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集团(09618)

搜索文档
36氪出海·关注|头部上市公司,交出了怎样的中期海外成绩单?
36氪· 2025-08-28 13:19
核心观点 - 海外业务已成为多行业增长的核心贡献 推动企业业务多元化增长和利润提升[2] - 出海覆盖区域更分散 商业模式更完整 更重视长期壁垒建设[2] - 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全球化布局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为标志性事件[2] 互联网行业 - 腾讯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184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 国际市场游戏收入18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5% 得益于Supercell旗下游戏及《PUBG MOBILE》收入增长[3] - 京东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356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4] - 京东物流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515.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6% 已运营130余个保税仓、直邮仓和海外仓 总面积超130万平方米 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5] - 京东新业务板块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138.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8.8%[6] - 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91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7% 经调整后净利润14.9亿元人民币[7] - 美团新业务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26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8% Keeta在香港巩固市场地位 在沙特阿拉伯扩展至20个城市[8] - 快手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35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1% 海外业务收入1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0.5% 经营利润1900万元人民币[9] - 快手可灵AI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超2.5亿元人民币[9] - 百度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327亿元人民币 百度核心营收263亿元人民币 涵盖智能云的AI新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4%[10] - 萝卜快跑2025年第二季度在全球提供超220万次出行服务 同比增长148%[10] 消费与硬件行业 - 瑞幸咖啡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123.5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7.1% 全球总门店数达26206家 海外门店总数89家[11] - 小米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116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0.5% 中国大陆地区以外收入367亿元人民币 占总收入31.6%[12] - 小米2025年第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5.4% 境外新零售门店数量约200家[12]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收入138.76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速204.4% 亚太地区收入28.50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57.8% 美洲收入22.64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42.3%[13] - 名创优品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93.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1% 海外市场名创优品品牌收入35.3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9.4%[14] - 名创优品海外门店数量3307家 较2024年底净增加554家[15] - 蜜雪冰城2025年上半年收入148.74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9.3% 净利润27.1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4.1% 全球门店网络超53000家 其中海外门店4733家[16] 新能源与汽车行业 -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788.8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27% 境外收入612亿元人民币 占比34.22%[17] - 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8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33% 港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410亿港元[17] - 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40.34% 海外地区收入253.78亿元人民币 占总收入58.3% 同比增长88.32%[18] - 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55.97%[18] - 吉利汽车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50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 归母净利润92.9亿元人民币[19] - 吉利汽车2025年上半年出口销量184114辆 同比减少8%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销量40458辆 同比增长146%[19] - 吉利品牌在全球85个国家建立1035个销售及服务网点[19]
港股午评:恒指跌0.66%险守25000点,科技股弱势创新药走低,半导体股大涨!中芯国际涨超8%,美团大跌超10%,阿里巴巴、京东跌近4%
格隆汇· 2025-08-28 13:17
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恒生指数跌0.66%险守25000点 国企指数跌0.86% 恒生科技指数跌1.04% 均录得3连跌 [2] - 南下资金净卖出超100亿港元 [2] 科技股表现 - 大型科技股集体弱势 美团绩后大跌超10%表现最差 阿里巴巴跌近4% 京东跌近4% 百度跌超1% 小米走低 腾讯走低 [2] 生物医药行业 - 美药品关税将至生物医药股持续下跌 创新药方向跌幅明显 [2] - 博安生物大跌超12% 康方生物下跌 再鼎医药下跌 药明生物下跌 百济神州下跌 [2] 新能源汽车行业 - 隔夜美股中概新能源汽车股走低 带动港股新能源车集体下挫 [2] 消费及周期行业 - 新消费概念股走低 钢铁股走低 建材水泥股走低 啤酒股走低 重型机械股走低 餐饮股走低 濠赌股走低 [2] 半导体行业 - 机构看好国产芯片替代加速 半导体芯片股大幅拉升上扬 [2] - 权重股中芯国际大涨超8%逼近历史高价 [2] 金融及资源行业 - 大金融股多数表现活跃 内银股上涨 中资券商股上涨 内险股上涨 [2] - 石油股普遍上涨 稀土概念股普遍上涨 [2]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揭晓!
券商中国· 2025-08-28 12:14
整体规模 -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三名为京东集团(营收11588.19亿元)、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营收9817.67亿元)、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营收8715.21亿元)[9] - 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 户均营收861.02亿元(增长2.72%)[1] - 营收超千亿元企业共105家(增加8家) 其中超5000亿元企业11家(增加2家) 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户均资产1023.09亿元(增长2.62%)[1] - 资产超千亿元企业97家(增加8家) 其中超5000亿元企业16家(增加1家) 29家企业入围《财富》世界500强[1] 经营效益 - 361家企业营收增长 其中237家增幅超5% 161家增幅超10%[2] - 105家千亿营收企业中64家增幅超5% 44家增幅超10% 20家增幅超20%[2] - 380家企业资产增加 其中262家增幅超5% 170家增幅超10%[2] - 97家千亿资产企业中53家增幅超5% 33家增幅超10% 11家增幅超20%[2] -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增长6.48%)[2] - 净利润超50亿元企业70家 超100亿元企业34家 超200亿元企业19家[2] - 70家50亿净利润企业中34家增幅超10% 28家增幅超20%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61% 总资产周转率86.62%[2] 产业结构 - 72.00%企业属第二产业 66.40%企业为制造业[3] - 制造业企业营收总额29.63万亿元(增长7.66%) 占500强比例68.84%[3] - 制造业资产总额24.67万亿元(增长7.92%) 占比48.23% 净利润总额0.96万亿元(增长1.20%) 占比53.21%[3] - 制造业研发费用总额0.80万亿元(增长7.54%) 占比71.31%[3] - 309家企业投资6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涉及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3] - 64.20%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 60.20%企业在管理层面进行数字化布局 66.80%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降本增效[3] - 83.00%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主要采取应用绿色技术与设备/实施智能化改造等措施[3] 境外业务 - 出口总额1.7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5.17%) 境外营收总额3.19万亿元(增长14.74%)[4] - 年末境外资产总额2.44万亿元(增长8.14%)[4] 研发创新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4] - 研发费用超10亿元企业171家 超30亿元企业64家 超50亿元企业37家 超100亿元企业19家[4] - 研发人员占比超3%企业349家 超10%企业191家 研发投入强度超3%企业103家 超10%企业14家[4] - 拥有有效专利72.16万件(增长8.23%) 其中国内有效专利增长12.42%[5] - 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948项 行业标准7568项[5] - 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20.91万件 国外有效商标注册量6.00万件 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量1.07万件[5] 公司治理 - 52.24%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 37.31%企业引入财务投资者 33.33%企业引入产业投资者[5] - 73.86%企业引入民间资本 57.52%企业引入国有资本 32.68%企业引入境外资本[5] - 194家企业实际控制273家A股上市公司[5] - 90%以上企业设置内控合规机构 57.40%企业设置风控与合规部门 48.20%企业设置内控部门[6] - 48.60%企业设有职工董事/职工监事 83.80%企业设有工会 52.60%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6] - 52.20%企业规范披露ESG信息 90.00%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 52.40%企业委托信用评级[6] - 76.00%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 13.40%企业为B级[6] 社会贡献 - 纳税总额1.27万亿元 纳税额超10亿元企业240家(占比48.00%) 超50亿元企业62家(占比12.40%) 超100亿元企业24家(占比4.80%)[6] - 就业总人数1109.12万人 户均2.22万人[7] - 就业人数超1万人企业240家(占比48.00%) 超5万人企业48家(占比9.60%)[7] - 汽车制造业就业人数最多达143.40万人(占比12.93%)[7] - 72.80%企业投身乡村振兴 65.40%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7] - 79.00%企业参与慈善捐赠 捐赠总额104.76亿元[7] 区域分布 - 前十强企业分布在北京市(京东/联想) 浙江省(阿里巴巴/荣盛/吉利) 江苏省(恒力) 广东省(华为/比亚迪/腾讯) 山东省(魏桥)[9] - 前100强中浙江省企业数量最多 包括吉利/荣盛/恒逸/青山等企业 广东省有比亚迪/腾讯/美的等企业[9][10]
阿里巴巴排第二,第一是TA!2025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公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8-28 12:04
核心排名 - 京东集团以11588.19亿元营收位列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首 [2] -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以9817.67亿元营收排名第二 [2] -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以8715.21亿元营收位居第三 [2] 整体规模 - 入围门槛提升至270.23亿元 [3] - 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 户均营收861.02亿元同比增长2.72% [3] - 105家企业营收超千亿元 较上年增加8家 其中11家企业营收超5000亿元增加2家 [3] - 资产总额51.15万亿元 户均资产1023.09亿元增长2.62% [3] - 97家企业资产超千亿元增加8家 其中16家资产超5000亿元增加1家 [3] - 361家企业营收实现增长 其中237家增幅超5% 161家增幅超10% [3] - 380家企业资产规模扩大 其中262家增幅超5% 170家增幅超10% [3] 经营效益 - 净利润总额1.80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同比增长6.48% [4] - 70家企业净利润超50亿元 34家超100亿元 19家超200亿元 [4] - 净利润超50亿元企业中 34家增幅超10% 28家增幅超20% [4] -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10.61% 总资产周转率为86.62% [4] 产业结构 - 72%企业属第二产业 66.4%为制造业企业 [6] - 制造业企业营收总额29.63万亿元增长7.66% 占比68.84% [6] - 制造业资产总额24.67万亿元增长7.92% 占比48.23% [6] - 制造业净利润0.96万亿元增长1.20% 占比53.21% [6] - 制造业研发费用0.80万亿元增长7.54% 占比71.31% [6] 战略转型 - 309家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627个项目 涵盖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 [6] - 64.2%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60.2%在管理层面进行数字化布局 [6] - 66.8%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 [6] - 83%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主要采取应用绿色技术/智能化改造等措施 [6] 国际化发展 - 出口总额1.77万亿元人民币 增长5.17% [7] - 境外营业收入3.19万亿元 增长14.74% [7] - 境外资产总额2.44万亿元 增长8.14% [7] 研发创新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研发人员115.17万人 平均研发强度2.77% [8] - 171家企业研发费用超10亿元 64家超30亿元 37家超50亿元 19家超100亿元 [8] - 研发人员占比超3%的企业349家 超10%的企业191家 [8] - 研发强度超3%的企业103家 超10%的企业14家 [8] - 有效专利72.16万件增长8.23% 其中国内专利增长12.42% [8] - 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948项 行业标准7568项 [8] 公司治理 - 52.24%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 37.31%引入财务投资者 33.33%引入产业投资者 [9] - 73.86%企业引入民间资本 57.52%引入国有资本 32.68%引入境外资本 [9] - 194家企业实际控制273家A股上市公司 [9] - 90%以上企业设置内控合规机构 57.4%设立风控与合规部门 [9] - 48.6%企业设有职工董事/监事 83.8%设有工会 [9] - 52.6%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52.2%规范披露ESG信息 [9] 信用建设 - 90%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52.4%企业委托信用机构出具评级报告 [10] - 76%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 13.4%为B级 [10] 社会贡献 - 纳税总额1.27万亿元 240家企业纳税超10亿元 62家超50亿元 24家超100亿元 [11] - 就业总人数1109.12万人 户均2.22万人 [11] - 240家企业就业人数超1万人 48家超5万人 [11] - 汽车制造业就业人数达143.40万人 占比12.93% [11] - 72.8%企业投身乡村振兴 65.4%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 [11] - 79%企业参与慈善捐赠 捐赠总额104.76亿元 [11] 区域分布 - 前十强企业集中在北京市(京东/联想)/浙江省(阿里巴巴/荣盛)/江苏省(恒力)/广东省(华为/比亚迪/腾讯) [12] - 浙江省共有107家企业入围 江苏省76家 广东省65家 山东省53家 [12][13][14][15][16][17][18][19]
新华社权威快报|“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8-28 11:35
核心排名 - 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居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前三名 [3] 财务表现 - 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 [2][3] -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 [2][3] - 纳税总额达1.27万亿元 [2][3] - 纳税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40家,占500强比例48.00% [3] 入围标准 - 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2][3] - 调研基于6379家2024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 [3]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3] -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3] -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3]
新华社权威快报 |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




新华社· 2025-08-28 11:29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 - 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居前三名[5] 企业规模与经营表现 - 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3][5] - 营业收入总额达43.05万亿元[3][5] -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3][5] - 纳税总额达1.27万亿元[3][5] 研发投入与创新实力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5] -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5] -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5] 调研背景与样本范围 - 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第27次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5] - 共有6379家2024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参与调研[5] - 营业收入前500位的企业入选"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5] 企业纳税贡献 - 纳税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40家[5] - 纳税超10亿元企业占500强比例为48.00%[5]
华为预告三折叠新品;小米2030年要成大家电头部丨科技风向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1:29
巨头动向 - 华为宣布将于9月4日发布新款三折叠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 预计搭载麒麟9020处理器并支持天通卫星通信 [2]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467.43亿美元(同比增长56%) 净利润26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9%) 但因数据中心收入不及预期致市值单日蒸发1300亿美元 [3] - 小米大家电业务第二季度收入增长66% 其中空调业务增长60% 目标2030年进入行业头部品牌并实现空调中国市场前二 [4] - IBM与AMD合作开发量子超级计算架构 结合量子计算与高性能运算技术 计划年内进行技术展示 [5] - 苹果将于9月10日举行秋季发布会 市场预计发布iPhone 17系列 客服回应停售旧机型传闻称部分机型将在官网下架但授权经销商仍可购买 [6] - 华为推出专为AI工作负载优化的OceanDisk系列SSD 包含三种类型 配套DiskBooster软件可实现虚拟池化内存20倍扩展 [7] - 特斯拉将奥斯汀Robotaxi服务区域从91平方英里扩至173平方英里 车队规模增加50% [8] 企业战略与运营 - 美团宣布2025年底前全面取消众包骑手超时罚款 并公开算法逻辑优化配送体验 [9] - 美团CEO王兴表示公司日订单量已达1亿单 目标提升至1.5亿单 强调即时零售核心竞争力在于选品、价格及服务 [10] - 地平线CEO余凯预测全场景无人驾驶将在5-10年内实现 公司计划下半年与多家RoboTaxi运营商展开合作 [11] - 京东超市通过产地直采使厄瓜多尔玫瑰供应链效率提升超三倍 送达时间从7-10天缩至3天 售价较其他渠道低30% [11] - 中兴通讯与中国国新签署战略协议 围绕产业投资、金融咨询及市场拓展合作 构建"资本+技术+场景"生态 [12] 半导体与硬件动态 - 纳微半导体任命Chris Allexandre为新任CEO 原CEO Gene Sheridan将于8月31日卸任 [13] - 尼康宣布2025年9月关闭运营58年的横滨制造工厂 该厂曾生产日本首台半导体光刻机NSR-1010G 预计对财务影响甚微 [14][15] - 宏景科技拟定向增发募资13.5亿元 用于智能算力集群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16] - 广合科技拟投资26亿元建设云擎智造基地 扩大高端PCB产能 项目周期2025年下半年至2027年 [17] - 剑桥科技澄清不生产CPO芯片 相关业务尚未产生收入 LPO业务订单占比仅0.03% 控股股东同日减持180万股 [18] - 国芯科技公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等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5%股份 [19] - 永吉股份终止收购特纳飞电子计划 因重组条件不成熟 [20] - 芯享科技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锡创投及无锡战新基金 专注半导体CIM解决方案 [21]
王健林突发,万达超200亿元交易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8-28 11:28
资本运作与债务化解 - 大连万达集团通过成立总出资额224.29亿元的私募基金"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化解债务危机 参与方包括太盟 腾讯 京东等13家企业 [1] - 腾讯通过两家子公司累计向宽遇私募出资99.59亿元 持股比例达44.4% 其中深圳市小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出资88.53亿元持股39.47%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出资11.07亿元持股4.93% [3] - 万达分别与腾讯 京东成立合资企业 其中深圳智薯投资合伙企业规模160.76亿元 万达商管持股55% 腾讯持股45% 北京泓睿潘达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出资额80.53亿元 万达商管持股54.97% 京东持股45% [6][7] 战略合作与资产重组 - 合作模式被分析人士视为"以股抵债" 可能通过将万达广场资产注入合资公司抵偿腾讯和京东此前投资的利息 有助于万达保留经营性现金流 [7] - 腾讯自2018年起多次投资万达 包括100亿元参与万达商业H股退市收购14%股份 以及20亿元入股万达电影成为第二大股东 [3] - 2023年7月腾讯通过控股的上海儒意以22.62亿元收购北京万达投资49%股权 延续对万达系资产的投资布局 [5] 资产处置与转型方向 - 近两年已出售多个万达广场 新华保险 阳光保险 大家人寿等险资成为主要收购方 [8] - 资本运作同时王健林现身新疆考察文旅项目 引发市场对万达可能转向文旅产业布局的关注 [7] - 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助于优化资产结构 推动公司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 平息债权人诉求 [7]
2025服务业民营企业百强公布:京东、阿里巴巴、腾讯位列前三





新浪财经· 2025-08-28 11:17
榜单总体概况 -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公布2025年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显示服务业民营企业营收规模 [1] - 榜单涵盖互联网 电商 物流 金融 保险 房地产 零售等多个服务行业细分领域 [2][3][4][5] - 榜单企业营收门槛为307.75亿元 最高营收达11588.19亿元 [2][5] 头部企业排名及营收 - 京东集团以11588.19亿元营收位列榜首 [2] - 阿里巴巴以9817.67亿元营收排名第二 [2] - 腾讯控股以6602.57亿元营收排名第三 [2] - 美团(北京三快在线)以3375.92亿元营收排名第四 [2] - 泰康保险集团以3270.64亿元营收排名第五 [2] 区域分布特征 - 北京市上榜企业数量最多 包括京东 美团 滴滴出行 民生银行 快手 贝壳控股等16家企业 [2][4][5] - 浙江省上榜企业14家 包括阿里巴巴 多弗国际 蚂蚁科技 传化集团 菜鸟供应链等 [2][3][4] - 广东省上榜企业11家 包括腾讯 顺丰控股 唯品会 阳光保险等 [2][4][5] - 江苏省上榜企业9家 包括同程旅行 满运软件 国泰国际 弘阳集团等 [3][4][5] - 上海市上榜企业8家 包括拼多多(上海寻梦) 圆通速递 携程 韵达等 [2][3][4] 行业分布特点 - 互联网与电商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前10名中有6家为此类企业 [2] - 物流快递行业表现突出 包括顺丰(第6) 圆通(第37) 韵达(第57) 申通(第58) 中通(第63) 极兔(第64) [2][4] - 金融保险服务企业较多 包括泰康保险(第5) 民生银行(第15) 阳光保险(第27) 国华人寿(第68) 微众银行(第77) [2][4][5] - 房地产相关企业有龙湖集团(第18) 新城控股(第28) 滨江房产(第36) 弘阳集团(第38) 大华集团(第55) [2][3][4]
2025中国民企500强发布京东阿里恒力居前三




新华网· 2025-08-28 11:14
500强榜单排名 - 京东集团、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居前三名 [1] 入围门槛及营收规模 - 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 [1] - 营业收入总额达到43.05万亿元 [1] 盈利能力 -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 [1]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1] - 研发人员总数115.17万人 [1] - 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77% [1] 纳税贡献 - 纳税总额达1.27万亿元 [1] - 纳税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40家,占500强比例为48.00% [1] 调研范围 - 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第27次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 [1] - 共有6379家2024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参加 [1] - 营业收入前500位的企业入选"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