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飞光纤(601869)

搜索文档
长飞先进:武汉SiC基地已投产,年产能达36万片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29 10:42
碳化硅行业动态 - 多家企业参与编制《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和《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1]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首片碳化硅晶圆下线 标志总投资超200亿元的项目正式投产[2][4] - 武汉基地设计年产36万片6英寸碳化硅晶圆 达产后可满足144万辆新能源车需求[4][6]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建设进展 - 项目自2023年9月开工 厂房建设耗时不到10个月 创造百亿级项目新速度[4] - 基地配备6/8英寸兼容设备 建成全自动化天车搬运工厂(Auto3)[6] - 1.2万平方米车间仅需20多人 首款芯片良率达97%国际先进水平[6] 长飞先进业务布局 - 具备碳化硅全产业链能力 覆盖外延生长到模块封测各环节[7] - 拥有国内一流6英寸产线 产品覆盖工业级到车规级全系列[7] - 已与全球头部车企合作 下月将上车测试碳化硅芯片[6] 产业链协同效应 - 带动20多家设备厂商和上下游企业在周边布局[6] - 与九峰山实验室、华工科技开展多领域研发合作[6] - 近10款碳化硅芯片正在验证 未来数月将量产交付[6]
武汉两个化合物半导体百亿级项目一投产一封顶
长江日报· 2025-05-29 08:46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建设进展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首片晶圆下线 比计划提前两个月投产 [1] - 项目2023年9月破土动工 2024年6月完成主体封顶 厂房建设耗时不到10个月 [1] - 项目创造百亿级投资超大规模项目建设"光谷速度" [1] - 基地总投资超200亿元 一期占地344亩 [6] 武汉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发展 - 化合物半导体已成为新一代通信 新能源汽车 量子信息 人工智能等战略产业核心引擎 [4] - 武汉2023年提出打造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创新灯塔和产业高地 [4] - 短短两年内产业实现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创新生态 [4] - 武汉化合物半导体产业规模已突破800亿元 [4] 产业链配套项目进展 - 先导稀材高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芯片产业化基地已全部封顶 计划年底前部分投产 [5] - 先导稀材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 建成后将填补武汉光通信及激光产业所需半导体衬底 外延材料空白 [5] - 九峰山实验室2023年投入运营 已建成全球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最先进 规模最大的科研及中试平台 [5] - 九峰山实验室突破全球首片硅光铌酸锂集成晶圆 8英寸硅基氮极性氮化镓衬底等关键技术 [5] 产能与技术布局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规划年产36万片外延 36万片6寸碳化硅晶圆 6100万个碳化硅功率模块 [6] - 基地配套建设覆盖材料 化学分析 可靠性测试 失效分析等全产业链实验室 [6] - 九峰山实验室已吸引50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 30多家上下游企业聚集 [5] - 近期九峰山论坛上多个化合物半导体领域重点项目签约光谷 [5] 政企协同效应 - 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专项项目组协调推进长飞先进基地建设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加速 [4]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所在区域2023年7月选址时尚未通路平地 政府快速推进配套建设 [4] - 先导稀材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4个月 体现政企协同效率 [5]
夯深根,强韧链,早陪跑,武汉构建产业新生态
长江日报· 2025-05-23 09:07
武汉市科创债及产业焕新行动 - 武汉市经信局召开科创债工作座谈会 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及硬科技项目 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1] - 2025年目标围绕"现代产业焕新行动"调整产业结构 以创新思维推动武汉产业升级[1] 人工智能与新兴产业布局 - 武汉全球征集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项目 聚焦工业制造、医疗、交通等十大领域 加速AI规模化应用[2] - 一季度连开两场AI主题新闻发布会 人工智能园区加速建设 智能体全球征集[3] - 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被培育为增长新引擎[3] - 计划3年培育200家"未来之鹰"企业 打造超30个应用场景 已起草培育工作指引[3] - 10年目标培育领军型"根企业" 系统性构建城市创新根系 驱动产业能级质变[3] 传统产业升级与未来产业布局 - 成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联盟 宝武环科等企业助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标杆[3]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优势产业提质、新兴产业扩容、未来产业布局[3] 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 - "一月一链"投融资对接活动覆盖氢能、AI、北斗、低碳环保、低空经济等领域 法博特机器人获资金支持缓解研发垫付压力[4] - 武汉为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拥有4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 - 一季度19个集成电路项目签约 加速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5] - 强化"链长制"统筹作用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迭代升级[5] 创新企业培育与资本支持 - AR企业Rokid华中总部落地江夏 获江夏科投3000万元初始投资及7000万元紧急拨款 协议含人才聚集与产业链聚合指标[6] - "陪跑"模式成为武汉产业焕新特色 包括"下午茶"活动促进光电子与汽车企业合作 如长飞光纤与东风汽车探讨车用光纤照明[6][7] - "下午茶"活动举办三期 吸引30余名企业家参与 搭建政策支持与供需对接平台[7] 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 - 新能源汽车与光电子信息产业融合成为焦点 探索"光车合一"路径[6] - 市经信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促进企业间深化合作[7]
实探第20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 “首发”“首展”扑面来 光电子信息产业“逐光”前行
证券日报· 2025-05-18 23:44
行业概况 - 中国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领先欧洲、北美、日韩等地,位列全球第一,正处于从规模领跑到技术引领的转型阶段 [1] - 产业在光纤技术、光传输技术方面不断突破,部分核心领域正逐步向技术引领的高阶形态转型 [8][9] - 政府高度重视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武汉每年争取国家和省市对光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支持类资金50亿元 [9] 细分领域创新 - 激光、光模块以及红外传感器是我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中具有创新先发优势的细分领域 [2] - 华工科技全球首发灵动系列TriLaser激光打印设备,将清洗、深雕、标记三大功能集成于背包大小的主机中,国产化率基本达到100% [2] - 武汉高德红外行业首发500万像素高温中波制冷红外探测器与制冷型多光谱热成像重型云台,推动行业向高精度、大视场、长距离检测方向发展 [3] - 武汉光迅科技国内首次展出1.6TOSFP224DR8光模块,功耗较行业标准低30%,性能全球领跑 [3] 产业集群 - 武汉"中国光谷"已集聚超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汇集多家在光电子器件、光模块等领域发展突出的企业 [7] - 珠三角地区在光电子信息消费终端应用方面表现出色,聚集众多中小微企业围绕产业链下游进行创新 [7] - 长飞光纤已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同时自主掌握三种主流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 [9] - 京东方等企业在全球面板市场中份额名列前茅,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集群 [8] 技术融合应用 - 光电子信息传感器在机器人中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灵敏度的监测,实现动作的高精度控制和低延迟响应 [5] - 灏存科技自主研发运动神经中枢系统,动作转角精度0.001度,动作延迟控制在3毫秒以内,软件及硬件国产化率100% [5] - 光电子技术通过激光雷达、传感器、光模块等核心器件,赋予无人机产品高精度感知、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能力 [6]
逐“光”而行向未来——在“中国光谷”光博会展望“光联万物”新图景
新华社· 2025-05-17 18:42
光电技术应用创新 -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便携式激光设备 采用一体式小巧设计 可随背随走进行清洗、深雕、标记作业 打破传统激光设备空间限制 [1]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空芯光纤 传输速度达每秒1.2TB 相当于150部8GB高清电影 具备超大容量、超低损耗和超低时延特点 [2] - 空芯光纤技术突破适用于数据中心互联、AI大模型、金融交易等时延敏感场景 未来可拓展至长距离通信、金融高频交易等领域 [2] 光电与AI融合 - 武汉灏存科技研发人形机器人运动神经中枢系统 动作转角精度达0.001度 延迟控制在3毫秒以内 已应用于车企物料分拣和摆放 [3] - 光电技术通过光电感知、智能光控、光通信等成为人工智能体的核心组件 推动机器人动作精准度和实时性提升 [3] 产业影响与前景 -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战略高技术产业 中国在该领域具备率先突破优势 武汉东湖高新区通过光博会展示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 [3] - 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推动光电技术向更智能、更便捷方向发展 引领社会迈向智能化未来 [3]
“双万兆+AI”双引擎助推 电信产业奔腾向前
证券日报· 2025-05-17 00:41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现状 - 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和光纤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439.5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2925万个 [1] - 在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全光网建设、卫星通信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1ms城市算网加速落地应用 [1] - 通信技术与算力、AI融合场景迭出,展现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蓬勃活力 [1] "双万兆"技术应用与成效 - 江西景德镇陶溪川陶瓷工坊通过5G-A网络支撑8K显微直播,中国电信江西分公司打造全球首个陶瓷产业万兆光网直播基地,实现10Gbps下载/1Gbps上传速率,年产值突破2亿元 [2] - 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基于万兆骨干网的毫秒级数据采集网络,AI工业模型使装酸效率提升75%,德兴铜矿通过超低时延网络实现电机车无人驾驶,生产效率提升33% [2] - "双万兆"(无线5G-A和有线万兆光网)推动千行百业焕发新貌,有望迈入"微秒级响应"时代 [2]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发展 - 工信部提出到2025年底在有条件地区开展万兆光网试点,推动产业链协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构建成熟产业链和完备产业体系 [3] - 运营商持续升级"5G-A+万兆光网"网络能力,加码5G-A商用网络部署,在小区、工厂、园区等重点场景开展万兆光网试点 [4] - 2025年中国电信关键技术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包括5G-A规模部署、6G研发突破、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等 [4] 资本投入与商用进展 - 北京联通万兆宽带能力已覆盖京城超50%的小区,预计年内实现城区万兆网络全覆盖,AI终端渗透率超30% [6] - 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建成全国最大10G PON网络,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构建端到端万兆网络能力 [6] - 2025年中国5G-A相关投资预计达1200亿元,将带动基站、终端等产业链增长 [8] 产业链企业布局 - 浙江兆龙互连科技加码布局万兆光网布线基础设施,长飞光纤光缆在光通信产业链上游占据重要地位 [7] - 亨通光电以50G PON、AI等技术打造"万兆工厂",284个端口、64台设备全部实现"光纤直连" [7] - 华为、中兴、vivo等品牌成立北京联通双万兆生态联盟,协同推进"双万兆"AI赋能行动 [8] 技术挑战与生态构建 - 万兆设备成本是千兆网络的3倍至5倍,中小型企业面临投资回报周期长压力 [10] - 5G-A需同步解决3CC载波聚合、通感一体等技术协同,工业场景中OTN与TSN网络时延差异达微秒级 [10] - 当前87%的国民经济大类仍以千兆满足需求,元宇宙、远程手术等万兆需求场景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10] 未来发展方向 - 加速统一行业标准体系,在切片管理、QoS保障等层面建立统一框架 [11] - 华为在青岛试点的智能超表面基站已实现200米覆盖增强,可能成为破解室内覆盖难题的关键 [11] - 构建"边缘AI计算+万兆传输"的算力网络模式,探索端侧AI推理与网络切片深度耦合 [11]
明日开幕!上海SiC会议参会攻略请查收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5-14 14:11
会议概况 - 会议汇聚三菱电机、意法半导体、Wolfspeed、三安半导体、天科合达等2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及香港大学等机构,展示最新技术并探讨产业机遇[1] - 会议设两场专题论坛及全天展览,聚焦碳化硅(SiC)技术在电动交通、数字能源等领域的应用[5][6] - 现场将联合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等18家企业启动《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及《2025碳化硅器件与模块产业调研白皮书》调研项目[5] 参会企业及技术亮点 - **三菱电机**:将分享面向电动交通和数字能源的SiC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其中国区技术总监宋高升参与圆桌论坛[6][11] - **天科合达**:CTO刘春俊将发表《第三代半导体SiC单晶衬底研究和产业进展》演讲,并参与圆桌讨论[6] - **大族半导体**:产品线总经理巫礼杰将展示激光剥离技术在8/12英寸SiC衬底制备中的最新成果[6] - **三安半导体**:应用技术总监姚晨将探讨顶部散热封装技术在功率半导体中的应用[6] - **中电国基南方**:应用主管倪朝辉将分析SiC MOSFET技术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6] - **展览专区**:三菱电机、国基南方、芯长征等7家企业将展示最新产品技术,合盛新材料等2家参与资料赞助[8][9] 会议议程 - **上午场**: - 13:40-14:45 聚焦SiC衬底技术,涵盖产业趋势、单晶衬底研究及激光剥离技术突破[6] - 14:45-15:10 三菱电机提出电动交通与数字能源的SiC解决方案[6] - **下午场**: - 15:40-16:55 探讨顶部散热封装、SiC MOSFET技术及全球电动交通应用进展[6] - 16:55-17:30 圆桌论坛讨论2025年SiC产业趋势,参与方包括长飞先进副总裁、昕感科技副总经理等6位行业专家[6] 配套活动 - 全天展览区展示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技术,包括衬底、外延、器件等环节[7] - 茶歇期间设置展区参观及抽奖仪式(红包雨)[6]
1.6万家光电子企业,光谷、江城、九峰山等实验室集聚,支点之“光”
长江日报· 2025-05-12 11:13
行业概况 - 武汉光电子产业规模从2000年规划的1000亿元目标跃升至2024年的9774亿元,成为湖北省第一大产业[14] - 中国激光市场全球占比达56.6%,光谷是国内唯一正增长区域[14] - 武汉位列2024全球创新指数第13位,较2018年上升30位[10] 技术突破 - 长飞公司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三种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并产业化的企业[7] - 烽火通信5年内6次刷新光传输纪录,最新创造单模多芯光纤传输容量世界纪录[9] - 武汉天昱智能制造为C919大飞机3D打印高强铝合金承力框,开辟锻件制造新方向[9] - 华工科技打破40年技术封锁,自主研发汽车激光焊接设备占据国内90%市场份额[11] 企业动态 - 华工科技激光装备出口年增速达35%,产品进入全球第一方阵[12] - 长飞公司展出全球技术领先的空芯反谐振光纤,进入下一代光纤研发第一梯队[7] - 光谷聚集7家激光上市企业,形成全国领先的激光产业密度[14] 产业生态 - 第20届光博会将展示近百项首发首展核心技术,390家全球领军企业参展[10][15] - 武汉主导制定中国首个激光产品国际标准,由华工科技、锐科激光等企业推动[13] - 光谷已形成"光电+AI""光+机器人"等交叉融合的前沿应用矩阵[21] 历史沿革 - 武汉1971年成立首个激光教研组,与全球同步起跑激光技术[13] - 2002年第二届光博会推动中国进入"光纤到户"时代,现普及率全球第一[17][20] - 2014年"光联万物"计划催生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新兴产业集群[21]
高盛:长飞光纤_数据通信业务强劲支撑 2025 年第一季度丰厚利润;光纤定价不确定性仍存
高盛· 2025-05-12 09: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YOFC)的A股评级为卖出,对H股评级为中性 [13][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达1.52亿元,超预期19%,主要因数据通信业务收入超预期11%,其数据中心业务受益于国内外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的强劲需求;但电信业务需求疲软,中国移动采购招标价格下降仍是关键担忧因素 [1] - 按终端市场划分,2024年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电信业务收入占比超60%,数据通信业务约占10%;中国云公司数据中心资本支出增加带动数据通信产品需求增长,但电信市场需求仍低迷,关键不确定性在于中国移动光缆招标,若价格下降将拖累公司整体增长 [2] - 基于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通信业务销售超预期,上调公司收入和净利润预测,H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12.5港元,A股上调至28.6元,目标倍数参照上一周期中期平均水平,预计公司盈利在2025 - 2026年恢复增长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光缆生产情况 - 2025年3月中国光缆月度产量同比增长转正,但基数较低;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光缆季度产量同比下降2% [5][7] 公司财务数据调整 - 调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预测,收入预测上调约2%,净利润预测上调7% - 12%;H股12个月目标价从11港元上调至12.5港元,基于2026年9倍市盈率;A股12个月目标价从25.5元上调至28.6元,基于2026年22倍市盈率 [9]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 展示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2020 - 2027年各季度及年度的损益表,包括收入、毛利、营业费用、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指标,以及各指标的环比和同比变化情况 [12] 投资分析与目标价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光缆供应商,因预计2025年需求疲软,对A股给予卖出评级,当前A股交易价格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若2025年需求快速恢复,可能转为积极态度,关键催化剂可能是中国移动2025年新的光缆招标 [13] - A股12个月目标价28.6元基于2026年22倍市盈率,关键上行风险包括需求和出货量超预期、定价高于预期 [14] - H股12个月目标价12.5港元基于2026年9倍市盈率,给予中性评级,因数据通信需求强劲部分被电信需求疲软和定价不确定性抵消 [16] 风险因素 - 关键风险包括本地需求好于或差于预期、定价高于或低于预期;需求快速恢复可支持出货量增长和稳定定价,需求差于预期将导致利润预测下调;定价更具韧性可提高毛利率和盈利能力,定价降幅超预期将导致利润率和净利润预测下调 [17] 相关指标说明 - 高盛因子分析通过比较股票关键属性与市场和行业同行,提供投资背景,包括增长、财务回报、估值倍数和综合指标,各指标计算方法不同 [20] - 并购排名用于评估公司被收购可能性,分为1 - 3级,1级概率30% - 50%,2级概率15% - 30%,3级概率0% - 15%,3级对目标价无实质影响 [22] - 量子是高盛专有数据库,可用于公司财务分析和比较 [23] 评级与覆盖范围定义 - 分析师将股票推荐为买入或卖出列入投资名单,未列入的活跃评级股票为中性;各地区管理区域确信名单,增减名单不代表分析师投资评级变化 [41] - 总回报潜力指当前股价与目标价差异,包括股息;所有覆盖股票需设定目标价 [42] - 覆盖范围列表可在指定网站查询 [43] - 未评级、早期生物技术、评级暂停、覆盖暂停和未覆盖有不同定义和适用情况 [44] 全球产品与分发实体 - 高盛全球投资研究为全球客户提供研究产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不同实体分发研究报告 [45]
第二十届“光博会”本周武汉开幕 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
长江商报· 2025-05-12 08:38
光博会概况 - 第20届光博会以"光联万物、智引未来"为主题,展览面积超2.5万平方米,吸引近400家企业参展,其中国际及港澳台企业33家,省外企业264家,合计占比超76% [2] - 大会首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全球活动合作,纳入国际光日系列活动,吸引24位院士、40余位国际专家、230余位企业家参与 [3][6] - 集中展示17项国际领先技术、31项国际先进技术及15项国产替代突破性成果,聚焦光通信、激光、光电融合三大前沿领域 [4] 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实力 - 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2023年营收达8209亿元,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2024年武汉产业规模7566亿元(含软件),同比增长11.7% [9][10] - 产业揽获"四个第一":全球最大光纤光缆基地、国内最大光电器件基地、最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最大国产先进存储基地 [8] - 截至2024年,领域内百亿级企业1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92家、A股上市企业47家、独角兽企业5家 [9] 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 - 烽火通信展示多芯光纤/空芯光纤,光迅科技推出全球首款低功耗1.6T光模块 [1] - 华工激光研发全国首台半导体激光切割设备,华日激光开发百瓦毫焦光纤飞秒激光器(国内最快) [8] - 九峰山实验室下线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光电集成晶圆,光谷实验室突破光学气体检测技术 [8] 国际化合作与产业升级 - 首次规模化引入俄罗斯等13个境外采购团,预计促成近10项跨境合作意向,金额超10亿元 [6] - 开放九峰山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向国际展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 [7] - 联合中国工程院发布《光电子信息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路径研究》,解析全球竞争格局 [5] 产业发展目标与政策支持 - 湖北计划2027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建成世界一流光通信高地、顶尖光电显示集群等 [3][11] - 设立100亿元光电子信息产业基金,推出技术创新专项贷(财政贴息1.5-2个百分点,单企最高贴息2000万元) [11] - 实施"61020"全链条攻关,支持32项重大科技项目如闪存芯片,优化16亿元省级科技专项资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