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影医疗(688271)

搜索文档
前瞻全球产业早报: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正式开业
前瞻网· 2025-08-27 19:54
人工智能政策与产业发展 -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普及率超90% 智能经济成为重要增长极 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2] - 阿里云百炼宣布部分模型上下文缓存降价 命中缓存的输入Token单价从input_token单价的40%降至20%[7] 能源与核电发展 - 国家能源局披露民营企业深度参与能源领域 电力设施建设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超85%且年均增长超15% 充电运营服务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 上半年有10家民营企业参股5个核电项目 持股比例均达10%以上 最高达20%[3] 科技创新与重大突破 - 江门中微子实验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 成为国际首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 位于地下700米处 可探测53公里外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4] - 我国发布首个6.6内核商用桌面与服务器操作系统银河麒麟V11 作为首个突破百万生态的国产操作系统 与国产主流CPU、GPU及板卡实现全面兼容[5] - 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获NMPA批准上市 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该设备商业化的中国企业[5] - 中国研究团队实现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到脑死亡人体内 被国际专家誉为相关领域里程碑[5] 企业融资与上市动态 - AI玩具企业跃然创新完成2亿元A轮系列融资 由中金资本旗下基金、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等领投[15] - 第三代半导体检测设备企业国科测试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济南高新科创投资集团独家投资[15] - 沃镭智能在浙江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 拟IPO 辅导券商为中信建投证券[16] - 纳真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 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和花旗[17] 制造业与科技产业动态 - 富士康从印度工厂召回约300名中国大陆工程师 可能影响苹果iPhone 17在印度的生产计划[10] - 英特尔将约10%股份交给美国政府 特朗普称此举"为美国赚了上百亿美元"[9] - 日产汽车宣布停止为日本市场生产R35 GT-R车型 该车型18年生产周期累计产量约4.8万台[13] - 德国汽车欧宝放弃2028年起在欧洲只销售纯电动汽车的计划 将延长燃油车型供应时间 转向"多能源"战略[14] 消费与零售市场 - 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正式开业 由中免集团、深圳免税集团和深业集团联合打造[6] 交通运输创新 - 韩国首尔将于9月推出日间无人驾驶公交车线路 车辆不设司机专座和方向盘 环线总长4.8公里 运行时间为工作日10时至17时[10] 航天科技进展 -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星舰"第10次试飞因天气原因暂停 未宣布新的发射日期[11] 运动品牌市场 - 彪马回应出售传言 表示对市场消息无任何回应 此前有消息称皮诺家族正考虑为彪马探索战略选项并与安踏和李宁等潜在买家接洽[12] 证券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 沪指跌0.39% 深成指涨0.26% 创业板指跌0.76%[18]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走低 恒生指数跌1.18%报25524.92点 科技指数跌0.74%报5782.24点 国企指数跌1.07%报9148.66点[18]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道指跌0.77% 纳指跌0.22% 标普500指数跌0.43%[19] - 中国恒大正式从港交所退市 被列入"已除牌证券"[8]
填补高端分子影像领域空白 联影医疗获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9:19
公司成就与荣誉 - 公司多模态分子影像设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 项目填补中国高端分子影像领域空白并带动晶体材料等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2] - 项目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3项及FDA和CE认证12项 [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项目突破多模态分子影像全部核心技术 包括大尺寸LYSO晶体生长 PET专用芯片 高性能数字PET探测器及高清PET图像重建技术 [2] - 首创模块化多单元架构支持56万个探测器大规模数据采集 并通过跨单元复合技术使uEXPLORER系统灵敏度提升40倍 [3] - 采用基于GPU群的分布式并行信号处理架构 将图像重建时间从1天缩短至23分钟内 [3] 产品性能与市场地位 - 实现业内最佳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双重突破 解决10倍部件数量 40倍数据量及100倍计算量的工程挑战 [2] - PET/CT产品在中国市场连续9年分子影像市场占有率第一 PET/MR产品2022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3] - 累计实现全球600多台分子影像设备装机 覆盖中国 美国 日本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 [3]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多模态分子影像系统可探查细胞和分子水平异常 成为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早期发现和精准诊疗最重要技术之一 [1] - 2014年国内高端医疗装备市场100%的PET/CT产品为外资品牌 长期依赖进口导致设备价格高昂且普及率极低 [1] - 实现该领域自主可控对健康中国2030及中国医疗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中国自主研发光子计数能谱CT获批上市 入驻医院进行临床医学研究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17:29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实现医疗科技领域重大突破 [1] - 光子计数能谱CT被视为下一代CT技术的革命方向 相比传统CT具有更高空间分辨率 直接多能谱成像和更低辐射剂量优势 [2] - 全球此前仅有两家外资企业实现商业化 联影医疗成为首家实现该技术商业化的中国企业 [2] 技术研发与合作 - 联影医疗揭榜"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 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多家单位 [2] - 在整机系统设计 算法创新 能谱应用等核心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充分发挥各单位在整机研发 临床应用 检测等多方面优势 [2] 产品性能优势 - 探测器像素面积减小至原来的1/9 可呈现更细微病变结构 [3] - 创新校正算法和重建算法解决信号强度降低问题 抑制噪声并保证图像质量 [3] - 实现全准直覆盖的超高分辨率成像 在心脏等大范围覆盖检查中可做更深探索 [3] - 辐射剂量降低率达60%到70% 某些组织器官可降低80%到90% [3] 商业化进展 - 产品已入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进行临床医学研究 [3]
科创板医药机会受关注,同类费率最低的科创医药ETF(588860)近四日获连续资金净流入
搜狐财经· 2025-08-27 13:10
行业监管与创新成果 - 国家药监局"十四五"期间批准创新药204个和创新医疗器械265个 其中2025年1-7月批准创新药50个和创新医疗器械49个 [1] - 中国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 创新药在研数量占全球约30% [1] - 行业呈现从仿制跟随向源头创新的升级趋势 国际化进程通过BD交易加速推进 [1] 行业发展趋势 - 创新药行业或迎来历史性拐点 多家企业商业化开始兑现并实现自我造血能力 [1] - 行业可能迎来盈利拐点 产业升级与国际化进程同步推进 [1] 科创板医药ETF市场表现 - 科创医药ETF(588860)单日换手率达21.95% 成交额4691.45万元 [1] - 近一周份额增长1400万份 近4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2281.23万元 最高单日净流入983.22万元 [1] 科创板医药ETF产品特性 - 跟踪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 涨跌幅可达20% 具备小盘成长风格和硬科技属性 [2] - 管理费率+托管费率0.52% 为同类4只ETF产品中最低水平 [2] - 聚焦医疗创新器械和创新药领域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9.14% [2] 指数成分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联影医疗、博瑞医药、百济神州、百利天恒、惠泰医疗、艾力斯、泽璟制药、君实生物、益方生物和特宝生物 [2]
中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现代汽车集团将在美国建设一个年产能为30000台的先进机器人工厂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8-27 11:24
医疗科技突破 - 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获NMPA批准上市 实现中国在光子计数能谱CT商业化零的突破[2] - 该产品属于国家"十四五"科技部"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的重大进展[2] 高端装备制造进展 - 中国自主研制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在江苏启东下水 历时3年多研制 适用于港口清淤、航道挖掘及填海造陆作业[2] - 现代汽车集团将美国投资额从210亿美元提升至260亿美元 投资周期为2025年至2028年[2] - 现代汽车集团计划在美国建设年产能30000台的先进机器人工厂[2] 航天与半导体技术突破 - 中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用长征八号甲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0组卫星 卫星已进入预定轨道[2] - SK海力士开始量产321层QLC NAND闪存产品 容量为2Tb 较现有方案提升一倍[2] - 该新型存储产品预计明年上半年正式推出 增强公司在内存市场的竞争力[2]
联影医疗涨2.01%,成交额1.8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63.6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10:1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7日盘中股价上涨2.01%至139.25元/股 总市值1147.64亿元 成交额1.81亿元 换手率0.16%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63.60万元 其中特大单买入1370.48万元(占比7.58%) 卖出1853.23万元(占比10.25%) 大单买入4806.32万元(占比26.58%) 卖出4687.18万元(占比25.92%)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0.24% 近5个交易日涨7.09% 近20日涨1.63% 近60日涨0.98%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3月31日股东户数2.14万户 较上期增加17.32% 人均流通股27678股 较上期减少14.77% [2]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为第四大流通股东 持股2332.77万股(较上期减少273.82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为第七大流通股东 持股1659.23万股(较上期减少65.26万股) [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股1419.68万股(较上期减少14.97万股) [3] - 华宝中证医疗ETF(512170)为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1345.18万股(较上期减少3.60万股) [3] 财务业绩与分红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78亿元 同比增长5.42% 归母净利润3.70亿元 同比增长1.87%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分红5.34亿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1] - 收入构成: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销售81.99% 维修服务13.16% 其他业务4.04% 软件0.81%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医疗器械-医疗设备 概念板块包括大盘、百元股、精准医疗、基金重仓、融资融券等 [1]
中国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获批;礼来披露口服药新进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8:28
政策动向 - 国家药监局聚焦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等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 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创新 [2] - 今年已批准创新产品52个 截至目前累计批准创新产品367个 [2] - 鼓励高水平的全球医疗器械产品在中国首发 以更多高质量的产品造福全球公众健康 [2] 药械审批 - 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获批上市 成为全球首家成功实现光子计数能谱CT商业化的中国企业 [4] - 中国生物十四项中枢神经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 是国内企业获得的第一张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辅助诊断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5] - 该试剂盒可检测脑脊液样本中14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核酸 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辅助诊断 [5] 财报披露 - 三友医疗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 同比增长17.77% 归母净利润3660.08万元 同比增长2083.64% [7] - 君实生物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1.68亿元 同比增长48.6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13亿元 上年同期净亏损6.45亿元 [8] - 公司持续推进在研产品管线 未来将维持研发投入 [8] 资本市场 - 复星医药控股子公司与Sitala签订许可协议 授予Sitala于除中国外的全球范围及领域开发、生产及商业化FXS6837及含有该活性成分的产品的权利 [10] - 复星医药产业可以零对价获得价值500万美元的Sitala的股份 [10] - 艾伯维将收购Gilgamesh Pharmaceuticals公司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的在研候选药物bretisilocin [11] - 南新制药拟以现金不超过4.8亿元收购未来医药持有的标的资产组 包括已上市标的品种和在研标的品种以及相关研发和生产技术资料、商标、专利、客户资料等 [12] 行业大事 - 礼来口服GLP-1RA orforglipron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3期临床研究成功 在72周时orforglipron 36mg组平均体重下降达10.5%(10.4 kg) 而安慰剂组为2.2%(2.3 kg) [14] - 礼来已具备向全球监管机构递交orforglipron上市申请所需的全部临床数据 [14] - 中国团队将基因编辑猪肺成功移植人体 为世界首例 该成果有望帮助缓解肺移植供体短缺的难题 [15][16] - 汇宇制药全资子公司拟与同源康签署全国总代理协议 里程碑首付款为15000万元人民币 TY-9591产品是由同源康自主研发的可口服、不可逆的第三代EGFR抑制剂 [17] 舆情预警 - 东诚药业副总经理吴晓明因工作调整辞职 辞职后仍担任控股子公司烟台蓝纳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19] - 吴晓明的辞职不会对公司相关工作及生产经营产生影响 [19]
国家药监局:今年以来已批准医疗器械创新产品52个
中国证券报· 2025-08-27 08:28
国家药监局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 - 国家药监局聚焦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等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创新 [1] - 今年以来已批准创新产品52个,截至目前累计批准创新产品367个 [1] - 鼓励高水平的全球医疗器械产品在中国首发,以更多高质量的产品造福全球公众健康 [1] 东软医疗光子计数CT获批 - 国家药监局批准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创新产品注册申请 [1] - 产品由扫描架、高压发生器、X射线管组件、光子计数探测器等组成,主要用于常规CT检查,支持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和能谱检查 [1] - 采用光子计数探测器替代传统积分型探测器,通过对探测器材料施加高偏置电压,促使电流载体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脉冲,产生测量数据 [1] 光子计数CT技术突破 - 光子计数CT作为近十年来CT成像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极大改进了传统CT的成像方式 [1] - 在临床上已呈现出显著应用价值 [1] 联影医疗同类产品获批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光子计数CT也已获批 [2] - 国家药监局将继续落实有关支持举措,促进更多更好产品上市 [2]
国家药监局表示:今年以来已批准医疗器械创新产品52个
中国证券报· 2025-08-27 08:14
政策支持与监管动态 - 国家药监局聚焦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等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 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创新 [1] - 国家药监局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鼓励全球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在中国首发 [1] - 国家药监局将继续落实支持举措 促进更多更好产品上市 [2] 创新产品批准情况 - 今年以来批准创新医疗器械产品52个 累计批准创新产品总数达367个 [1] -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获创新产品注册批准 该设备由扫描架、高压发生器、光子计数探测器等组成 主要用于常规CT检查并支持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和能谱检查 [1] -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光子计数CT产品同样已获批 [2] 技术突破与临床价值 - 光子计数CT采用光子计数探测器替代传统积分型探测器 通过对探测器材料施加高偏置电压促使电流载体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脉冲产生测量数据 [1] - 光子计数CT作为近十年来CT成像领域重大技术突破 极大改进了传统CT成像方式 在临床上呈现出显著应用价值 [1]
国产发力 光子CT连续获批 外资垄断格局被打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08:11
行业技术突破 - 中国首款光子计数能谱CT uCT Ultima获批上市 联影医疗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该技术商业化的中国企业 [1] - 东软医疗NeuViz P10获批上市 成为全球首台8cm宽体光子计数CT [1] - 光子计数CT被誉为医疗设备领域第三次技术革命 具有更高空间分辨率 直接多能谱成像和更低辐射剂量优势 [2][3] 技术优势分析 - 相比传统CT 光子计数CT实现从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的飞跃 能精准识别X光子能量信息 呈现碘 钙 水等基础物质成分 [3] - 辐射剂量降低率达60%-70% 部分器官可降低80%-90% [4] - 联影医疗探测器像素面积减小至原1/9 通过创新算法解决信号强度问题 实现全准直覆盖的超高分辨率成像 [3]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此前仅西门子医疗和GE医疗实现商业化 探测器宽度≤4cm且为单源配置 [2] - 西门子医疗NAEOTOM Alpha通过FDA CE和NMPA三重认证 被FDA评为十年来CT领域最重大突破 [4] - 中国市场西门子设备单台售价近5000万元人民币 是传统高端CT的3-5倍 [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2年全球光子计数CT市场规模约7700万美元 [5] -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1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46.1% [5] - 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约20亿美元 [2] 临床应用进展 - 联影医疗设备已入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瑞金医院开展临床测试 [5] - 东软医疗与北京协和医院 华西医院等顶级三甲医院展开临床科研合作 [6] - 临床应用场景包括脑血管病早期诊断 心脏冠脉支架评估 肺部小气道病变及腹部微小肿瘤检测等 [5] 产业意义 - 标志着中国在下一代CT技术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2] - 打破国外企业技术垄断 形成技术路线互补与市场定位协同的双龙头格局 [2][6] - 实现全产业链突破 为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可控提供有力支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