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集团(02888)

搜索文档
渣打集团(02888.HK)8月29日耗资739万英镑回购53.8万股
格隆汇· 2025-09-01 18:26
公司回购动态 - 渣打集团于2025年8月29日耗资739万英镑回购53.8万股 [1]
渣打集团(02888)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9-01 18:20
FF305 翌日披露報表 (股份發行人 ── 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變動、股份購回及/或在場内出售庫存股份) 表格類別: 股票 狀態: 新提交 公司名稱: 渣打集團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1日 如上市發行人的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出現變動而須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主板上市規則》」)第13.25A條 /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GEM證券 上市規則》(「《GEM上市規則》」)第17.27A條作出披露,必須填妥第一章節 。 | 第一章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 是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2888 | 說明 | | | | | | | | A. 已發行股份或庫存股份變動 | | | |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變動 | | 庫存股份變動 | | | | | 事件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 ...
中原按揭:8月香港现楼按揭宗数6629宗 环比回升22% 创近两年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17:12
现楼按揭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现楼按揭登记量达6,629宗 较7月5,429宗按月回升22.1% 创23个月新高[1][2] - 增长动力来自楼市交投畅旺及新居屋入伙 高宏苑贡献约850伙 安柏苑约120伙[1] - 首8个月现楼按揭累计39,842宗 按年增长18.2%[3] 银行现楼按揭竞争格局 - 前四大银行市占率合计77.5% 较上月提升4.3个百分点[2] - 中银香港以33.8%市占率居首 按月增2.5个百分点 连续11个月保持冠军[2] - 汇丰银行市占率23%排名第二 恒生银行13.7%第三 渣打银行7%第四[2] 楼花按揭市场动态 - 8月楼花按揭登记376宗 较7月下降52.6% 创三个月新低[3] - 主要因朗天峰项目上月集中登记 SIERRA SEA项目贡献约140宗[3] - 首8个月楼花按揭累计4,314宗 按年大幅增长90.5%[3] 银行楼花按揭竞争格局 - 中银香港市占率30.1% 按月增3.4个百分点 超越汇丰重夺首位[3] - 汇丰银行市占率25.5%降至第二 恒生银行13.8%第三 渣打银行8.5%第四[3] 市场驱动因素 - 5-7月拆息下跌带动按息下调 减轻供楼负担[1] - 转买为租及买楼收租需求持续活跃 金融市场造好提振信心[1] - 美国减息预期及施政报告潜在利好政策支撑市场势头[1]
2025港交所上市公司多元包容指数DIIndex研究报告与100强榜单
搜狐财经· 2025-09-01 08:35
核心观点 - 香港760家市值超50亿港元上市公司多元包容(D&I)平均得分48.52分(满分100),中位数47.11分,呈现"初步发展,分化明显"格局[1][13] - 28%公司得分低于40分,51%公司处于40-60分区间,仅7%公司超过70分[1][44] - 金融行业表现领先,银行业得分65.8分,非银金融业得分62.5分,房地产(45.6分)和电子(43.2分)行业落后[2][13] - 公司规模与D&I表现呈正相关,恒生指数成分股等大型企业平均得分更高[1][47] 评估框架与方法论 - 评估框架融合ISO 30415:2021国际标准与港交所ESG指引,涵盖多元化、公平性、包容性、人员发展四大支柱及34项细分指标[1][12][29] - 采用百分位排名法对定量指标评分,对定性指标采用基础赋值加文本分析加分的机制[33] - 权重分配遵循治理层级优先、结果导向和实质性与前瞻性三大原则[34] - 数据缺失处理采取审慎原则,强制性披露指标缺失给0分,自愿披露指标缺失给中性偏低分数[33] 多元化支柱表现 - 董事会女性占比17.5%,未达30%的"关键少数"门槛[2][13] - 女性高管占比仅18.9%,存在明显的"玻璃天花板"现象[2][13] - 独立董事占比作为重要评估指标,采用百分位排名法评分[35] - 多数公司有董事会多元化政策但缺乏具体量化目标[1] 公平性支柱表现 - 超90%公司有性别平等政策和机会平等政策[2][37] - 性别薪酬比率数据几乎空白,披露率极低[1][2][38] - 平等对待中小企业指标数据普遍缺失[38] - 首席执行官薪酬比例采用逆向百分位排名法评分[38] 包容性支柱表现 - 基础女性关怀政策普及,但女性领导力提升措施稀缺[2] - 超85%公司有员工心理健康援助措施[2][38] - 部分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悬殊[2] - 女性哺乳便利保障、女性三期制度执行情况等基础福利指标采用基础赋值法评分[38] 人员发展支柱表现 - 超95%公司有人才发展机制和员工晋升政策[2][38] - 员工培训投入和流失率差异大,部分企业流失率超30%[2][38] - 员工流失率作为负向指标采用逆向百分位排名法评分[38] - 员工平均培训时长采用百分位排名法评分[39] 行业表现差异 - 金融业基础好但高管晋升存在障碍,科技行业包容性强但董事会多元化不足[2] - 公用事业得分58.3分,综合类得分55.1分,表现稳健[2] - 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和人才结构深刻塑造了多元包容表现形态[13] - 银行业在多元化支柱得分92.1分(汇丰控股),表现突出[54] 领先企业特征 - 汇丰控股得分85.3分,友邦保险得分83.7分,渣打集团得分82.1分位列前三[1][54] - 领先企业治理完善,独立董事占比高,国际化程度高[1][13] - 金融企业在50强中占据显著席位,体现行业优势[55] - 领先企业重视人力资本投入,信息披露详尽透明[1][13] 改进方向与建议 - 企业应强化治理层承诺、数据驱动决策、嵌入人力资源全流程[2] - 需要提升性别薪酬比率、残疾员工比例等实质性指标披露率[1] - 投资者应将D&I评估纳入投资框架,开展行业内对比[2] - 以ISO 30415为指引,建立自上而下的多元包容治理架构[14]
中国资产,超配!
证券时报· 2025-08-31 21:11
国际投行对中国经济及资产观点 - 多家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全年增长预测 对中国资产配置建议从中性转向超配[1] - 高盛维持中国股票增持立场 渣打银行维持中国股票超配评级[1] - 对冲基金以7周来最快速度净买入中国股票 中国成为8月全球对冲基金净买入量最大市场[1] 外资机构配置中国资产原因 - 外部因素:中国较好应对贸易紧张局势影响[1] - 国内因素:出台稳定经济增长政策包括新生儿补贴 预计第四季度将有更多政策支持[1] 外资实际投资动向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其中5-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1] 第四季度展望 - 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2] - 外资认为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 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2]
中国资产,超配!
证券时报· 2025-08-31 20:26
国际投行对中国经济及资产的观点 - 多家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全年增长预测 对中国资产配置建议从中性转向超配[1] - 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立场 渣打银行维持对中国股票超配评级[1] 支持中国资产配置的因素 - 外部因素包括中国较好应对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3] - 国内因素包括更多稳定经济增长状况的政策 如新生儿补贴[3] - 预计第四季度将有更多政策支持[3] 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实际投资行动 - 对冲基金以7周来最快速度净买入中国股票 中国是8月份全球对冲基金净买入量最大的市场[5] - 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5月和6月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5] 外资金融机构对第四季度的展望 - 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7] - 外资认为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 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7]
看好市场前景 外资持续“做多”中国资产
财联社· 2025-08-31 17:06
国际投行对中国经济及资产的观点 - 多家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全年增长预测 对中国资产配置建议从中性转向超配[1] - 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立场 渣打银行维持对中国股票超配评级[1] - 对冲基金以7周来最快速度净买入中国股票 中国是8月份全球对冲基金净买入量最大的市场[1] 外资对中国市场的资金流入情况 - 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5月和6月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2] - 外资机构持有A股市值约2.5万亿元 较去年年底2.31万亿元增长8%[2] - 上周主动外资自去年10月以来首度流入A股近2000万美元 被动外资加速流入整体达9.6亿美元[10] 外资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看法 - 渣打银行认为中国较好应对贸易紧张局势 国内政策支持稳定经济增长包括新生儿补贴[1] - 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 认为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2] - 外资机构调研呈现高频次深交流长跟踪特征 对重点标的调研周期长达一至两年[11][13] 外资配置的行业偏好 - QFII二季度新进374只个股 增持157只个股 行业集中在化工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力设备[3] - 外资聚焦高端制造科技创新与消费等贴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主线的领域[3] - 科技创新是外资金融机构研报高频词 包括AI算力国产替代创新药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4] - 汇丰银行持续看好消费板块机会 新消费赛道随Z世代消费力提升展现结构性增长机会[4] 外资调研与投资布局 - 外资机构加大A股上市公司调研力度 今年以来680家外资机构累计调研超5620次[7] - 调研重点包括AI国产算力替代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企业出海新消费模式转型[5] - 调研结果落点为真金白银实际投入 被外资重点调研公司出现在外资重仓股名单中[8] - 外资带全球投资者实地考察中国产业链崛起 调研范围覆盖北上广深及二三线城市[7]
超配!看好中国市场前景,外资持续“做多”中国资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16:35
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观点 - 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增持立场 [2] - 渣打银行维持对中国股票超配评级 [2] - 对冲基金以7周来最快速度净买入中国股票 [2] - 中国是8月份全球对冲基金净买入量最大的市场 [2] 外资投资数据表现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2] - 5月及6月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 [2] 信用评级状况 - 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及展望稳定不变 [2]
“真金白银”投入 “创新”成高频词 | 观察·外资持续给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央视网· 2025-08-31 13:25
国际投行对中国经济及资产的观点 - 多家国际投行上调中国经济全年增长预测并对中国资产配置建议从中性转向超配 [1] - 高盛维持中国股票增持立场 渣打银行维持中国股票超配评级 [3] - 对冲基金以7周来最快速度净买入中国股票 中国成为8月全球对冲基金净买入量最大市场 [5] 外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其中5月和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7] -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二季度新进374只个股并增持157只个股 [12] - 外资机构2025年调研A股公司呈现高频次深交流长跟踪特征 年内680家外资机构累计调研超5620次 [17] 外资关注的中国行业与领域 - 外资聚焦高端制造科技创新与消费等贴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主线的领域 [10] - QFII持仓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工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领域 [12] - 科技创新成为外资研报高频词 重点关注AI算力国产替代创新药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 [13] 外资对中国消费市场的看法 - 汇丰银行认为促进消费政策支持有望延续并持续看好消费板块机会 [13] - 新消费赛道随Z世代消费力提升将展现结构性增长机会 [13] - 外资关注中国企业出海及新消费模式转型等微观领域 [16] 外资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展望 - 标普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A+和展望稳定不变 [9] - 外资认为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 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 [9] - 外资对第四季度普遍持乐观态度并加大对中国上市公司调研力度 [9][14]
9月非农会再来一次“大幅下修”,打开“50基点降息”大门吗?
美股IPO· 2025-08-31 09:54
核心观点 -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可能被系统性高估 每月虚增4万至7万个岗位 年度累计偏差达55万至80万岗位 9月9日劳工部基准修正可能触发美联储50基点降息[1][2][5] 数据偏差原因 - 出生-死亡模型失真:基于模型预估而非企业实际登记数据 系统性高估新企业创造岗位 高盛测算2024年下半年每月平均高估4.5万个岗位[2][3] - 新企业贡献被夸大:实际新公司仅贡献20%新增岗位 远低于BLS假设 2024年新设企业创造岗位数量仅为2022年的不到20%[6] - 非法移民减少:劳动力人口被系统性高估 移民放缓导致实际岗位需求下降 但BLS仍按旧假设估算[2][8] - 季节性调整模型误判:将真实趋势变化错误归类为季节波动 导致后期数据下修[9] - 历史修正规律:经济放缓时期原始就业数据通常被下修 1979年以来每次经济衰退均出现此现象(除1次例外)[10] - 医疗行业数据矛盾:ADP数据显示医疗行业就业增长弱于BLS报告 过去三个月BLS可能夸大医疗行业贡献[11] - 住户调查偏差:高估美国人口增长约100万人/年 导致每月就业数据被高估约5万个岗位[12] 基准修正影响 - 修正依据:采用QCEW和BDM数据(基于企业实际失业保险缴纳记录)作为黄金标准 权威性远超抽样制非农数据[3][6] - 修正幅度:预计一次性下调55万至80万个岗位 相当于每月7万岗位的年度累计偏差[2][6] - 政策影响:若修正幅度类似2023年9月(下修80万岗位) 美联储可能被迫实施50基点降息以应对经济放缓信号[2][5] 合理就业水平评估 - 渣打银行测算:非农数据合理水平应为每月17万个岗位(10万真实增长+7万模型高估部分)[6] - 老公司实际贡献:2024年初至今老公司每月仅新增2.5万个岗位 远低于BLS报告的新企业贡献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