.49亿元、应收账款60.13亿元等;2023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33.36亿元、应收账款49.49亿元等[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84915名,2023年12月31日为82439名;员工成本总额(不含股权激励成本)占2024年营业总收入的9.47%,2023年为10.60%[59] - 2024年来源于本国的对外交易收入1210.49亿元,来源于其他国家的811.46亿元;2023年来源于本国的1196.01亿元,来源于其他国家的536.11亿元[62] - 2024年12月31日位于本国的非流动资产690.73亿元,位于其他国家的48.14亿元;2023年12月31日位于本国的675.16亿元,位于其他国家的47.92亿元[63] - 2024年新车销量123.45万辆,同比增长0.37%;海外年销售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1%;新能源车型累计销售32.22万辆,同比增长25.65%;国内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43.99%;营业收入2021.95亿元[66] - 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营业利润139.21亿元,同比增长93.3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6%[113] - 营业成本1627.47亿元,同比增长14.79%;销售费用78.30亿元,同比增长7.47%;管理费用47.56亿元,同比增长0.45%;研发费用92.84亿元,同比增长15.27%[11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77.83亿元,同比增长56.49%;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232.96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21.78亿元,同比下降1257.55%[115] - 汽车行业营业收入1996.14亿元,营业成本1608.31亿元,毛利率19.43%,同比增加1.24个百分点[121] - 销售汽车营业收入1754.89亿元,营业成本1413.27亿元,毛利率19.47%,同比增加1.73个百分点[121] - 国内营业收入1193.55亿元,营业成本956.31亿元,毛利率19.88%,同比增加4.36个百分点;国外营业收入802.59亿元,营业成本651.99亿元,毛利率18.76%,同比下降7.25个百分点[121] - 皮卡生产量165884辆,同比下降14.57%;销售量175057辆,同比下降13.07%;库存量10346辆,同比下降38.88%[123] - SUV生产量975056辆,同比增长2.92%;销售量989053辆,同比增长7.95%;库存量87694辆,同比下降2.34%[123] - 轿车及其他生产量66751辆,同比下降41.80%;销售量70418辆,同比下降37.33%;库存量7098辆,同比下降35.66%[123] - 汽车行业成本中原材料、人工工资、折旧能源等本期金额1608.31亿元,占总成本比例98.82%,同比增长14.82%[124] - 整车成本本期金额为1413.27亿元,占总成本比例86.84%,较上年同期增长12.08%[126]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99.3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91%,关联方销售额为0[128]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60.7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7.95%,关联方采购额46.7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31%[132] - 2024年销售费用78.30亿元,较2023年增长7.47%;管理费用47.56亿元,增长0.45%;研发费用92.84亿元,增长15.27%;财务费用9116.45万元,因汇率波动由负转正[136]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104.4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5.17%,资本化比重49.59%,同比减少5.33%[138][13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7.83亿元,较2023年增长56.49%[142]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32.96亿元,主要因购买理财产品增加[142]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1.78亿元,较2023年下降1257.55%,主要因偿还银行借款增加[14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141.8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53%,较上期期末增长244.85%,主要因购买基金及理财产品增加[146]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410.9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8.92%,较上期期末增长42.10%,主要因票据贴现减少[146] - 预付款项本期期末数为19.4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0.89%,较上期期末减少49.86%,主要因预付货款及税款减少[147] - 其他应收款本期期末数为33.8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56%,较上期期末增长60.10%,主要因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加[147] - 合同资产本期期末数为2648.05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01%,较上期期末减少49.28%,因逐步回收新能源补贴[149] - 境外资产规模为400.4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8.43%[157] - 货币资金年末账面价值34.70亿元受限,原因是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等[160] - 应收票据年末账面价值7.88亿元受限,用于开具应付票据等[160] - 应收款项融资年末账面价值270.90亿元受限,用于开具应付票据[160] - 现有产能合计324.43亿元[160] - 各工厂产能利用率分别为保定78.02%、天津35.51%、重庆134.02%、荆门159.40%、俄罗斯165.61%[162] - 新能源汽车本年累计销量322,202辆,同比增长25.65%;产量325,389辆,同比增长21.57%[169] - 新能源汽车收入为64,334,271,375.53元[170] - 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务对外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总收入比例为6.35%[1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1,155,137.20万元,较年初增加80,024.99万元,增幅7.44%[171]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末合计为57,011,211,554.22元[173] - 集团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期限内任一时刻最高合约价值不超200亿元,预计动用资金余额不超35亿元[175] - 俄罗斯哈弗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本年净利润为1,343,367,529.36元,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本年净利润为1,726,678,238.87元[177] - 公司2024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6.92亿元[1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母公司报表期末未分配利润为432.72亿元[197] - 公司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45元(含税)[19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哈弗品牌全年累计销售707104辆[69] - 2024年坦克品牌全年累计销售232195辆,同比增长42.57%[70] - 2024年魏牌全年累计销售55,539辆,
长城汽车(02333)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3-28 22:4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魏建軍[20] - 公司注册地址在中国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朝阳南大街2266号、2299号[20] - 公司办公地址在中国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朝阳南大街2266号,邮政编码071000 [20] - 公司网址是www.gwm.com.cn [20] - A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股份代號601633 [16] - H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股份代號02333(港幣櫃台)及82333(人民幣櫃台)[16] - 报告期指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个月[18] - 公司业务包括汽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106] - 公司在中国9个城市、全球7个国家13个区域设立研发机构,聚焦智能及动力技术[107] - 公司与500多家生态合作伙伴在多领域合作,贯通产业链[108] - 公司依托“生态出海”战略,加速全球化进程,完成差异化产品布局[109] - 公司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以特色企业文化护航发展[110] - 公司推动以用户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强化用户体验[111] - 公司依托森林生态体系,深度垂直整合产业链[112] - 公司全栈自研第三代智慧空间系统Coffee OS 3,开发无高精地图全场景城市NOA[114] - 公司品类覆盖多类型车辆,拥有多种动力形式[115] - 公司以“精益求精”质量文化为基石,提升质量管理水平[116] - 集团主要从事SUV、轿车、皮卡及汽车零部件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分销[193]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或之前年度在中国成立的子公司均为有限责任公司[194] - 公司章程或公司法无优先购买权条文[2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692,204,172.58元[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母公司报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为人民币43,272,339,677.50元[2] - 2024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45元(含税)[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总股数为8,556,164,379股,包括A股6,237,388,379股,H股2,318,776,000股[22] - 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20,219,547.23万元,较2023年的17,321,207.68万元增长16.73%[29] - 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69,220.42万元,较2023年的702,155.97万元增长80.76%[29] - 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973,524.83万元,较2023年的483,369.88万元增长101.40%[29]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2,778,262.63万元,较2023年的1,775,378.90万元增长56.49%[29] - 2024年营业总成本为19,211,843.02万元,较2023年的16,770,826.40万元增长14.56%[29] - 2024年营业成本为16,274,675.39万元,较2023年的14,177,209.26万元增长14.79%[29] - 2024年税金及附加为740,941.74万元,较2023年的598,625.39万元增长23.77%[29] - 2024年销售费用为783,034.30万元,较2023年的728,641.23万元增长7.47%[29] - 2024年研发费用为928,436.73万元,较2023年的805,425.26万元增长15.27%[29] - 2024年营业利润为1392086.33元,较2023年的720096.66元增长93.32%[30] - 2024年末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898782.41元,较2023年末的6850061.44元增长15.31%[30]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1.49元/股,较2023年的0.82元/股增长81.71%[33]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20%,较2023年增加6.59个百分点[33]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9941182122.90元,为四个季度中最高[35]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956955903.51元,高于2023年的2187860849.73元[38] - 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债务工具投资,2024年期初余额为4112386017.05元,期末余额为14181400741.40元,变动10069014724.35元[41]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款项融资-应收票据,2024年期初余额为28923599369.45元,期末余额为41099767102.54元,变动12176167733.09元[41] - 2024年衍生金融负债期初余额为 - 84400226.04元,期末余额为 - 51491477.50元,变动32908748.54元[41] - 2024年公司销量123.45万辆,同比增长0.37%,营业总收入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6%[45] - 2024年销售费用78.30亿元,同比增长7.47%,管理费用47.56亿元,同比增长0.45%,研发费用92.84亿元,同比增长15.27%[53] - 2024年毛利394.49亿元,同比增长25.47%,所得税费用15.91亿元,同比增长98.56%[53] - 2024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6%,基本每股收益1.49元,同比增长81.71%[53] - 2024年毛利率19.51%,较2023年增加1.36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占比3.87%,减少0.3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比2.35%,减少0.38个百分点[53] - 2024年末流动资产1334.35亿元,流动负债1222.29亿元[56] - 2024年交易性金融资产141.81亿元,较2023年的41.12亿元大幅增加;预付款项19.42亿元,较2023年的38.73亿元减少[56] - 2024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1382.70亿元,权益总额789.96亿元,资本负债比率175.03%;2023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1327.62亿元,权益总额685.09亿元,资本负债比率193.79%[5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取得短期借款66.65亿元,长期借款(含一年内到期的)88.83亿元[61] - 2024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46.49亿元、应收账款60.13亿元等;2023年12月31日货币资金33.36亿元、应收账款49.49亿元等[6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雇员84915名,2023年12月31日为82439名;员工成本总额(不含股权激励成本)占2024年营业总收入的9.47%,2023年为10.60%[64] - 2024年来源于本国的对外交易收入1210.49亿元,来源于其他国家的811.46亿元,合计2021.95亿元;2023年来源于本国的1196.01亿元,来源于其他国家的536.11亿元,合计1732.12亿元[67] - 2024年12月31日位于本国的非流动资690.73亿元,位于其他国家的48.14亿元,合计738.8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位于本国的675.16亿元,位于其他国家的47.92亿元,合计723.09亿元[68] - 2024年新车销量123.45万辆,同比增长0.37%;海外年销售45.41万辆,同比增长44.61%;新能源车型累计销售32.22万辆,同比增长25.65%;国内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43.99%;营业收入2021.95亿元[71]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营业利润139.21亿元,同比增长93.3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6%[118] - 营业成本1627.47亿元,同比增长14.79%;销售费用78.30亿元,同比增长7.47%;管理费用47.56亿元,同比增长0.45%;研发费用92.84亿元,同比增长15.27%[1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7.83亿元,同比增长56.49%;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32.96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1.78亿元,同比下降1257.55%[120] - 汽车行业营业收入1996.14亿元,营业成本1608.31亿元,毛利率19.43%,同比增加1.24个百分点[126] - 销售汽车营业收入1754.89亿元,营业成本1413.27亿元,毛利率19.47%,同比增加1.73个百分点[126] - 国内营业收入1193.55亿元,营业成本956.31亿元,毛利率19.88%,同比增加4.36个百分点;国外营业收入802.59亿元,营业成本651.99亿元,毛利率18.76%,同比下降7.25个百分点[126] - 皮卡生产量165884辆,同比下降14.57%;销售量175057辆,同比下降13.07%;库存量10346辆,同比下降38.88%[128] - SUV生产量975056辆,同比增长2.92%;销售量989053辆,同比增长7.95%;库存量87694辆,同比下降2.34%[128] - 轿车及其他生产量66751辆,同比下降41.80%;销售量70418辆,同比下降37.33%;库存量7098辆,同比下降35.66%[128] - 汽车行业成本构成项目本期金额1608.31亿元,占总成本比例98.82%,较上年同期增长14.82%[129] - 整车成本本期金额为1413.27亿元,占总成本比例86.84%,较上年同期变动12.08%[131]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99.32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91%,关联方销售额为0[133]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60.7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7.95%,关联方采购额46.7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31%[137] - 2024年销售费用78.30亿元,较2023年变动7.47%;管理费用47.56亿元,较2023年变动0.45%;研发费用92.84亿元,较2023年变动15.27%;财务费用9116.45万元,2023年为 -1.26亿元[141] - 2024年研发投入总额104.4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5.17%,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49.59%,同比减少5.33%[143][14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7.83亿元,较2023年变动56.49%[147]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32.96亿元,主要因购买理财产品增加[147]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1.78亿元,较2023年变动 -1257.55%,主要因偿还银行借款增加[147]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14,181,400,741.40元,占总资产比例6.53%,较上期期末变动244.85%,因购买基金及理财产品增加[151]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41,099,767,102.54元,占总资产比例18.92%,较上期期末变动42.10%,因票据贴现减少[151] - 预付款项本期期末数为1,941,672,577.74元,占总资产比例0.89%,较上期期末变动 - 49.86%,因预付货款及税款减少[152] - 其他应收款本期期末数为3,384,567,614.14元,占总资产比例1.56%,较上期期末变动60.10%,因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加[152] - 境外资产为40,049,781,084.18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8.43%[162] - 货币资金年末账面价值3,470,977,563.95元受限,原因是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等[165] - 应收票据年末账面价值788,657,746.41元受限,用于开具应付票据等[165] - 应收款项融资年末账面价值27,090,939,719.12元受限,用于开具应付票据[165] - 长期应收款年末账面价值923,996,15
【乘联分会论坛】2025年2月皮卡市场分析
乘联分会· 2025-03-27 16:34
皮卡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2月全国皮卡生产3.8万辆,同比增长32%,1-2月累计生产7.5万辆,同比增9.1% [2] - 2025年2月皮卡销售4.3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18%,1-2月累计销售8万辆,同比增长3% [2] - 长城汽车保持领军地位,与江铃汽车、郑州日产、江西五十铃形成"一超三强"格局 [2] - 皮卡出口表现强劲:2025年2月出口2.0万辆(同比+46%,环比+8%),1-2月累计出口3.8万辆(同比+38%),出口占比提升至48% [2][10] 新能源皮卡发展 - 2024年新能源皮卡销量1.3万辆(同比+59%),2025年2月销量0.2万辆(同比+299%,环比+25%),1-2月累计0.4万辆(同比+166%) [3] - 吉利雷达电动皮卡单月销量940辆,长安增程皮卡769辆,电动化趋势加速 [3] - 电动皮卡受益于商用车路权提升和乘用化需求,未来增长潜力大 [3][15] 区域市场特征 - 西南(25.4%)、西北(21.4%)合计占比近50%,是核心市场;东部华北(9.1%)、华东(5.9%)份额下滑 [16][19] - 重庆、成都、乌鲁木齐等西部城市销量领先,北京因牌照限制需求增长81% [32] - 县乡市场占比42.7%,大城市需求受电动皮卡推动有所改善 [20][22] 竞争格局分析 - 长城汽车国内零售份额近50%,出口累计第一;上汽大通、长安汽车依托出口快速崛起 [25][30] - 头部厂商挤压尾部企业,上汽大通出口体系优势显著,江淮、江铃等表现分化 [25][27] - 皮卡用途多元化:工程建筑(43%)、市政电力(21%)、越野玩车(15%)构成主要需求 [33] 历史走势与季节性 - 2021年销量达峰值55万辆(同比+14%),2024年恢复至51.6万辆(同比+1%),2025年开局平稳 [8][10] - 春节后3-12月为传统旺季,与房地产、工程项目采购周期相关 [7] - 出口自2021年起爆发式增长,2021-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43%,但近期增速放缓 [10][12]
汽车行业周报(25年第12周):3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同比增长9%,特斯拉机器人量产在即【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3-26 11:25
月度产销数据 - 3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185万辆 同比+9.1% 环比+33.7% [2] - 2月乘用车批发176.7万辆创历史新高 同比+33.8% 环比-16.0% [2] - 1-2月累计批发386.5万辆 同比+12.7% [2] 周度市场表现 - 3月10-16日乘用车上牌41.43万辆 同比+21.5% 环比+16.2% [2] - 同期新能源上牌22.18万辆 同比+38.6% 环比+10.0% [2] - 3月累计上牌77.09万辆 同比+18.8% 新能源占比54.9% [2] 行业成本与库存 - 浮法玻璃/铝锭/锌锭价格同比-33.4%/+8.9%/+14.6% [2] - 2月经销商库存系数1.61 环比+15.0% 同比-7.5% [2] 技术创新动态 - BYD发布1MW"兆瓦闪充"技术 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7公里 [2] - 理想推出MindVLA自动驾驶架构 目标实现类人认知能力 [3] - 极氪千里浩瀚智驾系统首发 含全球首个连续避障功能 [3] 重点车型发布 - 二代哈弗枭龙MAX预售13.88-17.68万元 主打四驱电混 [4][5] - 腾势N9上市38.98-44.98万元 定位科技安全旗舰SUV [6] - 零跑B10预售10.98-13.98万元 搭载双AI大模型座舱 [8] - 问界M8/M9 12小时订单超4.15万台 [9] 企业业绩与规划 - 小米2024年营收3659亿元 同比+35% 汽车目标2025年交付35万辆 [7] - 特斯拉计划2025年试产人形机器人5000台 2026年扩至5万台 [10] - 小鹏人形机器人拟2026年实现L3级量产 [18] 产业链投资布局 - 广东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 [20] - 赛力斯成立AI及机器人技术公司 注册资本5000万元 [12] - 华为注册"MATEROBOT"机器人商标 覆盖多场景应用 [13] 政策支持方向 - 中办国办推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技术商业化应用 [21] - 四川省拟出台AI产业专项支持政策 [19] - 深圳计划突破智算芯片/高阶智驾等核心技术 [24]
蜂巢能源1-2月出货同比爆增130%
高工锂电· 2025-03-20 19:59
蜂巢能源电池出货量增长 - 2025年1-2月公司电池出货量达5.374GWh,同比增长130%,实现"年度翻倍"目标 [1][2] - 1月出货量2.806GWh,2月出货量2.568GWh,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2] - 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产品技术创新和细分市场开拓 [2] 短刀电池技术优势 - 采用创新叠片工艺,相比传统卷绕工艺具有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和更优安全性能 [2] - 模块化设计提升电池包灵活性和兼容性,适配多样化车型需求 [2] - 第三代蜂行短刀电池于2025年1月正式发布 [2] - 已获吉利、长城、斯特兰蒂斯等主流车企热门车型采用 [2] 越野车市场表现 - 针对越野车型推出堡垒越野电池产品,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 [3] - 搭载该电池的坦克500Hi4-Z上市首月销量突破13万辆 [3] - 2025款坦克300 Hi4-T同样采用堡垒越野电池 [4] - 该电池通过严苛环境测试,适应各种越野工况 [4] - 已累计出货26.5万套,装机量全球第一 [4]
【月度排名】2025年2月零售销量排名快报
乘联分会· 2025-03-11 16:39
2025年2月乘用车市场概况 - 2025年2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1382万辆 同比增长256% 环比下降264% [1] - 1-2月累计销量3176万辆 同比增长11% 反映行业整体温和复苏 [1] - 政策环境以"整治内卷式竞争 提振汽车消费"为主基调 叠加"双新政策"延续 车企主动稳定价格体系 消费者心态平稳 [2] - 由于2024年2月低基数效应 本月实现罕见"节后开门红" 批零两端同比均大幅增长 [2] 厂商批发销量表现 单月排名(2025年2月) - 比亚迪以318233辆蝉联榜首 同比暴涨1614% 市场份额达178% [3] - 吉利汽车以204910辆位列第二 同比增长839% 份额115% [3] - 奇瑞汽车173604辆居第三 同比增260% 但增速显著低于头部企业 [3] - 上汽通用五菱同比增幅597% 表现亮眼 而长城汽车销量几乎零增长 [3] 累计排名(2025年1-2月) - 比亚迪累计614679辆 同比904% 份额157% 领先优势持续扩大 [5] - 吉利汽车471647辆 同比452% 奇瑞394020辆 同比175% 形成第二梯队 [5] - 传统合资车企表现分化:一汽大众同比-68% 上汽大众同比-126% 反映燃油车市场持续萎缩 [5] - 特斯拉中国同比-287% 市场份额降至24% 新能源领域面临激烈竞争 [7] 厂商零售销量表现 单月排名(2025年2月) - 比亚迪零售205711辆 同比732% 份额146% 新能源转型成效显著 [7] - 吉利汽车179990辆 同比1068% 增速超行业均值 份额达128% [7] - 一汽大众9800辆 同比59% 是前十中唯一正增长合资品牌 [7] - 长安汽车79467辆 同比-85% 成为TOP5中唯一下滑企业 [7] 累计排名(2025年1-2月) - 吉利汽车以419934辆 同比531% 反超比亚迪成为零售冠军 [9] - 比亚迪405953辆 同比246% 增速低于批发端 反映库存策略差异 [9] - 长安汽车同比-284% 上汽大众同比-68% 传统车企转型压力凸显 [9] - 华晨宝马同比-217% 豪华车市场增速放缓 [10] 新能源细分市场 - 比亚迪新能源零售205711辆 同比732% 占据292%市场份额 龙头地位稳固 [10] - 吉利新能源93309辆 同比1975% 增速仅次于比亚迪 份额提升至132% [10] - 新势力表现分化:小鹏汽车同比6103% 零跑汽车同比2605% 而特斯拉中国同比-112% [10][11] - 小米汽车作为新进入者 首月即实现23728辆销量 市场份额达34% [11]
县城什么车卖得好
投资界· 2025-02-05 17:36
汽车文化与县域市场观察 - 春节期间汽车成为社交话题焦点,小米SU7车模和问界M9灯光秀引发广泛讨论 [5] - 下沉市场婚庆场景中,比亚迪仰望U8的"坦克掉头"功能被包装为"一步九回头",问界系列因灯光秀显示福字功能受青睐 [5] - 县域消费者购车更看重"坦克掉头"和"灯光秀"等可视化功能,而非冰箱彩电等配置 [5] 县城新能源品牌竞争格局 - 商场展区半年内轮换展示岚图/理想/丰田/零跑/蔚来,但华为门店的问界凭借品牌依赖持续吸引客流 [7] - 华为门店日常看车人数达数十人,远超商场展台的蔚来 [8] - 小米SU7通过手机门店曝光获得年轻用户关注,本地提车视频曝光量达几十万次 [8] - 手机厂商造车优势在于利用现有品牌势能实现精准覆盖和饱和营销 [8] 县域用车场景差异 - 小区地库以燃油豪华车为主,保时捷帕拉梅拉和BBA常见,同时存在长城WEY蓝山等自主高端车型 [10] - 比亚迪和特斯拉因高销量在县域常见,但被当地称为"陆地流氓"和"邪恶大鼠标" [11] - 实际路上新能源车占比仅约8.9%,与官方50%渗透率数据存在差距 [11] - 京A牌照在县域被视为身份象征,催生租牌灰色产业链,短租3年价格4.5万元 [11] 县域消费者用车模式 - 出现"老家+工作地"双车配置趋势,打工人在工作地购买低价新能源车,老家保留燃油车 [11][12] - 部分新能源车厂员工因质量顾虑选择二手燃油车,坦言"自己产的车不敢买" [13] - 消费者购买第二辆车有时仅为占车位或充电桩,反映基础设施不足 [13] 县域市场发展瓶颈 - 充电桩安装受限、换电站缺失导致新能源车使用不便 [14] - 消费者因充电焦虑不敢开新能源车上高速 [14] - 售后服务网点不足影响购买决策,部分品牌在县域仅华为门店覆盖较好 [14] - 县域需求更注重实用功能如省油耐用,而非半幅方向盘等设计 [14] - 特殊用车场景如挪车方式差异暴露现有车型功能不足 [14]
长城汽车:2024全年和4季度业绩大致符合预期,坦克品牌销量和出口表现亮丽
交银国际证券· 2025-01-16 09:27
投资评级 - 长城汽车 (2333 HK) 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为 17.36 港元,潜在涨幅为 30.3% [1][6] 核心观点 - 2024 年长城汽车业绩强劲,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124 亿-13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6.60%-85.14% [6] - 2024 年 4 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为 22.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2.1% [6] - 坦克品牌销量增长显著,2024 年销量达 23.1 万辆,同比增长 42.12%,成为公司盈利的重要贡献 [6] - 2024 年长城汽车出口销量达 45.31 万辆,同比增长 43.39%,20 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提升至 25.1% [6] - 2025 年长城汽车计划推出多款新车型和技术平台,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包括坦克 500 Hi4-Z 等 [6] 财务数据 - 2024 年预计收入为 2021.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6.7%,净利润为 124.13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6.8% [5] - 2025 年预计收入为 2314.1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4.5%,净利润为 151.6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2.2% [5] - 2024 年每股盈利预计为 1.45 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6.8%,市盈率为 8.7 倍 [5] - 2024 年股息率为 4.4%,2025 年预计提升至 5.3% [5] 市场表现 - 长城汽车 52 周股价高位为 16.94 港元,低位为 7.68 港元,市值为 2012.41 亿港元 [4] - 2024 年长城汽车股价年初至今变化为 -2.49%,200 天平均价为 12.50 港元 [4] 行业对比 - 交银国际覆盖的汽车行业中,长城汽车的目标价涨幅为 30.3%,高于九号公司 (8.0%) 和雅迪控股 (9.1%),但低于比亚迪股份 (47.6%) 和蔚来汽车 (84.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