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605499)
搜索文档
十五运会赞助企业俱乐部成立,政企联动共筑大湾区体育产业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8:31
活动概况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赞助企业签约仪式等活动在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举行 近400名代表参与[1] 项目与计划发布 - 广东省体育局发布并签约落地《"一公园·四基地"焕新计划》 标志着东较场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1] - 越秀区同步发布《环东较场文商旅体健消费地图》并推出"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包 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资金、载体等全方位支持[2] 市场合作与赞助 - 十五运会省执委会与燕塘乳业、胜宏科技、东鹏特饮、中国邮政等4家企业现场签约 扩大市场开发成果[1]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赞助企业俱乐部揭牌成立 整合赛事IP、政策资源与市场力量 推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2] 产品与价值转化 - 创新推出十五运会特许商品"千年东较场"纪念版及"跟着赛事去旅行"体旅融合特色展销会 打造"可带走的全运记忆"[2] - 通过构建多元权益体系、创新合作模式为赞助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实现互利共赢[2] 行业影响与意义 - 十五运会市场开发为大湾区体育产业提供整合资源、传承发展的新路径[2] - 通过打造湾区标准、赋能本土企业加速产业集群效应 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体育新动能[2]
东鹏饮料更新招股书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领跑行业
新浪财经· 2025-10-10 17:08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 [1] 市场地位与份额 - 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销量排名第一 [1] - 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0%增长到2024年的26.3% [1] - 按零售额计,公司是2024年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 [1] 多品类战略与产品表现 - 电解质水新品“东鹏补水啦”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3亿元,追平2024年全年销售额,营收占比提升至13% [1] - 低糖茶与风味茶新品“东鹏果之茶”以“真果汁+现泡茶底”创新定位切入市场,推出三种口味及两种规格 [1] - 多品类战略采用“先立足、再深耕”路径,通过功能优化、口味升级、包装创新持续迭代 [1] 全国化布局与区域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化战略深化成效显著,区域增长呈现“多点开花” [1] - 广东传统优势市场收入同比增长,北方市场增幅近8成 [1] 供应链与生产能力 - 公司规划的13大生产基地中已有9大投产,天津、中山、昆明、海南等新建基地有序推进 [1] - 新基地投产后将缩短配送半径、降低物流成本,结合“以动销指导生产”模式动态调配产能 [1] 渠道网络与市场覆盖 - 公司已构建覆盖全国的立体化渠道网络,拥有3200余家经销商、超420万家有效活跃终端网点 [1] - 累计触达不重复消费者超2.5亿,“公司精耕+大流通”运营模式实现从一线到县域市场的覆盖 [1] 行业竞争与公司壁垒 - 当前饮料行业竞争已进入综合实力比拼阶段 [1] - 公司凭借多品类矩阵、全国化供应链与深度渠道网络,构建起核心竞争壁垒 [1] 港股上市的战略意义 - 港股上市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强大的资源获取能力 [2] - 通过在港交所上市,公司能够吸引资金和资源以支持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拓展的加速 [2]
饮料乳品板块10月10日涨2.4%,庄园牧场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3.41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10 16:46
板块整体表现 - 饮料乳品板块在10月10日整体表现强劲,较上一交易日上涨2.4%,显著跑赢大盘指数,当日上证指数下跌0.94%,深证成指下跌2.7% [1] - 板块内个股普涨,领涨股庄园牧场收盘价为11.95元,单日涨幅达10.04% [1] - 板块成交活跃,资金面显示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41亿元,而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7030.1万元和2.71亿元 [2] 领涨个股及成交 - 庄园牧场和养元饮品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0.04%和10.00%,成交额分别为3.07亿元和12.55亿元 [1] - 多只个股涨幅超过3%,包括骑士乳业(涨3.43%)、海融科技(涨3.42%)、新乳业(涨3.40%)和东鹏饮料(涨3.37%) [1] - 板块内仅少数个股下跌,欢乐家下跌1.40%,而伊利股份等个股涨幅较小,在1%以内 [2] 个股资金流向 - 伊利股份获得主力资金大幅净流入1.55亿元,主力净占比为9.49%,但遭遇散户资金净流出1.35亿元 [3] - 养元饮品主力资金净流入1.13亿元,主力净占比9.04%,同时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5482.90万元和5862.59万元 [3] - 承德露露主力净流入2844.87万元,主力净占比高达20.85%,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均为净流出 [3]
东鹏饮料冲击港股IPO,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连续4年排名第一
新浪财经· 2025-10-10 14:59
上市申请基本信息 - 东鹏饮料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3] - 截至公告日,公司A股股价报301.51元/股,市值为1567.89亿元人民币[3] 市场地位与品牌影响力 - 公司是中国第一的功能饮料企业,收入增速在全球前20大上市软饮企业中位列第一[4] - 按销量计,公司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自2021年起连续4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0%增长至2024年的26.3%[4] - 按零售额计,公司是2024年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市场份额为23.0%[4] - 公司拥有国民级影响力的"东鹏"品牌,覆盖全国超过420万家终端销售网点,实现中国近100%地级市覆盖[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约为85亿元、112.57亿元、158.30亿元及107.32亿元人民币[9] - 同期,年内综合收益总额分别约为14.26亿元、20.59亿元、33.64亿元及23.48亿元人民币[9] 渠道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公司拥有超7000人的强大销售团队,采用"产品+服务"模式[6] - 公司启用"一物一码"和"五码关联"技术构建产品追溯网络[6] - 通过数字化运营体系,公司已连接超过2.5亿消费者,与超过420万终端网点高效互动,同超过3200个经销伙伴深度合作[6] 生产与供应链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主要地区战略性地经营九个生产基地[6] - 公司正扩大四个现有生产基地产能,建设三个新生产基地,并筹建一个新生产基地以支持持续增长[7]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软饮行业零售额达约1.3万亿元人民币,是全球第二大软饮消费市场[9] - 功能饮料是增长最快的板块,2019年至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达8.3%,高于整体软饮市场的4.7%[9] - 预计2029年功能饮料市场规模达2810亿元人民币,2025年至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0.9%[9] - 能量饮料行业规模预期于2029年达1807亿元人民币,2025年至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10.3%[10] - 运动饮料行业规模2024年达547亿元人民币,预计2029年增至997亿元人民币,2025年至2029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2.2%[10] 募资用途 - 香港IPO募资净额拟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加强数字化建设、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及营运资金等[10]
东鹏饮料赴港IPO“解困”?
搜狐财经· 2025-10-10 14:54
上市申请与背景 - 东鹏饮料于10月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2] - 公司曾于2025年4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申请,但招股书于10月3日失效,此次为再次递表[4] - 公司已于2021年成功登陆A股,此次谋求"A+H"上市[4]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加强数字化建设、增强产品开发能力以及用作营运资金[4] 上市战略考量 - 赴港上市可借助香港国际资本市场平台吸引全球投资者,提升品牌认知度,为进军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铺路[5] - 股东减持需求是重要因素,A股上市以来股东累计减持超过50亿元,H股上市有助于大股东在更大市场实现减持变现,减少对A股股价冲击[5] 上市进程挑战 - 公司曾被证监会要求补充材料,涉及经营范围是否涵盖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白酒业务情况、用户信息收集与数据安全措施、境内募投项目审批进展等[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约为85亿元、112.57亿元、158.3亿元、107.32亿元,呈现持续增长[7] - 同期毛利分别约为35.32亿元、47.61亿元、69.83亿元、47.64亿元[7] - 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14.41亿元、20.4亿元、33.26亿元、23.75亿元[7] - 2024年收入为158.3亿元,毛利率提升至44.1%,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07.32亿元,毛利率为44.4%[8] 产品与渠道战略 - 公司实施"1+6多品类战略","1"为核心产品东鹏特饮,"6"为电解质饮料、咖啡饮料、无糖茶、预调鸡尾酒、椰汁和大包装饮料六大新品类[9] - 渠道方面需在稳固传统流通网络的同时,探索电商、新零售等创新渠道以适应年轻消费者购物习惯[10]
东鹏饮料正式赴港上市,出海布局要怎么打?
观察者网· 2025-10-10 14:04
公司上市与资本动态 - 东鹏饮料于10月9日正式公布港交所招股书,第二次冲击港股市场,寻求"A+H"股结构 [1] - 公司资金充裕,截至去年底在手现金56.53亿元,各类现金类资产超过142.23亿元 [1] - 公司股价在年中一度冲高至336元/股,市值超过1747亿元,近期市值仍超过1560亿元 [1] - 赴港上市旨在增强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要 [1]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按销量计算,公司自2021年起连续4年位居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增长至2024年的26.3% [2] - 按零售额计算,公司是2024年国内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市场份额为23% [2]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85.0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6.5% [2] - 公司净利润从2024年的14.4亿元增长至33.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2%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07.32亿元,同比增长36.4%,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 [3] - 主要对手中国红牛2024年销售额为210.9亿元,同比增幅仅为1.3% [3] 产品结构与战略布局 - 2025年上半年功能饮料销售额达98.52亿元,占总营收的91.8%,其中能量饮料销售额83.6亿元,占比77.9% [4] - 公司推进"1+6多品类战略",核心产品东鹏特饮外,拓展六大新品类 [5] - 运动饮料2023年至2024年收入增速达280.4%,其他饮料产品同期增速达103.2% [5] - 电解质水"补水啦"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93亿元,同比增长213.7%,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5] 海外拓展与全球化战略 - 公司自2023年开始向东南亚市场拓展,截至2025年中期有0.2%的销售占比来自香港、印尼、越南等市场 [6] - 产品已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6] - 赴港上市被视为提升国际品牌认知度、为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铺路的重要举措 [6] - 公司未来计划推进产品本土化和供应链本土化建设,不排除在海外建厂的可能 [6]
递表港交所!知名深企再传新消息
南方都市报· 2025-10-10 12:22
港股IPO进程 - 公司于10月9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重启港股IPO进程 [1] - 公司曾于2025年4月3日向港交所递交过上市申请,但招股书于10月3日失效 [1] - 联席保荐人为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和UBS(瑞银集团)[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85.002亿元攀升至158.303亿元,净利润由14.405亿元增至33.264亿元 [5][6] - 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6.5%,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52% [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36.4%和37.2% [5] - 毛利率逐年稳步上升,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1.6%、42.3%、44.1%,2025年上半年为44.4% [6] 产品结构与市场地位 - 能量饮料在过去三年中贡献总收入均超过80%,核心产品收入占比过高 [4][8] - 公司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中销量连续四年第一,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6.3% [8] - 电解质饮料品牌"补水啦"已是十亿级单品,但整体营收贡献仍远低于能量饮料 [8] 销售渠道与运营 - 公司建立起覆盖全国超420万家终端网点的销售体系 [9] - 2024年销售费用大幅增加,较上年同期增长37.09% [9] - 销售费用增长主要由于职工薪酬支出涨幅24.77%、广告宣传费支出涨幅54.45%、渠道推广费支出涨幅54.03% [10]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中国功能饮料市场2019–2024年行业复合增长率达8.3%,远高于软饮整体增速 [10] - 公司面临红牛、乐虎等老牌对手以及新势力品牌与跨界巨头的挑战 [10] - 原材料价格波动、物流与营销成本的持续高企是长期盈利能力的潜在威胁 [10] 战略发展目标 - 赴港上市旨在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需要 [11] - 公司需要成功孵化"第二增长曲线",并实现渠道与产品的双向破局 [11]
招股书失效仅6日便再次递表,东鹏饮料着急二次上市背后有何谋划?
搜狐财经· 2025-10-10 10:52
上市申请概况 - 东鹏饮料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与首次申请配置一致 [2] - 此次提交距离上次招股书失效时间(10月3日)仅隔6日,且该时间段为节假日 [3] 国际化战略动机 - 为获取海外资金流动性,港股市场融资渠道更多元、融资速度更高效,资金自由流动且无外汇管制,可吸引全球机构投资者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 [5] - 公司已在印尼、越南设立子公司,并计划通过海南、昆明生产基地辐射东南亚市场,但未披露具体数据 [5] - 港股上市后可直接融到港币,外汇管制放松下便于海外投资,单笔超500万美元的境外投资需层层审批,而东南亚工厂投资动辄上亿 [5] - 2022年6月29日公司曾公告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显示对国际市场的执着追求 [6] 资本运作与股东变动 - 公司计划收购马来西亚功能饮料品牌PowerUp,谈判桌上摆的是港股上市公司股权置换方案而非现金 [8] - 若成功完成港股IPO,在"A股功能饮料第一股"及业绩表现加成下,或能在港股实现股价快速抬升,当前A股PE从巅峰期80倍跌至40倍,而港股对消费龙头估值更稳定 [8] - 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在三次解禁期后成为第五大股东,自2022年9月起累计减持4次,持股比例从上市时约9%下降至不足4%,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股仅为1%,累计套现超41亿元 [10] - 2023年13位股东及董监高合计减持743.95万股(占总股本2%),套现13.69亿元;2024年9月重要股东累计减持2780.35万股,套现超50亿元;董事长林木勤通过相关公司累计减持金额超10亿元 [11] 财务状况分析 - 公司资产负债率自2021年后持续升高,2024年达到66.08%,主要源于短期借款和合同负债增长 [11] - 短期借款从2020年1.1亿激增至2024年65.51亿,合同负债从2020年9.5亿激增至2024年47.61亿 [11] - 大量借贷同时,公司计划用110亿闲置自有资金购买投资产品进行现金管理 [11]
东鹏饮料递表港交所 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10-10 08:1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东鹏饮料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和瑞银集团 [1] - 公司是中国排名第一的功能饮料企业,其收入增速在全球前20大上市软饮企业中位列第一 [1] - 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销量排名第一,按零售额计算为2024年中国第二大功能饮料公司,市场份额达23.0% [1] - 公司拥有超过30年行业经验,成功打造“东鹏”国民品牌 [1] 销售网络与运营体系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建立起覆盖全国超过420万家终端销售网点的立体化销售网络 [1] - 采用精细化的渠道管理和“产品+服务”模式,并运用“一物一码”和“五码关联”技术实现产品追溯 [1] - 公司一体化的数字化运营体系连接了超过2.5亿消费者、420万终端销售网点和3200个经销伙伴 [1]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中国软饮料行业零售额约为人民币1.3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 [2] - 功能饮料是增长最快的板块,2019年至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为8.3%,高于同期整体软饮市场的4.7% [2] - 预计到2029年,中国能量饮料行业零售额将达到人民币1807亿元,2025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0.3% [2]
8点1氪:大疆回应部分产品降价千元争议;腾讯视频回应VIP账号设备超限被封;智利公司错发123万工资员工被判不退款
36氪· 2025-10-10 08:01
大疆产品价格与服务政策 - 部分产品降价超千元引发已购消费者退货维权,登上微博热搜[4] - 大疆旗舰店客服表示Osmo Action和Osmo Pocket系列支持拆封激活后30天内退货[4] - 店铺提供7天价保服务,如产品前端价格在签收后7日内实际降价可申请退差价[6] - 无人机产品支持30天内退货,电源产品支持15天内退货,需满足包装完好、产品无损坏等条件[6] 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 - 工信部等三部门调整2026-2027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技术要求,于2026年1月1日施行[11] - 新政策引入更新的国家标准,对车辆能耗和续航提出更严格的要求[11] 科技行业合作与产品动态 - NBA与亚马逊云科技达成多年合作,将推出"NBA深度赛场"AI平台提升观赛体验[8] - 英特尔公布首款基于18A制程工艺的Panther Lake笔记本处理器细节[18] - 智元机器人与龙旗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获近千台机器人订单,总金额达数亿元[18] - 蚂蚁集团发布万亿参数通用语言模型Ling-1T并开源,多项指标位居开源模型榜首[21] -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技术负责人林俊旸组建内部"机器人和具身AI小组"[22] - OPPO进行人事调整,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将分管海外各大区市场[12] 公司资本市场动态 - 东鹏饮料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19] - 阳光电源递交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20] - 闻泰科技因存在尚未披露的重要信息,公司股票及可转债自10月9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14] 消费与旅游市场数据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增加1.23亿人次[7] - 假期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增加1081.89亿元[7] - 胖东来假期8天销售额约8.20亿元,日均销售额约1.02亿元[9][10] 跨国公司业绩与事件 - 7-11母公司Seven & i控股第二财季净利润727.9亿日元,同比增长逾一倍[23] - 达美航空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167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56.77亿美元[23] - 台积电2025年9月合并营收3309.8亿元新台币,同比增加31.4%[23] - 马斯克及社交媒体公司X与四位推特前高管就1.28亿美元离职补偿金诉讼达成和解[11] - 嘉能可获得3.95亿美元政府救助,用于维持澳大利亚铜冶炼厂与精炼厂运营三年[13] 行业监管与安全事件 - 美国汽车安全监管机构对特斯拉FSD启动调查,涉及近290万辆汽车[16] - 宝马因起动机缺陷在南非召回12491辆汽车,涉及2016年以来销售的六款车型[15] - 两名17岁男子往海底捞火锅小便案判决生效,双方家长赔偿海底捞共计220万元[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