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成股份(603388)
搜索文档
*ST元成财务造假期间三年三换会计师 审计意见均为“标准无保留” 资本市场“看门人”失守是否应担责?
新浪证券· 2025-10-11 11:17
案件核心概述 - 证监会严肃查处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ST元成)严重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案件,拟对公司及责任人处以高额罚款,并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 - 案件涉及公司2020至2022年连续三年的系统性财务造假,以及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欺诈发行行为 [1][2] 财务造假具体手段与规模 - 通过虚增“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相关项目的劳务和机械成本、虚增产值等方式操纵利润,累计虚增营业成本1.58亿元,营业收入2.09亿元,利润总额5046.02万元 [2] - 2020年虚增利润占当期披露利润绝对值比例高达36.6% [2] - 2022年因未根据项目结算审定单调整账目,虚增营业收入1416.14万元,虚增利润总额1345.33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绝对值的24.6% [2] 欺诈发行行为 - 在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2.85亿元的文件中,引用了包含虚假数据的越龙山项目财务信息,导致发行文件存在重大虚假内容,构成欺诈发行 [2] 中介机构责任问题 - 在连续三年财务造假期间,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及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均对年度报告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1][2] - 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和职业怀疑态度受到质疑,可能在收入确认、成本审计等关键环节存在重大疏漏 [3] - 海通证券作为2022年非公开发行的保荐机构,未能发现并披露发行文件引用的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未能履行核查职责 [1][3] 监管趋势与市场影响 - 该案是监管“长牙带刺”的典型案例,体现了对财务造假“零容忍”的坚决态度 [4] - 2024年以来,因财务造假实质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的公司已达13家,创历史新高 [4] - 监管层正在构建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的追责体系,紧盯实际控制人等“关键少数”,并严厉打击配合造假的第三方 [4] - 根据2024年落地的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对于2020年以来连续3年及以上财务造假的公司从严适用退市新规,*ST元成因此触及退市红线 [4]
证监会最新发布,严肃查处
经济网· 2025-10-11 10:47
证监会近日对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元成)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 在虚假记载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罚款3745.46万元,对5名责任人员合计罚款 4200万元,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ST元成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 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经证监会调查,*ST元成连续三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表示,对于可能涉及的 犯罪线索,证监会将坚持应移尽移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移送公安机关。 被查出连续三年虚增收入和利润 *ST元成在10月10日发布公告称,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经证监会查明,元成股份、祝昌人涉嫌违法的事实包括,2020年至2022年期间,在实际控制人祝昌人组 织、指使下,*ST元成通过虚增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相关项目(以下简称"越龙山项目")劳务和机械 成本、虚增相应项目产值等方式,累计虚增营业成本1.58亿元、营业收入2.09亿元、利润总额5046.02万 元。 财务造假是侵蚀市场根基的毒瘤,一直是证监会的重点打击对象。近年来,证监会严格落实中央决策部 署,聚焦重点领域和市场关切,通 ...
行刑衔接高压震慑再增一例!证监会严肃查处*ST元成严重财务造假案
中国经营报· 2025-10-11 10:08
证监会官网10月10日公布,近日对*ST元成(603388.SH)涉嫌财务造假作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因*ST 元成连续三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证监会拟对上市公司罚款3745.46万元,对5名责任人员合计罚款4200万 元,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的处罚。 此外,*ST元成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ST元成10月10日披露的浙江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2025年7 月1 日,因公司涉 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立案调查。 经查,2020—2022年,在实际控制人祝昌人组织、指使下,*ST元成通过虚增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相 关项目(以下简称"越龙山项目")劳务和机械成本、虚增相应项目产值等方式,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09 亿元、利润总额0.50亿元。 2022年9月前后,*ST元成先后收到淮阴区张棉、徐溜、三凌、南陈集、渔沟工业园区道路基础设施工 程项目的结算审定单并加盖公司公章确认,但未及时根据审定结果调整财务记账金额,导致公司2022年 年报虚增营业收入0.14亿元、利润总额0.13亿元。 此外,由于引用了 ...
早报(10.11)| 特朗普又关税威胁,全球闪崩!美股“黑色星期五”,币圈、原油暴跌!高通被立案调查;宗馥莉辞职娃哈哈
格隆汇· 2025-10-11 08:30
特朗普关税威胁与市场反应 - 特朗普威胁大幅提高关税以反制他国稀土出口管制,称正在考虑多项财政反制措施[2] - 关税威胁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重挫,美股上演"黑色星期五",道指跌1.9%至45479.6点,纳指跌3.56%至22204.43点,标普500跌2.71%至6552.51点[3] - 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博通跌近6%,特斯拉跌超5%,英伟达跌超4%,苹果、Meta跌超3%[3] 中概股与亚洲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单日跌6.1%,本周累计下跌8.37%,蔚来跌超10%,哔哩哔哩跌超9%,百度、阿里跌超8%[4] - A股主要指数下跌,沪指跌0.94%报3897点,深证成指跌2.7%,创业板指跌4.55%,科创50指数跌5.61%[38] -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跌3.27%,恒指较日前高点回撤超千点,黄金股、锂电池、半导体板块剧烈回调[38] 大宗商品与避险资产波动 - 风险资产遭抛售,WTI原油暴跌超4%迫近年内低点,伦铜跌4.5%,比特币日内跌幅一度达13.5%失守11万美元[6] - 避险资产受追捧,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近8个基点,现货黄金站上每盎司4000美元关口[6] - 美元指数下跌0.56%至98.978,离岸人民币微涨0.13%至7.1478[8] 半导体与科技行业动态 - 高通因收购Autotalks未依法申报遭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反垄断立案调查[2] - 半导体股跌幅居前,Arm跌超9%,AMD、高通跌超7%,美光科技跌超5%[3] - OpenAI计划在阿根廷建设500兆瓦数据中心,投资规模最高达250亿美元,命名为"星际之门阿根廷"[13] 中国新能源与稀土产业 - 9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16%,1-9月累计销量1044.6万辆[32] - 北方稀土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15.1-15.7亿元,同比大增272.54%-287.34%[20] - 稀土精矿四季度价格上调至26205元/吨,环比三季度大涨37.13%,实现精矿价格季度5连涨[35] 中美贸易与科技摩擦 - 中国宣布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针对美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24] - 美国拟禁止中国航班飞越俄罗斯领空,要求中国航企两天内回应,最终命令最快11月生效[25] - 特朗普政府考虑将路由器制造商TP-Link列为国家安全威胁,该公司去年完成美中分拆[12] 企业融资与监管动态 - 中芯国际、佰维存储等公司两融折算率被券商从0%上调至30%-70%不等,此前曾被调为零[14] - 药明康德减持药明合联2.47%股份套现逾23亿港元[16] - 证监会查处*ST元成严重财务造假,拟对公司罚款3745万元,对实控人采取10年市场禁入[19] 人工智能与新兴产业政策 - 工信部征求意见拟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促进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发展[33] - 两部门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覆盖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场景[34] - 9月A股新开户数293.72万户,同比增60.73%,年内累计新开2015万户同比增长50%[22]
连续三年财务造假,*ST元成将被强制退市,实控人被罚2800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08:16
*ST元成财务造假与处罚详情 - 公司于2020年至2022年期间连续三年系统性财务造假,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09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046万元 [1][4] - 公司在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引用了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1][4] - 上市公司主体被处以3745.46万元罚款,5名责任人员合计被罚4200万元,其中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祝昌人被处以2800万元个人罚款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4] - 证监会表示可能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4]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自2022年以来连年亏损,2024年亏损高达3.33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1.28亿元,亏损规模同比进一步加大 [5] - 审计机构在公司2024年度审计报告中提示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5] 退市程序与市场影响 - 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ST元成被上交所依法启动退市程序,成为2025年以来第13家触及此类指标的上市公司 [2][7] - 2025年已有8家公司完成退市,其中3家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4家触发财务类退市指标,1家符合交易类退市规定 [7] 退市新规解读 - 重大违法退市案例增多并非因造假公司数量增加,而是源于退市新规的调整,新规明确了“连续三年及以上造假即坚决出清”的要求,并适度下调了“造假金额+造假比例”的退市门槛 [2][7][8] - 新规设置了三个梯度的退市认定条件:单个会计年度造假金额达2亿元以上且占比超30%;连续两个会计年度造假金额累计超3亿元且累计占比超20%;连续三年或更长时间存在造假行为无论金额大小均触发退市 [8] - 监管力度持续加大,行政、民事与刑事“三罚联动”已成为处理财务造假案件的标配 [2][4]
【财经早报】磁性材料龙头,重大资产重组草案出炉
中国证券报· 2025-10-11 08:09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工信部就《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公开征求意见,旨在通过商用试验丰富卫星通信市场供给,支撑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3]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聚焦非车险领域经营不规范、非理性竞争等问题,在考核机制、产品开发、保费收入管理等六方面强化要求 [2] - 中央网信办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为各级政务部门部署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工作导向 [3] 央行流动性操作 - 中国人民银行9月通过短期逆回购净投放3902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净投放3000亿元,抵押补充贷款净回笼883亿元 [1] 上市公司业绩预告 - 北方稀土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5.1亿元-15.7亿元,同比增长272.54%-287.34% [6] - 道氏技术前三季度净利润为4.15亿元,同比增长182.45% [5] - 东阳光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8.47亿元-9.37亿元,同比增长171.08%-199.88% [6] - 川金诺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9亿元-3.1亿元,同比增长162.56%-180.66% [6] - 震裕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4.00亿元-4.20亿元,同比增长132%-143.6% [6] - 全志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6亿元-2.9亿元,同比增长72.20%-92.06% [6] - 黔源电力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为4.51亿元-5.31亿元,同比增长70.00%-100.00% [6] - 金岭矿业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20亿元,同比增长47.09% [5] 公司重大交易与合同 - 新莱福拟以10.54亿元交易价格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金南磁材100%股权,发行价格为33.98元/股,发行数量为27916420股,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6] - 中国能建所属子公司联营体签署3份新能源总承包工程合同,合同金额合计约27.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95.54亿元 [7] - 中国电建下属子公司联合体签订沙特阿菲夫1和2光伏IPP项目合同,金额折合人民币分别约58.43亿元和58.76亿元 [8] 券商业务调整与行业观点 - 申万宏源证券等机构调整融资融券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及折算率,将先导智能、中芯国际等公司的折算率由0%上调至30%-70%不等,通裕重工等股的折算率则调至0% [4] -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航空业运力供给增速放缓确定性增强,若出行需求保持稳增,叠加油价下行和汇率稳定,航空公司利润向上空间可期 [11] - 国金证券研报预计券商三季报业绩表现较好,建议关注经纪、两融、投资占比高的券商及估值低于平均水平的头部优质券商 [11] 其他公司公告 - 金安国纪出资6.16亿元新设全资子公司作为覆铜板集团母公司,并将旗下多家子公司股权按账面净值合计6.09亿元划转至新母公司 [9] - 哈焊华通公告其产品可用于可控核聚变项目,但目前相关产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低于1% [8] - 合锻智能公告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成形机床和智能光电分选设备,未取得核聚变概念相关业务收入 [10] - *ST海华因实际控制人筹划重大事项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公司股票自10月13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9] - 大恒科技公告其控股股东所持1.3亿股被司法拍卖,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公司将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10]
连续三年财务造假,*ST元成将被强制退市,实控人被罚2800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08:06
*ST元成财务造假案概况 - 公司于2020年至2022年期间连续三年系统性财务造假,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09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046万元 [1] - 公司在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引用了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 [1][3] - 证监会对公司主体处以3745.46万元罚款,对5名责任人员合计罚款4200万元,其中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祝昌被罚2800万元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4] - 因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已对公司启动退市程序,使其成为2025年以来第13家触及该指标的上市公司 [1][5][6]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公司自2022年以来连续亏损,2024年亏损高达3.33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1.28亿元,亏损规模同比扩大 [4] - 审计机构在公司2024年度审计报告中提示其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4] 退市新规与监管趋势 - 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案例增多主要源于退市新规调整,新规明确“连续三年及以上造假即坚决出清”并下调了“造假金额+造假比例”的退市门槛 [2][6] - 新规设定了三个梯度的退市认定条件:单年造假金额超2亿元且占比超30%;连续两年造假金额累计超3亿元且累计占比超20%;连续三年及以上存在造假行为无论金额大小均触发退市 [7][8] - 行政、民事与刑事“三罚联动”已成为处理财务造假案件的标配,彰显监管“零容忍”态度 [2][4] - 当前被查处的退市案例其涉案行为多发生在过往时期,在持续高压监管下,未来因财务造假导致的退市公司数量有望回落 [8]
年内因财务造假实质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公司已达13家
证券日报· 2025-10-11 06:33
*ST元成财务造假及处罚情况 - 证监会拟对*ST元成及5名责任人员合计罚款7945.46万元,其中公司罚款3745.46万元,责任人员罚款4200万元 [1] - 公司实际控制人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5]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ST元成财务造假具体事实 - 2020年至2022年期间,公司通过虚增越龙山项目成本及产值,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09亿元,虚增利润总额5046.02万元 [4] - 2022年年报因未及时调整项目结算金额,虚增营业收入1416.14万元,占当期披露金额绝对值的4.33%,虚增利润总额1345.33万元,占比24.60% [4] - 公司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2.85亿元构成欺诈发行,因发行文件引用了虚假的财务数据 [5] *ST元成经营及市场表现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1.46亿元,扣非净利润为-3.23亿元,触及主板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 [3] - 自7月1日公司公告被立案调查至10月10日,公司股价下跌52.99% [3] 监管趋势与退市情况 - 今年以来,因财务造假实质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的公司已达13家 [2][6] - 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对连续3年及以上财务造假的公司从严适用退市新规 [6] 财务造假惩防体系建设 - 今年以来,证监会对40多起财务造假案件作出行政处罚,8起案件涉及的32名责任人被刑事追责 [7] - 监管部门打击范围扩大至配合造假的第三方主体,以破除造假"生态圈" [7] - 监管模式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责"的全流程监管 [7] 法律法规及机制完善 - 最高人民法院征求意见稿提出"违法薪酬退回"条款,允许公司追索高管在财务造假期间获得的不当薪酬 [8] - 证监会优化举报奖励机制,将内部知情人员举报的每案奖金上限提升至100万元 [9] - 未来惩防体系将聚焦推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应用、加强行刑衔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三个方面 [10]
证监会严查*ST元成 财务造假案件
中国证券报· 2025-10-11 05:01
行政处罚与违法事实 - 公司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连续三年虚增收入和利润,违反证券法律法规 [1] -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拟罚款3745.46万元,对5名责任人员合计罚款4200万元,对实际控制人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 [1] 退市程序与法律后果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 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证监会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移送公安机关 [1]
元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11 03:20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其2020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且202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9][13] - 公司股票自2025年10月13日起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3][28]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员面临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措施,其中实际控制人祝昌人被处以最高罚款及10年证券市场禁入 [6][7][8] 财务造假具体事实 - **越龙山项目虚增(2020-2022年)**:累计虚增营业成本1.58亿元、营业收入2.09亿元、利润总额5046万元 [2][16][26] - 2020年虚增营业收入1.54亿元(占当期21.48%),虚增利润总额3848万元(占当期36.60%) [2][16][26] - 2021年虚增营业收入3617万元(占当期6.31%),虚增利润总额1109万元(占当期19.32%) [2][16][26] - 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1917万元(占当期5.86%),虚增利润总额88.6万元(占当期1.62%) [2][16][26] - **淮阴项目虚增(2022年)**:虚增营业收入1416万元(占当期4.33%),虚增利润总额1345万元(占当期24.60%) [3][17][27] - **非公开发行文件造假**:2022年非公开发行文件中引用了越龙山项目不真实的财务数据,此次发行共募集资金2.85亿元 [4][18][28] 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措施 - **对公司处罚**:责令改正、警告,并处以合计3745万元罚款 [7] - **对实际控制人祝昌人处罚**:警告,并处以合计2800万元罚款,同时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6][7][8] - **对其他责任人员处罚**:周金海、姚丽花各被处以500万元罚款;余建飞、陈平各被处以200万元罚款 [6][7] 公司退市风险状况 - 公司因2024年经审计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扣非净利润为负,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4] - 公司因最近连续3个会计年度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已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25] - 本次《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的事实可能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导致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 [9][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