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银行(03988)
icon
搜索文档
新刊速读 | 银行资产配置对债券市场影响的动态传导
新华财经· 2025-10-24 17:01
银行资产配置与债券市场的核心关系 - 银行是债券市场第一大持有主体,截至2025年中持债规模达91.23万亿元,占比超过54% [1] - 银行资产配置行为通过资产负债表传导,深刻影响债券市场的走势与定价机制 [1] - 研究银行资产配置对债券市场的动态传导机制,有助于解释利率波动的内在逻辑 [1] 银行资产负债表与债券市场的静态联系 - 负债端存款是最重要来源,其增长速度、付息成本与流动性指标影响银行配债意愿 [3] - 资产端贷款是核心,贷款收益率一般高于债券税前收益率,但贷款扩张受资本约束与风险管理限制 [3] - 银行债券投资以利率债为主,占比超过80%,信用债配置需兼顾客户关系维护与收益补充 [3] 信贷投放对债券市场的动态传导 - 住户短期贷款同比增速上升后,未来4个月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会持续上行,影响在第2个月达到最大值 [5] - 住户中长期贷款增速上升通常在8-12个月后推升国债收益率,并在约一年时达到峰值 [6] - 企业贷款对债券市场的传导力度与持续性不及住户贷款,企业长贷在短期内会推高收益率但持续性不强 [6] 债券投资科目的异质性影响 - 国有大行的FVOCI账户投资占比上升会推动国债收益率下行,且持续两个季度以上 [7] - 股份制银行对国债影响有限,但在国开债上表现显著,投资更具灵活性 [7] - 城商行与农商行因负债成本高,倾向于通过FVOCI与FVTPL账户博取收益,增加了市场波动性 [7] 综合结论与政策启示 - 信贷投放顺周期、债券投资逆周期,二者此消彼长,体现银行资产配置的宏观调节功能 [8] - 优化债券资产配置需平衡配置盘与交易盘,合理布局久期与信用等级 [8] - 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构建统一、动态、智能化的FTP曲线,提高配置效率 [8]
中银集团深度赋能山东滨州企业“出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4 16:50
活动概况 - 中共滨州市委统战部主办,中国银行旗下中银香港、中银国际及山东省分行、滨州分行共同参与举办“滨州企业全球化布局新机遇”专题讲座 [1] - 活动旨在助力滨州企业对接香港及国际资本、优化全球竞争格局 [1] - 滨州市直有关部门、重点企业及金融机构代表参加活动 [1] 核心金融服务方案 - 推出“中银香港·护航出海”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覆盖跨境结算、融资支持及风险对冲等全链条保障 [2] - 详解“开启全球商机·畅达跨境之路”贸易产品,针对企业进出口场景提供高效结算工具 [2] - 介绍现金管理配套服务,通过全球化资金归集和流动性管理提升跨境资金使用效率 [2] - 围绕“滨企上市·中银同行”主题,解读赴港上市政策要点并提供专属金融服务 [2] 中国银行滨州分行具体业务成果 - 支持魏桥集团印尼氧化铝项目建设,并为创新集团等本地重点走出去企业境外融资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 [3] - 落地滨州市首笔境外融资项下CCS保值交易,金额达4229万美元 [3] - 2025年以来新增汇率避险首办户22户,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企业扩容80家 [3] - 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量超过6亿美元 [3] 后续计划 - 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持续深化与本地企业的合作 [3] - 依托全球化服务网络与专业能力,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质精准的金融支持 [3]
国有大型银行板块10月24日涨0.13%,中国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8504.6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24 16:27
| 代码 | 名称 | 主力净流入 (元) | 主力净占比 游资净流入 (元) | | 游资净占比 散户净流入 (元) | | 散户净占比 | | --- | --- | --- | --- | --- | --- | --- | --- | | 601988 中国银行 | | 1.30亿 | 5.47% | -1.32亿 | -5.56% | 218.50万 | 0.09% | | 601288 农业银行 | | 1986.58万 | 0.49% | 1713.53万 | 0.42% | -3700.10万 | -0.91% | | 601398 工商银行 | | -841.25万 | -0.33% | -7899.31万 | -3.09% | 8740.56万 | 3.42% | | 601328 交通银行 | | -4236.09万 | -2.14% | 7630.52万 | 3.85% | -3394.44万 | -1.71% | | 601939 建设银行 | | -4757.74万 | -5.54% | 697.63万 | 0.81% | 4060.11万 | 4.72% | | 601658 邮 ...
多家银行发布公告:这些账户将被清理
新浪财经· 2025-10-24 13:28
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的行业动态 - 多家银行密集发布公告,对个人和单位长期不动户进行清理 [1] - 银行普遍针对低余额、长期无主动交易的账户采取措施 [1] - 兴业银行自10月15日起按新标准每日滚动管控账户,中国银行等亦采取限制出账交易等措施 [2] - 凤台农村商业银行、葫芦岛银行、湖北枝江农商银行等地方商业银行10月以来也纷纷发文提示清理 [2] 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调整 - 兴业银行调整长期不动户认定标准:账户余额门槛从100元(含)以下降至10元(含)以下 [2] - 账户无特定签约关系且连续无交易天数要求从180天(含)以上延长至365天(含)以上 [2] - 金融社保卡和公积金卡通常被排除在清理范围之外 [2] - 各家银行对长期不动户的认定标准不完全一致 [4] 清理长期不动户的行业原因 - 清理长期不动户是监管要求,旨在防范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行为 [3] - 长期不动户浪费金融资源,并使消费者面临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3] - 账户闲置可能增加账户管理费等不必要支出,影响消费者财产权益 [3] - 消费者遗忘账户情况易导致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盗用于非法活动 [3] 银行对客户的操作指引 - 客户可通过在账户被管控前办理一笔存取现、消费或转账业务来避免账户被限制 [4] - 若账户已被限制,客户可持有效身份证件及银行卡至网点核实身份或通过手机银行重新激活 [4] - 持卡人持本人身份证、银行卡前往银行网点办理激活业务后可将资金取出 [5] - 银行明确表示清理过程中不会以任何方式索要密码、验证码或要求客户进行资金操作 [5]
银行发力双11!24期免息+满减返现 国有行城商行齐放大招
贝壳财经· 2025-10-24 11:16
银行“双11”促销活动概览 - 多家银行联合电商平台推出绑卡满减、分期免息、消费返现等多重优惠,参与银行包括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苏州银行、贵阳银行等城商行,活动覆盖支付宝、京东、淘宝等多个平台 [1][2] - 中国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消费立减活动,储蓄卡用户报名后,线上或线下消费可享天天减优惠,预热期(10月20日-30日)连续5日内单笔满50元随机立减0.2元至11.11元,大促期(10月31日-11月11日)连续7日内单笔满100元随机立减0.5元至11.11元 [3][4] - 招商银行推出“砸金蛋天天返现”活动,活动期间参与者至高可抽1111元消费返现券,首绑京东支付至高得128元支付券包加33元外卖券,单笔支付188元抽至高88元京东专用返现券,首绑抖音支付至高得168元支付券包加5元立减券,单笔满188元抽至高88元抖音专用返现券 [4] 信用卡支付优惠 - 中国银行信用卡推出“分期享立减”活动,涉及支付宝、京东、淘宝、美团等平台,消费满减最高300元,部分商品可享至高24期0息分期,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单利)0-14.26% [5][7] - 平安银行推出信用卡分期满减、“国补分期返红包”、“超级88返现”等活动,徽商银行在手机淘宝APP推出“双11”分期满减至高400元 [8] - 城商行如苏州银行推出信用卡优惠,双11消费满减至高立减50元,贵阳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活动,储蓄卡、信用卡绑定支付宝报名后可享支付立减 [9] 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及竞争 - 支付宝推出“银行卡天天减”活动,参与银行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城商行,部分活动报名后连续5天或22天可享立减 [10][14] - 行业观点认为,消费贷款、消费分期等消费信贷产品是电商平台运营促销活动、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工具,其使用场景、便捷程度和良好体验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考量 [1][15] - 在电商平台支付界面,银行面临花呗、京东白条等产品的竞争,例如淘宝部分手机商品花呗支付可享12期免息 [15] 银行消费信贷的竞争力分析 -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融资成本低,依托雄厚资金实力,银行分期真实年化利率普遍低于花呗、白条等消费贷工具,且客群广泛,覆盖储蓄卡、信用卡全客群,可联动多平台细化优惠 [17] - 银行消费贷的劣势在于便捷性不足,流程相对较多,不及花呗、白条线上秒批便捷,用户数据积累不足导致画像构建滞后,难以实现千人千面的针对性营销 [18] 行业经营环境与风控 - 银行业普遍息差承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1.4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19] - 行业观点指出,“双11”短期消费信贷期限短、用途明确,信用风险上升幅度有限,风控措施需从精准限额管控、实时交易监控、全流程风控强化等方面发力 [20]
银行App掀起关停潮
吴晓波频道· 2025-10-24 08:30
行业趋势转变 - 金融机构依靠“多入口、广覆盖”进行跑马圈地的时代正在落幕 [5] - 行业焦点从“多”过渡到“精”,数字化发展核心回归金融服务本质与规律 [30] - 眼前的“退场”与“整合”是金融科技行业挤掉泡沫、走向理性成熟阶段的开端 [32] 市场收缩表现 - 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存量降至7.15亿张,较2022年历史峰值8.07亿张累计减少约9200万张,连续11个季度持续萎缩 [8] - 上半年14家上市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合计7.52万亿元,较年初下降2.56%,部分银行降幅高达11.3% [9] - 12家已披露数据的银行信用卡交易额合计11.47万亿元,同比下降11.1% [9] - 过去三年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规模在6.5亿至7.0亿区间徘徊,银行App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长从4.9分钟降至2.7分钟,降幅超过40% [11] 业务整合与退出 - 中国银行宣布逐步关停旗下信用卡App“缤纷生活”,业务迁移至“中国银行App” [2]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宣布吸收合并下属直销银行“中邮邮惠万家银行” [2] - 2023年至今已有21家银行停止运营其直销银行App,目前应用商店尚可下载的仅剩十余款 [9] - 福建一卡通支付公司支付牌照被注销,这是年内央行披露注销的第11张支付牌照 [4] - 自2016年央行停发新牌照后,累计107张支付牌照被注销,持牌机构仅余164家 [14] 扩张历史与困局 - 过去十年的行业扩张是一场“形似神不似”的模仿,银行学了互联网的App策略却未掌握生态协同精髓 [28] - 2019年全国直销银行数量达116家,城商行和农商行成为最积极的参与主体 [9] - 金融需求低频、重决策、高门槛与互联网产品追求高频、轻决策、低门槛的底层逻辑存在冲突 [21] - 主要困局包括业务同质化、成本高企导致投入产出倒挂、马太效应加剧市场集中度提升、以及行业粗放发展伴随合规隐患 [21][22][25][26] - 以邮惠万家银行为例,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18亿元,持续未能盈利 [21] 市场竞争格局 - 六大国有银行App全部进入月活跃用户前十,农业银行App以2.38亿月活居行业首位并保持4.8%增速 [22] - 股份制银行面临压力,招商银行App虽有7000万月活用户但同比下滑1.2%,其他股份制银行月活降幅在2.9%至11.5%之间,广发银行大幅下滑31% [24] - 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共同占据超过90%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份额 [25] 未来发展方向 - 竞争逻辑将从“通道之争”“流量之争”转向“合规之争”“生态之争” [30] - 银行主App的“超级平台化”趋势明显,从“经营产品”转向“经营用户”,从信贷提供方升级为“财务伙伴” [30] - AI等技术将扮演至关重要角色,成为重塑服务流程、提升效率、控制风险的核心驱动力 [30] - 第三方支付机构转型方向是与SaaS等深度融合,为商户提供全链路数字化解决方案,并抓住出海关键机遇 [30] - 全球零售跨境支付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39.9万亿美元增至2032年的64.5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6.2% [30] -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预示着多币种并行的支付时代正在到来 [31]
银行“双十一”火力全开 信用卡满减、储蓄卡返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7:41
银行业参与“双十一”的营销策略 - 银行业在“双十一”期间针对储蓄卡和信用卡持卡人群推出专属活动,覆盖多家平台并定制不同优惠规则,以抢占市场份额并为业务增长注入新动能 [1] - 信用卡优惠包括“满减直降”和针对家电、数码等大额消费品类的“分期免息”政策,部分银行最高立减可达数百元 [2] - 平安银行信用卡推出覆盖淘宝、天猫、微信等主流平台的支付优惠活动,并创新结合国家补贴与分期优惠,推出“淘宝、天猫国补分期返红包”活动 [2] - 中国银行推出“分期享立减”活动,联合超过10家平台,持卡人在淘宝App使用分期支付可享受单笔满500元立减25元、满1500元立减75元、满5000元立减200元的优惠,每档限享2次并可叠加免息 [2] - 徽商银行推出手机淘宝分期满减活动,优惠至高400元,活动持续至11月20日 [3] 储蓄卡及消费金融公司的促销活动 - 中国银行储蓄卡联合支付宝推出“11.11天天减”活动,预热期(10月20日-30日)单笔订单满50元随机立减0.2-11.11元,大促期(10月31日-11月11日)满减门槛提升至单笔100元,立减金额为0.5-11.11元 [3] - 招商银行针对储蓄卡用户推出“砸金蛋天天返现”活动,10月10日至11月15日期间用户可抽取至高1111元消费返现券,新绑卡用户可叠加领取至高128元支付券包等福利 [3] - 建信消费金融在其App“以旧换新消费专区”提供多款绿色、智能家电商品全额免息福利,新客抽奖活动每日派发5000份免息券,用户最高可免息188元 [4] - 招联消费金融协同股东中国联通推出“分期购机0利息”活动,优惠叠加后每单至高可减1100元,活动覆盖苹果、华为、OPPO等多个品牌机型 [4] 银行布局消费贷业务的驱动因素 - 房地产市场恢复缓慢导致住房贷款新增乏力,部分银行出现负增长,银行希望通过发展消费贷款来弥补个人住房贷款下降的缺口,以保持营收和净利润稳定 [5][6] - 零售市场是银行的必争之地,消费贷直接与消费场景绑定,是银行一直想发力的市场 [6] - 多次降息降准是促进消费贷发展的诱因,当前LPR报价已达历史最低水平,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维持在3%和3.5%,已连续5个月保持不变 [7] - 利率持续下降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为激活消费市场提供了杠杆,例如9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0.944%,较上月下降0.1BP [7][8] 政策对消费市场的支持 - 今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5方面19条具体任务措施,包括加强财政金融支持等 [9][10] - 政策措施提出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并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10] - 政策措施指出要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通过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消费贷款贴息等方式,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10] - 银行业在“双十一”期间的全方位优惠活动是对上述政策的积极响应,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模式将政策导向转化为降低消费者成本、激发消费潜力的具体实践 [11]
为了双11,银行纷纷放大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0:55
银行“双十一”营销活动概况 - 银行业在“双十一”期间全体总动员,覆盖储蓄卡和信用卡持卡人群,根据平台定制优惠规则以抢占市场份额并为业务增长注入新动能 [1] 信用卡优惠活动 - 信用卡优惠百花齐放,部分银行在指定电商平台推出“满减直降”,用户支付达标最高可享数百元立减,另有银行针对家电、数码等大额消费品类推出“分期免息”政策 [3] - 平安银行信用卡围绕“三省”理念推出覆盖消费全流程的支付优惠,涵盖淘宝、天猫、微信等主流平台,并创新推出“淘宝、天猫国补分期返红包”活动,将国家补贴与信用卡分期优惠结合 [3] - 中国银行推出“分期享立减”活动,联合支付宝、京东等10余家平台,持卡人在淘宝使用分期支付可享受单笔满500元立减25元、满1500元立减75元、满5000元立减200元的优惠,每档限享2次并可叠加免息 [3] - 徽商银行推出手机淘宝分期满减活动,优惠至高400元,活动持续至11月20日 [3] 储蓄卡优惠活动 - 中国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11.11天天减”活动,预热期(10月20-30日)用户报名后连续5日内单笔订单满50元可享随机立减0.2-11.11元,大促期(10月31日-11月11日)满减门槛提升至单笔100元,立减金额为0.5-11.11元,最多连续享受7日 [4] - 招商银行针对储蓄卡用户推出“砸金蛋天天返现”活动,10月10日至11月15日期间用户支付达标可抽取至高1111元消费返现券,新绑卡用户首绑京东支付可领至高128元支付券包及33元京东外卖券,首绑抖音支付可享双重权益 [4] 消费金融公司活动 - 建信消费金融聚焦家电、绿色消费等重点场景,在其App“以旧换新消费专区”提供多款绿色智能家电商品全额免息福利,并推出新客抽奖活动每日派发5000份免息券,用户最高可免息188元 [5] - 招联消费金融协同股东中国联通推出“分期购机0利息”活动,用户在中国联通APP购机可享受分期0利息、满减优惠等叠加优惠,每单至高可减1100元,活动覆盖苹果、华为、OPPO等多个品牌机型 [5] 银行布局消费贷的背景与动因 - 银行积极布局消费领域的原因包括房地产市场恢复缓慢导致住房贷款新增乏力,部分银行希望通过发展消费贷款来弥补个人住房贷款下降的缺口以保持营收和净利润稳定 [7] - 零售市场是银行必争之地,消费贷直接与消费场景绑定,是银行一直想发力的市场,多次降息降准也是促进消费贷发展的诱因 [7] - 当前LPR报价处于历史最低水平,10月1年期LPR为3%、5年期以上LPR为3.5%,已连续5个月保持不变 [7] 利率环境与政策支持 - 9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各期限平均利率均较上月下降,其中3个月期下降0.1BP至0.944%,6个月期下降0.2BP至1.147%,1年期下降0.1BP至1.277%,2年期下降0.1BP至1.367%,3年期下降0.4BP至1.688%,5年期下降0.1BP至1.519%,利率下降降低了消费者成本 [8] - 政策方面,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包括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并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9][10]
中国银行业_市场反馈_板块轮动是投资者关注的关键-China Banks_ Marketing feedback_ sector rotation a key investor watch
2025-10-23 21:28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银行业(China Banks),具体为除储蓄与贷款机构(Ex-S&L)外的银行[2][6] * 会议中重点讨论的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ABC)、招商银行(CMB)、中国银行(BOC)、中信银行(CITIC)、成都银行(Bank of Chengdu)、宁波银行(Bank of Ningbo)以及国有大行如建设银行(CCB)、工商银行(ICBC)等[4][20]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投资者关注点与市场情绪 * 投资者对中国银行股存在可观兴趣,特别是在市场整固期间,营销活动中接触的25家机构中约80%为长线基金[2] * 投资者的关注焦点从行业基本面更多地转向板块轮动、增量资金(尤其是保险公司的进一步买入空间)以及股息可持续性[2] * 整体宏观情绪并不悲观,投资者认为宏观经济趋势正从房地产下滑和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拖累中趋于稳定,对潜在关税影响的讨论很少[3] * 投资者更倾向于讨论潜在的上行情景,如政府的反内卷倡议、零售存款向股市迁移、强劲股市带来的积极财富效应以及对消费信贷的溢出效应等[3] 银行基本面与估值 * 投资者对银行基本面的悲观情绪有所缓解,原因包括5月的不对称降息对净息差是净利好、股市复苏、开发商贷款及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资产质量担忧缓解,以及国有银行第二季度债券交易收入超预期[4] * 股息收益率被普遍视为最重要的选股标准,H股银行板块6%的股息收益率被视为良好的入场点[2] * 投资者对招商银行的看法存在分歧,一方面关注慢牛市中零售存款活期存款比率反弹带来的上行空间,另一方面若其盈利增长与国有银行相近且派息率无上调空间,则对其市净率估值溢价感到失望[4] * 中国农业银行相对于其他国有银行同行的股价强势令多数投资者感到困惑[4] 投资观点与风险 * 考虑到国内宏观环境仍然疲软以及贸易紧张局势的不确定性,对防御性标的持建设性看法[5] * 预计国有银行在即将到来的第三季度将继续报告收入和盈利的同比正增长[5] * 偏好的标的包括中信银行H股、建设银行H股、中国银行H股和工商银行H股[5] * 中国银行业的主要风险包括:1)在疲软的宏观环境和国内房地产市场活动支撑下,资产质量恶化;2)与资本充足率和再融资导致的稀释相关的风险;3)利率下行及随之而来的银行盈利压力[8] 其他重要内容 * 估值方法:H股银行目标价基于三阶段股息贴现模型(DDM),A股银行目标价基于市净率相对净资产收益率的估值方法[7] * 报告日期为2025年10月20日,反映了对未来一个季度的预测[1][5]
中国银行业_2025 年三季度预览_大型国有银行同比增长势头可能延续-China Banks_ Q325 preview_ Positive YoY growth momentum for large SOE banks likely to continue
2025-10-23 21:28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中国银行业[2] 具体包括大型国有银行 部分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区域性银行[2] * 涉及的公司包括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 中信银行 招商银行 平安银行 兴业银行 宁波银行 江苏银行 成都银行 杭州银行 长沙银行 重庆农商行 上海银行等[4][7][8][9][11][12][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预计大型国有银行在第三季度将继续保持收入和净利润的同比正增长势头 主要受非息收入 特别是投资和交易收入的强劲增长支撑 尽管净利息收入可能平均同比下降[2] * 预计部分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将因减值拨备减少而实现平均正增长 但收入和拨备前利润的增长可能尚未转正[2] * 预计多数区域性银行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将出现减速 部分原因是投资和交易收入增长减弱[2] * 在关键运营指标上 预计所有三类银行的净息差将平均环比温和下降2个基点[2] 贷款同比增速对于大型国有银行和区域性银行而言 第三季度末与第二季度相比可能基本不变 而部分股份制银行可能小幅上升至平均同比+3 6%[2] 信用成本可能继续同比下降 大型国有银行 部分股份制银行 区域性银行分别下降8 11 6个基点[2] 投资和交易收益的同比增速与第二季度相比将出现分化但整体减速 原因是第三季度债券市场相对不利[2] * 投资者在当前财报季最关注的是投资和交易收入的表现以及信用成本水平 这可能是银行净利润增长的关键差异化因素[3] 债券市场表现疲软可能对区域性银行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3] * 在大型国有银行中 预计工商银行的净利润增长从第二季度的同比+1 4%改善至第三季度的同比+2 5% 改善幅度最大[4] 预计农业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在大型国有银行中保持最高 为同比+3 6% 高于平均的2 1%[4] 在股份制银行中 预计中信银行将继续保持领先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为同比+6 6% 高于部分股份制银行平均的+2 1%[4] 对于区域性银行 提示宁波银行可能保持强劲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势头 而成都银行可能面临显著减速[4] * 鉴于国内宏观环境仍然疲软以及贸易方面的不确定性 对防御性标的持建设性看法[6] 自7月以来股价回调约10%后 H股和A股银行的股息率分别恢复至5%和4%以上 相对于约1 8%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具有吸引力[6] 推荐的标的包括中信银行H股 建设银行H股 中国银行H股和工商银行H股[6] 其他重要内容 * 摩根士丹利中国银行指数 MSCI China Banks 和摩根士丹利中国A股银行指数 MSCI China Banks-A 年初至今截至10月17日分别上涨21 3%和12 4% 但显著跑输摩根士丹利中国指数 MSCI China 的+32 7%[3] 特别是7月以来 成长股的强劲表现和银行基本面复苏缓慢导致资金从银行股流出[3] 但在最近两周 中美之间围绕关税和其他非贸易问题的不确定性增加 推动了中国银行股的反弹 例如截至10月17日的两周内 MSCI China Banks上涨+3 7% 而MSCI China下跌-7 2%[3] * 工商银行H股是推荐的股票之一 其2025年和2026年预期股息率分别为5 8%和5 6% 假设2026年因潜在资本注入导致稀释率为4% [4] 农业银行有实现优于同业的强劲盈利记录 这是其股价表现优异的关键驱动因素[4] 此外 较高的市净率可能意味着在2026年面临潜在资本注入时稀释程度较低[4] * 主要风险包括资产质量恶化 资本充足率风险以及利率下行对盈利能力的压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