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安汽车(000625)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汽车销量前7月增长12%,全球份额达34%
新浪科技· 2025-08-29 15:37
全球汽车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世界汽车销量773万台同比增长7%环比下降4% 较2018年7月峰值水平更高 [1] - 2025年1-7月全球汽车销量5420万台同比增长6% [1] - 分区域表现:中国销量1824万台增长12% 美国销量976万台增长3% 印度销量297万台下降3% 日本销量273万台增长8% 德国销量184万台下降4% [1] 中国市场动态 - 中国汽车市场持续走强 前7月销量增速12%领先全球 市场最具活力 [1] - 2025年7月中国占世界汽车份额34% 较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 [2] - 份额波动受政策影响:1月份额34% 2月因春节因素降至31% 后随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推动逐月回升 [2] 品牌竞争格局 - 中国自主品牌全球份额全面提升 比亚迪位列世界第6 吉利第9 奇瑞第11 [2] - 新能源快速发展推动中国自主车企走强 导致部分国际车企份额出现较大下滑 [2] - 美国市场暂时偏强及铃木在印度市场表现较好 成为国际品牌中少数亮点 [2]
崔东树:7月中国占世界汽车份额回升至34% 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15:14
全球汽车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世界汽车销量773万台 同比增长7% 环比下降4% [2][4] - 2025年1-7月全球累计销量5420万台 同比增长6% [2][4][5] - 全球汽车市场在2018-2020年连续下滑后逐步恢复 2023年销量8901万台(同比增长11%) 2024年销量9177万台(同比增长3%) [5][8] 中国市场表现 - 2025年1-7月中国汽车销量1824万台 同比增长12% 增速领先全球主要市场 [2][12][14] - 中国市场份额从2020年32.4%持续提升至2024年34.2% 2025年1-7月份额达33.7% [9][12] - 2025年份额呈现波动回升态势:1月份额34% 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降至31% 7月回升至34%较去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 [1][17] 主要国家市场对比 - 美国市场2025年1-7月销量976万台 同比增长3% 市场份额维持在18% [11][14] - 印度市场销量297万台 同比下降3% 市场份额5.5% [11][14] - 日本市场销量273万台 同比增长8% 德国市场销量184万台 同比下降4% [2][14] - 俄罗斯市场销量74万台 同比大幅下降27% 市场份额降至1.4% [11][14] 车企竞争格局变化 - 中国自主品牌全球份额全面提升 比亚迪以5.2%份额升至全球第6位 吉利以4.4%份额升至第9位 奇瑞以3.5%份额位列第11 [21][22][23] - 国际传统车企份额普遍下滑:大众份额较2019年下降2.2%至9.1% 本田份额下降2.1%至3.8% Stellantis份额下降3.3%至5.9% [21][24] - 丰田保持11.3%份额相对稳定 现代起亚份额7.6%与2019年持平 [21][24] 区域市场特征 - 亚洲车企整体表现较好 受益于中国、印度市场增长 铃木因印度市场强劲份额维持在3.3% [21][24] - 欧洲车企表现普遍较差 豪华品牌如奔驰、宝马面临中国市场压力 [21][24] - 南美阿根廷市场表现超强 同比增长69% [14]
长安汽车取得安全约束辅带组件等相关专利
金融界· 2025-08-29 15:14
公司专利与技术进展 - 公司于2023年3月申请的安全约束辅带组件及方法专利获得授权 公告号为CN 116476774 B [1] - 公司拥有专利信息5000条 体现持续技术创新能力 [1] 公司基本经营状况 - 公司成立于1996年 注册资本达992179.9422万人民币 [1] - 企业对外投资119家公司 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1] - 公司拥有3129条商标信息及962项行政许可 [1] 行业地位与业务布局 - 公司专注于汽车制造业 总部位于重庆市 [1] - 通过大规模知识产权布局强化行业技术壁垒 [1]
乘联分会崔东树:2025年7月中国占世界汽车份额34%
新浪财经· 2025-08-29 14:59
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变化 - 2025年初中国汽车销量回升 1月份额达到34% [1] - 2月中国世界份额因春节因素和美国日本市场暂时偏高而降至31% [1] - 7月中国世界份额回升至34% 较去年提升3个百分点 [1] 中国自主品牌表现 - 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表现较强 [1] - 比亚迪达到世界第6位 吉利第9位 奇瑞第11位 [1] - 中国自主品牌全面提升世界份额 [1] 市场驱动因素 - 两新补贴政策和以旧换新补贴推动车市逐月走强 [1] - 新能源发展迅速促进中国自主车企走势较强 [1] - 电动化发展导致部分国际车企逐步走向衰落 [1] 区域市场差异 - 美国市场异常暂时较强 铃木等品牌在印度市场表现较好 [1] - 除美国印度外 其他国际品牌份额全面较大下滑 [1]
长安汽车取得车辆悬架控制相关专利
金融界· 2025-08-29 14:13
公司专利动态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申请车辆悬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专利 授权公告号为CN 120348113 B [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1996年 位于重庆市 主营业务为汽车制造业 [1] - 企业注册资本达992179.9422万人民币 [1] 公司经营规模 - 对外投资企业数量达119家 [1] - 参与招投标项目累计5000次 [1] - 持有商标信息3129条 专利信息5000条 [1] - 拥有行政许可962项 [1]
长安汽车取得一种锚点配置相关专利
金融界· 2025-08-29 11:08
公司专利与技术发展 - 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锚点配置方法、系统、车辆以及介质"专利 授权公告号为CN 116347478 B 申请日期为2023年3月 [1] - 公司拥有专利信息5000条 商标信息3129条 行政许可962个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6年 位于重庆市 主营业务为汽车制造业 [1] - 公司注册资本达992179.9422万人民币 [1] - 公司对外投资企业119家 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1]
车企“大退场”!23家缺席成都车展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21:14
成都车展参展概况 - 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于8月29日开幕 作为国内四大A级车展之一 汇聚近120个汽车品牌 展示车辆超1600辆 [1] 品牌缺席情况 - 共有23家汽车品牌缺席本届成都车展 涵盖超豪华 合资 新势力及自主品牌四大阵营 [2] - 缺席是共同的结果 但个中原因却并不相同 [3] 超豪华品牌销量承压 - 超豪华阵营的"退展"多与销量承压直接相关 包括保时捷 宾利 兰博基尼 劳斯莱斯 捷豹路虎 莲花 雷克萨斯 [5] - 保时捷2024年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仅5.69万辆 同比大跌28% 今年上半年中国区交付量2.1万辆 同比降幅扩大至28% 较2021年巅峰期缩水40% [5] - 保时捷中国的新车交付量占全球比例从高峰时的30%跌至14%左右 [5] - 宾利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1040辆 同比下降27.4% 劳斯莱斯销量338辆 同比下降25.4% 玛莎拉蒂销量516辆 同比下降36.6% [6] - 政策调整加剧超豪华品牌竞争力下滑 豪车进口税征收门槛从130万元降至90万元 更多超豪华车型将承担更高税负 [6] 合资品牌销量下滑 - 合资品牌处境艰难 包括东风本田 起亚 标致 雪铁龙 雪佛兰 [5] - 起亚2025年前7月在华销量仅4.55万辆 目前将更多在华生产的产品出口至海外 [7] - 东风本田今年上半年在华累计销量31.52万辆 同比下滑24.2% [7] - 东风标致 东风雪铁龙2025年前7月累计批发销量刚过3万台 同比下滑29.2% [7] 新势力品牌经营困境 - 哪吒 极石 创维 远航 极越等新势力品牌缺席将问题指向更为严峻的经营困境 [8] - 哪吒汽车曾以年销15.2万辆登顶新势力销冠 但经历大规模裁员 降薪 拖欠货款 停工停产后最终走上破产重整的道路 [11] - 远航汽车母公司大运汽车承认流动资金出现阶段性周转困难 决定依法重整 重整前10个月远航Y6和远航H8销量分别仅为4250辆和2098辆 [11] - 创维汽车销量持续下滑 2022年总销量2.19万辆 2023年降至1.86万辆 2024年累计仅有0.65万辆 [11] - 极石汽车上市近两年仅有极石01一款产品 去年全年累计零售量仅为5682辆 月均销量不足500辆 [11] - 极星汽车2025年前7个月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不足百辆 中国区管理层出现大规模离职潮 直营门店仅剩上海前滩一家 [12] 低存在感品牌缺席 - 一汽奔腾 大众安徽 宝骏的缺席源于品牌在市场中的"低存在感" [15] - 一汽奔腾2025年1-7月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达10.24万辆)创历史新高 但长期积累的品牌认知度短板仍未完全扭转 [15] - 大众安徽因车型矩阵单一 销量未达预期选择缺席 [16] - 宝骏自2018年开始出现"六连跌" 销量从2018年的87.9万辆降至2024年的4.36万辆 降幅达95% [16] 自主品牌强势参展 - 以比亚迪 长安 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正以"全阵容 高投入"的姿态强势抢占车展C位 [16] - 比亚迪连续两年包下9号馆 王朝 海洋 方程豹 腾势 仰望五大品牌形成全品牌矩阵 还在场外设置技术体验区 [16] - 长安汽车集团携长安 长安马自达 长安启源 阿维塔 深蓝五大品牌集体亮相 覆盖燃油 混动 纯电多赛道 [16] - 奇瑞在5号馆展出奇瑞 星途 纵横 ICAR 捷途五大品牌 [16] - 鸿蒙智行首次携问界 智界 享界 尊界 尚界集体亮相 以3000平方米的展位规模占据3号馆 其中尚界是首次在成都车展亮相 [17]
2025半年报下的“长安现象”:从规模增长到生态重构,新央企开启新征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8 20:3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6.9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亿元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母净利润14.77亿元,同比增长26.36% [1] - 毛利率提升至14.58%,同比增长0.78个百分点 [1] - 拟派发现金红利约4.96亿元,以总股本99.14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0.5元 [4] 销量与市场表现 - 上半年累计销量135.5万辆,同比增长1.6%,创近8年新高 [2] - 自主新能源销量42.68万辆,渗透率37.09%,同比提升4.35个百分点 [2] - 第二季度自主新能源单季渗透率达44.4%,环比提升6.88个百分点,同比大幅增长12.46个百分点 [2] - 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海外营收122.73亿元,占总营收16.89% [3] 战略推进与转型 - 新能源"香格里拉"、智能化"北斗天枢"、全球化"海纳百川"三大计划持续落地 [1][3] - 阿维塔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深蓝全球交付突破50万辆,长安启源累计销量突破19万辆同比增长30% [3] - 已建成投产9个海外工厂,泰国新能源整车基地投产,预计新增年产能24万辆 [3] - 提出"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理念,计划五年推出50余款新能源产品包括7款30万辆级全球大单品 [6] 产品与技术创新 - 新能源产品平均售价提升约4800元,单车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2] - 上半年完成18款车型焕新升级,其中包含9款新能源产品 [2] - 阿维塔07上市3个月订单突破3万辆,深蓝S09预售8天订单破万,长安启源Q07首月订单超3.1万辆 [2] - 下半年将推出多款新车型包括长安启源Q07激光雷达版、深蓝L06等 [5] 组织与生态建设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整合117家分子公司,强化产业链协同与国际化运作 [4] - 19名高层管理人员集体增持A股,合计金额不低于570万元,每人增持不低于30万元 [4] - 加强产业垂直整合,拓展飞行汽车、无人驾驶等新兴业务,深化与海尔等企业跨界合作 [6] - 聚焦汽车金融与后市场,创新以融促产模式,依托AI技术赋能全场景服务体验 [6]
独家丨长安汽车智能化大整合:长安科技成主体,规模将超5000人
雷峰网· 2025-08-28 19:06
公司战略与整合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于7月29日挂牌成立,成为与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平级的一级央企 [2] - 公司正在对智能化研发进行大规模整合,将智能化研究院、软件公司、梧桐科技、长线智能的研发资源整合进长安科技,由副总裁贺刚统一管理 [3] - 整合后智能化研发团队规模将超过5000人,工作组整合已于年中完成,整体整合最快年底完成 [5][6] 研发架构与人员配置 - 公司整体智能化研发将细分为多条业务线,每条线负责人向贺刚汇报 [10] - 软件研发由梧桐科技CEO曹斌负责,人工智能业务线由陶吉负责,DI与半导体硬件由李宗华负责,产品业务线由杨光华负责 [11] - 贺刚于今年初升任公司副总裁,负责整体智能化研发工作,是公司为数不多的80后副总裁 [8] 长安科技定位与投入 - 长安科技成立于2022年12月25日,是公司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总部位于重庆 [7][8] - 公司将累计投入超1500亿元构建超过10000人的科技创新团队,开发智能汽车科技产业链 [7] - 长安科技被定位为"第二个华为引望",未来将推进融资上市发展 [12] 智能化战略规划 - 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已进入2.0阶段,2025年起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 [14] - 计划未来3年推出35款智能化新汽车,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实现L4级自动驾驶 [14] - 采用"自研+合作"研发模式,此次整合旨在进一步强化自研能力 [15] 业务布局与合作 - 智能化研发聚焦三大领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电子电气架构,目标全部纳入长安科技统一管理 [12] - 公司曾与腾讯成立智能座舱合资公司梧桐车联,与地平线组建智能驾驶合资公司长线智能 [14] - 升格为一级央企后整合路径更清晰:零部件板块由辰致集团代表,智能化板块交长安科技,整车板块为长安汽车 [12]
乘用车板块8月28日跌0.28%,海马汽车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2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8 16:43
板块整体表现 - 乘用车板块整体下跌0.28%,跑输大盘指数,上证指数上涨1.14%,深证成指上涨2.25% [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8只成分股中4只上涨4只下跌,海马汽车以2.11%跌幅领跌 [1] - 板块成交活跃度较高,比亚迪成交额达82.78亿元,长安汽车成交量165.76万手 [1] 个股价格表现 - 长城汽车涨幅1.39%表现最佳,收盘价25.51元,成交27.17万手 [1] - 北汽蓝谷上涨0.58%至8.72元,成交量150.40万手为板块最高 [1] - 上汽集团微涨0.11%至18.93元,广汽集团平收于7.88元 [1] - 赛力斯下跌0.33%至131.38元,长安汽车下跌0.39%至12.70元 [1] - 比亚迪下跌1.23%至109.32元,海马汽车下跌2.11%至4.64元 [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24.0亿元,游资净流入2.84亿元,散户净流入21.16亿元 [1] - 比亚迪主力净流出11.45亿元,主力净占比-13.83%,为板块最高净流出 [2] - 赛力斯主力净流出5.97亿元,主力净占比-15.18% [2] - 长安汽车主力净流出4.06亿元,主力净占比-19.39% [2] - 北汽蓝谷主力净流出1.53亿元,主力净占比-11.76% [2] - 游资在赛力斯净流入1.52亿元,在比亚迪净流入1.48亿元 [2] - 散户在比亚迪净流入9.97亿元,在长安汽车净流入3.33亿元 [2]